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白话佛广播讲座第5集【缘识提境,觉悟菩提】
第1段
有一句话叫“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生道”。一个人,心控制不住自己,心就是浮的。所以你去看,一个好色的男的,眼睛、行为、动作都是浮的。为什么人家说这个人很轻浮?眼睛都看得出你浮不浮,眼睛乱看女孩子,眼睛乱看男孩子,这种人就叫心浮,心是飘的,意念是不稳定的。心净,如果你的心很干净,你这个人定得下来,不会经常变化的。心定下来的人,就生出佛性,就进入佛道。
第2段
师父跟你们说,可以随缘,不可攀缘。今天这件事情有机会,你可以随缘;这件事情没有了,“我一定要去做”——攀缘。菩提心以觉心为主,先要觉悟自己的心,先求自觉。自觉就是自己要觉悟,先要自己觉悟了,而后觉他。你这个人自己都不觉悟,你这个老师连自己都不知道佛法,你怎么能够教导你的弟子学佛?所以佛心就是众生心,因为佛理解众生,因为众生就是未来的佛。一个人怎么样能够成为佛心,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人有两个心:一个心是诚心,还有一个心叫 非心,诚心、非心两种心。师父为什么经常跟你们说,做人要诚心诚意对别人好?你好人坏人,你以为人家不知道?你装了半天, 人家不知道你诚心,不知道你非心?没有用心帮人家做事情,就叫非心。现在你们这么多弟子,谁在诚心诚意,谁不是诚心诚意在学佛……师父叫你们一心一意。这两种心怎么来的?觉迷之间。觉悟的人用诚心修心,不觉悟的人、迷惑的人用的是非心。
第3段
迷惑的人是听骗不听劝,迷惑的人是信假不信真。你去看,你们年轻的时候,很多人在感情上一定有问题。过去谈恋爱的时候,爸爸妈妈再三说“不要去嫁给他”,爸爸妈妈有点经验,女儿一定听骗不听劝。就是人家骗她“我以后永远会对你好”,怎么怎么……爸爸妈 妈怎么样去劝她,她都不要,“我非要嫁给他”。“这个东西好。”人家说:“不行的,这东西不是真货。”“我就买了。”信假不信真。
第4段
你心里想什么,你的念头就会出现什么,这在佛法界叫“自心所念,必有所现”。你自己心里想什么,你的念头就出现什么。你出现的 念头中,你的心出现了“我要帮助别人”,你的念头就是善良;如果你说“我忌妒他”,你的念头就出现嫉恨。所以师父跟你们讲两三句 话,我就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因为你们的思维、你们的念头里想什么,你们嘴巴里才会说什么。你从别人的口中怎么不知道他的念头在想什么?他在想什么,你会不知道的?一个人想骗你,无数次地打电话找你,跟你说,然后说到你同意,你就上当了。你要看到他的心。
第5段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有智慧去除障碍,实际上去除障碍有个时空问题——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今天这个障碍,在这个环境中,在这个时间中,在这个空间,就是在这个地方,你可能可以解决;今天这个时间不对,正好别人在发脾气,正好人家在倒霉的时候,你说“来,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谈,今天把这个事情解决掉”,你说能解决吗?时空不对,你的障碍还是在。真正要想去除障碍,万法归心,用你的心去去除障碍,才能找寻到你尽虚空遍法界的本性。每一个人都有尽虚空遍法界的本性,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宽阔的胸怀,也有小肚鸡肠的时候。当一个人开心的时候,你说说看,他是不是尽虚空?什么都无所谓,一开心,哈哈一笑。“你帮我去把这个东西拿过来,好吧?”“好好好,没关系,包在我身上。”他开心,他心里虚空。他对你不虚空的时候,他对你有意见的时候,他对你有芥蒂、忌妒你的时候,他能尽虚空吗? 他能遍法界吗?
