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夫妻结婚几日 双双出家修行的因缘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佛陀当年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两位大施主平时关系非常密切,他们都认为两家关系一直很和睦,希望未来能进一步的加强。   一个施主说:“你我两家关系很好,以后应继续保持下去。”   另一位说:“那,我们做亲家吧!”   “做亲家是不错,但目前我们都没有子女,怎么做亲家呢?”   “做亲家有两种,一种是过去已经是亲家了,另一种是未来做亲家。假如将来我家生个女孩,你家生了男孩,就将我的女儿许配给你的儿子;如果我家生的是个男孩,你家生个女儿,你就将你的女儿给我做儿媳妇。”两位施主就这样一言为定,双方都非常高兴。   不久,第一位施主的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端庄的男孩,家人为他举行隆重的贺生仪式,取了适合他种姓的名字,并用牛奶、酸奶、油饼喂养着他。   过没几天,另一位施主的妻子也在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秀丽的女孩,父母为她举行盛大的贺生仪式,取了适合她的名字,也用牛奶、酸奶、油饼喂养。   女孩长大后,对佛陀当年的教法生起极大的信心,她很想出家,可是父母不同意。女孩对她父母说:“父母亲,你们何必阻拦我出家呢?我早已对世间没有丝毫的贪恋,过世俗生活没什么意义。”父母向她解释:“女儿,我们不允许你出家,是因为在你没有出生之前,我们已经把你许配给一位施主家的儿子。如果让你出家,我们做父母亲的可要失去信用了。”   父母一边推托,一边悄悄地(说):“赶快去通知男方家,我们的女儿想出家,赶快选个良辰吉日,把这桩婚事赶快办掉!”男方听了很高兴,马上给儿子穿上华贵的衣服,按照当地的习俗举办婚礼。   结婚后没几天,新娘离家出走了,跑到尼众经堂,剃度了,受了比丘尼戒。她的师父为她传法,她精进修行,很快就摧毁三界烦恼,获得阿罗汉的果位,具足种种神通与神变,大家都赞叹她的功德。她丈夫知道后,以为她还没出家,马上带一批人前去尼众经堂准备把她抓回来。他们到了经堂,一看她披上了袈裟,正在参禅打坐。她丈夫冲上去强拉住她的手,想把她带回去。没想到,她“嗵”地一下,人到了虚空中。她有雷、电、光、冰雹等种种神变。   她的丈夫及随从看到她这么厉害,没想到她丈夫转而很高兴,恭恭敬敬地跪在她面前祈求:“请您下来吧!请您慈悲慈悲我们这些沉溺在生死轮回中的可怜众生。”   这时,比丘尼下来了。她丈夫对她恭敬行礼,请求传法。她为他传了相应的法后,他当下顿悟,证得预流果。得果后,她丈夫也想出家,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成为比丘。他精勤修持,很快就摧毁三界烦恼,成为阿罗汉,具足种种神通及神变,天人们都赞叹他的功德。   于是,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是什么样的因缘使那位比丘尼先结婚、再出家,并获证阿罗汉果呢?请世尊为我们宣说。”   佛陀就告诉他们:这是她前世的愿力。贤劫人寿两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的时候,有一位施主家的女儿,先与丈夫过着幸福的生活,后来,对佛法生大信心,并出家。但她的丈夫追着不放,于是她对丈夫传法,后来丈夫也被度化出家。她临终的时候,发了一个愿:‘我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守持净戒,今生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境界,愿我将来能在释迦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摧毁三界烦恼,成为阿罗汉。’   她的丈夫问她发了什么愿?她如实回答。于是,她丈夫也发愿:‘希望我将来能依照你的教导,我们先结婚,以后再于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摧毁三界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   佛陀继续说:“比丘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当时那位先结婚、再出家的比丘尼,就是现在这位先结婚、再出家,而后证得阿罗汉果的比丘尼;而当时那位被她度化出家的比丘,就是现在这位先结婚、再出家证阿罗汉的比丘。由于他们发愿先成家,再出家证果,现在他们的愿力成熟了,所以今世能在我释迦佛的教法下,先结婚、再出家,同样证得阿罗汉果位。”世尊开示圆满,比丘们以欢喜心受持信受,顶礼世尊之后才离开。   这个故事出自于《百业经》。  

十四项难题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116集【自在解脱是慧命】   有一位比丘,他习惯思索和观察十四项难题(我待会儿最后给你们解释一下,什么叫十四项难题)。他经常想不通,他想:“哎呀,这个事情怎么……”习惯地思索,“哎呀,这个人间的很多问题……”。他学佛当中碰到问题想不通,就去问佛。想来想去想不通,耿耿于怀,坐卧不安。 他有一天托着衣钵走到佛的房间,禀告佛说:“哎呀,佛啊!请您好好地解说十四项难题给我听,好吗?若能使我内心彻底明白,我一定拜您为师,做您的弟子。如果您说不出来,我就要另走别的途径去求别人了。”他跟佛陀讲。(我们现在知道佛是这么伟大,但因为他们当时在佛的身边,他们没有这种感受。)   佛非常慢条斯理地告诉他:“你本来发誓要做我的弟子时,不是说过,若能回答十四项难题,你就要做我的弟子吗?”   “没有啊,没有啊。”   佛说:“你非常地愚蠢,到现在为什么还要说‘如果无法回答,我将不做弟子’等等的话呢?我将为那些难免生老病死的人说法,你这十四项难题全部都是一些争论答辩的法,你这些法对真正的修心毫无益处,讨论这些可能只是一个笑话,有时候更是一些无聊的戏言,你为何有必要去提出这些疑问呢?”佛继续说,“我纵使回答你,你也未必真正了解,你思索到死也恐怕解释不出来,结果,对于生老病死等人生紧迫的问题,你不是照样不懂又得不到解脱吗?比如有人中了毒箭,亲友想叫医生来替他拔箭和擦药的时候,他还在嘴巴里嘟囔地说‘暂时不要拔箭,我一定要问问你的姓名、出生地点和父母的年龄。然后我也想知道这个箭的来历,出自哪一座山,用什么树木造的,用什么羽毛当箭翎,箭头用什么铁打造的。至于弓,又是来自于哪一座山的木头,而且那些毒药出自何处,属于哪一个类型,如何称呼的?’是否要完全确切知道这些疑问之后,才允许医生拔箭和涂药?”佛陀讲了这么多的问题,在说明什么呢?佛陀接下来问这个比丘:“必须要待他知道这些详情后,你认为才应该帮他拔箭吗?”   这个比丘说:“佛,不必知道。倘若等到他完全知道,这个人早就活不成了。”   佛说:“你的情况也不例外啊。你看那些邪见之箭,涂上毒药,它实际上已经射入了你的心里。你想拔出此箭,当我的弟子;但你不打算拔出箭,反而想要解决世间之常与无常、有边与无边(十四项难题里这最难的几道题)等无聊的问题(佛陀说这些问题是非常无聊)。为了找寻这些难题的答案,还没有得到答案之前,你可能早就丧失了智慧的性命,你就跟畜生一样沦于死亡,无异自己投进了黑暗里。”   你们知道佛讲这个的意思吗?就是任何一个学佛人追究于一些佛法佛理上,执著地想去理解它,而没有真正地开悟,当你去做一些没有必要的研究的时候,可能你已经丧失了你的时间、你智慧的性命,这是佛说的。   这个比丘听了之后深感惭愧,他当然明白佛的说法,所以他就拜了佛为师,才证得了阿罗汉果。这是《大藏经》上的故事。

人生真正的意义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110集【知无常才能不住心】   佛陀晚年,令他悲痛和伤心的事情,莫过于他的首座弟子(就是佛陀过去在开示的时候坐在当中,升座,然后边上有首座,就是坐在他边上的弟子)舍利弗、目犍连都相继先佛陀而入涅槃(就是先走了)。当舍利弗回到家乡进入涅槃之后,佛陀其实也很难过。舍利弗的弟子均头沙弥,非常伤心地捧着灵骨回来去见佛陀。   佛陀就开示均头沙弥说:“均头,你的老师入灭了,他的无漏戒定功德和深广的智慧也随之消灭了吗?”   均头哭着回答:“没有。”   “既然一切生死的痛苦灭去了,而一切清净功德都没有失去,那你又何必哭泣呢?”   均头一想:“是啊,老师的肉身虽然幻灭了,但是老师的功德却长留人间,法喜充满宇宙。”当下领悟而止泪。   这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真正的意义,应该是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要懂得生命是短暂的,但是我们所做出来的救度众生的这种事业和理念,那是永存的。2500年前佛陀示现了佛光普照,到今天还照耀着我们广大学佛的众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佛陀时代有一位妇女名叫乔达弥,她有一个挚爱的儿子在出生几天之后就离开了人世间。痛失爱子的她十分悲伤,抱着儿子的尸体,到处去寻找让儿子能够复活的方法。其中有人看她很难过,就告诉乔达弥说:“有一位智者,他叫佛陀,或许有治疗死亡的方法。”   于是这位乔达弥来到佛陀的住处,向佛陀哭诉着她心中的悲痛。 佛陀告诉乔达弥说:“只要你能用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里的火点燃一炷香,把这炷香带来见我,我就能帮助到你的孩子复活。”   乔达弥心想:“哎呀,只是去借个火点个香,这很容易。”非常喜出望外地赶紧拿着香,到城中挨家挨户地去寻找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   然而每一家都告诉她:“我很愿意帮助你,为你点燃香,但很抱歉,我家有死过人。”   经过了一番的寻找,乔达弥自己开悟了,她终于了解到,死亡,那是人生必经之路,那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什么可以悲伤,因为无常是世间的真理。乔达弥就停止了悲伤,出家修行,终而契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如果入涅槃的话,基本上可以到声闻道、缘觉道)。

教育罗睺罗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107集【见证实相 以相妙用】   今天师父接收到一篇一个弟子的忏悔信,这个弟子说,昨天无意当中看见一篇文章,是关于佛陀教子的文章,他说:“我突然发现,原来师父教育我们和佛陀是一样的方法,对我们的慧命师父格外地重视,对我们的毛病深恶痛绝,对我们的生活关心记挂,因人施教,既有师子吼,又有谆谆的善诱,教导我们真修实修,不要贡高我慢。”他说他看到一个故事,关于佛陀教育他的孩子罗睺罗的。师父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就是讲佛陀怎么教育他的孩子罗睺罗。实际上我们都是佛陀的孩子,我们都要接受教育。   在《教诫罗睺罗经》中记载佛陀善巧方便教导罗睺罗改过的典故。佛陀的孩子罗睺罗开始修行的时候,他因为比较小,比较淘气,他学法持戒有疏忽的地方,因此受过佛陀父亲的训诫。在这个经文中,对他喜欢说谎的坏习惯,佛陀用了一种比喻,这在《相应部》的第二品中讲到,就是对小沙弥解说世事无常的本性。师父觉得这个弟子选的这一篇非常好,所以师父今天跟大家讲。本来我给大家准备了另外的佛陀的故事,今天就告诉大家这个故事,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师父也是这么遵照佛陀的教诲在教育你们大家的。   有一天,佛陀命令他的孩子罗睺罗端着一大盆水洗佛的双足。洗完之后,佛就问他:“孩子,这些水可以喝吗?” 罗睺罗说:“洗过脚的水不干净,不能喝。” 佛说:“你知道吗?你就和这个洗足的水一样。水本来是非常清净的,洗了脚之后就很脏。就比如你本来是皇宫贵族的王孙,现在远离了世间虚假的荣华富贵,你现在出家做沙门,不精进修道,不清净身心,不守口慎言,整天讲玩笑话骗人,三毒的污垢填满了你的心中,同清净的水里有了垢秽一样!”佛陀从来没有这么严声厉色地对罗睺罗说过话。罗睺罗低头不敢仰望佛陀,佛陀招呼他把水拿去倒掉,他这才敢移动身子。   等罗睺罗倒了水回来之后,佛陀又再问他:“这个盆可以用来盛饭、洗米、洗菜吗?”   罗睺罗说:“洗脚的盆不可以盛饭吃,因为盆里不干净,上面有污垢粘着,所以不能装东西吃。”   佛说:“你就是和这个盆一样,你虽然出家做了沙门,但是你不修戒定慧,不净身口意,满身充斥着不实的垢秽,圣洁光明的智慧、大道的资粮怎么能够装进你的心中?”佛陀说后,用脚把盆子轻轻一踢,盆子就滚得转起来。罗睺罗很害怕的样子。 佛陀就问他:“罗睺罗!你怕把这个盆子踢坏吗?”   罗睺罗说:“佛陀,不是!洗足的盆是很粗的用物,坏了也不要紧。” 佛陀跟他讲:“罗睺罗!你就和这个盆子一样,不会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护。你出家做沙门,不重威仪,戏弄妄言,自甘堕落,自取下贱。这个结果将使谁都不爱护你、珍视你,就是到了命终的时候也不能觉悟,你会处在迷中增加更多的迷惑!” 罗睺罗全身流汗,惭愧得无地容身,他发誓自己以后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心:“我绝对不能自甘堕落。”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对弟子们身上的毛病,作为一个师父要严加管理。如果对弟子身上的毛病不好好地管,就是放纵,就是在伤害他,就是看见他自甘堕落,让别人看不起他。所以要熟悉自我,自己要了解自我,要降伏自我,要改变自我,否则更何谈去改变别人。学佛是对自我佛心和善心的一个交代,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很多人一辈子假修,有什么用?所以要了解一个人,让这个人修心,首先要看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不是相符合。我们很多学佛人,出发点就是为了让自己家里的病人身体好,就单单这个出发点,等到他家里病人求好了,他就不修了。真正有智慧的人,今天学佛不是单单为了帮助家里人,不是单单为自己求得顺利、人间去除很多烦恼,而真正的目的是要超脱六道,能够一世修成。如果你的目的和你今天最后的愿望是相符的,那你这个人就很容易方得始终,就很容易不忘初心。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的,要了解、要看他的出发点和目的,你就知道他是否真心了。

今世的苦果源于前世的恶业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101集【除心垢染 行即清净】   今天要跟大家讲一个佛陀的故事。我们知道今世的苦果源于前世的恶业,今世的善业可感后世的善果。就是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   有一次,佛陀正在精舍中,他对诸位比丘弟子宣讲真理的时候,从门外走进一位被外道差遣而来毁谤佛陀的少女。这个少女走进来,直接就走到了佛陀座前,一手指着自己的腹部,一手指着佛陀道:“沙门,你害得我好苦啊!你既与我私通,现在我有孕在身,你却不顾我的一切。我到处去找寻却找不着你,原来你躲在这里逍遥安乐。为什么你家事不管,却来说这些无用的废话?现在你总算给我找着了,你怎样安置我啊?”   静坐在那里听闻佛法的所有大众,一听少女所说的话,不觉大惊。大家都心中奇怪,低头默然,没一个人讲话。当时有神通的目犍连尊者不慌不忙地从座位中施展神通,变化出一只老鼠,跑入了少女的衣服里,把那扎在腹中的绳索咬断。于是,藏在里面的一只脸盆从这位少女的肚子这里掉了下来。这时候,在座的弟子们见状都喜笑颜开,惊疑顿失,并且唾骂少女,说道:“你这个罪人,妄兴诽谤,诬赖无上正觉的人天导师!土地无知,才会容载你这个恶物啊!”“是啊!是啊!”大家都在这么讲。   话声刚落,地突然之间裂开了,猛烈的火焰涌了出来,那少女就堕落了大泥犁中。阿阇世王目睹此情,心惊毛竖,请示佛陀说:“佛陀,这个女子现在在哪里?” 佛陀告诉他:“大王!她现在所堕落的地方,名叫阿鼻泥犁大地狱。”   阿阇世王又问道:“佛陀!我不明白,这女子身不犯杀盗,只口造妄语之罪,怎么会堕入阿鼻地狱呢?” 佛陀开示道:“大王!我所说的法中有上中下三种,其实就是身口意。”   “佛陀!请问您,哪种为重,哪种为中,哪种为下?”   佛陀说:“意行最重,口行处中,身行在下。这个女子所造的罪孽就是属于口业。”   舍利弗插口就请问佛陀道:“佛陀,为什么这个女子要来诽谤佛陀呢?”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在往昔劫中,最胜如来住世的时期,有凡、圣两位法师。那圣师名无胜,因修行精进,证得六神通,所以一切修行者都对他恭敬有加;另一位凡师,一般的普通法师,名叫常观,在修行的功夫上距离无胜法师相差甚远,并且他世俗的习气很重,常闹脾气,因此别人对他都不很重视。那时候,当地有一位财富震动王城的长者(就是一个城中非常有钱的长者),家中有一位很出名的贤妇(就是非常德贤的妇人)名叫善幻女,德貌俱备。善幻女对修行者都是尊敬供养,尤其对无胜法师更是特别恭敬,每日的供养都常选最可口的食物。这是因为无胜法师修行功夫上的精进,从而得到应有的福报。一般人的眼光常是有色的、有分别心的、不平等的,善幻女对修行者虽然恭敬供养,但她对修行者的看法还是有分别心,不能平等对待。因此对那修行较差的常观法师,这位善幻女就不显得那么虔诚(因为她对法师有不同的分别心)。虽然她也是相等地供养,但在行动举止上就有照顾不周的缺点,时常现出不恭敬之处。这在未证果之前对世间虚幻不实还有执著心的常观法师看来,当然会为自己抱不平。于是流言就自然走了出来,这位常观法师逢人经常有些造谣地说善幻女与无胜法师有私,同样的供养品,暗地里却有分别。”   佛陀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对舍利弗说道:“你知道那常观法师是谁吗?”   “不知道,世尊。”   “曾经有一世就是我的前身。现在虽然成就佛陀,但是余殃未尽,所以还得再受脸盆假腹的诽谤。”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业报非常可怕,所以我们修行人一定要注重口业的修行。

