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20201230 专题分享 |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103集【心是本源 真如佛性】

31/12/2020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原文: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103集【心是本源 真如佛性】

点击视频

第1段

心包太虚是什么?就是什么都过去了,什么都是虚幻的,人间所有走过的路我都能包容它,能够看穿世界万物,它都是虚幻不实的。我想通了,我想明白了,我看穿了,这就叫照见五蕴皆空。犹如一个草地上是空的,你才能从几百米的地方看到几百米后的地方,一览无余;如果你今天在草地上堆满了杂物,你永远无法看到这个有色世界的真正境界。我们今天如果不能照见五蕴皆空,就被虚幻所蒙蔽,就会被杂念、杂思维所利诱。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杂物堆在草地上,我们一眼看不见几百米以外的任何事物;因为太多的杂物和杂念把我们的智慧遮住了,让我们离开思维中应该拥有的真正境界,把我们的眼睛蒙蔽了,就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没有想到未来应该怎么样将利益抛去,用真正的善念、善利益去利益众生。所以学佛单单去求未知、求神通,实际上就是缘木求鱼。要改变自己不好的行为、不好的性格,过去残存在自己内心……要勇于跟自己内心的这种杂念和不理智的世界观去做斗争,去改变它的本性,让自己脱胎换骨,拥有真正的佛性,那才是真正能够依靠的心悟基本佛理。开悟是心开悟,所以要心悟。刚刚就是师父跟大家讲整个修心的纲领。

 

 

第2段

接下去师父要继续跟大家讲,学佛修心,念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大家都知道,学佛修心首先要念经,念经要念到心念停止,就是念 到心中没有想念、没有想象,要念到能念之心和所念之佛顿时解脱。就是念到后来,“我没有去依靠、去依赖,我自然而然所产生的念经的心”,你连念经的意念都要念到不生。比方说很多人念经,“我要念四十九遍礼佛大忏悔文,我要忏悔我某某某的业障,我做错了什么,我在忏悔它”,你四十九遍的每一遍,都是把自己那些不好的事情想一遍,你说这个经文能干净吗?你今天说“我要念礼佛大忏悔文来消掉自己身上的业障,我就不去想这些业障,我就把礼佛大忏悔文念好”,一心念佛,这样念出来的经文干净,还是每一遍脑子里就想着“刚才做错的事情,自己很恶心”干净?这就是心念。所以念经要连自己念经的意念都不要有,“我在念经,我要消掉我的业障”——你这样的意念都不要,那你就是“回光返照”,就是菩萨的光会照到你身上,你当下就觉悟,亲证如来本性。因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佛性和所念的经合二为一了,而不是当中夹杂着那些肮脏的要忏悔的理念和事物。这就是学佛人常说的“花开见佛悟无生”:花开见佛,悟就是开悟,无生,无生法忍,没有生出任何东西。念经要念到无能念、无所念,“我没有为某一件事情念经”,这才是念佛的三昧

 

 

第3段

师父今天跟你们讲了,你们可能以后念经会进步很大。有些人为什么念经、念礼佛大忏悔文念得满脸都是泪?他不是在念经啊,他是在想他那些烂事,他是在想他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他解脱不了,没有悟出佛理,他哪能得到智慧三昧? 所以简单的念经实际上不简单,念经就是念心。所以你念经要念到经不在心中。经不在心中,那在哪里?在你的整个的内心当中,而不是在外心。所以嘴巴念,心中也在念,所以即使念经了,心中要有经。如果嘴巴在念经,心中没有经,那不是开悟,不是花开见佛,那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要用心,又要心中有经。

 

 

第4段

学佛人主张打破自己的妄想。人活在世界上都会有妄想,“我想要 成什么样”“我几年之后愿意成什么样子”,每天都在想象一种虚幻 的追逐名利地位,在人间红尘让你的境界会荡然无存,会下降得很 快。一个追逐名利、追逐虚幻东西的人,他很快就失去了理智,他 的嘴巴会乱骂乱讲,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不惜一切手段。虚空的 世界在真如佛性面前,会被佛光照得无影无踪。佛陀很早就已经告 诉我们,这整个宇宙空间都是虚幻的世界,在这个地球上更是虚幻,找不到一个真的东西。就像人一样,一辈子追求的东西,到最后都不是你的。菩萨慈悲,经常讲“在什么处”,你的心在什么处、念经要念在什么处(就是在哪里),就是告诉我们,念经,你的心要放在哪里。很多人眼睛一闭,狂念,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动,一遍礼佛大忏悔文背得出来,不知道念些什么。心在哪里?因为只有心能验证亲证本源的真如佛性。没有心的念经是有口无心的。所以念经实际上要念到真实如来心,也就是说“我今天念经是用心的”,这样,你就会把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都会念出来。念完一遍经要开悟,念完一遍经要知道自己的心在何处,念完一遍经要知道自己接下来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你的智慧德能就出来了。这就是念到后来,要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你在人间做任何事情才能妙观察智(没有智慧能观察什么?什么都看不懂,给你看了也不懂,告诉你也听不懂,所以要有妙观察智),要有菩萨常住在你的心中,你才能最后成所作智。

 

 

第5段

人间无明的熏染使我们内心生出妄心(很多人的妄心都是从内心深处生起的,想不到的事情都是从内心生出的,“这件事情最好突然之间碰到个好人来帮我就好了”,你看,都是从内心深处生出来的。比方说很多人喜欢换房子,“我这个房子这么差,最好突然之间有一个人因为家庭矛盾能够跟我换房子,多给我点面积,让我房子换得好一点,我能多占点便宜”,他这个妄心是从内心深处生出来,它是不现实的),然后你的智慧德能就变成了意识。为什么? 你认为的聪明——“我最好能够跟他房子换了,他小一点,我大一点”,这样的意识变成你的意识,然后意识让你生出了无明妄想,你就觉得“这有什么,这种人也有的。你以为啊?他大房子不愿意住,觉得太空空荡荡,不舒服,他想小一点、温暖一点。你看我们家那个房子这么小,很温暖的”,他就会这么想,无明妄想生出。然后妄想让你变成妄心在动,“这种人有吗?”开始花钱登报纸,你的妄心复熏无明(复熏就是反复地熏。熏是这件事情没有的,反复在心中想“可能……可能……”其实你们知道,中六合彩就是这种反复的无明复熏,就这个道理)。