第6段
你今天信仰佛法,信仰的到底是正法还是偏法?首先,你今天信佛,要有圆满的正法。什么叫圆满的正法?就是佛法的道理让你听了之后不偏不倚,就叫正法。菩萨讲出来的话,比方说“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这句话对吗?这句话有偏吗?这句话有给你其他的想法吗?都没有。那么这就是正法。因为佛法的道理,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任何好的佛 法,今天师父跟你们讲的佛法,不是说用在某一个人身上很好,用在别人身上就不合适了、不对了,用在这件事情上很好,用在那 件事情上就用错、不恰当,那么这个就不是正法。正法就是众生平等法,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比方说,我叫你们每个人都做善 事,是不是平等心?一看见你,“你多做点善事”;一看这个人,心疼了,“你可以少做一点”。你这个出来就不是正法。看见这个人, 你可以慈悲一点,全部都要恰当。要懂得,佛法是超越时空的法,不受任何限制,因为它是圆满的。所以我们要选择佛法,要懂得真正的正法。圆融之法就是正法的一种,所以佛法让我们最后学会圆融,而不是去跟别人争、去跟别人斗,去跟别人争和斗,就不是佛法。
第7段
春秋时代有个黔娄之妻的名言: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正”,我情愿做得正,我对得起别人,我少得到一点没有关系;不可以邪,不可以动小脑筋、走小路、动歪脑筋而赚到余钱,去得到更多。所以你们现在很多人做错事情,就是动了小脑筋,邪了,得到一点钱、名、利,这种人就是不正,早点晚点出事的。
第8段
师父最后想跟大家讲一点点,有一句话叫“心无乱,即菩提”。这个人心不乱,就拥有菩提智慧了。静中藏智,安静中有智慧。不讲话的人,你别小看他,只要他不是哑巴,他一定有智慧。你以为他不讲话就没智慧?哑巴都有智慧。心念无乱,烦恼远离。心念无乱,你心里的念头不乱的话,烦恼就远离你,这就是菩提觉悟。菩提觉悟,觉悟菩提,就是一种缘分。一个能觉悟的人,他就拥有菩提的智慧;一个有菩提智慧的人,他就能觉悟。就是一种佛缘,就是一种缘分。 所以碰到缘分要随顺,要随缘。有时候等待转换,等待缘分,转换缘分,都是一种缘分。有时候这件事情没有到,你急也急不来,你只能慢慢地等到缘分到了,要尽量使恶缘转换成善缘。
第9段
师父今天最后给你们讲个“缘”字,缘分。缘分可以让你烦恼。善缘恶缘,恶缘来的时候,要好好地忏悔,知道上辈子没有做很多好事;善缘来的时候也要当心,因为善缘过分会妨碍修心的。恶缘太多就会让你产生烦恼、生气,增加业障。我们人要用平等心来对待缘分,一个人对缘分的要求太多,如果达不到,就会伤害自己。以人之情,感己之 心。人家对你好,要感动自己的心,人家对 你好,你要感动。你要是“以人之情,感己之心”,你这个人就叫随缘。所以要对人家好。
第10段
人想不通,万事皆痛。想不通什么都是痛的。现代人的心病,就是造成对人身体伤害最根本的病因。人的身体不好,实际上心不好,心痛、难受,就是最根本的——心病。一定要想通。很多事情,年轻的时候我们想不明白,虚度了时光;年老的时候我们才想明白,那个时候生命已到了尽头。人生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过了就没了。很多年纪 大的人活到今天,你们还想重来一次吗?没了。人生就是无法重复的选择。只有彻悟人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要再去争名争利,没有意思的。懂得佛法,人生无常,你才能 知道佛法难闻,你才会修行修心。
拓展延伸
【第1.1段原文】
有一句话叫“心浮则飘,心净则定,心定生道”。一个人,心控制不住自己,心就是浮的。所以你去看,一个好色的男的,眼睛、行为、动作都是浮的。为什么人家说这个人很轻浮?眼睛都看得出你浮不浮,眼睛乱看女孩子,眼睛乱看男孩子,这种人就叫心浮,心是飘的,意念是不稳定的。心净,如果你的心很干净,你这个人定得下来,不会经常变化的。心定下来的人,就生出佛性,就进入佛道。
【第1.1段延伸】“心浮”
摘自《白话佛法二》第37篇【放下烦心,找到正觉】 点击阅读
要舍去一切浮动的心,如果真正安静的人,一切浮动的心都要舍去。浮动的心就是心动荡不安,就像工作定不下来时,你说你的心浮不浮啊,心能定得下来吗?担心自己的孩子能否考进好的学校,这个心浮不浮啊?所以要去除一切浮动的心,才能真正的静下来。心不安定是因为没有智慧,不知道自己是在学观世音菩萨,是在学佛。学佛可以改变自己的一切,只要坚定信念就不会有浮动的心。要把你的心安定下来,只有真正的相信才能安定,相信观世音菩萨一定能救我,才能把自己浮动的心克制住。
【第1.1段延伸】“心净”
摘自《白话佛法一》第4篇【学佛修心的目标(二)】 点击阅读
心要时时地擦拭,消孽障,让忧愁诱惑等尘埃不着落,从而得“心净”,心灵的纯净,目的是显露本性。净到一定程度后,本性就显露出大部分,不再容易被污垢遮掩,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小心呵护着它,培养它壮大它,让它不要再迷失,这才是学佛的入门之时。
【第1.1段延伸】“心定”
摘自《白话佛法一》第4篇【学佛修心的目标(二)】 点击阅读
有孽障才有牵挂,有了牵挂,“我”就随着牵挂去了,心也就不定了。所以修大乘佛法(救助众生的法)要有小乘佛法做基础,先要把自己修好,自己的家修好。
“心定”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坚定的信念,二是坚定的目标;其基础建立在明理上,明白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区别,明白因果,明白灵性世界的真实,明白命运的高低起伏是为什么,还要明白善缘恶缘业力尘网的关系,这样才能定下心来修行;同时还要明白菩萨的慈悲,菩萨的伟大和真实不虚,菩萨闻声救苦的同时,我们要先做好自己的功课等。这样才能坚信目前的困难是有原因的,困难也是暂时的,从而达到心不随境转,境转心不转,一心觉悟的境界。
