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10集【去除欲望的载体】
20201021【原文+资料】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10集【去除欲望的载体】
第1段
我们人碰到事情,经常第一句话就是说别人不好,“你怎么不好、你怎么不好”,诽谤他人,做什么事情总是说“你不好”,要让他让你,从来不知道自己去让别人的。你记住了,你经常去让别人让你,时间长了,你会慢慢地偏执,你会我执;你时间长了,就会退失佛心。所以慢慢时间长了,你就会不修心、不学佛了。师父让你们明白,种下难以挽回的恶因,就是因为你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分都在种恶因。你说“我怎么得罪他了”——人经常会讲一句话“我怎么得罪他了?我真的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得罪他,他为什么对我不好?”你刚刚没给人家一个笑脸,你刚刚讲话很讨厌,你刚刚讲一句话,只顾讲这个人,没考虑到边上听的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记住了,你是在暗中讽刺他,种下了一个不好的恶因,这些都是不知道的。就像夫妻两个人吵架,吵了半天说“你为什么今天跟我吵啊?”“谁叫你讲这句话的?”“我什么时候讲了?”“你讲了,你还不认识?你讲了,你还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讲了?”人这种因,都是无知才种下的,种下了这么多的因,恶因会影响你的前途、事业。
第2段
师父经常讲,人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改毛病就是战胜自己。人很痛苦,要学会改毛病,战胜自己,你才能战胜人间一切苦难。师父在这里没有叫你们战胜别人,要战胜自己人间的一切苦难,因为你战胜了自己,你就不会烦恼,不会痛苦,你就是战胜了自己本应该尝受的苦难,你不承受了。举个简单例子,别人在骂你,你说一般人家骂你,总会生气吧?正常吧?你战胜自己了,“我不能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他怎么诽谤我,我不是的,没关系”,战胜自己了吧?接下来不烦恼了吧?不痛苦了吧?否则你会很痛苦、很难过。师父告诉你们,苦乐是怎么来的。苦乐本身就是心的感觉——觉受。苦也是一种感觉,乐也是一种受。真开心,哈哈一笑,感受吧?笑完了还有吗?“刚才我笑得可开心了”,有几个人笑完之后还记得的?你们生活中有很多非常可笑的事情,想起来就会笑,但是你会一直放在心上吗?笑过了,没了,那是一种感觉、感受。你们年轻的时候没有快乐过?你们年轻的时候没痛苦过?现在就是一种感受。比方说,你感受痛苦很深,你拔不出来,你就是忧郁症;你感受快乐很深,那你这个人就是弥勒佛。
第3段
所以师父跟你们讲,人心的觉受,有时候不见自己的心在何方。心是制造苦与乐的根源。你今天快乐,“我想开心,我就开心”,好,快乐了。“我就不开心”,人家说:“算了,开心一点吧。来,我们出去玩玩。”“不出去!”“出去了,开心点。”“我就不开心!”你们有吗?小时候有吗?现在有吗?小时候愚痴吗?现在愚蠢吗?还是换汤不换药。所以师父叫你们懂得,要看到、感受到、控制好自己内心一种无形的觉受体。一不开心,马上觉受体就开始感应,“不开心了,赶快改变!改变!改变!开心!开心!开心!”一感觉到自己太开心了,“当心!当心!当心!”所以人的毛病:不开心也感受不到。骂啊、发泄啊,闷在肚子里,就想发泄,管它呢,水往所有人身上泼;开心的时候狂欢,到后来失控了,出大事了。菩萨就告诉我们,这一切是一种无形的觉受体。
第4段
每天在人间,我们人被无奈紧紧地束缚住了。无奈,有什么办法?你们告诉我,现在天灾这么多,你说人有什么办法?无奈吧?被寂寞深深地绑住。你看人寂寞吗?一个人在家里寂寞吗?自己还要烧烧饭、烧烧菜,自己还要受受苦,自己还要想不通,谈话的人都没有,寂寞吧?每一个现实却总是非常残酷无望。你们看看现在的现实,让你们感觉到非常残酷吧?每一个人所经历的现实,是不是都让我们觉得非常残酷无情?“怎么可能?怎么这么多人?怎么这么苦?”“很多人苦,你听到过吗?”“没听到过。怎么这么可怜?”无望吧?就是这样。所以人就是这么无助。我们人来到人间走一遭,你到底想拥有什么?你为何要负担这么多呢?多么痛苦、多么忧伤、多么烦恼、多么寂寞,这就是人,要负担很多。快乐在哪里?苦在哪里?等到你两腿一蹬的时候,苦又在哪里?快乐又在哪里?
