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70集 如如不动 心自浩然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佛法是智慧的,不是单单念念经、打打坐、磕磕头,它是一种境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应”,其实就是一种方法论——你应该、你必须。用本体论来讲,本无所住而生其心:一个人如果本来就没有住在这种心中,心空的,你无所住,不管怎么样,你都是空空如也,不会生出其心的。你不会生出贪瞋痴慢之心,因为你无心。就像很多人说“你这个人怎么没心没肺的,人家跟你讲半天,你怎么都记不住?”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就是告诉大家,本体论来讲,你已经无所住心了。   佛后来讲到“过去心不可得”,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告诉大家,你既然无所住心,那过去的心还要得吗?过去发生过的事情,还要再去记吗?“现在心不可得”,你现在学佛了,应该放下了,不应该再去为现在生活中烦杂的人间琐碎事情生出瞋恨心、贪心、烦恼心,所以现在也不可得。佛陀又告诉我们未来心也不可得,未来还没发生,你为什么要生在心中?这个事情还没发生,而且不知道会怎样发生,你放在心中干吗?所以讲到底就是叫你“应无所住”,不要去住心。很多人为什么会烦恼?心太多了。很多人心太硬了、心太忌妒了,还有很多人心太软了,还有很多人心太肮脏了,全部都是由心发出来的,所以菩萨叫你无所住,就是把它全部扫掉,扫干净。扫干净之后心会出来吗?心还会出来,所以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出来的“其心”,那是干净的。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知道过去心不可得,你的现在心当然不可得了,连过去做过的事情都要忘记,现在有什么可以得到的?你现在的心都忘记了,你现在做的事情还没做好,怎么会去担心未来的事情呢?很多人跪在菩萨面前整天求未来的事情,“菩萨,让我孩子以后大起来能够考试考得好,读书有成绩”,你让他好好学佛念经,能不好吗?很多人问师父:“师父,您帮我看看我的孩子大起来能不能找到女朋友结婚?”你不是拥有未来心吗?所以一切不要求,一切心不要住——住在你的心中,因为它是现在、未来和过去时,没有妨碍你任何情况,没有让你难过、让你悲伤的理由。“自性本空”,为什么叫自性本空?本来就没有的,是你生出来的心,最后你自己把它灭度了,你的心、本性还是空的。   禅门讲心法。很多人说,讲来讲去,禅宗讲心法就是一个心。我们很多人这个事情要管,那个事情要管,不管还要管,管了还要管,已经说了“这个事情我不管了”,接下来还要问“这个事情怎么样了?”你说放下就应该放下,既然放下了,干吗还要管?我们很多人就是这样,跟他说:“你现在不要再管这个事情了。”“好,师父,我不管了。”嘴巴不管了,“刚刚那个事情怎么样了?我不管了,现在他们怎么样了?”你看,他又生出心来了,他放不下,他不空。心是本空的,他又造个心出来。“外息诸缘,内心无喘”,什么意思?“外息诸缘”,外面诸缘分(所有的缘分)已经停息了、没了。“内心无喘”,就是没有喘息。很多人是表面上看起来“我已经不管了”,但是实际上内心还在关心这件事情。现在很多年轻人谈恋爱,这个男的跟她拜拜了,结束了,她说“这种人死了我都不管,关我什么事情?”“哎,他最近怎么样?”你看看,她放不下。这就是师父跟你们讲的:表面上空了,实际上没空。因为念头一个又一个生出来,境界是你一个又一个造出来的。你如果能够理解“自性本来空,念念不停留”,你知道所有的念头都留不住,那去留它干吗?   佛法中,很多人经常为一些佛学理论争辩:到底空还是不空。当你去争辩的时候,实际上你还是没有空,因为你想辩出个道理来,你想辩出个真理,实际上你落入一个“空”,“我想要得到这个空”,但是你又落入一个没有空性的“空”当中。   《金刚经》是非常难的一部经文,师父也只能从佛学的理论给大家做些解释,希望大家由浅入深。   接下去师父跟大家讲大道至简。有一些人经常觉得自己讲的是大道理,觉得自己说得很对,别人都不对,以为自己总是对的,“我讲的是很有道理的,你们讲的都不行的。”大道至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真正的大道理不是你讲出很多很多理论来验证它,而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让人明白的。比方说,你今天说:“我这个人做了很多好事,为什么没有好报?”“这个人做了这么多坏事,为什么他没有恶报?”我用大道理跟大家讲,大道简单吗?你要记住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两句话,就这么简单。有的人说:“我不知道帮助他对不对,我也不知道这件事情做了之后对他会不会有伤害?”很简单,两句话:“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所以这个大道理很简单。世界上很多事情难就难在你无法让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很多事情越辩论越复杂,越搞越搞不清楚。你看家里的事情、学校里的事情、工作单位里的事情……社会上复杂的事情,越搞越复杂,越搞越搞不清楚。我们人就是喜欢把很简单的事情复杂地去做。   为什么学大道至简?因为人与人之间讲话,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或者在工作上很多接触,都会变得尔虞我诈、你争我斗,全部远离了单纯,远离了纯洁,人与人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大道至简实际上是最高级别的智慧。用人间的话来讲,叫成熟睿智的表现;佛法界来讲,就是境界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心理学上来讲,有时候人间的完美常常是最简单的,一个人不讲话就做事,这个人一定成功,这就是完美。很多人讲了一辈子,一辈子事情做不成功;有的人就是不讲话,好好地做,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他成功了。简单就是真理,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地来做,这个人就是有智慧。现实中,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却拼命把它搞得很复杂,越搞越复杂。厚积薄发就是简单的力量。两句话能说明情况,两句话能够让别人理解,你就是有水平。你去看一个小学生、一个中学生、一个大学生,他要翻译一道题目,或者他要跟你解释一件事情,他不停地找理由、找根据,去找各种各样的事情来让你理解;一个教授走过来,两句话就解决。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跟律师讲话,你们讲了很多对方不好的道理“他应该怎样”,律师两句话,比方说“他这个人就是欺诈,侮辱你,诽谤你”,律师两三个字就解决了。所以就是告诉你们:简单会有力量,越复杂越没力量。举个简单例子,一个榔头锤下去特别有分量,如果你把它变成无数个螺丝刀,砸下去可能就没有力量。   要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其实还真不简单。比方说夫妻经常吵架,讲的都是具体的事情,要想把这个事情辩出一个真伪,夫妻两个人都是各执一词,把事情讲得越来越复杂。因为我们人在繁琐的思维中早就远离了智慧,你们记住了,烦恼的人是没有智慧的。如果一个人懂得大道至简,他就可以对这对夫妻讲“你们不管谁对谁错,你们这么吵架就是错的”,就给他们这么一句简单的大道理。不管再难的事情,你从简单入手,循序渐进,才能解决。因为这对夫妻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一旦等他们两个人懂得两个人争吵、吵架是不对的时候,他们就会坐下来好好商量了。简单吗?“先不要吵架,吵架是不对的,你们千条理由、万条理由,坐下来谈”,大道理吧?人是不是应该把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地去做?   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可以把复杂的事情变得很简单地去做。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去做,你就是个专家。看着很简单,今天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简单吗?你不停地重复去做,到了最后你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重复做的事情要认真地去做,今天一个很小的事情,为众生解决他们的烦恼,接(咨询)电话,一会儿来一个电话、一会儿来一个电话,很认真地去回答,坚持努力地去做,你一定能够救度众生。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重复地去做,而且认真地去做那些很简单的事情,你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学佛修心,要靠时间,很多人一辈子念“阿弥陀佛”,这么简单,为什么他到临走的时候会有西方三圣来接引他?其实就这“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都是要靠你平时,看似简单,你要用基础好好地去做。“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开悟在你的天成,因为你终有一天会开悟。简单的想法会永久;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人生中会充满着荆棘和烦恼。   师父告诉大家,其实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就犹如在树丛中,到处都是带刺的尖尖的树杈,各种各样的树枝,一动就会刺伤你,一动就会碰伤你。有时候在森林里还有很多隐蔽的蛇,你不动,它不来咬你;你一动,它游过来了。这就是告诉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我们很苦恼,你不动、你心不动,你不会被刺伤;你只要心一动,就被刺伤。因为你的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就不会伤到你;你的心一动,人就会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体会到世间诸般的痛苦。很多人参加一个party(聚会),在party上看上某一个人,很喜欢,心一动,就开始痛苦了,是不是?妄动了,“我要是能够跟他好就好了”,接下来想、动脑筋,千方百计去跟他接触,到最后被人家甩了,刺伤吧?伤心痛苦吧?所以世间很多事情就是你不动,它不会动。人世间时时刻刻都像在荆棘丛林中一样,处处都暗藏着危险和诱惑,诱惑很多,你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69集 实相真心 觉悟有道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上次跟大家讲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今天跟大家再继续做一些解释。这句话是《金刚经》里面的,是六祖悟道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非常有意思。我们首先要了解“云何生心”,就是人为什么会生出很多心来。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碰到事情就生出很多的心,比方说自私心、贪心、忌妒心、恨心……“云何生心”,为什么会生这种心?因为我们人本来就具有妙明真心,就是在我们的九识田中就有我们本来的真心,就是真如实相的本性——善良慈悲的心,这些是好的心,但是我们在人间红尘中时间太长了,已经把本性、良心遮住了,所以生出了很多不应该有的心,而真正应该生出的那种悲愿心、菩萨心、菩提心、慈悲心和对人应该拥有的平等心、利他无我之心,这些好的心全部都找不到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会越来越走下坡路。人碰到事情首先是想“我”“我自己”“我需要”,而不会想到帮助别人。   菩萨让我们“如是等心”——所有好的心,全部都要“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怕好的心,想过了,不要住在心中;好的东西,用过了,不要总是罣碍,不要总是记在自己的心中。很多事情你帮过别人,你不记在心中,或者你曾经送给别人很多东西,把他抚养大或者对他很好,像这些善良的心,实际上就是你的真心和清净心,就是你的佛心,因为你无所住,你把帮助过别人已经忘记了,已经没有感觉到拥有这些心了,讲到底就是帮助过别人要忘记,对人家好过了要忘记。众生为什么会生出这么多的贪心、执著心、贡高我慢心?为什么会有分别心,乃至八万四千烦恼之心?这就是因为我们把那些用过的心住足在心中,时间长了,“这是我的心”“这是我的恨”“这是我的忌妒”……慢慢地因为你住足了很多的心,使你生出了更多的心,那么你的妄心就开始生起了,业识心就开始生起了,平等心就找不到了。所以皆是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只要把任何人间的心住足在自己的清净心当中,你的真心就不会被污染,就是佛心常住。众生所生的心都是贪心、执著心、贡高我慢心,还有分别心,这些妄心和业识心(业就是业障的业,因为业障阻碍了意识,产生的这种心态就叫业识心),也就是众生之心。   佛经里面讲“所以者何?”为什么众生会处处著相,什么事情都钻进去?“我对你好过,我对你好过两三次了,为什么你要对我这样?”著相了。“为什么我这样修还修不好?菩萨,我天天在磕头,为什么还不行?”因为“相多,故心亦多”,就是你今天著相越多,你的心越多。今天看见这个人、那个人,感觉不一样:看到这个人感觉蛮好,生出了一个欢喜心;很讨厌这个人,生出了一个嗔恨心;你今天看见她觉得她比你有钱、长得漂亮,又生起了忌妒心……因为由相产生了心,心多,就不能清净。所以我们在学佛中经常有一句话,“你这个人心很多”——因为你想得太多了,所以心不清净,当然学佛中就不能悟出实相真心,你不能理解什么是实相。所以学佛人“欲悟实相真心”(“真心”就是你真正的心),就是师父叫你们不要撒谎,你才能讲出真心话;你今天一撒谎,你能讲出真心话吗?“实相真如”,心不清净,一切不得真相,所以要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你今天对他好不好——这个心都不要有;你今天看见他讨厌不讨厌——不要有。就像师父今天无论看见谁,都觉得他学佛,他是有本性的,他是真心自见的人(自己能够看到本性的人)。你用这种境界去看所有的人,你不会觉得他讨厌,你自见道心。   佛道,学佛有道理的,学佛有一条道的,不是乱学的,很多人以为念念经自己就学佛了。佛道佛道,佛有一条道路的。你在这个正道上,能找到佛;你离开了佛的道,找不到真佛,可能走偏。所以“道从心生”,道哪里来的?从内心生出。“心由道见”,你的心在佛道上,才能看见真正的良心和本性。讲到底就是一个“道”字,就是一个“佛”字,就是一个“觉”字,就是一个“悟”字,就是一个妙不可言。你理解了,就找到了这条道;你不能理解的时候,就远离佛道。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言和行(语言和行为),如果你能够理解,你就能够得到佛,就能够判断。如果你的心里正在做某一件事情,你的心里找不到某一条路,那你的路就绝了、没了;找不到佛法,路就没了。佛道微妙,初学的人根本不知道领悟佛法的真如实相,因为他找不到佛道。   佛要众生领悟实相无相,佛跟大家讲: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空无的,你们不要去为了一点点人间的利益,为了名利去争吵,因为这个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实相,实际上是无相的,是没有的。你今天如果没有这个念头去想,那么你就是真心,所以叫“离念即是真心”。你有这个念头了,那你就会心有所住;如果你今天没有这个念头,心无所住。所以,真正的佛法就是一种理解、一种开悟。佛要众生领悟佛法的奥妙之处,就是告诉我们这个生出心的方法:我们要生出佛心,要生出慈悲心,这才叫正道。如果你今天生出那些卑劣的贪心、嗔恨心、愚痴心,还把这些心住在自己的心中,那就永远找不到佛道。要懂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不管是好的坏的),我生出来的心念我要忘记它,不要让它放在心头。想想看,你们年轻的时候做错事情,现在师父跟你们一讲起你曾经怎样怎样,你马上掉眼泪,因为驻扎在你们的心中而生其心。   菩萨让我们“应无所住”,这些不好的、好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不要放在心中,就“无所住心”。这两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表面上看起来叫你不要有心;但是后面那句话“而生其心”,就是又要生出这个心。那么到底是生出什么心?看上去好像有矛盾,其实就是告诉你:我今天有心来了,但是我不住在心中,我等于没心;没心又会生出心;生出心,我不住在心中,那是不是像时光流逝一样,就没有了?想一想,我们的痛苦就是因为回忆、记忆,如果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就不痛苦了。那么你的心为什么要生出呢?因为心一定会生出来。所以既然一样要生出其心,菩萨叫我们一定要“应无所住”。把这两句话倒过来看就是:你一定会生出心的,所以你应无所住心。这就是佛法的奥妙之处。   在《金刚经》中“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就是要达到般若菩萨的境界,你应该如何降伏自己的心?就是你应该把这个心住在什么境界,怎么降伏这些妄想的心?师父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跟人家吵架了,如果你的境界很低,你把这个心就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嗔恨心中。因为吵过架之后你恨他了,不愿意跟他好了,很难过,你就是把这颗心住在了瞋恨心中,就是这个境界。那么怎样降伏这些妄想心?也就是告诉大家“应如是住”,就实事求是的,这个事情过了,我们自己没有这个境界,我们做错了或者得到了、失去了,都是如是的——本来就是这样的。想清楚,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该发生的就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不会发生,一切都是缘分。   “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是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正常的,出来也是正常的,发生了也是正常的,解决它了也是正常的,来降伏自己这个心,这样你就会安住自己的心。表面上看起来,佛回答《金刚经》里面的这句话看似像没有回答一样,实际上佛早就在心中空了,他没有意念。当弟子问的时候,佛陀念头早空了,所以佛陀后来就讲一句方便法门,那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你所有的心都不要住在你的心中,这时你生出来的是不是干净的心?举个简单例子,今天你跟人刚刚吵过架,如果你把恨念,把刚刚他讲过你、对你不好的想法,以及所有他曾经过去和现在刚刚伤过你的话,全部不住在心中,忘记了,这时你就感觉到“我跟你在谈另外事情的时候,我没有其他事情住在心里”,你生出的最后这个心就是正在进行的心,就是如是心,就不会带有偏见了。为什么很多人会有偏见?因为他过去的心住在心中,他对别人就有偏见了。所以每一个念头都不能停留在你的心中——叫“无所住心”,自然行云流水。   “前念已灭”,前面的念头已经灭度了;“后念不生”,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前面的念头灭掉了,后面不要去生起其他各种各样的念头。我现在把《金刚经》里面一些重要经文的句子给大家先做一些铺垫,以后跟大家讲经文,大家就能听懂了。就是告诉大家,你一个念头生出了要把它灭掉,你就不住在心了;你后念又不生,那你就是干净的。师父很喜欢用家庭作为例子,刚刚先生讲过一句话很讨厌,太太看见他很讨厌,如果她把先生刚刚讲的一句讨厌的话忘记了——前念已灭,没了;然后接下来“后念不生”。也就是说,刚刚他讲话讨厌已经灭度了,没有了,像没听见一样,就不会生起后面对他讨厌的念头了,是不是后念不生了?所以“行云流水,当体即空”,马上、当下,你心中没有瞋恨心,没有烦恼心,所有都无所谓,你就空了。所以不要去用心。   同样再举这个例子,如果刚刚先生讲了一句很讨厌的话,你还记着,留在了心中,然后你又想把它灭度,你就必须用心去求空。也就是说,你要用心去把刚才他骂你的这句话灭度掉,这时,你是驻扎在自己的心中了。“刚刚他骂我吗?算了,不要去搞了,他就这样的人,整天讨厌,算了,我克制一下吧……”你想想看,你用心在求空,你用心想把这件事情不住在心,实际上还是“因心而生心”。所以菩萨这句话妙就妙在“而生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把刚刚前面他对你讲的这种骂人的话全部都忘记了,你再生出来的心是不是干净的心?就等于前面有盆脏水,你已经把它倒掉了,再接下来的水是不是干净的?如果前面那盆脏水没倒干净,你说“哎呀,真讨厌,我把它倒掉吧”。前面那个是顺手就倒掉了,而这个是“哎呀,真讨厌,我已经看到它脏了”,然后再把它倒掉,这时候你要生出干净的心,这个心已经不是“当体即空”的心了。所以,任何一个妄念的生出,我们不能让它住在本性自性中。当一个人的念头出来是不好的,必须把它消掉;如果不能把这个念头消掉,那就不能做到如如不动。  