因小果大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98集【因缘所生 佛说即空】   给大家说一个故事。人的意念非常重要,如果你一念虔诚,因小果大。所以很多人不要以为一个念头帮助别人“很小的一个因”,果报大得不得了啊。   有一回佛陀来到了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印度有很多城,这个城里的国王、国民基本上都是婆罗门教的),城主听说佛的摄受力很大(就是很有影响力),他觉得受佛教化的人特别多,内心十分恐慌,害怕婆罗门的教理会因而站不住脚(每个教派的教理都不一样)。他为了防止这个情况到他们城里来,预先发布了一个命令:“凡是去供养佛、接受佛法的人,重罚五百银两。”大家见了法令之后,都舍不得五百银两(很多啊),所以当佛与弟子们一入城之后,家家户户都赶紧关上门。于是连续三天,僧众们皆空钵而回(就是没有人供养)。   到了第四天,有一位婆罗门长者的一个老佣人,从屋内端出一些已经馊掉的东西准备倒掉,一眼看到佛陀威仪庄严的形象,油然生起恭敬之心。她很想供养佛陀,但是她一看手上拥有的东西既粗糙又已经有些馊了、变坏了,她怎么能够来供养这么尊贵的佛呢?她在想:这如何是好?   正当她犹豫不决的时候,佛陀微笑放光(佛陀的微笑,眼睛里会放出那种佛光),欢喜地用钵盛过老妇人手上的馊食,并转头告诉阿难:“阿难,这位老妇人一心虔诚,因为她虔诚供佛的功德,往后得十五劫生天堂享受快乐,十五劫后下生人间,具出家修行之因缘。”(佛陀会讲因缘的。)   这位老妇人的主人正好听见,从屋内马上走出来,他觉得:“佛陀讲的这些真是不可思议!”(有几个人能知道十五劫之后在天上,十五劫之后又到人间来,最后还成全她的出家?)   佛就问这位婆罗门长者:“这位长者,你可曾见过其他不可思议的事?”(佛陀很可爱,就问他,你还见过其他不可思议的事吗?你刚刚听了这个事情,就觉得不可思议了。)   长者回答:“有啊,一次我们有五百乘马车结伴出游,由于天气闷热,便找了一棵大树遮荫,这棵大树大到可以容纳五百乘车马而有余荫(这棵树大得五百乘马车全部在这棵树下面,还有多余的地方可以遮荫,就是可以遮阳)。树木之大真是不可思议啊!佛陀!”这个人告诉他。 佛陀赶紧就问:“那你知道这棵大树的种子有多大吗?”   长者说:“如芥菜子那么小。”   佛说:“这就对了,这就是因小果大的道理。”   老妇人果报同于此理。学佛人施佛的因虽小,虔诚的清净的信心却很大,所以会得到这么大的果报。我们到观音堂磕一个头,好像看起来很小的一件事情,但是你知道可以庇荫你的家庭,庇荫你自己,庇荫你自己认为应该受到庇荫的所有人。你磕几个头跟菩萨虔诚地去求,菩萨都会满足你的心愿。这么小的一个因——今天点了油灯,你的眼睛可能就免除一刀或者白内障;今天虔诚磕头了,家里就可以躲过很多的劫难。这就是因小果大。   长者听了佛陀讲的,认为很有道理,佛所说的话没有半句虚言。他又看见佛身相放光,庄严无比,就赶紧呼叫邻里:“哎呀!天人导师、佛已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所说的教法可以引导我们脱离烦恼,大家赶快来吧!”因为这位长者(就是年纪很大的,一般地说城里一个很有威望的人)他一叫,所有人都纷纷走出屋外,他们同时被佛的光明庄严所摄受(就是当你们看见一个人很庄严的时候,你们很尊敬他),佛马上坐下来为他们演讲佛法。   在场的人听得都法喜充满,之后他们纷纷去缴纳罚款。(所以过去为什么一听到佛法,就能证得很多的果位?过去的人真的诚实啊,好啊。过去哪要律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现在的人就是律师签了字,他都会赖,不诚实。那些人纷纷去缴纳罚款,为了供养佛,听佛的教义。)婆罗门城主感到十分奇怪:“钱是人人都爱的,大家为什么愿意损失这么多钱,来交罚款去供养呢?这其中一定有大因缘。”(他自己都没有听过。)这时候城主也因此受到感动,恭请佛到皇宫去说法,所以整个城池的人全部受到佛陀的教化。   佛因为老妇的虔诚,佛陀布施出含笑放光(佛陀的笑能够让众生摄受,感到那种慈悲),由于放光的因缘,消除了大家的疑惑(有些人讲话,别人就相信他,因为他眼睛里散发出的光,那是诚实,那是不欺骗。佛陀就是用他的眼光、笑来解除大家对佛陀佛法的疑惑),这就是以方便法应机设教(我们到庙里看佛陀的相,很庄严,从来没有一张相是佛陀在笑的。你看佛陀为了救度众生,他就笑)。接着,佛陀就进一步普施法雨,教导众生解脱之道,这就是破惑除疑,从体起用。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要救人,就要看到别人真实内心的善根,不要去看到他七识田中、八识田中那些让你不开心的意想,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和正确的判断,通常你去猜测别人的想法,一定会错误的。佛要我们懂得拥有慈悲的爱,自己不执著去化解别人内心的执著。正因分离是必然的(我们经常讲正,那是很重要的),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一定会后悔的地方。我们到今天不好好学佛,浪费了多少青春年华,每天在哭泣当中、在追求当中、在欲望当中,得到的是失去和绝望,所以学佛人不要浪费生命在一定会后悔的事情上。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去做,一个人硬要让自己变得美好,那只是外表的香。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有德自然香。

三明婆罗门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94集【广布无常想】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佛陀住在一位名叫提婆比多婆罗门的芒果园中,而尊者优波摩那为佛陀的侍者,照顾佛陀。   那时候,佛陀受了一点风寒,引起了背部有点疼痛(佛陀过去有这个病的),所以就找来了尊者优波摩那,对尊者说:“优波摩那,我受了风寒,引起了背痛。请您穿好外衣,拿着钵到提婆比多婆罗门的家里去为我拿一些热水过来。”   “好的,世尊。”   尊者优波摩那来到了提婆比多婆罗门的家,默默地敲了门,站在门口。   这时候,提婆比多婆罗门正在厅堂理发,他看见尊者优波摩那站在门口,就问道:“外面这位穿长袍的出家尊者,你默默地站在门外,是要乞讨什么吧?”   “住在芒果园的阿罗汉、善逝受了风寒,背痛得厉害。你有治疗的热水或者药物可以施舍吗?”尊者问他。   听尊者优波摩那这么说,提婆比多婆罗门就布施了一钵满满的酥、一瓶油和一瓶石蜜,并且让别人担着热水,随着尊者优波摩那到世尊的住处。尊者优波摩那以油为佛陀涂身,再以热水泡洗,然后以温水调和酥蜜饮下。有了这样的处置,世尊的风寒与背痛就缓和下来。   隔天一早,提婆比多婆罗门就来探望佛陀。   一番问候寒暄之后,佛陀就问:“婆罗门,你们怎么修婆罗门法的呢?例如,布施什么人可以获得大果报?在什么时机布施,布施什么东西,才是殊胜的福田?”(你看佛陀谦虚吗?他照样请教婆罗门。)   “瞿昙(当时婆罗门对佛陀都是称为瞿昙,就是对佛的称呼),我们婆罗门最有成就的圣者称为三明婆罗门。要想成为三明婆罗门有三个条件:一是有博记多闻的好老师,给你正信正念;第二,有纯正的婆罗门血统;第三,相貌端正(你去看,社会上如果看见一个人相貌不是很端正,就觉得他心中有邪念)。所以能够布施三明婆罗门的人,可以获得大果报,而随时布施饮食和衣物就是最殊胜的福田。”   接着,提婆比多婆罗门反过来问佛陀:“瞿昙,你认为怎样才是真正的婆罗门?如何才是三明成就?布施什么人可以获得大果报?怎样才是布施的适当时机?怎样布施才是殊胜的福田?”这位婆罗门反过来问佛陀刚刚几个问题。   佛陀说:“婆罗门!善知解脱,能够解脱一切贪的人,才是真正的婆罗门(就是佛陀告诉他,一个人不贪就是真正的婆罗门),得三世了然的宿命通(如果这个人能够懂得前世、今生和来世,能够懂得这些道理的就是宿命通),能见诸趣众生的天眼通(能够知道今天所有众生的一切,你今天的快乐、今天的忧伤、今天的烦恼和今天的幸福,都能够看破、看穿,就是拥有了天眼通),能断尽烦恼的漏尽通的人(一个人能够断尽烦恼,就是他能够把所有的烦恼漏光、漏尽。我们不需要烦恼,不需要恐惧,我们不需要那些不属于正能量所应该拥有的东西。人不应该拥有烦恼,不应该拥有悲伤,不应该哭泣,而是每天活在笑声当中;然而我们人天天却背负着所有的苦难,每一天的烦恼、忧伤、痛苦让我们找不到回家的门,所以我们无法成为拥有漏尽通的人),是成就三明的圣者。(也就是说,能够漏尽、拥有天眼通、宿命通,你就是一位圣者。其实用现在的话讲,能看得远的人、能看得破的人、能放下的人,就是一个超人、一个圣人。)你随时能够布施这样的圣者,是最大的果报,是最殊胜的福田。”也就是说,今天能跟圣人在一起,能够懂得这些,你就是拥有了无上光明菩提。所以每一个接近智慧和般若智慧的人,能够多学多看,能够多理解,能够学会放下,当无常想,因为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无常的。你经常想到“今天的拥有会给我带来明天的失去,今天的失去会带来以后的拥有”。   佛陀经常在祇树给孤独园给众生弘化。有一次对诸比丘开示:“比丘们,你们应当思惟诸法无常,并且广布无常想(就是告诉我们,佛陀说:孩子们,弟子们,你们要经常想到,这个世界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是无常的,不长久的,当无常想),若是已思惟,广布无常想,就能断尽对欲界的贪爱。”   佛陀这句话对弟子讲的就是:如果你的脑子里的思惟经常布满着无常想,你就能断尽欲界的贪爱。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我们爱一样东西,实际上爱过了之后就没了,这样东西“我要”,要回家了放在那里,那个东西“我也要”,拿回家了又放在那里,没了,因为要完了就没了,要完了接下来就是扔掉,或者送掉,或者烂掉。所以无常想,这个人就不会去贪,给别人了,无所谓了。所以有很多长得好看的男的、好看的女的,他们就是有一种贪念。师父跟大家打个比方,如果一个男的,他好看,他希望凡是女孩子在他面前都要关注一下他,满足他的自尊心;如果有个女孩子长得比较好看,她希望所有的男的最好都能够盯住她看,最好能够追求她。这就是一种贪爱,慢慢时间长了成为一种习惯了,只要有人不看他,他马上就不开心了。

把‘死’放在心中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92集【境转心不转】   最后师父跟大家讲一个故事。人生无常,让人想到了生命的真谛,生命的真谛确实是无常。很多人这一关过了,他就活了;这一关死了,也就死了。有多少人就是这么离开了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可以去留恋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关于生命,就会让我们想到死亡,所以我们在人间,没有一个人肯讲自己今后将来怎么办、死了怎么办。虽然死亡是一种无可抗拒的规律,但是它的发生却让人们无法拒绝和接受它,所以人很痛苦。   有一位比丘修行,他的心常为外境所牵动,就像我们现在修行,经常被外面的名、利、色所牵动。佛陀就告诉他修行的方法:“比丘啊,你在修行的时候心易散乱,都没有把‘死’放在心头。假使你能知道人生无常,一切声色外境都不能诱惑你了。”其实佛陀的意思就是告诉他:你如果把死放在心中,你就不会接受社会上各种对你的诱惑了。我现在跟你们讲,你们可能还不理解,听师父慢慢给你们道来。   佛陀的话恰巧给一位国王听到了,这国王心想:“只要让佛陀的弟子记住一个‘死’字,他就不会被外境所动了,他的心就定下来了,有这么简单吗?”他就想来试试。正巧他们国家有一个人诽谤比丘,那个人说:“比丘也是人,虽身出家,难道他们的心就不贪恋五欲之乐吗?”国王就派人:“来人啊,把他抓起来。”定罪为侮辱圣者,要处以死刑,并告诉他:“如果你想免除死刑,现在你拿一钵满满的蜂蜜周游街市一圈,如果你一滴都不滴出来,我就赦免你,否则死罪难饶。”   国王事先在这个罪犯要路过的街市旁边,布置了很多音乐、歌舞,悦耳的琴声、很多如云的美女,让别人看了心都会动的。这时候这个罪人拿了一钵蜜,因为他心中只想到一个“死”字:“如果我今天一滴蜜滴到外面来,我就死定了。”他就这样一直想着,“哎呀,不要死啊,不要死。”他就走完了这整条街。   国王问道:“你走完了,蜜没有滴出来,免你死罪。但是本王想问你,你在街上听到什么声音吗?” “皇上,没有。” “你看见有什么人吗?” “没有。” “那街上的音乐和歌舞伎,你难道没有听到、没有看见吗?” “启禀大王,我手中拿了那满满的一钵蜜,如果滴一滴出来就要死,所以我一直把死记在心中,我就不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了。”   国王对罪人说道:“佛陀说得不错,把‘死’放在心中,知道人生无常,那么一切声色都不能诱惑别人。你说比丘是人,这个固然不错,但因为他们心中知道世事虚幻,生必有死,哪里会贪恋五欲呢?那你为什么要诽谤圣者呢?”那个人听国王一讲,深深地觉悟,从此不再谤佛。   人的一生不会都处在同样的环境和心境下,所以人生坎坷,不是有这样的事就是有那样的事,常常不得安宁。我们要懂得人生无常,人不可以把很多痛苦放在心中,外境在变化,你的内心不要变,这就是修行。因为没有一件事情比死更痛苦的,所以当你自己经不起诱惑的时候,你想一想,这比死还难过吗?你可能就越过了一个劫。不要在人间把单纯的事情看得非常严重,因为这样你会很痛苦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摩登伽女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89集【观身不净 离欲生莲】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阿难尊者长得非常端正(用现在话讲,很英俊),具庄严之相。虽然剃度了,但是他具有三十相(佛陀有三十二相,据说阿难有三十相,也就是有三十种佛相)。有一次举行法会,佛陀带着许多弟子去受供(就是接受供养)。这时阿难没跟上,走得慢了,佛陀他们已经走远了。阿难自己就单独托了一个钵(就拿了一个碗),一路往西走,结果走了很久来到了一个部落,他的钵还是空的,没有得到供养。阿难又热又饿又渴,真的是非常热,而且嘴巴非常干。   刚好他走到前面一口古井,一位女子正在那儿打水。阿难就走到了井边。这名女子抬起头,看见这位出家人,眼睛一亮,心中发出赞叹:“哎呀,多么庄严的比丘啊!”没说出来,心中想着赞叹。这名女子名叫摩登伽女,她一看到阿难,心中生起强烈的爱念,非常爱他,所以她高兴地将水马上倒入阿难的钵中,并瞪着大眼注视着阿难(盯着他看),直到阿难离开。   摩登伽女一回到家开心得不得了,就要求母亲设法让她拥有阿难。母亲知道比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能爱法师,女儿这种爱恋之心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是女儿死求活求,一心只爱这位比丘,母亲爱女心切,只好想办法去成全她。她请了一位会念咒语、符咒的人来(用我们现在话讲,可能就是个巫师),他用邪术迷引阿难。因为过去有一种邪术,念这些咒语之后,就可以用意念引着被符咒上身的人跟着他的意念迷迷糊糊地往前走。其实用现在话讲就像遥控(现在遥控的飞机,就是遥控的)。   这时阿难迷迷糊糊,一步一步身不由己地就离开了佛陀。天刚刚要亮,佛陀要讲经的时候,突然发现阿难不见了。佛知道阿难已经受难了,赶紧派遣文殊菩萨到摩登伽女的家附近去找回阿难,佛陀知道阿难在这附近,并且叫所有比丘全心一意地持《楞严咒》。这时阿难正在摩登伽女的房间里,在即将破戒的时候,阿难突然清醒过来,马上离开了摩登伽女,跑回佛陀的修行地。这时摩登伽女见阿难突然站起身离她而去,心中非常难过,因为她很爱他,就一路狂奔追赶,一直追到佛陀面前,“扑通”一下跪在佛的面前,说:“请求佛陀成全我。”   佛说:“这位摩登伽女,你真的很爱阿难吗?”   摩登伽女说:“师父,我真的很爱他,我很爱他。”   这时阿难正在房间里洗澡,刚刚洗完,佛就叫人把阿难的一盆洗澡水端出来,继续问摩登伽女:“你真的爱阿难吗?绝不后悔?你爱阿难哪里?”   那女子说:“我爱阿难全身,我都爱。”   佛说:“你既然那么爱阿难,这盆水是阿难刚刚洗澡的水,你把它喝下去吧。” 摩登伽女吓了一跳:“佛啊,您是大慈悲者!这么脏的水为何叫我喝呢?”   佛说:“每个人的身体原来都是这么脏的,阿难现在健康时你已经嫌他脏了,那他将来老死败坏时,那你又将作如何想呢?”你又会怎么做呢?   摩登伽女听了佛的话,忽然之间她能够观察人身上的不净,她能想到和看到人身体上的不干净,她怎么也爱不起来了。她想:“原来阿难的身体,怎么这么脏啊,那还有什么可以爱的?”从此她的爱念贪念全部消除了,顿然开悟,证悟初果。   这就是不净观,所以不净观能对治你的贪心。唯有作不净观,若能善用不净观,对人间红尘的那些染著和爱欲就会消灭。