第5段
自心明白(自己心里最明白),什么都是假的、都是无常的,只是心没有一种感受体,心里没有感觉了。人要走的时候,心里没有一种感受体;只有你在人间还没有走之前,已经觉悟了,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似是而非的人生,好像活着又好像死掉一样,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一样。所以人的心很奇妙。你看我们人的心奇妙吗?一会儿开心了,你跟他讲话,“听说他不开心。”“没有啊,我刚刚跟他讲话,他很开心啊。”“怎么后来又不开心了?”为什么?一会儿得到,一会儿失去;一会儿得到快乐,一会儿失去了这个快乐;一会儿得到悲伤,一会儿失去悲伤……人就是在得到和失去中,在选择和没有选择中,在痛苦和快乐中,一直在度过这些无常的日子。
第6段
人,意念一会儿清净,一会儿浮躁,都是外境给你们带来的影响。师父救人多难,我经常帮很多佛友做思想工作,经常帮他们解脱,谈人应该用什么样的菩萨智慧来解脱心中的烦恼。谈了之后,“师父,我想明白了,真的,我开心啊,想通了。我一定听师父的话。”“好好改。”第二天,“哎呀,我怎么又……”变了,讲得好好的,无常啊。我不是曾经讲过,有一对夫妻吵了好多年,吵到最后说去离婚算了,不要再搞了。“去吧!”“走。一起去!”吵架吵得厉害,“离婚去吧!现在就到法院去!”农村里的法院很近,不过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也要走。那时候两个人就走,走到一个大水塘前面,过不去,老公说:“我来背你过去吧?”她怎么办?鞋子不能湿掉,背过去。下过雨,是一个大水塘,刚刚背过去之后,老婆一放下来,说:“老公,我们回去吧,我觉得你还是蛮好的。”
第7段
人生就是这样,在无常地变化,不停地变化。你们知道变化会伤自己,对不对?我问你们,一会儿咸、一会儿淡,那个菜尝一口,太咸了,放点糖,太甜了,再放点盐,再放点糖,再放点盐……几次下来,就变椒盐了。人就是这样的,感情也是这样,心态也是这样。关注当下最重要,当下开心是真开心,当下痛苦,你是真的在痛苦。所以菩萨告诉我们,人很奇妙,一会儿浮躁,一会儿清净,都是外面的影响。凡夫常生病,因为是外界对你的影响。你看你们经常生病,是外面对你们的影响。受别人几句话的影响,情绪会受到很大的波动,你们想想看,外面的影响对你们有多大?有时候会牵动你们的心。牵动你们内心,那你就会产生一种欲望的载体,“去买啊!这个东西很好、很便宜啊,以后会涨价的!”好了,去买了,欲望的载体来了。那你就会在这个载体中去好好地争,会去找、会努力地去发现它,那么最后会让自己套住。
第8段
师父跟大家讲法很快,一个小时了。大家听得很开心吧?开心的时候,时间过得很快。我如果叫你们在那里静坐,你静不下来,就像罚坐;静得下来,就叫禅坐。你们知道,你们现在就叫禅坐,坐在这里,静下来,心里什么都不想。你们在听师父刚刚一个小时的弘法当中,你们脑子什么都不想,所以时间会过得很快;如果你们想着“这件烦的事情……明天在单位里这件事情,孩子怎么样,家里怎么样,买这个东西……”你脑子就根本不能禅坐,不能禅坐就影响你的禅修。你们以为禅修是什么?你们坐在这里坐得定,在修心,就叫“禅修”;定得下来叫“禅定”,你们最后禅定得到了,就会得到禅智——智慧,菩萨的禅的智慧。
第9段
有一次,有一位年轻的比丘停留在一个村子的精舍的时候,有个人就供养他两件袈裟。(过去供养什么都有的,就像现在对法师可以供养餐。有的家里正好有袈裟,供养给年轻的比丘、出家的和尚。法师可以接受供养袈裟的。)那么这个比丘就决定把其中一件供养给长老比丘(就是庙里的长老、师父,是他的舅舅)。回来安居之后,年轻比丘就去找长老比丘,把袈裟供养给这位长老比丘。长老比丘说:“我已经够了,我有很多袈裟了。”他就拒绝了。年轻比丘多次恳请,但是长老比丘坚决拒绝:“不要。”他说不要就不要。年轻比丘非常地伤心,认为舅舅不接受他的袈裟,是不喜欢他。(所以你们自己知道,现在社会中,你送给人家东西,人家不收,你不舒服的。你诚心诚意送给人家东西,人家收下来,其实是对别人的一种尊敬。尤其有些人,人家送他一样东西,先看一看,然后说“不要不要”。你说人家丢脸吗?如果你不看,就说:“不要了,你什么都不要送我。”那另外一个概念。人家送你什么东西,都要满心欢喜,因为这是一份礼、一份心。你不要,人家不开心。)你看这个小比丘,他就很难受,他就觉得舅舅不喜欢他了,他甚至觉得既然舅舅坚定地拒绝和他共享必需品,他想最好还俗,“你舅舅这样,我就还俗了。你不喜欢我,我跟着你干吗?”还是去过自己世俗的生活,就不出家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的心念纷飞,还俗之后怎么样怎么样,念头乱飞,思绪紊乱,心中想着:“我还俗之后,我就去卖掉袈裟,买一只母羊,然后快速生育,养出很多小羊,有足够的收入,然后娶妻生子。他再携带妻小搭车回来探访他的舅舅,‘你看,我老婆、孩子,我现在什么都有’。”他甚至想,在路上他会告诉妻子“由我来照顾孩子”,但是妻子非要叫他驾车,不要管孩子的事情。但是他坚持要照顾孩子,他就去抢孩子来照顾,结果孩子掉下了车子,被轮子碾过。他非常愤怒,拿棍子就要打他的老婆。其实这个时候,他都是想象,他正好用扇子在帮他舅舅扇凉。由于他的胡思乱想,结果拿个扇子不小心就打了他舅舅的头。那个长老比丘非常有智慧,他很厉害,明白这个年轻外甥的心念,就跟他讲:“你自己不能打老婆,你打我干吗?”因为长老比丘知道他在想什么。这个年轻的比丘一听,他的舅舅长老比丘这么厉害,十分惊讶,马上局促不安地立刻就离开精舍。但长老比丘却设法带他去见了佛陀。佛陀知道这件事情的原委之后,就很仁慈地告诉年轻的比丘:“人心旁骛不定,即使是遥远的东西,你的心都会胡思乱想,所以人应该努力使自己从贪瞋痴三毒中解脱出来。”贪啊,刚刚这个小比丘不是贪心吗?所以要解脱出来,你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好,今天师父就跟大家开示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学佛精进,能够把自己的心安定下来。今天就是要告诉大家,外面的环境再怎么变,自己的心要如如不动,心要定得下来,你的心境才能如水。谢谢大家。
拓展延伸
【第1.1段原文】
我们人碰到事情,经常第一句话就是说别人不好,“你怎么不好、你怎么不好”,诽谤他人,做什么事情总是说“你不好”,要让他让你,从来不知道自己去让别人的。你记住了,你经常去让别人让你,时间长了,你会慢慢地偏执,你会我执;你时间长了,就会退失佛心。所以慢慢时间长了,你就会不修心、不学佛了。
【第1.1段延申】执着的心会给自己设立很多的屏障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17集【调养身心,忍辱为上】 点击视频
你去看一个人,经常一开口就是道人长短的人,他与佛菩萨的理念就是相违背的,因为菩萨不论别人的是非,因为你进入了是非当中就会执著。你拥有着执著的心,你就会有执著的行,因为你的心指挥着你的行为,你就会给自己设立很多的屏障。很多人为什么在单位里不受人家喜欢?很简单,“你不喜欢我好了,我也不喜欢你,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呢”,他自己心中有一个屏障,他觉得别人总是错的,而他自己是对的就可以了。这个要恰到好处,如果你自己的执著影响到你,使你与别人的关系不能融合,那你就是在障碍之中。有一个方法就可以让你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过头:你不喜欢的人,他讲什么话,你看看你能不能随缘。如果他讲笑话你能跟着他笑,说明你是随缘的,你就不会进入跟他的这个障碍之中,有障碍的话你就得念消灾吉祥神咒,对不对?跟他化解,化解因缘,解结咒化解因缘。