白话佛法 (一) 1、学习佛法圆融的智慧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 (一)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佛法教育就是要恢复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大家要知道,修行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要用真心和自己的行为去修,要学会修掉自己身上那些无明习气,不要把那些不好的习气留在心里和人间,要学会和私心抗争,去除私心杂念,要修正自己对宇宙人生错误的想法、说法、看法和做法。修心要修清净心,清净心比什么都重要,心清净了,所有的妄念、执著、邪知、邪念都会破除。清净心能生智慧。心清净了,身就清净。身心清净,人的境界就清净。   人人平等:这个平等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非常重要。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平等的事。从表面上来讲很难做到人人平等。其实,这个平等是建立在原始心灵的基础上,要用心来平衡。平等心是要用后天的心理来调整和弥补,要学会用智慧来化解心理的障碍。比如:大到社会,有的人就很幸运,而有的人就很凄惨,贫困潦倒。小到家庭,在一个家里,先生和太太付出的少或多,其实都是对平等心的考验。   孝亲尊师:为什么要把孝亲和尊师放在一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们都要懂这个道理。为什么要把亲和师放在一起?你们要知道师父是要用自己的精神和灵魂来照看你们,用自己的气场来帮助和保护着大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有些事情连自己的父母都无法做到的,但师父做到了。虽然父母养育了我们,但是,是师父引领我们走上佛道,救度了我们的灵魂和人生。许多人生了灵性病,自己的父母不一定救得了,但是,师父可以救,就像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一样。这里的师并不是只指师父我卢军宏,而是指所有引导我们走正道的佛菩萨。   “孝敬”是性德,唯有性德才能开启我们的自性。“师道”是佛陀的教育,“师道”是建立在“孝道”基础上的。没有“孝道”就谈不上“师道”。人人必须做到尊师重道,唯有尊师重道才能成就道业。   见和同解:就是建立共识。人与人之间要用真心来相处,不要用妄心,因为人的妄心是变化无常的,只有真心启用,才会见和同解,真心里面没有妄念。要学会放下自己所有的分别执著。譬如:今天有两个弟子在讲话当中观点不一样,意见不同,那么应该怎样实现见和同解呢?要用菩萨的智慧来化解分歧。如果你们把这点学好了,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化解不同的矛盾。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其实,就是要达成共识。当你遇到事情时,有了共识,才能实现和解。在这里要强调一下:“解”,并不是让你们来压制自己,任何的生气都不要压制,要学会把它化解掉。   化解是最高境界,而不是克制、压制。中国有一个字叫“忍”,就是什么事情都要忍。其实,忍耐是暂时的,忍不是最高境界。大家都看过电影《忍者龟》,忍到最后他是在心上放了一把刀,他总有一天会用这把刀把心搞得破碎。当你们大家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要学会怎样去化解,首先可以把观点讲出来,然后用智慧把矛盾化解掉。   现在给大家解释一下“和为贵”的“和”字。“和”大家都知道“平和”。“和”就是说一切的一切都要以“和”为出发点。许多人不知道,以为“和”字就是我和你和谐相处、和平共处等。如果你有一个非常好的出发点来解决问题,那么什么事情都能迎刃而解,所以出发点是很珍贵的。唯有“和”才能把我们的思想见解和生活方式逐渐拉近。   佛法难闻:也可以说良师难遇,正法难闻。在这个末法时期,许多人到处去拜菩萨,烧香或拜师。你们知道在全世界现在有多少人信佛?但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念经?你们知道很多人都说自己拜菩萨啊,我相信啊等等。你们以前都听师父讲过,拜佛不念经(讲得严重一点)就等于不拜佛。连菩萨的名字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明白,怎么能得到菩萨的帮助呢?我常给大家讲一个比方:我很喜欢和崇拜这所学校,可是自己既不学习也不读书,又怎能考进大学呢?所以要明白这个道理。   佛法难闻,在末法时期,你想要得到菩萨的真谛,能得到观世音菩萨保佑,就应该找到真正的佛法。现在学菩萨难,学佛更难。菩萨是一个悟,智慧,而佛是觉悟,大彻大悟。当你开悟了,得到了正等正觉,你就是菩萨。要想成佛就必须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许多人以为自己磕磕头,看了一点书就是闻到了佛法。请问你看的是什么样的书?闻到的是什么样的法?要明白其中的道理。我经常给大家讲,释迦牟尼佛在印度传法的时候,经常把那些弟子带在身边,让每位学佛的人拿一个钵,就是一个碗,让他们去敲每家的门托钵乞食,培养佛心。原理是:第一,让在家的人能布施,发慈悲心。一敲门,哦!和尚来了,阿弥陀佛,把东西给和尚,这叫培养布施心。第二,做和尚的人很多都是皇宫贵族、商人。想通了把头一剃穿上袈裟,佛祖就是在培养他们的慈悲心,让他们放下自我,放下他们的傲慢心,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和众生一样是平等的。现在你们还能看到哪个庙里的和尚一起在马路上托钵乞食?不要认为过去某一位老法师是这么讲的,某一位老修行是这样修的,所以,我们就一定要照着他们的路走,其实修行是要找到真正的自我本性和佛性。   现在的修心要有所改变,要知道改的不是佛法而是方法,人间修为要用心来修。在末法时期要学大乘佛法——救人。在救人的时候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才会得到真正的力量。为什么师父能在开天眼后这么短时间救了这么多人?能得到这么大的力量?这些都是修出来的,是观世音菩萨给的。你只要好好地去度人去救人,把这个正道、正法传给大家,菩萨会加倍给你能量的,要明白这些道理。在末法时期,观世音菩萨会化成各种各样的人身来救大家,现在师父也是这样,让每个人都念经,使每个家庭都转好,救人弘法利生。   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菩萨。师父现在教你们的这个法门,就是要学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从佛菩萨那里来的,是修为的最高境界。观世音菩萨经常在我身上讲话,教我如何在电台里救人。你们知道现在许多法门都在暗传。我现在要开启你们每个人的智慧,让大家知道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济世救人的。如果一个小岛有水灾了,飞机来了,航空母舰来了,他们会不会只救几个人呢?还是要把所有的人都救上来?可是,在救所有人的时候会碰到许多问题,如有些老弱病残的人在跨上航空母舰时不小心掉进水里了,有的可能会诱发心脏病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很可怜的没有缘分的人,就像那些没有闻到佛法的人。真正的救人是要面向大家,真正的救人是要通过佛法的闻思修。大家想一想那些大法师有没有在普度众生?他们在光明正大的度人。   所以要记住什么是“正”?“正”就是阴阳五行和合而成的。现在我给大家讲这个“正”字。上面一横为“金”,下面一横为“水”,中间一竖是“木”,左边一竖是“火”,右边一横是“土”。所以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就是让你们怎么样找到一条真正的路。   你们要记住,在末法时期“正”的东西一定是经得起考验的,百试百灵,所以一定要弘扬佛法。如果你有这个能量接受,就能理解这些佛法。没有能量是理解不到的,即使暗传给你也没用。功力不一样,前世所修也不一样,所以接受的能量也就不一样。要在末法时期找到一条最正、最实在、最能够让自己解决问题的道。如果一个人在末法时期还不让观世音菩萨来保护他、救他,不让自己的命运转好,只能说这个人——很可怜。   究竟圆满的智慧:就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没有一点的迷惑。说现实一点,如果我们能很冷静地去思维、观察,然后能圆满的化解问题,就是圆满的智慧。智慧不圆满成功率就是一半,智慧圆满了做什么事都能成功。   要记住,不论是对孩子也好,对长辈也好,如果你孝顺长辈、敬老爱幼,将来你的孩子也会孝顺你,这就叫报应。这叫人间报应。很多人以为报应是死了以后才有的,其实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现世报了。你们看看马路边上那些躺着要饭的人,身上肮脏的样子,这不是现世报吗?不叫报应吗?你们要知道现世报很快啊,如影随行,任何事情做过了头就会出现现世报。如果做的坏事在极限以内,是下世报,如果做的坏事超过了这个极限就会马上受报。所以,做任何事都不可以超过极限,不然就会有灾祸。   有些人修心,心很诚,良心非常好,到哪个庙都拜菩萨。如果今世找不到一位好的师父,找不到目标,也只能是一个信佛人。譬如:天天拜观世音菩萨,但对观世音菩萨没有正确的认识,不知道怎样学观世音菩萨的智慧,接观世音菩萨的气场来修炼自己,而自己天天在人世间受苦受难,却永远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还有许多人灾祸来了才知道拜佛,临时抱佛脚。如果找不到一位好的师父找不到一个正确的目标,怎么样能解决自己今世所面临的问题呢?   修,就要福慧双修。做善事是修福,慧就是智慧,智慧不是一般人能修成的,这是最重要的问题,有了智慧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想开智慧只有念经做功德。只有戒才能得定,定了才能开智慧,一定要身心安定。所以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教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要以为学佛的人才受五戒,作为一个正常人也不能随便乱杀生,乱邪淫,去偷盗等。希望你们能明白体悟其中的道理。为什么佛菩萨不主张饮酒?因为饮酒过多会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会让人失去理智头脑不清,会让人的意志消沉。许多政府部门都有张贴:喝酒闯祸是犯罪。这说明佛法就是正法。佛法为什么能深入人心,能够让人理解,因为正的东西才能受到大众的拥护和爱戴。   破迷开悟:什么是迷?名,利,酒,色,财,气,贪,瞋,痴。如果一个人贪,他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贪到最后就是下饿鬼道。贪爱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贪不到就会生瞋恚心,起烦恼,最后就会堕入地狱。如果一个很愚痴的人只知道赚钱或害人,不知道帮助别人,将来就会投畜生。畜生执著于本相,一直在畜生道轮回。愚痴就是没有智慧。我给你们讲的都是正法、正道、正信、正念和正时,让你们破迷开悟,学会离开自己的苦难,找到自己真正的快乐。   弟子发自内心的感悟:良师难遇,今天我们能遇上师父卢军宏是我们今世的大福报,也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非常难得。这是机缘。我们要珍惜这份缘,好好修行,学师父的无量大慈大悲心,断烦恼,发菩提心,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跟随师父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人人法喜充满,个个都能得到真正的成就,功德圆满。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68集 观照就是照见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佛经就是告诉你们为什么,因为般若智而生其心,因为当你完全空的时候,佛性的般若智慧让你生起这种慈悲善良的心,而这种慈悲善良的心又无所住心,是在意念中有的,但是又好像找不到。师父很想用现在人间的例子跟大家讲,你今天来参加一个人的party(派对),穿得漂漂亮亮的,你进来了,希望大家都能够理解你,看到你穿得很漂亮,但是你一看大家都穿得很漂亮,这时候已经忘记自己好看不好看了,跟大家一样很开心。我问你,在冥冥中,在你内心深处,你那种想让别人来观赏你、一种让你感到非常自豪的感觉,“因为我今天穿了这件衣服很贵重,很漂亮”,这种感觉你有没有?你当时在这个感觉中没有讲,也不去想,但是在你的内心深处有没有?这个就是灵魂当中的东西。   因为比较难,师父再举个简单例子。比方说在拜佛磕头的时候,你可以说“观世音菩萨,我去除杂念,去除杂念”,你嘴巴在讲“去除杂念”的时候,杂念一瞬间没了,杂念瞬间没有的时候有没有印子?我问你们,橡皮把字迹擦掉之后有没有印子?“观世音菩萨,我空,我空,我不要去想,不要去想”,你不要想的时候,“不要想”这三个字是不是还是在想?“观世音菩萨,我一定要干净,我一定要干净,我不要去乱想”,杂念来的时候,有某一个人的形象或者某一件事情在你脑海里的时候,或者跪在菩萨那里念大悲咒、念心经的时候,这种意念不是来了吗?来的时候,你说“观世音菩萨,我要干净,我要清净,我要清净”。你要清净的时候,暂时好像没有想,实际上在你的内心深处有没有想,有没有这个意念在?这就是佛经讲的精彩之处。所以在你的八识田中已经存在的东西,你要把它彻底无所住心,很难!所以希望大家学佛要真的用心学,你曾经出现过自私心,你可以说“我不要自私,我不要自私”,但是,就算你当时说“我不要自私”,我问你,这个自私心的阴影在不在你心里?肯定在的。那么这个阴影要去除它,要让它“无所住心”,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大自在。所以“无所住心”就是这样。师父跟大家讲怎样能够来理解佛法,佛法是非常智慧的,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地修,好好地学。   最后,师父要跟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非常精彩。   在中国南北朝后魏时代,山西的五台山有座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都会依照惯例举行无遮斋会。什么是无遮斋会?就是无论出家的法师、没有出家的俗家弟子,也无论善男信女、老的少的、有钱的还是穷人,甚至乞丐,这一天都要以平等心来供养,供食给他们吃,饱餐一顿,平等施舍,视每一个众生都是平等的,表示佛法平等,无人我的分别。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纪念的日子,所以一到三月份大家都去。   在斋会上来了一位手里抱着两个幼儿的贫苦女人,她的后面还跟着一条狗,除了这些,她身上没有多余的物品。她来到灵鹫寺无遮斋会的现场,可是还没有到用斋的时间(还没到吃饭的时间),她身无分文,又不好意思白吃,当时就想“我拿什么布施”,就剪下了自己的头发聊表布施的意思(就是把头发剪下来,“这也是我的布施”)。她对寺里的住持要求说:“师父,我只有这些头发布施三宝了,请勿拒绝吧。”   法师说:“好的,那我们就收下了。女施主,你这是打哪儿来的啊?”   女施主突然之间说:“我从来的地方来的。”   住持法师看她这么回答,觉得这个女施主有点怪。不料这个女人顿时开口就要求道:“师父,我还有急事要到别的地方去,能否先分一些饮食给我?”   虽然开斋的时间还没到,但施主的要求还是不能拒绝。这位住持叫法印法师,这是一个过去流传下来的真实的故事。   然后法印法师说:“好的。”他非常慈悲地从里面取出三份食物,用意就是让这个女人和两个幼儿能够饱餐一顿。   但是用过食物之后,这个女人又说:“师父,我还有这条狗呢,它也得吃点东西才行。”   “哦,好吧。”住持法师无可奈何,勉强地又从里面搬出一些食物,交给了这个女人。   女人又说:“师父,我肚子里还有小孩,也需要分一些食物来吃的。”   住持法师这时候忍不住了,就怒斥道:“你来这里求出家人布施斋食,但是你贪得无厌,是何道理!你肚子里的小孩根本还没有生出来,难道说他也能进食吗?可是你却再三索求,滥贪美味之心。这位女士,你不觉得有点过分吗?”   被斥责的贫女,这个时候说了一个偈语:“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三界无着处,致使阿师嫌。”这个偈语就是告诉大家:苦瓜的话根也是苦的;如果是一个甜瓜,连着甜瓜的根蒂也是甜的;但是在这个三界,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致使阿师嫌,就是可能致使那些布施的人、师父嫌弃。   说完了此偈,突然之间腾空跃上了虚空,示现出文殊菩萨的德相。这时,边上的狗化为他座下的狮子,两个孩子却是他身旁的两位侍者,在云光缥渺,若隐若现当中,又说了一个偈语:“众生学平等,心随万境波。百骸俱舍弃,其如爱憎何?”就是告诉大家:我们众生拼命地在学平等心,但是我们的心又随着人间的境界在变化;我们“百骸俱舍弃”,我们人有各种各样不好的意念,都要舍去,何况还有什么爱和恨呢?   这首偈语的意思就是让我们学佛人要懂得平等心,今天你说要平等地布施,无可厚非,但是却控制不了自己心识的波动,看着怀孕的女人就觉得这孩子不应该吃,你的境界在不停地流转。虽然明知要舍下这个外在的身体,布施给别人一种物品,是让自己的心能够布施给别人,但是我们人的心中还藏着爱和憎,也就是说,因为看见她穷,看见她拖着两个孩子还有一条狗,就起瞋恨之心了,菩萨的意思是:这又怎么能入道呢?   当时参加斋会的有一千多人,亲眼见到了文殊菩萨的圣迹,聆听大士警示的偈语,所有人都跪在那里含泪而哭泣着,向空中膜拜顶礼,说:“大士,但愿垂示真正的平等法门,也好让我们一心奉行!”   空中又传来了菩萨的偈语:“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这就是告诉我们:“持心如大地”,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要懂得布施平等心,要有包容天地之心来对待人和事物;“犹如水火风”,水火风都是一样的,都会灭度,都会没有;所以“无二无分别”,不管今天是水也好,火也好,风也好,它都会失去的,所以无二无分别;“究竟如虚空”,到底了,就是虚空无性,到了最后都是无性。   这时,住持法师埋怨自己有眼不识真佛,他为了表达自己对亵渎菩萨的忏悔赎罪的心,就去到厨房取了一把刀,准备挖出自己的眼睛。因为他觉得自己有眼无珠,菩萨来了他都不知道。 边上很多徒弟和居士说:“师父,你不能这么做啊!”   “是啊,师父,这么做于事无补啊,这也是一件傻事啊!”“赎罪的方法很多,又何苦出此下策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把夺下了住持法师手中的刀。住持法师于是打消了原意,以贫女(就是文殊菩萨)所布施的秀发,建了一座宝塔来供养。   万历初期,圆广法师接任住持,为了要重新装修宝塔,在塔下挖掘出好几束大士的圣发(就像斯里兰卡有佛牙寺一样,很多佛塔都供有菩萨的头发、牙齿),颜色(文殊菩萨的头发颜色)像是金色的,但是再仔细一看,发色变化不定。这一座宝塔现在就在大塔寺院的东侧,这是现在灵鹫寺里还拥有的古文迹。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嘴里说要平等心,心里还是不平等。我们要明白,活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让自己的心中产生真正的平等。我们要爱我们的母亲,更要爱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还有众位菩萨,就像我们小孩子的时候怀念母亲一样,念念观世音,念念各位菩萨,自然就息灭了自己心中的“三毒”贪瞋痴。没有智慧的人才会永远记恨别人。所以师父跟你们讲:如果从别人身上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就是智慧;如果从别人身上能够吸取教训,就是一个智者。智慧,就是什么事情都有办法解决,冷静,幽默,平静地去处理。修心修的就是心中的觉悟,“觉”是你的本性,“悟”是自己的正能量,用自己的正能量去觉自己的本性,就是走在佛道中。用心观照自己的毛病,你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这个“观照”就是照见,所以你才会改掉人间的毛病,才能放下,才能解脱。记住了,解脱就是觉悟。   好,今天跟大家《白话佛法》就说到这里。我们下次节目再见,谢谢大家。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67集 心无所动 心无所住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你们懂得佛法就能懂得人性,就慢慢懂得佛性是怎样的。大悲无泪,大笑无声,所以很多人开心地流泪了。师父跟你们讲,就是希望你们要明白,佛是怎样的境界,菩萨到人间来做什么,你们今天在人间应该做什么。   一个人学佛要有清净心,在经文中有一句名言“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意思就告诉大家,我们不应该住色生心,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能被人间的名闻利养所诱惑,我们的心不能随便随着物质或别人的心怎样想就改变。“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不能因为闻到香就动心了,不应该闻到声音、别人说的话就动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是《金刚经》中的名句,师父今天特别拿出来跟大家来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六祖初步的悟道就是这一句话,想一想,就这么一句话多重的分量,因为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   师父跟大家解释一下,原来我们的心本来就无所住的,我们的心整个都是无所住的,“无所住”就是空的,没有地方可以去的,就是告诉我们“此心无所住,无所住毕竟空”。你们小时候的心现在到哪里去了?你们小时候的恨心到哪里去了?小时候的贪心到哪里去了?小时候你们曾经被人家欺负,或者你去欺负别人,那些不好的心现在在哪里?所以它是无所住心,只是一个空的境界而已。“有所住”就是你把不好的事情、好的事情全部放在心中,你们想想心是不是会有压力?烦恼是不是因心而开始启动?好的——开心,不好的——难受,是不是由你的心开始启动?如果你不住在心中,那就住在空中,这个心今天无所罣碍。就像很多佛友告诉师父:“师父,我跟有些人讲话不要动脑筋的,我觉得很开心。跟他讲话就像跟小孩子讲话一样,因为他不会生我气,我也不会生他气。我讲话,讲什么他都能够接受,不会乱想;他讲什么话,我也不会乱想。所以我跟他讲话非常舒服,非常开心。”那就是无所住心。如果你有心了,担心他来找你谈,来抓你的烦恼,抓你的毛病,来讽刺你,对你造成伤害,你拥有这些心之后,就是“住色生心”,就住在这个人间的烦恼之中了,你哪来的自在,哪来的自在心?   真正的清净心不光是空,主要还是有境界。我们做人一定要懂得“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该心无所动——本来就没有心,我要去住它干吗?我要用心去盛那些肮脏的人间红尘中的名利物质干吗?所以应该“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说心有吗?有啊。在哪里?无所住。举个简单例子,你活着,对不对?对。你住在哪里?没有住在哪里,想住在哪里就住在哪里。说想住在哪里就住在哪里的人,他是不是得到自在?你今天被一个地方管住,你只能住在这里,是不是已经“住色”——住在色中?举个简单例子,在人间因为你的贪,因为你的恨,最后做错事情,那你必须住在监狱里,这个心只要住在监狱里,你是不是被管住了?你是不是这个心就住色了?所以要无所住,坦然。“我对谁都无心,我无心去伤害别人,我无心去接受别人对我的伤害”,你是不是得大自在?所以无心即有心,有心即无心,心在哪里?因为心没有来也没有去,无所住心。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要去“留心”,你一留心就一定会烦恼。   菩萨教我们,此心无形,犹如镜子。就是告诉大家,我们的心没有形状的。心有什么形状?你恨人家是什么形状?你看看,很多人硬要弄个形象出来,爱这个人就要弄一个寿桃一样的心形,但是这不代表你就拥有这个爱心。实际上心只是无形的,心脏有形,但是心所想出来的所有概念、理解、爱、恨……它都是无形的。这些无形的东西就犹如一面镜子,照到有形的物质,你心中就有有形的物质。你今天照到了爱,你的心中就有爱;你今天照到了恨,你心中就拥有了恨。所以“心如明镜台”,有境界,它就可以来照。一面镜子在心中,善恶都照在你的心中,照过了就没有了。你们看看一面镜子,刚刚照过镜子的时候,镜子里是不是留有你?这个你是不是一种假相的你?这面镜子是不是无所住?当你离开镜子之后,这镜子照到什么?照到的是空性,没了,因为你照过了,一离开镜子,镜子里就没你了,所以菩萨用明镜台来告诉我们心似明镜台——照见善即善,照见恶即恶,心中要存佛,照见即佛。这就是告诉我们,心中不能有魔,因为你有魔、有恨,你心中就留存着魔性。为什么很多人无论怎样劝他,他也不能拥有佛性?因为他已经用魔性占有了他内心的佛性。就像一个小孩子,你怎么劝他变好,他都不能变好,因为他心中已经有很多恶,所以他就很难变好。 佛像什么?要让佛性照亮你的心中。你这面镜子天天照见佛,而且要把这个佛留在镜子中,因为佛是一盏明灯。你们大家看,有些镜子里有灯的,把这个灯一开,镜子是不是越来越亮?你用心,这个灯就亮;你不用心,你这个灯就没开亮。所以当你心明眼亮的时候,你就无所住心,它就是一束光,光在哪里?