佛陀因何微笑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80集【忍辱是一种力量】   过去舍卫城有一个富翁拥有无数的财产,他还有一个独生子,名字叫难陀。当年的难陀小时候非常懒惰不振,喜欢赖在床上睡觉。那个时候别说下床走走,就算让他起身坐一会儿,他也不肯。难陀虽然懒惰成性,但是他有聪颖绝伦的智慧,他躺在床上听人讲解经书,完全能够明白讲的是什么。   富翁看着自己的儿子这么善解经论的道理,很开心。“你看这儿子懒是懒,但是什么都懂,什么都讲得出来。”他就邀请外道六师如富兰那这种人来家里教导难陀。(富兰那就是当年级别很高的宗教思想家,请那些人来教导他。)在一顿丰盛美味的宴席之后,富翁就对富兰那等人说明自己唯一的儿子某某某的情况:“希望你们能够帮我调教这位生性怠惰的儿子。”(古时候懒惰不叫懒惰,叫怠惰,就是懈怠的怠,这个人比较懈怠懒惰。)于是几位外道师就随着富翁一起来到难陀的房间,没想到难陀躺在床上理都不理他们。富翁看着儿子这么不受教(不受教就是没礼貌,不听教诲),非常苦恼地以手托住自己的双颊:“哎呀,这如何是好!”   这时正好是释迦牟尼佛化导众生的年代,是佛陀在世的时代。佛陀经常不分昼夜地观察众生,只要发现有苦难的众生,佛陀就慈悲前往,为其宣说佛法,使能心开意解(能够想开、明白),远离烦恼和痛苦。佛陀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让别人远离烦恼和痛苦,也是大慈大悲。   这时佛陀遥见富翁正在为孩子忧愁不已。因为佛陀有遥视功能,很远就看到这个富翁整天想着“我的孩子怎么办,我这孩子怎么办?”然后佛陀就和比丘们一起来到了这个富翁的家里。说也奇怪,难陀一看到佛陀,马上起身为佛陀铺设坐具(过去古时候坐的椅子全部要铺上像绒被、毛被这样的东西),至诚恭敬地顶礼佛陀。看见佛陀来了,他就下去直接磕头顶礼了。于是,佛陀为难陀开示种种法要(法要就是佛法的要领),苛责他,就是呵斥他,就是让他不能赖床、贪睡,不能有怠惰不振的种种过失,佛陀就直接讲难陀。因为难陀非常尊敬佛陀、相信佛陀,因此对自己过去的一些不良习惯深深地自责,并生起惭愧和忏悔的心。   最后,佛陀赠予难陀一根檀杖(紫檀木的杖),并且告诉他:“孩子,你今后如果能够勤奋,那么你只要用心叩打檀杖,它便会发出美妙的乐声,乐声结束后,你就能看见地底下所埋藏的一切宝物。”就是这个木头,你只要用心去敲它一下,发出美妙的声音,然后突然间你就会看得到地下很多宝藏。难陀听了佛陀的话很好奇,立刻试着叩击这根檀杖,一弹之后,果然听见了美妙的乐声,也看到了地底下所埋藏的宝物。他欢喜得不得了,就在心里想着:“我现在不过是稍微努力了一下,竟能获得这么多的好处啊!如果以后我勤劳了,一定会获得无上的大利益。”古时候的人都说“无上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大利益,得到更多。   从这刻起,难陀一改赖床好睡的个性,他甚至邀约众人一起去大海采集宝物(珍珠、玛瑙、翡翠等),每次都平平安安地满载而归,更以种种饮食供养佛陀和诸比丘,变成一个非常勤劳的孩子。佛陀因而再度为难陀宣说种种佛法的道理,难陀听得法喜充满,心开意解(听佛法听到心开意解,你就能接受师父跟你们讲的法了,“心开”开心,“意解”就是解意,理解里面的意思,当然心就开了),立刻五体投地地礼拜佛陀,并且发大誓愿。他说:“愿以此供养善根功德,作未来世迷愚痴暗众生之眼目。”就是愿以此供养,以这个善根功德,作未来世迷愚痴暗(迷愚痴暗,即不明实理、心中有愚痴、想不通。“暗”就是现在讲的负能量,心中很暗,就是心中很多负能量)众生之眼目——眼睛,引导他们。“无皈依者,为作皈依(如果这些人没有皈依的,要让他们皈依);无救护者(没有人帮助他们),作为救护;无解脱者,令得解脱(如果这个人痛苦烦恼,要帮助他,让他得到解脱);无安隐者(没有安稳的人,无家可归,心里没一个地方、没一个道场),令得安隐;未涅槃者,令证涅槃(没有完全想通的人,我要让他通过我这个布施、大誓愿,让他令证涅槃,彻底想通)。”你们想想看,你们经常问师父:“师父,我许的愿全部差不多了,我还能许什么愿?”你看看人家,随便就出来这么多愿力。你们要问师父:“师父,我许得差不多了,鱼也许了,小房子也许了,这个许了、那个许了,没东西许了。”你看看人家,你只要发心,你就能够许出这么多的愿。难陀发完弘愿之后,佛陀听了微微一笑,口中放出五色祥光。佛陀笑一笑,嘴巴里就放射出五彩祥光,就是五彩云霞,不得了,漂亮得像天上的彩霞一样。   这时候,随侍在侧的阿难尊者(阿难总是跟着佛陀的),看见佛陀微笑,就恭敬请问:“如来尊贵庄重,一向不随意笑,现在是什么因缘让佛陀微笑呢?”阿难跟佛陀讲:佛啊,您尊贵庄重(我们一到庙里,看见佛陀坐像在那里,大家赶紧磕头,庄严得不得了),一向不随意笑(如来、佛陀像很少有微笑的,非常庄严),现在是什么因缘让佛陀您微笑了呢?   佛陀问阿难:“你可有看见懒惰的难陀入海采集宝物,满载而归,还以饮食供养佛和众僧呢?”   “是的,我看见了。”阿难说。   佛陀继续说:“难陀再经过三阿僧祇劫的未来世中,就能成佛,佛号称为‘精进力’,将会度化无量的众生,因此我微笑啊!”什么意思?佛陀已经看到他以后成佛了,佛陀开心啊。因为佛陀看见谁能够成佛,他都喜从内心而来。当中讲的“三阿僧祇劫”,佛教用语,从菩萨一直修到成佛,要经过三个“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就是很长很长的时间。所以佛陀才微笑。在座的僧众听闻佛陀的此番开示,都明了精进的重要性,个个欢喜,信受奉行。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只要你有心,谁都能成佛,佛就在我们的心里。你好好地按照内心的慈悲、内心的光芒去做,菩提属于众生,因为佛的智慧是属于众生的。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如果没有众生,怎么会有菩萨?菩萨要宣化佛法佛理,菩萨要能够帮助救度苦难,没有众生,怎么成就佛菩萨?

树神鼓掌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80集【忍辱是一种力量】   在佛陀时期,在舍卫城的郊区有一个果园里住着一位比丘,名字叫作伊估达那。这个伊估达那比丘只能熟记一首佛陀所教的偈颂(也就是偈语),但是他彻底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每次他读完这首偈颂,果园里虽然没人,但是那些树神就热烈地鼓掌和称赞(这你们看不见、听不见,但是古时候很多人都有神通的,有功能的人就能听见)。   有一次,有两位博学多闻并且常常说法的比丘,他们带着一群徒弟经过这个果园,就问:“伊估达那比丘,你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说法,会有人来听法吗?”   这个伊估达那很老实,他就说:“果园的树神听了我讲的,还都会鼓掌称赞。”   这两位比丘心想:“你在说什么?”他们就在园中,“既然你说树神会,那么我们也来讲讲看。”在这个果园里说法。这两个人平时就很会说,到处去弘法,舌粲莲花(舌头巧得像莲花一样),讲了很多很多,滔滔不绝,如长江大河(过去为什么人家说这个人讲法讲得好用“滔滔不绝”?你看看长江的水,或者像江河海水,一浪接一浪,它不会停掉的),讲得很好。讲完之后,没想到果园里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连树叶落地的声音都没有。   他们一想:“你不是说树神会鼓掌吗?怎么没有?”“来来来,伊估达那法师,请你来说法吧。”   这个伊估达那法师就会这么一首偈颂,他又开始讲了。他讲完之后,这个果园里一如往常一样响起了噼噼啪啪的掌声,并且大声地叫好。这时,这两位比丘的徒弟们也听见了(因为过去的比丘都有一点神通的),他们觉得这些树神有些偏心,“你看对伊估达那怎么这么好?他就讲了这么一点点,而我们讲了这么多……”他们感觉到他讲得这么平常,没讲得多么好,为什么对他们没有鼓掌?为什么对伊估达那法师就鼓掌了?   后来佛陀听到了这件事,就对弟子们说:“比丘们,我不认为听了许多经典、常常说法的人就一定精通佛法。”佛陀讲的,不是说你今天常常说法,你就一定精通佛法。“相反的,虽然听得不多,但是却能体会真理(就是理解)而且经常保持正念的人,才是真正精通佛法的人。” 所以从佛陀的开示,就让我们知道佛法的核心在于要亲身体证。就是师父跟你们讲这么多,你们自己要去体悟的。师父叫你们念经,念了吗?念了之后好不好?好。有效果吗?有。这叫体证。你们看看,每一次法会,前面有很多佛友上去分享心得,都是他们的体证。你看他们讲得这么好,自己家里的亲人怎么样身体变好的,师父又不知道这些事情。所以他们亲自体证的,能够让台下这么多观众一起鼓掌,感恩他分享。就是让我们知道,学佛人要保持觉性,要活在当下,也就是说,要真正地能够理解佛法,实际上就是在行佛。你经念了再多,什么都不懂,没有通过佛法让自己受用。所以很多人经常打进电话跟师父讲:“师父,我念了几千张小房子了啊!”你用心了吗?你有感恩心吗?你有体悟之心吗?不是赶时间、赶张数,你要用心,而且要护持佛法用心来念,才能成功。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不管做什么事情,要亲自去做,不要完全听别人讲,要验证,要体证、体悟。在生活中我们人烦恼不断,所以学佛也要念经来改变,要体悟“我是不是念了这个经之后,我的情况改变了?”

屠夫的因缘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77集【患得患失是障碍】   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在《杂譬喻经》里面记载的。这个故事不长,但是很有意义。 以前有一个杀羊的屠夫向阿阇世王祈求:“大王,如果有节会之际(就是比方说有过节,开什么大会),有要宰杀的旁生(羊、牛),请大王让我来宰杀。”   国王感到很奇怪,问道:“屠宰的事一般人都是不愿意做的,为什么你却愿意做这个屠宰的事啊?”   屠夫答道:“国王,往世我是一个以屠羊为生的穷人,我以屠羊的果报死后生于四天王天;天寿尽后,我转生到了人间,我又做了屠羊工作(又杀羊了);人间命终之后又转生于忉利天……这样,我往来天上人间已经有六次了。因为我屠羊的功德,我依次在六欲天享受了无尽的快乐,所以我现在还愿意当屠夫。”   屠夫说他有一世杀羊,然后他生于四天王天,就是天界,可享受了;然后他寿尽转生到人间,他又杀羊;杀了羊之后,他命终又转生到忉利天了。这个人杀羊都能到天界,所以他自己觉得他杀羊有功德,六上六下,无尽快乐,所以他还愿意这么做。 国王就说:“那你怎么知道这些因缘的?”   屠夫就答道:“我有宿命通。”   后来国王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他一定要去找到佛陀询问此事。 佛陀告诉国王:“他确实有宿命通。往昔他值遇过一位辟支佛,当时他对辟支佛产生了欢喜心,至心谛观,仰视其首,俯察其足。”佛陀告诉国王,这个人的确能看到他的过去,他过去曾经碰到一位辟支佛,他对这位佛产生了欢喜心,实际上就是恭敬礼拜,产生欢喜心,就是“我拜这位佛了”,拜他为师。“至心谛观”就是跟着他很用心地学;“仰视其首”就是很崇拜,“仰视”就是看佛在上、很崇拜;然后“俯察其足”就是恭敬礼拜,对着辟支佛低下头来,就是像看到脚一样。   “因为这个功德,他辗转于六欲天,从天界下生人间,还了知宿命(从天界投到人间了,他居然还有宿命通了)。但是这一生结束之后,就会堕落地狱,感受屠羊之罪,从地狱出来还要转生到羊中偿报(就是最后一生他会变成羊,而且他先要到地狱受报)。由于他的宿命通有限,他只能看到往昔转六欲天的事情,不知道更早以前他遇到辟支佛的事情,所以他误以为屠宰杀羊是升天的因。”   就是说,他过去拜佛拜师,学佛的那段经历太早,很早以前的他看不见(因为宿命通有长有短的,就像我们很多人的能力能量有大有小),他只能看到往昔转六欲天的事情,看不到曾经遇到辟支佛学佛的事情,他只看到他在天上,又到人间,到了人间杀羊,又回天上……实际上就是他的福报还没有报完,这就是他不知道因,佛陀就这么说。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如果以一般的神通去了解因果,我们只能一知半解,甚至可能比完全不了解因果的人更可怕。很多人不了解因果,一知半解。很多人说:“哎哟,我曾经看见你有一世是天上的菩萨。”你就以为你是菩萨了,你贡高我慢了,你都不知道你多少世之前是菩萨,可能已经多少世的轮回,你要看看你自己现在。这就是一知半解,所以比完全不了解因果的人更可怕。因为你知道了一点点的因果……就像这个屠夫一样,他了知的因果规律完全是错乱的,他以为杀羊就可以到天上。他杀羊可以往生天界,那么许多屠夫岂不比修行善法的人更容易得到快乐、上天?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他没有看到他之前自己种的善因。师父举个人间的例子给大家听听,这个人在一个大公司、集团公司里顶层工作,叫他到一个单位里去做事情,他犯罪了——在这个单位里没做好事,结果还是在单位里给他一个领导的岗位,或者给他一个小老板的岗位。很多人就说:“为什么?他犯了错为什么还是领导?”你不知道他过去的果位,他是大集团公司里的总经理,所以他就算到了小工厂里(就是受报),但还是比那些没有修的人高。   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的,一般人是无法看到全面的因果,最多只能看到其中的某一个片段。比如世间有人说:“不孝顺的人会遭到天打雷劈。”那么很多不孝顺的人到现在雷也没劈他,天也没打他,那你就觉得他是孝顺的吗?被雷劈的有吗?有,天打雷劈的人是有。但是很多人抽筋、生癌症,生了很多各种各样怪的癌症,是治不好的,他拉下去的报应,不就是跟天打雷劈一样吗?你不能片面地说,因为不孝顺就是天打雷劈。这就是菩萨告诉我们,因果,你知道的只是一个片段。

