白话佛法 (十二) 7.正信才能正法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十二)

学佛人要坚持正信。正信是什么呢?就是正确地去相信,就是发自内心的觉悟。我彻底地明白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不能去做任何坏事情,如果我做了坏事情,我一定会有恶报的。这就是心中有佛,内心有觉悟,这就是正信。正信教导我们,要一心向善。在选择和坚持正信的过程中,很多人会走偏,走偏了就叫迷信。   师父接着给大家讲非常经典的弘法内容,告诉大家什么叫迷信。什么叫迷信?迷信就是听别人说某一件事情后的论证,自己心中认为这件事情、证实这件事情, 所产生的习惯性的相信。比方说,别人说要跟人去争斗,迷信的人就会认为:“那当然了,如果是对的,那就要去争,这个东西为什么只给他一个人?大家都应该有,大家都要去争。”他心中觉得这是对的,他就迷信,他觉得是对的,那么他就会永远地做错,这就叫迷惑地相信。   那么,怎么样来分辨正信和迷信呢?大家要记住正信的特点:第一,要指导我们一心向善;第二,要指导我们修持自性(自己的本性),去除贪瞋痴;第三,能帮助我们众生从无知无明中解脱的法门,称为正法。其实正法就是正确的法门的理解之一,正法一定会让你心中开悟明白,明白之后你会开悟成佛,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正法明如来”。你们要想成佛,你们的心中必须要有正法,要修持自性,去除贪瞋痴,要找到能够帮助众生从无知无明中解脱的法门,要找到教导我们一心向善的法门。   按照上面的三个特点,我们来验证一下“心灵法门”是不是正法。第一,心灵法门是不是叫大家一心向善?第二,心灵法门是不是叫大家修持自己的本性、良心要善良?师父是不是叫你们要去除贪瞋痴?叫你们不要去贪,不要去瞋恨,不要去做愚痴的事情?第三,心灵法门是不是教导我们、帮助我们从无知无明中得到解脱?我们过去不明白人生的道理,很多事情都不懂,现在学佛后,是不是从无知无明中得到解脱了?很多人学佛后想通了、想明白了,这在佛法中就称为证悟正法。大家说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是要去验证的。   第一,这个人做好事了吗?做好事了。第二,这个人善良吗?很善良。第三,这个人去帮助别人吗?去帮助别人了。好了,这个人就是好人。这个人不做坏事吗?不做坏事,那就是好人。如果说这个人是好人,但是他有时候偷东西,你说这个人是好人吗?如果说这个人是好人,但是经常喜欢骂人打人,你说这个人是好人吗?当然不是好人。验证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如果某一个教派总是说别人不正,扭曲、诽谤别人,找佛教的种种理由来压制别人或者事物,它就不是正法。师父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说其他法门一句不好的话。师父经常告诉你们,任何法门都是医生,都是帮助我们寻求一条解脱之道,只是每个人学佛时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法门,对他来说就是最好的医生和法门。师父叫你们要好自为之,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好的佛法, 那就是心灵法门。   迷信是什么呢?迷信就是迷惑地去相信。你自己都搞不清楚就去相信,盲目地跟从,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你就去胡乱地相信。很多人这里相信、那里也相信,什么都相信,这样就使自己迷惑了,自己都不知道哪个是好的,哪个适合自己。别人都说好,那你去相信; 说这个人很坏, 那你也相信。传销的人叫“ 跳蚤”,从这个传销品跳到那个传销品,从那个传销品再跳到这个传销品,这也叫迷惑颠倒。你连每一个传销品自己都不了解,一会儿推销这个,一会儿推销那个。犹如搞房贷投资的人去搞保险,搞保险业务的人又去搞房贷投资,这也是迷惑颠倒。   凡是让众生生起迷惑颠倒的心,就称为迷信。今天只要一个法门讲得让你糊涂了,讲得让你觉得这个好、那个好,你就迷信了。很多人就是这样的。留学生刚来澳洲的时候,他自己不去先打听一下,听别人说这个学校好、那个学校好,他就不断地换学校。到现在还有人说,只要这个商店门口有人排队,里面卖的东西一定是好的。师父就不相信这个说法,门庭若市,总的是好, 但是也不完全是这样。澳大利亚的奶粉好,我们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好好地喝过这里的奶粉,也没有觉得这里的奶粉好在哪里。一会儿又有人说,澳大利亚的麦片好,就是因为电视剧里播放了,麦片就在中国卖得很贵。这类事情就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否则就会迷惑颠倒。

白话佛法 (十二) 6.已无所得心无所得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十二)

做人学佛要随缘,要自然,要任运,就是心中有光明,即身成佛。如果一个人的心中能够随缘、自然,好好地和佛有相应,你死后就不会经过中阴身。什么是中阴身?人死了之后,人的身体没有了,灵魂又上不去, 下面是阴曹地府,那么人在哪里呢?在当中,但又不是活人,而是死人,是属阴的,所以叫中阴身。中阴身有七七四十九天,决定死后人的灵魂去向(投人胎、投畜生,或者去天界)。如果你的心中有光明、随缘、自然,一生不和别人争斗,你就见到了自身的佛性,你就融入了佛性,随佛任运。佛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佛菩萨说什么,你就说什么,什么事情都是和内心的佛菩萨相应的,你就叫即身成佛。   修心是一种功夫,很不容易。是什么功夫呢?就是说修心的人不会藐视人,不会轻视人。作为一个学佛人,如果你今天轻视别人,看不起别人,你就不是一个真修的人。如果你是要修功德之人,你是不会轻视别人的。师父对法师的要求也是这样的,看见所有的人都要合掌。师父现在对你们的要求也很高,学佛人看见别人就要合掌。不好好学佛的人,看见高僧大德合掌,他还会感觉到难为情,这就是心中没有修功德,没有学佛的功夫,因为每一位众生都有佛性,我们连生物都不能轻视。懂得佛性的人,连花枝都不能折断,因为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吃东西,不浪费食物,就是看得起植物、食物。对每件事情都很认真,你就是存在于自己的真实世界当中;如果你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那么你的一生都是虚幻的,活得很可怜。所以修心就是要修真如本性,这样才会修出功德和智慧。   人的本身虚幻不实,想想看,你们自己是不是虚幻?你们来到人间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就这么没名没姓地来了,年轻的时候笑笑蹦蹦,虚度年华,几十年一晃而过,现在已经这么老了,笑一笑满脸都是皱纹,自己都不知道时间是怎么浪费的。我们活在一个虚幻不实的人间,那么,我们自己的佛性在哪里呢?我们自己的佛性已经被我们在人间的欲望所蒙蔽。当你不能拥有自己佛性的时候,表现形式就是你对生活没有信心、没有愿力,你就会对所有的事情都无所谓,这种无所谓就是在不开悟的环境下放荡、喝酒、抽烟、跳舞,很多人混到后来,越混越苦、越难、越烦恼,最后自杀。   师父告诉你们,佛法为什么要理解人间的究竟,就是要让你们知道,你们不能再浪费时间了,不能虚度年华,因为真正学佛的人是懂珍惜、会谦虚的人。你们拜师也是一样的,你们拜师父也是要谦虚地学习啊,否则为什么要拜师呢?拜师就是要好好地跟着师父学习。想想看,经常轻视别人的人是好人吗?经常轻视别人法门的人,是一个好的学佛人吗?整天说别人不好的人,是一个好人吗?你们跟着师父学到现在,什么时候听见过师父说其他法门不好?一个人整天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个人已经走偏了。轻视别人的法门,自以为自己学的法门是最好的,这样的人也不是一个好的学佛人。   人为什么会自大?要记住,自大的人都是为自己着想的,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自大的人,会把名誉地位看得很淡。想知道一个人是否自大、是否骄傲,你只要随便把一个比他差的人放在他的前面,对地位差的人比对他好一点,你马上就能看出这个人的骄傲本心了,他会马上不开心。师父在教育你们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师父就是不给你面子,就是要指出你的毛病,看你是否会脸红,是否觉得自己丢了面子。学佛人有什么面子啊?对于学佛人来说,爱面子就会有业障。   要经常淡化自己,不要到哪里都以自己为中心。外面的那些女孩子为什么越穿越少?就是要引人注意,就是有虚荣心。师父所讲的,你们在社会上都能够看得到。人为什么会这么不自律呢?比如眼睛长得好看,拼命地放电,正正规规的男人看都不会看这种女人的眼睛。人在出生前、过世后是谁?一无所有啊,我们在人间的所有财物都是暂时拥有,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所有的财物都是暂时拥有的,没有一件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人死了,所有的财物都归别人了,你能够带走什么呢?真正能够永远地拥有的是我们的心灵,真心的学佛能够让我们的灵魂清净无染。   学会忍辱,人的一生当中遇到的所有挫折、诽谤和打击都会消失,仅仅忍辱精进这一波罗蜜,就不知道会消掉我们在人间多少的磨难啊。想一想,夫妻关系不好,父母和子女关系不好,同事之间关系不好,不就是因为彼此之间缺乏忍耐吗?   要懂得无生法忍,什么是无生法忍?“无生”,就是“不生”的意思。佛菩萨和众位高僧大德,不管碰到任何的喜怒哀乐、十二因缘,他们都可以不生出这种忍的境界。因为“不生”,哪来的灭,所以叫“不生不灭”。菩萨根本不生出任何心,没有任何忍的意念,其实就是佛教界讲的,不起心动念,如如不动。能够如如不动,能够不生出各种念头,能够碰到苦乐,忍可忍乐,不动不退,其实这就是高境界的禅定;而这种禅定,早就是远离生灭,真如实相。到达这种境界的高僧大德、佛菩萨,他们认为连生灭都是假的。因为无生, 哪来的有灭?就像我们人间,你不生气,哪来的要忍辱?其实这就是远离生灭之法。不生,就不要灭。过去讲从内心不生出任何境界,你就不用从你的内心去灭度它。不生不灭其实是永恒的。因为无生,哪有灭度?就像我们所说的,这个人从哪里来?没有看见有人来,你也用不着看见他离开。你没有生出此心,所以无生,就是没有生出,所以没有灭度。生灭是智慧的结晶。能够不生出任何的十二因缘,哪有要灭度它的需要。实际上,这个就是本体论中所讲的,宇宙万有都是生灭法。能够证悟一切法不生不灭的智慧,称之为“ 无生法忍”。   过去不可得,已无所得;未来也得不到,心无所得;把现在的一切都不要:那就是进入了无我的境界, 证得无我。你们以后度人的时候,劝导别人,遇到境界高的人,要说“无我”的境界,就是没有自己。很多人为什么要自杀?很多人为什么被别人冤枉了就气得不得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觉得自己没有了面子,丢脸了。师父告诉你们,无我就是修掉你的面子。如果证悟到“无我”,连“我”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面子丢脸,还有什么不能够忍耐的呢?无所谓了, 就会心无所住,心里没有可以住足这些人间贪瞋痴的地方。

白话佛法 (十二) 5.禅定不动恢复本性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十二)

一个人知无所得,时间长了就会无所谓。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放得下,他就会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谓。现代人经常讲的“无所谓”这个词是从佛经上翻译过来的。一个人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很淡,他的内心就会产生平等心,就不会有分别心。因为你已经把什么事情都看破了,都无所谓了,知道到人间来一切都得不到,最后什么东西都是带不走的,所以,你就不会有分别心,外界的各种风风雨雨也就不会影响到你,那么,你就是开始进入了如如不动的忍辱波罗蜜。   一个人的忍辱是怎么来的?实际上,一个人的忍耐和忍辱心是学佛的一种很高的境界,因为你已经不被外界所影响,你就会慢慢地脱离六道,这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叫禅定。禅定有很多种方法,其实方法就是法门, 比如观心法门、观照法门、禅定法门。佛经上并没有说出来八万四千法门具体是哪些法门,佛经上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是根据人间有八万四千种烦恼所设定的解决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法门。   师父跟你们说说观心法门。用现代话讲,观心法门就是看看你的良心过得去、过不去,你的内心是否会平衡,你的心态对不对。再说观照法门。“照”是什么? “照见五蕴皆空”,你自己要看看你的内心,你要对照一下,你要让自己的心变得越来越平静,常观自心,才能“照见五蕴皆空”。禅定法门。碰到事情你能够定下来吗?你会骂人吗?你会打人吗?你会叫喊吗?定得下来的人,一定会有禅的智慧,能用智慧使自己心定,就是拥有了禅定法门。禅定有很多方法,真正的禅定不是目的,而是让你能够懂得,在这个五浊恶世的人间不要让自己受到外界的影响,你的行住坐卧都不要受到这方面的任何影响,让智慧产生。用现代话来讲,心不动摇,拥有智产生定,就是禅定。   你们现在坐在这里叫禅坐,坐在那里意念不动就叫一心不乱,如果你的意念在人间动了,就叫出定。过去有一个师父打坐,就是他自己在房间里闭关的时候,边上的弟子就问:“ 师父闭关几天了? 什么时候出定啊?”师父没听到。实际上,当一个人入定的时候,他坐在那里什么都忘记了,什么都没有了。禅定就是他完全离开了自己的思维,不接触到外尘了。他在打坐的时候没有接触到任何外尘,他的行住坐卧都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意念不动,你就是圣人;意念一动,你就是凡夫。人一旦思维为名为利而活着,就是凡夫;如果不为名不为利地活着,你就是圣人。   忏悔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是真心忏悔,你就必须要去除自己的嫉妒、骄纵和愚痴。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一个人从小在森林里长大,一个人生活,他会去嫉妒谁呢?他怎么会愚痴呢?如果你是一个人,这里所有的众生就是你一个,你没有办法去骄傲、愚痴,这样你就变成无相了,无相就是没有自己。当一个人学佛后做错事情的时候,你用无相来忏悔,用真心来忏悔,这个时候所有的众生不就是你一个人吗?师父问你们,如果你对谁都这么地谦虚,对谁都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你不跟别人争斗,你的这颗心不就变成了佛心?你就是没有了自己。你不去接触外面的环境,哪里来的污染?举个例子,如果你待在这个大楼里不出门,即使外面尘土飞扬,你也不会被污染的。今天外面在下雨,你不出门, 你就不会淋雨了。   什么叫心里干净?就是在自己的内心保持一块纯洁的心田,这块心田就是一片净土。   师父告诉你们,人间的一切都是假相。你可以在外面非常地开心,但是回到家里还是老样子,在家一烦恼,该哭的时候还是要哭,第二天上班爬不起来,即使聚会上玩得再开心,你的一切还是恢复到本相了。人实际上就是假相,用高境界的佛法来解释,你可以在人间连污泥都见不到,为什么呢?现在外面在下雨,如果你待在房间里,你没有看到下雨,没有听到下雨,你的心中会知道在下雨吗?你不去接触不好的东西,你的心不就是干净的吗?净土是哪里来的?净土就在你的心里, 因为你不接触外面,你的心中才会有净土。很多女孩子为什么会变得下贱啊?她就是接触了外面的名利,要钱要财,才会堕落。   要记住,心中要没有污染,就是我没有出去染尘, 我哪里来的污染?《心经》为什么讲“不增不减”?我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我的内心本性本来就是很干净的,没什么增加,要什么减少?这就叫“一实相印”。佛是真实存在的,大家用真心去求佛,你就会有相应佛。就是说,你今天是一个好人,你就会碰到好人;如果你是一个坏人,你就会碰到一个坏人;你今天学佛, 佛就会到你的身上来,这就叫相应佛,这就叫超凡入圣。

白话佛法 (十二) 4.出离小我一门精进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十二)