【第2.1段原文】
师父跟你们说,可以随缘,不可攀缘。今天这件事情有机会,你可以随缘;这件事情没有了,“我一定要去做”——攀缘。
【第2.1段延伸】如何知道自己所求不是执着和攀缘
Wenda20121230B 27:26 点击阅读
台长答:怎么样来理解不是攀缘不是执着呢?很简单,首先你求的东西不是你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以外的。比方说你现在很穷没钱的话,你说:“我要中六合彩”,那你这就叫攀缘,叫执着;如果你正好要考大学,你说 “求菩萨保佑我让我考大学顺利一点”,那不叫攀缘,那就是随缘(就是随缘并不是不努力,而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再往上进取)这就叫什么?这就叫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努力,那才会得到不断的收获。如果你想得到的东西是你本来得不到,而且你求也求不到很难得到的东西,这就叫攀缘,而且你明明知道得不到还拼命地创造太多的条件想去得到,那叫执着(明白,谢谢师父)
【第2.2段原文】
菩提心以觉心为主,先要觉悟自己的心,先求自觉。自觉就是自己要觉悟,先要自己觉悟了,而后觉他。你这个人自己都不觉悟,你这个老师连自己都不知道佛法,你怎么能够教导你的弟子学佛?所以佛心就是众生心,因为佛理解众生,因为众生就是未来的佛。一个人怎么样能够成为佛心,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人有两个心:一个心是诚心,还有一个心叫 非心,诚心、非心两种心。师父为什么经常跟你们说,做人要诚心诚意对别人好?你好人坏人,你以为人家不知道?你装了半天, 人家不知道你诚心,不知道你非心?没有用心帮人家做事情,就叫非心。现在你们这么多弟子,谁在诚心诚意,谁不是诚心诚意在学佛……师父叫你们一心一意。这两种心怎么来的?觉迷之间。觉悟的人用诚心修心,不觉悟的人、迷惑的人用的是非心。
【第2.2段延伸】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20集【在无常中寻找本性】 点击阅读
修行人要懂得自修,经常自己问自己“我这件事情做得对不对”,经常自己跟自己检讨“我在这一段时间中有没有贪瞋痴慢疑,我有没有经常不去做一些善事而经常去想一些小事情”。有时候不该讲的就不要去交谈,有时候不该做的事情就不要去付诸行动。经常问问自己的内心,用我们现在人间的话讲,经常去问问你的良心,你的良心对得起自己今天的这件事情、今天说的这句话吗?这就叫觉悟,这就叫自觉。
【第2.2段延伸】
摘自《白话佛法一》第34篇【人间学佛须知】 点击阅读
佛心等于众生心,只有想着众生心,才能有佛心,理解、爱护、原谅等都是必备的品性。觉心先求自觉而后觉他,先要自己觉悟才能帮别人觉悟,如果自己都只是一知半解,就要先修自己。同样道理,度人自己要有功力,要有修为,自己的船要结实才能载别人。自心所念必有所现,所有的法门由心造,心正则法门正,心邪则法邪。学佛不能一叶障目,认为别人都是不对的,就自己的是真的,这本身就不是正论。
【第2.2段延伸】
摘自2010-03-14 卢台长澳北悉尼《玄艺综述》大型解答会 点击阅读
跟大家讲个小故事。以前,有一个家境很贫寒的小女子,可是她知道积德、积福。她用她仅有的两文钱到庙里去做功德给和尚。和尚知道她的发心非常好。大和尚对她说,“好好,你真的很好。”老和尚出来说,“我来替你求吧,我替你布施吧。”然后老和尚就帮她念经,帮她做功德。这个女子后来成了一位王妃。做了王妃之后,她又带了千两纹银到那个庙里去布施。这次 呢,那个老和尚自己不出来,而是叫一个小和尚出来。那个女子很诧异。她说,“为什么上次我捐了两文钱,老和尚就对我那么好,帮我求,帮我做功德。而这次我带来千两纹银,却对我这样?”老和尚说,“你的发心不好。你过去两文钱,你用的是很真的心对菩萨,你是慈悲的心啊。你现在觉得你有钱了,随便拿出千两纹银来打发打发。”老和尚把话讲完后,小女子觉得她确实是没有用心。所以,不管你有钱没钱,你做功德的时候,你给人家钱你帮助人家的时候,你千万千万不能拿出你是大老板的样子。就算他是个伙计,你也不能,给他一叠钱,随便一丢,“拿钱去。”我告诉你,你的功德就不多。要记住,心诚则灵啊! 你对一个人,你哪怕只拿出来一毛钱、两毛钱,一块钱、两块钱,你很尊敬地拿出来,这个人就是很有力量的,他就是很有智慧的,他是用心发心在做这件事情。而不是像有些人,他根本觉得自己很有钱,我给你点钱,怎么样啊?你再跟我闹,我再给你一点钱,我叫你干嘛,你干嘛。我告诉你,发心不对,效果不好。念经也是这样。
【第2.2段延伸】
摘自《白话佛法五》第6篇【淡定自我,解脱放下】 点击阅读
你平时不懂得做功德,天天顾着小家,从来不顾大家,大家能对你好吗?你付出的这么少,能得到多少呢?在观音堂帮助做事的人,他的功德就大。我可以告诉你们,只要用心做事情都能延寿。如果你不用心,你身在这里,而你脑子里想着其他事情,你这个人就得不到菩萨的庇荫。同样,心在东方台并不代表你人一定要在这里。如果你的心挂着观音堂,你人就会常来观音堂。
【第2.2段延伸】
摘自2019-09-05 卢台长法国 巴黎《世界佛友见面会》 点击阅读
所以要用诚心,诚能移性,也就是说,真诚能够把你的心、你的本性都转移。所以用真诚心去对别人好,你能控制人性的走向。也就是说,你到底是一个恶人还是一个好人?你用真诚去对别人,你可能就成为一个善人;如果你用恶心去对别人,你可能就是一个恶人。真诚心是我们人跟人交往的第一个原则,所以我们学佛人都希望自己认真地对待别人。你如果对别人真心,你可能很快就获得他人对你的真心。所以要学佛做一个真诚坦荡的人,那就是心理素质非常重要。
【第2.2段延伸】
摘自2014-03-05卢台长马来西亚《世界佛友见面会》 点击阅读