安宁太子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74集【灭尽三界烦恼】   这里有个故事。一时佛在舍卫城,当时舍卫城由胜光国王掌管,鹿野苑由梵施国王执政。这两个国家因一些矛盾,开始交兵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两个国家善缘越来越少。   有一次,梵施国王统领着车、马、象还有步(就是军队)往舍卫城进兵,在康丹河边安营扎寨。刚刚扎寨不久,胜光国王就闻讯,知道他们过来要打了,马上就率领着精兵前往迎敌。双方势力相当,打得难舍难分,一直僵持不下。 此时,梵施国王的王妃生下了一个非常端庄的女孩,王宫上下鼓乐齐鸣,庆贺这个王女的降生。胜光国王得知此事之后,心想:“我们与梵国交战这么久,前景也不乐观,两方都是进退两难,倒不如借这个女孩子来和亲,缓解两国的关系。”如此决定之后,他们就派特使到梵施国前去求婚,祈求梵施国王将刚生下的王女许配给胜光国王做王妃。古时候,只要生出来,就可以许配给别人。在古时候还有一种叫“指腹为婚”,还没生出来,就说:“如果这孩子生出来是男的,就娶我的女儿;如果是女的,就嫁给我的儿子。”   梵施国王知道了胜光国王的心意之后,正好找个台阶下,心想:“两国一直打到现在,敌我损失都非常惨重,既然他提出来联姻,不战而和,正合吾意,大家就算了。”就告诉来使,非常愿意与胜光国王和亲。从此两国化干戈为玉帛,成为友好的邻邦。   梵施国王为王女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的时候,因为她的降生平息了战争,举国都安宁了,所以就给她取名为“安宁母”,以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长大。不久,梵施国王的王妃又另外生下一个男孩,他的相貌也是非常庄严,他们就给这个男孩取名为“安宁”,也同样用牛奶、酸奶、油饼喂养他。这个王子犹如莲花一般很快地长大。没想到姐弟两个亲密无间,好像一刹那都不愿意离开。   安宁母已经长大了,这个时候胜光国王准备将她迎娶回国,专门派人请求梵施国王。梵施国王说:“既然胜光国王已有此心意,那就选良辰吉日举行婚礼。”按照选定好的日子,胜光国王亲自到鹿野苑去迎接安宁母,回到舍卫城之后,以本国的习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安宁弟弟因为找不到他的姐姐,就问父母:“姐姐哪去了?” 梵施国王说:“姐姐去了胜光国王那里了。”   “不要,我也要去。”弟弟就闹。   父母告诉他:“你姐姐已经成家了,她去是结婚,你去干什么?你是我的王子,以后要继承王位,料理国政的,你是不能去的。”虽再三劝阻,但是这个男孩子天天吵闹,非要到姐姐那里去。   后来胜光国王就告诉梵施国王:“让安宁来吧,我可以同等对待他姐弟两个的。”梵施国王无奈,只好将这个弟弟送到舍卫城,跟姐姐一起团聚。   胜光国王就教安宁精通无碍骑马、射箭等各种本事。可后来没想到,这个小男孩安宁变坏了,做了经常到妓院等一百多个不如法的行为。这个时候,安宁母和胜光国王再三劝这个兄弟,叫他不要这么做,但是起不到任何作用。万般无奈,他们只好派人告诉梵施国王安宁的种种不良行为。   梵施国王三番五次地叫这个儿子回来,告诉他:“你不要如此肆意放纵自己,你身为王子,以后要继王位料理国政的。”但安宁既不愿意回宫,也不听父王的教诲,仍然一意孤行。后来梵施国王只好宣布与他脱离父子关系,而胜光国王也因为他行为极不如法,就把他赶出皇宫。身无依处(就是没有地方可以去了),他就在市井混生活,实际上就是到处流浪。   有一天,他回到皇宫,想要进宫看看他的姐姐,但无论怎样卫士就是不让他进宫。他生起了大瞋恨心,一言不语地向宫内看,看见姐姐正和胜光国王在凉台上弹奏琵琶。这时候,安宁顿起杀心,他拿起弓箭,张弓就向胜光国王射了一箭。但是因为太远了,他只是射断了琴弦,琵琶落在地上,国王惊慌失措地转身逃跑了。   胜光国王愤怒已极,心想:“这个安宁居然要杀我?我真该马上把他杀了!但他毕竟是梵施国王的王子,杀掉他恐梵施国王不悦。”他想了一想,“应该在法庭上判案定罪,给他处以死刑。”   胜光国国内有辩论会,其实就是召集大家开会,有一个规定:小辩论吹两个海螺集众(过去的国家很小,现在讲起来一个邦);大辩论不但要吹海螺,还要击大鼓。当时,国王就命手下的人吹海螺、击大鼓,集中舍卫城的大臣和所有的官员,把安宁带来与国王辩论。现在讲起来,实际上就是判刑之前让他有一个答辩。很多老百姓都来了。安宁最后输了,因为他犯了一百多条法律。按照当时本国的规矩,给他的脖子上戴了一种花环,只要这种花环戴在脖子上,就表示已经被判极刑(死刑),再交给刽子手,带着去游街。   这时候,安宁才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如法,生起极大的后悔心。他独自哀嚎:“这个世界上有谁能来救救我啊!”那个时候他才知道要死了,很痛苦。   释迦如来具足无量功德和大悲心,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因缘。因为佛陀可以观世界,佛陀经常坐在那里打坐,实际上就是看见各种各样事情的发生,他能够看到苦乐因缘。为什么会这样?佛陀对众生的悲心,是刹那间都不会离开的。所以学佛人要知道,只要求佛、求菩萨,求观世音菩萨、求伟大的佛陀,求所有的菩萨,菩萨的大慈悲心是刹那都没有离开过我们的,所以大家要学会求菩萨。世尊(释迦牟尼佛)当时就观知,调化安宁的机缘已经成熟了,就对弟子们说:“弟子们,我们著衣持钵去城中化缘吧。”佛陀知道这个事情发生了,他就叫弟子们跟着他一起去化缘。   佛陀正在往前面走,正在游街的安宁很远就看见了佛陀。一看见佛陀,他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所以我们看见法师要生起欢喜心,因为有法师的地方……就像看见师父一样,有师父来的地方会有喜事,会有好的正能量来,特别开心),然后立即上前恭敬顶礼,他跪在那里祈求世尊:“慈悲的佛陀,能否再给我一次生命?请您救救我吧,我也是一时糊涂。”   世尊非常慈悲,他对那些刽子手们说:“你们不要杀他,放了他吧。”   那些凶手们为难地对世尊说:“请佛陀您想一想,我们都没有两个头,如果有两个头,我们可以放他,现在我们放了他,我们的头就没了。”   世尊告诉凶手们:“我去见国王,在我没有见到国王前,请你们不要杀害他。”   “好好好,那我们等您。”   世尊找到了胜光国王,说:“大国王,请您放了那个罪犯吧,不要杀他吧。”   当时的国王都对佛陀特别尊敬,具信心的胜光国王说:“世尊,他犯了很多罪,理应处死,但是如果您能摄受他,他也愿意出家,那我们就放了他。” 世尊答应国王说:“好,那我就摄受他。”过去在印度古国,对佛、对佛法的尊敬是非常非常大的,过去说“出家可以免死罪”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出家了,就不在人间生活了。   之后,世尊将他带回经堂,替他剃度并授戒传法。没想到安宁自己也是非常精进修持,因为缘分到了,而且很快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就是说想通、想明白了,只要做十善业,永不再做恶事,就免除三界轮回),证得了阿罗汉果位。   这个时候,佛陀身边的很多比丘弟子就问:“世尊,安宁太子做了种种不如法的行为,临刑时是世尊您救了他,度他出家并使他证得了罗汉果,请为吾等宣说前后因缘吧。”“是啊,佛陀,说说前后因缘吧。”   […]

嘎希美女出家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71集【一念智 即般若】   一时佛在舍卫城,鹿野苑有位著名的国王叫梵施国王。他在位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牛肥马壮,整个国家一派生机勃勃、繁荣昌盛,人们过着祥和的生活。不久,王妃怀孕了,十月之后生下了一个美丽端庄的女孩子,宫廷内外为她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贺生仪式。准备给她取名的时候,因为王家的种姓叫嘎希,而她又天生丽质,秀美非凡,所以取名叫“嘎希美女”。国王特地为她请了八个姨母,八位姨母分别负责她的吃、喝、睡、玩耍、戏乐……精心地照顾喂养她。这位公主如海中的莲花很快地成长。自幼她就学习了各种文武理数、经史诗赋,对释迦牟尼佛生起了无比的信心(过去说生起信心就是看了经书之后觉得很好,非常尊重佛陀),还经常借父母之力供养三宝佛法僧。   这个时候,嘎希美女青春芳龄,窈窕淑女,她的美貌堪称世间第一,无与伦比,以至周围六国的国王都知道她,都希望娶她回皇宫。六国就各派信使往印度的梵施王那里求通婚。梵施国王听后心里一下子不安起来,心想:我只有一个女儿,如果我答应了其中哪一位国王,其他的五位国王一定会挑战我,将危及到整个国家的臣民。他有些担忧,故没有答应任何一位国王。这六位国王都非常不悦,各自统帅着四大军队向鹿野苑进军,准备抢人。   有一天早上,梵施国王突然听见城外旌旗招展,车水马龙。他登上城墙看的时候,眼前竟然是六个国家的军队。突然,他觉得一切都完了,内心万分地焦急,拖着沉重的步伐,无精打采地回到了房顶上,坐在那里托腮凝思,想“怎么办呢?”着急啊。   这时候嘎希美女来到梵施国王的身边,见父王满脸忧愁,忙问:“父王,您为何心事重重?”   “唉,为你啊。”   “为我?莫非是我貌不够美?”她还开玩笑,说她貌不够美。   梵施国王苦笑着说:“孩子,不是因为不美,而是因为你太美了,六国竞相争娶,我一一回绝,以致今天六国兵临城下,这可如何是好?”   嘎希美女略作思索,就问:“父王,女人有没有自己选择婚姻的权利?”   国王痛快地回答:“当然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嘎希美女得到开许之后(就是国王同意之后),就对父王安慰道:“父王,请您不要担忧,您去告诉六位国王,我将亲自挑选他们。”   国王听完这些话,心里轻松了许多,就派了六个信使将此事告诉了六位国王,请他们收兵,稍候几天,准备参加候选。六个国王这时候都骄傲地认为嘎希美女一定会选中自己,因此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答应退兵了。信使:“报!国王,这六国全部退兵了。”国王在心里想:这次女儿肯定要出嫁做王妃了,但不管怎么样,只要国泰民安,吾心足矣。然后他的心慢慢地平静下来。   那六位候选的国王各自兴建宫殿,找出各种各样的宝饰,带上大象(那个时候大象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威望)、财宝和眷属,几乎是倾其所有,那一天准时来到了鹿野苑。到来之后,他们各自占着一个方位,各自为阵,然后坐在狮子座上,等候着嘎希美女的到来。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最好。   嘎希美女真的来了,她穿着妙衣宝饰,骑着大象,徐徐地从城门出来,在每一位国王面前走过,最后真诚地告诉他们:“各位国王,我不愿与任何人过世间真真假假的生活,我愿意礼拜释迦牟尼佛!”说完一转头,骑着大象走了。六位国王和眷属看着她姗姗离去的背影,深感失望(因为过去他们非常尊重宗教、佛教,他们对佛陀非常地尊敬),但是又依稀觉得,这位美丽的女子怎么会不贪恋世间的生活,又不愿意享受人生的荣华富贵,居然情愿皈依佛陀。梵施国王和眷属们也看到了公主嘎希美女的这个举动,他们半信半疑地尾随着嘎希美女,观其真相。   嘎希美女路途中能骑象就骑,不能骑就徒步前行,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到了佛陀的圣居。见到佛陀之后,她于佛足下合掌,恭敬顶礼,祈求:“世尊,我愿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持净戒,唯愿恩准!”佛陀欣然应允,叫来众生主母,亲自交予(众生主母就是专门负责比丘尼的首领,管着全部比丘尼)。众生主母就给这位公主剃度出家,授具足戒,传授佛法。这位公主积累了资粮,精进修持,断尽了三界轮回的根本,证得了圣者罗汉的果位。在她的境界中,黄金和粪土等同,没有优劣;手掌与虚空无别,显空无二。(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有一位很伟大的人走的时候跟他的侍卫官说,等到他走了,要把他两个手放在棺材外面,让大家看一看,就是这么伟大的一个人,走的时候也是两手空空。就是告诉大家:两手空空,好像握着东西,最后全部都要放掉。)诸天称赞(就是天上都非常赞赏)。   尾随的人见嘎希美女真的出家了(过去只要你出家,就没有婚姻了,大家都尊重),并证得了果位,大家都觉得真的了不起。嘎希美女又前去佛前礼谢,世尊对尾随而来的人传了法。这时,众比丘就问:“世尊,以何因缘,嘎希美女生帝王之家?又以何因缘,她如此地相好庄严?她又以何因缘,于如来教法生大信心?以何因缘,她又速证圣果?”   佛陀就告诉他们:“这是她往昔的愿力。曾在贤劫人寿两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的时候,鹿野苑有一个施主,他富如多闻天子。施主家的儿媳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她长大之后,对迦叶佛生起极大的信心。借父母亲的力量,她修建了一座经堂供佛和僧人。经父母亲的同意,她得以出家,一生中她严守净戒,精进闻思修行。临终前她发愿:‘愿我今生中,布施、供养、持戒、闻思等功德,能于生生世世中生于富贵家,相貌庄严,并于释迦世尊教法中出家证罗汉果’。这位发愿的比丘尼就是嘎希美女,以其往昔的愿力成熟,今生于富贵之家,相好庄严,对我生起信心,得出家为尼,证得圣果。”   佛陀跟他们讲了这么一个因缘,就是告诉他们,人要生起清净的大信心。看看我们现在,每个人都没有愿力,很多人的愿力就是“我要出名,我要富贵”。看看到庙里去求的,都是要求财,求自己怎么好,都是为自己而求。我们每一个人要懂得:烦恼是求来的,欲望会造成你的烦恼,会伤害你的清净心,会让你丢失更多的智慧和福德。所以远离欲望,让我们能够迎来佛陀的智慧,用观世音菩萨的清净心,用佛陀给我们的佛法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这样我们才能远离颠倒梦想,一世修成报佛恩!

婆罗门证果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65集【忍辱境界是佛根基】   在舍卫城中住着一位婆罗门(婆罗门就是当年在印度有地位的贵族),他天生聪颖灵敏、心思缜密,而且拥有无数的财宝,富可敌国(就是非常地有钱),一生中几乎没有他想要而得不到的东西。城中的居民看见他都是百般地羡慕他。他非常排斥佛法,他经常说一句话:“布施是浪费金钱,行善是无义之举。”一点点佛根都没有。   有一天正午,舍利弗尊者现了神足通,从很远的地方到了这个婆罗门面前,舍利弗手持着瓦钵立定不动(突然之间站在他面前不动)。这时候,正准备坐下来用餐的婆罗门,见到突然而来的舍利弗尊者,勃然大怒。他平时就看不起乞食行者,正准备骂人,但是在他张口的时候,突然心生一计,他要让这个出家众自讨没趣。   于是婆罗门转身坐下,对舍利弗尊者像没看见一样,眼睛都不瞅他一下,既不驱逐,也不表示欢迎,理都不理他,自顾自地用餐。过了好一会儿,这个婆罗门吃饱了,他就把原本要用来净手漱口的水倒入了舍利弗尊者的钵中,并说:“这就是我今天所要施舍给你的东西,你可以走了。”羞辱他。没想到舍利弗尊者竟一点都不生气,反而慈悲地祝愿他说:“愿您今日诚心的供养,使您百劫千生受无量的福报。”说完,舍利弗转身慢慢地离去。如果用现代人的想法,这句话首先想到的就是讽刺他,而舍利弗是真心的,觉得“你供养一碗水,我都是这么感恩”。   婆罗门看着尊者渐渐远行的身影,突然心中当下竟不知不觉地起了恐惧的念头,他一边走一边想着:“倘若这沙门将我的举动到处去说,张扬出去,那人们定会认为我是一个毫无恭敬之心的吝啬鬼。”婆罗门越想越不放心,于是就派个佣人去将舍利弗尊者追回来。   舍利弗尊者离去之后,直接回到了精舍。他思考着:“今天托钵乞回来的这一钵水,我要使这个施主得到最大的利益(就是让它成为一个功德)。”不一会儿,他就想出了一个方法。他将钵中的水倒入一块泥地中,混合搅拌均匀,等泥非常柔软了再取出来,铺在佛陀平时所经行之处。当年佛陀他们都是光脚的,如果一块泥跟水一揉合,走上去软软的。然后他就向佛陀说:“佛陀,这位施主生性悭吝,只愿意布施这些水。然而为了令他免堕三涂恶道,因此我将这钵水和泥为您铺了一点路,伏愿佛陀慈悲,在这块地上行走,使这位婆罗门永生永世得大福报。”舍利弗尊者都是真心的,他希望佛陀走过他所铺的这块泥,软软的,这样就会让这位婆罗门得到大福报。佛陀听了舍利弗尊者的演说之后,非常慈愍地接受了舍利弗的要求,然后入正定在泥地上步行,走过去。   这时候,婆罗门所派遣的佣人看到了事情的经过,他在边上深受感动,立刻返回婆罗门家中,向婆罗门具陈其事(就是马上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婆罗门):“婆罗门啊,至高无上的佛陀本为一国王子,如今他舍弃了人人羡慕的转轮圣王之位,率领着弟子修行,持钵乞食。他没有食物吗?他有啊。他无非就是为了给众生修福报、增长善根的机会,他是慈悲,实在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来做这些乞讨的事。”婆罗门听了,对原先自己的恶行恶念惭愧无比,于是就带着全家大小一起到精舍向佛陀求哀悔过,希望佛陀能够原谅自己的愚痴。佛陀就为他传授了三皈依并说法,婆罗门当下化除了心中的种种烦恼,得道证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所有的人,要懂得体谅理解别人。生活就是一种对别人的体谅和理解。你懂得体谅理解别人,你就会宽容别人,自己的日子就会过得温馨,人生就会安宁;很多烦恼就是来自于我们不能体谅别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有变化,我们不能过分在意自己的主张和执著,能够多理解别人。有些人就是互不理解才造成了互不相让,才会伤害了对方。我们应该认识,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有进有退,如果你懂得退让,你就会发现平常心是多么地重要。有什么了不起的?平常心啊,人生何处不欢乐?没有必要跟自己的执著过不去,没有必要让自己的执著跟别人过不去。人一生需要得到的是一颗理解别人的心、一颗童心、一颗纯洁的心、一个信念、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平衡的心态,还要有一份安稳的睡眠和一份展望未来、享受生活、知足的心。真正能够理解佛法的人,是看得到未来、看得到光明的人。让我们好好地学佛修心,去除贪瞋痴慢疑,用一颗佛心,每天在精进、在忍辱中,能够走向菩提,走向光明。