光不会停留在某一个地方的。你们看看太阳的光,它随着时间而推移;人间的光,到了晚上大家睡觉的时候,都要把光关掉吧?它无所住的。   所以一切不住,如果你能够一切不住在你的心,就是实相境界。你们想想看,这两个人在吵架,你在旁边听,“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那个人好,这个人不好”,对你来讲,你没有去帮助这个,也没帮助那个,那你就叫实相境界。如果你跟他感情好,你帮助了他,那你就进入了虚幻虚相的世界,因为你带有感情,因为你的心中已经照见了某一件事物的是和非。为什么叫实相境界?实实在在。我们做人要实在,不要偏袒,不要原谅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不要原谅自己的毛病,要狠狠地和自己身上的毛病作斗争,把它斗倒,要彻底地消除,才能到达真实如来之相。   当你到达真实如来之相,说真话、实实在在地说话的时候,又要懂得“实相无相”。实际上我们人间,你最后修成了,你说“我已经不进入是非当中,我拥有了实相”,这个实相还有吗?实际上就是无相。你说这个人间一切都是虚空的——虚的、空的,你说有实相吗?肯定没有,一无所得。所以一个人,人生一辈子判定了某一件事情对的、某一件事情错的,可能在20岁的时候做这件事情,当时的环境、当时的理解、当时的道理,是对的,但是20年后的今天,可能是错的。所以这一切一无所得,我们为什么要去纠结在某一个点上所发生的某一件事情,抓住它不放,而且不停地去执著、固定自己的想法,让自己的意念得不到释放,得不到解脱,然后拼命地抓住,造成自己的我执、烦恼、无明?这样你就慢慢地进入了这个虚幻的世界中。师父跟你们讲“实相无相”,真正到了你认为这个事情是实相,实际上就是无相。   世界上的一切,生死都不可住。你们想想看谁能够永久地不死?我们再爱的人也会离开我们,再恨的人也会离开我们,这一切都是不可住的。所以你的概念、执著更不可住在你的心里,要像光明的镜子一样,能够看破红尘,能够点亮心中的佛陀之光,让自己心中的般若实相永照自己的前程,这样才能离苦得乐,才能用光明灯照亮你的前程。   如果一个人执著“无住”,又不行了。“我不住,我不把心放在这个上面,我执著我就不care(在乎)你,我就无所谓”,你又进入了偏执偏空。所以学佛非常难,你逼着自己说“我要做好人”,你可能是一个假好人,因为是你逼着自己做的,不是自觉做的;如果是自觉自愿做好人,你一定很自然地随缘,你就是个好人。任何人偏执就是不理解佛法,所以佛法让我们不要执著无住,“我做每件事情,你看,我都没有这个心好像去表扬自己,我无所住心,我就是为大家服务的,我很努力。”你执著了吗?还是执著。真正无住的人根本想都不想,帮别人做事情为什么要去想“我在做好事”?那么就是高境界。   不落于偏空,何以故?当知真空不空。什么叫真空不空?一个人进入真空中,实际上是不空的。当你在人间一切都想明白、想穿的时候,实际上你是生活在空的当中;但是生活在空的当中,你又在实相当中。这句话怎么讲?某一位老方丈老法师,他虽然已经完全看破,完全空了,但是他有肉身,还要生活,还要度人,你说他完全空了吗?他看破空,但是他没空,这就叫“真空不空”,他已经不落入空当中。这是非常非常难理解的佛法。   “空寂灵知”,当你不去想它,并不代表天上的菩萨或者你的思维中没有这种想法。这就讲得比较深,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要去帮这个人,你帮他的时候没感觉到“我在帮他”,但是在你还没去帮他之前,你的灵魂深处是不是想去帮他,有没有?有的。那么在空寂中有灵魂知道,也就是你的佛性知道,必须要去度人、度众生,必须去帮助众生。而你真正在帮助众生的时候,又没感觉到“我在帮助众生”。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师父的意思,这真的是佛法非常深奥的地方。我很喜欢用母亲照顾孩子来打比方。一个母亲完全投入在孩子身上,用心在孩子身上,她没有感觉到“我在为孩子做事,我在做把他们养大的事情”,但是实际上这个母亲做的所有事情有没有目的?在真空当中,对不对?她又不空,为什么?母亲教育孩子是天理,这是道理,所以她不空。因为她有这个道理在,虽然她没有去想,真空,实际上她还是有这个指导思想,冥冥中她的灵魂深处还是没有完全空。所以《心经》里还有《金刚经》里讲的深奥的道理就是,当你理解了,当你觉悟了,你已经解脱了,实际上你正在真和假之间,正在对某一个事物理解的过程中。为什么经文中经常说“无所住”?为什么有所住心,又为什么无所住心?实际上住和不住心,就是在一念之间。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66集 佛性平等无二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我们今天继续讲《白话佛法》。   首先,一个人想问题,尽量地把问题往正面去想,往好的方向去想,就会法喜充满。因为很多人的痛苦和忧伤,就是心中的负能量太多,因为负能量一多,他就把很多问题往不好的和负面的方向去想,越想越害怕,越想,自己慢慢会担忧。往正面去想,很多事情就会快乐无忧,不会有忧伤,所以,这是学佛人非常重要的理解事物的一个方法。任何一个人要懂得轮回,一件事情好不好它都会轮回:好的事情碰到不好的,慢慢地再轮回成好的;恶的事情、不好的事情轮回,慢慢会成为好的。   从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开始,一直到你听到、闻到,实际上通通是一种轮回,你不能把它当成太真。小时候很伤心的某一件事情,就是因为我们把它当成太真了,所以我们就在轮回中了。菩萨让我们懂得,只有看见佛性后人才不会轮回,也就是告诉我们,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地懂得佛性、懂得佛理,想不轮回,必须要开悟,必须要证道。师父告诉大家,一个人在这条道上往前走,你说你一直可以走吗?是啊,坚定不移地往前走。方向呢?如果方向错误,你还是在轮回地走;如果方向对了,你就走出自己人生的沼泽地,你就慢慢地开悟了,明白了不能在这个世界上再迷惑颠倒,要走出自己的道,要见到佛性,要明白这个世界,一切全部都是苦空无常的,没有一件事情可以永久的。所以得到了就等于失去,失去了也等于暂时拥有。   能够有佛法在心中的人就能破迷开悟。我们因为心中还有迷惑,所以才会有妄想,才会执著。当一个人一件事情想不通的时候,实际上他就是在执著当中,执著的人一定会轮回。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懂得,要把眼耳鼻舌身意都转换成佛性:眼睛看见的、鼻子闻到的、耳朵听见的等等,都转成佛性,正信正念,“我不乱听,不乱看,不乱闻”。意念建立在自己的思维中形成的概念,所以这个意念非常重要,就是任何一个人的意念必须是觉悟的。你有觉悟的意念,你的正信就开始了;你有觉悟的意念,你的正知正觉就开始了。一个人有正知正觉,说出来的话都像佛一样。我们每一个人要想成佛,必须心中有佛,才能说出、做出和思维出佛性来,你一定会远离轮回。在人间,不要说大轮回,小轮回都不断——把某一件事情不当回事,又犯错了。我们的一生,从小长到大,轮回了多少事情?我们说要对父母亲孝顺,到最后又忘记了;说好过节要给自己家里人怎么样,又忘记了;说好别人对我很好,我要谢谢他、回报他,最后又忘记了。这一切就是在轮回当中。   我们在世上所种的佛缘就是我们不轮回的因,才会得到不轮回的果。很多人很可怜,没有种上佛缘,而种上了人间的因果,就是因缘,因缘会引来不好的果。要懂得菩萨是我们心灵的老师。教导我们、支配我们的心灵,就是菩萨,是我们的导师。所以我们的心想什么,要和佛菩萨想的一样;我们做什么事情,要和菩萨想的一样。要想象着自己心的自在,因为只有和佛一心一意,你才能任运自己的心灵。“任运”就是你能够完全地自在、自主心灵,你的良心、慈悲心、无我利他之心都会出来。所以要安住自己的内心,不让它轮回,你就会进入永恒的涅槃之道。很多人说,怎样能够进入涅槃之道?要安住自己的内心,不要让它贪瞋痴慢疑。   佛陀告诉我们“众生皆具佛性”,只有觉悟人生,只有离开人间烦恼的障碍。要离开一切所知的障碍,感觉自己这个也懂、那个也懂,就会有障碍,就会有执著。为什么我们经常劝别人,懂了也要放下,不懂更要放下?懂了实际上就意味着你还有很多不懂;不懂就意味着你还要去学,会学到很多智者懂的事情。如果觉得“我已经知道很多了”,那么你的障碍就开始生起了。为什么要谦虚?为什么要有智慧来消除业力、业障?你们想想看,一个人有业障,如果没有智慧,他是消除不了业障的;他必须有智慧,才能消业。任何一个人离开了智慧,就是离开了般若;离开了智慧,就会变得越来越愚痴。   要懂得我们与佛性是平等无二的,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有佛性,佛就在我们心里,我们能够克服人间一切的磨难。因为我们心平等无二,所以我们就是佛,佛就是你,你用这种心态才能在人间成佛。不要以为佛离我们很远,其实只要你的心像佛,你就是人间的佛。要有信心,要有精进力。我们现在用心灵法门化解、消除业障和灵性,用智慧妙法转化因果业力。我们现在是不是这样?念经,把自己本来不好的业障去除,很多过去上辈子欠别人的,我们慢慢地通过念经、许愿、放生在消除自己过去的业障,就是在转化因果业力,在改变我们自身的宿命。   明白佛法,有生必有死,一切名利皆幻。名会走掉吗?会的。利会走掉吗?会的。一切都像梦幻泡影。希望大家懂得在人间生活的自然现象,那些自然现象就是六道轮回,所以不想轮回,就要懂得无常生死。要懂得人间的金钱名利是没有办法解决生死问题的,只有深入到佛法中去探索、去理解、去开悟。无常是一个自然的道理,这个世界一切都没有长久的,懂得这个,就拥有了智慧。当你拥有智慧来解决人间烦恼的时候,会拥有般若。   要懂得无所得,因为你做了再多的名,最后一场空——无所得;拥有了再多的利益,最后也是无所得。都不是你的,只是你在帮别人看管,因为当你一离开,一切都归空,一切都是别人的了。师父经常跟你们举例子,如果这个房子是你的,你刚走,房子就换名字了。一切都是无常,所以看淡名利,才能生长智慧,才能离开烦恼的障碍。解脱生死的目的是为了得大自在,所以觉悟的人拥有大自在,觉悟的人懂得一切不生不灭,生出来的会灭掉,灭掉的又会再生,所以佛法把它智慧地理解成“不生不灭”。大家知道《心经》中“不垢不净”,不生不死,就是这样。   我们在人间要停止作恶,不能作恶。不作恶的人,他的本性、自性、佛性就会显现。经常骂人、经常对别人不好、经常在背后作弄别人、阴别人的人,心中肮脏无比,哪来的清净无碍之心?师父要你们显露出自己的本性和良心,看破人生,才能真正地理解佛性。一个善良的人天天活在大自在中;一个阴暗的人,一天到晚活在惊恐之中。所以学佛的人能够享受人间的大自在和智慧,而一个想不通的人,就远离了自己的智慧和般若。我们要懂得一切唯心造。   有人问师父,佛法界经常讲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这是什么意思。师父告诉大家,“大悲无泪”,大家想一想,慈悲是无尽的慈悲,是慈和悲愍,所以它是无尽的,不是人的一种感情。人的眼泪是一种感情的流露,而慈悲是在内心的,所以真正大慈大悲的人不是流眼泪,而是在内心感受到别人的苦处和伤痛,所以叫“大悲无泪”。   有人问第二句“大悟无言”,大悟,为什么反而彻悟之后就不讲话?你看有很多法师,你不管问他什么话,他总是“阿弥陀佛”,因为在人间没有是非,他已经不堕入是非当中了,他远离人间的是非。大悟就是开了大智慧,这个智慧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出来的。真正开悟的人不是用语言能够解释的,所以他就不讲话了,这就叫大悟无言。   最后一句话“大笑无声”。大笑,实际上就是人的七情六欲中的一种心情,“开心了,哈哈哈”,大笑,那是人间的一种高兴的心情;而菩萨的高兴、内心的喜悦,菩萨看到一个人被救度了,看见一个业障被你们消除了,帮助你们离苦得乐了,他怎么能用笑声就能表达出那种心中的喜悦呢?所以说大笑无声。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一个母亲为了孩子能够考试考个好成绩,天天起早摸黑地给孩子做饭,让孩子有个安静的环境好好读书,天天等,一年春夏秋冬。正式高考的时候,等到孩子回来说“妈妈,我考上了”,开心大笑的时候,母亲没跟着他笑,在流眼泪,因为那种感情是内心的,那是一种慈悲。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65集 忍辱境界是佛根基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你们看《心经》里面多精彩,师父跟你们越讲越精彩。因为“无受想行识”,因为“无色”“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什么都无了,你就拥有了本性。如果这间房间是你的,你出租给别人,这间房间本来是空空的,你出租给卖糖果的,给他放了四分之一的糖果;你出租给卖面粉的,又放了面粉;你又出租给卖机器的;最后四分之一也用来卖什么东西,仓库全部租出去了。这里面是不是什么都拥有了?你还拥有你的本性吗?你拥有不了这个房子了,什么都不能做了,对不对?等到把这些全部拿走了,你拥有本来的房子了吧?那么你拥有了本来的本性了吧?就是这个道理。   成佛的境界是圆觉的境界,看见人家不开心了,你要觉悟“我哪里做错了?”不要去跟人家生气,肯定自己有问题。你对一件事情有不好的感觉,就说明你还没有“圆”(把这个事情弄得圆),没有圆满的觉悟。佛经有一部《圆觉经》,就是怎样圆满觉悟,实际上就是“无取无证”。每一个人都说“我要这个、我要那个”,最后世界上一样都带不走;只有成佛,才能达到真正圆满觉悟的境界。圆满的境界,就是已经证得圆满的佛法,彻底理解了佛法,才会拥有佛的境界。你彻底理解了喜欢的某一个人,你才能拥有他。彻底理解佛法之后,才会跟着佛陀往前进;彻底理解了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安宁和快乐,才能拥有观世音菩萨的佛法。   社会上有些人看了一点点的经文,觉得自己很懂了,然后开始讲——犯妄语戒,不懂乱讲。“不得证而乱说”,就是没有证悟佛性,你不能乱讲话的。就像一个人,没有调查,你没有发言权的。这件事情你懂不懂?你懂了再讲。你不懂,为什么讲?你不懂讲出来,就让人家耻笑,就是告诉大家“我这个人没脑子,我这个人乱讲话的”。所以有时候很多人才会造下口业,有些人更造下下地狱的罪。   所以在实相中“实无菩萨和众生”,是没有菩萨和众生的。哪来的菩萨和众生?菩萨就是众生,开悟的众生就是菩萨,还没开悟的菩萨就是众生。所以就是告诉我们,真实如来的生活,是没有菩萨和众生的。有智慧的人把每一个人都当成菩萨、未来佛。一个人把别人都当成菩萨,你说大家喜欢他吗?他肯定对每一个人都非常尊敬,他不会有贡高我慢心。人必须活在实相世界,就是真实如来的世界。首先不能说谎,要承认事实。而有些人修心,明明告诉他这件事情是真的,他也不相信;明明说这件事情是真实如来的事情,他也说“可能不是的”,所以他永远见不到真正的佛的境界,“信则有,不信则无”。实相就是实实在在的真相和理解佛的境界。   要观世间的苦、空、无常。这个世间一切都是苦空无常的,有什么了不起的,过去就过去了,一句话、一件事,无我的话就会解脱,解脱的人会拥有智慧。念经是明心见性的开始,如果自己搞不清楚,多念经就会明心见性。我们人类的争斗,从原始社会到今天一直没有停过,这就是业力。因为人类没有到佛的境界,没有到菩萨的境界,不能摆脱那些恶性循环。所以人看见人,首先就是找对方的毛病,贬低别人,称赞自己,嫉妒别人,让自己拥有更多的私欲。由于人的劣根性,在这个世界中才产生了各种争斗,就是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欲望,这些欲望让你在六道中不得超生,永远在六道轮回中。   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到了我们人间,苦口婆心地劝阻我们,来调伏、启发我们心态的转变,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苦空无常的。只有好好地理解佛法,只有好好地去圆满自己本来的这颗佛心,启发自己内心的佛性,改变自己的态度,人生才会找到真正的佛。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你内心的真佛,就是你九识田中阿摩罗识的真佛,就是你的良心和本性,你真正的自己的佛性、原始之心。所以要懂得学佛就是一种理解,学佛就是给别人帮助,学佛就是让自己解脱现在的各种烦恼和苦闷的钥匙。如果你今天做不到这些,说明你还没有解脱,还在苦难中轮回;只有彻底地放下,才能彻底地解脱。你放下多少,解脱多少;彻底地放下,就得到大圆满的彻底解脱。   好,最后师父跟大家讲一个佛法的故事。   佛陀当年和弟子们每日托钵乞食,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吗?并不是。出家人自己完全可以耕作。那么托钵乞食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给众生一个增长善根的机会。但是很多人不理解,以为“你们为什么自己不做饭,要让人家来给你们供养?”实际上,佛陀的意思就是要让施主得到大福报。你想一想,如果没有人来乞食,你怎么来布施?你今天布施出的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要有人来接受的,接受了你的布施,你就会拥有大福报。下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就是让一个婆罗门终于化解了心中的烦恼,证得了正果。   在舍卫城中住着一位婆罗门(婆罗门就是当年在印度有地位的贵族),他天生聪颖灵敏、心思缜密,而且拥有无数的财宝,富可敌国(就是非常地有钱),一生中几乎没有他想要而得不到的东西。城中的居民看见他都是百般地羡慕他。他非常排斥佛法,他经常说一句话:“布施是浪费金钱,行善是无义之举。”一点点佛根都没有。   有一天正午,舍利弗尊者现了神足通,从很远的地方到了这个婆罗门面前,舍利弗手持着瓦钵立定不动(突然之间站在他面前不动)。这时候,正准备坐下来用餐的婆罗门,见到突然而来的舍利弗尊者,勃然大怒。他平时就看不起乞食行者,正准备骂人,但是在他张口的时候,突然心生一计,他要让这个出家众自讨没趣。   于是婆罗门转身坐下,对舍利弗尊者像没看见一样,眼睛都不瞅他一下,既不驱逐,也不表示欢迎,理都不理他,自顾自地用餐。过了好一会儿,这个婆罗门吃饱了,他就把原本要用来净手漱口的水倒入了舍利弗尊者的钵中,并说:“这就是我今天所要施舍给你的东西,你可以走了。”羞辱他。没想到舍利弗尊者竟一点都不生气,反而慈悲地祝愿他说:“愿您今日诚心的供养,使您百劫千生受无量的福报。”说完,舍利弗转身慢慢地离去。如果用现代人的想法,这句话首先想到的就是讽刺他,而舍利弗是真心的,觉得“你供养一碗水,我都是这么感恩”。   婆罗门看着尊者渐渐远行的身影,突然心中当下竟不知不觉地起了恐惧的念头,他一边走一边想着:“倘若这沙门将我的举动到处去说,张扬出去,那人们定会认为我是一个毫无恭敬之心的吝啬鬼。”婆罗门越想越不放心,于是就派个佣人去将舍利弗尊者追回来。   舍利弗尊者离去之后,直接回到了精舍。他思考着:“今天托钵乞回来的这一钵水,我要使这个施主得到最大的利益(就是让它成为一个功德)。”不一会儿,他就想出了一个方法。他将钵中的水倒入一块泥地中,混合搅拌均匀,等泥非常柔软了再取出来,铺在佛陀平时所经行之处。当年佛陀他们都是光脚的,如果一块泥跟水一揉合,走上去软软的。然后他就向佛陀说:“佛陀,这位施主生性悭吝,只愿意布施这些水。然而为了令他免堕三涂恶道,因此我将这钵水和泥为您铺了一点路,伏愿佛陀慈悲,在这块地上行走,使这位婆罗门永生永世得大福报。”舍利弗尊者都是真心的,他希望佛陀走过他所铺的这块泥,软软的,这样就会让这位婆罗门得到大福报。佛陀听了舍利弗尊者的演说之后,非常慈愍地接受了舍利弗的要求,然后入正定在泥地上步行,走过去。   这时候,婆罗门所派遣的佣人看到了事情的经过,他在边上深受感动,立刻返回婆罗门家中,向婆罗门具陈其事(就是马上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婆罗门):“婆罗门啊,至高无上的佛陀本为一国王子,如今他舍弃了人人羡慕的转轮圣王之位,率领着弟子修行,持钵乞食。他没有食物吗?他有啊。他无非就是为了给众生修福报、增长善根的机会,他是慈悲,实在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来做这些乞讨的事。”婆罗门听了,对原先自己的恶行恶念惭愧无比,于是就带着全家大小一起到精舍向佛陀求哀悔过,希望佛陀能够原谅自己的愚痴。佛陀就为他传授了三皈依并说法,婆罗门当下化除了心中的种种烦恼,得道证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所有的人,要懂得体谅理解别人。生活就是一种对别人的体谅和理解。你懂得体谅理解别人,你就会宽容别人,自己的日子就会过得温馨,人生就会安宁;很多烦恼就是来自于我们不能体谅别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有变化,我们不能过分在意自己的主张和执著,能够多理解别人。有些人就是互不理解才造成了互不相让,才会伤害了对方。我们应该认识,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有进有退,如果你懂得退让,你就会发现平常心是多么地重要。有什么了不起的?平常心啊,人生何处不欢乐?没有必要跟自己的执著过不去,没有必要让自己的执著跟别人过不去。人一生需要得到的是一颗理解别人的心、一颗童心、一颗纯洁的心、一个信念、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平衡的心态,还要有一份安稳的睡眠和一份展望未来、享受生活、知足的心。真正能够理解佛法的人,是看得到未来、看得到光明的人。让我们好好地学佛修心,去除贪瞋痴慢疑,用一颗佛心,每天在精进、在忍辱中,能够走向菩提,走向光明。   好,今天跟大家《白话佛法》就说到这里,我们下次节目再见。谢谢大家。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64集 无取无证 还初本觉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菩萨了解众生,除了自己没有念头,没有私心杂念,而且将度人的慈悲心转成一种概念,去帮助你、成就你智慧的道业。因为每个人都有智慧,菩萨知道他有智慧,知道他能够明白事理,所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菩萨不停地跟他讲,讲到最后,他说“菩萨,我明白了”,那菩萨就度到他了。如果去度一个人,你跟他好好地讲,理解他地去讲,他很容易接受你的意见。心理学上讲,你必须理解他,你才能帮他转换意念。举个例子,你要想让这辆火车慢下来,让它不要再往前面乱开,首先必须爬上这列火车;那你在上这辆火车的时候,必须跟它走得一样快,上了火车,你才能让它慢慢地停下来。转念说法是我们学佛人应该很注重的一个方法。转变自己的念头,不是你是他的师长、你是他的佛友、你是他的谁谁谁,而是你是他最亲的人,他跟你一样都是众生;你先觉悟了一点,去拉他一把,这样你修心就不会起杂念,就会懂得要帮助他,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心就不会生出业障来(很多人会生业障)。   修心修到后来要自性不动,何来烦恼生起?如果你对别人没有要求,你跟别人讲话是不是心无罣碍?你今天对别人有要求,如果他达不到,你就会急,到最后他还不听,你就会拍桌子、骂人。所以心念不起,何来烦恼生?如如不动,很多人问师父:“师父,如如不动,但是我思维一直在动。”“师父,我坐在这里如如不动,但是我看见人间的善和恶。”师父就告诉你们,人间的善和恶,你们照样看见,看见了就像没看见一样,因为你知道这是因果关系。什么对,什么错,全部都是有因有果,那是因缘果报。你看见就像没看见一样,等于没看见,视而不见,那么在你的心中、在概念上,任何善恶都不会影响你的思维,你的心中就没有善,也没有恶。很多人学佛学到后来,会有疑问:“为什么不思善、不思恶?不思恶是对的,不要去想恶的事情,为什么好的事情也不要想?”因为你不理解那是善的还是恶的,因为都是因果。懂得了这些,任何的善恶都不会影响你的判断能力,你就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实际上就叫“自性不动”,自己的本性、良心没动。如果你看到别人任何的是非,“这个人很善良、那个人很恶”;他们两个人吵架,“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已经影响到你自己内心的判断力了。