【第1.2段原文】
师父让你们明白,种下难以挽回的恶因,就是因为你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分都在种恶因。你说“我怎么得罪他了”——人经常会讲一句话“我怎么得罪他了?我真的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得罪他,他为什么对我不好?”你刚刚没给人家一个笑脸,你刚刚讲话很讨厌,你刚刚讲一句话,只顾讲这个人,没考虑到边上听的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记住了,你是在暗中讽刺他,种下了一个不好的恶因,这些都是不知道的。就像夫妻两个人吵架,吵了半天说“你为什么今天跟我吵啊?”“谁叫你讲这句话的?”“我什么时候讲了?”“你讲了,你还不认识?你讲了,你还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讲了?”人这种因,都是无知才种下的,种下了这么多的因,恶因会影响你的前途、事业。
【第1.2段延申】不让恶缘成熟是智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9集【不让恶缘成熟是智】 点击视频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是考虑到后果,“这件事情不能做,做了之后会不会有果?”菩萨是畏因的。众生呢?有利益了,这件事情赶快做,先去做吧;做了之后果来了,“哎哟,怎么办呢?”所以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就是没有智慧。所以菩萨永远不会因为很小的恶就去犯,“这么小的坏事,一点点”,菩萨都不会去犯的,菩萨永远不会因为恶小而去做;菩萨也不会因为一点点的好事就不去做,“这个好事只有一点点,这个不是大功德,我不做了”,就像你们一样,“地板我不拖,我要么磕头换供果,我要做就做大功德,我要到法会上去做大义工”——不是这样的。你们知道功德是怎么来的吗?功德为累积而来:帮众生开个门、拿个板凳,记上0.2%;给人家端碗饭、做一个菜,记上0.5%;帮人家拿一样东西;人家想不通了,“不要想不通,我跟你一起来看看《白话佛法》,我也想不通,我们一起来”。
众生因为不明白有因果,所以才会常常犯恶。你说你今天骂人、讲人、对人家不好、白一个眼,都会犯恶业,损害别人。犯恶业,等到果报现前的时候,很多众生会害怕痛苦,“他为什么对我这样?”你想想看,你多少年了,每天欺负他一点、欺负他一点,欺到最后,他离开你了,你痛苦吧?痛苦的时候是不是你每一天积累的?…… 所以好的、善的,它是一个长久的累积;恶的、凶的也是一个长久的累积。不要动不动跟人家作恶,不要去损害别人。你既然害怕痛苦,你就不能去做任何伤害别人的因。我们人有时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还要说“我无语了,我问苍天,为什么啊?!”为什么?师父给你们加几个字:为什么“我要种因”啊?加两个字:种因。你不种因,你问苍天为什么?就是你自己种的因,才会有这个果报的。
要自主生死,自主人生,要开悟解脱,就是从自己说话、思维、行为上检点,不要种因。“我不能再种因了!”对不对?跟别人吵一次,种一个因;吵两次,跟邻居种一个因;吵三次,种下一个恶因;五、六、七、八、九、十次……种上了一个恶缘,而这些恶缘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消除的,最后终有一天爆发。当你承受果报的时候,就是你痛苦不堪的时候。所以做人,真正想超脱、解脱的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你们经常要去做帮助别人的事情,有的时候为了一点点钱、一点点名、一点点利,能舍就舍,能无所谓就无所谓,能让就让,这个就是在保护自己的慧命,这个就是在种善因。
【第1.2段延申】注重细微的因果
摘自《白话佛法四》第17篇【闻思修 守三业】 点击阅读
如果你注重了细微的因果,也就是说你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要当心,我会不会做错事情?我这个事情做出来之后,会不会有损我的功德?我做出那个事情之后,会不会浪费我的功德?如果你每一件事情都想得仔细一点,那么你就会得到一个圆满的人生。
【第1.2段延申】明理勤修,善种因果
摘自《广播讲座一》第25篇【明理勤修,善种因果】 点击阅读
恶因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你做事情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大家,没有考虑到众生,你才会去种这个恶因。一个能够让大家都喜欢的人,因为他喜欢大家。一个能够让大家都讨厌的人,因为他就只喜欢自己,他不喜欢大家,大家才会讨厌他。
【第2段原文】
师父经常讲,人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改毛病就是战胜自己。人很痛苦,要学会改毛病,战胜自己,你才能战胜人间一切苦难。师父在这里没有叫你们战胜别人,要战胜自己人间的一切苦难,因为你战胜了自己,你就不会烦恼,不会痛苦,你就是战胜了自己本应该尝受的苦难,你不承受了。举个简单例子,别人在骂你,你说一般人家骂你,总会生气吧?正常吧?你战胜自己了,“我不能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他怎么诽谤我,我不是的,没关系“,战胜自己了吧?接下来不烦恼了吧?不痛苦了吧?否则你会很痛苦、很难过。师父告诉你们,苦乐是怎么来的。苦乐本身就是心的感觉——觉受。苦也是一种感觉,乐也是一种受。真开心,哈哈一笑,感受吧?笑完了还有吗?“刚才我笑得可开心了“,有几个人笑完之后还记得的?你们生活中有很多非常可笑的事情,想起来就会笑,但是你会一直放在心上吗?笑过了,没了,那是一种感觉、感受。你们年轻的时候没有快乐过?你们年轻的时候没痛苦过?现在就是一种感受。比方说,你感受痛苦很深,你拔不出来,你就是忧郁症;你感受快乐很深,那你这个人就是弥勒佛。
【第2段延申】苦和乐是对感受的执取
摘自2019-05-12卢台长新加坡《弟子辅导开示》 点击阅读
苦和乐是对感受的执取。苦和乐对感受的执取是什么?什么叫苦?什么叫快乐?我问你,妈妈在生孩子的时候痛不痛?很痛,但是妈妈心中快乐,因为小孩出来了,我亲爱的baby出来了。我为什么今天要举这个例子?因为今天是母亲节。妈妈身体受到强大的伤害,孩子吸取了母亲身体上的营养,等孩子出来的时候,妈妈虽然很痛,但是看着孩子“哇哇“哭的时候,这母亲就……
所以,师父告诉你们,苦和乐。什么叫快乐?有的人喝酒的时候以为快乐,喝完吐的时候快乐吗?这是你的一种感受。你看小孩子开个party【派对】,开心得不得了,开完了,“我不要大家离开“,人家要回家了,对不对?这叫苦还是乐?只是你的一种执著,叫“执取“——我一定要执著这件事情。什么快乐啊?什么痛苦啊?那就是一种感觉。你们小时候痛苦过吗?你们小时候快乐过吗?现在想起来是不是只是一种感觉?