学佛人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修小乘佛法和修大乘佛法有什么不同。实际上,修小乘佛法主要还有一个“ 我”, 因为学佛了, 你学小乘佛法就有一个“我”和众生的分别,因为别人和你是有分别的。因为有了“我”,你就会有执著的观念,所以,学小乘佛法的人以自修为主。现在很多学佛人都不出来帮助别人、度化别人,就自己在家里好好地念经学佛,他们觉得自己也挺好的,实际上,这样影响到他自己本身学佛的不彻底性和觉悟的不彻底性。就像一个人天天说“我自己不犯法,其他的事情我不管”,那么别人的好与不好和他自己都没有关系。这样的人就是没有行天下之大任, 就是没有把天下所有别人的烦恼、别人的痛苦认为是自己的痛苦,这种人的觉悟是不彻底的。就像一个母亲很自私,就只知道把自己的身体保护好,当孩子身体不好的时候,妈妈说孩子跟她没有关系,因为是孩子自己把身体弄坏了一样。   菩萨提倡的大乘佛教为什么有一个“不二法门” 呢?我们经常听别人说“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不二法门”并不是说你学了这个法门之后,不能再学别的法门,而是要你懂得,十方法界、三世诸佛、一切有为法都是在法定的佛法里面的,是在宇宙当中的一个方法,“不二法门”就是要你学这个宇宙之法,而不要去学其他的法。   很多人不懂,以为“不二法门”就是学了这个法门,就不能去学其他的法门了。还有些人动不动就说“我们不二法门”,其实,“不二法门”并不是指我们人间的法门,而是告诉你要学真正的佛法,要学到真正的十方三世诸佛的一切法。就是说,宇宙空间的一切方法都是因缘所产生的一种相,所以,今世法空,这个法门法空了,实际上就是没有了,这叫“法门消失”,其实没有这样那样的法门,只有这样一个宇宙之法,而且它是空的。大家明白了吗?   师父跟你们讲法,不是像星期六晚上的联谊会随便讲讲,师父跟你们讲的这些佛法都是要你们自己去想、自己去悟的,想了之后你们能够想通,能够明白道理, 你们就是开悟了。开悟是要有悟性的,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师父刚才讲的那个观念,就是佛陀、菩萨提倡的“不二法门”的观念。那么反过来讲,人间有一句话叫“一门精进”,这个跟“不二法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门精进”倒是真的讲到具体的法门了。   什么叫法空?我们所学的法,实际上就是一个道场,就是借你身上的能量来接近菩萨慈悲心的一个道场,而这个接近的道场又是空的。什么叫空的?就是今天有,明天就没有了。就是说,当你的心很善良的时候,你就拥有了法空,当你的心很邪恶的时候,你的法就不空,因为你把人间的一切都当成是真实的了,所以,一切法都是道场,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和事物其实都是道场、一个能量场,这就是学佛的境界。讲到道场,很多人会说:“哎呀,你不要破坏这个道场的气场。” 其实,道场是什么?道场就是你学佛的能量体。你今天心中的这个能量体特别充足,你就不会畏惧其他不好的气场,心中就会法空,道理就是这样的。   一个道就是一个福田、一个福分。一个人的心中有佛了,他的福分就来了;一个人的心中没有佛,他就没有福分。为什么经常有人说“我有福气,他却没有福气”呢?实际上,你有福气是因为你有佛常住在你的心中,而那些没有福气的人是没有佛在心中常住。师父告诉你们,五欲苦无边,无得亦无失。欲望苦不苦?大家说,想得到却得不到,苦不苦?有了欲望之后,人会沉浸在欲火之中,我没有得到它,会觉得非常难过、难受。无得亦无失,人身难得,正法难遇,人生无常,如梦幻泡影。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喜欢讲道理,你们知道“道理”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吗?其实就是你在这个佛道上有这个理,有人说“我有道理”,有些人说“我没有道理”,道理就是这么来的。因为有道理,因为你的心中有佛道,你就会有理念出现,所以道理就会产生对与错。人们常说:“你讲不讲道理啊?”那么对错就出来了。为什么呢?道是对的,理可以是错的,所以理念是在变化着的。今天我的理念不对,那么你的道就不对了,有道理就变成了没有道理。

白话佛法 (十二) 3.观照自心五蕴皆空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十二)

师父把《心经》再浓缩成一个字,就是“照”。“照”是什么?就是寻找、观照。为什么《心经》里面讲到要“照”?就是说要观照你的心,把你的心好好地观照,你的心就不会出毛病。你身体出毛病,是因为你的心出毛病了。所以,《金刚经》也好,《心经》也好,最后讲的都是让你要照看好自己的心,不要让自己的心出差错。   很多人就是不懂“照”,“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让你要懂得“照”,观照自己,检查自己。照顾自己的孩子叫照,管住自己也叫照,管住自己不要造孽,管住自己不要去贪瞋痴慢疑,就是观照,好好地照顾住你自己。你们现在身体要不要照?吃得太多了,肠胃是不是会出毛病?恨得太多,是不是会肝肠寸断?烦恼烦到最后,是不是会发神经病?像师父这样用大家能听懂的白话讲解佛经,就会有佛菩萨的能量出来,给大家很多加持。   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能够管住自己的心,这个人的心就不会出差错。你们天天管住自己,照看好你们自己脚下的路,照看好你们的心,不要让它去贪,不要让它去恨、去愚痴,你们的人生之路、学佛之路就会充满光明。看佛经、学佛法也是照,观照好自己,你就成功了。   所以讲到底,《心经》到最后就是一个字——照, “照见五蕴皆空”的“照”。师父问你们,照到最后你们能不能到达彼岸?这就是“照精进”。你说自己很精进,精进到最后如果你没有观照,你只有精进,万一你走错了路呢?你只有忍辱,忍到后来憋不住了呢?脑子出了毛病呢?“照”是什么意思?就是照看好你自己, 看看自己走的路有没有出差错,有没有精进,有没有忍辱。“照见”就是说,你要彻底地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相,如果你照见五蕴都是空的,那你这个人就会离苦得乐。   如果没有大智慧去理解这个大宇宙世界,我们是解脱不了的。举个例子,澳大利亚这次山火烧掉了几千户人家,要知道每一户人家里都是花费人力和财力装修过的,今天搭建一个遮阳棚,明天装修卫生间,后天重新油漆房顶,他们以为这是他们永久的家。可是一场山火,让这所有的一切都化为灰烬。很多人对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和宇宙认识不足,看不到世间的苦空无常,这也是人生的一种悲哀。   大家现在学佛了,就不要再为人间的名利和别人去争吵,不要为一句话想不通,不要为一件事情难过半天。要明白,说不定哪天早上你醒不过来,你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所以,大家要好好地活着,每个孩子都要乖一点,你们生一点气,就是在伤一点自己的命,你们每天开一点智慧,你们就是在延续你们的生命,你们每一天想得通,能够照见,就是看穿五蕴都是空的,你们就会长命百岁、慧命永存。   可是,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看得穿?“这是我的, 那是我的。”“我要面子。”大家好好地想一想,你们到底拥有什么?要什么面子?你们一辈子曾经有过多少面子?现在都没了。你们一辈子没有过多少面子?现在也没了。人最傻的地方就是不停地在伤害自己。你们要学会不要去伤害自己,自己才活得长。你们天天在伤害自己,你们能活几天?天天生气,气得头发白了、皱纹来了,口干舌燥、心脏乱跳。学佛人活着就要好好地念经,好好地改正自己的毛病,好好地积功累德,越过自己人生的障碍,到达佛的彼岸。   你们跟师父学佛之后,是不是想通了很多事情?要懂得,世间一切都是缘分,缘分过了就没了,没了,又会有新的缘分来。观世音菩萨天天在照看着我们,有什么好烦的?到今天还整天板着脸、笑不出来的人,就说明你的一生就是苦到今天,苦得都笑不出来。能够开怀大笑的人就是真的想通了、放下了,笑不出来的人就是还想不通。要记住一句话,“车到山前必有路”。当你们没学佛的时候,走在马路上都害怕楼上掉个花盆下来把自己砸了,你们现在学佛了,还怕什么?师父告诉你们,不去想烦恼,就没有烦恼,神经病就是想出来的。你们听师父讲经开心吧?开心无烦恼,什么都想得通, 就是学佛人。有些老妈妈吃了大半辈子的苦,到了晚年修心之后,她们对师父说:“我过去不修心,什么都不懂,现在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想通了,我一点都不烦恼。”   学佛人要多念《心经》来调节自己的身心,要照见五蕴皆空。《心经》就是《金刚经》的一种浓缩,《心经》的每一个字都非常有智慧,每一个字你们都要好好地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讲的就是轮回,就是叫你们要想开,如果你们知道现在没有的东西以后会有,现在有的东西以后也会没有,你们还会难过吗?这不就是讲的智慧吗?   你们都是学佛修心的人,今天如果你们同心同德都去做善事,都去帮助别人,没有自己的私心,你们是不是会相处得很愉快?为什么我们人这么可怜?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有一个成语叫“人心不古”,每个人一个心,一千个人千人心,一万个人万人心,那这一万人怎么可能幸福?有时你想去劝说一个人学佛行善, 他很难马上改变他的观点,你需要慢慢地做些说服工作,才能转变他的身口意,把他变成菩萨。一对夫妻, 如果老婆想什么,老公也想什么,他们还会吵架吗?有时候,如果有人对你太好了,你可能会怀疑别人:“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他在对我动什么脑筋吗?”你们现在的烦恼和困难是怎么来的?因为每个人都在想自己个人的事情,杂念纷飞,你们不是一心一意学佛,所以你们不能得到如来真谛。   菩萨为什么特别幸福?菩萨为什么讲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菩萨的心都是一样的,这个菩萨想什么,那个菩萨也这样想,菩萨想的都是如何帮助别人,菩萨就是真心对人好,这样的话会有烦恼吗?诸佛菩萨全部都是佛心,都是一样的慈悲,他们同一法身,一心一菩提。今天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的心是一样的,想的一样,做的也是一样,所以菩萨跟菩萨在一起很开心。观世音菩萨对大家都好,当你们求菩萨的时候,只要你们有善心,有慈悲心,你们求菩萨就会很灵验。如果你今天求菩萨不灵,就是因为你跟菩萨没有心佛合一。   如果我们学佛人都想菩萨所想,做菩萨所做的事情,那我们跟菩萨的心会在一起。师父跟你们一样,都在学菩萨,师父学的菩萨跟你们学的菩萨一样,想想看,你们跟师父学佛会不会长久?心灵法门有着美好光明的未来,因为我们爱国爱民、遵纪守法,热爱社会、拥有慈悲,热爱我们伟大的佛陀和慈悲的观世音菩萨。

白话佛法 (十二) 2.照见五蕴皆空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十二)

要好好地理解《心经》,是非常不容易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深”字很重要。“行深”, 就是说,大乘佛法这个般若是深的,称为深般若,小乘佛法这个般若就称为小般若。所以“行深”,就是你们要去行大般若、大智慧,就是行大乘佛法、大智慧的这个般若,要去广度众生。你今天在行大乘佛法的时候, 要明白自己是不是拥有善根,自己是不是在深般若当中,能够去做、去行,能“照见五蕴皆空”吗?很多人一辈子照不见五蕴皆空,临死的时候还是想不通、看不透,“凭什么我一辈子被他欺负?”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真的是被别人气死的,因为他想不通,想不通的人能“照见五蕴皆空”吗?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时”,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时”就是一个时间,都要“行深般若”,也就是说,不管是现在、过去,还是未来,你都要学大乘佛法的深般若,就是最深层的智慧。这个时间可以指过去、现在,也可以指未来,还可以指三维、四维等多维空间。   《金刚经》讲过,“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意思是说,今天在学智慧当中, 就要明白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可得。师父把这么难的《心经》用这么简单的语言跟你们讲,就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佛的智慧。《金刚经》是从《大般若经》浓缩过来的,五千多字的《金刚经》又浓缩成两百多字的《心经》,你们想想看,《心经》有没有力量?你们念的时候要不要更用心一点?你们念诵一遍《心经》,实际上等于在念诵《金刚经》。很多弟子还问师父:“师父,我们能念《金刚经》吗?”要知道,《心经》就是浓缩的《金刚经》。   再跟你们讲一句经文,“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两个字,师父用最简单的白话告诉你们,就叫看穿。“照”就是看,“见”就是穿了,把一件事情看穿,就是照见。但是,凡夫之人是看不穿的,一个人只有用般若智慧才能看穿红尘万物,般若智慧不是向外求,而是在你的内心去寻找和发现。你的心里有五蕴, 想让五蕴皆空,你是不是要往心里去不被五蕴所缠扰? 五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色是什么?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称为色。受,感受有吗?想,脑子天天在想吗?肚子饿了想吃饭,身体累了想睡觉,是不是想?行就是行为,思维上的行为是看不见的。当你路过一个银行的时候,如果你脑子里在想:“我过去抢钱好吗?”这是不是思维当中的行为?识是什么?固定的意识,已经固定了这个意识。   凡夫之人经常会想不通,别人劝了半天,他还是想不通,别人过几天再来劝他,他依然是想不通。所以, 菩萨叫我们要照见自己思维中的色受想行识全是空的, 看穿一点好不好?如果一个人被五蕴所缠扰的话,他就不能认识自己。很多人做出荒唐事情,事后自己都奇怪:“我怎么会做这种事情呢?我为什么会这样?”你就是做了,因为你自私的心让你做了,因为你不了解你是一个很自私的人。很多夫妻吵架,老公说老婆自私, 老婆说老公自私,其实他们两个人都是私心杂念太重。五蕴是众生,五蕴也是你自己,因为你自己就是众生当中的一个,要认识到自己就在五蕴当中,所以要“照见五蕴皆空”。要懂得,人都是用虚妄心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把人间的虚妄心、我执心全部去掉,只有把菩萨的心放在你的心中,你才是一个没有贪心、私心和恨心的人,你才能照见虚空,你才能拥有菩提心。   为什么说修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拥有空性?要照见自己的五蕴皆空?因为有了五蕴,你就会有烦恼。师父问你们,色受想行识,看见好的东西想要吗?想要,得不到就会烦恼吧?感受开心或不开心,难受或幸福,是不是受了?受了之后,会不会影响你?想蕴,什么事情想过来、想过去,想来想去想不通,越不想,越想要,越要想,越想越想不通,不想也没办法,想到后来呢?想出神经病来了。所以,学佛人“照见五蕴皆空”,你就看见了佛陀、菩萨在你的心中,那你的心中就是净土。看穿的人是不是心中有佛?不跟别人争斗的人是不是心中有佛?一个人看穿之后,心中是不是拥有了净土?   “照见五蕴皆空”也就是说,过去的菩萨能“照见五蕴皆空”,未来的菩萨也一定是“照见五蕴皆空” 的,菩萨都能“照见五蕴皆空”。为什么我们学佛人也要“照见五蕴皆空”呢?因为我们要学菩萨所走过的菩提路,所以我们必须看穿人间的一切烦恼,看穿自己的想蕴。师父把五蕴中的“想”拿出来讲一下。当你想某一件事情越想越害怕的时候,如果当事人告诉你“不要害怕,没事的”,你是不是就放下了?你刚刚想过的事情不就没了吗?菩萨就是要告诉大家,你们想也好,不想也好,色受想行识全部都是想蕴的时候有,想过了就没有,所以是不是想到最后都是空的?空了就是没有。   实际上,《心经》就是叫我们要转识成智,把你所有的五蕴,全部转换成智慧。当你看穿、看空五蕴之后,你就拥有了佛菩萨的般若智慧,你才能“度一切苦厄”。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断绝欲望 自在从容 2021-04-25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人为什么不容易得到满足?师父告诉大家,人的满足就是因为人的欲望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但人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那你哪来的满足感?那么,欲望是怎么来的呢?欲望就像病毒一样,一个欲望连着一个欲望,而且欲望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和传播性。比方说,你今天已经有了一辆车,车子开着也挺好的,可是,一看别人开的车比你的好,欲望马上来了,然后换了一辆别人的那种车。再后来,又看见一辆更好的车,欲望又来了。很多婚姻为什么到后来会破裂?因为老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娶了这个女人觉得那个女人好,娶了那个女人觉得还有一个更好的。   很多人买房子也是这样,看了这个房子,又觉得那个房子好。喜欢这个房子的整体架构,喜欢那个房子的房间结构;喜欢这个房子的里面,喜欢那个房子的外观。有的人喜欢房子的外观有派头,不在意走进去特别小。大家住酒店都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些酒店的客房很大,但是酒店的门面不漂亮,客人送到你这里来了,觉得没面子,赶紧说:“请留步,你请回吧!”同样的酒店,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反应。尽管酒店的门口不气派,但是客房很大,有人会说:“你别看门口不好看,来,你跟我上楼,到我房间里去。”想让别人看到你的房间特别宽敞,实际上这也是欲望。   人的欲望在不停地繁殖,而且不断加强,因为欲望会使人上瘾。就像很多人吃菜,有些人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都会上瘾的。举个例子,我们小时候,老师走进教室上课,班里有一个小朋友负责喊“请起立”,全部同学就站起来,然后一起说:“老师好!”老师就讲:“同学们好,请坐下。”那个喊“请起立”的小朋友,觉得自己很有面子,他有欲望,就会上瘾。如果叫他把这三个字让给别人喊,他就会不开心。   佛经讲“于虚妄处强加分别执着”,人间的这些东西都是空的、虚的,都是不长久的,是虚妄的,你非要在这些虚妄处强加分别执着,产生分别心,你就会有业障。分别心是什么?“我跟同学都不一样,你看,我是班领导。”执着什么?这是我的位置,“请起立”是一定要我来喊的,其实就三个字,有的班级只喊两个字“起立”。业障是怎么来的?师父告诉大家,业障就是在虚妄处分别执着——一个可有可无的虚幻之事,人去执着。所以不要执着于这是我的,那是他的。   世界上的人要学会对法律负责,学佛修心的人,要学会对因果负责。你今天有因果吗?种因了,就一定会有果。所以,人早一点觉悟,就会早一点悟道。但是很多活在世界上的人,不学佛的人,是病到方知身是苦。很多人觉得自己身体很好,没有生病,等到腰痛站不起来了,才知道难受。很多人腿好的时候,走路连走带跑,蹦蹦跳跳的,他没感觉到腿会不舒服。一旦哪一天腿不能动了,拄着拐棍,他才知道苦了,等到腿好了,他又忘记了。他从来没想过,他今天两条腿走得这么好,那是因为疗养和注意身体保健之后,才得到的回报。   对别人好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我对别人好了,我才会得到回报,那就是别人也对我好。所以,一个人在健康的时候,要想到生病的时候;在苦难的时候,要想到未来会变好的;在你今天还很幸福的时候,你要想到以后可能还会有痛苦的时候。这就是辩证的哲学观,什么事情都要留一个智慧,这智慧就会帮助你平衡内心的苦与乐、幸福和悲伤。   人不求事,事自然成。很多人抱怨说,天天求菩萨,就是不灵验。如果你把所求之事放下,诚心诚意做功德,多帮助别人,等到哪一天有人通知你、告诉你好消息,你就是成功了。只要你去努力,最后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所以说,只管耕耘,不问收获,那是一种智慧。   生活原本没有那么痛苦,没有那么多烦恼,也没有太多忧愁,但是,当我们欲望太强、计较太多的时候,我们背负了太多的痛苦、烦恼和忧愁,于是就产生了欲望。因为当一个人有太多痛苦的时候,欲望就开始产生。怎么样能够改变现状,不要让自己痛苦?这也是一种欲望。欲望有善欲,也有恶欲,很多人想着要改变自己,能够更好地活着,这种欲望虽然是善欲,但不能成为一个很高的境界。   很多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考上精英中学,这是欲望吗?是。它是恶欲吗?不是,它只是一个自私的善欲。师父告诉你们,如果你有境界,你就会把欲望降得很少。只管耕耘,好好地帮助孩子温习功课,跟孩子说:“孩子,能考上是你的福分。不能考上,我们也不气馁,好好地修心一定能考上。”只有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节制自己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间真正的幸福。   一个欲望太强的人,吃饭都不香。没有欲望的人,吃什么都香,幸福吧?有些人这个不喜欢吃,那个也不要,因为他有欲望,他连吃饭都会痛苦。大家说:“我们一起出去玩,好吗?”“我今天不喜欢跟你们出去玩,因为有他在, 我就不去。”看看你的欲望,会不会让你损失很多的幸福?不能随缘,就会痛苦。只有懂得不去计较的人,才能享受到什么是人间的和谐,什么是菩萨的随缘。心中无所谓,大家今天交个朋友,见一次少一次,随缘一起做点事情,那是我们大家的福分,说明我们还有缘分。只有真正懂得放下自己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自在和从容。境界再上一个台阶,就会得到解脱。