 

 

6

妄心的复熏无明就是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不停地去想,在你的意识 深层当中你会认为这是真的、可能的。很多人就说“我买六合彩, 我买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买十年,看看它中不中”,你心 动了,产生了行动,你就不断地去花钱做,这就是“种其因,还其 果”。因为你种了这个因,那么你的果就是失望,佛教界讲叫“因 还果”。然后“果继因”,因为你没有中到,你又买了,又种这个因 了,“不可能的,下一次我一定能中上”,那么果继续这个因。果 继续这个因,那么你接受到的果又产生另外的因。举个简单例子, 你跟他吵架,本来应该吵完了,因为上次你欠他的,这次他骂了 你,大家扯平了,下次大家互相没关系了。但是你又骂他,种下了 又骂他的因,你就等着他下一次再继续骂你,这叫“果继因”。然后接受到的果又产生了另外的因。接下来就是“因起果”,因,你种下了,又开始把这个果报生起了,叫“因起果”——种下的因产生的果报。

 

 

7

所以你不买账,跟人家再斗,这就是师父跟你们说的,很多人上法 庭,赢了,三年的官司终于打赢了,开心啊,对方又上诉了,接下 来再陪他三年吧,这就是因果报应。所以种下因一定会产生果报, 那么果再还因。判下来了,这个果你是胜利了;对方又告你了,告你之后你也告他,然后你胜利了;对方又开始攻击你,又开始搞 你……因为果报又种下了万恶之因,这就叫因因果果。所以一个人 活在世界上,只要跟别人作恶,它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只要跟别人 闹了,就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在你的意识中反复地熏染意识“我一 定会赢的,三年都打了,我不怕,我再打三年又怎么样”,你反复 地熏染你的意识,让你的意识中产生虚幻——“肯定会赢的”,这就是虚幻,妄念起了,“我怎么打不过他?我的律师现在越打越 精!”——妄念引起自认为对、错的过程,自己认为“这个肯定是 对的吧?我这么多年打下来了,我不能放弃,我一定要赢”,整个 这种引起妄念、自认为对和错的过程,这就是你第七意识形成的功能。

 

拓展延伸

【第1.1段原文】

心包太虚是什么?就是什么都过去了,什么都是虚幻的,人间所有走过的路我都能包容它,能够看穿世界万物,它都是虚幻不实的。我想通了,我想明白了,我看穿了,这就叫照见五蕴皆空。犹如一个草地上是空的,你才能从几百米的地方看到几百米后的地方,一览无余;如果你今天在草地上堆满了杂物,你永远无法看到这个有色世界的真正境界。我们今天如果不能照见五蕴皆空,就被虚幻所蒙蔽,就会被杂念、杂思维所利诱。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杂物堆在草地上,我们一眼看不见几百米以外的任何事物;因为太多的杂物和杂念把我们的智慧遮住了,让我们离开思维中应该拥有的真正境界,把我们的眼睛蒙蔽了,就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没有想到未来应该怎么样将利益抛去,真正用真正的善念、善利益去利益众生。所以学佛单单去求未知、求神通,实际上就是缘木求鱼。

 

 

【第1.1段延伸】关住你们的“门窗”,内心世界的“蕴”才会干净

摘自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视频开示 第3集【意识是心中的蕴】     点击阅读

佛法叫你们关住自己的“门窗”,也就是说眼睛不要乱看,嘴巴不要乱说,耳朵不要乱听,鼻子不要乱闻,身体不要乱动,意念不要乱想,这就是关住你们的“门窗”,然后你在内心世界的“蕴”才会干净。

我举个简单例子,外面都是灰尘,你们坐在房间里,门窗都关着,外面的灰尘进得来吗?你只要把窗户一打开,正好有沙尘暴,那些灰尘全部进入你的房间,你说你这个房间还能干净吗?所以为什么法师要到山上去修?因为不食人间烟火。不要去听人间不好的东西,很多人一辈子修不好,就是太喜欢探听别人的消息,听别人说什么,什么都要问,什么都想知道,你说他还修得好吗?生活中两个人,如果这个人说“我从来不想打听人家事情的”,这个人就叫修心;什么都要打听的人,这人就修不好心,心就不会明,因为只要打听到东西,这个“蕴”就开始运作了。《心经》里叫我们五蕴皆空,也就是说不要有思维,不要被外面世界的五蕴——污泥浊水、红尘遮住,你就能看清自己的心,你就能明白自己的心到底是干净还是不干净。所以有时候不知道比知道要好很多,知道了太多,这种人五蕴不空。什么都想知道,你说你的心会安静吗?举个简单例子,你的心就像一个房间,什么东西都往你的房间里堆,垃圾也堆,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往里面堆,堆到最后,这间房间堆满了味道,一走进去就像仓库的味道。你们去看看好了,进厨房间,是不是有厨房间特殊的味道?什么东西堆得多了,这间房间就产生什么味道。

 

 

【第1.1段延伸】

卢台长开示解答来信疑惑(四百)2020-07-25   点击阅读

40魂游A国冥界—观世音菩萨给堕落地狱的女罪灵明星开示说法。

观世音菩萨:“人的一生受感官意识(眼、耳、鼻、舌、身、意)的影响而造成娑婆法界的诸多法相,在法相中又生出各种我相。人们的心常常执著于这些虚空之相而让自己痛苦烦恼。其实万法皆心造啊。”

