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一偈得道的般特比丘
佛经上讲“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修心不在于教法的多少、教的好坏,而是要让众生能思惟其义,觉照自心,慢慢的要经常有智慧,才能转识成智,才能利益众生。 当年,佛陀在舍卫国讲经说法时,有一年长比丘,名叫‘般特’。因禀性愚钝,所以慈悲的佛陀请门下五百位已证得罗汉果位的弟子轮流教导他,但是三年下来,他连一首偈子也记不起来。渐渐地,般特比丘愚笨的消息传遍了全国,被大家当作茶余饭后的话题。 佛陀知道后,心生慈悯,对般特比丘说:“今日我亲自教导你一首偈子,你当牢记心底,时时专心诵持,作为你用功的法门。这首偈子就是‘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般特比丘听了之后心领神会,没想到,他什么都记不住,佛陀这首偈子他记住了,欢喜地诵持这三年来他唯一能记住的偈子。世尊又谆谆教导地告诫他:“你年纪这么大了,才记得这首一般人早已耳熟能详的偈子,实在不足为奇,所以你一定要了解它的含意,才能用得上功。” 于是佛陀为般特比丘开示偈子的意义,说明身口意最常造作的过失,而且叮嘱他要时时保持觉性,观照心念的生灭。众生于三界内流转生死,不管是升天享福、或深陷地狱、或悟道解脱,皆由心念所生。如果能清净身、口、意三业,自然能证得涅槃解脱。 接着,佛陀又说了无量妙法,般特比丘听了之后,心开意解,当下证得罗汉圣位。当时城中有一间精舍,住着五百位比丘尼,佛陀为了教化她们,每日都安排一位弟子前去讲经说法。 有一天,比丘尼们听说隔天要来为她们说法的是般特比丘,都觉得非常好笑,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要来捉弄他:故意将他唯一会念的偈子倒着念,让他感到惭愧而不敢说法。隔天,般特比丘到来精舍,五百位比丘尼虽然仍然像以前一样出来迎接比丘,但在顶礼问讯时却相视窃笑,等着看般特比丘出糗的洋相。应供完毕,般特比丘一上法座,首先惭愧地说:“各位比丘尼,我自己的资质非常愚钝,薄德才劣,所学不多,我只能粗解一首偈子的含意,今天就为大众讲解这首偈子……” 有些年轻比丘尼正想开口捉弄他,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才惊恐地发现自己可能冒犯了圣者,于是立刻惭愧忏悔、礼拜忏过。般特比丘依照佛陀所说的道理,一一向她们开解,五百比丘尼摄心聆听般特比丘的开示后,满心欢喜,当下即证得罗汉果位。 有一天,波斯匿王请佛陀及众僧至王宫应供,佛陀见调伏大众慢心的时机已到,于是特别将钵交给般特比丘,让他紧随自己的身后。 到了皇宫门口,般特比丘很谦卑,离佛陀比较远,(守卫)立刻一个箭步上前拦阻说:“身为一位法师,你连一首偈子都背不出来,你还好意思进去皇宫接受国王的供养吗?连我这个俗人,都能随口说出几首偈子,而你是法师,竟然这么没有智慧,供养你也不会有什么功德的,你走吧!”于是把般特比丘独自留在门外。 佛陀在皇宫大殿中入座净手后,般特比丘突然想到“我在门口,佛陀的钵还在自己手上”,心念一动,手臂一伸,便以神通力直接将钵送至佛陀的面前。在场所有人只见虚空突然现出一只手,而不见任何身影,惊恐万分地问佛陀:“佛陀,这是何人的手臂?” 佛陀说:“是般特比丘的手臂。他最近已成道证果,因今日入宫,被守卫挡在门外,所以才以神通为我送钵来。” 波斯匿王马上问佛:“听说般特比丘一向资质愚钝,是什么因缘使他才听闻一首偈子就能得道呢?” 佛陀开示与会四众弟子:“成道的因缘,不在所学的教理多寡,而是在受用行持上。般特比丘虽然只懂得一首偈子,但是他一心虔敬受持,自然能够心领神会,当下身口意三业清净如雨后天霁。反观世人学佛,虽强记多闻,却不能时时观照思惟,在行住坐卧中精进落实,只不过将佛法当成世间知识学习,所以无法受用。” 于是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虽诵千章,句义不正,不如一要,闻可灭恶。 虽诵千言,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行可度。 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佛陀说完偈语后,在场的三百位比丘心开意解,当下证得阿罗汉果,而国王、大臣、夫人、太子们,莫不欢喜奉行。 学佛人要拥有正确的知见观念,是开启智慧和幸福的钥匙。 通过故事让你们知道,要活学活用。学习是为了使用,不是为了库存。今天学习什么,都是要把它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六波罗蜜就是六种最好的、能够超出六道进入四圣道的最好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