怕死比丘的因果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62集【性中相知 元明觉】   今天跟大家最后讲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个比丘,他是舍卫城的人,曾经听闻佛陀说法而出家。但是他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非常怕死,而且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听见外面的风声,鸟兽、怪物叫的声音,或者看见枯木在摇动、摇颤,他就会感到死亡的威胁,而且他知道、感觉之后,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叫“救命啊”,到处奔跑、到处喊。他不曾想到自己终有一天会死的,如果他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也会死,可能就不怕死了。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死,他没有计划过“我在人生活多少年,我将要做些什么,我在这最后的多少年当中,我要做出什么能够离苦得乐的、超脱六道的事情”,他都没有想过,他就是怕死。   他怕死的心理被所有的比丘知道了。有一天,比丘们在法堂上谈论他,有的说:“你知道吗,听说他十分怕死,整天被死威胁,他心里很痛苦。”有一个法师说:“做比丘的人,应该确信自己肯定会死的。要自己观想,能够理解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在讲的时候,佛陀进来了,看了他们一眼,问道:“你们聚集在这里说些什么?”比丘们马上就答道:“佛陀,是关于怕死比丘的事情。”佛陀就把那个比丘叫来,问道:“听说你很怕死,真的吗?”“是的,佛陀,我非常怕死。”于是佛陀转向大家,说道:“众比丘,大家不要讥笑他、不满意于他。他所以非常怕死,并不是没有缘由的,那是因为他前生曾有过如此的遭遇。”佛陀非常喜欢讲因果,就说起一段他过去的因果来。   佛陀说,从前有一个国王,当他执政的时候,曾经将一头御用的宝象交给饲象人,叫他给这个大象做不动术的训练。于是这个饲象人,就把象吊在木桩上面,使这头象不能动弹,然后用各种各样的竹枪把四周围绕起来,这个象一逃的话,那些竹枪就会刺伤它。就这样,他开始不动的训练。这头大象忍不住受训练的苦,它凭借着宽大的身材毁了那些木桩,踩扁了边上围住它的那些木桩,冲开人群,奔入深山去了。人们追啊追啊,“象跑啦”,追到山上,追不回来了,因为它跑得很快,只好放弃回来了。象到了山中之后,非常地孤独,它怕被绑起来处死,因为它脑子里还是那种被绑起来的感觉。它听到风声就会非常惊颤地怕死,拼命地逃来逃去,好像仍然被绑在木桩上受不动术的训练一样,要被打,要被捆起来。就这样,这头象身心失去了安全感,总是在颤抖着徘徊。在深山当中的树神看到了象的失常,就在树林中唱起歌来:“微弱的树草啊,在烈风中摇曳,它却视若常事。象啊象啊,你若为此而恐惧,无疑地将自我削损而死去。”这是树神给那头象唱的。树神就这样激励失常的狂象,唱给它听,让它要稳住,“再这样下去,你会死掉的”。因此,这头象后来慢慢地减少了恐惧,但是在它的潜意识的心里还是有恐惧继续在起作用。佛陀说,那个时候的狂象,就是这个比丘。他非常地怕死,并不能就不死,唯有解脱生死的人才永远不会死。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从没有到有的过程。我们没有命,到人间来,我们有命了;我们没有父母亲,到人间来,给了我们父母;我们没有师父,我们没有学校,我们没有钱,我们没有衣服……一切都是到了人间的一个从无有到有的过程。真正的解脱是内心的解脱,因为所有的那些从无有到有的物质和人,都会随着你的生命而消失,你只有在心中解脱,这个世界才会整个变样。但是我们人的毛病,往往都想改变世界,希望世界随着自己的心意变。师父告诉你们,谁都能决定自己,而不能改变世界,所以最好改变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不管最终有没有名誉、地位,有没有钱财,我们失去了过去和现在,我们还没有到达未来,我们还在六道中轮回,只是一时感觉自我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金刚经》说“如梦幻泡影”,一刹那。用观世音菩萨的净瓶水来洗涤我们内心肮脏的灵魂,才会让我们最终领悟,无事无心是自然,无是无非是至理。

“我所鸟”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59集【不见本性 修法无益】   佛陀与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来到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一位尊者(富人,有地位的,都称他为尊者)拥有无量的金银珠宝,万贯家财。他虽然非常富有,但是非常吝啬,犹不知足。他不仅不供养侍奉父母,连妻子、奴仆也是跟着他吃不饱、穿不暖,更加不与自己的亲属、朋友往来,就是怕别人问他借钱、借贷财物。这个尊者命终之后,没有子女继承家业,所以当时所有的家产都归国家所有。   比丘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佛陀,佛陀就告诉了诸比丘。佛陀说:“这位尊者不仅今生悭吝(就是吝啬),不行布施,他过去生也是如此。”(佛陀很喜欢讲因果,经过了两千五百多年,我们也继续喜欢听佛陀当年讲的那些故事。)   佛陀说:“过去在大香山有一种荜茇树,树上住了一只鸟,这只鸟的名字叫‘我所鸟’(就是应该属于我所有的)。荜茇树的果实非常好,有食疗的效用(有点像中药成分一样,吃了荜茇树上面的果实,大家很多病就好了)。果子成熟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上山去采果实。这个我所鸟整天在树上,觉得这棵树是它的,‘你们怎么可以跑到我们家里来我的树采!’它就猛力地喊,‘这些果子是我所有的,你们不可以来摘。我的果实,我家里的东西,你们怎么都可以来摘?!’结果你们都知道,人怎么会去理它的叫喊?大家摘着果子,不停地拿、索取,这个我所鸟一再地叫喊‘不要拿我的东西,你们赶快停止!不要拿我的东西,你们赶快停止!’别人照样拿,任凭它怎么忧愁地叫喊,也没有任何人停下手边的动作。果子一颗颗被摘下来,我所鸟不断地哀号,‘我家里的东西全被人家拿光了’,它的悲泣声越来越小,叫到后来力竭身亡,就死了。后几世,由于他曾经在几世中布施,所以他的今生又拥有了财富,但是他累世的记在八识田中的这种吝啬,令今世这位尊者又开始了悭吝。”   佛陀就告诉比丘们:“比丘们,当时的我所鸟就是现在这位贪吝尊者(当时那个鸟就是贪得不得了的这个尊者)”,佛陀继续说:“所以大众当修布施,割爱去贪,内心恒常保持清净无垢。”比丘听佛所说,个个欢喜,依教奉行。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拥有的东西,有什么东西永远是你的?你可以在这棵树上,但是它不属于你;就算拥有的东西,时间长了也会坏掉。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皆生灭无常。你们想一想,哪样东西是你们可以永久拥有的?都是无常态的。你们到哪里,色身是不是要跟着你们走?你们走到哪里,身上这肉体是不是跟着你们一起跑?就连和你们每一天朝夕相处不离的色身,到了最后也有败坏之日。

三父子证果位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53集【静定是观照】   在古印度的舍卫国中,有一位父亲非常辛苦,独自抚养着一对兄弟。没想到这对兄弟感情非常不好,从小打打闹闹,谁也不让谁,一直冤结很深。父亲告诫哥哥要慈爱自己的弟弟,哥哥就会顶嘴说:“你看你多偏心,专疼爱小儿子,不喜欢我。”父亲只好转而教育弟弟:“孩子,你要尊重长兄。”没想到这个弟弟瞋心大起,跟爸爸说:“你不明是非,是哥哥霸道,有错在先。”就这样,哥哥怪弟弟不懂事情,弟弟怨哥哥不讲道理,两个人都让父亲伤透了脑筋,也伤透了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两个兄弟一天天在长大,天天抢玩具、争对错,长大之后争田产、分家业。年迈的父亲自己动不了,知道也劝不了、管不了,只能在边上默默地流泪,祈求奇迹能够出现,能有一个善知识来教化这两个顽固不化的孩子。这一天,一位好心的邻居劝道:“你们兄弟两人再这样吵下去也不是办法,干脆到国王那里,请国王给你们评评理吧。”于是两个兄弟满脸怨恨,为了不让对方先声夺人(恶人先告状),尽管烈日当头,他们还是使尽全力,连走带跑地跑到皇宫去。兄弟俩沿途为了谁对谁错,一边往皇宫走,一边相互对骂,争吵不休。   就在两个人气喘吁吁、口干舌燥的当下,正好佛陀迎面而来。他们不认识佛陀,看到面貌庄严、徐步安详的沙门,顿时肃然起敬,两个人停止了争吵。他们被佛陀脸上身上散发出的威德所摄受,于是不约而同地跑到前面去问讯和礼拜,还问佛陀的称号。(庄严的法师受人膜拜和尊敬。)   佛陀微笑着看着因缘甚深的两人(因为佛陀一看见两个兄弟,就知道他们两个人的因果),他以柔软悦耳的声音、善巧的比喻,当场就为他们说了瞋心的过患,就是说你们两个人这么恨,以后会产生什么不好。佛陀就直接教育他们:“如果你们两人放纵心中的贪婪、瞋心和瞋恚,你们两个人心中犹如有两条毒蛇和恶兽,自己的心被恶毒的汁液所腐蚀。你们不但内心的功德将会消失,而且还会被毒蛇的毒液所侵害。”佛陀继而又为他们开演了种种的妙法。(你看佛陀多伟大,看见两个小青年,停下来在路上就给他们开示。所以我们要学佛陀的伟大。)兄弟两人一直听佛陀讲,两个人被讲得愣住了,“哎,有道理”,智慧开启,烦恼消除,当下证得阿罗汉果位。   很多人听师父讲故事的时候经常想:古时候的人怎么这么容易证得阿罗汉果位、须陀洹果位?他们怎么这么容易得到果位的?古时候的人比较简单,脑子不像现代人这么复杂、这么奸,所以一旦想通了,很容易得到果位。而看看我们现代人,你就是跟他说佛法,他都不相信;你就是跟他说正法,他也不相信。你说什么,他都不相信,他能得到什么果位?   这两个兄弟回到家之后,虔诚地向父亲忏悔,并且说出自己得道的因缘(得道就是完全彻悟了、明白了)。年老的父亲听了之后,欢喜得掉眼泪,心中的担子终于卸下。过了不久,老父亲命终舍报,过世了。爸爸过世之后,他听了两个孩子这么好,他感恩佛陀,一感恩,这种法喜的感恩的善念就往天上走。(所以走的时候感恩心很重要,会生到天上。而不是像你们现在,别人引你们遇到佛法,还要左一个不满意,右一个不满意。要感恩。)他因善念生到天上,为了感恩佛陀的恩泽,他来到佛前顶礼供养,佛陀在天上为其说法,他当下即证得须陀洹果。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都是有因果的,不懂因果并不代表就没有因果。人与人的吵闹、忌妒、烦恼都是有因有果的,众生所结善缘、恶缘的深浅都是上辈子的。所以要把它融入佛之大海中,海纳百川、拥有宽阔的胸怀,就能善解人意,就能理解别人,放下自己内心的瞋恨。所以在人间,不论亲家还是冤家,我们都要相互帮助、相互提携、互相接引。有时候一个佛友提醒你一句话,会使你豁然开朗。很多学佛人自己做错了,在忧郁中,别人善意地提醒你一句话,可能就是菩萨让他来提醒你的,你就会转恶念为善念,转恶缘为善缘,化尘缘为法缘,这是我们生命中,学佛最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修行路上要多结善缘,才能一世修成。广结善缘,那是一种智慧。只有众生对你的爱,才会造就你无限的慈悲的力量。