因为你进入了色空当中,你进入了色界,自性已经在变化,在你的心中已经拥有“是”、“非”。你不能明辨善恶,就会影响你的心。   为什么佛法要我们不受外界的影响,心无所动?一个人稳得住,听别人吵架,他心里笑笑:“这个是非善恶,全部都是因缘果报。”“眼见亦非真”,就是我眼睛看见的都不是真的;“耳闻均是假”,耳朵听到的、人家讲坏话都说不定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句话师父简单地给大家做个解释:有的人有意为了让一个人跟自己好,在他不在的时候,知道某个人会传话给他听,就有意地在某个人面前说“那个人不好,我不喜欢他”。然后这个人去告诉对方了,就造成了对方来找他,找他之后,他再假装说“对不起,我……哦,原来你是这个意思”,好,跟他交朋友了。从自己跟他攀上恶缘开始,慢慢地转化为善缘。所以有时候搭朋友也是这样,我们小时候听人家说英雄救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很喜欢班级里这个女孩子,她长得很漂亮,但是没办法跟她接近,就找几个人在她晚上回去那条路上假装扮演小流氓,然后他冲出去,让女孩子对他产生好感。   像这些耳朵听到的、眼睛看见的都不是真实的东西。你以为它是真实的吗?说人坏话真的不能学,只要去听别人说坏话,你就不是一个好好的学佛人。我们不但假的东西不要听,连真的都不要听。因为真的在人间就是假的,假的就是真的,所以“真到假时假亦真,假到真时真亦假”,这个世界就是真真假假。就像讲话一样,你知道他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为什么很多人被人家骗?因为真真假假。你说他全部都是假的,他又有真的话在里面;你说他全是真的,他里面有很多假话。所以师父叫你们真正的学佛人,不管什么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要受到外面环境的影响。外面的环境影响对你来说根本没有概念,因为你已经彻悟了,已经知道这个世界是真真假假的,“我眼睛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我耳朵听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何况我现在做的这些事情,外面的环境再怎么影响,我如如不动”。心在佛法上,这才是走到佛道上。要做到真正的内心清净,什么对与不对、是与非,什么只差一点点,这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只要用菩萨的自性、本性来观察人间所有的因缘果报,你将懂得这个世界的一切“既无来处,也无去处”,你何生烦恼?   今天要跟大家讲一讲成佛是一个什么境界。大家都希望成佛吧?每个人都说“我要成佛”,那么成佛到底要有什么境界?一个凡人想成佛,首先要学佛修道。但是每个学佛人一边在学佛修道,一边用自己“所得之心”在修。什么叫所得之心?“我如果成佛了多好啊,我今天好好修心,我一定要成佛”,这就是你已经有所得。还有很多人间的凡夫,在学佛修道中一直在为“我”自己,进入“我相”中要成佛,“我”要学佛,“我”要修道,“我”这样好好努力“我”一定会成佛,这就已经偏离了佛法界讲的“无取无证”。真正修心要修到“无取无证”,那就是高境界。“无取无证”就是没有什么所得到的,“我今天要成佛,我也没有得到什么”,你才会真正地得到;想成佛,想得到佛,你实际上已经走入了执著。很多人问师父:“师父,我磕头求事情,算不算执著?”如果用菩萨的境界来讲,你就是执著;从凡人修心的角度来讲,这个不算执著,为家里求、为父母亲求、为孩子求,很正常。但是佛用“无取无证”来对待,你已经很难成佛,因为佛的境界很高。很多人一边修心,一边以为自己已经拥有了佛法和佛道,好像掌握了很多佛的道理,觉得自己有成佛的境界,如果你经常觉得“我这样修下去,我一定成佛”,你已经坏掉你学佛的境界,因为不能有取、有取证。你想象着要成佛,你可能就不能拥有更高的佛的境界。你要连做这个事情的念头都没有,那么做出来的叫纯善、纯好事,那么就是真佛、纯佛;连想成佛的意念都没有,那就是真的想成佛;否则修不好,会落入畜生道,落入人道,落入贡高我慢之中。   《心经》告诉我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修心,你修多少年,其实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因为本性中的你还是原来的你,因为你本身就是有本性在心中。在你的内心拥有善良,你从小善良,到走的时候也是很善良,没有增、没有减。只是在八识田中所接触的外尘让你看不到你的本性,好像忽明忽暗。举个简单例子,谁的双手不会劳动?但是这个人十几年都不劳动,他的双手能不能劳动?还是能够劳动的。他的双手有没有作用?当然有作用。我们的本性虽然没去用它,没有擦干净,但是不代表没有本性。本性拥有,有什么增减?所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加,还是原来的你的本性,没有一点多,也没有一点少。   很多人说“我修行修心”,你修什么心?应该说“修”就是擦你的心,怎样把你的心擦得干净一点而已。心本来就有,要你去修啊?本性没有减——不增不减,只是不修的人,他的本性被污染了而已。当你心中有正念的时候,你的心进入了天堂;当你的内心变得非常纯净,你的心就一定超脱六道;当你在人间杂念丛生,觉得自己修得很好,然后用不正见的观点和不正的语言去诽谤别人、污蔑别人,去说别的法门不好,你就会造下下地狱的因。所以师父跟你们说,就像邻居之间一样,你家里可以好,可以铺地板、买冰箱、装空调,但是你不要去说别人家里好坏;不要因为你装不起空调,就说别人家里的空调钱怎么怎么来的。这一切实际上就造成了你苦的因。   心和本性不垢不净,因为八识田中所造的业没有完全影响到九识田中的阿摩罗识。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为什么有些人下了地狱之后,苦受尽了,有些罪灵还要上来投人?因为他的灵魂还在,没有完全散去,因为他的九识田中阿摩罗识的慈悲和善良还在,只是完全被遮住染著,根本看不见,等到恶业受报,干净了,他还会投人、投畜生道,在六道当中,所以他的心还是不垢不净,也不增不减。师父举个简单例子,你家里有一个电器好久不用了,脏得不得了,都是灰,灰多得已经看不出是什么电器了,就像一个堆满灰尘的箱子,当你把它擦干净,重新开始启用的时候,它是不是还是一个微波炉?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的,你今天修也好,不修也好,你的本性没变。为什么你会下地狱受苦呢?因为是你的肉身在造业,你的灵魂在造业,遮住了你的本性,影响了你的自性,你的自性就变得污浊,就会受苦,就会受难,因为你的本性被染著了。所以你上天堂享福也好,下地狱去受苦也好,是你的感觉——第八意识的感觉在受苦,而你的自性只是被遮住,找不到了。   佛告诉我们,我们一般人在这个世界上,在苦乐忧喜的感受中活着。大家觉得我们是不是活在世界上就是一种感受?“感觉开心了,感觉吃得很开心”,“我现在感觉开心了,我刚刚感觉不满意”……因为苦会过去,快乐也会过去,这是你的感觉。痛苦的感觉很快就没了;一件事情很开心,很快也会没有。喜乐和忧愁是不是一种感受?是不是一种感觉?苦乐从心理学上讲,它是属于生理感觉器官的一种感受:感觉幸福,就幸福了;感觉开心,就开心。担忧也是内心感受器官的一种感觉。你感受到痛苦了,你就痛苦了。有的推拿师在你腿上一按,按得你痛得跳起来,但为什么有的人越按得重,他越觉得开心?痛得不得了,他说“真舒服”,这是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所以欢喜也是你内心的一种感受,叫“觉受”——感觉的“受”。只要你把这些感觉挖空,你就会把苦乐忧愁的感受放下了。苦什么?乐什么?挖空,把它空掉,没有什么苦的,也没有什么快乐的,一切都是无常。你把它放下,活在人间,你就会不苦不乐,你就拥有了人间的极乐境界。假的东西有什么可快乐的?假的东西有什么可痛苦的?痛苦也是假的,快乐也是假的,那到最后不喜不乐,就“如如不动”了,是不是到极乐境界了?   《心经》上讲“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个“无”什么意思?讲到底就是一个“无”字,讲到最后“无智亦无得”。“无智”是什么?“智”是指解脱之智,解脱的智慧,就是指佛性。“无智”这个“智”就是解脱之智,而且是佛性、本性、空寂,这个“智”不是智慧,是菩萨的本性的空寂。“无智亦无得”,无智,到了最后,你要懂得离一切相,才能真正地快乐;你今天没有离开一切相,乃至解脱相,也就是说你今天“无智亦无得”,连要解脱的思维都不能拥有,都不可得——三心都不可得,“诸法空相”。你得什么?“今天我想解脱、成佛、成菩萨”的心都要空性——“此心亦不可得”,那么才是成菩萨、成佛的高境界。你今天做劳动模范,你没有想过要做劳动模范,“我就好好地为众生服务”,到了最后人家给你上报,给你登报纸,给你很多奖金,给你一切,你都没想过,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那你境界是不是高?如果在做劳动模范中,你就想到“我会上报,我会在大家的簇拥之下上台,会戴个大红花,会拿大奖状,会得到很多奖金……”那你这个境界跟模范就差得很远了。   成佛的智慧,是诸佛涅槃妙心。“无智亦无得”,并不是说没有智慧,而是你今天连要解脱本性的心都不能有,无得。心经为什么精彩?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一切都是没有的。哪来的?这是你的感觉,一切都是空的。然后“无智亦无得”,就是佛的境界了。要成佛的心都没有了,因为“无智亦无得”,不就是“无取无证”了吗?没有任何的索取,也没有任何的证得佛法,就是说你在人间所有的一切,到最后就是“空无”两个字。你知道是“空无”,那你就成佛了。如果你还拥有某一些东西,包括你的理念,包括“我想成佛”的一些概念,那你这辈子怎么能成佛?你就离佛十万八千里了。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63集 证佛果 明心性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我们今天继续给大家讲《白话佛法》。   上次我们跟大家讲到元明觉。元明觉,就是把自心本性中光明的、本觉的、本来的、自觉的“元”(就是我们本来拥有的自性光明、不生不灭的自性)好好地运用起来。得到元明觉,首先要控制好自己自心的杂念和烦恼。每一个人每一天都会有烦恼,那么怎样把烦恼去除?首先要沉淀烦恼。就像一杯茶,茶叶都漂在上面,慢慢等它沉淀下去,那么这个茶杯就非常清净了,这就是好茶叶。然后慢慢地明心见性。我刚刚跟大家讲“觉”“元”,实际上本性的圆满、觉悟和明心见性,都是一起的。当你能够拥有自性、本性、本来的觉悟,来明心见性,你就知道这个世界一切都是不生不灭的,因为没有生长出来,也没有灭除。懂得了这个学佛的基本法则,那么基本的学佛概念和理念你就基本上掌握了,这就是学佛的第一步,佛法界讲就是“因地心”。什么叫“因地心”?就是无生无灭心。到了人间,没有很多的欲望,本来就没有欲望,生出了很多欲望,到最后这些欲望也会消除,那最后还是像没有生出来一样,这就是本觉的初始心,叫“因地心”,因此而产生的因地心,就是无生无灭。我们到了人间,我们一切得到的和失去的,其实没有生出过,也没有消灭过。   学佛把准方向最重要,因为这个因地心你懂了,那么你每一天行、住、坐、卧,每一天在人间做事情,就会顺着菩萨的心来做,就是无生无灭——没有生出这种心,也不需要去灭掉这种心,这样就不会去做“人”了。很多人做人做得很好,都是假心假意,他没有他本身的那种内在的自然的自性光明的本觉。学佛人不管是吃饭、行、住、坐、卧,哪怕去交朋友、做功德,心一定要保持清明、光明,一些假的话语,会对修心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多人一辈子修心是修给别人看的,不是自己真的在修,“你看我修心,你看我现在觉悟多高”,一点儿用都没有,因为因地就是“因缘”——也就是你要解脱的因缘,你没有好好地去实践它。你这个缘分来了,学佛的缘分或者做人的缘分到了,你没有好好地去圆成正果,就是没有真正懂得怎样圆成正果地去修证。师父要举例子给大家听,比方说,做一件事情总是有一个报应吧,你不懂得报应,对人家不好,那么人家就对你不好,这叫因果。有的人去年曾经对人家不好,人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能过几年之后,他哪一天找到机会对你不好,你还不知道是因为你多少年之前曾经造下的因。你在因地上没有理解它的“觉”和“明”,那怎么能够修成正果?所以真正修成正果的人,是在因地上,就是在因缘果报上一点一滴都不犯错。哪怕今天讲一句话,在别人重要讲话的时候,比方说一个老板在讲话,你在很重要的时候咳嗽一下,不管是真的假的,到时候大家都笑了,那你已经造了这个因,你可能很快就被老板开除了。你说“为什么?我咳嗽不可以啊?”就是不可以,因为你在这个缘分上造了这个因。   证佛果就是明心见性,就是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要证得菩萨的果位很难,你要证得罗汉的果位都很难;你要想下辈子做一个人、不进地狱的话,你至少要先守五戒。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用佛法教导、教育了我们:“如澄浊水,贮于静器”。“如澄浊水”,就是污浊的水要把它澄清,我们到人间来有五浊恶世,要把它澄清;“贮于静器”,放在一个安静的容器里面;然后“静深不动”,就是如如不动;“沙土自沉”,就是人身上的烦恼、业障慢慢就会自己沉下去;那么“清水现前”,明心见性了。佛陀教导我们的佛法就是:非常污浊的水,让我们要在安静的环境中“静深不动”,如如不动;然后“沙土自沉”,慢慢地就会把杂念、烦恼都去除;“清水现前”,这个清水就是你的本性和良心。很多人为什么有本性、良心?能够理解别人就有本性、良心;能够让自己如如不动,就有这个功能。   “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名为初伏”就是最初的降伏,一个人学佛一定要懂得“初伏客尘烦恼”。这就是说,如果你能深深地“静深不动,沙土自沉”,你才能“初伏客尘”,就是最初地降伏人间红尘的烦恼。清净是怎么来的?清净是自己“静深不动”。一个人能够安静,他就变得很美丽;一个人整天地烦恼、整天地满脑子杂念,他就变得非常地肮脏,就不要说他美丽了,肯定形象也会受损。我们本来原始本性中,怎样把清净心修出来?要静。安静能得智慧,静能生慧。所有修持的道理佛陀都告诉我们了,佛陀让我们懂得怎样学会安静,这就是为什么佛法中有meditation(打坐),就是沉淀,让自己深静,非常深的安静。   在《华严经》中有一句名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现实生活中“不忘初心”大家讲的频率非常高,很多人嘴上经常挂着“不忘初心”。今天师父把这句《华严经》的金句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懂得什么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首先一定要坚守自己本性和最初的信念,不要忘记自己怎么开始学佛的,怎么在人间受了很多的苦,立誓要超脱六道、好好学佛,坚守自己的本性和最初的信念。很多人家里有很多烦恼,出来学佛了;过去很多人学佛,因为家里有人身体不好,或者经济上在公司里、单位里都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情,那时候他拼命地学佛,需要得到菩萨的帮助,这个最初的信念和他的本性成就了他的心愿,让他现在能够学佛,能够功德圆满,这就是他最初的本性。其实每一个悟者,有的人开始学佛,有的人出家做和尚,都是自愿的。人生经历了这么多的挫折,菩萨让我们始终不要忘记,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艰难、挫折在人间,不能忘记最初为什么要出家;对我们居士来讲,不能忘记最初为什么要学佛——是因为苦了,因为得到生命中的苦难和生活中的辛苦。所以菩萨让我们不要忘记,最初学佛是为什么而开始的,怎样开始心甘情愿地放下很多人生的私欲、自己的东西。一个人经常想到“不忘初心”,就会有力量,因为初心让你进入佛门。   一定要懂得“方得始终”,要有始有终。经常想到自己“因为当时家里苦,所以我出来修心了”,很重要的,一直坚持这种理念,到最后就成功了,就是始终如一。为什么说有始有终?什么叫始终?就是一直一样,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佛人。初心就是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什么叫“初心”?开始的时候的动力。我们要做一件事情,为什么有动力?记得有一个很有名的人,他怎么会去研究心脏起搏器?因为他家里有一个人就这么走了,他非常难过,所以他就成立基金会,不停地在研究心脏方面作出贡献,这就是他的初心。努力的方向就是你的初心,前进的动力就是你的始终。不要忘记我们怎么会学佛的,我们当时得到的,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忘记?因为在学佛中,在“始”和“终”的当中会产生很多的迷惑和颠倒。这就是人为什么会争吵,会有不同的理念发生。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不管有多少困难、挫折,不管前途道路上有多少的迷茫,多么地曲折,我们都要往前进,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会改变。所以保持一颗初心,让你不会改变初衷。   人的毛病总是喜欢“若初相见”,就像开始相见一样,但是时间长了,会慢慢地习以为常,不以为然。让我们不要忘记初心,就是让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哪怕有一样新的东西出现,也要记住是怎样走进佛门,怎样开始学佛的。不忘初心,要记住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你现在内心真实的想法,最初你的想法是什么,你一直要记住它,可能这个初心就是你当时的理想。无论修心中有多少的转变,但是这个理想不能忘记,这就是一个人的原始心,这个人很有良心。无论我们修心路途有多遥远,无论我们要回天的路经过多少千难万险、千山万水的阻隔,我们都不能放弃;我们今天跟着观世音菩萨永不迷茫,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来时的路,我们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在人间虽然有欲望迷惑人的思维,但是我们一定要永葆初心,一鼓作气,坚持到底,就能看到内心深处最光亮、最纯洁那颗明心。我们如果不想做人生的失败者,一定要学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个菩萨、一个学佛人要“知一切众生的心念”,要理解别人。大家想想,现代社会是不是活在理解别人中?这个人做得越好,就是越理解别人。比方说,你公司做得越大,你肯定理解你的员工;你的家庭越好,说明夫妻之间相互理解得很好;师父跟弟子关系好,也是理解师父多或者师父理解弟子多。“知一切众生的心念”,就是实实在在地跟他讲佛法,实实在在地对人讲真话;“起于智业”,就是有智慧。菩萨知道我们一切众生心里的念头,而且菩萨依照着我们众生心里想什么来开导我们什么法,这就是智慧,起于智业——用菩萨的智慧来做菩提的事业,因为理解才能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想获得成功,首先必须理解。比方说你是造汽车的,你必须理解汽车的结构;你是灵魂的工程师,你必须理解每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希望你们要懂得“智业”,是智慧的大佛智的一种业(大事业)。因为菩萨懂得众生的心,所以能“应机说法”。师父给你们说的佛陀的故事中,佛陀是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应机说法;对弟子所提出问题现场就回答——应机说法。所以智慧越高,越能巧妙地度众,越能了解众生。真的有智慧的人,能够巧妙地去理解众生,应机说法。   智业,就是用我们能够理解对方的他心通,去造就众生的福报和福业,用自己理解对方的意念、心行,去教导天地人三界有形和无形的众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三界导师。所以要用菩萨的高境界去度化众生,用心空、意空、念空去度他们。度别人的时候,如果有私心杂念,你的心就没空,别人看得出来,别人就不能接受你的很多观念。如果你今天意念没空,只是说“我今天只是度他,我来试试看”,有这种杂念,你度不了别人。你的念头有“因为他曾经是谁、他曾经是我的谁”,你的念头不空,你度不了众生。所以师父需要你们用心空、意空、念空这个心去了解众生。菩萨了解众生,除了自己没有念头,没有私心杂念,而且将度人的慈悲心转成一种概念,去帮助你、成就你智慧的道业。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62集 性中相知 元明觉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因为你对这件事情的不理解,产生了无明,无明会产生妄想。“我不明白,凭什么他比我好?”“我不明白,为什么他这么糟糕师父还要对他好?”那你知道他前世的功力吗?你知道他前世从什么地方来的吗?他有他的福报,只是福报用完了就没了,所以不要用自己的无明去造成自己的幻想。众生浊就是:这个社会上、世界上的一切众生,因为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灵魂,已经受到了污染,众生都受到了很多污染,所以为什么大家都说好的事情并不是一定是好的,因为大家在这个人道里面,都受到了污染。   接下去跟大家讲第五个命浊,就是生命的污浊。你们想想看,心中充满着邪思邪念,把别人都看扁;做人自己做得像鬼一样,偷偷摸摸,动小脑筋,陷害别人,不讲真话。非正命,不是正的命。非正命,你的命不正,你就会浊,污浊。一个人命不好,是不是命就比较浊?浊就是污浊。所以很多人自己的命越不好,越要想办法去伤害别人,让自己得到更多利益。   不是正命而生,而且没有用正命来活,就达不到八正道的正命。因为这个正道,你好好地去做,出来的就是正命,正命的人就是离邪命而去。很多人邪命,就是把别人往不好的地方想,做事情总是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对别人有益的事情他不做,自私自利。用现代话讲,就是不能顺自己的本性的自然,因为本性都是善良的,都是包容别人的,都应该帮助别人的。而这些人活在世界上,整天就像偷窃者一样偷人家的东西,偷人家的善良,骗人家的钱财,做不好的事情。   一般学佛的人,有的人嘴巴讲得很好,经念得很好,把佛学讲得头头是道,师父说,这种人就叫“口头佛”,嘴巴很会讲佛,口头说佛。很多的禅语,你要落实到行动上。师父跟大家讲了很多禅语——禅定的语言,很多人理性上知道,但就是落实不到自己的行为上。懂道理,讲得一套套的,学识很高,理论高,你有没有性中相知?在本性当中你能真正理解它吗?不是表面的理解,而是本性中的理解,叫性中相知。在理性上知道还不够,要本性上知道,真正地了解它。   学佛之后,知因懂果,明白什么事情都不要让自己生气,生气的时候就是业报到来。很多人整天受业报,为什么?一生气,整个身体不平衡,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和伤害,自己还觉得自己有道理,拼命地哭、叫、闹,慢慢地时间长了,业报就产生了。还有很多人说得头头是道,“我放下了,我……”,但是他不肯承认自己的缺点错误,只是口头上讲理论。   有一个老和尚,碰到一个小和尚特别会讲,讲了很多佛理。老和尚没跟他讲话,突然之间拿一把戒尺打了一下他的头,很痛。小和尚马上:“哎哟,师父,您打我干吗?”这个师父说:“你不是说空了吗?你不是说你什么都空了吗?”   劝人家容易,你真的空的话,应该连这个感觉都没有,否则说明你还没有在真正的空当中,而是在悟空当中、在开悟当中。性中相知,用中相背。本性当中,你对佛性都能够相知、相懂,能理解它、知道它;用的时候,在用中又相背、相违背。一到有作用的时候,到自己真正要学佛,要拿出佛理来改变自己的时候,完全不能用。