白话佛法 (十二) 1.观自在菩萨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十二)

大家每天都在念《心经》,可是,大家知道吗,《心经》里面隐藏着非常神奇的力量,师父现在就讲给你们听,你们以后念《心经》的时候会劲头更足、更有智慧。那么,《心经》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力量呢?   其实,《心经》就是讲的一个“心”,这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秘诀,这个“心”包括四种力量。第一种力量叫慈悲神力。就是说,慈悲的人会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如果你是一个慈悲的人,你可以化解人间所有的烦恼和痛苦,你用慈悲心对别人好,你就会有这种慈悲神力。观世音菩萨是诸佛菩萨慈悲的典范,观世音菩萨就拥有慈悲神力。《心经》的第二种力量叫智慧力。师父问你们,拥有大智慧的是哪位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心经》里面充满般若智慧。   第三,《心经》里面有一种法力,菩萨都有法力, 法力就是“行”。你们告诉师父,哪位菩萨是行力最大的?你们念《礼佛大忏悔文》的最后一句是什么?“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就是行力,行力就是法力。《心经》的第四种力量叫愿力。哪位菩萨最有愿力?地藏王菩萨。你们现在明白《心经》这个“心”字的力量了吧?一个“心”字,就会有四种神奇的力量隐藏在里面,你们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时候,你们是有力量的,经常念《心经》的人,会得到佛菩萨四种巨大力量的加持。   《心经》就是观世音菩萨叫我们要修到明心,因为凡夫没有明心,所以就会烦恼作孽,然后就受无边生死苦,生出无边无尽的生死苦难。所以《心经》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就是教我们要认识自己,“观自在”就是让我们自己认识自己。现在很多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内心,不知道自己是吃几碗饭的,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本事,能够做什么,他们什么都想做,可是什么都做不好, 还骄傲得不得了。所以菩萨就是让我们“ 观自在”,就是说,你们好好地先认识一下你们自己,你们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你们怎么能度自己和度众生呢? 现在很多人学佛之后能改掉自己的毛病吗?不能。   为什么改不了自己的毛病?他发愿的时候,他觉得他自己能够控制自己:“菩萨,我发愿守五戒!”为什么发愿之后他会违愿?因为他不了解自己,他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已经渗透到骨髓里了,不是跪在菩萨面前说要改就改得掉的。所以学佛要“观自在菩萨”,你们要自己先了解自己,你们才能度自己成菩萨。佛要我们先认识自己,然后才能认识众生,所以佛度众生。   那么,什么叫“观自在”?就是看看自己缺什么就去做什么,自己应该拥有什么,自己就好好地去弥补什么,认识自己、认识众生,这也叫应机说法。一切众生自无始劫以来,他们在人间的法相中不得自在,他们被世间的物欲、人情和事物所束缚,所以他们不得自在。想想看,你们今天有欲望吗?“我要这个,我要把家弄好一点,我要有钱,我要有名,我要有利,我要孩子好一点……”这些都是欲望,所以你们就被这些控制住了。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你对哪件事情特别感兴趣, 你就会被那件事情捆绑住。比方说,你对你孩子的要求高,你就会被你孩子束缚住。   所以,很多人就慢慢地远离了菩提心,去观色,就是著色。你没有菩萨的慈悲和智慧之心,你去看这个有色世界,你就会被这个世界所缠扰,那么你就不得自在。反过来,这句话就是告诉大家,你要好好地观自己是不是自在啊!你在人间自在不自在?不能被人间的五欲六尘所染著,不得自在。就说闻香吧,现在的人鼻子一闻香,就为香所染,为香所束缚,不得自在。有时候讲话,想着不能讲错,不要去得罪某个人,你就是被语言文字所束缚,你又不得自在。你的心、触觉:“我这个心难受,我这样说话会对不起自己,我觉得良心过不去。”你被外尘、内尘所染,你又不得自在,说说看, 你怎么能够“观自在”?   菩萨让我们要观心无常,看到自己的心是无常变化的。要观心无心,心空境寂,知道这个心最后可以有, 也可以没有。你们今天这个心,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就叫心空境寂。   你们睡觉之前本来是想不通的、很难过的一件事情,后来实在疲倦得不得了,最后想想:“算了,管它呢,空掉了,不要去想了,有什么好想的?想了也改变不了,明天再说吧。”空了吧?空了之后怎么样?寂了。“寂”是什么意思?就是安静,就是涅槃了。空了之后,想都不想了:“有什么好想的?这个世界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好了,寂静了,一直保持寂静,到后来涅槃了。打坐的时候两个腿一盘,脑子里什么都不想, 你不就是寂静了吗?寂静到最后怎么样?涅槃,彻悟这个世界的真谛。   人间的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很多人的“观”,是观什么呢?你“观自在”,你却观不了自己的自在,因为你观的是所有世间的东西。例如,你观财了,你会引起自己的贪心;你观色,你就会拥有色心;你观名,你会有求名的心。所以菩萨叫大家要离境,就是要离开这些境界,你到最后要观自己的心。观心就会无心,观心要观到自己没有心。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认识到,人的一生有什么好烦的?人生不就这么回事吗?无心了,心空了,你的心就会境寂。所以一切法如幻如化,所有人间的一切,都是像梦幻泡影一样的,当你知道一切法如幻如化的时候,你就是一切法得自在,你什么都得自在了,你就是“观自在”。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本性空性 2021-04-22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万事无自性,就是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不动的,无自性本身就是在无常中,无常在变化中。师父问你们,沙和石头有自性吗?它没有一种本来应该拥有的觉悟性,所以也叫没自性。为什么说人无自性?因为人会变化,人变老了,骨头会断、会酥掉,人的肉身到最后根本就是无自性。   人的肉体乃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之身。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很漂亮,年纪大了,容貌就会越来越显老,可谓是人老色衰。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是运动员,到了年老的时候骨头也会酥,这就是让你们要明白,任何事情都是假的,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最终都会变化,是因为缘分所生,即因缘而生。如果用无我和无为来发菩提心,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也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有回报地去做事情,这就是拥有“菩提心”。世界上有哪位妈妈在照顾自己年幼的孩子时是有目的的?没有目的,妈妈只是希望把孩子养大,尽自己的一生,努力尽自己的一切力量,这就是母亲的慈爱。   现在有很多妈妈真是没智慧,她们经常跟孩子讲:“孩子,妈妈现在这么辛苦抚养你,以后你大起来要孝顺我,你要养我,你要对我好。”这个孩子从小就想:“反正我以后要养你、要回报你,现在你对我好,都是有目的的。所以,我也不在乎你对我好,我不会感恩你。”对别人好了,不要到处去讲,有什么好讲的?更何况是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好。   所以,要好好地去做每一件事情,缘来了就发心,这就是菩提心。缘结束了,就收心,到最后,你的本性就是无自性、空性。因为你了解自己的本性是无自性,接下来就会生出空性。想穿了,人一辈子不就是这样吗?很多女人结过一次婚、两次婚,你叫她再结婚,她永远也不会了,她说自己想通了、想明白了,根本不想再结婚,这就是生出了自己的空性,然后无生烦恼。无生烦恼就是因为你把烦恼去除了,你断尽了一切伤心的事情,你圆满成就了自性和本性,想通了。很多法师出家就是因为想通了,他们不要结婚,一辈子全放下了, 空性了,他们的本性自性就显现出来。   在人间修心的确很难,一会儿有人情来了,一会儿有缘分来了。很多人刚才还说要清修,等看见一个异性长得特好看,自己也很喜欢,也就是碰到自己的缘分后,不敢大声讲“清修”了,而是“轻”修。   有时候缘来了,人情来了,人总是视之为春风轻雨,感觉很好,觉得有人来关心自己,肯定是自己上辈子的缘分,还说不定是自己的贵人。没过多久,等到两个人谈得不投机了,生气了,情走了,缘结束了,然后心中徒增烦恼和压力,最后觉得没戏唱了,乌云散了,自己的心才慢慢地静下来。这种事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有时候心静了,你就不会被自己的情和缘缠住。   人很可怜,很容易被缘分和感情缠扰,是真情,是真缘分。很多人在骨头轻的时候,就把过去别人对他的友好和情分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我们做人不能忘本,不能忘恩负义,别人曾经帮助过你,你的爱人、父母曾经对你好过,你要经常想到这些正能量并用之来激励自己,要知道你今天所有的快乐和悲伤,都如梦幻泡影,不要因为过去已经过去,不要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很快就把他遗忘了。有些人连自己的母亲过世多久都记不住,一晃几年,想了想,妈妈过世几年了?都有四年了,心里纳闷时间过得怎么这么快。你们很多人跟师父学佛都好几年了,你说时间快不快?五年以上的请举手,看见了吧?把手放下来。五年很不容易,十年更不容易,所以学佛要用心。   师父跟你们说,字墨性空,很难感应。字是用墨水写出来的,写过了,空了,所以字和墨是没有本性的,本性也是空的。从佛学上来讲,人跟人之间的交流,以见面为最好,单单靠书信来往,你很难了解对方的真实感情。一个人除了写字之外,写出来的文字,可以写很多内容,但是你要真正了解这个人,一定要跟他见面。如果不见面,你不知道他写的东西的真假。见了面,他的面部表情都可以告诉你,他这句话讲的是真的,还是假的。这在心理学上,和美国大脑科学领域方面都有研究。   犹如放一本经文在你们的枕头边,你们能感应吗?很难感应。尽管经书天天放在边上,可是你没有念经,怎么会有感应呢?感应是用你自己的心去念经,当一个人用心念经的时候,就会有感应。起心动念,是因为你只要心动了,你就会有念头。你的心如如不动,你的念头是不会出来的。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无法即无我相 2021-04-19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要学会无我,实际上,无我也是个法,即“无我法”。无我是随缘而起,没有我就没有我,有缘分就来了,没缘分就走了,遇缘而生。别人说今天单位领导对你怎么好,过节买东西,可以给你一张购物票,或者怎么样,好的缘分来了,这件事情让你开心半天。过一会儿,同事又告诉你:“对不起,领导已经把购物票送给其他人了。”好的缘分没了,你马上不开心,不讲话了。缘分就是这样的,缘来了就来了,缘没了也就没了。就像你们来澳大利亚要申请签证一样,有缘的时候,缘分一到,签证就拿到了,于是开始整理衣物、订机票,最后出发去机场,真的是很开心。如果等了很久被拒签了,就是“歇菜”,没事干了,一切都没有了,来澳洲的缘分也结束了。   好朋友跟你讲:“有个男生很不错,我介绍给你,好吗?”你听了很开心,在家里忙着化妆打扮,接着朋友又告诉你:“对不起,我搞错了,这个男生已经有女朋友了。”要明白,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缘来缘去,我们做人做事既要认真,又不能过于执着,要随缘。我们讲话经常说到“原来如此”,实际上,这个“原来”最早的时候,是用的“缘来”,是缘分的“缘”,寓意就是缘来缘去,遇缘而生,离缘而去。   一个人懂得缘来缘去后,要见佛性是无我性,见到佛性就不要有自我了。你们今天坐在这里学佛,去除自私就是见了佛性。你们在学佛学法,不能有自我自私的心在这里。人不能自私,如果一个医生自私的话,你说他怎么给病人开得好刀?一个医生如果天天想着要赚钱,他是开不好刀、动不好手术,治不好病人的。医生见病人的这个缘分到了,就要用无我的真心去帮助病人。比方说,医生想着自己要用慈悲心去救病人,启用佛性,就会忘我地去给病人开刀、动手术。医生有时给病人做一个手术要花五、六个小时,汗流浃背,做完手术,整个人都累瘫了。你们在电影里经常会看到,手术室里,经常有护士给医生擦汗,因为医生的两只手在给病人动手术。   所以缘分很重要,如果你想去救人,就不要有我性,要无我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果你有目的地去做所有的事情,就叫有为法,这样你做任何事情,都是像做梦一样的,最后的结果都是没有。“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师父问你们,早晨的露水,等到太阳一出来,露水是不是就没了?像闪电一样地过去了。缘分就是这样,有了也会没有,没有了也会有。很多女孩子失恋后傻傻地想不通,失去了男朋友,她很痛苦。其实,没有了就没有了,这个男生离开了你,你不是还跟过去一样吗?再说你还能再找,说不定还能找个比过去更好的男朋友。道理就在这里。   修心要修无我的菩提心。你们要无我,如果一个男人对老婆好得不得了,老婆怎么会对他不好?女人的心是很软的,如果一个男人让女人的心变得很硬,她坚决要跟你分手或离婚,要跟你打架,师父告诉你,一定是这个男人把她伤得太深。让一个女人能够发狠,这个男人一定是太过分了。师父不是帮女人说话,事实上女人很容易哭,就是因为心肠比较软。男人是不容易流泪的,常言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所以男人的心会比较硬一点。   修无我的菩提心,就要了解一切都是感应而来。佛法讲感应,你这个人有感应吗?有。你感到别人对你好了,你是不是会对他更好?你感到别人对你不好,你是不是也会对他不好?这个就是感应。   空性就是无我、无自性。一个人想通了、想明白了,就是空。“这算什么?离就离了,走就走了,孩子大了,离开父母亲也没办法。”孩子大了总归要离开父母的,放不下,行吗?每个人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就有一种特性出来。当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我们天天说:“妈妈,不要离开我,我永远跟着妈妈。”妈妈说:“你以后长大了,要结婚的,会有你自己的家。”“妈妈,我不结婚,我要永远跟着妈妈。”可能吗?到时候碰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或女人,马上就把妈妈抛在脑后。师父把这些道理讲给你们听,就是希望你们能够明白,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你能把它看到底、看成空,你就是无我。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不增不减是为禅 2021-04-16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我们做人一定要懂得自净其意,要把自己的意念弄干净。怎么样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干净呢?