观世音菩萨:“你在中学时代受娱乐电影影响(眼识、耳识)进入娱乐圈。在娱乐圈看到其他娱乐界人士(身识)的荣华富贵而拼了命地想红,给自己招来不幸的遭遇。想要享受好的生活,穿名贵衣服、名贵鞋子,戴名牌包,涂名贵香水,上豪华餐馆享受虚荣诸多等,其实这些在佛菩萨眼里只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所生出来的妄念,虚幻不实。我问你,你现在死了,以上种种在世的意识是不是诸法空相?还有吗?你灵魂需要这些吗?为这些去造孽堕落,值得吗?”……

弟子 马来西亚 13-07-2020

40菩萨说得多好,“人的一生受感官意识(眼、耳、鼻、舌、身、意)的影响而造成娑婆法界的诸多法相”,鼻子闻到香味、耳朵听到、眼睛看到、意念想到,这些被你闻到、听到、看到、想到的东西,都是一瞬间的存在,只是一种法相,就是一种现象;“在法相中又生出各种我相”,是虚幻不实的。举个简单例子,妈妈说“孩子你看,天这么冷,太阳照在身上暖烘烘的,多好啊”,孩子说“妈妈,我不要太阳离开”。这些虚幻的相,你执著,就会痛苦,你的心就执著于这些虚幻之相,就会让自己痛苦烦恼。就是告诉你们,你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造成生出自己的各种我相,这些我相都是虚幻的,但人总是以这些我相为执著。比如说,今天给你做领导,过几天下台了……就是要知道这是虚幻之相,你去执著干吗?有了又没了,没了又有了,都是你的心。你的心如果如如不动,你就不会造业、不会执著。万法唯心造就是这个道理。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宠辱不惊,自己好好把握好自己的心识就可以了。不要受感官意识让你造成诸多法相,法相就是虚幻之相,然后生出各种我相。你们每个人都有过去的感情,去想了就痛苦,不想就不痛苦。这就是虚幻的。

 

 

【第1.1段延伸】人世间虚幻不实,要看破、放下这一念之间,彼岸就在眼前

Wenda20200906   44:01    点击阅读

男听众:我不知道为什么也接收到您的法身开示……您的法身开示:

“人世间本来就是假的,虚幻不实的,干吗贪图短暂的享受?干吗不挺直腰杆学佛念经修心修行?干吗非得贪那一口吃,一口喝,一会儿睡?既然是假的,连我的这个躯体都是假的,这些都不是我的,只是短暂借我用而已,为何我还贪图这短暂虚幻不实的享受?我为何不去挖掘诸佛菩萨所具有的一切智慧德能和潜力?既然是假的,不实际的,为何自己不愿意面对站起来?为何还苦苦执著不去想通、想明白,看开、看破、放下?拿起是一念之间,放下也是一念之间,看破、解脱、成佛也是一念之间。既然皆是一念之间,为何我不去突破这一念之间、觉悟这一念之间、了悟这一念之间?孩子们,看开、看破、放下、解脱,速速提升自己的境界和修为,战胜自己的劣根性,不被劣根性所束缚住、困扰住。既然皆是一念之间,为何不借这一念觉悟真理,成佛、成菩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就这么来的啊!孩子们,打破这一念之间,觉悟、看破、放下这一念之间,彼岸就在眼前,是自己蒙蔽了自己看不到而已。好好学,好好悟,好好成佛,好好成菩萨,难就难在能不能降服这一念之间啊!孩子们,好好修,好好学,师父会经常过来看你们的。”还有您法身分享:“我活一天,我感恩一天,我法喜一天,我慈悲喜舍一天,难道我不能成佛、成菩萨吗?学佛念经要懂啊,改毛病,断恶习,与诸佛越来越近啊。”感恩师父。

台长答:你讲的这个我刚刚看了一下,我看到了,这个应该是师父的法身对你们的一些开示。

 

 

【第1.2段原文】

要改变自己不好的行为、不好的性格,过去残存在自己内心……要勇于跟自己内心的这种杂念和不理智的世界观去做斗争,去改变它的本性,让自己脱胎换骨,拥有真正的佛性,那才是真正能够依靠的心悟基本佛理。开悟是心开悟,所以要心悟。刚刚就是师父跟大家讲整个修心的纲领。

 

 

【第1.2段延伸】佛陀开示 修行之重必先克其劣行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41集【心净智慧 远离罣碍】     点击阅读

学佛人要说佛陀的佛言,行佛陀的佛道,我们要学佛陀的教义,佛陀留下很多的无价之宝,告诉我们修行之重必先克其劣行。所以我们每个人学佛,首先要克制自己劣根性,和在五欲六尘当中所染著的东西。

 

 

【第1.2段延伸】狠斗私心一闪念

摘自《白话佛法一》第4篇【学佛修心的目标(二)】   点击阅读

修心的目标有了,那么修心怎么修,怎么擦拭我的心?这要靠心的理解来实现——悟。悟就是想通,我们总是说要悟,可道理都摆在那,轮回因果,缘分命运,还有什么可悟的哪?实际上,明月飞花,一草一木无不带来悟的契机,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件事都有可能让我们领会更多,悟就是将佛法应用到生活中去再从生活中体会出佛法的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就是我们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反复应用基本纲领反复做练习题再从练习中掌握基本纲领直到熟练掌握,应用自如的过程。修心路上的每一次正确应用佛法,心境就提升一分,时又可能前九次全对,但第十次错了,就可能导致修行前功尽弃,所以才说修心路上“如履薄冰”

很多人现在还处于还债的阶段,还没有认识到佛法即人生,学佛先学做人的基本道理。虽然因为念经的原因,脾气上有了改进,但并没有主观上开始反省自心,主动地找毛病改正品行,也就是说佛法还没有被应用到生活中去,还没有把佛法主动地应用到自己身上。……

……当然应用这个原理到生活中去和应用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每个人的领悟力。比如说:工作单位的领导明显地加大了你的工作量,使你每天埋头苦干还常常加班加点,但别人同样的薪水,可要清闲的多。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忍住不骂人,你能忍住不做出格的事,可内心里你能不能真正地不生气呢?不生气又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你不生气,别人会不会认为你是懦夫呢?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什么呢?