有的人讲起话来满口佛言,坐在边上,一脸佛气,一身的佛相,一看见人双手合掌,一开口满口佛话,让人家感觉他好像比真佛还要真。要看他是不是真修,一碰到自己切身的利益的时候,他是“性中相知,用中相背”。   佛说,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这就是告诉我们,你要得元明觉。元明觉是什么?元就是原始的,心明就是心里的觉悟,本性当中的觉悟叫元明觉,是无生灭性,为因地心。无生灭性,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生出来要去灭度的心,因为他不生心,他无生法忍,他没有任何的杂念的心地生出来,他要去灭它干吗。这种就叫圆成果地的修证。用现在的话讲,一个小孩子还没有学坏之前,你跟他讲什么他都接受,他就是一种无生灭性的因地心。还有一种,当你忌妒别人,知道要怎样克制,“我要忍耐,我要有忍辱心”,实际上你已经经过了很多非忍辱的时候,已经经过了很多人间的杂念,在克制、在改变,这和最始的元明觉是不一样的。   所以菩萨让我们要懂得,不管你学佛学什么,要用你原始本性中的因地心来修。很多人说,我已经污染了,怎么办?所以叫你要跳出业报,不要命浊,重新做人。这是佛陀亲传给我们的。在密宗、显宗里,在这个世界上,佛法的本师是释迦牟尼佛;无论你学什么佛,无论什么宗派,我们的本师就是释迦牟尼佛。你今天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无论做什么事情,内心的元明觉就是你的本性。每一个人,无论是坏人、好人,自私的人或者不自私的人,都拥有元明觉,就是拥有原始善良的觉悟和原始善良的本性。   今天跟大家最后讲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个比丘,他是舍卫城的人,曾经听闻佛陀说法而出家。但是他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非常怕死,而且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听见外面的风声,鸟兽、怪物叫的声音,或者看见枯木在摇动、摇颤,他就会感到死亡的威胁,而且他知道、感觉之后,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叫“救命啊”,到处奔跑、到处喊。他不曾想到自己终有一天会死的,如果他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也会死,可能就不怕死了。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死,他没有计划过“我在人生活多少年,我将要做些什么,我在这最后的多少年当中,我要做出什么能够离苦得乐的、超脱六道的事情”,他都没有想过,他就是怕死。   他怕死的心理被所有的比丘知道了。有一天,比丘们在法堂上谈论他,有的说:“你知道吗,听说他十分怕死,整天被死威胁,他心里很痛苦。”有一个法师说:“做比丘的人,应该确信自己肯定会死的。要自己观想,能够理解死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在讲的时候,佛陀进来了,看了他们一眼,问道:“你们聚集在这里说些什么?”比丘们马上就答道:“佛陀,是关于怕死比丘的事情。”佛陀就把那个比丘叫来,问道:“听说你很怕死,真的吗?”“是的,佛陀,我非常怕死。”于是佛陀转向大家,说道:“众比丘,大家不要讥笑他、不满意于他。他所以非常怕死,并不是没有缘由的,那是因为他前生曾有过如此的遭遇。”佛陀非常喜欢讲因果,就说起一段他过去的因果来。   佛陀说,从前有一个国王,当他执政的时候,曾经将一头御用的宝象交给饲象人,叫他给这个大象做不动术的训练。于是这个饲象人,就把象吊在木桩上面,使这头象不能动弹,然后用各种各样的竹枪把四周围绕起来,这个象一逃的话,那些竹枪就会刺伤它。就这样,他开始不动的训练。这头大象忍不住受训练的苦,它凭借着宽大的身材毁了那些木桩,踩扁了边上围住它的那些木桩,冲开人群,奔入深山去了。人们追啊追啊,“象跑啦”,追到山上,追不回来了,因为它跑得很快,只好放弃回来了。象到了山中之后,非常地孤独,它怕被绑起来处死,因为它脑子里还是那种被绑起来的感觉。它听到风声就会非常惊颤地怕死,拼命地逃来逃去,好像仍然被绑在木桩上受不动术的训练一样,要被打,要被捆起来。就这样,这头象身心失去了安全感,总是在颤抖着徘徊。在深山当中的树神看到了象的失常,就在树林中唱起歌来:“微弱的树草啊,在烈风中摇曳,它却视若常事。象啊象啊,你若为此而恐惧,无疑地将自我削损而死去。”这是树神给那头象唱的。树神就这样激励失常的狂象,唱给它听,让它要稳住,“再这样下去,你会死掉的”。因此,这头象后来慢慢地减少了恐惧,但是在它的潜意识的心里还是有恐惧继续在起作用。佛陀说,那个时候的狂象,就是这个比丘。他非常地怕死,并不能就不死,唯有解脱生死的人才永远不会死。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从没有到有的过程。我们没有命,到人间来,我们有命了;我们没有父母亲,到人间来,给了我们父母;我们没有师父,我们没有学校,我们没有钱,我们没有衣服……一切都是到了人间的一个从无有到有的过程。真正的解脱是内心的解脱,因为所有的那些从无有到有的物质和人,都会随着你的生命而消失,你只有在心中解脱,这个世界才会整个变样。但是我们人的毛病,往往都想改变世界,希望世界随着自己的心意变。师父告诉你们,谁都能决定自己,而不能改变世界,所以最好改变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不管最终有没有名誉、地位,有没有钱财,我们失去了过去和现在,我们还没有到达未来,我们还在六道中轮回,只是一时感觉自我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金刚经》说“如梦幻泡影”,一刹那。用观世音菩萨的净瓶水来洗涤我们内心肮脏的灵魂,才会让我们最终领悟,无事无心是自然,无是无非是至理。   好,今天跟大家讲的《白话佛法》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61集 五浊烦恼就是业障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任何的执著、贪恋,就是不理解“色即是空”。你们生出来之后,“空即是色”了吧?来到人间什么都没有: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没有衣服,连父母亲都是临时的,到了人间才借来的,一切都属空的。空又变成了“色”——你很多的亲戚、朋友、亲情,还有你的工作岗位,一切又变成“空即是色”。所以执著、贪恋,在你的心中会变成虚幻空无。   要懂得在这个世界上,“变”是常理。一个人不变,那是不正常的,如果一个小孩子只有一米,二十几年过去了还是一米,是不是怪了?如果一个人几十年下来都不老,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还是这个样,是不是又怪了?在世界上几乎没有永恒的,没有一件事情可以永恒存在的、永远存在的,那不可能的,你永远要承受成、住、坏、空的苦恼。   变来变去的无常现象就是无常。我们人变过来变过去,今天跟他好,明天跟他不好;跟他不好一个阶段,过一段时间又跟他好了。有时候,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也是这样,这一段时间两个人特别地好,再过一段时间两个又闹,闹了之后过一段时间又好了,这就是缘分的契合。契合什么呢?契合无常的道理,因为它都是会变的。所以一个人看不破,他以为“这个孩子对我这样,永远不会变了”,永远恨爸爸、恨妈妈,不变是不可能的。父母亲之间都是这样,总有合与分。师父曾经跟大家讲过,在《三国演义》中第一句话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讲的就是八卦的道理——阴阳五行,合久一定会分,分久必定会合。所以,永恒的事情既然不存在,那你为什么还要这么执著。朋友最后变成了不是朋友,亲戚、亲人变成了仇人,多不多啊?今世是夫妻,下一辈子不知道是什么关系;今天没朋友,明天又拥有了朋友;辛苦赚来的钱花光了,晚上被人家抢走了;今生你拥有的,下辈子都会失去;这辈子没有的,说不定下辈子又有了。这就是轮回,这就叫无常世界。你进入这个世界,就是进入无常。   你要懂得,有一个宇宙意识在自己的心中。什么叫宇宙意识?就是看得远,看得穿。离开地球看地球,只是一个圆在转;你在地球当中,你根本看不见它是个圆。你在家庭当中,天天会争吵,只有当你离开一段时间,你才知道争吵的真正原因。我们要懂得去接受变化和接受生命的无常。生命像在跟我们玩捉迷藏一样,今天能够有救了,明天医生说你没救了;过几天医生说你没救了,然而你念了经之后又有救了,其实这一切都是属于无常。要寻找真的,真正的就是我们的精神和灵魂;要放弃假的,那就是我们的肉身和我们暂时拥有的人间的如梦幻泡影般的物质。得到的庆幸,失去的失落,这些全部都是无常的,为什么还要失落,为什么还要庆幸。这就是高僧大德拥有的高贵品质,如如不动也。   希望大家要懂得,不要用不好的心态去看待人生,因为人生会转变,因为人生的得与失都是暂时的,因为人生出来就是一个人孤独而来、走的时候也是孤独而去。既然这样,何来孤独?你本来就是一个人来,你走还是一个人走,你没有什么孤独。你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所以失落的人没有什么可失落,只是你自己感受到失落而已,随便找个人聊天,你马上就不失落了。有些人就会调节心态,知道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须知宇宙无量众生即佛。你们想想看,哪一个人没良心?只是很多人的良心被污染了,所以看不到自己的良心。我们要与佛同在。与佛菩萨在一起,何言得失、孤独?我们天天跪在菩萨面前磕头、请安,求菩萨保佑我们,何来的孤独?所以在世界上,孤独、痛心、忧虑、悲欢离合、得失,只是犹如一串大小的幻相而已,就是气泡。开心,灭了;名,灭了;利,一会儿没了;痛苦,哭完了又没了;开心完了,又结束了……这一切梦幻泡影,很快地在你命根当中消失了。所以真正能够了解和理解的,知如此,唯有大圆满的智慧——佛的智慧、菩萨的智慧,你才能战胜人间的颠倒梦想。   今天跟大家讲五浊恶世。大家都知道末法时期五浊恶世,有五种恶、五种浊。第一个浊叫劫浊。劫,我们经常讲劫难;浊,就是污浊。在这个世界上,经常讲“三六九”劫数难逃,四十九岁、三十九、二十九……就会有劫;劫数难逃、在劫难逃,这个就是“劫浊”的“劫”字。实际上就是劫难,这个劫难用高深的佛理来解释,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你想想看,劫是不是有时间概念?你几岁有劫,你过不去明年,你身体再这样不好下去一定会动手术,是不是一个劫?那么就是劫难。劫难是不是有时间的?有的。空间就是你现在所处的环境。如果你今天处在五个人都抽烟的环境当中,而你自己不抽烟,这个空间造成了你一定会得肺炎,因为五个人的二手烟你都在抽,都在吸进去。所以时间和空间造成了这个劫。佛法把这个劫解释得非常清楚,这个劫数就是时空的观念。我们说,“不是不报,时间未到”,劫数的时间到了,你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为什么你不能解脱?你这个苦难,你求了菩萨半天,为什么到今天还没有结束?因为你时间没到,因为你拜佛的空间——心里边的空间——还没有完全清洁干净,所以你就不能解脱。为什么我不能证道?因为时空让你证不了道。所以这个劫就是劫浊,劫难的劫。很多人在时间、空间当中很难躲过。所以很多人为什么这么怕,一到自己的业障来了,吓得不得了。是真的!怎么不吓?你告诉我,怎么会不吓?来的时候躲都躲不过去。讲讲话就讲出事情来了;做做事情,明明平时是对的,今天就出事了。“哎呀,怎么搞的?我为什么这么糊涂?”因为你进入了时间、空间的劫难当中,劫浊。   第二个叫见浊。见,就是见地的错误。见地是什么?见解。了解的错误。你们想想,人做错很多事情,很多时候是不是因为你理解错误,判断错误,说出来错误的话,想出来错误的思维,最后做出来错误的行为。很多人因为见地的错误所以不能成佛。你理解错误,你以为佛法是这样的吗?你以为佛法是那样的吗?你以为你自己已经理解了佛法了吗?这一切见地的错误,造成了见浊。浊就是不好、污染。你看到的东西不是事实,见浊了。我们有时候打坐,觉得气脉通了,人很舒服,“我已经修到哪里了,我的穴位和穴道都打通了”,你见到了,觉得自己打通了,你见到了浊——错了。这样的话,实际上你没有真正地开悟,你只是感觉上开悟了,实际上你的见解理解错误了,你以为看到菩萨,你就修成了、你就有果位了,那你是见浊,见到的见地错误。所以很多人觉得自己功夫很深,不讲话,在边上凝神屏气,边上人一看,“功夫好深”。师父碰到很多这种“高人”,师父还是笑着跟他们讲,但是他们凝神屏气的,好像在跟师父气场运作一样,师父还是笑的,结果他就知道了。实际上不是你的显化、不是你的见解理解你认为对的就是对的。有些人修到了头上放毫光,就是有一点点坛城,也不能算是成佛了。很多高僧大德曾经跟我们讲过,你就是修到头顶有光犹为幻,还是幻觉,不是真实的;你就是云生足下未为仙,不一定是神仙。有的人走路的时候,好像脚下有雾气一样,好像有云彩一样,不一定就是仙人。见浊就是你理解的不一定是对的,见解、见地不对。   第三叫烦恼浊。大家知道烦恼,能够看破烦恼的人就知道佛法对烦恼的理解,因为烦恼本空,烦恼是空的。所以很多人很傻的,烦、痛苦、难受,一个月之后、一个礼拜之后、两天之后、三天之后,你还烦吗?烦的时候眉毛皱起来,难受,给人家脸看,就是想不通;过两天想通了,“你好”。自己想想,“我怎么搞的,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因为你想通了。你想不通因为你有烦恼浊,烦恼的污浊之气在你的身上,你脱离不了。   烦恼,用师父的话说,你自己在骗自己,自己在吓自己,“这事情接下去怎么办?”“这事情怎么办?”这是烦恼。你自己在骗自己,自己在吓自己,“我烦死了!”有什么好烦的?你要是有菩萨保佑,你烦什么?你要是有菩萨的智慧,你烦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会直。有智慧的人,烦恼不能成为他的一种污浊;没有智慧的人,碰到烦恼就受到污浊了。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想想我们小时候有多少烦恼,就是跨不过去,现在想起来多么地可笑、多么地愚痴。你们现在回忆起你们的过去,是不是很愚痴?你们是不是觉得很傻?还觉得自己要面子。   第四,众生浊。众生是什么?就是人群,就是社会。你在众生当中污浊,也就是说你在人的面前死要面子,你就污浊;你不肯承认自己的缺点,你就受到污浊;因为人多,你就拼命地要抓住一些利益,要留住一些认为对自己好的利益和欲望,这样你就进入了众生浊。很多人在个人面前可以讲自己不好,只要人一多,马上否认,死要面子。学佛的人一定要克服众生浊,实际上就是不能死要面子。欲望,我们不能把它留在心中,因为有欲望的人,只要有人在边上、有众生在边上,你就想抓住他,就想让自己留下一个最美好的印象。举个简单例子:开一个party(聚会),很多人就是想跟人家不一样:穿得跟人家不一样,走进去讲话要跟人家不一样,想找一个方法来吸引人家的注意。有时候,实在不能引起别人注意,就有意地把酒杯打碎……你们在电影里都看过,他是犯了众生浊。 我们要懂得,时代在变,人的性格也在变,这个世界没有不变的。你不要因为社会的变化、众生的变化,而让自己的内心起变化。有一个好朋友好久不见,人家一问,“哎呀,他已经走了。”其实“运程常变,无常迁域”——无常让你“迁”,就是移走,“域”就是区域的域——川流不息。无常永远在我们身边,我们不要不去重视它。一般的凡夫俗子众生,不知道环境的变化并不能使自己得到什么。你的命运的变化实际上就是你业力的变化,因为你造业了,你的命就变化了;因为你太注重你的面子,你就进入了你的业力。如果你懂得这个世界一切都无常,今天拥有的明天会失去,这样你就理解了命运真实的含义,你得到的感觉就不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有财无命,就是这个人有财产、钱很多,但是没这个命;有的人有命无财。   很多人说:“师父,您帮我算算看。”我说:“你不要来找我算命。”你有你的命,你自己的命你自己完全能控制好。你书读得好,一定能毕业,而且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不会给你圆满的,就是给你不停的考验,这也是无常的一种。很多人读书读得好,但是他不一定发财;有的人财发得多,但是他不一定学问很好;有的人比你长得好看,你很羡慕他,但是他命比你苦。为什么?因为他好看,受到折磨,所以你比他长得丑,可能还比他多几个钱呢。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不会让你觉得完全圆满。所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完全的阴阳平衡,如果阴阳完全平衡,就不存在阴晴圆缺的世界。各人有各人的命、各人有各人的福,莫羡人,不要去羡慕别人。   要除掉烦恼,应该拥有无我。人怎样除掉烦恼,真正做到无我?脑子里就想着别人,你就空了,脑子里都是想着别人,你一定不会烦恼。你只要想到,“我怎么办,我没面子,我丢人,我应该怎么样,我为什么还没有得到,我为什么还没拿到”,你就有烦恼。“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还是他比我好?”不要羡慕人家,不要去忌妒别人,你的智慧就会长。你心中只有想着别人,希望别人好,你这个人就能学佛学到心肠好。很多人,为什么他的境界高?他经常觉得自己苦一点没关系,大家好就好,这才叫学佛。“我多付出一点,只要让大家开心就好。”但是很多人就想不通这一点,“为什么这样?凭什么我要多付出一点?”那么你就慢慢地编织了内心的妄想和空幻。这样,在你的心中就是矛盾构成了妄想,因为你对这件事情的不理解,让你产生了无明,无明会产生妄想。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60集 理解就是解脱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在我们学佛中,佛教中有“信、解、行、证”四门:信门、解门、行门、证门,是学佛人学佛当中最应该掌握的一个过程、进程。师父慢慢地跟大家讲这些佛学的基本常理,让大家能够在学佛中进步更大。   信,实际上就是我们先要相信佛法。相信佛法、相信佛陀、相信三宝,我们就会有信心。就像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你相信了,你才肯去做;你不相信他,他叫你做什么事情,你不会去做。我们今天相信了佛法僧三宝,我们相信有菩萨会保佑我们,我们相信佛法能够让我们破迷开悟,我们相信僧团代表着佛陀的形象、代表着我们每一个守戒人的形象,那么我们相信了,我们就去学了。所以,相信,是正信。   在佛法中很重要的第二点是“解”。解是什么呢?就是你对一个事情的理解非常重要。比方说对某一件事情你不理解,你根本不会去做。别人说一句话,你要理解吧?两千五百年前,佛陀留给我们这些弟子的佛法金句,就是让我们能够理解它、了解它——这个世界“苦空无常”的真谛:一切都是无常的,不是长久的;这个世界是苦的;到最后一场空,什么都得不到。苦空无常就是告诉我们真谛,那么你要去理解吧?所以“解”是非常重要的。你懂了、理解了,你就获得了佛理的真正的正解——正确地去解释它。第二个“解”就是相信之后,对佛法教义的获得、理解很重要。   第三就是“行”。当你明白道理之后,你是不是要行?行,就是在做菩萨。当我知道了,别人跟我讲,我都理解了,接下来我就要去行、去做了,做得像菩萨一样,这就是行。“行”实际上就是我们学佛人经常讲的一句话叫“修行”。修什么?你每一天有行为吗?有。你有一些做得不如理不如法的也叫行为吧?对。那么要修正吗?修。然后就是在你的行为上把它修正。所以依法修行,就是如理如法地去学佛修行,就是我们说第三是要“行”。   第一要相信,第二要能够理解佛法,理解了之后要去行,最后就是要“证”。因为你行了之后,你有感悟了,行了之后显灵了。很多人为什么会学佛?因为我去行佛了,做了很多佛的事情,没想到广结善缘了,我真的明白了。这就是学佛人应该懂得的,如果你今天去行佛,做了菩萨一样的事情,你广结善缘了,大家都对你很好,你很开心,“你看我学佛之后大家都对我这么好,大家都这么关心我”,你是不是已经验证了佛法的证悟?你就懂了,“修行,我要继续下去,因为我验证了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我要继续下去”,那就是证得果位了,因为你坚持下去,它的果就出来了。你种一棵树要长果实,别人告诉你会长出苹果,虽然你没有看见,但是你种的时候是不是“行”?首先你相信这棵树,它能种出苹果;然后从理论上来说,这棵树,它的结构、生长的环境、阳光、浇水,让你能够懂得它可以长出苹果;第三就是要行,要开始培土、浇灌、朝着太阳……要做很多的工作,这就是行;行了之后,它还没长出来;那么等到最后就是证,就是你看到苹果长出来了,得到这个果了,叫证果。所以佛法跟我们人间很多的原理,像种植物等正确原理都是一样的。   信、解、行、证,实际上,“信”,再讲得简单一点,就是一个人学佛要建立自己的信心。我相信,我才学佛。因为你对佛法有正信,“我相信佛陀,相信观世音菩萨一定能够救我”,那么你建立了对佛法源的正信。什么叫佛法源?佛法来自于哪里,你要知道,佛法给你带来的正信的源泉。因为佛陀讲的是正法,我相信佛陀给我们带来的佛法是能够让我们觉悟、解脱的。接下来你就找到了佛进入人间的一大因缘,因为佛陀到人间来弘扬佛法,他到人间的一大因缘就是要让我们所有的信众、所有的众生“开佛知见”。什么叫“开佛知见”?要理解佛法,要破迷开悟。你一解开心中的烦恼,就可以见到佛法。“知”就是知道你的见解是对还是错。“解”实际上就是对佛法的理解知见。解,你要懂得是不是结合实际的情况去理解佛法,如果你在生活中运用了佛法,那么就跟你的生活契合了——家里有矛盾,我忍辱了,这个矛盾就慢慢化解了,你一看这个佛法经过验证是好的,你就明理了、明白了,所以“解”就是化解、理解。   第三个“行”,就是师父前面跟大家讲的,做一件事情,你有理论基础,但是你要去做才行。比如你在家里做再多事情,你什么理论都懂,但是你不去做,你就不能真正理解。就像一个人说:“我会开车,开车很容易的,这个扳一扳,那个脚踩刹车,想停就踩左面,想开车踩右面。”你没开过车,你按照这个理论试试看?上了车就不一样了。所以这个“行”就是要弄懂,对佛法彻底地明白之后,要在生活当中去运用它,运用到正见地明理。“正见明理”就是明白、真正地正见地明白这个道理,而且把这个佛理用到你生活的每一件事情中,你就是“行”了。今天我吃饭,我要感恩,那就是行佛;我今天做菜,“我今天懂得我要劳动,我要帮助别人”;哪怕睡觉我都要做个好梦,因为我学佛修心,我希望菩萨给我加持,明天有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因为我需要得到身体能量的补充,所以我睡觉也要睡得好,求菩萨保佑。所以,在人间的事情,每一步你都要如理如法。   “证”,就是亲身地去经历、去验证佛法的道理,你所走的一切的道路是不是正。你要明白,靠别人跟你说,你不能理解里边真正的含义;只有当你自己亲身去验证、亲身去体验的时候,你才能明白这里边真正的含义。很多小孩子,父母亲跟他说再多的话,“孩子,你这样要吃苦的”,他没吃过苦,他没感觉,所以他不会去理解;只有当他自己碰到了痛苦或者幸福,自己感受到了,他才能相信,他才能理解,他才能去做。所以佛法怎样契合在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行的方法。   人生中出现的一切,你学了信、解、行、证这四个门之后,你就慢慢懂得了:我们人间的一切只是一种经历、一种感觉,没有办法拥有它。我们小时候拥有的一个非常开心的事情,现在失去了、没有了。一个party(派对),或者曾经得到一个奖或某一项冠军,一切都无法永远地拥有它,所以就无所谓失去,只是人生的一个经过而已。就像我们曾经到过很多国家,你去过吗?去过了。你去玩过吗?玩过了。你觉得好玩吗?忘记了。有很多人就是这样的。人生也是这样,只是经过而已。所以无所谓失去还是拥有,那是一种感觉;也无所谓人的失败,很多人做错事情纠结在一个点上,就是不肯承认,实际上他纠结在“我失败了”,实际上经过几个月、一年、两年之后,这件事情本身已经是一种知觉、感觉,它没有了,根本无所谓曾经失败还是拥有,只是多一个经验而已。所以师父跟你们讲,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与失、名与利,都是一种过眼云烟。