要用心待人。做人要用心,如果不用心,就得不到别人的心。要想让别人对你好,你一定要真心待人家,真心能感动人。人有时候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不愿意先去用心感动别人,所以就得不到别人真心的回报,反过来还要说人家不好,还要说这个世界无情。怎么会无情?是因为你自己先没有情,所以这个世界给你的反馈才是无义。要真心地帮助别人,不但要帮助我们身边自己喜欢的人,也要帮助那些无助的我们不认识的人。广度有缘,广度众生,是我们学佛人的基础。
【第3.1段原文】
觉迷之间。觉悟的人用诚心修心,不觉悟的人、迷惑的人用的是非心。迷惑的人是听骗不听劝,迷惑的人是信假不信真。你去看,你们年轻的时候,很多人在感情上一定有问题。过去谈恋爱的时候,爸爸妈妈再三说“不要去嫁给他”,爸爸妈妈有点经验,女儿一定听骗不听劝。就是人家骗她“我以后永远会对你好”,怎么怎么……爸爸妈 妈怎么样去劝她,她都不要,“我非要嫁给他”。“这个东西好。”人家说:“不行的,这东西不是真货。”“我就买了。”信假不信真。
【第3.1段延伸】
摘自《白话佛法三》第15篇【欲望大 意念散乱,学克制 控制人生】 点击阅读
动于欲,欲迷则昏。任乎气,气偏则戾。“动于欲”,就是一个人一动在于欲望,一个人的欲望促使着他在动。现在的人没有欲望是不会动的。因为我想去买东西了,我人才动起来。因为我想去谈恋爱了,我这个人才会动起来。因为我想去赚钱了,我才动起来等等。都是欲望,没有欲望他会动吗?你们现在来跟师父学佛法,都是动于欲,你们动是为了这个欲望而来的。你们是什么欲望呢?学佛后身体好了,工作好了等等。“欲迷则昏”,欲望让你迷惑了,让你昏昏沉沉的。很多皇帝周围都是女人,到了最后就昏昏沉沉的,不理朝政了。欲望多的人他就会迷惑,迷惑了之后则会昏,昏昏沉沉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你们不要有多的欲望,欲望要少一点。“任乎气”,就是你随便的在乎一件事情和不在乎一件事情都有赖于你的气。你今天气顺了、开心了,这个事情就不当一回事了。就像你们看见师父开心了,你们就开心了。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乎于你的气场。“气偏则戾”,如果气偏掉了就是想不通了,就会哭丧着脸。气不能偏,生气就是偏了。气要正,气正就是想得通呀。
【第4.1段原文】
你心里想什么,你的念头就会出现什么,这在佛法界叫“自心所念,必有所现”。你自己心里想什么,你的念头就出现什么。你出现的念头中,你的心出现了“我要帮助别人”,你的念头就是善良;如果你说“我忌妒他”,你的念头就出现嫉恨。所以师父跟你们讲两三句话,我就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因为你们的思维、你们的念头里想什么,你们嘴巴里才会说什么。你从别人的口中怎么不知道他的念头在想什么?他在想什么,你会不知道的?一个人想骗你,无数次地打电话找你,跟你说,然后说到你同意,你就上当了。你要看到他的心。
【第4.1段延伸】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23集【四正勤是空性的智慧】 点击阅读
人心实际上是唯心所现,师父要跟大家讲一些唯识论,我们的意识认为这件事情是好的,你开心了,你认为不好的你就不开心了,你能不能在自己的意识当中,把一些痛苦的事情你认为它是好的,因为犹如你被人家欺骗,你下次就不会再被人家欺骗一样,这是一个好事情,而很多人就是不能够放下,曾经被人家欺骗,可能你这件事情被人家欺骗了,你的晚年就不会被人家有大的欺骗。我们自心里边有恶,你所现的境界就一定是恶的,你今天看别人都是恶人,你的心中一定充满着恶,因为你有恶念、你有恶意,你看边上人都是很恶的,你是不是自己会觉得很恶,如果我们的自心很善良,我们所现的境界一定很善良,因为我们看到的人都是这么地可爱,你的心中充满着爱……
【第4.1段延伸】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4集【有所不为,才能活出自我】 点击阅读
佛法人生,经常说心念决定你的言行,就是你心中的念头会决定着你的语言和你的行为。一个人的语言讲出来,一定是心里想过的;一个人的行为做出来,一定是想过的;有这个意念,才会有语言和行为出来。所以一个人未来想拥有怎么样的人生,取决于现在的起心动念。如果你现在的念头是好的,那么你的人生就转危为安;如果你现在的念头经常是瞋恨、愚痴,或者嫉妒,或者烦恼,那么你今后的念头就指导着你的语言和行为,让你变得更加愚痴和烦恼。很多人一生烦恼,很可怜,就是因为他的起心动念不正,让他今后的行为受阻碍,语言出来出言不逊。
【第5.1段原文】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有智慧去除障碍,实际上去除障碍有个时空问题——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今天这个障碍,在这个环境中,在这个时间中,在这个空间,就是在这个地方,你可能可以解决;今天这个时间不对,正好别人在发脾气,正好人家在倒霉的时候,你说“来,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谈,今天把这个事情解决掉”,你说能解决吗?时空不对,你的障碍还是在。真正要想去除障碍,万法归心,用你的心去去除障碍,才能找寻到你尽虚空遍法界的本性。每一个人都有尽虚空遍法界的本性,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宽阔的胸怀,也有小肚鸡肠的时候。当一个人开心的时候,你说说看,他是不是尽虚空?什么都无所谓,一开心,哈哈一笑。“你帮我去把这个东西拿过来,好吧?”“好好好,没关系,包在我身上。”他开心,他心里虚空。他对你不虚空的时候,他对你有意见的时候,他对你有芥蒂、忌妒你的时候,他能尽虚空吗? 他能遍法界吗?