对感受的执取是受执取蕴。什么意思?一个人的感觉、感受,你对这个感受执取。有什么意思啊?今天共修会里面你很喜欢的女孩子怎么没来啊?《白话佛法》念出来都不是味儿。你看见一个很帅的帅哥今天怎么没来共修,心里就想他了,你就念心经念到大悲咒去了,对不对?这叫执取一种感觉、感受。实际上你今天热也好、冷也好,你心中觉得“还好啦,新加坡这个时间已经算很凉快啦“,那你今天的感受就不会觉得很热。你觉得“哎哟,怎么这么热啊?“人家问:“你从哪里来的?““冰岛。”那是感觉啊。你今天感觉好、感觉不好,都是你自己的一种感觉。感觉是受蕴,是在内心的受执感受,取蕴。
【第2段延申】苦乐是无常的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88集【佛法的无生无灭】 点击视频
我们现在修心要懂得无常,它会变化的,它这个苦乐是无常的,苦过了又会快乐,快乐了又会苦。所以怎么样能够把握这个苦乐呢?最好的方法,首先要理解什么叫苦,什么叫快乐,因为它是一种感觉;其二,要懂得,没有苦的时候,你就要珍惜,你要知乐,就像你们虽然身上没毛病,很平静,但是你们要珍惜,“我很快乐,因为我现在没有牙痛,没有腿痛,身体还很好,心脏还很好“,这就是你们要知乐才能离苦,所以人不知足就会痛苦。师父把这个哲学的理论,佛学、哲学的理论倒过来跟大家讲到现在,就是让你们要懂得,苦和乐这是相对的,怎么样能够保持你的快乐,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脱离苦难。所以菩萨他不会贪著,菩萨如果一贪著,就会成为众生。快乐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你很干净,你经常要快乐,是不是叫离苦了?因为快乐的人不就离开痛苦了吗?所以真正地灭度自己的苦难,才能产生恒常的快乐。
【第3段原文】
所以师父跟你们讲,人心的觉受,有时候不见自己的心在何方。心是制造苦与乐的根源。你今天快乐,“我想开心,我就开心“,好,快乐了。“我就不开心“,人家说:“算了,开心一点吧。来,我们出去玩玩。““不出去!”“出去了,开心点。”“我就不开心!”你们有吗?小时候有吗?现在有吗?小时候愚痴吗?现在愚蠢吗?还是换汤不换药。所以师父叫你们懂得,要看到、感受到、控制好自己内心一种无形的觉受体。一不开心,马上觉受体就开始感应,“不开心了,赶快改变!改变!改变!开心!开心!开心!“一感觉到自己太开心了,“当心!当心!当心!“所以人的毛病:不开心也感受不到。骂啊、发泄啊,闷在肚子里,就想发泄,管它呢,水往所有人身上泼;开心的时候狂欢,到后来失控了,出大事了。菩萨就告诉我们,这一切是一种无形的觉受体。
【第3段延申】心生万法 心定境中
摘自《弟子开示二》第24篇【心生万法 心定境中】 点击阅读
觉受不同。如果你是一个菩萨,众生讲你的好,你会觉得都是我应该做的,做人就应该做好人,做好人就会被人家说好话,那是随缘自然的东西,为什么要把它捡起来放在心中天天捧着不肯丢下?天天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人,没有什么了不起;天天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人,很伟大。学佛的目的是要成佛,成佛的目的是大觉大受——最大的觉悟、最大的感受,就是完全明白、完全知道。当苦来的时候,知道这些很快就会消失。当身体疼痛的时候,不懂医学的人认为会一直痛下去,但是学医的人就知道这种痛没关系,吃些药一小时就没事了。所以当医生痛的时候,他不紧张;而当我们痛的时候,我们很紧张,以为会延续。当我们在人间吃点苦的时候,我们觉得会一直苦下去,所以才会执著地去追求;而当我们真正开悟了、学佛了,我们不认为这是会一直延续的苦,知道这是假苦,很快就会没有,我们就不会把它当作苦来受。我们年轻的时候吃过多少苦,现在还有吗?还能记得吗?