就像我们旅游时的风景一样,我们从来没去过法国巴黎的时候,被法国巴黎雄伟的埃菲尔铁塔所震撼,看过很多电影,非常想上去走一走;去过了,排队排很长,上去后被一阵风吹得赶紧下来了,失去了,找不到了,没了,就是一种感觉而已。所以人为什么要纠结在某一个点上对错误不肯承认?这个世界上跨不过的门槛不要去硬跨,你跨过了是门,你跨不过那就是坎儿。拿不来的东西不要硬拿,就算暂时得到了它,你也会失去的。懂得这个道理,在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去争、可以去抢、可以去夺的呢?   人生的道路上,有时候我们根本还没有理解、还没有懂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站在十字路口或者三岔路口的时候,走错一步,可能影响我们一生的前程。学佛人为什么有智慧,就是因为我们在选择上用自己内心的悟性来体会这个世界的真谛。我们人才会慢慢知道,这一辈子有时候感觉人生很痛苦,为什么?因为你经不起别人的谎言,你会发怒。有的时候你要经得起谎言,你要受得起别人对你的敷衍,你要忍得住别人对你的欺骗;有的时候,你要活着,你就必须要忘记曾经拥有的创伤。慢慢地,你才知道,坚持,有的时候未必能够让你得到成功和胜利;放弃,未必是认输和失败。给自己一个迂回的空间,让自己退一步、想一想、停一停,思索一下人生究竟应该怎么样。要学会等待,学会掌握真理,学会调节自己的性格和气质;好好跟着佛菩萨,去寻找正能量,去寻找人间的智慧和般若。   人生很多时候是没有必要的,不是需要你去执著,而是需要你拥有人间的智慧来看破这个人间的红尘。我们人会执迷于幻化的现象中,这件事情对了错了,这都是一种现象。有时候朋友、兄妹、夫妻、孩子等等,都是一种生活的假相。想一想,我们兄妹、朋友、夫妻、孩子,都是一时的缘分,等到最后,可能还是你一个人过日子。能够坚持相伴,那是缘分;不能够坚持相伴,那就验证了人间的亲情……无论什么情,都是一种虚幻的假相。所以相对来讲,你当时看见的兄弟姐妹、夫妻、孩子,好像是真的,因为都存在,在这一件事上实际上促成了你真的缘分——这个缘分是被你促成了,你拥有了兄弟姐妹、夫妻、孩子,但是我们不能“以假乱真”。当你明明知道这个事情是假的时候,你把它当成真的了,你以为这是你一辈子所拥有的、不会失去的东西,就是“以假乱真”。你也不能将真假当成是绝对的。这个孩子是你的吧?是的。好像是真的吧?真的。其实失去了就不是你的,是假的,缘分啊。他来过了,他就离开了,结婚了,到农村或者到哪个他应该去的地方。你不能把这个人间的缘分当成是永久的、绝对的、实在的,去分别它、去形容它,因为这些都是虚幻的,因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所有的一切现象,佛教界认为它的本性——其性为空,就是它的本质都是空的。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连你所拥有的肉体最后都不能与你相伴永远,它都会离开你,只有灵魂是你的。肉体坏掉了,它就要离开你了。可能我说这句话,很多人还不以为然,觉得这个肉身不是永远跟着你吗?我问你,你如果身上某一个部位烂掉了,动手术割掉了,是不是这一块肉、这个胳膊或者这条腿就不是你的了?很多糖尿病人腿烂掉了,他必须要割掉,否则它会发炎影响他整体的身体健康,所以这条腿就不是他的了,它不能相伴到永远。所以任何的执著、贪恋,就是不理解“色即是空”。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59集 不见本性 修法无益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师父跟大家讲,福德的资粮靠自己严厉地去修。你今天道德不好,“我要拼命地改”,非常严厉。道德好,别人看得起你;吹牛撒谎,谁看得起你?你想成佛,一定要严厉地修自己的福气,“我众善奉行,一定要帮助别人”,你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就是会有福气。就像做生意一样,你很努力地去帮助别人,把产品搞得好好的,质量搞得好好的,那你的生意会越来越好,你的钱会越赚越多,这就是要严于律己。然后你把自己的道德管得好好的,别人一定看得起你。从佛法界讲,你今天打坐也好,念经、许愿、放生也好,磕头、拜佛也好,都要认真严厉,对自己要严格,因为你是在修福德的资粮。你的智慧资粮虽然还没有,但是必须先要有福德的资粮。如果这个人福气很大、福报很大,比方说有些人大家都对他好,这种人会不会有智慧?这个人人缘很好,大家一定对他很好,这个人是不是有智慧?这个人很有钱、很有福气,这种人会不会有智慧?做生意做得好,他也懂得怎样让他的客户能够满意,他也有他的智慧。世间的福报——有钱,有时候可能可以买得到福气,但是要知道,第二资粮是智慧的资粮,智慧福德是钱买不到的。师父让你们正信正念,就是让你们用心去达到智慧的那一种内心的知识——佛学知识,如果你有智慧了,就懂得什么叫“福德资粮”,什么叫“智慧资粮”。   我们修行第一步,就是要修这两个资粮,修好了资粮,才修加行位。连福德、道德都没有,福气也没有的人,连修心念经的时间都没有,只知道拼命地打工赚钱,你这个人有福气吗?没有。这个人如果整天算计别人,没有道德,能有修心的果报吗?没有。今天没有智慧,舍不去这些时间和钱财,就没有这些资粮。佛经上讲,要第二步“加行位”,也就是包括念经、许愿、放生、参禅、打坐……包括一切修行,要在这两个资粮道的上面,才能做这些事情,这叫“加行位”。也就是说,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这两个是造房子的foundation(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房子是造不高的。任何加行位必须要有这个基础。   什么叫“加行”?就好比已经修了,增加修行的能量。我今天是修行人,我再出去做善事,我再去帮助别人,我再去参禅,再去念经、许愿,是不是加行了——增加你的行为?相当于一个工厂里,你已经很好了,你增加多几个品种的生产,本来这个工厂里是做毛料的,那么现在“的确良”(一种布料)也做,毛纺织的其他布料也做,那就是加行,就是说在这个原来工厂的基础上再加行,叫“加行位”。很多人参禅,坐在那里半天,脑子里全是杂念;有的人打坐打了半天;有的人学佛讲出来道理一套套的……你连智慧都没有,连智慧德能都不够,连自己的道德水准都不够,怎么能够修出佛道?所以加行是第二步。佛经里讲的真的是非常重要。我们修行,实际上是经过两个大阿僧祇劫多生多世修来的,也就是说你今天拥有这样的修行,今世能够一世修成的话,不知道累世要经过多少阿僧祇劫。阿僧祇劫就是不可计数的,无始劫以来很多很多、没有数字可以计算的,多生多世的。为什么你们很多人的前世这么复杂,修了多少世才能最后修出这个果位来。   刚刚讲到加行,到了后面就是见道位,见道才能悟道。禅宗在《六祖坛经》里讲到,五祖当时就告诉六祖“不见本性,修法无益”,你修心见不到你的本性,你修各种各样的法对你有什么帮助?这就是“见道位”。“见道”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内心已经真正找到了阿摩罗识,最后内心的悟道。   见道位以后才是修道位,见道了才能修道。修道悟性起了,才能开始从初地菩萨到二地菩萨……到十地菩萨这么修上去,就是修道位,一道一道地这么上去,其实就是品位。   最后成佛是第五步,修行的第五步叫“究竟位”。究竟位就是修到无上正等正觉,达到究竟了,究竟圆满了,到底了,因为它本身没有到底的。修行的这五个方法,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多少世多少世……不知道多少世,无可计量的多少世,才能成为佛。所以一个人要成佛多难。一个普通的人,为什么我们叫他“凡夫”?凡夫就是凡人、俗夫。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成佛道路要经过这五个程序,才能最后修成佛。见道以后修道,修道以后才能究竟位,达到究竟。《六祖坛经》上也曾经提出:不明自心,不见本性,修法无益。也就是告诉我们,你连自己的心都找不到,看不到自己的本性,见不到自己的本性,再怎么修法也没有益处的。见道以后你才能修道。师父跟你们讲,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在佛学界中,关于佛学的问题,很多人有争议。世界上修行人很多,很多人说:“不明自性,我为什么不能修心?”其实在禅宗门下有三个这方面的观点。一种说“悟后起修”,开悟了之后才开始修行;明白了再修,修道以后才能修行,也就是说你修道了之后,才能开始修你的行,修心修行;还有一种说法是“先修后悟”,你先修,后来就会开悟;又有一种说法是修道与见道同时并进。佛法界对这个问题大家一直有争论。佛经上说: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不管哪个方面,你要同时并进。现在末法时期,不是说先把自己修好了再去救别人,等到你修好的话,很多人就等不到你救了。你要有多少能力就去救多少人,一边在救别人的当中你先修道,再修自己的行。无论怎样,见道也好,修道也好,都不要去想这些,你的心里就没有计较的心,心中有佛性的平衡,就能修成大道。大菩萨也是这样。   学佛人要时时刻刻先把自己两个资本修好,资粮位一定要修好,要有福报——一个是福德的资粮,另一个是智慧的资粮,能够懂得这些资粮,才有资格去学佛修心,这是必须的。而当你修到一定的时候,你的福德、福报的资粮和智慧资粮都会拥有,然后你就会慢慢地去帮助别人,这叫“自度度人”。有些没有福报的人,你叫他修心,他就经常说“我没时间修心,我忙,我要养家糊口”;等到哪一天他真的想退休了,想好好修的时候,可能他的寿命也不让他再修了,他的业障、自己所造的因果,可能会给他带来一定的果报。师父跟大家讲,一定要先把自己的资粮道、智慧道好好地学好,要有真的智慧,真的智慧就是舍,慢慢就会越来越懂得,有了资本之后才能修各种各样的,比如打坐、念经、许愿、放生。有的人整天放生,他以后也能成佛,因为他太慈悲了;有的人整天许愿,每个愿力他都能够达到,这个人就是愿行菩萨,他也能成功——大愿,地藏王菩萨即大愿菩萨。   念佛、修心、修戒定慧等等一切,首先要加行位,首先在于要有资粮道。加行之后你就见道位。因为你根基好,然后修心、念经、放生,你就慢慢见到空性。其实空不是一句话空,因为有境界的。很多人放得下,不一定空;很多人空了,不一定放得下。要看你空多少时间,要一直空下去才能见道位。见道之后就开始修道位(现在我们说的“你这个人做事情到位不到位?”其实就是这个“道”、这个“位”。我们现在人说到达的“到”,实际上就是修道的“道位”)。如果一辈子修到最后,没有修道位,空性也会失去——这个空性是暂时理解的空性,你就白修了。所以佛法说“不见空性,修法无益”,修到后来要彻悟,见到空性,才能修法有益。大家都知道六祖,他也不看经教的,因为六祖是古佛再来,他讲的一切都是让我们明心见性,开悟的。大家知道修道位,修到菩萨的道。最后就是究竟位,才能成佛。   希望大家要明白,我们修心基础最重要,如果你连小毛病都不愿意改,你连撒谎、妄语、绮语、两舌,很多的小毛病都改不了,不要说你能修成,因为你说自己修成也是妄语。希望大家好好地努力,改变自己从自我的修心开始,好好地掌握两个资粮道,非常严格地去遵守这两个资粮道,你将被众生所庄严,你也就会成为人间的菩萨。 今天师父最后给大家讲一个佛陀当年的故事。   佛陀与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俱来到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一位尊者(富人,有地位的,都称他为尊者)拥有无量的金银珠宝,万贯家财。他虽然非常富有,但是非常吝啬,犹不知足。他不仅不供养侍奉父母,连妻子、奴仆也是跟着他吃不饱、穿不暖,更加不与自己的亲属、朋友往来,就是怕别人问他借钱、借贷财物。这个尊者命终之后,没有子女继承家业,所以当时所有的家产都归国家所有。   比丘将这件事情告诉了佛陀,佛陀就告诉了诸比丘。佛陀说:“这位尊者不仅今生悭吝(就是吝啬),不行布施,他过去生也是如此。”(佛陀很喜欢讲因果,经过了两千五百多年,我们也继续喜欢听佛陀当年讲的那些故事。)   佛陀说:“过去在大香山有一种荜茇树,树上住了一只鸟,这只鸟的名字叫‘我所鸟’(就是应该属于我所有的)。荜茇树的果实非常好,有食疗的效用(有点像中药成分一样,吃了荜茇树上面的果实,大家很多病就好了)。果子成熟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上山去采果实。这个我所鸟整天在树上,觉得这棵树是它的,‘你们怎么可以跑到我们家里来我的树采!’它就猛力地喊,‘这些果子是我所有的,你们不可以来摘。我的果实,我家里的东西,你们怎么都可以来摘?!’结果你们都知道,人怎么会去理它的叫喊?大家摘着果子,不停地拿、索取,这个我所鸟一再地叫喊‘不要拿我的东西,你们赶快停止!不要拿我的东西,你们赶快停止!’别人照样拿,任凭它怎么忧愁地叫喊,也没有任何人停下手边的动作。果子一颗颗被摘下来,我所鸟不断地哀号,‘我家里的东西全被人家拿光了’,它的悲泣声越来越小,叫到后来力竭身亡,就死了。后几世,由于他曾经在几世中布施,所以他的今生又拥有了财富,但是他累世的记在八识田中的这种吝啬,令今世这位尊者又开始了悭吝。”   佛陀就告诉比丘们:“比丘们,当时的我所鸟就是现在这位贪吝尊者(当时那个鸟就是贪得不得了的这个尊者)”,佛陀继续说:“所以大众当修布施,割爱去贪,内心恒常保持清净无垢。”比丘听佛所说,个个欢喜,依教奉行。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拥有的东西,有什么东西永远是你的?你可以在这棵树上,但是它不属于你;就算拥有的东西,时间长了也会坏掉。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皆生灭无常。你们想一想,哪样东西是你们可以永久拥有的?都是无常态的。你们到哪里,色身是不是要跟着你们走?你们走到哪里,身上这肉体是不是跟着你们一起跑?就连和你们每一天朝夕相处不离的色身,到了最后也有败坏之日。   短暂的生命过程中,何不把握修善因缘,好好地懂得,不管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情,要与人分享,懂得分享,你就会得到分享中的喜悦。佛法也是靠分享,我们做人也是。有好的东西大家一起吃,会更开心;佛法大家一起学,精进大家一起来。每一天活在佛法中,一个意念、一个思维、一句话、一个行为,离不开佛,你一定早晚成佛。师父今天跟你们讲,你在人间学佛,你以后会成佛。就像我们现在人一样,在人间,你现在学画画,你以后可能会成为画家;今天在人间好好地烧菜,你可能会成为一个著名的厨师;天天在设计房子,你可能会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设计师;天天在念经,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菩萨;天天做好事,你会成为一个大善人;天天贪瞋痴慢疑,你会成为一个不为人齿的凡人;天天在害别人、阴别人,你就会成为一个人间的鬼。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学未来,我们每做一步、每走一步都是在为未来着想。未来的佛、未来的菩萨是怎么形成的?就是靠着我们今天一步一个脚印学佛而成的。   今天就跟大家讲到这里,我们下次继续和大家分享《白话佛法》。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58集 见道与修道的区别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很多人恨一个人,一直记在心中,这种不叫染著吗?因为你被别人曾经伤害你的那些缺点染著了,别人曾经伤害你,是一块墨汁,你把它记在心中,你这个心是不是被染著了?别人曾经害过你,你永远记着,那你就执著于别人曾经伤害你的事情,你的心就不能保持干净,就不能自由。因为你永远有痛苦,永远记着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和伤害过你的地方。所以有的人学佛学到后来,只要谈起他曾经伤害别人或者别人伤害他的事情,他突然就会变得颓废,就会变得孤独,这就是因为在他的八识田中没有放弃曾经的染著和执著。   怎样让自己的心无滞无碍?外境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你都要理解人生本身就是千变万化的。解脱之道在于心要有定力,定得下来。别人在你面前不管说谁好谁坏,你自己要有一颗良心、本性来验证它,来化验它,来知道这件事情到底对与不对。因为你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所以就不存在对,那当然也没有不对了,所以无是才能无非。心永远不要随着世界上喜乐而转变,一会儿开心,一会儿快乐,一会儿难受。讲到底,解脱就是需要你的心不动,心不动就是佛法界讲的“如如不动”。现在很多人碰到事情了,在家里待着,如如不动,很多事情是不是避开了?今天在单位里很不开心,要有一件事情的,你请个假在家里如如不动,就算单位里要发生什么事情,今天开会了,你什么话都不讲,还是做原来的事情,不要去翻来覆去地讲这个、讲那个,到最后换来的还是如如不动,就是解除烦恼,就是在化解和解脱。心如果随着世事而转,这个世界发生这个事情,马上焦急;这个世界发生那个事情了,马上难过、伤心,那这个人的情绪就会随着世界上任何事情而发生变化。情绪发生变化,心态就发生变化;当心态发生变化了,真正的内心就会产生无明的烦恼、忧愁,智慧低下。   人间的一切无非是功名利就、功名增减、财富多寡,你为什么要进入其中?就像很多人根本不能买股票,因为他经不起一会儿上、一会儿下。股票上去了,开心到最后昏过去了;股票下来了,难过得又昏过去了,所以他的结果就是昏过去。不管做什么事情,你的心——喜怒哀乐——不要随着世界上外境的变化而变化,你的幸福感就随之而上升;如果天天跟着世界上所有的事情而变化,你慢慢就觉得这个世界不幸福,慢慢就觉得很不开心,你的幸福感会随之而降减。学佛人经常要懂得一句话,叫“幸福只在一念间”。你今天这个念头觉得“我很幸福”,你就是在幸福中;如果你今天觉得“我很痛苦”,你的意念在痛苦中,那你就活在痛苦中。关键就在于你的心不动。所以我们经常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不要去跟着外境变化,世界上天天无常,在变化,变动是正常的,我们的心不变动是恒常的。功名利禄的变迁不应该引起我们学佛人太大的情绪波动,有就有了,没有就没有了,有就是你的,没有就不是你的,用这种心态,绝对不会影响你的幸福感。学佛人为什么幸福?因为我们拥有菩萨的智慧,我们能够做到如如不动。   学佛修心,在成佛的道路上有五个步骤,我们会经历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五个阶段。资粮道和加行道还是属于凡夫境界,如果进入了加行道之后,修行者就具备了世俗菩提心。这里师父跟大家讲“世俗菩提心”,就是在人间会拥有菩提的心。有很多人学佛见到一点空性,“学佛了,想开了,没有了,无所谓了”,见到一点空性了吧?“我现在放下了,我不去执著了,无所谓了。我不跟别人打官司了,我现在很开心”,见到一点空性了,但是你的境界还没有到达这个阶段;没到达这个阶段,你就是假空——好像想通了。为什么有些人今天想通了,明天又想不通?这就叫“假空”。真正的佛法,想得通,那是一直想得通。假空你就不能见道。   真正的见道,举个简单例子,学佛法的人见到佛法了吧?“佛法能够让我们解脱,佛法能够让我们消灾解难,能够让我们跟着观世音菩萨好好修心,多好啊!”见道了吧?见到佛法了。但是你修道了吗?接下来就是修道。你看到了,但是你没有修,所以见道和修道是两个不同的境界。就像很多人,你问他“你信佛吗?”“我相信。”“那你念经吗?拜佛吗?”“不拜、不念经,但是我相信。”这就是见道和修道的区别。真正地见道,知道这个好,你要去做的。修道的境界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佛经上叫“位”(位置的“位”,比如说“有没有这个位置?有没有这个椅子?”)。见道,你要理解佛法,然后你理解佛法的目的就是要修道,但是修和不修,理解了还没有修,层次不同,是两个不同的位置,就是我们说的“品位”(上等上品、上等中品、上等下品……)。像我们在学校里的时候,这个同学知道好坏,但是他好的也不做,坏的也没做;这个同学知道好坏,如果遇到坏的事情,他就站出来去抵制那些不好的思维,好的事情他就拼命抢着去做。这就是一个是见道,一个是修道。   师父告诉大家,见道、修道,接下去叫“证道”,就是证实这个道。证道,是你必须见道、修道圆满了,你才能证道。什么意思呢?“今天我相信菩萨了,然后我又实实在在在修了,当我在修的时候,修得圆满了,我证得了空性,我证得了佛道,我证悟了”,因为你的修,所以才能证道;因为你的修心,你才能理解佛法的真谛,“原来如此”,这就是证道。所以我们学佛修心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来。   师父跟大家讲,见道实际上不难的,你看了别人在磕头、念经,别人说“很好,学佛很好”,你见道了吧?见道的时候,别人说“你修心吧,你修道吧。”“哎哟,要早起……我要上班,有很多事情”,他觉得修道很难。等到慢慢地念经了、修道了,修道在他那里不难了。修了半天,怎么成道啊?成道又难了,“我怎样能够成功做菩萨,我修了半天怎么还是老样子,毛病越修越多”,因为这些毛病都是你过去的,因为这些毛病都是你无始劫以来带在身上的,慢慢你就会觉得成道怎么这么难。那么经过你一生的努力,不停地修啊修啊,成道到最后也不难。因为你今天可以做得像菩萨一样,成道了,是不是?也不难吧?“我今天做了一天菩萨,做了一个月菩萨,我做了一年菩萨”。最后行道难,为什么呢?因为你最后没有坚持,“行”是坚持去做。你今天一天可以做菩萨,但是你过几天又回到了人间,所以行道难。   如果有大慈悲的心来入世,也就是说,学佛的人如果在世间以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来行道——行菩萨的道,有些人觉得很幸福,但是大部分人会觉得比较痛苦。因为首先你不能让别人理解你,你在做好事,别人会说你。举个简单例子,有些人到庙里去,跪在那里擦地板,有些人看到,“哎哟,你这样就成佛了?”你今天做很多功德,“哎哟,卖力了,好像你这样就能成菩萨了。”有的时候去帮助别人,别人不理解你,你说难受吗?很多人你想为他好,但是他就是不听你的话,你说这个行道难不难?所以菩萨要能够行道的话,必须牺牲自我、牺牲小我,有时候为了救别人,情愿舍去自己的利益,舍去自己的利益就是包括时间,包括钱财,有时候甚至要帮别人背业,有时候还被别人不理解,别人还要诽谤你,还要骂你,还要讽刺你等等的一切,你全部都要做好牺牲的准备,这样才叫“行道”,所以行道是最难的。   刚刚说修心五个步骤,师父现在跟大家再拉回来讲。第一个叫“资粮道”,顾名思义资也就是资本。比方说做一个生意要有资本吗?学佛要有资本吧?粮,每个学佛的人要有粮食吧?吃饭要有粮食。做个小生意要有资本,吃个饭要有粮食,叫“资粮”。如果想从一个普通的人超凡入圣,做一个圣人,做一个菩萨,第一步就是要修习资粮道,就是资粮位——位置。比方说,一个普通的人,出家也好,在家修行也好,知道佛法“真好,我能够悟道成佛”,那么首先要看看成佛或者修成正果的话,悟道的本钱有没有。人要成佛,要能够理解佛,要有本钱吗?有,有两种资粮的本钱,一种叫“福德资粮”,还有一种叫“智慧的资粮”。也就是说,当你要想能够成佛、成菩萨、成圣人的时候,你看看你这个人有没有福气,有没有道德。撒谎的人能有道德吗?欺骗别人的人有道德吗?这种没有道德的人,时间长了他会有福气吗?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有没有福德资粮。你这个人有福气、有道德,就是拥有了能够成佛的资粮的第一步。第二步,你福德有的时候不够,有一点道德或者有一点福气,投胎投了一个比较好的人家,家里有点经济来源,各方面比别人好,至少还能放生,那么这些都是你的福德;福德可以培养的,你不停地去做一些有道德的事情,你的德就会越来越多,你不停地去帮助别人,你的福气会越来越多,它可以培养的。资粮道里福报就是这么培养的。   中华传统文化里,儒家、道家、佛家都讲我们做好人,要有道德。其实做人很难很难,现在做人有几个人做得好的?碰到自己的利益,马上就伤害别人的利益,他做人能做得好吗?修心学佛,佛经上讲,福德不够的人,怎样修持都没有用的。有些人修了一辈子,碰到自己的利益,马上缺德;有的人修了一辈子,讲得天花乱坠,到最后碰到自己的福的事情,“我不愿意出来,我不愿意花时间,我不愿意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样的人一辈子不会为别人想,他没有福德,他修不好心。