槃特尊者的因果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50集【五蕴皆空 行深般若】   每一次,师父最后都会跟大家讲个故事。今天要跟大家讲的就是伟大的佛祖释迦牟尼佛,他的弟子中有一名叫周利槃陀伽的尊者,很多人都听过,师父可能简单的故事也讲过。今天这个故事比较有意思,是展开讲的。这个故事,大家都熟悉,都知道佛陀有这么个弟子,这个弟子后来被称为尊者,又名槃特。这位尊者其实从小比较愚笨,他的父亲是一个不识字的奴仆,但是很怪的是,尊者的母亲却是一位大富大贵长者的女儿,而且知书达理。   尊者的母亲在产期即将降临的时候,思母心切,不顾一切地回到了遥远的家乡。将要到家的时候,没想到突然之间腹痛难忍,急忙躲到小路边上。不多时,一个白胖的男婴儿就出世了,槃特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来到这个世间的。可惜这孩子从小就是一个比较呆头呆脑的笨孩子,对人间的很多事理一点都不懂。但是到后来,他很有福报,能够遇到佛陀,出家学道。由于他的根性比较愚钝,佛陀很慈悲,诵念四句偈给他,他连四句偈都怎么也念不会。   佛陀为了教化这个特别的弟子,就给他大开方便之门。看到槃特在扫地,佛陀就指着扫帚说:“槃特,以后你在扫地的时候,一边扫一边就诵念‘扫帚’两个字,如果你能一心持念,自然会念到好处的。”   起初槃特念“扫帚”这两个字的时候,常常是念“扫”就忘了“帚”,念“帚”又忘了念“扫”。对于一点记忆力都没有的槃特,凡是见到他的人都在窃窃私语地嘲笑和摇头。 有一天,当地的耆域王子请佛陀和弟子们到王宫里去受供(过去很多皇宫贵族把法师请到皇宫里来供养他们,那是一种非常高贵的事情),他们就有意地说不欢迎槃特前去参加,不让他去。当佛陀和弟子们到了耆域王家里受供的时候,主人按照热带的印度的风俗,于请客之前先搬出水盆让客人洗脚,这种礼节叫作“行清净水”(就是大家把脚洗干净。过去丛林制度里,洗完脚上床睡觉,把脚洗洗干净,把污垢都洗洗干净)。耆域王子将水已经端到佛陀面前,佛陀不肯接受。耆域王子感到非常惊讶地问:“佛陀,您为什么不受清净水?”   佛陀说道:“来受供的大众中,槃特比丘在不在座?”   耆域王子回答说:“佛陀,槃特比丘连‘扫帚’两个字都念不出来,他比起牧羊人还不如,所以我们就没有请他来。”   佛陀说:“不,佛法是平等的,是没有高下的,没有差别的。你不请槃特,我也不受水。”佛陀也不肯接受这个礼仪。 耆域王子知道违背佛陀的旨意是不可以的,“来来来,赶快赶快,去把槃特尊者给我请过来。”王子马上去叫下面的人去请了。佛陀看到槃特来的时候很开心,要阿难尊者给槃特授钵(就是给他一个钵吃饭、受供)。槃特很老实,很纯洁,他就高兴地赶快站了起来(好像很尊敬,别人给他,他要站起来谢谢)。但是佛陀看见他:“你坐下来,用不着站起来,坐着就可以了。”佛陀有他的目的的,因为槃特比阿难尊者还要早出家。   佛陀知道槃特的座位离佛陀很远(就是在很后面),而且吃后还要将钵送回到佛陀的手中,确实不容易,佛陀就开始帮他了(其实佛陀就是让大家看得起周利槃陀伽)。然后槃特就仗着佛陀当时给他的一种能量、佛陀的威神力(所以有时候孩子傻一点,他很容易接受到能量体的,干净的孩子,脑子比较直的孩子,他小脑筋少,很容易修成的,他一接受,马上就感受到菩萨的能量),别人还没注意,“咻”一下,这个钵已经送到了佛陀的手中了(就等于他吃完的那个钵,佛陀的手这么一伸,就飘过来了,送过来)。这一个奇特的现象,大家全部头回过来看了,尤其是耆域王子,他急忙跑向前去,一看槃特有这个神功,就跪在了槃特尊者的前面忏悔,然后把他奉为上宾。   槃特当初虽然愚笨,可是他有坚韧的恒心,经过六年时间,他不但念诵了很多字,受别人讥笑不灰心,把嘲讽当成替他消业:“你们笑我就是在替我消业”。他的心念一转,慢慢地清醒过来,越修越好,不再散乱,直到有一天他开悟了,而且获证圣果。从此以后,智慧的心灵开了,他能够懂得微妙甚深的佛理,他能够领会佛陀深奥的法语。过去看不起他的人,都慢慢地开始尊敬他,不再嘲笑他。   槃特尊者有一次跟随佛陀以及四百九十九位大弟子们,到阿耨达龙王处去受供。走到阿耨达池边,佛陀命令弟子们:“你们各人饮用一点池中的八功德水,因为这些八功德水饮用过后,你们都可以瞬间知道自己前世的情景。”这时佛陀又让徒弟们各自在大众面前讲述喝过水之后看见他们前世的情景。   轮到槃特,他遵命就说了他为什么会如此愚笨。他说:“众位,多生前,我曾是一个养猪的人。有一天,我赶着一群猪要到市场上去卖。走到半途中,有一条河阻止了我的前进。为了赶早市,我又不能停留,因此就想办法用绳子把这一群猪一个连一个地全部扎起来。但是我又恐怕它们在河面上狂叫,所以用棉布将每只猪的嘴巴紧紧地塞住。这时我手拉紧绳子,自己慢慢地渡过江,我人已经上岸了,然后把猪拉上来的时候,因为这些猪的口被无知的我用棉布阻塞着,它们不能喘息,到了江中,一群活生生的猪都被闷死了。死猪上市很难出售,我的全部本钱都丧失了,从此我的生活非常艰苦,我经常呆立在河边,愚痴地看着河,想不出一条出路。有一天来了一位高僧,他看见我非常可怜,就劝我出家,教我修行。死后我生于天界,天福享尽,又再投胎于人间。由于我封住了猪口伤害了很多生命的业力,所以我今生受了蠢笨的果报。因为前世出家的因缘,今生又让我能够遇见佛陀,到今天能证得罗汉果。”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在佛法中,愚笨是没有关系的,但是要诚恳善良,要纯朴,又要懂得守戒。只要用自己内心善的因缘勤修佛法,好好守住自己的身口意,菩萨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须曼那的因果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44集【听闻佛法 尊重供养】   佛陀当年到处去弘法,过去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的时候,在这个城中有一位非常有钱的大富长者,他娶了一位名门贵族的女儿为妻子。长者特别聘请了这个城中最好的乐师,每天演奏种种上妙的音乐来取悦夫人。   长者的夫人怀孕十个月之后,产下了一名相貌端庄的男婴。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居然身上自然裹着一件由须曼花编织而成的衣服,不但柔软,而且色彩缤纷,同时还透露了世间少有的清香,闻之令人神清气爽。为此,长者特别请来当地的占相师为他的儿子看相。相师们一看到男婴端庄殊妙的相貌,“这孩子不得了啊!”赞叹不已,纷纷询问长者:“孩子出生的过程有什么瑞相吗?”长者夫妇回答:“孩子身上的须曼花衣服是与生俱来的。”相师们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因此为男婴取名为“须曼那”(须曼那就是花朵的名称)。   须曼那在父母的慈爱中一天天长大,他的个性非常谦和,对人总是温和有礼,对于父母亲更是孝顺,大家都很喜欢亲近这个孩子。更不可思议的是,身上的须曼花衣服也随着他的身形成长而长大,孩子长多大,衣服就长这么大,始终非常合身。 长者夫妻知道,须曼那身上能有这件庄严的须曼花衣,一定有其特殊的因缘,他们就让须曼那前往祇树给孤独园出家修行(过去要出家不容易的,那是进入皇亲贵族的一种境界,非常高贵),并依照阿那律尊者学习坐禅等法门。   出家后的须曼那沙弥非常用心学习,他在阿那律尊者的教导下,不久就证得了阿罗汉果,然后得到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还有神足通。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具有特殊功能,能够到处跑。可能大家对其他几个神通都知道,但是不了解漏尽通。“漏”实际上就是烦恼,把烦恼漏尽了,没烦恼。这个孩子为诸天世人所敬仰,大家都很尊敬他。   有一天,阿那律尊者令须曼那到远方的拔提河去汲取净水,供养佛陀,于是须曼那就前往拔提河。他将净瓶装满水后,往空中一扔,没想到这个净瓶就跟着他飘浮于空中,然后就跟着须曼那往竹林精舍飞过来了。当时在孤独园中的比丘们见到装满水的瓶子飞过来了,个个都非常诧异,在得知须曼那只是出家还没有多久的沙弥后,他们对须曼那能具有如此的神通叹为观止,觉得不可思议:“他刚刚出家,怎么居然有这么大的神通?”于是大众比丘恭敬地到佛陀那里,请示佛陀:“世尊,须曼那沙弥在过去究竟修了什么样的福报,他不仅今世出生于富贵人家,而且又是须曼花衣随身俱生,而且在出家不久后,他就能证得阿罗汉果,具有如此的神通?”于是佛陀就为大众比丘慈悲开示其中的因缘。佛陀非常慈悲,你们问他什么,他就跟大家讲这个因果。   在过去九十一劫前,有毗婆尸佛住世,那时在波罗奈国弘扬佛法,教化百姓,功德圆满之后入于涅槃,就是完全证得无上空性,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当时梵摩达多王为佛弟子,于佛涅槃之后发心建造了四宝塔供养佛的舍利。这时有一个童子跑到塔前,瞻仰礼敬宝塔:“这么雄伟,这么好,这么殊胜庄严的宝塔!”心生欢喜。看了这座宝塔他就发愿出家,但是从小直到年老,他都没有开悟。(所以每个孩子,出家并不一定代表开悟,学佛并不代表一定有智慧。)他一辈子就非常自责和忏悔:“为什么我修了一辈子都没有开悟?”   有一天,这个自责的比丘以其所有的积蓄购买了须曼花,他亲自用细的线将一朵一朵的须曼花缝制成一件能够盖满宝塔的须曼花衣服,供养佛舍利塔(用花把这个宝塔全部遮起来,你看这个愿力多大),而且发愿:“我一定要生值佛世(就是以后再来生,一定要生在佛在的世界中),随佛出家,证悟道果。”在师父讲这些佛的故事中,有很多人的愿力就是“我一定要生在佛住世的世界”,这就是大愿力。   佛陀接着告诉大家,此比丘由此供养功德,九十一劫以来没有堕过地狱、畜生、饿鬼。无论在天道做天人,还是在人间,这位比丘常有须曼花衣服与身俱生(就是做天人也有这个花衣,在人间也有这个花的衣服),享受天人福报。更由于他忏悔发愿功德,于今世得遇佛出世,随佛出家而证道果。所以大家要懂得什么叫“忏悔发愿”,忏悔自己的愚痴,没有开悟,“我发愿一定要增长佛智”。因为忏悔之后发愿,那个愿力特别特别大,特别特别灵。所以师父叫你们一定要念礼佛大忏悔文,然后再发愿。佛陀讲到这里,大家闻佛所说,信守教诲,欢喜奉行。

与舍利弗比神通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40集【远离忌妒 超越自我】   佛陀在世的时候,不断地到处去弘扬佛法。给孤独长者希望佛陀能留在他的国家舍卫国弘法、度化众生,不惜巨资——以黄金布地,向祇陀太子买了一块地(因为对方说了,如果他把黄金铺满地,就把这块地给他,结果给孤独长者真的拉了很多车的黄金过来,铺在地上)。正当他在兴建祇园精舍的时候,舍卫国当地的那些外教徒听到这个事情,非常震惊,认为:“那是我们的地盘,如果瞿昙沙门(当年对释迦牟尼佛的称呼)来此,我们信徒的信念就会受到影响,供养我们的人也会减少。”这个时候,外教徒就想尽方法阻碍这个工程的建设。   第一个行动,他们就向给孤独长者抗议,说:“你知道瞿昙已有安定的住处,为何要把他请到这里来?到底他有什么能耐?”外教徒议论纷纷:“是啊,为什么请他过来?我们在这里挺好的。”但是恭请佛陀到此弘法是给孤独长者的一个心愿,因此别人再怎么讲,他都不受议论的影响。   外教徒抗议无效,于是又向国王提出抗议。国王对佛陀早就有耳闻,而且好乐佛法(很喜欢佛法),所以也不听外教徒的言语。外教徒只好又回头找给孤独长者,说:“如果你要邀请瞿昙沙门的团体来到这里,必须答应一项条件,否则我们不会信服的。”   长者问:“你们有何条件?只要将来大家能和睦相处,不管你们提出任何条件,我都会尽量想办法。”   外道众徒说:“瞿昙沙门座下有一位舍利弗,据说他的智慧第一,我们要请他来跟我们较量较量,一比高下。”   长者认为这个也不困难,就到王舍城向佛陀说明此事。佛陀认为,要教化舍卫国,这就是一个最好的开端,这倒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他就派舍利弗前往。佛陀说:“当地的工程正在建设,你最好先去安抚当地的人心。”舍利弗欢喜地答应了:“感恩佛陀。”走了。   给孤独长者请教舍利弗说:“尊者什么时候可以和外教徒论理较量呢?”   舍利弗说:“七天后吧,给他们七天的时间准备。”   长者马上就与外教徒联络。外教中有一位最被尊重的领导者,他认为这是一件大事,胜败就取决于这一次的较量,如果外教输了,沙门的僧团进入城内,外教原有的利养和地位就会大受影响,所以,这场辩论一定要非常慎重。七天之中,他们到处找最好的人才准备辩论,也召集了许多人当天助阵。   给孤独长者对此事也非常地慎重,他搭设了一个大讲台,用心安排舍利弗和外教徒的座位。较量的日子终于到了,因为是在当地,所以外教徒就浩浩荡荡地排开阵容走进来,很多人,有骑马的、走路的,全进来了。舍利弗是单独应阵,一个人坐在那里。   舍利弗向众人说:“好吧,时间到了,你们选择辩论还是用神通来比较呢?”   外教徒说:“道理从何辩起啊,没有道理可以辩,还是比神通吧。”   “对啊,比神通吧……”“比神通!比神通!”众人附和道。 外教徒随即幻化出一片非常美丽的花园,花朵盛开,芳香四溢。舍利弗一看他们幻化出一片花园,马上化出一阵清风。花园里的花摇曳生姿,犹如仙境;可惜没多久,花瓣、叶子纷纷地掉落。这一回,外教输了。   接着,外教徒化出一座清净的池塘,里面的水清澈见底。舍利弗一看,马上化出一头大象,到清净的水池里洗澡。大象一翻身滚动,池里的水立即混浊。这次评分,当然又是外教输了。 那时外教徒非常生气,化出一条凶恶的九头龙冲向舍利弗,舍利弗眼睛一看,立刻化出一只大鹏金翅鸟,它飞翔自在,然后稳稳当当地坐在九头龙的头上。这时候,外教徒非常恐慌,认输了。有些人立刻请求皈依,但是也有一部分顽强的人不服气离开了。   那些顽强者仍然要阻碍工程的进行,还假装成施工的工人,要求长者让他们工作。长者心里有数,知道外教徒可能会混入工人群中,于是就告诉舍利弗。舍利弗说:“长者,工程如果想加快进行,当然必须要号召更多的工人。好吧,让他们来吧。”舍利弗亲自在那里守着,做监督工作。   有一天,舍利弗在大树下看到一群工人来了,这些工人不一般,手里拿着棍子、锄头、铲子等工具,向舍利弗气势汹汹地走过来。但不知道为何,突然人人满心疲倦,好像要睡着一般,眼皮都抬不动,挣扎着向前,但是脚步却越来越沉重,不听使唤了。他们累得全部坐在地上,而且向舍利弗求救。他们知道舍利弗用法力了。   舍利弗即向前为他们宣说“四谛法”,那些工人听了如梦初醒,大家都被舍利弗降伏,从此工程顺利如期完成,祇树给孤独园就这么开始了。就是因为有这一段兴建的过程,所以在佛教经典里才会经常看到“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经文。

何为真正的美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37集【空性究竟般若亦然】 在拘留国有一位婆罗门名叫摩诃密,是富贵之家,连拘留国的国王都拜他为师。摩诃密这个人虽然很豪富,但是他的本性非常悭贪吝啬,非常贪钱,不信佛法,听到有利可图,无不争先恐后地想得到它。摩诃密有七个女儿,这七个女儿长得非常漂亮,个个都是花容柳腰,美貌无比。七个女儿的衣饰都是以金银璎珞庄严着(也就是说都是穿金戴银,非常漂亮。庄严是什么意思?穿的衣服庄严了,就好看了)。婆罗门为自己的七个女儿无比骄傲。有一个人对他说:“婆罗门,你将女儿化妆之后在街上行走,如果大家都说她美丽,我就给你五百两黄金;如果有人批评她们不美,你就给我五百两黄金。”婆罗门对女儿的美貌非常有信心,他觉得这个打赌对他非常有利,所以就对七个女儿说:“孩子们,全部给我打扮打扮,我们到外面马路上去游走。”结果九十天当中,他带了这七个女儿巡游各地,看到的每一个人无不赞美他的女儿漂亮。婆罗门不以此为满足,他得到五百两银子之后,听说有个佛陀(佛陀在另外一个国家),他便带了七个女儿到祇园精舍,希望让佛陀夸夸她们,抬高七个女儿的身价。   他见到佛陀就对佛陀说:“佛陀,您游化各国,您有见过这么美的女郎吗?”他以为佛陀一定会赞美的,哪知佛陀说:“这七个女人,外表没有一点儿可以说是美的。”这个婆罗门非常不开心:“拘留国中没有一个人说我的女儿相貌丑,到了舍卫国来,为什么你说我的女儿长得丑陋呢?”佛陀回答道:“世界上的人都是以面容的美为准,而我认为身能不贪细滑,口能不说恶言,意能不起邪念,这才是真正的美。”婆罗门无言以对。   在这个故事讲完之后,师父要告诉你们,从心理学上来讲,我们人对事物的认识,精神对物质的认识活动,存在着相互渗透、彼此制约、彼此含蕴的两个方面,就是实体认识。我们看一样东西,眼睛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实体认识,真的内涵价值的认识,那才真的是善的判断。表面上一个人长得好看,你要看他内心是不是善良。在实践中,我们学习佛法、体验佛法形成真实感和道德感。我们学佛人要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能够学佛的人,不贪、不瞋、不恨的人,那是真正的美;没有贪瞋痴慢疑的人是美。对美的审美过程,实际上就是追求心灵中的美,要求美和善的和谐,达到美和善的统一。事物的表面并不能说明它内在蕴含的内容。

佛陀度化难陀的故事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21集【佛陀的大智慧】   佛陀有个弟弟叫难陀。难陀是释迦牟尼佛同父异母的弟弟,全称叫“孙陀罗难陀”,大家就称他“难陀”。这个弟弟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妻子,夫妻非常恩爱。但是这个弟弟非常羡慕佛陀的智慧和修行,他也想跟着佛陀去出家,因为娇妻在家里,难舍难分,他心里非常矛盾。   有一天,佛陀托钵正好到难陀的门前,他问难陀:“你在忙些什么?”   佛陀的弟弟难陀就说了:“我和孙陀利姬结婚不久,她是我们迦毗罗卫国十六个城中最漂亮的美人,我每天要忙着为她做很多事情,包括帮着她打扮,致使无暇前去探望佛陀。”他接着说:“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有一个美丽的妻子,我现在已经获得了,所以别的事情已经再也不能引起我的关心。孙陀利姬除了要我终日陪伴着她,也不准我关心别人的事情,我不能不听她的话,因为她实在是我的心肝。佛陀今天大慈大悲,前来寒舍,不知要接受我什么样的供养,请快些吧,恐怕孙陀利姬等我要等得着急了。”   听了这些,佛陀知道再多的道理也感动不了他,唯有用事实才能使他觉悟回头。因为佛陀有佛的大神通,他就用神变把他的弟弟突然之间带到了郊外。佛陀指着一只非常肮脏丑陋的母猴,就问他的弟弟说:“难陀,你的妻子孙陀利姬和这一只母猴相比怎么样?”   “佛陀,请你不要开我玩笑好吧!”难陀不高兴了,“我的妻子有倾国倾城的美貌,还有着无双的娇容,对我的恩爱难分难舍,她好似天上的仙子,怎么能和这只母猴相比呢?”   佛陀又慈善地说:“难陀,你的妻子真是美如天上的仙女吗?难怪你听到我的话气愤不平。不过,天上的仙女你没有见过,这是不可和人间的女人所相比的。倘若你喜欢,要一见天上的仙女,我可以满足你的希求,可以把你瞬间带到天上去看看。”   随即,佛陀运用威德神力,一下子就把他弟弟带到了天上。难陀见到了天上富丽堂皇的琼楼玉宫,听到悠扬悦耳的音乐,鼻子闻到的是馥郁芬芳的花香,难陀的神魂飘荡起来。漫步在幽香扑鼻、眼花缭乱的花海之中。难陀看见了几位美妙绝伦的少女在那里游戏,被她们的美貌惊呆了。那是天上的仙女,她们见了佛陀,都前来作礼,鞠躬问候。   佛陀问其中一位天女说:“这位天女,你已经婚配了没有?”   天女含羞地回答说:“还没有哩。”   佛陀又问:“你为什么还不婚配呢?”   天女说:“我的婚缘还没有成熟,我未来的丈夫现在还在娑婆世界的人间,他的名字叫难陀,要等他的人间报尽,生到天上来的时候,我就要和他婚配,我现在还等着哩。”   佛陀听了,点点头。但难陀在旁边听了忍不住:“世尊,这位天女既然与我这么有缘,我倒不想回到人间去了,我人间的妻子,哪比得上天女的美丽的百千万分之一。” 佛陀以手示意,要天女们仍旧去玩,一面走着,一面对难陀说:“你不是听到天女说过,你们的因缘还没有成熟吗?不必着急,我再带你到一个地方去看看。”   说着,佛陀把他的弟弟难陀一阵风一样带到了冥冥幽暗的地狱。难陀不禁毛骨悚然,害怕起来,小心翼翼地跟随着佛陀走着。一路上,他觉得地板坎坷不平,似乎听到远远近近的都是神嚎鬼哭、惨叫之声,不忍耳闻目睹。突然到了一处,好像一片宽广的山岩石洞前,阴气森森,一处处炉火通红,炉灶上的油锅热气腾腾,热油滚沸。所有的鬼差面目难看,青面獠牙,凶恶恐怖,他们拿着大铁叉叉着一个犯人往油锅里送,声声惨叫,皮肉绽开,面目全非,但是他又不把犯人治死,等到他痛苦万分的时候,又把他提了上来,然后再叉下去,惨受苦毒。难陀一一看在眼里,惊骇万状,此刻他已经走不动了,两腿发软。   见佛陀指着眼前一个坐在一个空炉灶旁边的老鬼问道:“鬼差,你为何在此?”   老鬼回答:“阎罗王派遣我来此等候,有一位宿世曾造恶业的,叫难陀,等他在人间和天上的艳福享尽的时候,他会从天上坠落下地狱,我就要忙着生火烧油准备炸他了。” 难陀一听,吓得魂不附体。他明白了,不了脱生死,纵然升到天上,那还是在三界之中,跳不出五行之外,还要受六道轮回的苦难,所以,出离学道刻不容缓。于是,他毅然跟着佛陀出家去安心修行。也正因为他亲眼目睹了地狱的惨状,所以在日后的修行当中,难陀清规戒律一尘不染,细微的学处从没有违犯过戒律戒条。世尊称他为持戒第一。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学佛的人不要贪著,我们只要在学佛,就应该知道世事无常的真理。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人间贪爱去做颠倒愚痴的凡夫的本性的事情。我们应该悲悯他们,摄受那些苦难的众生。我们要管好自己,还要通过各种善巧方便去救度众生。就像很多佛像,为什么有的佛像是忿怒的脸,而有的是寂静的脸,有的是菩萨慈悲的形象来救度众生?金刚菩萨的强硬和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一切都是为了救度众生的善巧方便。