这些都要靠我们自己来领悟。每回答一个问题,你的境界就增一分,领悟的不同,境界就不同。如果领悟不出,则会时时比较着别人的工作量,不停地感受着不公平待遇,渐渐地愤恨起来,这时候孽缘早已种下而不自知,反而认为自己才是受害者,渐失道心。“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正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所以台长不可能把每个人要悟的答案都摆在面前供大家选择,但好在万变不离其宗,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宗旨就是用因果、缘分来理解生活,用台长教的法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做功德不起恶缘来作为约束自己的准绳。

 

 

【第2.1段原文】

接下去师父要继续跟大家讲,学佛修心,念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大家都知道,学佛修心首先要念经,念经要念到心念停止,就是念到心中没有想念、没有想象,要念到能念之心和所念之佛顿时解脱。就是念到后来,“我没有去依靠、去依赖,我自然而然所产生的念经的心”,你连念经的意念都要念到不生。比方说很多人念经,“我要念四十九遍礼佛大忏悔文,我要忏悔我某某某的业障,我做错了什么,我在忏悔它”,你四十九遍的每一遍,都是把自己那些不好的事情想一遍,你说这个经文能干净吗?你今天说“我要念礼佛大忏悔文来消掉自己身上的业障,我就不去想这些业障,我就把礼佛大忏悔文念好”,一心念佛,这样念出来的经文干净,还是每一遍脑子里就想着“刚才做错的事情,自己很恶心”干净?这就是心念。所以念经要连自己念经的意念都不要有,“我在念经,我要消掉我的业障”——你这样的意念都不要,那你就是“回光返照”,就是菩萨的光会照到你身上,你当下就觉悟,亲证如来本性。因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佛性和所念的经合二为一了,而不是当中夹杂着那些肮脏的要忏悔的理念和事物。这就是学佛人常说的“花开见佛悟无生”:花开见佛,悟就是开悟,无生,无生法忍,没有生出任何东西。念经要念到无能念、无所念,“我没有为某一件事情念经”,这才是念佛的三昧。

 

 

【第2.1段延伸】师父关于念佛三昧的开示

白话佛法广播 baihuafofa170408    点击阅读

经常说念经念经,学佛学佛,实际上就是把心归于一处,不要散乱,不要杂念太多。杂念一多,“哎呀,我的家,我的孩子”“哎呀,我今天的事情还没做完”“哎呀,我这样的话怎么办”,你这种杂念一多,你的心就不归于三昧处,杂念就多了。

大家还知道,有个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实际上也是一种禅定,也是一种境界。因为你观佛,念佛,称念佛,经常看着佛,然后经常念佛。比方说,我们过去经常看着观世音菩萨,念着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有的人经常看着阿弥陀佛,念着阿弥陀佛的名号,实际上就转成了自己内心的念佛三昧。因为三昧它会变成因行和果成两类。因行是什么呢?念佛三昧就是指一心一意看着佛像的相很好,相好庄严,佛相非常好。然后一心念佛号——佛的名字,称为“名念佛”,这是因行。果成是念佛三昧,因为你的心入了禅定,因为你观着菩萨的相,实际上就把佛相进入你的内心当中,你的心就会禅定,就定的下来。所以念佛三昧也是一种修行法。……

……念佛三昧就是,比方说,你观无量佛经,观就是看无量寿佛,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就是你看见佛的像,你再看见佛的像浑身发光,光明。然后让你明心见性。有时候你想想看,我们人身上有业障的时候,看着菩萨的像,你不会产生一种感觉的。如果你心中非常的慈悲,你非常能感受到菩萨这个慈悲的心和菩萨无我的这种愿力。这时候你跪在菩萨面前,你可以见十方一切诸佛,因为你跪在一尊佛面前,你可以想到十方世界一切诸佛菩萨。这个时候你见到了诸佛——就是所有的佛,你这样的时候,你观一尊佛而见诸佛,你就是得念佛三昧。……

……实际上念佛三昧就是用念佛不单单是嘴巴念,还有思念,观念,看佛,心中念着佛。念佛三昧就能灭除种种的烦恼和先世的诸罪——就是你前几世很多的罪孽。过去也有法门说“观念就是三昧”,就是说跪在那里,心中什么都不想,看着我们伟大的佛,看着我们的观世音菩萨,慢慢的眼泪就掉下来了。就像我们有时候,海外的游子回到了祖籍国,看到了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甜酸苦辣什么都讲不出来了,那个时候看着母亲,然后突然之间眼泪就流下来一样。实际上它是一种内心的对照,是一种内心的感应。母亲心疼你,但是孩子看着自己的母亲那个脸,千言万语都没有了,化作一个观,化作一个念——就是思念。这样的时候,你就是心和母亲连在一起。我们拜佛的时候看着菩萨的庄严相,想着菩萨庄严的行为,我们什么都没有了,这时候你就心和佛合一,你就产生了三昧的果

 

 

【第3.1段原文】

师父今天跟你们讲了,你们可能以后念经会进步很大。有些人为什么念经、念礼佛大忏悔文念得满脸都是泪?他不是在念经啊,他是在想他那些烂事,他是在想他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那样,他解脱不了,没有悟出佛理,他哪能得到智慧三昧?所以简单的念经实际上不简单,念经就是念心。所以你念经要念到经不在心中。经不在心中,那在哪里?在你的整个的内心当中,而不是在外心。所以嘴巴念,心中也在念,所以即使念经了,心中要有经。如果嘴巴在念经,心中没有经,那不是开悟,不是花开见佛,那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要用心,又要心中有经。