【第5.1段延伸】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61集【五浊烦恼就是业障】 点击阅读
今天跟大家讲五浊恶世。五浊,大家都知道末法时期五浊恶世,有五种恶、五种浊。首先第一个浊叫劫浊。劫,我们经常讲劫难,浊就是污浊。在这个世界上,人家讲“三六九”劫数难逃,四十九岁、三十九岁、二十九岁……就会有劫。劫数难逃、在劫难逃,这个就是“劫浊”的“劫”字,实际上就是劫难。这个劫难用高深的佛理来解释,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你想想看,“劫”是不是有时间概念?你几岁有劫了,过不去明年,再这样身体不好下去一定会动手术,是不是一个劫?就是劫难。劫难是不是有时间的?有的,那么空间就是你现在所处的环境。如果你今天处在都抽烟的五个人当中,而你自己不抽烟,这个空间造成了你一定会得肺炎,因为五个人的二手烟你都在抽,都在吸进去。所以时间和空间造成了这个劫,在佛法里把这个劫解释得非常清楚,这个劫数就是时空的观念。这个时候未到,“不是不报,时间未到”;今天到了劫数了,时间到了,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为什么你不能解脱?你这个苦难,求了菩萨半天,为什么到今天还没有结束?因为时间没到,因为拜佛的空间(就是心里面的空间)还没有完全清洁干净,所以就不能解脱。“为什么我不能证道?”因为时空让你证不了道,所以这个“劫”就是劫浊,劫难的劫。很多人在时间、空间中很难躲过。很多人为什么这么怕?一到自己的业障来了,吓得不得了?是真的,怎么不吓?来的时候躲都躲不过去,讲讲话就讲出事情来了;做做事情,明明平时是对的,今天就出事了,“哎呀,怎么搞的?我为什么这么糊涂?”因为你进入了时间、空间的劫难当中——劫浊。
【第6.1段原文】
佛法的道理让你听了之后不偏不倚,就叫正法。菩萨讲出来的话,比方说“众善奉行,诸恶莫作”,这句话对吗?这句话有偏吗?这句话有给你其他的想法吗?都没有。那么这就是正法。因为佛法的道理,是放诸四海皆准的。
【第6.1段延伸】如何不偏不倚的理解正法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84集【十善是慧命的根】 点击阅读
除了师父刚才跟大家讲邪知邪见、不正念、不正见,其实邪知邪见的人到了以后晚年,会自然生于八大地狱之中。就是长年累月地邪知邪见、不正见的话,他会到地狱去的。所以大家想一想,邪知邪见是多么可怕。就是明明这个人是好人,你把他看成坏人;明明这个人是坏人,你把他说成好人,就是这样。对佛法的理解,明明别人说的是正的,你把它歪过来讲。师父举个例子,你们可能就更有体会了。你去劝人家吃素,不要杀生,他说:“植物有没有生命?”“有,植物也有生命。”“那你植物青菜萝卜也不要吃好了,它们也痛的,你为什么杀了它们、吃它们?”这种就叫邪知邪见,这种人用这种言语来抵挡正知正见,要下地狱的,找出来的理由不存在的,或者用另外一个概念来取代、批驳一个正念,他就是下地狱的“见”,因为他本身完全就是颠倒黑白。
【第6.2段原文】
任何好的佛法,今天师父跟你们讲的佛法,不是说用在某一个人身上很好,用在别人身上就不合适了、不对了,用在这件事情上很好,用在那件事情上就用错、不恰当,那么这个就不是正法。比方说,我叫你们每个人都做善事,是不是平等心?一看见你,“你多做点善事”;一看这个人,心疼了,“你可以少做一点”。你这个出来就不是正法。看见这个人,你可以慈悲一点,全部都要恰当。要懂得,佛法是超越时空的法,不受任何限制,因为它是圆满的。
【第6.2段延伸】如何得正法
摘自《白话佛法三》第21篇【触摸本性,开悟正道】 点击阅读
要用你的心去触摸自己的本性和良心。什么叫触摸?你去摸一摸你的良心再来讲话,你去摸一摸你的本性再来做事情。你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你们做任何事情对得起菩萨吗?你们今天做的坏事对得起你们的父母吗?所以学佛要净念。什么叫净念?净就是干净,念就是念头。要非常干净的念头,你才能得到正法;你的念头不干净,你所学的法门一定不是正法。
【第6.2段延伸】修行十善业能找到正法
摘自《白话佛法二》第33篇【离欲梵行 成就佛性】 点击阅读
修行人必须先修十善业就能如法,就是说只要修学十善业,你就能够找到正法。如就是找到。如法就是找对了这个法,然后得法,逐步的让你的心变成了清净。实际上忙来忙去,就是忙这个心。你们今天所有的毛病,所有的麻烦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心不安静,心不干净。如果你们的心能干净一点就不会出毛病了。人的许多毛病都是因为心不干净引起的,这就是为什么说:心是造病的根,是祸,是造毛病的根源。所以说:心定治万病生。有心病的人,哪怕身上会有一万个病生出来,只要心定,也能根治。
【第6.2段延伸】如何知道是正是邪
摘自《白话佛法六》第18篇【一念知成就智慧】 点击阅读
要学正法,你怎么样知道是正的和邪的呢?首先,整天追求正法的人,他就是偏邪。听得懂吗?这个是非常有哲理的。老以为人家的法都是不正的,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你说,这个人会对吗?做人也是这样,你永远以为自己是对的人,他讲出来的话会对吗?在家里吵架的人,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他永远追求他自以为是正的事物,你说这个人是对的吗?总以为人家的法门全是邪的,永远去追求正的,他就是偏邪的,对不对啊?