师父告诉大家,学佛,那是真的,不管做哪件事情,不要去考虑能够得到多少,首先要考虑“我为别人付出了多少”,这就叫“道德”,这种人会有福气的。你多帮助别人做一件事情,自己的智慧马上就会充裕。这个道理的原理:你从别人的事件中,是可以增加自己的辨别能力。你帮助别人某一件事的时候,是不是会增加自己的辨别能力?这件是好事还是坏事,你都会知道。你去帮助别人解脱烦恼,从这件帮助别人的事情中,从别人的恒心和自己的恒心中,又了解了自己有多少的耐心和恒心。替别人做一件好事,就多一分好报,多一分智慧。所以我们学佛行菩萨道,就是要有这种牺牲小我、多帮助别人的大无畏的佛陀的精神,要帮助别人拥有善缘,你帮助别人,跟别人结善缘,你的福报就够了;你做了好事,就会成道、成佛。根基很重要,这就叫“资粮道”。   很多人听佛法,听别人一讲专业术语,马上就听不进去了,师父就是用白话佛法在跟你们讲解这些。资粮道就是你自己的道德。学佛要有基础的,一个妄语者,一个两舌者,一个连品质都没有的人,怎么能成菩萨?怎么能够走向成佛的道路?需要你的资本,因为这是福德的资粮。第二叫“智慧资粮”。有福和智两个资粮,任何一个学佛的人,就算有福气闻到了佛法,也是很有道德,也很善良,但很多人学了一辈子,听也听不懂佛法,根本不能理解佛法里的真实含义,对佛法里的那些智慧的资粮什么都搞不懂,缺少智慧,也不能成圣、成佛。所以资粮里有两种,佛经上叫“福智二严”,就是又要有福气又要有智慧的人,在人间会产生两种庄严,叫“福智二严”。福德庄严,智慧也会让你在人间变得非常庄严。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57集 恒常学佛是根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学佛人首先要必须了解自我、了解因果。你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你肯定会不了解因果,因为每一个人做任何的事情都是有因果的。所以我们经常说要了解人间一切的现象,就是了解自心。“这件事情可不可以做?这件事情我能不能做?”就是了解自己,然后了解自己的内心,这样你就会知道“我这件事情可以去做,我用良心、本性来帮助别人”,然后你就种了善因。如果这件事情在你的内心有问号,“我能不能去做?可以做还是不能做?”那么在你的内心就产生疑惑。当一个人有疑惑的时候,他就产生幻觉——虚幻之感觉,那么就会种上恶因,最后就会得到恶果。所以要明心见性,就是要能够明白世界上一切的现象全部都是由自己内心所造,你想做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果报。你今天想做善良的人,你看到自己的佛性了,那么你就能得到佛性的回报;你如果今天对一件事情内心不清净,你就会活在虚幻中;如果你很明白地知道这件是善事,“我众善奉行,我的内心拥有佛”,你做出来的就是佛法和佛性。   转化自己的欲望很重要,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要怎样转化欲望。举个简单例子,这个事情不是你的,你非要,你有这个欲望了,但是你要把它转化,怎样转化?就是慢慢地用另外一种正确的、正能量的、明心见性的思维去考量你所思维的这件事情,你会得到另外一个不同的解释。比方说,今天别人叫你去参加一个事情,这件事情可能对另外一个人会有伤害,你凭良心说“我是学佛人,不应该参加这种活动”,你的内心拥有了正能量,你就转换思维,就把这个“想去看一看、想去了解一下”的欲望转换成“我们应该与人为善,不跟别人去结怨结仇”。就像我们小时候很多同学说“我们大家一起去对这个人进行攻击”,你因为有正能量、正思维,你就不会去参与。所以学佛人要懂得智慧的觉照,有智慧的人,他有觉悟,他能照亮他所有的内心世界,他能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这就是学佛人和不学佛人的不一样。   学佛人拥有了正能量,就拥有了慧命和生命;如果一个人没有正能量,他就拥有了内心的孤独和郁闷。有些人一辈子感觉自己失去了灵魂,他碰到事情就难受,耳朵听不到佛音,眼睛被五欲六尘虚幻假相所蒙蔽,无法领悟,看不到佛法的光芒。很多人一辈子带着希望来到这个世界,他希望能够重新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番作为,但是他忘记了,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带有业障。他们来到这个世界,虽然带着希望,但是他们的业障很重,离不开自己的悲伤和忧愁。他们带着眼泪,带着自己不能达到的欲望离开了娑婆世界,因为他们没有修行,没有明心见性。不修行的人,每一天在幻想、幻觉中生活,每一天就是想象,时常幻想,在泡沫般的贪欲中杳无音信,自己的那些欲望、拥有的和失去的,包括曾经拥有的幸福和痛苦,都消失在空气中,承受着消失的痛苦。   我们现在每一个人,只要回想起过去的一些悲伤的事情,总是无限地惆怅。这些事情在我们脑海里好像发生过,又好像没有发生过,那就是因为你失去了它,没有了,在心中才会产生虚幻的惆怅。不学佛,你永远活在自己内心肮脏的小生命中,也就是你自己拥有的一个小小的世界、一个小小的家庭、一个小小的人我是非中,从来不知道能够帮助到别人,从来不知道能够跳出三界。我们人在微尘的世界中,茫然得无法自救。有些人发生了事情,没有人可以倾诉,没有人可以说,因为他太不了解别人,他也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所以他永远在那些痛苦中徘徊,最后他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地冷漠。这就是他自己的小圈子,在他自己所拥有的他认为的人生王国中,失去了他应有的智慧。在愚痴中,人生如梦幻泡影。   我们无论碰到什么事情要懂得“受”——接受、承受。我们多少幸福的事情,也是受过了,我们多少痛苦的事情,也是受够了,永远是这个“受”字。佛法把“受”叫“已成念境”,就是已经成为一个意念的境界。我们一生走过了多少红尘路,我们一生做过多少惊天动地或者让你痛不欲生的事情,都是“已成念境”,念境就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境界。佛教界讲“一念升天,一念下地狱”,想不通的念头让你下地狱,想得通的念头让你升到天界。佛法界早就把这些虚幻的人生世界称为“往事不复见”,也就是过去的事情不会再给你重复看到了。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我们小学时候的感觉,现在还有吗?中学时候的那些感觉,现在也没有了。我们曾经在家里、在父母亲身边的感觉,现在也失去了,一切不复重现。   师父要你们懂得,在生命中出现的一切,不管善的、恶的,你不喜欢的和你喜欢的,所有的一切幸福和悲伤,你都无法去永远占有它,只是你的一个意念,只是一个“受”字,受过了就结束了;只能经历,不能占有。当你拥有这个世界上一切幸福的时候,那也只是“受一下”;当你痛苦的时候,也是咬咬牙“受一下”。因为我们是时间的过客,有首歌是“过客匆匆”,人来去匆匆,过客匆匆,总有一天,我们会和这个人世间你所认为的痛苦告别,或者你所认为的在这个人世间的幸福,你也会跟它告别。到了最后,佛法教导我们要放下一切,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无所谓失去,我们只是经过而已。希望大家懂得,人的一生亦无所谓得到,也无所谓失去,只是一种体验罢了。真正的学佛:碰到眼前的,好好地珍惜;对自己过去的东西,随缘放下;未来的、要来的事情,要坦然地面对它。诸法空相,幻化存真,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虚空无相。   有时候接电话,很多佛友经常问师父“这个世界上什么最强?”人总是感觉到有一种最强的东西,可以打败世界上最弱的东西。记住了,因果报应最强,因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慈悲喜舍最大,因为我们一生中离不开慈悲喜舍。我们人生犯的错误,只能等着因果报应。世界上什么最强?强中自有强中手。大家说“钢铁最强”,但是烈火可以熔化它;又有人说“大火最强”,但是用水就可以把它熄灭;也有的人说“太阳最强”,但是云照样可以把它遮住;“暴风最强”,高山可以抵挡它;“高山最强”,登山者也可以将它征服;最后别人说“死亡那是逃不过的,那是最强的,因为没人逃得过死亡吧”,但是我们学佛修心的人,心灵永远不会死亡,我们会寻找新的生命。学佛人最强的是毅力,很多佛友学到后来坚持不下去了,他就没有像金刚般若般的毅力。为什么会有人退转?因为他没有恒心,没有信心。学佛的人要找寻到一条解脱之道,所以我们不怕生死,我们有坚强的愿力,会越过困难,克服烦恼,走向未来。   有正知正见的人他心中有佛,知道什么是对的,他坚强地走下去;有正见的人,他会知道是非善恶,懂因果,懂报应。人应该懂得好坏利弊,别人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反而去伤害他?听起来是那么自然,但是现实生活中恰恰有太多的人,你越对他好,他越欺负你,这就是人心的贪念所致,这就是人心的欲望所致。因为你对他好了,他有更多的欲望出来,所以他就要欺负你。有时候你不理他,他反而收敛了,这就是他不懂得正和邪,他在迷惑中。别人对你这么善良,对你这么好,如果你觉得是应该的,就会误入歧途。   有智慧的人是最强的。如果一个人有智慧,他就会解决烦恼,所以智慧是无价之宝,是你生命中的无价之宝。今天师父在跟几个佛友开示的时候,曾经讲到人的无价之宝,在生命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那是经常要有惭愧心。如果一个人拥有惭愧心,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还不够孝顺,对别人还不够好,觉得自己对父母亲还不够,对别人不够,对自己的师长、对社会还不够,那说明他有惭愧心,他才能拥有精进心。为什么有很多人不能精进?因为他没有惭愧心,他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是欠他的,而他给别人带来了更多。   要懂得仁义道德,能够分辨是非的人就能做出理性的判断。一个慈悲的人,他就能够降伏一切,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没谁欠他的,他也不欠谁的,这一切都是充满着慈悲,拥有着智慧。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不是应该的,是别人的慈悲心。当你拥有这些正确的意念的时候,你就会克服自己内心中的邪念,当你受到别人欺负的时候,有冤结的时候,你会拥有心中的慈悲去化解它。永远要体谅别人,永远要懂得这个世界上真正最大、最强的是什么,我们学佛人要懂得,真正最大、最强的就是慈悲喜舍,因为因果报应最强,只有慈悲喜舍,才不会动到你的因果报应。   “来去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这句话是《六祖坛经》中的,讲的是一颗心。心中要有佛,心中有佛的人,心可以自由自在。因为不伤害别人,你才能自由自在,就像驾着车在马路上,如果你不伤害其他汽车和行人,当然就是自由自在地在开车。“无滞无碍”,没有任何可以阻挡你的。一个有正能量心态的人,他“应用随作”,就是他应起来、用起来的时候,随心所作。“应语随答”,应别人的语言就可以答辩,跟别人回答。“普见化身”,心到处都是菩萨的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只要拥有了内心的佛性、本性,就拥有了自在神通,就是自由。一个有良心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受到别人的攻击;一个拥有智慧的人,到哪里都自由自在。“游戏三昧”,大家都知道“游戏神通佛”,游戏,虚实相半,就是度一个人的时候要虚实相半。有时候,用一句幽默的话去启发他,就像济公活佛在人间普度众生的时候,他内心平静,排除杂念,又用“游戏人间”的态度对待一切苦难众生,因为他把这个世界看成虚幻的,只是在人间走一遭,只是在人间看破了红尘,知道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三昧”就代表着他这种智慧的心态。所以“游戏三昧”就是虚实相半。“是名见性”,你在这个世界能够把一切看成虚幻的,就是见到了自己真实如来本性。   佛经上讲心之非、痴、乱(“痴”就是愚痴的痴,“乱”就是心很乱,“非”就是有是非),都是认为五蕴为恒常的自我。也就是告诉大家,因为你有自我感觉,你才会良好。有的人自我感觉良好,别人说什么话他都不听,因为他拥有了是非和愚痴的心。所以当一个人不听别人的话,他就进入了愚痴状态;而且他认为五蕴为恒常的自我,也就是他认为他的观点、意念都是永久的,永远正确的(“恒常”就是认为是长久的)。就像我们很多做父母亲的,看邻居家的孩子,“这孩子不会好的,这孩子怎么样也不会好的”;等到人家孩子长大了,有出息了,“那是偶然的”,因为他不认为别人会改好。这种自我的结果,其实是真实自性的一种虚幻的表现。无非、无痴、无乱,真实的心要没有是非,没有愚痴,心要不乱,但是因为认为恒常的自我在,用自己个人的一种意念控制着八识田,才会对别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意见。所以我们要解脱烦恼,就要超越生死,就是应该懂得怎样体认自性。你自己要有体会,你要认真地去体会、去认识自己的本性,叫“体认自性”。如果你懂得运用自己本性内心那种善良、那种菩萨的智慧和慈悲来生活,你就不会再进入“非、痴、乱”地认为恒常的自我当中。简单地讲,一个人不执著某一件事情,就不会进入恒常的自我;一个人善于改变自己的观点,听正能量,就会改变那些恒常的自我观点。解脱就是通过理解别人,自我去发觉自己内心善良的本性;通过别人的帮助和自我对佛性的理解,来改变观念,改变自己,不要染著、执著于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56集 知行合一是为道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佛教故事。   有两兄弟跟着佛陀出家,他们在修学上渐渐分出差异来。哥哥修行很进取,非常努力,弟弟也很用功,几年彻夜不眠,息心深究,他们兄弟两个都各有成就,哥哥证得了阿罗汉果,弟弟也是深入三藏教典,就是对三藏非常地懂。   弟弟常常因为学了三藏觉得自己广学多闻,自夸炫耀,喜欢卖弄聪明,传播名声,引以为荣。哥哥知道以后非常为他担心,对弟弟的成就感到悲观。有一次,他就劝告弟弟说道:“人身难得,佛世难值,正如佛陀常说的‘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泥’,而今你既得了人身,就应当以修行为重,解学则在其次,你千万要慎重地选择。”大家知道,在佛法界里边有一个“解”,就是理解佛法理论基础;“行”就是付诸在实践中。弟弟理论很懂,但是不肯修行。   弟弟听了非常不以为然,觉得像耳边风一样,并不记在心中。他反驳道:“哥哥,你说的我认为不一定是对的,我觉得我现在虽然对佛法有大海一滴的认识,但尚未得到精髓,所谓‘既登其堂,必入其室’,待我精通三藏,堪任人天师表的时候,再修道也不迟。”弟弟的意思就是说“我今天既然已经学了三藏,我一定要把它弄通”。   哥哥说:“弟弟,人生无常啊,生命不能长久的,也许你的三藏还没有学成,无常就落在了你的身上,所以及早修行最为重要。”但是弟弟非常地固执他的本意,就是执著,他不肯接受哥哥的劝告。不久,弟弟果然染上奇异的怪病,医药无效,必死无疑。弟弟知道自己会死,心中非常地恐惧,对他的哥哥说道:“哥哥,我过去愚痴迷盲,不听你的教示,现在面临寿命将尽,修行已经来不及了。”说着,涕泪交流,向其兄悔过。不久,弟弟就逝世离开人间了。   哥哥非常地痛苦,念着手足情分,因为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他就入定观他,看他弟弟到底投到什么趣向(“趣”实际上就是投到什么道了)。当他看见他弟弟投生在一个长者家中,他心想“虽然弟弟再投胎,我也要救度我的弟弟”,他有这种心念。还好这个长者的家非常靠近寺院,他为了想救他的弟弟,就经常到这个长者的家中去探望,跟他们交朋友,说“这个孩子真可爱”,总想找机会去帮他的弟弟。当转世的弟弟长到三岁的时候,哥哥的心非常着急,就赶紧替他皈依,教他念佛号、圣号。没想到这个小孩子也非常地惹人喜爱、聪明乖巧,一学就会,还会念经。   当这个孩子长到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奶娘抱着他往山上的寺院去拜见他师父的时候,因为寺院在山上,石阶曲折而崎岖,这个奶妈抱他在怀中,一不小心,失手将他掉落到山下,他顿时头破血流,粉身碎骨,就这么凄惨地死了。当他临命终的一刹那,他的心中顿时生起恶念,怀恨这个奶妈“为什么抱我抱得不谨慎,以至我遭遇这样的灾祸”。因为他已经是魂,由于起了这一念瞋恨的心,没想到命终之时堕落到了地狱。   他的哥哥知道这件事之后,除怜愍他的不幸之外,马上入定再观他的生趣(就是他到底到哪里去了)。突然,哥哥在定中看到他的弟弟居然堕落在地狱中,不觉叹息道:“地狱的苦楚多么深重!地狱的罪业多么难度!诸佛菩萨尚且不能奈何,何况是我?”哥哥就是说:地狱这么深重,地狱的罪孽很难度,连菩萨都不能动因果,救不了无缘之人,何况是我(阿罗汉)?因为他弟弟过去的不修为,没有去行,还有上一辈子的执著心,造成了他“佛法难闻,人身难得,既得人身,又有几载”。也就是说,不能放下的人一定会吃苦。所以学佛人应该把握时机,好好地修学修心。   在佛经里“解”道紧要,“解”就是理解佛法固然非常重要和要紧,但是我们修的行为更重要。很多学佛人嘴巴里念经念得很好,心里明白佛理也明白得很好,但是做出来的事情都不像人,没有去好好地“行”,最后还是白修,一场空。所以佛法里讲知行合一(就是你的知识和你的行为要合成一样),行解并重(你的修行和理解佛法的能力要一样)。真正理解佛法是在内心之中,真正地懂得、能够运用佛法在生活中,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之解。   今天就跟大家说到这里,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55集 汝心本性 观自在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师父跟大家讲,我们人很可怜,生病的人整天想找回自己的健康,失业的人整天想找一份工作,伤心的人总是想“我要找到快乐”,失望的人总是天天在希望有转机,能够找回自己的希望。我们一生几乎都是在为找事业、找朋友、找财富、找名利而忙碌,甚至一生一世都在寻找,仍然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找来找去,我们应该找自己的本性,那才是最重要的,那是我们的治心之本。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良心,找不到自己的佛性,你有了健康也会丢失,有了事业也会失去,有了快乐也会得到更多的痛苦。要学会成就内心的真佛。有一句偈语:“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就是告诉我们,佛在哪里?就在你的本性中。你去跟别人求、跟别人学,其实在你的内心深处就有个灵山塔,这个灵山塔你一求就灵,你只要好好地在灵山塔修你的功德,你就会圆满地在人间。   “汝心本性观自在,九识佛心藏真谛”,这几句偈语就是告诉你们,人本身就有一尊本来佛,那叫自性佛,但是我们为什么会找不到,而在色、受、想、行、识中追逐那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欲望,迷失了自己的希望?我们人很可怜地在外境中找遍外在的一切,却忽略了自己内心本性的珍宝,空在世上几十年都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我”在哪里,连自己都不知道“我”在哪里,活在这个假我中,天天为了面子、为了虚妄,去跟别人斗、跟别人争,这就是我们不懂佛法。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德能的人,有智慧的人能够安排好自己的心态,有道德的人能够安排好和别人的关系,要向心内寻觅你的真正的佛性,你就能成就你内心的真佛,要点亮自己内心的佛灯。现代人经常强调净化环境、净化社会,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从净化自己、净化心灵做起,所以“心灵法门”就是从净化心灵的佛性开始的。我们的心在人间经常被愚痴、黑暗、无明、烦恼所遮蔽,每个人的自性里都有一盏心灯,我们要把这盏心灯点亮,能够照出智慧的光芒、般若的光辉,就能赶走身上无明和烦恼。一个有智慧的人,怎么会有烦恼呢?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会有般若。想一想,很多人对一件事情想不通的时候,就是不肯放下,要面子,有时候你只要跟别人说一句“对不起,我做错了”,这件事情马上就没了,根本用不着背负很沉重的包袱,一天、两天、三天……这么折磨自己的内心。一句话可以化解冤结,一个笑脸可以化解烦恼。人总是在自己的美容美颜上或者在美体上,但是忘了应该好好地让自己的心变得美、变得善良。你点亮内心的佛光,你就是心灵美。   要治疗内心的病患。身体生病了要看医生,心里生病了,有的人去求神问卜,有的人看心理医生,其实当你想不通的时候,最究竟的,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要做自己的医生,因为你自己内心的病你自己最了解,别人有几个人能够了解你内心想的?所以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实际上佛法就是为了治我们的心而来的,佛陀说法就是要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烦恼病,因为我们有八万四千种烦恼病,所以才会产生八万四千个法门。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三毒。要懂得用戒来治贪,用自己的定力来治自己的瞋心,用智慧来治自己的愚痴,那你的身心才会解脱,你的智慧才会充满。   我们要挖掘自己内心的财富。社会上的财富、人的财富,那是外在的,随时随地会因为水、火、盗贼,一些突发事件,或者不肖子孙而消失,所以这些外财并不能永远地保留住;而我们内心的财富,那是别人永远也偷不去的,那是我们不会失去的宝贵财富。大家想想,如果你有一个信仰,碰到什么事情会特别开心,你说“我相信观世音菩萨能救我”,别人能偷去吗?别人在难受的时候,你特别开心,因为你心中有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当别人在痛苦的时候,你的般若智慧,让你很快就能解决任何问题。你有般若智慧,别人没有,是别人拿得去的吗?你的慈悲、你的道德、你的精进、你的喜舍,是别人能够拥有的吗?这是你自己应该拥有的。你自己的慈悲心会让你得到更多人间的物质,你自己的精进心会让你得到更多的人缘,所以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这些宝贵的财富还包括了一个惭愧心。一个人要有惭愧心,他就不会贡高我慢,总觉得对不起别人,总觉得“我非常惭愧,我做得不够好,我应该向别人学习”“我现在接受供养,心里很难过,因为我做得还不够好”,因为你的惭愧心会让你精进地努力成佛。   菩萨就是让我们懂得:心中的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想拥有多少财富,就要看你自己要在你的内心中挖掘多少。生活在世间,有的人专门找门路,还有的人经常给别人找茬,找来找去,最后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唯有找到自己内心的宝藏,你的心里才会开朗,你的生命才会过得踏踏实实。无论什么样的生活,只有佛法伴随着你,你的心才会静,你的意才会自在。   我们学佛修心,谁都知道要放下,很多人跟师父说:“我们到哪里去,别人都叫我们放下。”这个放下不是这么容易的,听起来非常简单,都不知道放下什么。师父告诉你们,放下,那是一种境界。首先要明白,佛教到底让你放下什么,你要知道放下什么。有人问:“人间的一切,如果我都放下了,那么我什么都没了。佛法为什么经常叫我们放下万缘?如果我们学佛把所有的缘分都放下了,我们又能做什么?”而且有的人感觉佛法好像总是让人趋向一种消极,“你放下,不要去了”。总是有人错误地理解佛法:如果什么都放下了,钱也不要了,衣食都不要了,工作不要了,家也不要了,我有自己的小世界、小天地不就完了吗?