首先要修止观,就是经常要心无罣碍。就像一间房间一样,你不要把东西塞满了,房间空一点,走进去会很舒服。就像家里的客厅一样,很多人喜欢把客厅塞得满满的,你说来了客人往哪里坐?你今天脑子里塞满了人间的名闻利养,你怎么能够停止自己的杂乱思绪?怎么能够正确运用自己对人间的观察?   止观就是参禅。参禅是什么?就是用悟性去理解人间的事物。为什么这个人要做这件事情?为什么你很喜欢这个人,而不喜欢那个人?这些全部都是要参禅的。参禅就是去想。怎么想呢?这种想是禅定出来的想象,而不是去观想。禅是一种自然的悟性,让你感受到某一件事情的存在和影响,以及你心里的感觉。我们人往往天天对着菩萨求:“菩萨,你保佑我!”但在实际生活中,每天做人做事杂念纷飞、思绪散乱,天天脑子里什么都有,想着吃什么穿什么,自己应该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可是心中就是没有佛。每一天活在杂念中,会让自己失去很多智慧,所以失意就会随之而来。   常言道,人之失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碰到很多的失意、不开心和难受,怎么样来克制自己的失意?怎么样来制止自己的不良情绪?菩萨叫我们治之以忍,能够忍耐的人就会慢慢地化解自己的失意。你看很多人,不开心的时候能够忍耐,继续笑嘻嘻,在家里先生跟自己闹了,她就微笑应对,因为她知道这是无常的,很快就会没有的,她就是忍耐。当你开心的时候,快意来的时候,治之以淡,治疗它的方法就是平淡、淡定。   所以开心也不要过分,伤心也不要过头,常令心无增减。也就是说,你要经常令自己的心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一般人开心了,会增加自己快活、开心的那种情绪;不开心了,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没劲,感觉没劲就是“减”。在精神上什么属阴?阴就是看什么都没劲,做什么事情都没劲,感觉什么事情都没意思。你今天不开心了,别人说:“来,我带你出去,咱们逛街去吧!”“没劲。”别人劝你:“今天这件事情,算了,你不要再去想了。”“我没劲,我不想出去。”那么,你的心就是有增有减。   《心经》告诉我们“不增不减”,实际上就是讲,我们在人间看到好事,不要让自己的心有所增加,不要太开心。看见不好的事情,也不要整天感觉没劲,好像这个世界全部都是给你带来烦恼。有哲学家就说了,站起来蚂蚁一个都看不见,蹲下身来蚂蚁一大片,这就是说的人的情绪变化。所以,当一个人真正的心无增减、不增不减,他就是名入道之人,就是已经有点开悟了。古时候说一个人开悟不开悟,实际上不用“开悟”这个词,而是说这个人得道、入道。入道是什么?就是刚刚进入觉悟。得道是什么?已经觉悟。所以,佛法会给人智慧的启迪。   要学会容人之过,不管别人做错什么,你都要能够容忍别人,因为他不是你,你的心不代表他的心,你的行为不代表他的行为。你不能容忍他,就说明你的心不能包容他。很多人做事情的确不尽人意,的确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顺利,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和事物并非为你所有、为你所用,他们在人间并不是冲你而来的,人家是有冤的报冤,有恩的报恩,有仇的报仇,每个人到人间来都有他自己的事情。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是你一直能用下去的,也不是你一直能够拥有的。当你拥有了这种菩萨的思维和智慧,你就会慢慢地懂得,人间的欲望永远让你无法得到满足。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你满足?就算你今天满足了,你明天又会不满足;这件事情你满足了,那件事情你又会不满足。所以,人就是永远在无法满足的欲望中痛苦地活着。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因缘成熟果报必到 2021-04-13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跟人之间都是个缘分,有时候是善缘,有时候是恶缘。善缘来的时候,大家要好好地珍惜,那么它就会延续,因为善缘有个延续的过程。恶缘来了,不要加重它的恶果让它提早爆发,要学会忍耐,恶果就不会马上来。善和恶都是缘分,你今天不开心,那一定是果报现前。果报现前的话,善报是你受,恶报也是你受。佛经上讲:“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如果我们看穿善恶都是一种果报,我们就不会这么执着。   你知道今天有善缘来了,不要太高兴,因为那是你种下的善因。知道今天有恶缘来了,也不要太难受,这也是你种的因,而且别人替代不了。比方说,这个人跟你结冤了,你让别人来替你跟他结冤,那就不行,他就死盯着你。今天你有善缘,你说把这个好事情让给别人,那也不行,就得给你,因为是你种的善因。所以,人要懂得承受,不管什么缘分来了,首先要面对它,然后要慢慢地改变它、承受它,最后把这个缘分化解。   师父跟大家讲,佛法僧里受戒是什么?受戒就是把自己福德的漏洞堵住。你有福气吗?小时候别人帮你算命,说你这个人很有福气,你这个人大起来可以发财,你这个人大起来可以做官,为什么大起来福气都没有了?为什么到后来既没做官又没有发财?因为这些福气被你自己漏掉了。   要懂得,杀生会把一个人的福德全部漏尽。因为杀生的业报非常大,所以不能杀生。一个人如果杀生,其实就是断了他自己的大悲种,就是断了他心中大慈大悲的种子。师父希望大家要懂得,就算你通过念经、许愿和放生来修补这个大悲种,来消除自己过去因杀业产生的业障,但是这个业障很难完全消掉,可能过了一世、两世,依然存在。等到来世有菩萨或者众生来度你的时候,那些灵性就不让你得度;你想闻到佛法,那些灵性就不让你闻到佛法。   学佛人应该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造恶业,不能没有善良。阿罗汉圣者断我执,法执没有断。当你修到一定的时候,比方说修到阿罗汉圣者的境界,你可以没有见思烦恼,就是说不会因为看到一些事情,不会因为自己的思维引起烦恼,你可以没有我执,但是法执没断。也就是说,今天你虽然可以断掉自己思维中的执着,但是不能圆满地去解决它。   愚痴的人根本断不了我执,更断不了法执,因为他没有慈悲心,只知道权衡自己的利弊得失,不知道去帮助别人。他帮助不了别人,就会远离福分,接近灾祸。为什么你会倒霉,别人不倒霉?因为你接近了灾祸。为什么你会接近灾祸?道理很简单,因为你没有生出慈悲心,因为你过去有杀业。   要教化佛友懂得因缘成熟,果报必到。你今天求佛的因缘成熟了,你的佛缘就来了。如果你的佛缘没有成熟,今天你再怎么求菩萨,还是不能灵验。菩萨告诉我们,做事要水到渠成。你天天磕头求菩萨,菩萨会不知道吗?要想求菩萨灵验,你要问问自己做了多少功德,你今天用了多少诚心来求菩萨,这很重要。我们做人为什么容易起烦恼?因为我们所求的很多事情,因缘都还没有成熟。因缘还没有到,你就求不到,当然就会起烦恼。当你求事情不成功的时候,你就会痛苦、难受。   师父教你们要学佛的样子,要悲智双运。什么叫悲智双运?大慈大悲,可怜众生,帮助别人。在帮助众生的同时,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成全众生。很多人看见别人很可怜,可是想不出办法去帮别人,这就是只有悲心而没有智慧。你今天能够可怜别人,最后又有智慧来化解别人的烦恼,那你这个人就是悲智双运。有智慧的人,怎么救不了别人?有智慧的人,怎么会愚痴颠倒?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菩提本是空 2021-04-10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菩萨度众生是因为因缘,因为菩萨跟众生有缘,没有因缘怎么来度你们?众生是因缘而生,因为众生和佛都是有缘分的。师父度你们,也是因为跟你们有缘分。师父帮了你们很多,等到这一辈子结束了,师父跟你们的这个缘分也就没了,但是我们种下了善缘。就像现在你们这么多人能够找到师父,你们敢说自己前世、再前世跟师父没缘分吗?如果没缘分,你们怎么会找到师父这里来?中华传统文化讲,擦肩而过五百年,这辈子能够碰上,都是缘分。你们现在能够到澳洲来见师父,这个缘分不浅啊!实际上,师父度你们只是个缘分,而这个因缘也是空的,因为等到大家百年之后都走了,这个缘分不就是没了吗?但是在你们心里有了佛缘。   菩萨说行无相度众生,就是说,我们帮助别人不要着相,帮助就帮助过了,对人好就好过了,没了就没了,这一切都是虚幻的。你们过去在马路上有没有帮过别人?你们过去没搬家之前,跟原来的邻居好得不得了,你说说看有没有缘分?后来搬家了,离邻居远了,很少能够见到。那么过去的缘分,你还能一直记到今天吗?是不是虚幻的?缘分结束了,这就是缘去了。   师父曾经给一个佛友看图腾,看到一个男灵性附在他身上,师父把特征讲给他听,圆圆的脸,人挺好的,他还想不起来。师父说是他单位里的,结果他想起来了,就是单位里一直扶持他当上领导的那个人。那个人对他很好,也很喜欢他,最后死了,死了之后他也没还过去的情缘,结果就一直附在他身上。师父把那人的模样告诉他,他想起来曾经两次梦到那人。你们想一想,人跟人怎么会没有缘分。你们弘法就叫结善缘,不是结恶缘,所以师父要你们广结善缘,要无相度众生。   菩提本是空,因为连佛性都是空性,所以师父说菩提也是空的,只是给你自己能够创造成功的一种境界。你们在小学里读书,毕业之后,小学里的老师,你们很多都记不住了,老师是不是也是空的?老师只是把知识教给你们,把那些知识都放在你们的心中,教完了之后,他是不能执着于你们的:“这是我在小学里教过的学生,我要盯住他,他以后好了要来回报我。”这一切全是空的,教育完就结束了,你们只要学到文化就可以了,所以叫菩提本是空,就是我们做什么事情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空的。   明镜亦非台,师父这里讲明镜亦无心,你没有心,你的镜子照出来,也是虚无的、空无的。本来亦如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么回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过了就过了,没了就没了,死了就死了,有名就有名了,身体垮了就垮了,一切亦如是,都是这样的。   菩提本是空,明镜亦无心。本来亦如是,何处非如来。这是师父自己改编的四句话。何处非如来,哪里没有如来?师父就是更深地理解了这四句话,才讲给你们听的。要懂得,连菩提都是空的,你去追求菩提,等你追到菩提的时候,菩提自然印在你心中。你真正学佛学法,那所有的事情都过去了,都已经没有,你照的镜子也没有心,镜子里照不出你的心,一切都是虚幻的。本来亦如是,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如如不动的,没有什么“是”,也没有什么“如”。何处非如来,哪里没有如来?如来就在本性中。   修行人要学会无我,从菩提心里,以无我的精神生出一切。帮助别人,讲到底要有无我的精神。无我就是不要去斤斤计较,无我就是不要去跟别人算小账。比方说,我对你好,你就要对我好。我今天对你好了,你为什么不来回报我?你为什么不对我好?这就是没有智慧。以无我的精神生出一切,也就是说,对别人好了,不要有我相,不要到处去讲自己对别人的好。你去看,任何一个领导或老板,对员工好了,不要去讲,员工都会懂得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的。爸爸妈妈如果对孩子很好,用得着讲吗?孩子怎么会不对爸爸妈妈好?如果孩子不孝顺,做父母的就应该好好地想一想自己对孩子怎么样。   做人做事,为别人服务、对别人好,要有无我的精神,不要着相,不要觉得这是自己做的,要不是自己对他好,他都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所以,一个人想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就要忘却自身,完成无我,不要有自己。心中只有大家,你才不会有自我,你才能圆成实相。圆就是圆满,成就是成功,实就是实实在在,相就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现象。   有我相的人就是执着自我,没有放下自我。你去跟一个人讲话,如果他口口声声离不开“我、我怎么样”,他就是一个“我相”很重的人。一个人讲话,动不动就要把自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这种人就是属于根本不开智慧的人。你们如果跟别人讲话,这个人老跟你讲“我认为、我觉得”,他一定要把他的观点强加在你身上,他就是着我相。见到这种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赶快溜走,不要去听他讲,也不要试图去改变他,否则你会生出一肚子气。这种人就叫执着,佛法界讲就叫执着我相。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无相法门 2021-04-07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菩萨在帮助别人、救度别人的时候是不着相的,不着相就是无相。举个简单例子,你们很多人请别人吃饭,吃完了喜欢到处去讲:“我请他吃饭了,要不是我请他吃饭,他已经好几个月没人请了。”这个就叫着相。这种话传到被请人的耳朵里,就算你对他好,他也不领你的情。   菩萨帮助别人,从来没有说:“我在帮助你,我在救度你。”这些话用不着讲,这就是不着相。比方说,你去搀扶一位跌倒的老人,帮完了就结束了,没有到处去宣扬,就是无相。菩萨普度众生,在菩萨的眼睛里,菩萨没有感觉到有这么多众生要菩萨来救度,菩萨觉得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菩萨没有把你们视为众生,好像菩萨在帮助你们一样。师父讲到三轮体空的时候,再具体讲这个话题。总的来说,就是你帮助别人后,不要到处去讲,你对别人好,别人心里都很明白。   不着相就是无相。很多女人帮老公做点事情,马上不停地讲自己付出了多少,老公会不耐烦地说:“够了,你讲过好几次了。”有的男人帮老婆买了一样礼品,也是反复讲,老婆也会反感:“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如果你为别人做了一点事情,就不停地唠叨,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样反而不能得到对方的感恩心。   菩萨帮助了众生,但是菩萨没认为有众生,因为菩萨说,众生本来就有觉悟的本性,本来就很觉悟,用不着菩萨来帮助,是这个概念。用现在话讲,就是你做一件事情,你要给别人面子,别人不知道怎么做,你帮了他,但你不要到处去讲:“你看,要不是我救济他,他这个关都过不来。”这种话是不能讲的,你讲了,你就是没有境界。所以,要理解众生本来就有觉悟的本性,菩萨度实无度,菩萨好像度人了,实际上菩萨并没有度人。   菩萨帮助别人,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度实无度,这就是《金刚经》中说的无相法门。帮了别人像没帮过一样,做了好事不留名,这个人不就是圣人、不就是菩萨吗?为什么在我们小的时候雷锋那么有名?因为他做好事不留名。如果他做完好事到处去讲,他会成为“雷锋”吗?要懂得度人、帮人要低调,当被度的人越修越好后,他会主动说:“都是你度我的,我很感恩。”你修得好的话,你就会回答:“没有,也不是我度你的,你自己本来就有本性、有佛性。”相反,你们很多人帮了别人后到处去讲:“都是我度的他,没有我度他,他行吗?”这就是着相,师父希望你们要好好地理解《金刚经》中讲的无相法门。   佛陀说过,虽然度尽众生,但实无一众生得度者。虽然佛菩萨要度尽众生,实无一众生得度者,其实没有一个是被你度的。做了好事不留名,就是无相法门。一个妈妈在家里忙碌了一天,给孩子做两、三顿饭,吃完饭,把碗洗干净,晚上在沙发上坐下的时候,好像自己一天没干过什么事一样。孩子说:“妈妈,谢谢你给我们做饭了。”妈妈笑笑说:“没有啊!”好像没做过一样。如果妈妈冲着孩子说:“今天几顿饭都是我给你们做的,要不是我,你们吃得饱吗?你们有什么力气去读书?你们有什么能力?不是我每天给你们做饭,谁养你们?”这种妈妈有吗?你们过去有没有这样?有的,你们过去没学佛,做了点好事,就自以为了不起,喜欢自吹自擂,生怕别人不知道。   要记住,菩萨行的是无相度众,虽然度尽众生,但实无一众生得度者,因为菩萨知道众生只是一个幻相。我们要学菩萨,帮助别人不要着相。今天你好像帮助别人了,其实这个别人只是一个幻相。什么叫幻相?因为很多人被你度了之后,他就忘记了,他又变化了。有些人,你度了他,他变好了。还有些人,你度了他,没起作用。这些都是幻相,所以没有必要执着自己度了多少人。   虽然要超拔众生,事实上本来就没有众生要度。犹如:不要以为没有你们的帮助,别人就会挨冻受饿。你今天给家人做饭,给单位的同事做饭,要知道别人本来就有饭吃,只是你去帮忙了,别人会吃得更好一点,所以你没有必要到处去讲,是你让他没有挨饿,这就叫无相。看见这么多的众生要度,这只是一时的幻化而已。幻化是什么?你感觉到有这么多人,你要去帮助他们,所以你才能说度众生。   度众生又等于没有度众生。为什么?众生本来就有智慧。当一位同事正在发呆,对某一件事情傻傻的想不通的时候,你跑过去劝他说:“你不能再去找局长谈一下的?”你只是提醒了他,他就恍然大悟:“哦,对了,我想起来了,我再去找他谈一下。”你只是帮了他一点点,而不是说他没有智慧。举个简单例子,一头牛站在那里想不通,你跟它说再去做件什么事情,牛是不会明白的,它也是做不了的。而我们人不一样,因为人本身就有智慧,你只要一提醒,人马上就会去做,因为人本身就具有佛性。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有佛性,所以佛说“众生皆具佛性”。你们每个人本来就很好,本来就具有佛性,表面上看来是菩萨度了你们,其实在菩萨看来并没有度你们,而是你们自己在自度,菩萨只是唤醒了你们心中的佛性。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人生四苦 2021-04-04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学佛人第一不能犯业。第二,犯了业要赶紧忏悔。有时候别人对你的一次劝导,可以让你重获新生。你能够听人劝,就是有福气。如果你们到今天还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还不知道这个世间有很多的苦,那么,你就会越来越苦。   师父跟大家讲,人有四苦。第一个苦是看不透。我们对什么事情都看不透,其实,人际关系的复杂、纠结、争斗,都会有隐伤。什么叫隐伤?隐隐约约看不见的伤痕。