【第6.2段延伸】圆人受法,无法不圆
摘自《白话佛法广播讲座二》第28篇【舍弃沧桑 找回胜境】 点击阅读
那么,“无法不圆”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佛法不让人接受了之后心能够圆融的。一个人只要学了佛法之后,他的心地就会越来越善良,人越来越知书达理,越来越觉得活在世界上的意义所在。大家要知道,要把人间就当成自己的圣地,将人间先作为自己修炼的地方,把人间的道理先明白,这样的话,你才能接受这些道理。
所以,“圆人受法,无法不圆”,说的就是一个有良心,一个比较圆满的人,他一定会闻到佛法,而只要闻到佛法的人,这个人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圆满。所以,我们学佛修心,要懂得一个道理,我们要果真至诚啊,因为你的善果是真的,所以你必须诚心诚意地来学佛。很多人因为他没有得到果,他学佛就不真诚。殊不知,这两者是相互转换的,因为你诚,你才能得到善果,因为你觉得善果没有到达你身上,所以你就不诚心学佛,这不是贻笑大方吗?也就是说,你没有耕耘,你马上就想得到成果,或是你刚刚耕耘了一点点,你就想得到一个大福果,这就是你没有用真情,没有诚心,所以,你就没有消除你的无量罪啊。
【第6.3段原文】
要懂得,佛法是超越时空的法,不受任何限制,因为它是圆满的。所以我们要选择佛法,要懂得真正的正法。圆融之法就是正法的⼀种,所以佛法让我们最后学会圆融,而不是去跟别人争、去跟别人斗,去跟别人争和都,就不是佛法。
【第6.3段延伸】坚持原则是圆融吗?
摘自2017-11-11 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佛友见面会》提问 点击阅读
问:有原则性和重点性的护持布施,是否也是广结善缘的方式之一?弟子发愿,依止于师父,护持法门,护持师父成佛,佛能广度众生,也就间接与一切众生结了善缘。毫无原则地护法、说法、弘法,出钱出力很发心,而无自修和依止,从表面上来看,的确是结了很多的善缘,但实际上对人、对己、对道场都没有做到比较深入有力或有效的帮助,是否本质就是在于修心不诚之上?
答:首先,学佛人不应该有这种贡高我慢心,去指责学佛人身上还没有学成、还不够圆融的那些智慧。你刚才讲“这些人就知道出钱,不好好修,怎么……”这个不应该的,学佛人应该包容别人。今天他能够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要感恩他,都是学佛进步的一个阶梯。所以在这种阶梯上,要好好扶持他、帮助他,而不是去指责他、去唾弃他。人家今天只要肯做任何对佛法有利的事情,那他就是在精进当中。六波罗蜜当中,有精进波罗蜜,有忍辱波罗蜜,你能说哪一个波罗蜜不是在精进修行,不是在修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7.1段原文】
春秋时代有个黔娄之妻的名言: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正”,我情愿做得正,我对得起别人,我少得到一点没有关系;不可以邪,不可以动小脑筋、走小路、动歪脑筋而赚到余钱,去得到更多。所以你们现在很多人做错事情,就是动了小脑筋,邪了,得到一点钱、名、利,这种人就是不正,早点晚点出事的。
【第7.1段延伸】如何对治爱动小脑筋
Wenda20150717 01:03:15 点击阅读
男听众:师父开示,思维简单的人更容易上天,那平时爱动小脑筋该怎么对治呢?
台长答:爱动小脑筋就叫“心不定”,心不定的人做不到戒定慧,没有定就不会有智慧,所以叫“小脑筋”。能够克制自己小脑筋的话,首先心要定,定的话人的心才会长智慧。怎么样能够用大智慧呢?那就是要看破这个世界,看穿这个世界是无常的;平时什么东西都要舍;要懂得不能贪瞋痴,这样的话你才会有大智慧产生,你就会笑笑笑看人生。所以,很多人说“大智若愚”,就是这个道理,“我知道,我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我不愿意做,因为我知道做了之后也会没有的,所以我觉得这些都是无用功。这些对众生没有利益的事情我就不做,因为这些东西没有给自己造功德的事情我就不要”。
【第8.1段原文】
师父最后想跟大家讲一点点,有一句话叫“心无乱,即菩提”。这个人心不乱,就拥有菩提智慧了。静中藏智,安静中有智慧。不讲话的人,你别小看他,只要他不是哑巴,他一定有智慧。你以为他不讲话就没智慧?哑巴都有智慧。
【第8.1段延伸】随着修行的深入,话越来越少是正常的
Wenda20200117 18:06 点击阅读
女听众:有一些师兄随着修行的深入,话越来越少,不愿与他人有太多的交流,家人和朋友都觉得疏远了。请问,这样的做法算不算不圆融?