【第3段延申】认识“假我”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8集【超脱于外境的变换】 点击视频
所以菩萨让我们控制住自己内心的那种感受,要认识它,它是一种虚的,它不是真正的“我“,这是一个“假我“。比方说,你刚刚在发脾气的时候,其实这个发脾气的人是一个假我,因为真我是有修养的,你不大会发脾气的,这个假我是你刚刚身上有灵性,或者那种不好的气场影响着你,使你发脾气的。这是一个假我,真正的我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你这样想的话,你才能得到解脱。我们伟大的佛陀在2500年之前,他所说的佛法就能够解决我们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他可以用这种佛的智慧,来解决我们身心产生的痛苦和烦恼,这就是伟大。
【第4段原文】
每天在人间,我们人被无奈紧紧地束缚住了。无奈,有什么办法?你们告诉我,现在天灾这么多,你说人有什么办法?无奈吧?被寂寞深深地绑住。你看人寂寞吗?一个人在家里寂寞吗?自己还要烧烧饭、烧烧菜,自己还要受受苦,自己还要想不通,谈话的人都没有,寂寞吧?每一个现实却总是非常残酷无望。你们看看现在的现实,让你们感觉到非常残酷吧?每一个人所经历的现实,是不是都让我们觉得非常残酷无情?“怎么可能?怎么这么多人?怎么这么苦?““很多人苦,你听到过吗?”“没听到过。怎么这么可怜?”无望吧?就是这样。所以人就是这么无助。我们人来到人间走一遭,你到底想拥有什么?你为何要负担这么多呢?多么痛苦、多么忧伤、多么烦恼、多么寂寞,这就是人,要负担很多。快乐在哪里?苦在哪里?等到你两腿一蹬的时候,苦又在哪里?快乐又在哪里?
【第4段延申】苦是乐之因,乐是苦之果
摘自《白话佛法三》第2篇【实修是境界,业力是增上缘】 点击阅读
人在吃苦的时候,业力就会得到转化,我们的孽障就在得到消除。吃苦可以把我们的业力消掉。这就是为什么师父叫你们要把苦转为乐的原因。当你的业力得到消除以后,你不就开心了吗?吃苦越多的人,业力消得越快。业力消除了,福分就自然来了。所以有一句话叫“苦尽甘来”。吃苦怕什么,人到人间来就是吃苦的。每天吃点苦,又怎么样呢?很多人就是憋不住,憋不住的人就是没有定力。如果大家能够咬牙多吃点苦,同时拼命做功德,祈求菩萨就会很灵的。
要记住,吃苦实际上是在转你的心。人只有吃苦了,才会想到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才会想到去求菩萨保佑。转心等于转业,把生活中的一切苦转化为乐。有一句话叫,“苦中有乐,其乐无穷”。以苦为乐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苦是乐之因,乐是苦之果。
【第5段原文】
自心明白(自己心里最明白),什么都是假的、都是无常的,只是心没有一种感受体,心里没有感觉了。人要走的时候,心里没有一种感受体;只有你在人间还没有走之前,已经觉悟了,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似是而非的人生,好像活着又好像死掉一样,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一样。所以人的心很奇妙。你看我们人的心奇妙吗?一会儿开心了,你跟他讲话,“听说他不开心。”“没有啊,我刚刚跟他讲话,他很开心啊。”“怎么后来又不开心了?”为什么?一会儿得到,一会儿失去;一会儿得到快乐,一会儿失去了这个快乐;一会儿得到悲伤,一会儿失去悲伤…… 人就是在得到和失去中,在选择和没有选择中,在痛苦和快乐中,一直在度过这些无常的日子。
【第5段延申】彻悟的无常观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95集【彻悟的无常观】 点击视频
佛陀讲,为什么修无常观的行者能断尽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爱执著呢?就是佛陀告诉我们,你经常修无常观——这个世界是无常的,今天有,明天没有了,一切都会过去——能断尽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爱执著,将无明与憍慢永除无余。因为修无常观的时候,你心中会没有贪爱和执著。
你心中没有了欲望,就能够善于分别诸法,你就能够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可以用、什么不能贪,你就进一步地懂得佛法的思惟和诸法义理。很多人为什么会发愁?因为他觉得“我苦啊,我这个烦恼怎么办呢?”他看不到无常。很多人忧虑,因为他觉得这个忧永远会延迟下去。想一想我们小时候的忧虑,现在还有吗?很多人的苦恼,他觉得“我一辈子就这么苦”,你怎么不想想你哪一天翻身了呢?你会永远这么苦恼吗?这就是你没有理解佛教思惟的诸法义理。因为能善思惟诸法要义,也就是说,你经常把自己的想法用正能量来想,“这件事情虽然最近不顺利,但是它也让我懂得更多应该怎么做好这件事情的方法,学到很多知识,我可以下次再继续努力”,因为你懂得诸法的要义,思维上进步了,思维上对人间很多的事情理解了,你就不会产生愚昧。颠倒的错误行为就是因为你的执著、你的欲望。
【第5段延申】借假修真,见证佛性
摘自《白话佛法二》第6篇【借假修真,见证佛性】 点击阅读
印佛心,就是用凡人的心去和佛菩萨的心放在一起,也就是说你做任何事情,都要问问佛菩萨,我这样做对不对?佛菩萨在哪里,佛菩萨就在你的心里,所以要修假成真,用假的身体来成全你真的佛性,有了真佛心,随即身体也成佛,因为你假的身体所做出来的事情,全是佛菩萨所做的。比如,你合掌念阿弥陀佛,脑子里如果是空的,你假的身体是在拜真的佛,心里也是真的佛,你映照着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佛,这个你所拜的佛不就是借假修真吗?现在你是借这个嘴巴在念经,而许多年之后,你的身体没有了,你的嘴巴没有了,是不是叫借假修真?