 

 

【第4.2段原文】

菩萨慈悲,经常讲“在什么处”,你的心在什么处、念经要念在什么处(就是在哪里),就是告诉我们,念经,你的心要放在哪里。很多人眼睛⼀闭,狂念,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动,一遍礼佛大忏悔文背得出来,不知道念些什么。心在哪里?因为只有心能验证亲证本源的真如佛性。没有心的念经是有口无心的。所以念经实际上要念到真实如来⼼,也就是说“我今天念经是用心的”,这样,你就会把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都会念出来。念完一遍经要开悟,念完一遍经要知道自己的心在何处,念完一遍经要知道自己接下来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你的智慧德能就出来了。这就是念到后来,要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你在⼈间做任何事情才能妙观察智。没有智慧能观察什么?什么都看不懂,给你看了也不懂,告诉你也听不懂,所以要有妙观察智,要有菩萨常住在你的⼼中,你才能最后成所作智。

 

 

【第34段延伸】念经要念到意识当中

摘自《白话佛法十》第46篇【止念就是心灵静坐】   点击阅读

要懂得,念经时止念就是已经把经文化成一种能量储存在你的心里,进入到了你的八识田中。为什么很多人做噩梦被别人追杀的时候马上想起来要念经?因为他在自己的八识田中已经种下了佛的种子,他一碰到事情,就会念《心经》和《大悲咒》。你们跟师父出去弘法坐飞机,只要飞机一抖动,很多人自然地就开始念经了,用不着师父去跟他们讲的,这就叫意识当中的自然现象。

人念经念到碰到灵性也能念经,不动嘴巴心也在念经,念到后来嘴巴不动,连心都不动,那你这个念经就是念到意识当中去了。你们说心不动怎么念经啊?开始的时候要念得好是动心的,举个简单例子,你们就明白了。比方说,我的功课做得不好,我要用心做,对不对?那你用心做的时候,说明你的功课还不好,等到你的功课已经做得滚瓜烂熟的时候,一份考卷上来,你想都不要想,就很快地做起来了,你还要用心吗?我们拿起经文,看都不要看,全部背得出来,这个时候你就是不用心的用心,因为这个“不用心”并不是一个不好的词,而是建立在你已经用心的基础上,你根本不要再去花心思来检验自己是用心了,还是没有用心,已经成自然了,就像一个人做好事、说好话很自然地出来,很多人说坏话,也是很自然地就出来了。

 

 

【第34段延伸念经的妙法

摘自《白话佛法二》第22篇【念佛妙法是“诚”,意念修养是“纯”】   点击阅读

首先,世出世间法,无不以诚为本,诚则消孽障,增长善根。修心念经的妙法在于诚,讲到底是一个“诚”字,一个人没有诚心怎么念经,修心?诚则消孽障,一个很诚心念经的人,一念经就可以消很多的孽障。念经的时候要用最诚的心来念,可以增长你的善根,增加你的智慧。

第二,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就是在念经的时候,必须把自己的各种各样的忧虑和顾虑全部息灭掉,忘记各种各样的缘分,不管这个人与你是什么关系,所有的缘分,要全部忘记。这样才能达到诚心净念,因为当你息虑忘缘沉浸于佛法的时候,你是一心净念,你的心只有一个念头了,是很干净的一个念头,叫一心净念。然后就像听到了圣音,亲聆圆音,就像听到了天籁之音,就像听到了观世音菩萨的声音,看到观世音菩萨的脸在给你讲话一样,其实这就是亲自聆听。

第三,潜通佛智,暗合妙道。就是你已经潜入通达,到了佛菩萨的智慧,并找到了这条道,念经念到和菩萨的境界合在一起了,这时你才能学到菩萨的智慧。修心修到和菩萨平等的境界,你才能潜通佛智,暗合妙道,这个暗合是正好,正巧的意思。

第四,诚到极处,豁然贯通。就是说你诚心念经的时候,脑子里完全相信佛菩萨,没有任何杂念,突然之间什么都明白了,什么都通了。其实学佛就是讲究一个悟字。

以诚为本,消除孽障,增长善根;

息虑忘缘,一心净念;

潜通佛智,暗合妙道;

诚到极处,豁然贯通,此乃念经妙法也。

 

 

【第4.1段原文】

学佛人主张打破自己的妄想。人活在世界上都会有妄想,“我想要成什么样”“我几年之后愿意成什么样子”,每天都在想象一种虚幻的追逐名利地位,在人间红尘让你的境界会荡然无存,会下降得很快。一个追逐名利、追逐虚幻东西的人,他很快就失去了理智,他的嘴巴会乱骂乱讲,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不惜一切手段。虚空的 世界在真如佛性面前,会被佛光照得无影无踪。佛陀很早就已经告诉我们,这整个宇宙空间都是虚幻的世界,在这个地球上更是虚幻,找不到⼀个真的东西。就像人一样,一辈子追求的东西,到最后都不是你的。

 

 

【第4.1段延伸】】 师父开示如何降伏妄想的心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69集【实相真心 觉悟有道】     点击阅读