台长答:正常,没办法。修心的人,他觉得废话应该少说了,浪费时间的话应该少说了,不应该再浪费生命了。一个是觉悟的人。一个人还混在五欲六尘当中,天天废话连篇,天天在浪费自己的生命,明白了吗?(明白了,感恩师父)
【第8.2段原文】
心念无乱,烦恼远离。心念无乱,你心里的念头不乱的话,烦恼就远离你,这就是菩提觉悟。菩提觉悟,觉悟菩提,就是一种缘分。一个能觉悟的人,他就拥有菩提的智慧;一个有菩提智慧的人,他就能觉悟。
【第8.2段延伸】修行十善业能找到正法
摘自《白话佛法十》第35篇【见性之人 无滞无碍】 点击阅读
一个人没有烦恼,他的心中就会没有障碍,接下来就没有愚痴。一个想得通的人,不会做出傻事来。香港报纸有过一个报道,一个男人被女朋友给甩了,他就拿着硫酸水把女孩子的脸给毁了,最后被抓起来判刑,他天天看着铁窗后悔不已。一个人的愚痴是怎么来的?道理很简单,都是因为心中有障碍,想不通啊,如果你被女朋友给甩了,你就觉得这是你欠她的,你们两个人的缘分完了、结束了,你就不会去做这种愚痴的事情了。所以,只要不愚痴,心中就会无乱,无乱,心就会定,心定的人,就会产生智慧,这就是戒定慧。
【第8.2段延伸】什么是“觉悟”
Wenda20171103 01:10:54 点击阅读
女听众:我们说学佛就是要开悟,要觉悟,我觉得好像修了半天都没有“觉”。
台长答:你没觉?你有觉啊,怎么会没觉?只是你对“觉悟”的“觉”字没有深刻地理解,没有去感悟,觉悟必须要有“感”,感动,灵感。“感”是什么?“感”是一种touch[触摸],是一种触摸到某一件事情,你才会有悟性(对)“觉”是从意识上,“哎哟,我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做了”。“感”是什么呢?“啪”一下子碰到了,“哎哟,触电,这个有电的,我不能碰。”一个是脑子里有觉,“哎哟,我觉得不能去碰,一碰它会触电的”,一个觉悟,一个感悟。有“觉”了之后才会有“悟”,“我不能去碰它”;一个是手去碰到它,触了一点点电了,然后“我知道了,永远不能再去碰电了”,这个是悟。一个是觉悟,一个是感悟(我现在就是觉得这个“觉悟”……以前就是通过像看书、可能前世的积累、听别人讲,然后会有一些对文字上的理解,在意识中也有一些理解,但是最近我突然觉得我没有去感触,这种交流好像很少,我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才能够去触摸、去感受,去加强这种了解,达到真正的开悟)所以要观,我经常教你们的,观什么?(要观自己的心,要观周围的环境,观人)对。观自在,观自己,观自己的灵魂,观自己的身体,观自己的悟性,观自己的觉,觉正净。什么都要“观”,靠什么?就是靠观。观就是一种感悟,并不是用眼睛,用你的心来观,明白了吗?(我再慢慢体会。这点我做得特别差,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提高,现在有点迷茫,心里有很多想法,不知道怎么去悟它)觉是什么?举个简单例子,看到一个食品,看上去像一个甜品,你这是“觉”,感觉到;吃到嘴里它是咸的,那是“悟”了,“哦,原来这个东西是咸的”,觉悟了吧?你先有觉,才会有悟。你觉得这是个甜的,你吃到嘴巴里咸的,“哦,原来这是咸的”——悟性来了(师父,这个可能需要长时间地去慢慢锻炼)就这种智慧,哈哈。
【第8.3段原文】
心念无乱,你心里的念头不乱的话,烦恼就远离你,这就是菩提觉悟。菩提觉悟,觉悟菩提,就是⼀种缘分。一个能觉悟的⼈,他就拥有菩提的智慧;⼀个有菩提智慧的⼈,他就能觉悟,就是⼀种佛缘,就是⼀种缘分。所以碰到缘分要随顺,要随缘。有时候等待转换,等待缘分,转换缘分,都是⼀种缘分。有时候这件事情没有到,你急也急不来,你只能慢慢地等到缘分到了,要尽量使恶缘转换成善缘。
【第8.2段延伸】修行十善业能找到正法
摘自2016年7月5日中国·香港世界佛友见面会开示 点击阅读
觉悟人生,觉悟菩提,实际上当你觉悟了,你就拥有了一个缘。那是什么缘呢?因为你觉悟了,你接近菩萨了,那就叫佛缘。所以,我们人讲的是缘分,缘分就应该随缘,但是随缘并不是消极、忍耐和等待,而是去转换缘分,变恶缘为善缘。今天当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那可能就会转换成恶缘;当别人理解你的时候,你就拥有了善缘。能够把缘分转换的人,就叫“有缘”。
【第9.1段原文】
师父今天最后给你们讲个“缘”字,缘分。缘分可以让你烦恼。善缘恶缘,恶缘来的时候,要好好地忏悔,知道上辈子没有做很多好事;善缘来的时候也要当心,因为善缘过分会妨碍修心的。恶缘太多就会让你产生烦恼、生气,增加业障。我们人要用平等心来对待缘分,一个人对缘分的要求太多,如果达不到,就会伤害自己。以人之情,感己之心。人家对你好,要感动自己的心,人家对你好,你要感动。你要是“以人之情,感己之心”,你这个人就叫随缘。所以要对人家好。
【第9.1段延伸】善缘也要看破,有善必有恶,有恶必有善
Wenda20151025A 10:02 点击阅读