四种良马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15集【非有非无,修出明点】   今天跟大家再讲一个佛陀当年的故事。   当时,佛陀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有一天,佛陀告诉比丘:“我们这个世间有四种良马。第一种良马,当你驾驭它来拉乘,你只要举起鞭子,它看见了鞭子的影子马上就能善观行事,或快或慢,或左或右,都是随着驾车者的心(因为你鞭子一举起来,根本用不着抽它,它就往前走了)。这是世间的第一种良马。” 佛陀又说:“比丘们,又有世间良马不能惊察到往返的鞭影(也就是说,还有一种良马,它看不到你鞭子举起来的影子),但是如果你的鞭子稍微碰到它的毛发和尾巴,它就能够立刻惊察(就是突然之间震惊,觉察到驾驭者的想法),或快或慢,或左或右。这是世间的第二种马。”   佛陀又说:“比丘们,如果这匹良马不能注意到鞭影,也不能因触碰它的毛、尾而随顺驾驭者的想法,要以鞭打它的皮肉才能觉察到或快或慢,或左或右,这是世间的第三种良马。”   “比丘们,”佛陀继续讲,“若不能像前面三种良马一样能够觉察驾驭者的心念,而一定要以铁锥刺身,毁伤它的皮肉、骨髓才能察觉驾驭者的心念,而且这个驾驶马车的人要一路牵着马车行路,这种马才能顺着驾驭者的心念,或快或慢,或左或右,这是世间的第四种马。”   在正法时代,有四种善男子存在于世间。第一种贤善男子是听说有人因为疾病、困苦,甚至死亡,他听到某些人生老病死的苦之后,心中马上生起怖畏心(就是恐怖畏惧的心),而依照正法思惟精进地用功,如同良马顾影即能调伏(看到鞭子的影子它就能往前走),这是世间的第一种贤善男子。佛陀拿这个做比方,指出能够调伏自己,能够看见别人不好而想到自己要马上改正缺点的人,属于贤善男子。   第二种贤善男子,在这个世界上,他无法因为听闻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至死亡,而心生怖畏(也就是说,他听到别人说“这个人死了,那个人生病了,很痛苦”,他不当回事),没有精进修行,他一定要亲眼看见别人遭受生老病死的苦,才能感觉到害怕,才能精进用功,这种人如同佛陀讲的“良马触其毛尾,方能调伏,方能驾驭,随顺驾驭人的心”。这就是第二种贤善男子,在正法中得善自调伏。有一些人是听着别人讲,马上改变。师父有时候跟你们孩子讲“你看看谁谁谁不好了,倒霉了,你们自己要抓紧”,他没感觉的;等到他亲眼看见“真的,这个同学生病了”,他才当心。这是第二种。   佛陀继续讲,如果贤善男子不能因为听闻或亲眼看见有人因生老病死而生怖畏心能精进修行的,而是一定要亲眼看到在城中、在部落里自己亲近的人、自己的朋友痛苦了或者死了,他才会产生这种怖畏心,才能以正法思惟精进修行,就如同第三种良马,一定要鞭子打到肉身上方能调伏,方能精进,这种属于第三种贤善男子。   第四种贤善男子是什么样的呢?就是对他人所承受的生、老、病、死苦不能闻也不看见。就像很多人说“谁谁谁死了”,(他说)“跟我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我死”;很多人说“这个人很苦”,(他说)“跟我有什么关系?又不是我苦”。只有当他亲自感受到自己身体上的老、苦、痛,要死的时候他才想起“我要生起厌离心,我要离开,我害怕,不想死”,这个时候他才精进用功。就像很多人生了癌症,他才天天好好念经一样,这种人就如同第四种良马,必须承受侵肌彻骨之苦才能调伏。也就是说,他只有自己痛了才改。他太太生病了,他都不会改;他的孩子生病了,他也没感觉到痛;只有他自己痛了,他才会想到“我要吃素,我要念经”。这是第四种贤善男子。实际上就是要自我感受到,他才能善自调伏。这就是《阿含经》中佛陀讲的故事。

微妙比丘尼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28集【报应如影随形】   师父曾经看过《贤愚经》第三卷中有一个阿难所见闻的故事,觉得对我们学佛人非常有启发。今天师父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贤愚经》第三卷第十六品中讲道,我阿难亲自见闻了这么一件事。当时佛陀是在舍卫国祗陀精舍。舍卫国的波斯匿王驾崩之后,太子琉璃继位为王,暴虐无道,下令攻进迦毗罗卫国,就是佛陀的家族释迦族,屠杀释族种姓的人。凡是姓释的,他都屠杀。因为释种人民非常多,兵将们就用刀剑亲自屠杀,杀了很多很多人民。他们还想出一个恶毒的方法,把释迦族人的脚埋在地里,让他们不能动弹,然后驱赶那些醉象(就是像喝醉一样不受管制的象),他们就在旁边观看着醉象来屠杀他们,以这样暴虐的手段残杀了无以数计的释族百姓。   当时在迦毗罗卫国的贵族种姓妇女很多,她们见到这样残忍的屠杀场面,心中无比地摧折伤痛,再也不愿意耽恋在世俗的家庭里,所以她们一起出家,成为了比丘尼。迦毗罗卫国的人民看到了这些女人,或是释种、或是王种(就是高贵的种姓),每一位都是尊贵端正,国中第一,她们居然可以舍弃各种世俗的欲望出家去修道,一共有五百人之多。国家所有的人民莫不发出感叹和赞美,竞相要供养这五百位比丘尼。   这些比丘尼相互告诉对方:“我们虽然现在名义上是出家了,但是我们没有深入领受经法,没有服食法药,贪淫、瞋怒、愚痴的种种习惯都还没有消除,我们应当一起去偷罗难陀比丘尼(一个很有名的比丘尼)修行处拜望她,请教领受经法,希望能够克制、消除自己身上种种不好的毛病。”即便前往,她们到了偷罗难陀比丘尼那里,顶礼问讯,各自陈述:“我们虽然是出家修行,可是还没有获得法宝和甘露,无法消除身上的毛病。惟愿开示指导,让我们能够明悟契入。”   偷罗难陀比丘尼见了她们,心里想到:“这些都是贵族种姓的妇女,正须她们来供养护持我们。我还是教导她们违反戒律,让我独自拥有衣钵,这才是安心快意的事啊!”主意已定,就对那些比丘尼说:“你们都是来自尊贵大姓的人家,家里的田宅七宝(每个人家里都很有钱,都有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为七宝),还有象、马、奴婢,各种需求都不虞匮乏,你们何苦舍弃,却想要遵循持守佛陀的禁戒做比丘尼呢?你们辛苦地求道修行,不如还是各自回到家里,夫妻男女,共享爱乐,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布施的时候就布施,累积福德,至少也可以享受这一世的荣华富贵。”诸比丘尼听了这样的话,和她们心中想象的大相径庭,本来是来求佛法的,没想到她讲这些话,心里都非常地难受,本来一片渴求之心都没了,枉费了心力,她们难过地哭了起来,五百多人站起来一起离开。   她们又来到另外一个比丘尼——微妙比丘尼修行的地方,向前顶礼,如法问讯。后来才说明:“我们才出家不久,在家时间习惯了种种的俗务,迷失已久。现在虽然是出家了,但是我们还是感到心意荡漾,有时情欲炽盛,不能自解。惟愿尊者怜愍,为我们说法,开释这罪业遮障的根源。”这时微妙比丘尼就问她们:“你们对于三世因果,想要启问的是哪一世?”诸比丘尼说:“过去世和未来世都不是我们现在看得到的,暂且我们不谈,就说现在吧。愿您能说法解除我们心中的疑惑。”微妙比丘尼就开示说:“淫欲这件事,就好像大火烧着山林一样,会蔓延得很快,其伤害更是深广。人如果沉溺在淫欲里,互相贪求爱著,只是彼此在凌迟、污染对方罢了。随着岁月的日日滋长,男女之间的情欲深重,难以割舍,到了临命终时,难逃下堕三途苦的果报(就是火途苦,地狱猛火所烧;血途苦,畜生趣,相互残食;刀途苦,饿鬼趣,以刀剑逼迫之处),生生世世没有出离的时候。那些贪恋家庭的人,因为贪著夫妻的感受,以及夫妻间的恩恩爱爱,一起来经营家业,共享荣华富贵,追求世间至乐的寄望等等因缘的牵绊。他们耗掉了宝贵的青春岁月,等到生离别、老离别、病离别、死离别,或是得罪官府招来牢狱之灾时,面对生离死别,夫妻恩情眷恋转盛,恋恋不舍地抱头痛哭,肝肠寸断,痛彻心扉,而过度伤心闷绝躃地,晕死过去,又再苏醒,就这样反复地折磨,痛苦万分。你们看看,这种对于家庭深不可拔的爱恋,皆是由于妄心作意的缠绕束缚所致,这种痴情的迷恋,实在比关在牢狱里还要痛苦,无法解脱,更不自在。”   这位比丘尼跟这么多的比丘尼讲法:“我本来是生长在一个外道修行人的家庭,我的父亲地位尊贵,国中第一。那时候有一位修行人的儿子,聪明有智慧,听说我品貌端正,就找人来说媒,送了聘礼,我便与他成亲,组成了家庭,并且生了儿子。没过几年,夫家父母亲寿尽命终,那时候我怀了第二个孩子,就对丈夫说:‘现在我有孕在身,眼看着产期就要到了,生产时会有种种的污秽不干净,也可能会有危险,应当利用这段时间先回娘家探望我的父母。’我的丈夫也觉得这样很好,于是我们全家一起踏上路途。没想到,走到半路,我的肚子竟然就痛了起来,我只好在一棵大树下休息,我的丈夫躺在别的角落睡着了。我肚里的小孩在半夜里出生了,恶露也随着排了出来。毒蛇闻到血腥味,循臭而来,竟把我的丈夫咬死了。我夜里生产,喊了他好多声,他都没有回应,我心里在纳闷,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等到天亮,我勉强地起来,去牵他的手,才知道他已经被毒蛇咬死了,身体肿胀发烂,被咬得肢体都散掉了。我看见我丈夫这可怖的惨状,立刻吓得昏死过去。我的大儿子见到父亲惨死,放声哭叫起来。我听到儿子的哭叫声,又苏醒过来,只好抱起大儿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以安抚他害怕恐惧的心。怀里抱着刚出生的小儿子,两臂顺势夹着大儿子的脚,就这样一路哭着一路往前走。”   “道路空旷危险,一路上都没有看到行人,半路上有一条大河,非常地深广,我只好把大儿子留下来,要他乖乖地在河边等着。我先担着小儿子,小心翼翼地走到对岸,我把小儿子放在了岸边,再回过头来去接大儿子。没想到,儿子远远看见我过来,忘了我的叮嘱,就跑到水里来迎接我。小小的身体哪里能够挡住这强劲的水流,大儿子就被水流漂走了。我哭喊着追赶过去,却因为体力虚弱没有能力救他,眼睁睁地看着他在水里一会儿浮、一会儿沉地离我而去。我那时才想起对面的小儿子,我就立刻赶过去,没想到小儿子已经被狼吃掉了,只看见他的鲜血洒在了岸边。我又伤心地昏厥过去,过了很久才慢慢地醒过来。”   “我满腹愁苦,只是茫然地沿着路途前进着。后来遇到一位修行人,他是我父亲的好朋友,问我说:‘你从哪里来的?怎么会困顿憔悴到这个地步!’我一五一十地把凄惨的经历告诉了他,这位修行人听了我的告白,怜愍我成了孤苦伶仃的一个人,不禁与我相对哭泣。我问这位修行人:‘我的父母亲、邻里还好吗?他们还平安吗?’这位修行人告诉我说:‘你们家最近失火了,你的父母亲和其他亲人大小一时间都被烧死了。’我听了他这么说,又再昏死过去,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那位修行人可怜我的遭遇,就把我带回了家,当成他的孩子一样看待,供给我生活日用。”   “那时候有另外一个修行人,看我长得端正,请求我当他的妻子。我不耐寂寞,也希望能有一个依靠,就答应嫁给了他。和他完婚没多久,我又怀孕了。妊娠期满,即将生产,那一天,丈夫外出到朋友家去饮酒,日暮时分,他带着酒意回来,我正好要临盆了,自己待在房间里。我的丈夫拍打着门,大声地呼唤:‘开门!开门!’我因为还在生产当中,无法前往开门。我的丈夫看无人前往开门,愤怒至极,硬把门撞开冲进来,就对我拳打脚踢。我告诉他:‘因为我在生产,在紧急关头,我没办法给你开门。’他更加地生气,索性把初生婴儿给杀了,而且用酥油煎熬,逼我去吃。唉!真是禽兽不如!我怎么吃得下去?!我不吃,他又狠狠地一顿拳脚。当我含着眼泪,勉强地把孩子吃下去的时候,心里酸苦无奈到了极点。我自己在想,难道是我的福根和福报都已经用尽了吗?为什么我会遇到这样的人,我还与他结为夫妇?趁着他酒后酣睡,我逃离了这个家,从此开始了四处流浪。” “我到了波罗奈国,这一天,在城外的树下休息。有一位长者子才刚刚丧偶,埋葬在城外的墓园当中,因为对亡妻的眷恋,每天流连在妻子的坟墓上哭泣。这一天,他出城遇见了我,就问:‘你是什么人?一个女人家怎么独自坐在路边呢?’我就把自己的遭遇说了。他又问我:‘我想邀请你一起进墓园看看,你愿意吗?’我答应了,后来又与他成为了夫妻。谁想到,结婚没几天,这位长者子竟然得病,无法救治,一下子又死了。那个国家的法律是家里的主人命终了,在下葬的时候,要把那个人生前最爱、最重要的人物一起陪葬,所以我就成了陪葬人,一起被埋在了坟墓当中。”   “也许是命不该绝,我并没有立刻死亡,正巧有一群盗贼来开坟墓,把我领了出来。盗贼的首领见我长得端正,于是我成了压寨夫人。经过数十日又出去盗墓时,被主人发觉了,当下砍了他的头。他手下的徒众就拿了他的尸首回来给我,还是依照这个国家的法律,把我和他一起埋了。我孤伶伶地陪着尸体待在墓里,经过三天,并没有死去,正好有一群野狼来刨开坟墓,想要吃死人。坟墓被刨开,我又出来了,深重地克责自己:‘我往昔究竟是造了什么罪孽,不过数十日之间,遇上这么多惨绝人寰的罪苦,死也死不了,又再从坟墓里复生!哪里才是我的皈依处?谁能让我的性命苟延残喘呢?’”   “随即想到,我曾听说过,释迦族的长子离开家庭学道,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号称为‘佛’,能通达过去未来的因果宿命,我何不前往拜见,祈望他的指导,能让我身心得到皈依。主意已定,再不犹豫,立刻前往。我一心一意只想赶到佛陀所在的祇洹精舍。到了祇洹精舍,远远看见如来(就是佛陀)那尊贵的气质,就像荣茂的树中花那样显眼,更像众星中的明月。那时候,世尊以无漏三达(天眼、宿命、漏尽通。天眼就是知道未来之生死因果,宿命就是知道过去的生死因果,漏尽就是知道现在烦恼)察知应是我得度的时机,就率领众僧来迎接我。当时我衣不遮体,自惭形秽,只好弓着身体坐在地上,以双手掩着双乳,羞愧得连头都不敢抬起来。佛陀对阿难尊者说:‘阿难,你拿了衣服,去给这位女人遮覆身体吧。’我得了衣服遮覆了身体,这才敢起身向世尊行最恭敬的头面接足礼,并且一一叙说我所受到的罪厄,惟愿世尊悲愍,听受我出家学道。”   “佛即对阿难说:‘阿难,带着这个女人交付给憍昙弥(大爱道比丘尼,即佛的姨母,是最早出家的一位比丘尼)。’憍昙弥比丘尼就教授我戒法,然后我拜在了这位比丘尼的脚下,成为了比丘尼。这位比丘尼为我解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的要旨,以及演示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我从来没有听闻这么精妙的法义,收摄心神,制心一处,终于证道。我能通达了知过去和未来的事情,这才知道我这一世所经历的让人难以置信的痛苦煎熬,都是我上一辈子造业的恶果,因果昭然,丝毫不爽啊!”   那些比丘尼听得悚然心惊,五百个比丘尼再次启问:“师父,您过去世犯了什么过错,才会招致这一世这么大的痛苦?惟愿您能为我们叙说一下。”微妙比丘尼回答:“这里面的因果很深,你们要专心地听。在过去世,有一位长者,财富无数,可惜一直没有子息(没有孩子),再娶了一位小妾,虽然是小户人家的女儿,也是长得端正无双。那位长者很爱恋这位小妾,不久就有了好消息,十月已满,生下一个男孩。夫妻相互敬重,对这个孩子也是疼爱有加,越看越欢喜,毫无厌倦。那位大老婆看了这个情况,心里想着:‘我虽然出身贵族,只恨肚子不争气,没有生下一儿半女继承家产。等这个孩子长大了,理所当然一定会成为家里主人的时候,家里所有的田产、一应贵重物品都会变成在他的名下。我这一辈子辛辛苦苦积聚财产,到后来竟都不是我的,也不能自在地去使用。’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心里思量:‘不如早早地把这个小孩杀了,以除后患!’心意已定,便取了铁针,直接刺入小儿头顶的卤门(初生婴儿的头顶前部内)。钢针没入里面,没有被发现。只是小孩子天天哭闹,身体天天不适,日渐消瘦,没有人看出问题在哪里。没有几天时间,这个小孩就死了。那位小妾懊恼极了,伤痛得晕了过去,又再悠悠醒转,怀疑是大老婆因为忌妒杀了她的孩子,就质问大老婆:‘你这个恶毒的女人,竟然怀怨杀了我的爱儿!’大老婆那时就赌咒发誓:‘如果是我杀了你的儿子,就让我以后生生世世所嫁的丈夫被毒蛇咬死,儿子不是被水漂走就是被狼吃掉,我自己会被活埋,吃自己孩子的肉,父母亲人大小都被火烧死。你这个贱女人,凭什么诽谤我!凭什么要诬陷我!’在那个时候,谁发的誓越多,越会惹别人相信,因为谁都相信因果报应。但是她随便发誓,不相信这些因果报应真的会在自己的身上。结果前世所发的毒誓,这一世全部应验了,通通报应在她自己的身上,没有谁可以代替她受罪。你们知道吗?那时候的大老婆就是这一世的我啊。”   那些比丘尼个个傻了,她们又再问:“师父,又是什么样的殊胜因缘,让您能亲自见到如来的圣颜,并且率众来迎接您,使您能够修行证道,免除生死的过患?”微妙比丘尼回答:“从前,在波罗奈国有一座大山,叫做‘仙山’,钟灵毓秀,山里总是有辟支佛,还有声闻、外道神仙的修行人。那时候有一位缘觉圣者到城里来乞食,城里有一位长者家的女主人,见了这位圣者,心里非常地欢喜,就诚心地供养他。那位缘觉圣者感应到长者妇的真诚,用过餐后即示现神通,飞升到虚空,身上同时发出水火,并且能坐卧在空中。这位长者妇见了这情况,就发愿说:‘惟愿我后世修行得道,也有这样的功德受用。’那时候的长者妇就是这一世的我啊。因为我诚心供养发愿,这一世才有机缘得见如来,心开意解,证成阿罗汉的果位。可是,今天的我虽然证得了阿罗汉,还是每天会遭受过去世造恶的余报,就好像是有一根烧得炽热的钢针从我的头顶上插进去,再从脚底下出来,日日夜夜受着这样的痛苦折磨,竟然没有终了的时候。灾殃和福报都是这样的,都是自作其业,自受其报。在还没有受报前,这些业种是不会无端朽坏和败失的(造的业不会轻易地丢失)。”   那时候,五百位贵族种姓的比丘尼听闻了这样不可思议的因缘,无不骇然心惊,深切地观察到淫欲的本质,就好像猛火一样会烧掉一切。对于淫欲的贪著希求,她们再也生不起来,也体认到在家之苦甚于牢狱的束缚,心识里种种的污垢烦恼消除,一定要净尽。她们一时进入了愿力的决定心位,证成阿罗汉的道果。她们遂一起对微妙比丘尼禀白说:“我们因长久以来贪著淫触的觉受,对情爱的缠绵不能自拔,今日有幸得到尊者的慈悲开导,让我们得以度脱无明的生死,而达到解脱的彼岸。”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即赞叹道:“微妙比丘尼的作为才是让人称心快意的事啊!作为一个修行人,能够以自己切身的经验,发露而为法布施,转而教诫其他有志修行的人,可说是真正的佛子啊!”在祇陀精舍请法的众人,听闻了这桩美事和佛陀的赞叹,无不欢喜雀跃,即恭敬地信受奉行。   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学佛人在逆境、在顺境中都是有业而为。所以一个人苦的时候要想到,一定是自己前世的业障所为;当我们享受的时候,也是前世的布施所为。所以要消业障,消业障才能增福慧;增福慧,你才会有助缘。如果一个人是光明之人,就犹如天空一样地光明,不管人间的艰难困苦,他都能够克服它。希望我们学佛人能够从故事中理解到,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应该知因懂果,能够消除自己的业障,不应该再执著于自己现世的痛苦中,而去无限地作孽,引来无限的报应。