怎么降伏这些妄想的心。师父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跟人家吵架了,如果你的境界很低,你把你这个心,就住在你自己内心深处的瞋恨心当中,因为吵过架之后你恨他了,你不愿意跟他好了,你很难过,你就是把这颗心住在了瞋恨心当中,就是这个境界。那么怎么样降伏这些妄想心,也就是告诉大家,应如是住,就实事求是的,这个事情过了,我们自己没有这个境界,我们做错了,或者我们得到了,我们失去了,都是如是的,本来就是这样的。想清楚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该发生的就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不会发生,一切都是缘分,应如是住,降伏其心,就是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正常的,出来也是正常的,发生了也是正常,解决它了也是正常的,来降伏自己这个心,所以这样你就会安住自己的心,我们表面上看起来,佛好像回答我们。 在《金刚经》里面这句话,看起来等于没有回答一样,实际上佛早就在心中空了,他没有意念,所以当你问的时候,佛陀念头早空了。所以佛陀后来就讲一句,方便法门,那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你所有的心,都不要住在你的心中,这个时候你生出来的心,是不是干净的心。举个简单例子,今天你跟这个人刚刚吵过架,如果你把恨念,把刚刚他讲过你,对你不好的想法,和所有的,他曾经过去和现在刚刚伤过你的话,你全部不住在心中,你忘记了,这个时候你就感觉到,我跟你在谈这件事情,谈另外事情的时候,我没有其他事情住在心里,你生出的最后这个心,就是正在进行的心,就是如是心,就不会带有偏见了。所以为什么很多人会有偏见,因为他过去的心住在心中,他对他有偏见了,所以每一个念头,都不能停留在你的心中,所以叫无所住心自然行云流水,前念已灭,前面的念头已经灭度了,后念不生,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前面的念头灭掉了,后面不要去生起其他各种各样的念头。

 

 

【第4.1段延伸】接触六尘 接近了颠倒 就产生妄想、妄念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48集【执著是误 解脱是智】     点击阅读

人生只是一个现象,所以在佛经上经常讲,人是虚幻之相,什么叫虚幻?虚幻,就是因果轮回的真相。因为我们人心的造作,才会起妄念,才会有行为,叫妄动。所以我们人心不造作恶念,心不去伤害别人,你这个人心就不会妄动,所以颠倒妄想执著烦恼,这些都是你心所生出来的。举个简单例子,别人的事情跟你没关系,别人好了,你为什么要去忌妒他,这世界上好的事情多呢。你都去忌妒吗?是因为你接触到六尘,你才会忌妒,因为它靠近你,所以为什么要我们远离颠倒梦想。心经里边讲的,你不远离它,它就污染你,就像很多的病毒一样;你远离它,你就保护了自己,你太接近了它,你接近了颠倒,你的心就产生妄想、妄念。

 

 

【第5.1段原文】

人间无明的熏染使我们内心生出妄心(很多人的妄心都是从内心深处生起的,想不到的事情都是从内心生出的,“这件事情最好突然之间碰到个好人来帮我就好了”,你看,都是从内心深处生出来的。比方说很多人喜欢换房子,“我这个房子这么差,最好突然之间有一个人因为家庭矛盾能够跟我换房子,多给我点面积,让我房子换得好一点,我能多占点便宜”,他这个妄心是从内心深处生出来,它是不现实的),然后你的智慧德能就变成了意识。为什么?你认为的聪明——“我最好能够跟他房子换了,他小一点,我大一点”,这样的意识变成你的意识,然后意识让你生出了无明妄想,你就觉得“这有什么,这种人也有的。你以为啊?他大房子不愿意住,觉得太空空荡荡,不舒服,他想小一点、温暖一点。你看我们家那个房子这么小,很温暖的”,他就会这么想,无明妄想生出。然后妄想让你变成妄心在动,“这种人有吗?”开始花钱登报纸,你的妄心复熏无明(复熏就是反复地熏。熏是这件事情没有的,反复在心中想“可能……可能……”其实你们知道,中六合彩就是这种反复的无明复熏,就这个道理)。

 

 

【第5.1段延伸】如何理解生命是妄想的产物

摘自2019-06-07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世界佛友见面会》提问

点击阅读

问:《白话佛法》第二册第14章里,师父说:命是妄想的产物,在人间的这条命就短短的几十年,是妄念造成的,是妄念想出来的。请问师父,怎么理解生命是妄想的产物?

答:想一想,我们现在天天在用自己的生命,我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当中,天天在妄想,妄想很多:“我要更多钱,我要房子,我家庭要好,我什么要好,我要得到更多,我要、我要……”到最后死的时候,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是不是妄念?你的生命一生中都在欲望当中,一生都在贪瞋痴慢疑当中,是不是妄想?你想想看,再有钱的人,死的时候,他能带去一分吗?他有100幢房子,他能带走一幢吗?一样东西都带不走,连骨头都带不走。你说这不叫妄念吗?死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一切都不是我的,我所追求的一切东西全是虚空的、是虚妄的”,那不叫妄念吗?你的生命如果还在追求这些东西,你不是活在生命的虚妄中吗?如果你今天学佛了,知道了“我要修到更高,我今天要留给后人的不是留财,而是要留德,我们走了之后,让我们的子孙万代还说‘我爷爷、我奶奶修心学佛的,他们很好,他们庇荫了我’”,你不是留德了吗?你留再多的财他也用得完;你留德,他可以永久地传承下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生命在虚妄当中。不珍惜生命的人就是活在虚妄中,他就是一个虚妄的产物。因为人活着,“我要欲望,我要东西”,等到人死了就没了,实际上就是为了他欲望的一个产物,所以人就是为欲望活着。

 

 

【第5.1延伸

卢台长开示解答来信疑惑(九十二)2016-03-08 点击阅读

同修问:白话佛法四第六篇,《修心念经随缘为之》里面有一段话真的理解不了,“妄念其实纯粹是圆融之真实相也。如果你认为绝对非真非妄,你如果把它看成一个原灵的绝对,那只有一个东西是真正绝对的,就是圆融后之真相也。就是说,如果你把人间的东西看成绝对,那你绝对是错了,因为它不是真相。但是如果你把这个绝对看成是自己的本性,那你就拥有圆融之相。”

台长答一个人把事情要做好做圆融包容一点,就会想出很多思维,其实都是妄念是做不到的。今天想要解决这个事情,会不会有很多思维,比如想跟太太和好了,要家里弄干净一点……想出来的事情就是妄念。一些人把人间的事情看成是绝对,但是这个世界是无常的,哪有绝对的事情?这个人绝对好人,过段时间变坏了,无常的。这些都只是表相,并不是真实的东西。圆融之相,当你心中能够圆融包容别人之后,心中产生慈悲心,真正的本性就会出来,这就是真相出来了。