你跟这个人吵过之后,你虽然说:“没关系,我们只是开个玩笑,算了。”事实上,这件事情并不会完全没有,而是会有隐蔽的伤痛。所以,一个人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平淡,要知道任何争执、争斗,都会给你带来后遗症,有智慧的人要学会宁静。   第二个苦是舍不得。很多人舍不得过去曾经拥有的名、利、荣誉等,经常处在怀念中,想当年自己怎么样,这是一种虚荣心,这个舍不得会让你变得越来越颓废,越来越提不起精神。用现在话讲,你就是想听到自己过去得意时的掌声,而现在没有了,你却还在回忆中不能自拔。舍不得过去的荣华富贵,会让你伤心、伤肺、伤肝肠。   第三个苦是输不起。我们很多人都输不起。为什么?一输掉,感情就受到伤害;一输掉,就觉得人生惨败。实际上,人生只要跌倒了再爬起来,就没有跌倒过。当你摔下去,你不爬起来或者爬不起来,那才是真正的跌倒,那才叫真正的失败。   第四个苦是放不下。人常常放不下自己生命中已经走远的人和事,我们过去曾经有很多好朋友、好人,在心中记忆一辈子的事情 ,就像我们怀念自己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一样,我们放不下这些,只会给我们心中制造更多的痛苦。所以要学会放下,因为放下会让你远离是非,放不下的人,永远会在是非中徘徊。   学佛人、有智慧的人,应该懂得怎么样来消除自己心中的障碍,怎么样让自己的心变得无罣碍,“心无罣碍,无罣碍故”。只要拥有智慧,你一定能够战胜人间所有的烦恼。学佛人永远看得到未来,永远看得到前途,永远看得到光明,那就是我们的智慧。当你只看到困难、烦恼、忧伤和嫉妒,让自己的心常生在痛苦之中,且久久不能磨灭和忘记,你心中就是拥有负能量。所以,能够排除痛苦、排除万难的人,就是拥有精进的智慧,就是拥有忍辱的毅力,就会懂得什么叫守戒,就会懂得怎么样走向光明、远离黑暗。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四种修为 2021-04-01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师父跟大家讲,人生需要有四种修为。修心要有修为吧?要有的。那么,要有什么样的修为呢?师父告诉大家四种修为。   第一种修为是忍得过。什么事情都要能够忍耐,而且要让自己过得去。中华传统文化讲,忍得一时之气,消得百日之灾。你当时忍耐一下,可能几个月之后,别人就不会找你算账了。你今天在别人面前占了上风,骂了他,或者赢得了一些短暂的面子,可能他在心中就会记恨你,这可能会给你招来日后的灾祸。一个能够忍耐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忍耐并不代表懦弱。   第二种修为是什么事情都看得破。今天这件事情,别人伤害你了,你要看破它。如果他是有意的,那么可能是我上辈子欠他,或者我这辈子这件事情没有做好,在很久以前种下了这个因。如果他是无意的,更要原谅他。所以要学会淡定,要看破红尘,就像要学会看破我们年轻时候做的那些事情,今天一去不复返一样。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人生,热爱现实生活,因为我要借假修真,我要在这个人间做菩萨的事情,我来到人间不是为了来烦恼,不是为了来痛苦,而是为了解脱自己、帮助别人。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态,你才算看破。   第三种修为是拿得起。什么叫拿得起?就是做人要有担当。师父经常跟弟子说,做错事情没关系,敢于承认错误的人就是有骨气,这种人菩萨都喜欢。能够说自己错了,这个人就是有勇气。做错事情不逃避责任,不妄语,自己做错了就承认,这种人会得到别人的赞赏。我既然答应了这件事情,我就要拿得起;今天做错了,我要跟别人说“对不起”,直面自己的人生。做错事情了,可以改正。如果你在内心掩饰自己,撒谎、吹牛、犯戒律,你就是在糟蹋自己的人格。   第四种修为是放得下。放下是什么?不是说单单放下你拥有的一件物品,比如你跟别人争来的一个电冰箱;而是要放下你的偏执。如果你对这个人有意见,你要学会放下。“我不要看这个人,因为这个人过去对我不好,我一看见他就讨厌。”这是一种执着,你能不能放下?从现在开始,你要看他可爱一点儿,要觉得他在转变。   就像我们秘书处的有些孩子,有时候看见就讨厌。但是想一想,他经过师父的教育之后在改变,你要看到他的变化,他正在慢慢地形成优良品质。这时候你心中也要改变看法,要放下自己的偏执,要放下自己过去对他的成见和记忆,要忘记他过去对你的伤害。学会忘记,尤其是忘记别人的缺点,忘记别人曾经对你的伤害,你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你一天不能忘记过去,你一天就不能离开烦恼和惆怅。   还要放下不甘。不甘是什么?就是不甘心。有一个老板,他破产了,然后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别人叫他回来:“我们这里这么多人都可以帮助你。”他说:“我不混出个人样来,我不回去见他们。我在外面不发财,我不会回去的。”最后他死在了外乡。这就是人的执着不甘。你曾经很有钱,并不代表你永远会很有钱。如果这个老板懂得无常的道理,他就不会这么轻易地死了。所以人生要懂得放下欲望,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无欲自然心如水。一个人懂得了这些道理,才能产生出离心。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何处惹尘埃 2021-03-29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要学会调伏自己的身心,调节自己的心情,修忍辱波罗蜜。世间一切都会过去,如同过眼云烟。就像沙滩上的脚印一样,当你走过沙滩的时候,留下了你的足迹,当你再回头的时候,一阵海浪把你的脚印全部打没了。人活一生,要心胸宽广,每一天都要用智慧冲洗自己内心的毒素,不要让自己内心贪瞋痴的毒素污染自己的灵魂。每一天心中都要充满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和救度众生之心,让自己的灵魂保持清净。   大家要知道,拜师实际上并不是拜师父,而是拜伟大的佛陀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慧的佛道。菩萨要你们守住戒律,你们今天学佛,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因为要改变自我,就不能再像过去一样颓废,就不能自暴自弃。你今天要想得到别人对你的尊敬,首先你要自己尊敬自己,给自己一个空间,不要走偏。学佛学法一定要昂首挺胸地往前走。你们现在有师父,最好跟着师父好好地往前走。明白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不可得,这也是苦空无常的宇宙真理,并且永远不会改变。   师父经常跟大家讲,人的烦恼就像六祖慧能讲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人本身就是空的,来到人间,脑子都是空的,是后面那些世间现象装进了我们的思维中。如果装的是好的,你的心就好;装坏的,你的心就不好。“明镜”,就是指你的心像一面镜子一样,希望你们每天拿着这面“心”的镜子,照见五蕴皆空,去照那些善良的、慈悲的、好的东西,那么你的心中就拥有了善良、慈悲、好的东西。如果你今天去照了尘埃,那么你的心就拥有尘埃。如果你的心本来就没有尘埃,那你去哪里惹尘埃?举个简单例子,单位里几个同事正在争吵,你这个人什么事情都不喜欢管,你怎么会有烦恼?你怎么会去参与到这种自私的烦恼之中?所以师父告诉你们,没处惹尘埃。   要懂得,在人间不要太介意别人对你说什么。学佛人心中有佛,人间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希望大家管好自己的内心,多去帮助别人,不要介意别人说些什么,自己内心不要被外尘扭曲是非。有些人布施是要看人的,说话也喜欢看人,好话只对自己喜欢的人说,不好的话专门用来去骂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人。这种人心中就是杂念怨亲,不憎恶人,每天活在瞋恨中,对那些坏人没有自己的辨别和感觉。菩萨的慈悲是人伤我痛,今天哪怕你是一个恶人,我也要救你,今天你是一个不好的人,我能救你就救你。世间有很多人一边在救人,一边在自救,这种人就是世间的自在人。   很多学佛人在对别人有不好的想法、在自己有偏见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在思考,还以为自己在拯救世界,还以为自己说的这一套能够让别人理解。你们去看,很多人说话说不清楚,他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讲得很快,他觉得自己讲得很好,但是讲完之后,对方眼睛懵懂懂地看着他,因为没听懂。但是你去问这个说话的人,他一定认为自己全讲明白了,这就是因为人的意识不一样。   希望我们学佛人要永远看到希望、看到光明,要活在自在和超越现实中。如果你经常想到自己以后会好,未来会更进步,一切会越来越美好,实际上你就是在学佛中超越了自己,你就是修的出世法。法师之所以能够出家,是因为他们超越了自我,人间的烦恼、人间的名闻利养,这一切他都不要了,他放下了,他才得大自在。   要学会宽恕众生,无论他有多坏,或者他曾经伤害过你,或者他曾经通过别人伤害你,你一定要学会放下,你才能真正地快乐。如果每一天你都活在嫉恨别人中,你会越活越嫉恨,越活越痛苦。师父告诉你们,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很痛苦的,你想在这个人间寻找永远的不痛苦,那只有出离这个世界,只要在六道中轮回你永远会痛苦。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勤修定力 2021-03-26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要在弘法中增加福德。师父经常跟你们说,一个人学佛是要有福气的,没有福气的人很难有机会听闻佛法、修学佛法。很多人天天还在吃喝玩乐,在浪费时间,他们怎么有福气听到佛法?当他们苦恼的时候,他们是没办法得到解脱的。就像很多年轻人,在谈恋爱痛苦的时候,他们只能到网吧在网上消磨时间,以减轻自己的痛苦,这就是因为他们的福德还不够。一个人的福是怎么来的?帮助别人,广结善缘,就有福气。德是怎么来的?尊重别人,不撒谎,好好地和别人交朋友、帮助别人,好好地为众生服务,你就会有道德。这些都是学佛人无形的助缘力,是没有形状的,是看不见帮助你的力量。   学佛人会得到很多人对他的帮助,不学佛的人就很难有这方面的帮助。为什么?通常来讲,不学佛的人比较自私,只知道为自己考虑,根本不会主动想到要去帮助别人。所以说,一切都是你的心造成的。你能够用心去帮助别人,你就是个善良的人。你每一天帮助别人一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你就有三百六十五个光亮点和善良点,你就是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每天做一点坏事,累积成恶,你就是个恶人,你的心怎么会干净呢?   修心就是要把自己的心修干净,这样外面的邪思邪见和不如法不如理的事情就不能到你心里来控制你。就像一个人从来不吸烟,别人来叫他吸烟,他也不会去吸。如果你经常想吸烟,或者偶尔会抽一支烟,一旦有人送你一条香烟,你很快就吸上了。所以,如果我们心中无私,天地都会很宽广,外邪也不能入侵我们的内心世界。   学佛人要勤修定力。定力是什么?就是不管来了什么苦和难,都有定力,不被所见所惑所扰。你今天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别人告诉你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即使你眼睛看到了,也不一定真实。一个有定力的人,会用智慧从内心去感受这件事情的真实意义。   举个例子,别人说你的爸爸或妈妈怎么不好,你自己回家看到了爸爸,想不通爸爸怎么会做这件事情,爸爸为什么这么做。别人告诉你:“你爸爸在外面捡别人扔下的东西,因为你家里条件不好。”你回到家一看,爸爸真的是把捡来的东西拿出来在家里用,你心里会很讨厌父亲:“父亲,你为什么要在外面捡东西?你为什么给我丢脸?让别人看见太丢脸了。”其实父亲是想节约,捡点东西给家里用,或者把它卖掉,然后多一点钱来养活你。   父亲的父爱,母亲的母爱,那是慈爱无疆。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很多,我们小时候没有什么感觉,现在长大学佛之后才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才知道感恩父母。就像师父现在为很多弟子想到、付出很多一样,但是很多弟子根本没有感觉,只有等到你们觉悟的那一天,你们才会体会到师父现在的教导是多么的难得和珍贵。有时候我们眼睛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恶,也不一定是真实的,所以菩萨让我们要用智慧来理解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事情。   师父告诉你们,不管碰到什么事情,人在定中才能产生智慧。你今天定得下来,就会有智慧产生。你定不下来,就没有智慧可言。修行人要懂得用无畏的精神去弘法度众。什么叫无畏的精神?就是能够布施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布施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和钱财,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只有用这种精神去弘法,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善良和慈悲。   学佛一定不能受到外境的影响,不管别人说什么,你自己内心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要有一颗坚定的心,不要让自己的心随着境遇的变化而变化。很多人耳朵根软,一会儿对这个人好,一会儿对这个人不好,因为别人说这个人不好了,你就对他不好。你这样的表现就是受到了外境的影响,因为听别人一说,你的心就变化了,你的这种变化会让别人对你失望和伤心。   师父希望你们要懂得改变自己的心态。如果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一般人很难控制自己躲过劫难。而我们学佛人不管碰到什么事情,我们都有坚定的信念,坚信观世音菩萨会慈悲保佑我们,我们一定会消灾解难。因为我们是好人,我们是善良的人,我们能够为众生付出,因为我们有念经、许愿和放生三大法宝,我们慈悲度众生。拥有这样的心态,你的内心就会坚强并拥有了平安。   要经常观心,“观”就是观自在,观心就是你经常观看一下自己的心:你是一个善人,还是一个恶人?你的心要看住自己,要看住你做的所有事情,不要让自己的心看见有利益可沾,马上就忘记了什么叫慈悲,看见有名誉可得,就忘记了什么叫道德。不要让自己的内心随着外境的改变而变化,不管外面有多少欲望,你要无欲,你要自然、随缘。你要心静如水,不管发生什么,水还是照样在平静地流淌。这就是师父的座右铭:无欲自然心如水。   无欲才能随顺自然,才能心静如水。不管和什么人或事相处,都要处世不惊。有时候,人有委曲、有愤恨、有嫉妒,这些都是你身体产生出来的毒素,学佛人要能够好好地管控这些毒素。有时候你的心松懈了,这些嫉妒、瞋恨和烦恼就会进入了你的内心,毒素就开始侵蚀你的肌体和灵魂,你就会变成一个颓废、懈怠之人。如果你自己心中时刻充满正能量,毒素就不能进入你的身体,你就是一个修得很干净的学佛人。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人间欲望是痛苦 2021-03-23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每一个学佛人都要懂得,心情是人的一种感觉。有时候心情好,你感觉就好,心情不好,感觉就不好。要记住,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生命,但是,心情却能控制你人生的一大半生命。有时候心情好了,什么都好,心情不好,心就乱了,所以一个精进学佛有智慧的人,不要让你的人生输给了你的心情。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输给了自己的心情。   所以不要用坏心情来贬低我们学佛人的人格和形象,有时候心情不好,会让别人看到我们的能力不足,因为不好的情绪会降低我们的能力,会扰乱我们的思维,从而最后输给了自己,这就是忧郁症的前兆。一个有智慧的人、学佛的人,他能够控制好自己的心情,能够处处明白自己今天所处的环境和位置,应该说什么话。今天心情不好,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当心情好的时候,又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这样你就能控制好自己的感觉,生活才会处处显示出祥和。   生活本来不苦,苦的是我们人生的欲望太多。你看看,我们今天要这个,明天要那个,后天我们又需要这个、需要那个。心本来不累,累的是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人生本来不苦,苦的是我们的欲望之心,苦的是我们对人间物欲的一种追求。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不断地增加和减少的一个过程,如果你对人间的欲望增加得越多,你的烦恼和痛苦就会越多。如果你慢慢地学会放下人间的欲望,那么,你就会慢慢地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这个世界的真谛就是苦空无常。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受了很多苦,当我们最终走的时候,在人间已经得到的一切也都会变成空,因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后,我们又以一生的无常来总结自己。没有一件事情是长久的,没有一句话是长久的,没有一个思维能够长久,也没有一个行为能够永远地拥有,我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不能拥有。所以,对生命深层意义的理解,会让我们懂得人生苦空无常的真谛。   