挑粪人尼提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6集【佛陀当年的故事】   波斯匿王听了佛陀的开示茅塞顿开,法喜充满,高傲之心消失殆尽,赞叹道:“如来出现于世真是太殊胜难得了,无量无边的众生都可以蒙受法益,离苦得乐。”说完,国王从座而起,走到尼提比丘前,恭敬长跪,顶礼尼提比丘,至诚忏悔先前所造的恶念。此时佛陀见波斯匿王已除掉慢心,更为彼说微妙法义。佛陀说:“执相修布施、持戒,乃至希望生天,这些都是生灭的法,并不究竟;唯有不住相修一切善法,心无所住著,才是最究竟的大乐啊!”这时在场的大众,听到佛陀微妙的开示皆有所体会,一心闻法精进,依教奉行。   这个故事选自《贤愚经•卷第六》,就是告诉大家,你今天偷懒,用贡高我慢心去指使一些修得很好的人,去让他做这个、做那个(在佛法界,法师有个规矩的,不能消耗自己的功德,什么事情要自己做),你叫别人做了,你在消耗自己的功德。这就是为什么不要轻易地叫别人付出,你的功德会随之而消失。他就是因为叫了一个他的弟子去除粪,而且这个弟子是一个已经证得了初果的圣人。什么叫圣人?这个人已经不是一个凡人了,这个人很快就能够上天的。所以这个人没有种上善因,他种了恶因,最后得了恶果。

不必再担心未来的原因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34集【自性不迷众善奉行】   佛陀有一次回故乡迦毗罗卫城游化,度化众生,暂时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佛陀的堂弟摩诃男居士在这一天来礼见佛陀,他对佛陀说:“世尊,现在我们迦毗罗卫城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繁华,我每天在这里进进出出,身旁常有狂奔的象、马,还有横冲直撞的人、车擦身而过。我常在想,不知哪一天,就会被这些狂奔的动物或者车撞死,而死前又仓惶地忘失了念佛陀、念正法、念僧伽,所以我担心,像这样的死法,不知道下一辈子会沦落到哪一道?会出生到什么地方?”佛陀就跟他讲:“摩诃男,你不必害怕,你死后会出生到好的地方,不会沦落到三恶道去,也不会有不好的报应。这就像一棵大树,如果幼苗的时候就倾向东方生长,继续长大的时候,还是一直朝着东方倾斜地生长,如果有人一斧子砍断了这棵树,你觉得它会朝哪个方向倒下呢?”“世尊,那当然是朝东方倒下了。”“摩诃男,你也一样。就像有人将装满酥油的瓶子丢进深水池里,瓶子当然会沉入水底,但那瓶中的酥油终究会浮出水面一样。摩诃男,你长久以来,念佛陀、念正法、念僧伽,死后即使身体被火化了,或者被弃之于坟场,任由乌鸦、鹰鹫、野狗、土狼啃食,风吹、日晒、雨淋,久而久之,你的身体可能就化为灰尘了,但心灵因为经过长期的熏陶建立起坚固的信仰、戒行、闻思、布施、智慧,会引领你的心识升华,向于安乐美好之处飞去。”   对于结果不要执著,才能真正领悟到佛法的真谛。佛陀就是告诉我们,那就是一个现象。我们要明白,宇宙是一个整体,是非常丰富的,蕴含着无量的生机。人的肉身终究会坏,但是心灵的境界不会坏。我们从小做好人、做好事,最后一定到好的地方去。就像一棵树一样,从小往东面长,即使倒下了也是往东面倒。我们修行就是要严格地把自己的菩提心修出来,就是要把自己第九意识阿摩罗识的佛性找到,契合于八识田中的各个心念,这样才能与佛合一,才能拥有菩萨的智慧,永远不离开菩萨的佛道。   希望大家从这个故事中明白,我们只要用心,只要好好地努力,一定会有超脱的一天。佛不远人,而人远佛:佛没有离开我们,只是我们去离开了佛。佛菩萨天天让我们即心即佛:你的心像佛,佛就在你心上;你做的行为像佛,佛就在你的身上;你的语言像佛,佛就在你的口中。因为人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方向,而自己不知道,所以“而人远佛”了,很多人就找不到佛。学佛要见性,不见性者,不会相信佛陀。若见性者,视之为佛:当我们理解佛法、认识佛法之后,才能信入,才能走出人间的红尘,进入佛陀的无上正等正觉之道。

《佛譬喻经》中的故事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91020 马来西亚吉隆坡法会开示   在荒野当中,有一个人赶着路,突然他发现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白骨。正在疑惑之际,突然传来惊人的咆哮声——一只大老虎紧逼而来。他拔腿就逃,但迷失了方向。他逃啊逃啊,居然逃到了一座断崖绝壁的顶上,幸好断崖上有一棵松树,从树枝上垂下了一条蔓藤,他抓着蔓藤慢慢地垂下去。这个老虎拼命地追,好不容易到口的食物居然被逃离了,在崖上狂吼着。一会儿老虎走了,他刚放下心,但是朝脚下一看,不禁:“啊!”原来脚下是波涛汹涌的深海。波浪间有三条毒龙正张开着大口,等着他的坠落,把他吃了;更危险的是,拉住他的蔓藤在根部有两只老鼠——一只白的和一只黑的——正在撕咬着这根蔓藤。他摇动蔓藤想赶走老鼠,但每摇动一次,便有水滴从上面落下来。原来是这个树枝上的蜜蜂巢所滴下的蜂蜜。蜂蜜太甜了,这个人舔着蜂蜜,完全忘记了自己正处于危险万分的惊恐境地。   这个故事是2000多年以前,佛陀在《佛譬喻经》当中讲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每一个事物都比喻着我们人生中的一部分。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荒野代表着无尽的寂寞人生;路边的白骨就是人生当中你的亲属、你的家眷、你的朋友过世后的白骨一堆;饥饿的老虎比喻等待你自己的死亡,佛陀以恐怖的老虎来做比喻,让你知道,我们人生的危险是随时随地的;当你爬上崖顶的松树,拉住蔓藤,指的是你在危险的人生当中,你所赚取的金钱、名利、财产、地位,哪怕你拥有了这个蔓藤,也终有一天会断掉,面临死亡,一样也带不走,当你抓住了蔓藤,是自我安慰的心态。想一想,我们人生几十年担惊受怕地度过,就犹如做梦一样,拉着蔓藤怕掉下去,山上又有老虎的危险;不断咬着蔓藤的黑白老鼠指的是白天和黑暗,缩短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水中的三条毒龙指的是我们心中的贪、瞋、痴,正等着吃掉我们的灵魂和我们的心;在这个故事当中,蜂蜜是指人的欲望,我们在危险的时候,还在不停地去追求那些名和利,都不知道哪一天会掉到万丈深渊,看似甜蜜的蜂蜜,实际上那是痛苦的欲望啊!   我们人的生命就是这样,每天拥有的一点点快乐和幸福,觉得那是我们拥有的,每天不断舔食着蜂蜜,不知不觉地赚了一点钱,为了一点名,在走向终点的堕落。这就是佛陀在2500年前对我们这么智慧的开示。想一想,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每一天都在浪费,我们可以为了生活、为了生存造着无尽的业障,去无尽地浪费着生命。有时候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件事情,我们可以痛苦一个月,甚至一年。我们让自己和亲人、朋友都受着无尽的痛苦。人生一共只有3万天,却一直在缩短着我们的寿命。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学佛人首先要懂得珍惜,我们人经常会去扭曲别人的善意。作为佛法观来说,“应作如是观”就是要懂得: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这个意思就是告诉你们,我们人应该实实在在地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因缘而生。缘分到了,你就开始了因果;缘分灭了,就是灭度了,灭度了就是灭度的道理,没有什么可以讲了,一件事情缘分走了,就是灭度了。所以佛陀就是让我们想通,一件事情结束了,我们不应该想不通,如果你能想得通,你才叫“如是观”。

饮水破戒的苦行僧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90907法国巴黎弟子开示   有两个刚出家的和尚,苦行千里去拜佛。当时正值旱热,泉水已经枯竭,两人在路上又饥又渴,无法再继续行程。这时,两个人见到路边有一条临近干枯的沟渠,一个渠道里有少许的水渗出来,但是水中有许多的小虫子在蠕动,在爬。   其中一位和尚就说:“救命要紧,先将水喝了吧,我们去拜见佛的时候,佛陀不会知道我们饮水杀生的。”(在这里也要告诉你们,在佛法界里,比丘有200多条的戒律,比丘尼有300多条的戒律。你看他们法师的衣服为什么这么长?就是喝水的时候,他们用衣服把水上面的虫拂开,不要把虫喝下去,过去都是这样。因为佛陀看得见水里有八万四千个细菌。所以他说“佛陀不会知道我们饮水杀生”。)另一位和尚就说:“我宁守戒而死,不可犯戒而生。如果我喝下这些有虫的水,我犯了杀戒而活命,我见佛有何意义呢?”(讲到这里,你们已经在想了,到底谁对?你们听着,到底谁对。)   于是主张“且当饮水”的和尚“咕嘟咕嘟”地痛饮了有虫之水,继续上路;而另外一位坚持守戒的和尚渴死在路上,但他因为坚持不杀生的福德,他的神识当下生到了天界。而饮水破戒保全性命的那位和尚,经过数日的疲顿终于见到了佛,并向佛禀告旅程当中发生的事情。佛陀对他说:“我旁边这位天人就是你渴死的同伴,他因为全戒而生到天界,并且又比你先见到我。”佛陀最后说:“汝观我形,不奉我戒,虽云见我,我不见汝也。如果离我万里之外,能奉行佛经佛戒,这个人就如同在我的眼前。

佛陀的慧语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90511新加坡法会开示   有位弟子问当年的佛陀:“为何不给世界上所有的女子闭月羞花的容颜?”佛说:“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睛。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慈爱的心。我把它赐给了每一个女子,可是有人却让它蒙上了灰尘。”弟子问佛:“世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遗憾?”佛陀说:“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你也不会体会到快乐。”弟子又问佛:“佛陀,如何让我们的心不再感到孤独呢?”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独而残缺的,多数是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他的一生,人们总是在与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经失去拥有它的能力。其实就是不懂得珍惜才会失去。”这个弟子继续问佛:“如果遇到了可爱的人,却又怕失去,不能放下,该怎么办?”佛说:“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所缘相聚,别问是劫是缘。”弟子问佛:“如何才能像佛您这般睿智啊?”佛说:“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和你们一样天真。修人至佛,只是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