 

 

【第5.1延伸

摘自《白话佛法广播讲座二》第3篇【戒习性,除烦恼】   点击阅读

所以我们学佛做人,就是要认识到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属于虚妄的,都是没有实性的,也是没有实体的。希望大家学佛就是求一个自我的实体、实性,做人要实实在在,要对得起自己的本性。我的性情是怎么样的,我的人实实在在,我不骗人,就是你的实性。你的实体呢,就是你实实在在做的事情,努力工作,学习好行为,在你生活当中的体现。

 

 

【第5.1延伸

无欲则刚清净心——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2020-12-30   点击阅读

师父经常跟大家讲,心要像水一样地平静,心要像水一样地永远存在,所以要心如流水常自在。经常要问自己的心,云何翻滚为所有?为什么我们的心还要不停地翻滚?要了这个还要那个,生了一个女儿,还要生一个儿子,生不出来就拼命地去求。家里已经有一个房子住了,还要拼命地去打工,去要一个更好的房子。你今天已经吃饱了,还要吃更多。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没有守住你这颗清净的心,守得住的人不会被别人利用,守不住自心的人就出事了。

有的人不贪财、不贪名、不贪利,也不贪女色,你知道他最后贪什么?他喜欢古代的书籍,别人调查后就给他送这种书,于是把他击倒了。所以,人最好不要有任何过分的追求,那么,你就会无欲则刚。没有欲望的人很刚强、无所谓,如果你有欲望想在别人身上得到什么,你就会被别人死死地拴住。有些女人就是这样的,看见有钱的男人,马上搔首弄姿,心想最好能够嫁给这个大款,很可怜吧。如果你无所谓,根本不在乎这些事情,你怎么会去烦恼忧伤呢?因为你有求于别人,别人就会拿住你;如果你没有求别人,谁能拿得住你?所以学佛人要刚强,就不能有欲望,无欲自然心如水。

 

 

【第6.1段原文】

妄心的复熏无明就是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不停地去想,在你的意识深层当中你会认为这是真的、可能的。很多人就说“我买六合彩,我买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买十年,看看它中不中”,你心动了,产生了行动,你就不断地去花钱做,这就是“种其因,还其果”。因为你种了这个因,那么你的果就是失望,佛教界讲叫“因还果”。然后“果继因”,因为你没有中到,你又买了,又种这个因了,“不可能的,下一次我一定能中上”,那么果继续这个因。果继续这个因,那么你接受到的果又产生另外的因。举个简单例子,你跟他吵架,本来应该吵完了,因为上次你欠他的,这次他骂了你,大家扯平了,下次大家互相没关系了。但是你又骂他,种下了又骂他的因,你就等着他下一次再继续骂你,这叫“果继因”。然后接受到的果又产生了另外的因。接下来就是“因起果”,因,你种下了,又开始把这个果报生起了,叫“因起果”——种下的因产生的果报。

 

 

【第6.1延伸

摘自《白话佛法三》第27篇【返璞归真,转识成智】   点击阅读

“师父,因果是怎么来的?”告诉你们:是因为你们的心在法界、在人间经常想不应该想的东西,这就是因果来了。比如你的孩子本来就考不上什么好的学校,你拼命让他去考,你的因果就来了。首先的因是你拼命和人家比,其次是打孩子,第三自己没有钱拼命地去赚,然后让孩子去上补习学校,最后孩子没考上你拼命地打孩子,把孩子打伤了。好了,等孩子长大了你就等着吃果吧–孩子会恨你一辈子。明白了吗?妄动、妄念产生因果,因为有了因果就有了善恶,所以因果产生了善恶。善恶出来了,做善的事情,得善果;做恶的事情,得恶果。

 

 

【第6.1延伸

摘自《白话佛法一》第29篇【真心忏悔消除妄念】   点击阅读

如果脑子里有妄想,就是心中有了魔,而这个魔就是贼,你把这个贼放在了心里,偷你的心,为什么叫偷心?因为把你善良的东西全都偷光了,这个贼,天天偷你的心,让你天天心里难过恨呀,让你天天心不定,心不宁。你们想一想任何的难过,和心里的不舒服都是从哪里来的?都是从这个心开始的,所以你们要把自己心中的这个“贼”彻底除掉,这个贼就是你们的妄想。每个人都有妄想,驱除妄念的最好方法,是不要理它,把正念提起,你心中只要有正念,你的妄念就会减少,正念是驱除妄念的最好方法。

 

 

【第6.1延伸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38集【解脱是智 生光生慧】     点击阅读

所以我们人活在世界上很多的无明、不懂、不知道,多少人上当、受骗,最后都说一句话:“不知道啊!我知道就不会这样了。”你怎么会无明的?因为你有污垢心,因为你有自私的心。如果你能如实而知自己的无明,如果你能够寂定于心,你必定如实而知,不贪的人,对这个世界上一切都看得很穿,整天贪人间的名闻利养的人,他一定心是不干净的,所以无明集,无明灭,无明开始了,无明灭了,实际上就是你一个修心的过程,很多人,你说无明不懂,然后做错很多事情,慢慢地不懂,慢慢地业障聚集,造了很多的因,集起来了吧,那么无明灭,它也是在因果当中,果报你受了之后,这个无明就慢慢地消掉了,那么你下次还会有无明起的,有无明集的,那么你怎么样让自己,下一次不要再有无明了呢,那你就是要在无明灭的时候,要懂得无明,我把它彻底地灭掉,我就懂了,我就明白了,我明白了道理,我就是灭除无明,那我就得到了,我就懂了,我下次不会造这个因了,那我也不会受这个果报,想着自己很痛苦的时候,就是因为你的因,才造成了你现在痛苦的果,所以菩萨让我们就是要懂得这些道理,因为人的心会生出无明和烦恼,会生出很多的贪瞋痴慢疑,但是心,你们不要忘记了,它也会生明生光生慧,这个心会生出烦恼,但是它也会生出光明,生出佛光。