我们要学会放下,要学会放弃和回归。想一想,我们小时候是多么可爱,不管有什么好吃的,都是让叔叔阿姨先吃,让哥哥姐姐先吃,这个我不要,让姐姐拿、让哥哥拿。而现在越长越大了,我们变得什么都要,我们变得什么都要跟别人抢、跟别人夺、跟别人争,哪怕一句话,也要跟别人争个对错,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本性和本来面目,所以我们需要回归本性,放弃人生的欲望。其实,放弃欲望就是放弃自己一生的烦躁和贪心,回归自然的本性,回归内心的安宁。   那么,怎么样来回归本性呢?首先要治愈贪瞋痴,要多做善事。人如果不做善事,时间长了就会做坏事,所以人生必须学会多做善事。此外,在人与人之间要教导一种佛性互动,佛性的互动就是在有理智和为别人着想的基础上,在有大爱和慈悲心的基础上,跟别人产生互动,这样你就会见证佛性。人生要学会见证佛性,就要管好自己的身口意。如果你想成佛,要看看你是否管得住自己的嘴巴?你的意念是否干净?如果你意念不干净,嘴巴也不好,你就成不了佛,做不了菩萨。一个人的行为代表其人格的高贵或低贱,所以你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动作,会让别人看得起你,或者看不起你。   佛法就是让自己学会慢慢地定下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定,把自己的心定下来。要懂得,弘法的人就会得到妙法。今天你去帮助别人,你就会在心中拥有菩萨的妙法,因为能够帮助别人的人,他心中一定有妙法,他懂得如何用善巧的方法去救度众生,帮助别人。尤其是在别人痛苦困难的时候,我们更要学会帮助别人。学佛度众,要学会自己认识善恶、认识自己,要知道你今天的心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如果你今天是善心,你可以去做很多善事,你就是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今天心情不好,想的都是恶事,那你不能去做任何事情。   对身体内部来讲,健康非常重要,要保持身体健康。对学佛人来讲,外部要保持自己精神的健康,保持身体的气场平衡,也就是我们说的平顺。一个人要想气很顺、很开心,就不能有瞋心。记住了,没有瞋心的人气就会顺畅,就会有爱心出现,气场一顺畅,烦恼就不会产生。你今天有妙法度众,烦恼就会离你而去。要照见五蕴皆空,不要让你的思维阻碍了自己内心的佛性,要全部照见,要看到它,要去除它,要透视它,要越过它。   比方说,今天你想做一件好事,你想:“ 我没时间,不过没关系,只要学观世音菩萨做好事,我就会跨越时间的障碍。”今天你想去帮邻居,说不定家里不喜欢邻居的家人要骂你,你要想到:“我要帮助别人,因为我是学佛人。”如果你把周围的杂念、自己心里的杂念全部去除,照见五蕴皆空,照见就是照过透过它,让自己得到佛菩萨光与能量的加持,并和自己助人行善的心念相融合,这样你才能坚定道心。所以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且不能做坏事。弘法人要懂得,只要坚持精进努力,一定会得道多助,别人都会帮助你。你在学佛,别人会支持你,别人会看得起你,别人会尊重你,你就会有贵人相助。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究心不求无障 2021-03-20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离苦得乐要有正思维,一定要坚定自己的出离心,然后要达到知苦、断欲和灭贪的境界。在人间很苦,苦来自哪里?来自人的欲望和贪心,那我们就要断欲,把欲望断掉,把贪心灭掉。灭贪之后就是修行,从而领悟人生的真谛,人来到人间就是来吃苦的。不要以为人间很开心,哪个人活得不累?不要以为就你一个人累。我们学佛人在生活中,不要排斥逆境和障碍,有时候逆境来了,害怕、躲避和排斥都是没有用的,烦恼还是会跟着你。障碍来了,躲避也是没有用的。犹如一块石头冲你砸了过来,躲避已经是来不及了,你只能看看用什么方法改变现状。   师父教你们一种方法,可以改变人心中的障碍,这就叫逆加持。逆加持是帮助我们成长的力量。比方说,今天你吃苦了,你就想象一下:“我过去比现在还要苦,我现在已经很好了。”用现代话讲,叫忆苦思甜。想一想我们过去苦的时候,不知道比现在苦多少,过去我们吃的苦更多,现在已经比过去好很多。   佛法里面讲,究心不求无障,就是你的心到底了,究竟到底了,你也不要去求这个世界有没有障碍给你,障碍永远都会有。心无障碍则所学滞,如果你心中没有障碍,太顺利了,你的学习可能会停下来,你就不会进步。反过来说,当你心中有障碍的时候,你才会不断地去学习,去寻求解脱的方法。   立行不求无魔,就是今天我所做的事情,我所行的事情,不求无魔,不可能没有魔障。记住一句话,你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魔障缠扰,有魔障跟你捣乱。然后,行无魔则誓愿不坚,如果你在修行当中,没有魔障跟你捣乱,那么你的誓愿一定不会坚强。所以说,在修行中没有吃苦的人,是修不成佛的。你们每天在佛堂跪几个小时认真念经,法师每天从早到晚都念经,这些都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必须要修,必须要这样。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闭。人不应该追求顺利和舒适,如果一个人什么事情都很顺利,他的心就会自闭。很多富有的家庭,不缺钱、不缺名、不缺利,家里要什么有什么,有保姆阿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家里很容易自闭。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家早就会锻炼自己,小时候吃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有好前途。家里太有钱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因为他什么都有了,整天在家里无事可干,感觉没劲,什么也不想干。这种孩子需要给自己正能量的追求,才不会懈怠、颓废。   很多弟子问师父:“师父,为什么到了天上,不能再修到更高的天?”因为太享福了,这就是为什么欲界天、长寿天的天人很难再修心。长寿天的天人可以活很长时间,欲界天的天人要什么有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要房子有房子,想到哪里去,意念一动就到了,过得可舒服呢。在天界的人是怎么享受的呢?只要脑子想到什么,就会有什么。比方说我们在天上,今天晚上大家想去听师父开示,意念一到,人就坐在这里了。师父一想:“这么小的地方,应该大一点。”意念一动,道场就变得很大。听完师父的开示,想给大家准备点好吃的芒果,芒果马上就会变出来,你们吃进去就跟真的一样。天界有这么舒适的享受,天人还会努力念经、修心吗?   天人身上不臭,不要洗澡。等到身上发臭的时候,那个天人基本上快要下来了。天人有五衰,就是有五种衰亡现象出来,那就快下来了。娑婆世界的众生这么苦,可他们也很难生出出离心。想想看,说你们不幸福,你们很多人在人间还舍不得走。在人间,有几个人想死的?没有一个人想早死。很多人年纪很大了,腰不好站不住,想吃牙齿咬不动,想到哪里去玩,腿走不动,他还要继续留在人间,情愿吃苦,也不想走,不想到天上。很多人就是一直痛苦到底,到最后才无可奈何地离开这个人间。要记住,人的欲望和贪心在人间是停不下来的,学佛人终归想要上天,只有产生出离心,在人间才会精进修心。   佛法难闻,很多人听不到佛法,所以他们很难有出离心。你们坐在这里,听闻佛法,是多么的法喜和开心。所以,学佛要如理偕意,就是自己做的所有事情,第一要如理如法,第二要偕同着有意义的事情就去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就不要去做。还要法随法行,我今天学的佛法,我要沿着佛法的行为去做,反观自己,经常看一看自己像不像菩萨。   在人间吃点苦、流点汗,是微不足道的,不算什么。不吃苦、不流汗,难道你是到人间来享受的吗?人间这个地方是三善道里最差的一个道。求不得苦也是一个很大的苦,当一个人求一件事情求不到的时候,他苦不苦?求不得的时候,又会产生种种烦恼,更苦更痛,在识境上,会陷入一个苦痛的阶段。意识会产生痛苦,所以人的苦是意识上的苦,而不是真正的苦。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远离三毒 2021-03-17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有一位年轻的比丘,有一次当他停留在一个村庄精舍的时候,有人供养他两件袈裟。过去供养什么的都有,就像现在可以给法师供养餐饮、服饰等。有人家里正好有两件袈裟,于是就把袈裟供养给这位年轻的比丘,因为法师是可以接受袈裟供养的。那么,这个比丘就决定把其中一件袈裟供养给长老比丘。长老比丘就是庙里的长老,好比我们现在说的师父,这位长老比丘是他的舅舅。   结夏安居之后,年轻比丘就去找长老比丘,把袈裟供养给这位长老比丘。这位长老比丘说自己已经有很多袈裟,于是拒绝了。年轻比丘多次恳请,但是长老比丘坚决拒绝不要。年轻比丘非常伤心,认为舅舅不接受他的袈裟,是因为不喜欢他。就像现在社会上,你送给别人一样礼物,别人不收,你会感觉不舒服。别人诚心诚意送给你一样礼物,你收下来,其实是对别人的一种尊敬。尤其是有些人,别人送他一样东西,他先打开看一看,然后再说不要,这样让送礼物的人很丢脸。如果还没打开看,你就说:“不要了,你什么都不要送我。”那是另外一个概念。不管别人送你什么礼物,你都要满心欢喜地接受,因为这不仅是一份礼,而且是一份心,你不要,别人当然不开心。   这位小比丘就是这样的,因为长老比丘拒绝了他供养的袈裟,他心里很难受,觉得舅舅不喜欢他了。他甚至觉得,既然舅舅坚定地拒绝和他共享必需品,因为袈裟是比丘的必需品,他想自己最好还俗:“你舅舅这样,我就还俗了,我就不出家了。你不喜欢我,我跟着你干吗?还是去过我自己世俗的生活吧。”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杂念纷飞,思绪紊乱,心里总想着还俗之后怎么办:还俗之后,我就去卖掉袈裟,买一只母羊,然后快速生育,养出很多小羊,有足够的收入,然后娶妻生子,再携带妻小(妻子和孩子)搭车回来探访舅舅,让舅舅看到我的老婆和孩子,看到我现在什么都有。他甚至想到,在路上他会告诉妻子说:“由我来照顾孩子。”但是妻子非要叫他驾车,不要管孩子的事情。但是他坚持要照顾孩子,就去抢孩子来照顾,结果孩子从车上掉了下来,被轮子碾过。他非常愤怒,拿起棍子就要打他的老婆。   其实,这些都是他的想象。当时,他正好在用扇子帮他舅舅扇凉。因为他正在想拿东西打他老婆,结果他就拿着这把扇子打了他舅舅的头。长老比丘非常有智慧,他明白这个年轻侄子的心念,就跟他讲:“你自己不能打老婆,你打我干吗?”因为长老比丘知道他在想什么。年轻比丘一听,十分惊讶,知道长老比丘很厉害,于是局促不安地想立刻离开精舍。但长老比丘却设法带他去见了佛陀。那个时候佛陀在世,他们是多么的幸运,这么小的一件事情,就能够见到佛陀,得到佛陀的指导。   佛陀知道这件事情的原委之后,很仁慈地告诉年轻比丘,人心旁骛不定,飘摇不定,杂念纷飞,就是在很遥远的东南西北,非常遥远的地方,人的心都会胡思乱想,一会儿在东面,一会儿到西面,心可以跑得很远。所以人应该努力修行使自己从贪瞋痴三毒中解脱出来。刚刚这个小比丘不就是贪心吗?所以只有把自己解脱出来,才有成佛的希望。   看看我们伟大的佛陀,是多么的谦虚和慈悲。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大家,不管外面的环境怎么变化,自己的心要如如不动,心要定得下来,你的心境才能如水。今天师父就跟大家开示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把自己的心安定下来,能够精进学佛。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禅定得智 2021-03-14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自心明白,就是自己心里要明白,人间什么都是假的、都是无常的。人要走的时候,心里是没有一种感受体的,没了,心里没有感觉了。除非在人间还没有走之前,你已经觉悟了,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似是而非的人生,好像活着又好像没活一样,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一样。   人的心很奇妙,一会儿开心,一会儿不开心。你跟他讲话:“听说他不开心。”“没有啊,我刚刚跟他通电话,他很开心啊!怎么后来又不开心了?”为什么?一会儿得到,一会儿失去。一会儿得到快乐,一会儿失去了快乐;一会儿得到悲伤,一会儿失去悲伤,人的一生就是在得到和失去中,在选择和没有选择中,在痛苦和快乐中,度过这些无常的日子。   人的意念一会儿清净,一会儿浮躁,都是外境带来的影响。师父救人多难,师父经常给佛友做思想工作,指导他们怎么样用菩萨的智慧来解脱自己心中的烦恼。有些佛友当场就跟师父说:“师父,这件事我想明白了,我不难过了,我想通了,我真的很开心,我一定听师父的话,好好改自己的毛病。” 当时讲得好好的,可是第二天,老毛病又犯了,又难过了,这不就是无常吗?   师父曾经讲过,有一对夫妻吵了很多年,每次都吵得很厉害,吵到最后说去离婚算了。“走,一起去离婚!”“去吧!现在就到法院去!”农村里的法院比较近,也没有什么交通工具,那时候两个人就走着去。他们走到一个大水塘前面,过不去,老公说:“我来背你过去吧?”老婆想着自己的鞋子不能湿掉,就同意老公背她过去。当时刚下过雨,是一个大水塘,背过去之后,老婆从老公身上一下来就说:“老公,我们回去吧!我觉得你还是蛮好的。”   人生就是这样,不停地在变化,在无常地变化。负能量的变化会伤自己,也会伤别人。犹如一道菜,一会儿咸,一会儿淡。那个菜尝一口,太咸了,放点糖;太甜了,再放点盐;再放点糖,再放点盐,几次下来,就变成椒盐味了。人是这样的,感情也是这样,心态也是这样。关注当下最重要,当下开心是真开心,当下痛苦,你是真的在痛苦。菩萨就是告诉我们,人心的奇妙变化,都是受外界的影响。   凡夫常生病,是因为受到外界对自己的影响。你们经常生病,是外境对你们产生的影响。有时候,因为别人的几句话,你们的情绪会有很大波动,可想而知,外面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外境有时候会牵动人的心,你就会产生一种欲望的载体。别人告诉你:“这个东西很好、很便宜,以后会涨价的,你要去买啊!”好了,你去买了,欲望的载体来了,那你就会在这个载体中去争斗、去找寻、去发现,最后把自己给套住。   师父跟大家讲经说法一个小时了,大家听得很开心吧?开心的时候,时间就会过得很快。如果师父叫你们在那里静坐,而你静不下来,那你就会感觉像被罚坐一样;静得下来,就叫禅坐。你们刚才在听师父弘法的一个小时中,坐在这里静下来,脑子什么都不想,所以时间过得很快。如果你们心里想着很多烦恼的事情,比如明天单位里开会,孩子怎么安排,家里要买个什么用品,等,那么,你的脑子就不清净,你根本不能安静地禅坐,不能禅坐就会影响你的禅修。禅修是什么?坐在这里坐得住,然后在静养修心,就叫禅修。定得下来叫禅定,禅定之后就会得到菩萨的禅的智慧,即禅智。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苦乐只是觉受 2021-03-11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我们人碰到问题,经常第一句话,就是说别人不好、诽谤别人,做什么事情总是说别人不对,要别人让着自己,从来不知道自己主动去让别人。记住了,你经常要别人让你,慢慢地你就会偏执、我执,时间长了就会退失佛心。佛心退失后,你就会不修心不学佛了。   要明白,种下难以挽回的恶因,就是因为你每一时、每一刻、每分钟都在种恶因。人经常会讲一句话:“我怎么得罪他了?我真的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得罪他?他为什么对我不好?”可是你知道吗?你在无意中种下了一个又一个不好的因。比方说,你刚才没给他一个笑脸,你刚才讲的话很讨厌,你刚才只顾讲给这个人听,没考虑到边上还有其他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记住了,你是在暗中讽刺他。就像夫妻两个人吵架一样,吵了半天,老婆突然说:“你今天为什么跟我吵?”老公说:“谁叫你讲这句话的?”“我什么时候讲了?”“你讲了还不承认?你讲了,还装着不知道?”这些因都是因为无知才种下的,种下了这么多恶因,你的家庭、事业和前途当然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改毛病就是战胜自己。改毛病会很痛苦,只有下决心改正自己的毛病,你才能战胜人间一切苦难。师父在这里没有叫你们去战胜别人,而是要战胜自己,以及自己在人间经历的一切苦难。因为你战胜了自己,你就不会烦恼、不会痛苦,你就是战胜了自己本该尝受的苦果,并且不再承受它。举个例子,别人骂你,你总会生气吧?生气很正常,一般人被别人骂了都会生气。可是,你在心里这样劝导自己:“我不能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他怎么诽谤我都没关系,因为我不是他说的那样。”你这样想就是战胜了自己,接下来你不会有烦恼和痛苦,否则你会很伤心、很难过。   师父告诉你们苦乐是怎么来的。苦乐本身就是心的感觉、觉受,苦是一种感觉,乐也是一种感受。开心的时候,哈哈一笑,是感受吧?笑完了还有吗?“刚才我笑得可开心了。”有几个人笑完之后还记得的?你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非常可笑的事情,想起来就会笑,但是你会一直放在心上吗?笑过了,就没了,那是一种感觉、感受。你们年轻的时候没有快乐过?你们年轻的时候没痛苦过?现在回想起来就是一种感受。如果你感受痛苦很深,拔不出来,你就可能是一个忧郁症患者。如果你感受快乐很深,那你这个人就是学的弥勒佛。   人心的觉受,有时候不见自己的心在何方,因为心是制造苦与乐的根源。你今天快乐,是因为你想开心,你就会开心、快乐。当你不开心的时候,朋友劝你:“开心一点,来,我们出去玩玩吧!”“不出去!我就不开心。”因为你不想开心,你真的就会不开心。这种情况你们有过吗?小时候有过,现在也经常会有,只有去除心的迷惑,快乐才会常伴你左右。   要懂得去看到、感受到和控制好自己内心的一种无形的觉受体。一不开心了,马上觉受体就开始感应:“不开心了,赶快改变!改变!开心!开心!”一感觉到自己太开心了,马上提醒自己:“当心!”人的毛病就是开心感受不到,不开心也感受不到。