【第6段原文】
人,意念一会儿清净,一会儿浮躁,都是外境给你们带来的影响。师父救人多难,我经常帮很多佛友做思想工作,经常帮他们解脱,谈人应该用什 么样的菩萨智慧来解脱心中的烦恼。谈了之后,“师父,我想明白了,真的,我开心啊,想通了。我一定听师父的话。”“好好改。”第二天,“哎呀,我怎么又……”变了,讲得好好的,无常啊。
【第6段延申】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则生道
Wenda20180126 01:22:24 点击阅读
男听众:《白话佛法》里提到“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则生道”,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台长答:对啊,你心浮动了,你不是觉得飘了吗?(对)心定的话,你就是净下来了。你定的话,你是不是净下来了?你要是净下来,你是不是得道了?乱七八糟的你能得道吗?(不能)你人定下来了才能得道(明白了)
【第6段延申】心浮则飘,心净则定
摘自《白话佛法一》第34篇【人间学佛须知】 点击阅读
学佛就是修心,万法唯心,修心的路就是学佛的路。心浮则飘,心不定则魂飘,如果心中有着无数的杂念,有着许多的担心,忧虑、愁苦,那么心就不能安定,灵魂就不能安宁。心净则定,只有心中干净,心才能静,魂才能定。心定则道生,心定了,道行才能生出,也就是才能觉悟,才能悟出道理,悟出佛法的真理。心要净,就要明因果,知轮回,懂缘分,才能不贪,不瞋。
【第7.1段原文】
人就是这样的,感情也是这样,心态也是这样。关注当下最重要,当下开心是真开心,当下痛苦,你是真的在痛苦。
【第7.1段延申】关注于当下
摘自 2017-08-28 卢台长马来西亚 吉隆坡《世界佛友见面会》 – 慈悲救人行佛道 学佛精进勤修道 点击阅读
修行禅定的人在生活中与一般人不一样,同样吃饭、睡觉,为什么修禅定的人和不修禅定的人感觉不一样?一位禅师与一位世俗人的对话。“禅师,你用功参禅打坐,是在修行吗?”“是的!”“你用的什么方法呢?”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任何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们是否也可以说跟你一样,算作修行呢?”“不。”“为什么?” “因为他们吃的时候并不是在吃,而是在想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使自己被困扰骚扰。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也不是在睡觉,而是做梦,想许多事情,所以他们与我们修行禅定的人不同。”懂得修行禅定的人,首先要做到排除杂念。所谓万法归一,就是把很多的杂念收缩到一个点上,就在一念集中到一个地方,寻找究竟。为什么人会分心、分散自己的精力?有的人,你和他说这个,他和你说那个,他的精力和精神完全分成很多很多,在精神病学上就是精神分裂症。当我们跟一个人讲话的时候,他讲的话不是正确回答你,别人就怀疑他有没有神经病。学佛人要把念归一处,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饭吃完了再想其他事情,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不要多想,否则觉也睡不好。有的人吃饭的时候想着念经,念经的时候想着睡觉,睡觉的时候又想到其他的杂念,就修不好心,精神杂乱,觉也睡不好。心念散,魂不齐;心念定,智慧齐。一个人心念定,什么都不要乱想,无事是贵人,心常莫造作。在日常生活中,要用无事来解决这个问题,不去惹事就不会生非;要安然,才能平安;心要平安,才能真正的无恙。
【第7.1段延申】亲鸾上人的故事
摘自20161223 吉隆坡观音堂开示 点击阅读
有一位亲鸾上人,9岁的时候,他已经立下了出家的决心。他要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就问他:“你年纪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亲鸾讲:“我虽年仅9岁,父母却已双亡,我没有爸爸妈妈。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非要与父母亲分离不可,我很难过。所以我为了探索这层真理,我一定要出家,我要去探索。”慈镇禅师非常赞许他的志愿,说:“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晚上太晚了,明天一早再为你剃度吧。”亲鸾听后,非常不以为然地说:“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是我年幼无知,我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可否延迟到明天。而且师父你年纪这么大了,你也不能保证明天早上起床时候还活着。”慈镇法师一听,马上拍手叫好(这种高僧大德有修养,他们从来不会生气),满心欢喜地说:“好!你说的话完全没有错,现在我马上召集法师就为你剃度。”这个故事讲给你们听,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这样的勇气在当下就决断。人总是喜欢拖拖拉拉,“哎呀,今天做不完,明天吧;明天做不完,后天吧……”天天有借口,“以后等我退休了,我再念经吧,我再吃素吧……”好了,还没退休,已经生癌症了。所以,今天能做完的事情,我们就要今天做,今天做不完的事情,我们明天再做。不要让自己偷懒,不要让自己有懈怠的可能性,因为你经常偷懒、懈怠,你会有恶性循环。很多人的恶习就是因为一天、两天、三天。有的人就是不肯刷牙,天天拿白水漱漱口,一天没人讲他,两天他觉得蛮好,三天无所谓,四天之后,慢慢成为一个恶性循环的坏习惯,最后牙齿全坏掉。我们每一天会有一堆事情拖拉,不要拖到明天。其实要懂得,佛陀告诉过我们,人只能活在当下。佛陀告诉我们,我们生活在今天,也就是现在的时间,我们不能把自己生命退后到昨天,也不能提早进入明天。所以当下就是今天。你今天努力了,你就忘记了过去的苦难;
【第7.2段原文】
所以菩萨告诉我们,人很奇妙,一会儿浮躁,一会儿清净,都是外面的影响。凡夫常生病,因为是外界对你的影响。你看你们经常生病,是外面对你们的影响。受别人几句话的影响,情绪会受到很大的波动。你们想想看,外面的影响对你们有多大?有时候会牵动你们的心。牵动你们内心,那你就会产生一种欲望的载体,“去买啊!这个东西很好、很便宜啊,以后会涨价的!”好了,去买了,欲望的载体来了。那你就会在这个载体中去好好地争,会去找、会努力地去发现它,那么最后会让自己套住。
【第7.2段延申】为何末法时期更容易激发人的欲望
Wenda20160415 36:48 点击视频
男听众:末法时期天时变了,人心越来越险恶,欲望越来越大,而正法时期人的欲望很少。是不是因为末法时期天地宇宙之间的磁场发生了变化,更容易激发人的欲望呢?