 

 

【第6.1延伸

摘自《白话佛法十》第2篇【不种新的因 心中不生果】   点击阅读

师父最后跟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高僧,这个高僧已经修炼到知道自己的过去和未来,他知道自己今世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有人要杀他,因为这是前世的因,你知道为什么有人要杀他吗?师父先不告诉你们。这个得道的高僧知道他这一劫很难躲过,他不但不回避,还翻山越岭去找到这个村庄,去找到这条街,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伙像流浪汉一样的人拿起乱石头把他砸得半死,等这一群人走后,这个高僧还有一口气,被善良的人救起来了,人们就问他,他就把情况说了,人家说你怎么那么傻,你明明知道这是个劫啊,人家要杀你,你为什么还要来碰这个因果呢?高僧说,因为他在前世曾经写过一个奏章,这一折奏章害死过很多人,这些人都是被他害死的。

因果不虚啊,因为你前生造了这个因,你这辈子必定要还。所以,高僧说,我知道,如果我这辈子不被他们砸死,我有这么多的怨结我不能消,我带着这个因果永远不能超生。因为高僧已经想明白了,这辈子已经无所谓了,为了这辈子修成,能够超脱生死,到上面去,他的业障这么大,他怎么办呢?只能还债。就像我们贷款一样,从银行贷了很多钱,你赚了钱,就还进去了,你家里永远没有钱的。我索性一下子拼了命,把另外一个房子卖掉,把贷款还完,那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新的房子。高僧说,如果我这辈子不能消这个因,那我永远不能超生,所以他选择了这个方法去消这个因。

师父告诉你们,人跟人吵架了,就是因果,不能再增加因果,必须要放下。人跟人斗了,不能再斗。今天你吃苦了,你就吃苦了,你消业了。如果你不懂得吃苦,你还会吃更多的苦。你这次吃苦,你心不甘,觉得自己划不来,你下次还会吃更多的苦。

 

 

【第7.1段原文】

所以你不买账,跟人家再斗,这就是师父跟你们说的,很多人上法庭,赢了,三年的官司终于打赢了,开心啊,对方又上诉了,接下来再陪他三年吧,这就是因果报应。所以种下因一定会产生果报,那么果再还因。判下来了,这个果你是胜利了;对方又告你了,告你之后你也告他,然后你胜利了;对方又开始攻击你,又开始搞你……因为果报又种下了万恶之因,这就叫因因果果。所以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只要跟别人作恶,它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只要跟别人闹了,就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在你的意识中反复地熏染意识“我一定会赢的,三年都打了,我不怕,我再打三年又怎么样”,你反复地熏染你的意识,让你的意识中产生虚幻——“肯定会赢的”,这就是虚幻,妄念起了,“我怎么打不过他?我的律师现在越打越精!”——妄念引起自认为对、错的过程,自己认为“这个肯定是对的吧?我这么多年打下来了,我不能放弃,我一定要赢”,整个这种引起妄念、自认为对和错的过程,这就是你第七意识形成的功能

 

 

【第7.1段延伸】

2019-05-12 新加坡《弟子辅导》提问   点击阅读

问:师父在《白话佛法》中说:要记住,见闻觉知对修行的果没有用,就是你的感觉,你知道的事情,你看见的东西,你耳朵听到的事情,见闻觉知所得到的东西,对你修心的果是没有用的。请问师父,人间的一切知识都属于见闻觉知吗?明辨是非的能力是见闻觉知吗?

答:明辨是非,实际上就是第七意识——末那识,这个末那识就是分辨意识。我刚刚跟大家讲了第六意识就是思维。我今天碰到的这件事情,我的感觉,感觉到了心里。比方说今天去看一套房子,觉得这个房子挺好的,但是心中有分辨意识,也就是说这房子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我为什么要?我为什么要租、要买?”这就分别了。就好比这个第一、第六意识是刚刚进来的,还没经过筛选的。人间很多东西都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有些都是前世的冤结、前世的烙印。有些人今天特别喜欢,那是上辈子他们的缘分。这么多人为什么你不喜欢,要嫁给他?为什么你要娶她做老婆?这就是我们不能探索的东西。所以菩萨说人间的一切见闻觉知,实际上都不是真实的,而是一个虚幻。

 

 

【第7.1段延伸】如何控制第七意识

2017-12-02 新西兰·奥克兰《世界佛友见面会》提问   点击阅读

问:第七意识是一个分别意识,任何事情到了这个意识就开始分辨好坏,我们不管接触到什么,就自然地去分辨,但是我们在没有足够智慧时往往是非不分,导致分辨错误。那怎样做到在第七意识控制不要去分别?

答:很难的。因为就算在第七意识当中你没有善的分别好坏的意识、很强烈的意识,你还会进入这个意识。比方说,在地板上捡到东西,人家都拿,你也拿了,因为在你的意识当中“大家都可以拿,我也可以拿”,但是你不知道拿了这是犯错,那就是你的意识分辨力不够。那么怎么样能够加强自己的末那识的意识呢?那就靠你的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储存的都是好的东西,它会影响第七意识;如果第八意识里边都是坏的、恶的东西,会影响你分别意识,这个时候你就分不出好坏了。所以在第八意识——阿赖耶识里边只能储存好的东西,不能储存不好的东西。善、慈悲全部存在第八意识里边,然后第七意识受它影响就有分别好坏的意识存在了……

 

 

精彩开示

2016-07-06 卢台长中国 香港《世界佛友见面会》

点击视频 -【寻找真心】节选

Wenda20150318 03:42

点击视频 -【如何不让外心影响到内心】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