开心的时候狂欢,真是开心啊,最后失控出大事。不开心的时候,不想闷在肚子里,就想骂人、发泄,不管三七二十一,脏水往别人身上泼。菩萨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一种无形的觉受体,是苦乐的制造者。   在人间,我们每天都被无奈紧紧地束缚着。现在天灾这么多,我们有什么办法?无奈啊。我们也被寂寞深深地捆绑着。一个人在家里寂寞吗?自己要烧饭烧菜,自己还要受苦,自己还要想不通,有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确实寂寞。每一个现实却非常残酷,让人感到无助,看不到希望。看看现实社会,你们感觉到残酷吧?每个人所经历的现实,是不是都让我们觉得冷酷无情?“怎么可能这样?怎么这么多人?怎么这么苦?”很多人苦,你听到过吗?没听到过。“怎么这么可怜?”无望吧?人就是这么的无助。   要想清楚,到人间走一遭,你到底想拥有什么?你为何要负担这么多?多么痛苦、多么忧伤、多么烦恼、多么寂寞,这就是人生。快乐在哪里?苦在哪里?等到你将离开世间的时候,苦又在哪里?快乐又在哪里?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正确面对 证悟空性 2021-03-08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要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要正确认识这个世界,要证悟空性。很多人被这个世界玩耍了、戏弄了,他才会真正地开始思考:“这个世界难道是无常的吗?”很多人有钱有名有利,等到他被这个世界抛弃的时候,他才认识到,原来这个世界是无常的。   学佛人要学会,承受非常人所承受的苦难,因为学佛人承受的苦比一般人会更多、会更痛。我们做错事情很痛苦、很难受,我们要忏悔自己身上的毛病,而且今后将来坚决不能再做错。普通人在回忆自己过去做错的事情时,他总是带着一种痛苦的心情:“当时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当时为什么不那样?我为什么要刺激自己?我为什么要伤害他?”一辈子也想不开,一辈子也离不开,这就是人,因为人没有远见,必有近患。   师父要你们懂得证悟佛性,就是要证得无上的菩提心,成就正觉佛果。就是说,人要在社会上锻炼自己,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要知道这是好的、还是坏的。所以师父经常有意问你们:“你认为呢?你觉得这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师父从你所讲的好和不好中,就知道你心中的是非价值观。很多老师上课的时候会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怎么样?某某同学,你站起来说一下。”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马上就知道这个学生的价值观。   举个例子,街上有一个人穿着奇装异服、奇形怪状,说这种着装不好的人就是非常老派的思想,说其特别好、特别喜欢的人就是思想比较前卫,有超前意识。今天通过评说一件事情的好坏,我们马上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是超前意识的,还是顽固保守意识。所以,跟别人交谈不是浪费时间,师父跟人交谈都是有意义的。师父跟你交谈时问你:“最近修吗?”你只要说:“我一直在念经。”你这个人就是只会念经,不会去度人。“我修得蛮好。”那这个人就是贡高我慢。“师父,我还不够用功。”这个人倒是很谦虚,但是真的不用功。   师父跟你们讲话,你们回答的时候要动点脑筋,否则,师父马上知道你是怎么修的。师父会见佛友时常问:“你从哪里来啊?”这个人回答的时候,想了想才回答师父:“上海。”这就说明这个人有保守意识,怕师父不认识他。这个人来过悉尼吗?肯定没来过,他是第一次来。如果是第二次来的人,他回答师父的时候,会非常有信心地说:“台长,我是从上海来的。”虽然嘴巴没讲,潜台词就是说:“我上次来过的,台长忘记了吗?”   佛法的哲理非常高深,讲话是一种沟通,讲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你们聊天的时候乱讲话,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你们的家庭关系、同事关系怎么会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不了解对方,你怎么有能力去改变对方呢?   要记住,学佛人要承受非常人能承受的痛苦,每个人都想离苦得乐,但是拥有着无明,对很多事情不明白,所以才会偏要去经历痛苦。有一句谚语叫“猪撞南墙不回头”,有时候同样一件事情,我们明明过去已经吃过苦头,现在还要再去吃这个苦,总想着再试试看,这就是无明导致的执着。举个例子,你们明明知道这条路封死了,车开不过去,因为一个月前开车经过这里的时候,路就封掉了。今天开车又要经过这里,心想着走这条路试试,说不定现在不封了。可是,车开到后,发现路还是封死的,只好把车又开回去。本来是想走小路图个方便,结果反倒浪费时间。你们有过这种经历没有?所以,一个人思维的判断性错误,会造成你生活中的失误。   很多人想离苦得乐,可是现实中还是拼命地去追求感情,你知道感情是从哪里来的?感情是从痛苦中来的,一个人受苦就是受的感情之苦。你们从小到现在所受的苦,哪一个离得开感情问题?跟妈妈,跟自己的孩子,跟自己的老公,跟单位里的同事,如果你把感情问题处理好了,你怎么会搞得家庭关系不和谐、同事关系紧张呢?你在单位怎么会受别人的排挤呢?因为你不会做人,不善于处理感情问题。所以,想要离苦得乐,你就不要再去动感情。   如果不能理解并积极面对世间的疾苦,我们很难有正思维。也就是说,你心中要有一种正思维,要明白在人间吃苦是很正常的,你要做好这个思想准备。很多小孩跟妈妈去打疫苗针的时候,妈妈担心孩子怕打针,就告诉孩子:“来,妈妈带你去买巧克力吃。”孩子就跟着妈妈去了医院,他也不知道是要打针,就问妈妈:“妈妈,在什么地方买巧克力?”“马上带你去买巧克力。”妈妈还是不告诉孩子要打针的事情,哄着孩子把手伸出来,医生用酒精擦完孩子的手臂,然后拿根针猛地扎下去,孩子“哇哇”大哭。妈妈这时候才说:“不哭、不哭,打完针,妈妈带你去吃巧克力。”这是一种不完善的教育方法。应该让孩子知道要去打针,面对事件的发生。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告诉孩子:“打针会有点痛,没关系的,一会儿就好了。打针是为了你身体好,小孩子要学会坚强,不要哭,你是妈妈的好孩子。打完针,妈妈带你去吃巧克力。”这样的话,小孩子就会显得比较勇敢,把手伸出去,闭上眼睛,头往边上一扭,虽然针扎下去的时候痛一点,叫一声就好了。   对待人生的态度亦是如此,如果你知道这个事情你要做,而且必须做,逃也逃不掉,那么,你就做好思想准备,这样你吃的苦就会少一点。如果你没有思想准备,那你就会吃大苦头。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我们做好思想准备,我们就会少受苦,即便在受苦的时候,也知道这个苦是无常的,而且很快就会过去,苦尽就会甘来。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修出庄严 2021-03-05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佛经上讲二重庄严,那么,怎么样能够让人庄严呢?你们想一想,怎么样能够让别人敬重你、庄严你?一则智慧,二则福德。如果一个人很有智慧,别人就会尊重你。如果一个人语无伦次、神经兮兮的,这个人会庄严吗?如果一个人是有福德的人,有钱、有名、有利,别人就会尊重他,这些福德是他前世修来的。光有福德不够,还须有道德。如果一个人有道德,别人会尊重他,庄严吧?大家都会说这个人很有道德,都会对他好。   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如果有菩萨具足了以上二庄严,“如是”就是指以上二庄严者(两种庄严的人),则知佛性,形象庄严,这个人一定懂得佛性,这个人就会非常庄严。若分别佛土,是有为形象,形象庄严,如果这个人对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分别心,这个人只是叫有为形象,有为形象就是有目的的形象。比方说,很多学佛人为了学佛,看见别人就合掌,学得像佛一样,让别人尊重他,这就叫有为形象。如果你从内心就能成就者,你能够避开心中的不有为,即无为,就是说我学佛是没有目的的,不是为了某种私利,所以我就不住足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   因为我把人间的一切完全放下了,我没有把心住足在人间的色声香味触法中,这才是真正的庄严,也称为无相庄严,就是不着相的庄严,没有目的的庄严。就像很多人没有私心、没有目的地做好事,别人都很尊重他。你今天做好事了,如果你是为了赚别人的钱,或者为了要别人对你怎么样,这叫有为庄严。别人当时也会很尊重你,但是知道你是有目的的。   要修出庄严相,就要无所住心。“无所住心”就是不要把这个心住足在你所做的那些庄严上面。很多人的“庄严”是装出来的,那是没有用的。大家对一个人的尊敬是从心里出来的,不是靠别人压制的。虽说压制别人,别人也会假装尊重你,但是别人心里是不会服你的。只有当你不着相的时候,清净心就会自然出来,你就会拥有智慧。   一个具足真实如来智慧的人,当别人有事情咨询他的时候,他不是去特意想个办法出来,而是别人一问你,你的智慧马上就自然流露出来。这样的话,别人都愿意跟你交朋友,当碰到事情的时候就会想到找你,因为他们知道你有智慧,而且乐于助人。如果别人问你问题,你说要先查辞典,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然后再给他解答问题,这不是真实的智慧。拥有如来智慧的人,可以通达自性之途,到达自己本性的净土当中,你就会成就正智佛土,就是正确智慧的佛净土,真正的庄严相就会出来,佛法界称之为正庄严。   人在凡尘中,身心经常会感觉不适应,从而产生种种烦恼。想想看,很多人一会儿身体不舒服,一会儿心里不舒服,就算你的身体没有病、生活没有灾,但是你心里很不舒服,你难过不难过?当一个人心里难过的时候,是手痛还是脚痛?手脚都不痛,都很好,但是就是心里不舒服,同样会难过。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强调人要保持身心健康,因为人在凡尘中会产生种种烦恼,凡尘就是产生烦恼的地方,烦恼来了之后,你的身心都会感觉不舒服,你在修行的道路上会遭遇种种障碍与压力。   很多人修心修到后来,遇到种种压力和障碍。压力是从哪里来的?来自烦恼,人开始烦恼之后,压力就来了。障碍是怎么来的?想不通和忧郁会让人产生障碍,想不通的人就是心中的“为什么”太多了。你们知道吗?一个问号就把你们的心钩住了,再来一个问号,再钩住,等到几十个问号堆积在你心头的时候,你的心就被钩得死死的,你的脸都会开始抽筋。这是师父跟你们讲的,看看你们的脸有时候抽筋的那个样子,就知道你们心中有多少想不通的事情。每个星期三到观音堂听师父讲课,很多人都不敢正眼看师父,一看见师父的目光,他的脸部就会抽筋,一个星期下来不知道烦多少事情,生活中的烦恼都写在脸上。   很多人想早点离开这个五蕴假合之身,想早点上天,想早点离开这个充满苦难的人间。于是,有些想不通的人就自杀了。这就是人的误笔,这样的话,你的身体就会产生一种魔气,你就会被魔气缠身。人生充满魔考,魔考是什么?就是劫难,一个魔考过不去,劫就来了,再一个考不过去,劫又到了。   那么,怎么样学佛才能避开劫难呢?要修出离心。出离心是什么?就是看穿了这个世界无常的真相,但是还要有目标地努力生活,要清楚自己今后是要离开这个人间的,目的地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既要有离开这个世界的心,同时也要积极面对生活,借假修真。所以,我们对这个世界似离非离,非离则非非离,就是想离开,又不想离开,好像离开了,又没有离开。师父告诉你们,你们每天都离开过这个世界一次,你们知道吗?当你们睡着的时候,你们的心在哪里?不就是离开这个世界了吗?如果哪一天睡觉一口气喘不上来,人没再醒过来,你不就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吗?好像来过又好像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一样。出离心能帮助我们断除烦恼,精进修行,离苦得乐。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智慧种子是功德 2021-03-02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是先考虑会有什么后果:“这件事情做了之后,会有什么果报呢?”而众生呢?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益的事情,就赶快去做,做了之后有恶果来了,才担心害怕,到时才不知道怎么办了,所以众生就会没有智慧。菩萨永远不会因为很小的恶就去作,再小的坏事,哪怕一点点,菩萨都不会去犯。菩萨也不会因为好事只有一点点就不去做。众生总是认为:“这个好事只有一点点,这个不是大功德,我不做了。”“地板我不拖,我要么磕头换供果,我要做就做大功德,我要到法会上去做大义工。”而菩萨不会这样想的。   你们知道功德是怎么来的吗?功德是累积而来的。帮众生开个门、拿个板凳,记上0.2%;给别人端碗饭、做一个菜,记上0.5%;别人想不通了,你安慰说:“不要想不通,来,我跟你一起读诵《白话佛法》,过去我也是想不通。”这也会加功德。我们很多佛友,当别人想不通的时候,他说:“我也想不通,来,我们一起学《白话佛法》。”其实他是想得通的,为了帮助别人,他就跟对方一起学,学了之后,对方反过来还开导这位佛友。你用这种妙法帮助别人想通了,就说明你已经拥有菩萨的智慧,所以说智慧就是“妙有”。你这样去累积功德,时间久了,就是大功德,功德无量。所以学佛人不能因恶小而去犯,也不能因善小而不为。   众生因为不明白有因果,所以才会常常作恶。你今天骂人、讲别人不好、对人不友善、给人看白眼,以及损害别人利益等,都会犯下恶业。等到果报现前的时候,很多众生就会害怕、痛苦,想不通别人为什么会那样对自己。想想看,多少年了,你每天欺负他一点,欺到最后,他离开你了,你痛苦吧?痛苦是不是你每一天积累的?   澳大利亚曾经发生过一件事,74岁和78岁的两位老邻居吵架,就是因为门口的篱笆墙,今天你推过去一点,明天他推过来一点,然后你再推过去,他再推过来,长年累月累积的这些恶,终于爆发了。有一天,这两位老人吵架,其中一个老人拿把铲子就把另外那个老人打死了。这种恶缘是一天形成的吗?当然不是。所以说,好的缘分、善的缘分,它是一个长期的累积;恶的缘分、凶的缘分也是一个长久的累积。我们学佛做人,不要动不动就跟别人作恶,不要去损害别人的利益,你既然害怕痛苦,你就不能去种任何伤害自己和别人的因。   我们有时受到别人的伤害,还要说:“我无语了,我问苍天,为什么?”师父在“为什么”后面给你们加几个字:为什么“我要种因”?要知道,就是因为你自己种的因,你才有这个果报。犹如医生治不好的病,难道都是医生的问题吗?一个人得了肝癌,喝酒喝的,医生说:“我现在给你动手术,给你吃药,帮你治疗。你千万不能再喝酒,不能再喝了。”你的酒瘾来了,憋不住又喝,那么病情恶化,再去看医生,好转后又喝酒,病情不断反复,最后死亡。你的病看不好,这是医生的问题,还是你自己本人没有配合治疗?   师父今天教你们学佛,尽心尽力给你们讲佛讲法,让你们好好做人,可是你们就是在贪瞋痴慢疑上过不来,还嘴硬:“我就小气,我就想不通,我就是这么执着。”那么,师父怎么能救你们?当你们受到报应的时候,能怪师父吗?所以说,伤害你们身体的是你们自己,伤害你们心灵的也是你们自己。   人还有个毛病,一旦出现厄运,经常想:“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会得到这个报应?”当你受苦受煎熬的时候,你要多想想你的前世、你的今生,你的前世做了多少恶事,你的今生又做了多少善事,你就会明白自己为什么受这个果报。因为你曾经犯下很多罪孽,而这些罪孽已经形成了一个业障点,这个业障点犹如火药,爆炸的那天就是你受报的时候。   一个人想要自主生死、自主人生,想要开悟解脱,就要从说话、思维和行为上开始检点自己,不要去种不好的因。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不能再种恶因了!”跟别人吵一次,种一个恶因;吵两次,又种一个恶因;吵三次、四次、五次,吵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就种上了一个大恶缘,而这个恶缘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消除的,它终有一天会爆发。当果报来临的时候,你就会痛苦不堪。所以,一个真正想超脱、求解脱的人,不会去做损人利己的事,而是经常会去帮助别人。有时候,一点财、一点名、一点利,能舍就舍,能让就让,能无所谓就无所谓,这样做,你就是在保护自己的慧命,你就是在种善因。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离欲少业障 2021-02-27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地府的黑白无常官来带人的时候,为什么称为“无常”?就是告诉你们,你们在人间做的事情,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代表着你们在人间能够长住还是短住。但是最后不管你怎么样在人间生活,最后给你们两个字:无常。只要我无常一到,你们就走人。所以,人这一生有什么可以争、可以抢、可以闹的?有什么话不能解释?有什么事情不能想通呢?佛法就是让我们对时空要有新的认识,要明白生老病死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不要执着于这些。当你脱离这些、不执着这些的时候,你就会放下小我,成全大我。   人的一生过得很快,眼睛一眨,几十年就没了。犹如:你已经四十了,四十有五了,要向五十岁奔了,都这么大年纪,还折腾什么?随缘吧。能为别人多做一点事情,就会开心一点;生活中也是这样,能赚就多赚一点,不能赚就少赚一点;能开心多开心一点,不能开心就少开心一点。一切都是无常的,你今天不开心,过两天又开心了;你今天上午很开心,说不定晚上就不开心了。有的人看到你开心,他就会难受,于是讲几句怪话给你听,接下来你马上又不开心。这就是无常到来,快得不得了。   我们要懂得这些道理,不执着于小我,不受困于生死之念。想穿了,再怎么样也得生;既然来到人间,再怎么样在人间也得受;受报完了,再怎么样也得走。