男听众:师父讲“要放下万缘”,意味着我们放下一切缘分,恶缘来了我们当然想着放下,可善缘来了我们怎样放下?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
台长答:只有看破善缘,你把善缘看破了,你就放下了。因为善缘到了最后,结果也是不好的缘分,因为有善必有恶,有恶必有善。那么恶缘怎么来的?就是善缘过来的。我举个简单例子,你们还没结婚之前恩恩爱爱,是不是善缘?(是是)那好了,结了婚之后吵吵闹闹也不是这个缘分吗?怎么会变成恶缘的啦?它会变的。那么当你有善缘来的时候,你要看到,很快地会有恶缘来了,你就不会对这个善缘特别感兴趣了。
【第9.1段延伸】如何以平等心对待缘分
摘自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第50集【正信正念 身心圆满】 点击阅读
做的事情是平等布施,平等了,对每一个人布施,实际上就是平等对待了。你对每一个人都平等布施了,那你就达到了正等正觉。虽然你可能在境界上有一些布施,但是不一定达到正等正觉。你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放正,什么叫正等正觉?正就是把心放正,等就是平等,正的心来用平等心,正的心来觉悟,看明白,想明白。单位里人对你不好,家里人对你不好,你完全要用正能量来看别人,不要去恨他、不要去难过,大家在一起难免有磕磕碰碰,正念出来了。你觉得吃亏了,很正常,今天你觉得被他欺负了,你觉得很正常,因为我们都不是完人。正等正觉就是用正确的意念,正确的平等心,正确的觉悟心,这样就没有分别心了。人很可怜,因为他是我的家里人,所以我对他好;因为这个人他不是我家里人,你就对他不好。很多人为什么会恨,因为你觉得他不是你家里人,同样一件事情,如果家里人做出来你就不会这样。飞机上如果小孩子在哭,人家的孩子,你会觉得很讨厌的,如果是你的孩子呢?你是不是有分别心了,这个就叫分别心。如果去除了分别心,这个人就拥有正等正觉之心,那么这个人才叫大智慧者,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摄受,摄受就是接受十法界的众生。
【第10.1段原文】
人想不通,万事皆痛。想不通什么都是痛的。现代人的心病,就是造成对人身体伤害最根本的病因。人的身体不好,实际上心不好,心痛、难受,就是最根本的——心病。一定要想通。很多事情,年轻的时候我们想不明白,虚度了时光;年老的时候我们才想明白,那个时候生命已到了尽头。人生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过了就没了。很多年纪大的人活到今天,你们还想重来一次吗?没了。人生就是无法重复的选择。只有彻悟人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要再去争名争利,没有意思的。懂得佛法,人生无常,你才能知道佛法难闻,你才会修行修心。
【第10.1段延伸】修行十善业能找到正法
摘自《白话佛法四》第16篇【从意识形态谈五蕴假合之身】 点击阅读
一切业果都不会仅仅成熟于外在的五行之上。这就说明一点,你所做的善业也好,恶业也好,是不会成熟在外境。外境是什么?就是你的身体外在的环境。你身体外在的环境是什么?比如头痛了,腰痛了,肩膀痛了等。虽然最后的报应是达到让你头痛、肩膀痛,但是让你最痛的是你的精神。因为你做了这个恶业之后,你的精神先受到痛苦,然后再惩罚到你的肉体上。最后的体验是在你的肉体当中,但是最早的痛苦是在你的精神上面。比如你今天做了一个坏事,那么报应在哪里呢?比如摔一跤。这一跤是怎么摔的呢?因为你的意识当中已经受报了。你今天碰到一个事情,你的心神不定了,你才会摔一跤。那么什么事情让你心神不定呢?因为你做了某一件恶事,你担心会发生不好的结果。实际上这就叫外环境,让你摔一跤这就是外环境。而真正要消除的是内在的。所以说外环境的成熟也是由内环境造成的。比如今天你们生病了,今天你们身体不好了,并不是真正的身体不好,而是因为你们做了孽(业)了。你们前世做的孽和今世做的孽加在一起,促使它形成一个孽报,这才由身体来体现。听得懂吗?
所以要记住,真正的不是体现在身体上,而是体现在心灵上。今天你心灵上高兴,非常的快乐,今天你的身体也会非常开心,心情非常好,那是因为你种下了善因。你的善因种的越多,你得到的善果也越多。但是得到的善果是体现是在你的表情上。心里很开心,笑了,吃东西也快了,日子好过了等,这是外在的。而真正的善因种下去的是由你内在的感应所促使的。因为你内在有法喜了,你今天做了善事了,你才会有这个感应。明白了吗?
精彩开示
2019-11-09卢台长新西兰 奥克兰《弟子开示》
点击视频 -【佛陀教化吝啬者学会布施】节选
2017-09-28卢台长法国 巴黎《世界佛友见面会》
点击视频 -【如何拥有正信正念】节选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