台长答:是真的。你想想看,过去女孩子哪有穿得这么少?穿得这样乱七八糟的,不是让人家浮想联翩?不叫引人家做坏事?这是有道理的。你看看所有的网站,里边都有色情的东西,这不是天时的问题吗?这不是大家都在造共业吗?(是的,就是看个新闻也突然蹦出来)想想看了,过去有吗?过去那个时候连网站都没有,哪来的美女出来?现在像好莱坞很多电影,把几个强盗可以弄得很开心,最后看电影的人会同情强盗,大盗偷了东西,最后钱都拿到了,他一分,这个事情结束了,很多人还会替他欢呼。
【第7.2段延申】欲望的载体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14篇【自主烦恼 般若相智】 点击视频
我们生活原本没有那么痛苦,没有烦恼,也没有忧愁,但是当我们欲望太强的时候,计较太多的时候,我们背负了太多的痛苦、烦恼、忧愁,我们就产生了欲望。因为当你有太多痛苦的时候,你的欲望就开始产生。“我怎么样能够把它变过来,不要让自己痛苦”,这也是一种欲望。
欲望有善欲,也有恶欲。“我要改变自己,能够更好地……”这种欲望,虽然不能成为很高的境界,但它是善欲“我今天一定要帮我女儿考上精英中学”,这是欲望吗?是。它是恶欲望吗?不是,它只是一个自私的善欲。师父告诉你们,如果你有境界,你就会把欲望放得少少的。只管耕耘,好好地帮着孩子温功课,跟孩子说:“孩子,能考上是你的福分;今天不能考上,我们也不气馁,好好地修。”只有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节制自己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间真正的幸福。
【第7.2段延申】如何才能发现欲望并克服欲望
Wenda20161023B 41:52 点击阅读
男听众:师父在马来西亚法会开示,人的欲望会无限膨胀,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请问师父,我们人在不同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欲望。有的欲望明晰,有的自己很难发觉并很难克服。我们如何才能发现欲望并克服欲望,不为欲望所动呢?
台长答:发现欲望有好几个办法:第一,别人指出;第二,自己经常要检点。就像一个人发现自己脸上脏一样,要经常照镜子。为什么叫你们观照自己的内心?还有,听别人讲话,不要听不进。人家讲话就好好照照镜子,“是不是我贪了?”第三,靠菩萨的智慧。经常有菩萨智慧的人精进努力修行,他慢慢地就能够观照到自己身上的欲望了,向好人看齐。法师为什么能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他让人家看到:“我身无分文,我一无所求,我什么都没有了。我过去什么都有,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一个榜样的力量。你还贪什么?所以法师不能贪的。法师不贪,给人家一个好榜样,“我没有欲望的,我就是修心”,正能量啊!
【第7.2段延申】欲望的根来自何处;如何断掉欲望
Wenda20180729B 08:41 点击阅读
男听众:人的成就就像大树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欲望就像树叶越来越茂盛,就算树叶掉了,很快又长出新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人,生在欲望中生,死在欲望中死,没有尽头啊。请问师父,欲望的根来自于何处?
台长答:欲望的根来自于人的本性,本性的八识田中。因为只要是人,他就会带有八识田中的人的各种劣根性。九识田中虽然是佛性,但是八识田中的东西太脏了啊(是啊。那如何才可以断欲望呢?)修啊,把欲望修掉。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看见一个异性动心了,你就问我“如何能够把它断掉啊?”不要去想,不要去看,不要去接触,你不就断掉了?(明白了。其实就是守戒,是这样吗?)对了。就是不要让自己去接触它,你就守住了。你想了、你去碰了、你去看了,你就守不住了;你听到它的声音了,你又守不住,因为有欲望在勾引你……所以你必须要守住,咬咬牙,一抬腿离开那些欲望的现场,就结束了。
【第7.2段延申】世界上所有事物皆无实体,四大皆空
摘自《白话佛法九》第40篇【消除内心恐惧,得大自在】 点击阅读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和人际交往、语言、思维皆无实体,没有一个是实实在在可以留住的,皆无实体就是真理。小时候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一件新衣服,平常不舍得穿,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拿出来穿,参加小朋友的舞会才拿出来穿。现在这件衣服到哪里去了,还找得到吗?为了吃一顿很好的饭,一直憋着、憋着,好不容易等到这一天了,狂吃一顿,把西服的纽扣都吃得绷掉了。现在想想这顿饭还有吗?结束了。皆无实体,就是说没有一件事情是靠谱的,没有一件事情是靠得住的。很多女孩子小时候长得难看,后来越长越漂亮了;还有一些女孩子小时候很漂亮,后来越长越难看。但是他们就是忘记了一句话,所有的人最后都是越长越难看。所以,难看的人不要悲伤、不要难过,好看的人也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你最终会成为一个老太婆、直不起腰的老伯伯啊。四大皆空啊。
【第8段原文】
你们在听师父刚刚一个小时的弘法当中,你们脑子什么都不想,所以时间会过得很快;如果你们想着“这件烦的事情……明天在单位里这件事情,孩子怎么样,家里怎么样,买这个东西……”你脑子就根本不能禅坐。
【第8段延申】一心不乱,转万念为一念
摘自 2018年4月3日《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点击阅读
头脑本身是可以一直在考虑问题的,所以有时候你不叫它想,它也在想。这样的话,台长教你们一个方法:你这个头脑不想也得想,想也得想,好,很简单,我干脆给你一件事情去做吧,你专门去想一件事情吧,你有了这件事情,集中在这件事情,就不会有其他杂念乱想了。那么这一件事情是什么呢?你去观想,你去念经,你去做功德,这样叫“以一念取代万念”,这是佛法的一种修行方法,很多人修行根本不知道。很多人说“师父,我一念经,马上杂念纷飞”“我一磕头,杂念纷飞啊”“我坐在那里胡思乱想”……那么怎么样一心不乱呢?一心不乱就是“转万念为一念”。一念,把它集中在修心、念经、观想上面,那么你这“一心不乱”就是在定中了,只有在定中你才会一心不乱。所以一心不乱并不是没有念头,应该叫“心比较定得下来”,并不是完全无心。你想想,我们做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没有念头呢?就是怎么样把它修到一念即觉、一念无住——没有一个念头能住在你的心里,虽然有念头,但是它过了就过了;一念即觉,就是只要有念头起,就是觉悟的念头。