没办法,这是没有选择的。既然这些事情是存在的,是无常的,你就坦然地接受它、面对它,你就好好地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一曲救度众生、学佛学法的美丽生命赞歌。悟性有了,智慧出来了,你才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无常、懂因果,你就脱离了无常,离开了因果。   学佛之人要令其信佛。我们自己学佛了,我们要令家人、令别人能够信佛、学佛。很多母亲很有智慧,自己先学佛,之后让自己的孩子学佛,让自己的先生学佛,让自己的邻居学佛。这种人就是在用妙法自度度人,很有智慧,她不但自己学佛,还令别人信佛、学佛,功德很大。   人怎么样来解脱自己?一般来说,人总是先有欲望而后求之。学佛之前,我们到庙里去拜佛求佛,拜完菩萨就走了,求完菩萨就走了,烧完香就跑了,这叫学佛、信佛吗?这不是真正学佛,真正学佛是用心学。我们最早的时候因为有欲求,才开始到庙里去拜佛、接触佛法,然后意识到要学佛学法。学佛之后,学佛陀的精神,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学地藏王菩萨的大愿力等,这些慢慢地就令你入佛智,就是进入佛的智慧。像心灵法门现在这么多的弟子,师父已经令你们进入了佛智,你们已经不同程度地拥有佛的智慧,很了不起。按照过去的讲法就是,令你们进入了佛智(佛的智慧),你们可能会证得一些初果。   我们的业障很重,业障来自于欲望。一个人没有欲望,哪来的烦恼?有欲望,才会有所求。一个人去求菩萨,是因为有欲望:“我希望家里好,希望我的孩子好,希望我这件事情能够成功,希望我的孩子能够考上精英学校。”有欲望了,你才去求菩萨,然后慢慢地就会有因缘。你今天求菩萨,是不是种下了善因?这个因有了,菩萨一看,这个人很虔诚,他许愿了,正在实践他的诺言。 那么,菩萨就会保佑你,就会给你一个善果,善果就是让你成功。当你因缘具足,你的佛缘就会成熟。你今天求佛、拜佛、念经、许愿、放生,因缘具足了,佛缘就来了,一切会平安吉祥。   有了佛菩萨的缘分后,你的境界会不断提高。我们学佛人开始的时候都是为自己求,跪下去磕头:“菩萨,保佑我身体健康,保佑我家庭好,保佑我……”慢慢地境界提高了一点,想一想,师父说过一般求三件事情会比较灵,然后就给自己求了两件,留一个帮家人求。等境界再高一点,三件事情都给家人求,但是还是属于小我。继续学佛修心,越来越觉悟,到最后就是为众生而求,为众生而求的人就是进入大我,就是拥有佛的智慧。   学佛最重要的就是开悟,佛菩萨让我们有一个开悟的过程,先求己,后为众生而求,这就是佛菩萨的慈悲。佛菩萨不希望众生受尽果报,也不会让我们吃尽苦头,菩萨总是想办法救度我们,总是希望帮助我们改变自我,让我们少承受恶果的报应。菩萨是怎么样帮助我们,不让恶果来呢?其实,不是菩萨不让这个恶果来,因为菩萨也不动因果,而是你要知道自己的过错,要学会忏悔自己的业障,不让这个恶果那么快地成熟。   同样是做错事情,为什么有的人马上就有果报出来,报应马上就到,而有些人的报应就晚来一些,或者轻一些?因为当你做错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知错了,跪在菩萨面前忏悔了,这个恶的因缘就慢慢地成熟,而不是一下子成熟。菩萨是用善巧方便的方法,让我们自己来认识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来忏悔自己的恶行恶念,让众生不要犯恶,不要损害他人。万一你伤害了他人,你要马上忏悔,让这个恶果不要那么快成熟。只要你永远不再做这件恶事,这个恶果虽然还在,但是只要它没成熟,就暂时不会有恶报。如果你今天不去忏悔自己作的这个恶,而且继续去作这个恶,那么,恶果很快就会成熟,你很快就会有恶报现前。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住心观境 不离自性 2021-02-24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诸恶莫作名为戒。只要是恶的事情你都不作,什么恶都不要去作,你就是在守戒。你今天作点恶,明天作点恶,你就不叫守戒。众善奉行名为慧,如果你今天众善奉行,什么善事都去做,你就会有智慧。你今天帮这个人,明天帮那个人,什么事情都去帮别人,你不就是有智慧吗?为什么?师父问你,你帮了别人,别人会不会帮你?别人会不会对你好?当然会。这就叫智慧。   别人贪,你也不贪。别人跟你说有什么理财产品,可以赚很多钱,你给十块钱,让你赚回来三百块钱。要记住了,任何一个赚钱的项目都是有风险的,你不贪就是守戒。别人告诉你,这个人很恨你,你不恨,因为恨了之后第一个吃亏的就是你自己,因为当你恨别人的时候,你自己心里会很难受,所以不要去恨别人。   自净其意名为宝。自己干净自己的意念,叫自净其意。不恨别人,你自己不就是像宝贝一样吗?我们学佛人不离自性,永远不要离开自己的本性,因为本性善良,你为什么要去不善良呢?如果你离开了自己的本性,你就会开始恨别人。反而言之,恨别人的人就会离开自性。   要知道一切万法,其实皆从自性起。世界上不管什么法,不管什么事情的发生,都是从你的本性开始起作用的。一个善良的人,做出来的事情就是善,种下善缘,你就会得到善果善报。如果你今天做了不善的事情,那么等着你的就是恶果恶报。所以要勤修戒定慧,守住戒律,不贪、不恨、不愚痴,不做傻事,那么心就定得下来,定得下来的人就会增长智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菩萨身。很多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别人告诉他:“这件事情有钱赚啊,你去好吗?”他的心定得下来,自性很定:“我不要贪,我这点钱够用了,我有这点事情做就可以了。”一个人如果从小很天真纯洁,等到他年纪大了,他还是很纯洁的话,这个人就是不增不减。我们小的时候是多么天真可爱,每个人都是那么纯洁,为什么越长大变得越坏?坏不是小时候就有的,而是越变越坏、越变越贪、越变越恨,都是后来改变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滚滚红尘中受到五欲六尘的污染。   那你可以说,他坏,所以我坏。过去在澳大利亚,有些移民代理骗了很多留学生的钱,留学生最后跟他讲理:“你为什么要骗我的钱?”移民代理就说了:“我最早到澳大利亚的时候,就是这么被别人骗的。”这不是强盗逻辑吗?你被别人骗,你就可以去骗别人?你被别人打,你就可以去打别人吗?你家里被别人偷了,那么,你就可以去偷别人家?这是什么理论?所以要守住自己的本性,别人坏,我不坏,别人做坏事,我不做坏事,别人骂人,我不骂,我该怎么样守戒,我就怎么样守戒,这才叫进步。   要住心观境,只要你的心定得下来,智慧就住在你的心里,你才看得到自己的如来本性。人们在劝发脾气的人时常说:“安静,安静!坐下来谈,坐下来谈!”住了,看见了吧?“你定下来啊,你把心定下来!不要急!”是不是住心了?坐下来之后,慢慢地想一想:“事情没那么严重吧?没那么可怕吧?”安静了吧?这叫住心观境,看到自己的心境,看到外面的环境,把心静下来,你就会生出智慧,你才能解决问题。   要看住你们自己的心,心要清净,要离体说法。离体是什么?不要把自己的私心放在心中,去跟别人说法。很多人去帮助别人都带有个人目的,或是为了讨好别人,或者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利益,或者因为他有钱、有名有利。所以,你要离体说法,就是离开这个外环境对你的影响。   离体说法,名为实说,说的就是不要着相。有些人去帮助别人,是因为别人对你有利益。如果今天对你没利益的人,你肯帮助吗?所以师父跟你们讲,弘法千万不要男的去帮助女的,或者女的去帮助男的,在弘法的时候,如果你对异性有好感的话,你所做的功德会大打折扣,你会损功累德。当然,一个头发花白、六七十岁的老妈妈去度异性应该好一点,年纪偏大的人,度异性没问题。女弟子如果觉得自己还有几分姿色,就不要去度男孩子,度到后来会没功德。   所以不能离开自性来说法,如果你离开自己的佛性和本性来说法,你就着相了。着相是什么?就是你没有秉公办事,你没有实事求是,你没有把别人看成是菩萨,你只是看到他有钱,你只是看见他长得好看,只因为他是你的孩子,你才愿意度他。如果一个人没钱,长得也不太好看,也不是你的孩子,那你就不度他了吗?别人的孩子受伤,你就不心痛吗?   我们做人自性不能迷,就是自己的本性不能迷惑。要记住,如果一个人自性迷惑,贪瞋痴慢疑什么都来了。一个人贪起来,要小钱生大钱,魂都不见了。瞋恨起来,越恨越要想,越想越恨,恨恨想想,这个人一辈子就是活在瞋恨当中。如果做错事情,总想要去弥补,还要去解释,就叫愚痴。很多人傻得不得了,就喜欢解释,并且不停地解释。解释就好比把一个已经臭了的东西,再去扒开,还用鼻子去闻闻,最后还告诉别人这个不臭。你已经做错事情,为什么还要去解释?做错事情要赶快越过业障、躲过阻碍,那就是真忏悔。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佛的智慧(二) 2021-02-21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国王想着想着,就走到了佛的面前,顶礼佛陀,右绕三匝,恭敬地退坐一边。接着国王向世尊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世尊,之前为朕通报的那位尊者有大神通,我看见他可以全身没入巨石,犹如水流渗入石中,也可以自在地从巨石当中现出。不知这位尊者上下如何称呼?”大家知道,过去称高僧大德都是“上、下”,比方说上某下某大和尚。佛陀就告诉波斯匿王说:“国王,这位神通自在的比丘,正是目前舍卫国中人们所流传的除粪人尼提。我已度化他出家,证得阿罗汉果。”国王一听,高傲骄慢的念头马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欣慕和欢喜。   佛陀再次向国王开示:“国王,一切世间万物万事总离不开因果,人生在世,为何会有贫、富、贵、贱、尊、卑、苦、乐的果报呢?完全是过去生中自己所种下的因。过去生中心常怀仁爱、慈悲、谦让、敬顺的善念,身常行尊敬三宝、长辈,爱护晚辈、一切众生之善行,今生就会得到尊贵和富有。如果过去生中凶残暴虐、贡高我慢,放任随顺自己各种不好的毛病,生生就感得卑贱贫穷的果报。所以,国王,因果就是世出世间的真理。”   波斯匿王再次问佛:“请问佛陀,尼提尊者过去生中种下了什么样的因,今生才感得贫穷下贱的果报?他过去世中又种了什么样的因,今世可以遇佛得度,成就圣果呢?祈请佛陀慈悲开示。”   佛陀告诉波斯匿王说:“过去在迦叶佛灭度后,有十万比丘僧。在这个僧团中,有一位比丘担任僧团中的执事,这位比丘因为身体有病,常常腹泻、频尿,但他并不外出至架房如厕,而是排泄在金银打造的器皿中,仗着权势,命令他的弟子处理排泄物。因为他在僧团中担任着重要的执事,他便放任自己,高傲自大,身体稍有不舒服就懈怠堕落,指使弟子替自己除粪便。然而,他所命令的弟子是一位已经证得初果的圣人,因为这个缘故,他在五百世中都生为下贱的人,以替别人除粪来养活自己,一直到这辈子,他还是为人除粪的贱民。但是由于他曾经出家,守持戒律,所以这一生因缘成熟,得遇如来,听闻法要,能漏尽烦恼,证阿罗汉果。国王,你知道刚才说的那位驱使圣人除粪的执事人是谁吗?他就是尼提比丘的前世。”   波斯匿王听了佛陀的开示,茅塞顿开,法喜充满,高傲之心消失殆尽,赞叹道:“如来出现于世,真是太殊胜难得了,无量无边的众生都可以蒙受法益,离苦得乐。”说完,国王从座而起,走到尼提比丘面前恭敬长跪,顶礼尼提比丘,至诚忏悔先前所造的恶念。   此时,佛陀见波斯匿王已除掉慢心,更为彼说微妙法义。佛陀说:“执相修布施、持戒,乃至希望生天,这些都是生灭法,并不究竟。唯有不住相修一切善法,心无所住着,才是最究竟的大乐。”这时,在场的大众听到佛陀微妙的开示,皆有所体会,一心闻法精进,依教奉行。   这个故事选自《贤愚经•卷第六》。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你今天偷懒,用你的贡高我慢心去指使一些修得很好的人做这个、做那个,你叫别人做了,你就是在消耗自己的功德。在佛法界,法师们有个规矩,就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做,不能消耗自己的功德。这就是为什么不要轻易地叫别人付出,否则你的功德会随之而消失。尼提的前世就是因为叫了一个他的弟子去除粪,而且这个弟子是一个已经证得初果的圣人,因为他种了这个恶因,最后他就得到恶果。什么叫圣人?就是说这个人的境界已经不是一个凡人,而且证得这个人已经天上有果位了。   我们怎样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未来呢?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自己消自己的业障,不要去造孽,不要随随便便去用别人,用别人越多,欠别人就越多。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去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就去求别人做,用自己的功德还。所以,得到别人的帮助,一定要好好地爱惜别人、感恩别人。如果别人帮你做了事情,你说一句“对不起,谢谢你”,你消耗的福报都会少很多。所以法师都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不愿意别人代替他们做,因为那样会损耗他们的功德。希望每个学佛人都要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当你还能亲自做的时候,你不去做,等你以后年纪大了,对不起,你就老得快。你越不劳动,自己越不付出,你自己的福德就损失得越快。   师父希望你们好好地用佛的智慧来改变自我,要真正懂得怎么样在人间化解烦恼、化解恶缘,在学佛的道路上正信正念。任何懒惰、懈怠和烦恼,都是因为我们远离了智慧。如果拥有佛的智慧,你就会破除一切迷惑颠倒,修成正果。希望大家好好地修,一定要一世修成。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佛的智慧(一) 2021-02-18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师父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就是有一个挑粪的人叫尼提,佛陀当年是用什么样的智慧和耐心,来度这样一个机缘成熟的人出家。   在佛陀住世的那个年代,舍卫城中有一个贱民(指社会阶层地位低下的人)名叫尼提,过去姓什么代表着一个人的高尚和低下,因为尼提种姓卑贱,他一生就做着帮别人除粪的工作,就是挑大粪养活自己。   有一天,佛陀在祇洹精舍中看到除粪人尼提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于是就带着阿难进城,想去度化尼提。尼提这时候正好拿着盛满便溺的瓦罐,准备到城里去倒掉。过去处理粪便,都是先挖个坑,把粪便倒到泥土里,然后再把粪便埋掉。尼提远远地看见世尊朝自己走来,看见世尊安详的步履,庄严的仪表,眉宇间散发着金色的毫光,不由得自惭形秽,他觉得:“我这么脏,怎么能给佛陀看见呢?”于是立刻避道而行,悄悄地离开了。   当他快要走出城门的时候,却不料又与世尊相遇了。其实,佛陀是有意来度他的,佛陀知道他走到了哪里。这时候,端着盛满便溺瓦罐的尼提心想:“赶快回避吧!”但是心里一阵慌张,转了一个身,没想到这个瓦罐正好撞到墙壁上,立刻“砰”的一声破碎了,粪便溅了他一身。当时是在世尊面前,他又羞愧又恐慌。   这时候,佛陀走到他面前,慈悲地对他说:“你想不想出家修行?”“从未有过这么温柔的声音跟我尼提讲话啊!”他又感动又紧张地回答:“世尊,您是尊贵的刹帝利种姓出身,您的弟子也都是和您身份相称的贵族,我是一个卑贱的奴隶,怎么能和他们一样成为您的弟子呢?”   佛陀对尼提说:“佛法的殊胜就像清净的泉水,能够洗除一切污垢;而又好似熊熊的烈焰,无论巨大还是微小,细致或者粗劣之物,都能焚烧殆尽。佛法的慈悲与平等是广大无边的,无论是贫、富、贵、贱、男、女,只要发心想修心的人,都能从佛法中获得最究竟的利益。”佛陀的开示就像黎明的曙光,让尼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光明和希望,心中萌生出想要出家的愿心。佛陀就请阿难带着尼提到城外的大河边去沐浴清净,再将他带回祇洹精舍。   在精舍中,尼提听闻佛陀开示,心开意解,立刻得证初果。得证初果就是开悟了,于是尼提恳切地请求佛陀让他出家。佛陀对尼提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自著。”佛陀这么一讲,一刹那,尼提的头发自己掉落了,他换上一件袈裟之后,一下子法相庄严就出来了,像个和尚了。这个时候,佛陀就开示四圣谛,尼提比丘立刻证得四果阿罗汉,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一时灭尽,证得神通自在,他有神通了。   那个时代,一个人想出家要有非常高贵的身份,比如皇亲贵族等。舍卫国人民听到低贱的除粪人尼提竟然出家了,心里都怀着轻蔑的想法,他们也不了解佛陀为何要度一个奴隶出家修行,于是在街头巷尾纷纷议论。很多人说:“这样低贱的人,怎么配受我们的礼拜和供养呢?”“假使尼提进城托钵,我们家都会被他弄脏了。”这样的流言蜚语传播得特别快,没想到连国王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国王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心中一则轻蔑,一则疑惑,于是乘着宝车,带着奴仆们到祇洹精舍,请佛陀为其解惑为什么会这样。   国王一行人马到了精舍门前稍作休息。这时,尼提比丘正坐在山门外的巨石上缝补衣物,七百个天人周匝围绕在他边上。国王看到这个殊胜景象,心中赞叹不已:“这个比丘怎么这么厉害?怎么会有天人在他身边?”于是国王走到尼提比丘面前说道:“和尚,朕想要见佛陀,麻烦尊者为替通报(就是替我通报一下)。”国王还不知道这个比丘就是尼提。   尼提比丘立刻神通开始,全身没入巨石中,一下子就到了佛陀里边,出现在佛陀面前,然后向佛陀禀告:“佛陀,波斯匿王现在正在精舍门外,想来向佛陀请法。”佛对尼提比丘说:“你用你刚刚所现的神通出去,请国王入内。”尼提比丘立刻身体一缩,从巨石石缝中又钻出来了,就像水能够自由出入一切空隙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国王说:“已经帮国王通报过了,请大王入内。”   国王亲眼看见这个尊者想进去便进去,想出来便出来,不禁又惊奇又赞叹,先前的疑惑、恶念一扫而空,决定先不问除粪贱奴出家的事,想先问问佛陀,刚刚这位能变神通的尊者,为什么有这么自在无碍的大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