【第9.1段原文】
人心旁骛不定,即使是遥远的东西,你的心都会胡思乱想,所以人应该努力使自己从贪瞋痴三毒中解脱出来。
【第9.1段延伸】不动妄心 心如止水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70集【如如不动 心自浩然】 点击视频
师父告诉大家,其实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什么意思?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就犹如在树丛当中,到处都是带刺的那些树杈,尖尖的,各种各样的树枝,一动就会刺伤你,一动就会碰伤你;有的时候在森林里还有很多隐蔽的蛇,你不动它不来咬你,你一动它过来了。这个就是告诉你们,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的时候我们很苦恼,你不动,你心不动,你不会刺伤,你只要心一动就被刺伤。因为你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就不会伤到你,你的心一动,人就会妄动,伤其身,痛其骨,所以体会到世间诸般的痛苦。师父跟你们讲,很多人参加一个party(聚会),在party(聚会)上,看上某一个人很喜欢,你心一动,你就开始痛苦了,是不是,你妄动了,我要是能够跟他好就好了。好了,接下来想啊,动脑筋,千方百计去跟他接触,到了最后被人家甩了,刺伤吧,伤心痛苦吧。所以世间很多事情就是,你不动它不会动,人世间时时刻刻,都像你在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都暗藏着危险和诱惑,诱惑很多,你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
【第9.2段原文】
外面的环境再怎么变,自己的心要如如不动,心要定得下来,你的心境才能如水。
【第9.2段延申】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
摘自 2017年7月13日《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点击视频
我们经常说,掂起脚尖的人是站不久的,跨的太大步伐的人是走不远的。学佛也是这样,我们不求拼命地去追求让自我境界的解脱,而是老老实实地展现随缘的心灵方法。所以,对任何事情,人要形成一个习惯,而这个习惯就是你拥有禅的智慧的习惯在你心中,你才会阻挡任何人间对你不利的束缚。为名为利呀,都不会把你束缚住,感情啊,各方面啊。所以,“无心”是“净”,一个人无心是净啊,得净之时,我们不得做净想,如果你干净的时候你都不要去想这是很干净的,那才是“无无净”。所以,就算是你觉得自己“我很干净了”,你明无净,但是你心还是无净。所以就很难脱出无无净的境界。所以,我们起心动念,在自己修心当中经常会有情尘的烦恼,我们很苦啊!我们看到别人,我们就会想到自己呀。我们看见别人我们就会想到自己非常的惭愧。我们学佛到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做人一直在痛苦当中挣扎,一直在痛苦当中心动啊!所以,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心则不伤你的心啊。心动则人妄动,人的心一妄动,就会伤其身骨,你就会体会到世间所有的痛苦。因为在人间,时时刻刻都隐藏着危险和诱惑,到处都是陷阱,一不留神可能你就一生完了。所以学佛的人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呀。
【第9.2段延申】悟者识本性 迷者永轮回 明心方见性 悟者识菩提
摘自 佛言佛语第一册
如果一个人心正,就是佛做主;心不正,就是魔做主。所以悟者识本性,迷者永轮回,明心方见性,悟者识菩提。你们能永远找到菩提,就是菩萨!
【第9.2段延申】如何辩证地看待魔考
Wenda20190125 23:19 点击视频
女听众:师父以前在《白话佛法》里讲过:如果你从来没有遇到过魔,你的誓愿就不坚定、不坚固,因为没有魔考,你这个人就不会下定决心。因此碰到魔,对你是一种考验。师父以前也开示过,说有魔考是道心不坚定的一种表现。怎么辩证地理解这两句话呢?
台长答:有魔考的话说明你修得高,因为在修得高的境界当中,你一定会碰到魔考的。你修得低的话,当然碰不到魔了,碰不到魔,你也上不去啊。我问你,你越爬山,是不是越累啊?你不想爬山,你不累,那你也到不了山顶啊。佛陀经过魔考了吗?(经过,成佛前有很多的魔考)好了。《西游记》里唐三藏有没有魔考啊?(有的。那师父为什么又说魔考是道心不坚定的一种表现呢?就是说有时候这个人有魔考,可能是因为他的道心不够坚定)那要看,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你在前进的路上碰到绊脚石,那是正常的;还有一种,你自己在前进路上走走停停,走走停停,那么魔就来跟你搞了(明白了)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戒烟的问题,你今天就彻底不抽烟,你会碰到很多人给你香烟,这不就算魔考吗?如果你今天抽烟,停掉了,人家又来考你,又给你烟了,你想抽又不想抽,人家说:“抽吧抽吧。”好了,这不就魔考了?
【第9.2段延申】修行人怎样不被天魔阻碍;哪种人容易被天魔盯上
Wenda20160124B 33:06 点击阅读
男听众:师父,这个“天魔”他是怎样阻碍修行人的?我们怎样做不会被天魔阻碍呢?请师父开示一下。
台长答:正信正念,一个人要正信正念啊(对对对)一个人没有正信正念就被魔弄去了,他就搞你了(是的,是的。师父,那哪种修行人最容易被天魔盯上呢?)就是摇晃不定,忧郁百病,然后再加上思绪不宁,精进不行。好了,四句话(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第9.2段延伸】佛必定能够战胜邪魔
摘自2016-10-05 卢台长台湾台北《世界佛友见面会》 点击阅读
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不求心中没有魔障,人的一生魔障不断,只要有佛的地方就会有魔,只要有善心的时候就会有魔心出现,想去帮助别人的时候就会有阻碍出现,道理都是一样。积累功德如果没有魔障,誓愿就会不坚固;誓愿不坚固,必定未证得正果。不能说魔性没有,因为魔性虽然有,但魔性没有根,在我们的八识田中、九识田中,般若心中是没有魔能够种扎在自己的内心,而只有佛种扎在自己的心中,所以魔没有根,佛有根。希望大家懂得这一点,就会相信,虽然我很难过,虽然我被魔困扰,我天天很难过,但是他一定会去了,因为魔是没有根的,而佛性永远战胜魔性,这就是佛必定能够战胜邪魔。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