师父告诉你们,这是一种偏见。要懂得放下的真正含义:你什么都放下了,它就结束了、完了;你什么都放不下,它也会结束,也会完了。首先要理解世事无常,一切都是成住坏空。那么有人问:“我们到底应该放下,还是不放下?”佛经经典曾经告诉我们,学佛要懂得替而换之。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乞丐刚刚从别人手中要了很多的钢镚儿,他拿着手上的硬币,你说,他会心甘情愿放下手中刚刚要来的硬币吗?答案是:肯定不行的。我们人是不是像这样?拿到人间一点利益了,拿在手上死都不肯放。你拿一个石头跟乞丐说:“我来换你的硬币好吗?”乞丐肯定说:“不行!”为什么呢?硬币更值钱。如果你今天拿的是一块金子,你去跟乞丐换,乞丐一定会跟你换。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因为金子更值钱。   从这个道理上,师父可以告诉你们,想放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替换。我们放不下人间的一切原因:因为人有一颗自私的心,没有得到更好的,所以就放不下。当你没有得到更好的利益,你就放不下眼前的利益。那么我们用正能量的思维来考虑,如果你现在用素食来替换荤食,你想一想,你不就是放下了屠刀吗?你得到的是慈悲。如果你用布施去替换索取的时候,你放下了贪婪,就等于你用你的信仰(信佛)去替换了你贪的毛病。如果你用信佛去替换空虚,比方说你平时在家里很空虚,突然之间学佛了,那你就放下了在家里的寂寞。如果你今天碰到很多烦恼的事情,想也想不通,你想做傻事,突然之间有智慧给你,是不是换下了你的愚痴?你就放下了执著。这就是智慧在不断地转换你身上的贪瞋痴慢疑,你用正念去替换心中的杂念,你就放下了妄想。想不到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去想?那就是妄想。当你想得到的时候,你用正念“这件事情我做了,一定会有善报”,那你就放下了幻想。很多人用自己随喜的心去替换忌妒的时候,就放下了烦恼。用忍辱去替换报复的时候,比方说你恨别人、你很想报复,最后你忍耐了,你放下了瞋恨。你用慈爱去替换贪爱的时候,你会放下内心的心痛。如果你不懂得提起,你就不会明白什么叫放下。你想放下什么,先要懂得你在人间已经提起了什么。   所以师父告诉你们,刚刚说的素食也好,布施也好,信仰也好,智慧也好,包括正念、随喜也好,那都是黄金,要替换你们内心深处和手抓住的人间的那些“硬币”。用这些善良的智慧去放下,懂得怎样用智慧的佛法、用超出人间的般若智慧去解决人间的一切烦恼,去替换那些曾经拥有过的贪婪、瞋念和愚痴的心,不就是菩提智慧吗?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54集 放下执著 寻找本性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修心,实际上最主要要修掉自己身上的是什么?就是执著。人的毛病就是执著,如果修心不把执著修掉,那你修什么心?所以学佛一定要懂得把执著修掉。而且修心,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哪里,你都要严格地在生活中进行修心。很多人以为修行是在家里念念经,有的人以为到庙里去磕磕头,实际上修心最重要的就是在修行当中生活,在生活当中修心。我们不是整天打坐、磕头、念经、拨佛珠,然后修了很多年,结果坏脾气还是坏脾气,改不了的地方还是改不了,自己经常执著的时候还是执著,烦恼依旧,性格依旧,心态依旧,你没有任何改变,你怎么能够修好心呢?这不是真正的修行。只要你执著还在,你还不是真正地修行。   真正修行的人不管在哪里,都要懂得学会改变。今天工作环境,你也把它当成一个道场;今天你在家里,你把它当成一个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做什么工作,修心要融入你的工作当中去。面对环境,你要懂得每一件事情、每一句话,都是在锻炼自己的本性和心性,都是在锻炼自己,锻炼我们人的一颗心怎样能够定、怎样能够平静。无论外境怎样变化,我的内心都不要去变。尽自己的心、义务和责任,在人间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承担一切,制心一处。学佛修心要一心一意,制心一处。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就是在修行。你把工作的对象看成是众生,看成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一切为他们的利益着想,以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众生,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去理解他们、去体谅他们,这样你才能做众生的亲人,这样你就是走到哪里修到哪里,不管环境怎么变,你一直在修行当中。   我们不求任何回报地在这个社会中奉献;我们不管怎样修心,我们的心要无比快乐。救人的人心态一定要快乐,事业、工作就会顺利。不要怕遇到违缘的障碍,有时候愿力不强,有时候碰到了很多烦恼,违愿了,有障碍了,那么就开始不开心了,“我学佛修心怎么有这么多的烦恼?”实际上任何一个烦恼的出现,就是给你创造了一个能够得到菩提的机会,因为你可以用智慧、菩提来消掉你自己心中的障碍,历练你的心性,提高你的层次,用境界增长你的智慧。   我们的生活,实际上你要把它当成净土。今天在这个净土的社会中,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寂静之处,所以才会不执著。我们要把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像净土世界一样,布置得清净庄严,不乱讲各种各样的笑话,庄严自己,不乱开玩笑,不说下流的话,不去乱想其他不好的事情,慢慢地就会清净庄严。   有时候不要去顾忌别人做多少,看看你自己做了多少。学佛当中的任劳任怨实际上就是一种修心,就是一种精进的义务——像义工一样,有时候你要擦掉灰尘,就是要擦掉你的业障。很多人一辈子不知道应该劳动,所以为什么在很多庙里,当你去的时候,法师就叫你好好地拖地,好好地擦桌子,好好地明白为什么要清净、为什么要干净,因为擦人间尘土,同时也在擦掉你心灵上的尘埃。扫除垃圾就是扫除你的烦恼,因为你的烦恼在你的心中就是垃圾。   你要把家人和亲人都当作众生。你要把所有父母众生、儿女众生,包括你所一起共修的佛友,当成金刚道友,都是未来的菩萨。你对他们关心,会得到菩萨的加持;你对他们照顾,会得到护法神的护佑;你尊重他们,你会得到般若智慧;你不伤害他们,你会得到别人的尊敬;你不怨恨他们,你就是广结善缘。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各有各的因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福报,你执著什么,什么就会伤害你。你执著了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读书好,慢慢地孩子读书不好就伤害你了;你执著“我一定要多赚点钱”,最后钱没赚到,就伤害到你的心了。所以,你执著谁,谁就会伤你的心。我们在人间不可能有那么多圆满的事情。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要放下所有的妄念,因为不应该想的去想了,就会造成对你的伤害。放下,师父不是叫你放弃,该做的人间的事情还要去做,不但要去做,而且尽自己的心去把它做好。   人生就像一出戏,你的人生从生出来的第一天,你的戏就开始开场了,你要演下去,你不能不演下去,只是你在演出的过程中,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我在演戏”。既然你知道你的人生就像演戏一样会结束,那你就不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可以为你所执著。你在舞台上的夫妻,你在舞台上的女儿、儿子,你只是在演好你这个角色,不能把假戏当成真戏来做。很多人把假的以为是真的,到了最后放不下。其实人间并不是我们的老家,我们真正的家是在天上——和菩萨在一起的天上,我们在人间只不过是匆匆而过的过路客,有什么可以执著的?想一想,我们一生执著了多少事情?从小到大,从学校一直到社会、到家庭,我们的我执已经把我们计较得像一个自私的人,像一个不能见到阳光的灵性。   我们每个人少说一句话,这个世界就会多一分平和;我们每个人多谦让一分,我们就会多一分慈悲的境界。我们每个人海阔天空,知道这是虚幻的,退一步又能给你带来什么伤害呢?所以凡事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要多为别人着想。你经常只为自己想,去不掉自己的自私、自爱、自利,你就不能活在当下。试想一下,你们谁喜欢一个很自私的人?谁喜欢一个没有慈悲心、没有菩提心、没有原谅别人的包容心的人?所以师父跟你们讲,修心就是如理如法地修,真心诚意地去做,别人自然就会尊重你,你的庄严就会到。喜欢你的人就是能够理解你的人。能够多多地原谅别人,别人会给你更多的爱,你怎样对待别人,实际上就是让别人怎样来对待你。   我们不能总是怨天尤人,不要总是挑别人的毛病,看别人不顺眼,不要总想去改变别人,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如果都随着你的心而改变,那你就能驾驭这个环境,所以师父叫你们要以宽阔的胸怀去包容社会的一切。有时候我们会有想不通,看一切人都不好;但是有时候我们又会想得通,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境界都是好的境界,那么你的心就随着善在改变。如果你看到社会上都是不顺眼的,看不惯的,经常去查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你一定不能去掉自我,一定放不下执著。   修行就是修执著——去掉我执,否则修什么?修心和生活、工作,一切都不矛盾,因为佛性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我们因为进入了人间这个五欲红尘中,每一天奔走寻找那个被遗忘、失落的自我,不知道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我们丢失了、忘记了我们的良心,在做每一件事情对每一个人很厉害,或者咒骂他、忌妒他的时候,我们丢失了我们最原始的本性和良心——我们找不到了,而天天在社会上去找那些五欲六尘中肮脏的贪念、欲念,真正的佛在自己心中,我们却找不到了。一定要有信心,一定要从自己内心去寻找本性——本原的佛性。能够有多大的信心,在人间,你就会有多大的成就。好好地学佛,坚持修心,你就会好好地得到解脱。能够成佛的人,首先他是有信心的,而后他能克服自己的我相和我执,靠着自己精进的努力,懂得怎样在生活中去寻找佛性,那才是真正的学佛之人。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53集 静定是观照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行愿这个“行”字实际上讲的就是真见地,也就是说真正地理解佛法的见地,就是见解。你行不到,见地都没有用。你今天理解佛法,要真正去实行的。一个人嘴巴很能讲,佛法理论都懂,但是做得没有一点像佛,没有去做佛法的事情。所以要做到“行”,才能谈到真正的慈悲心。慈悲就是无我,能够慈悲别人,感到别人很可怜、感到别人非常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就是无我了,因为你想到别人了。   我们讲慈悲,不是一个情,而是一种智慧。你今天能够慈悲别人,不是说“他跟我感情好,我要帮助他”,而是因为你有智慧,“他是众生,我有功德,我要去行愿,去帮助他解脱”。所以佛法大乘道的慈悲是智慧,般若也是慈悲,观世音菩萨的般若智慧——大智大慧就是大慈大悲。因为慈悲,所以会无我,你才能真慈悲。而有些人在人间经常说“我要慈悲你”,你只要想到“我要慈悲你”,你就落于下乘了,也就是小乘。不是你去慈悲别人,而是你自己的本愿,而是你自己的行愿,而是发自内心的那种菩萨的般若心来让你慈悲别人,这就是高尚了。就像父母爱儿女,不叫慈悲,叫仁慈。母爱不要代价,母亲对孩子好不要代价,但是它是人道父母的感受的这种爱,它里面有情的。有情,就会带有我相,所以叫“我情我愿”“情愿、我情愿”,很多人讲话“我情愿怎样”,你有情了,你产生的这个愿力就是人间的感情和愿力,从“我爱”出发。菩萨的慈悲不是“我情愿”,那是一种智慧,那是一种无我爱而爱的东西,非我非非我的爱——又像是你,又不是你;你说完全不是你发出来的爱,但是在你的心中;你说在你的心中,那么第九意识阿摩罗识菩萨的慈爱,是你的吗?又不是你的。所以非爱非非爱,非我非非我。这就是学佛对自己的境界变得越来越严格了。   行愿和行门都非常重要。行门就等于我们找一个方向去行自己的愿。如果一个人随时在静定中——安静和安定中,要经常检点自己,要知道什么是修行人,你想做什么样的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永远观照自己的人。靠别人盯住你,就不叫“观自在”;只有自己观察自己的行为做得对不对,观察自己行为在不在自己的本性中,才是观自在。随时检查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思维,不断地纠正自己的思想、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脑子动不动想:“我这样是不是违背了菩萨的教诲?我这样是不是不像一位菩萨?”   不要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修心有一个方法,“我用一个什么方法,我打坐多少天”……很多人经常问我:“师父,我念多少遍经这个事情就会好了?”师父告诉你们真话,念到你无我了,这个事情就好了;念到你已经自然地念了,这个事情就好了。没有说吃多少药之后这个病就会好的,没有的,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每个人承受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能量也不一样。有些人说:“我打打坐就会好了,我打坐三年、十年”,你不管打坐多少年,打通什么经络,念个什么咒语,你没有到行门,没有理解这个世界,没有对佛法真正地放下,你怎么能解脱,怎么能够变成无我?很多人经常说,“看看这个人,修得很好,我也要这样”,那么慢慢地打打坐;慢慢地“我要打通经络”;慢慢地“我学了很多佛法”,拿出去讲讲这个、讲讲那个,慢慢地就变得神经兮兮了,一会儿讲“哎哟,菩萨来了”,一会儿马上说“哎呀,这个事情怎样怎样,我有灵感”。很多学佛的人学到后来为什么精神不正常?因为他们整天以为自己是菩萨,整天想做菩萨,他们又没有这个根基,又没有好好地行门,又没有证悟,所以最后灵性上身了。因为灵性就是你喜欢什么他就给你什么,然后你就接受他了;当你一接受他,你就跟他一样了。举个简单例子,为什么骗子总是能够得手?因为骗子知道你想干什么,他就告诉你:“你只要这样,保证能够满足你的要求。”所以你就会上当。你想赚钱,他就跟你说:“你把这点本钱拿出来之后,我可以帮你赚更多的钱。”最后你这个钱就亏掉了,所以你就污染了,慢慢地时间长了,你就不正常了,你的脑子就不正常了。   很多人神经兮兮的,整天说别人“你有病”“那个人有病”。你去看好了,经常说别人有病的人,身上一定有毛病。师父开示的时候经常说,你们现在共修多讲自己毛病,不要去讲别人的毛病,因为你们自己自度还没度好,怎么去度别人?因为你讲别人毛病,你一定有毛病的,否则你怎么讲得出别人的毛病?就是你的毛病。   所以要严格地自我修行,严格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观照自己的修为,你才能脱离。你以为坐在那里打打坐、念念经、放放生就能成功?不能啊。要有悟性的,要觉悟,所以“佛”字在梵文中就是觉者。我们并不是靠禅坐,也不是靠放生、许愿、念经,那是全部合在一起的,再根据你自己的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般若智慧六波罗蜜全部集中在一起,才能成功的。就像一个人的五官一样,单单有眼睛你能生活吗?鼻子闻不到味道,嘴巴不能讲话怎么办?单单会讲,眼睛看不见行吗?师父曾经听过一个相声,说五官打架,五个兄弟大家相互不买账。耳朵说:“我听不见,你们能干什么事情?”眼睛说:“我眼睛让你们看不见,你听得见也没用。”嘴巴说:“我不吃饭,你们就得饿死;我不说话,没人会理解你们。”吵得不得了,只有鼻子不讲话。四个兄弟就问鼻子:“你为什么不讲话?你讲几句给我们听听好吗?”鼻子就说了:“其实你们讲了这么多都没有用,我最重要,因为我鼻子一不通气,你们全部死掉。”一个人修行也是这样,靠着大家的努力,靠着你身上所有的佛性、因素、学佛的基础等等一切,才能成就你的功德宝山。很多人念了半天,学了半天,功德没有成“宝山”。   我们要有一种慈悲的心,而且这种慈悲修到一定程度,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三途苦”大家都知道,“上报四重恩”就是提醒我们每天要做功德。我们学佛的人随时随地都要检查自己,今天慈悲了吗?上报四重恩了吗?四重恩,佛的恩你们报了吗?父母、师长的恩你们报了吗?国土的恩你们报了吗?众生的恩情你们报了吗?你们生出来,医生给你们接生就是众生恩。很多人说:“众生对我们有什么恩?”你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一个人能够成长的,靠的是众生对你的帮助你才能成长的。你一个人就是做出成绩,也是大家一起的。所以为什么每位菩萨、每位佛的成功都靠着很多很多众生,还有护法神?龙天护法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懂得,活一天,就要感恩别人一天,因为要麻烦很多人提供生命、事物和很多帮助给我们。   佛经三藏十二部都在讲行愿。一个人不“行”,行吗?一个人没有愿力,行吗?六度万行、三十七道品(我曾经给法师都上过课),学佛的基本都在里面;了解三世因果,懂得六道轮回,就是这个道理。从心理行为上慢慢地改进自己,渐渐地你就会见地自然,就是你对事物的理解、对佛法的理解就会越来越进步。我们一定要证悟才能证果。每个人心理行为要改变,学佛之后很多人改变了,比方说打坐、念经、放生、许愿,只要心行改正一天,定力就会随之进步一天。你只要有这个愿力“我要改变”,你每天就在改变中了。   怎样能够定得下来?怎样从心行上去追求、去修心?如果你只是表面上打打坐、念念经、放放生,去放生,一路上嘻嘻哈哈的,不懂得念经,今天可能放生一车只是个形式,而没有改变你。很多人打坐,坐在那里半天,坐到脚都麻了,智慧还没开,天灵也打不开。所以要检查自己的灵魂和精神,相比任何的一些理解(比方说今天做某一件事情想开悟),那是不一样的境界。   师父今天跟大家讲重点,就是“见地、修证、行愿”三大纲要。这个“纲”,行愿是最重要的。今天愿力来了,你要去行。师父相信你们在座的各位全部都有愿力吧?你们曾经跪在菩萨面前全部许过愿吧?“行”了吗?要行愿。你的行到了,你的见地才会圆满。因为你去行了,你才会懂得真正的见地(见解),你的修证才会得道证果。古时候证果的人很多,能够得道证果,全部都是因为他们行愿。所以希望大家学佛人好好地去行,在行上下功夫,就离出离六道越来越近了。   最后给大家讲个故事。在古印度的舍卫国中,有一位父亲非常辛苦,独自抚养着一对兄弟。没想到这对兄弟感情非常不好,从小打打闹闹,谁也不让谁,一直冤结很深。父亲告诫哥哥要慈爱自己的弟弟,哥哥就会顶嘴说:“你看你多偏心,专疼爱小儿子,不喜欢我。”父亲只好转而教育弟弟:“孩子,你要尊重长兄。”没想到这个弟弟瞋心大起,跟爸爸说:“你不明是非,是哥哥霸道,有错在先。”就这样,哥哥怪弟弟不懂事情,弟弟怨哥哥不讲道理,两个人都让父亲伤透了脑筋,也伤透了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两个兄弟一天天在长大,天天抢玩具、争对错,长大之后争田产、分家业。年迈的父亲自己动不了,知道也劝不了、管不了,只能在边上默默地流泪,祈求奇迹能够出现,能有一个善知识来教化这两个顽固不化的孩子。这一天,一位好心的邻居劝道:“你们兄弟两人再这样吵下去也不是办法,干脆到国王那里,请国王给你们评评理吧。”于是两个兄弟满脸怨恨,为了不让对方先声夺人(恶人先告状),尽管烈日当头,他们还是使尽全力,连走带跑地跑到皇宫去。兄弟俩沿途为了谁对谁错,一边往皇宫走,一边相互对骂,争吵不休。   就在两个人气喘吁吁、口干舌燥的当下,正好佛陀迎面而来。他们不认识佛陀,看到面貌庄严、徐步安详的沙门,顿时肃然起敬,两个人停止了争吵。他们被佛陀脸上身上散发出的威德所摄受,于是不约而同地跑到前面去问讯和礼拜,还问佛陀的称号。(庄严的法师受人膜拜和尊敬。)   佛陀微笑着看着因缘甚深的两人(因为佛陀一看见两个兄弟,就知道他们两个人的因果),他以柔软悦耳的声音、善巧的比喻,当场就为他们说了瞋心的过患,就是说你们两个人这么恨,以后会产生什么不好。佛陀就直接教育他们:“如果你们两人放纵心中的贪婪、瞋心和瞋恚,你们两个人心中犹如有两条毒蛇和恶兽,自己的心被恶毒的汁液所腐蚀。你们不但内心的功德将会消失,而且还会被毒蛇的毒液所侵害。”佛陀继而又为他们开演了种种的妙法。(你看佛陀多伟大,看见两个小青年,停下来在路上就给他们开示。所以我们要学佛陀的伟大。)兄弟两人一直听佛陀讲,两个人被讲得愣住了,“哎,有道理”,智慧开启,烦恼消除,当下证得阿罗汉果位。   很多人听师父讲故事的时候经常想:古时候的人怎么这么容易证得阿罗汉果位、须陀洹果位?他们怎么这么容易得到果位的?古时候的人比较简单,脑子不像现代人这么复杂、这么奸,所以一旦想通了,很容易得到果位。而看看我们现代人,你就是跟他说佛法,他都不相信;你就是跟他说正法,他也不相信。你说什么,他都不相信,他能得到什么果位?   这两个兄弟回到家之后,虔诚地向父亲忏悔,并且说出自己得道的因缘(得道就是完全彻悟了、明白了)。年老的父亲听了之后,欢喜得掉眼泪,心中的担子终于卸下。过了不久,老父亲命终舍报,过世了。爸爸过世之后,他听了两个孩子这么好,他感恩佛陀,一感恩,这种法喜的感恩的善念就往天上走。(所以走的时候感恩心很重要,会生到天上。而不是像你们现在,别人引你们遇到佛法,还要左一个不满意,右一个不满意。要感恩。)他因善念生到天上,为了感恩佛陀的恩泽,他来到佛前顶礼供养,佛陀在天上为其说法,他当下即证得须陀洹果。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都是有因果的,不懂因果并不代表就没有因果。人与人的吵闹、忌妒、烦恼都是有因有果的,众生所结善缘、恶缘的深浅都是上辈子的。所以要把它融入佛之大海中,海纳百川、拥有宽阔的胸怀,就能善解人意,就能理解别人,放下自己内心的瞋恨。所以在人间,不论亲家还是冤家,我们都要相互帮助、相互提携、互相接引。有时候一个佛友提醒你一句话,会使你豁然开朗。很多学佛人自己做错了,在忧郁中,别人善意地提醒你一句话,可能就是菩萨让他来提醒你的,你就会转恶念为善念,转恶缘为善缘,化尘缘为法缘,这是我们生命中,学佛最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修行路上要多结善缘,才能一世修成。广结善缘,那是一种智慧。只有众生对你的爱,才会造就你无限的慈悲的力量。   好,今天跟大家《白话佛法》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 第54集 守戒是德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戒律非常重要,戒为菩萨之本。众生所受之种种人间的事——磨难、烦恼、苦难,都是因为没有守戒造成的。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今天不守红灯戒,闯红灯了,出事了吧?做人不能贪,不能瞋,一瞋恨,最后跟人家打架了;不能愚痴,做出来傻事,最后抓起来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守戒。守戒非常重要,如果不守戒,就会造种种的业。生活中这个人很随便,什么事情都无所谓的,这种人很容易出事的。戒是什么意思?戒就犹如头上住着菩萨,守戒的人等于头上有菩萨,时时在我们头上护持着我们,所以守戒的人不会闯祸。   很多杀业是因为不守戒,起了瞋念,恨啊,恨到后来就想杀了。现在的人刚刚还在慈悲,刚刚说了夫妻感情要照顾好,一个事情对不上,马上就翻脸。瞋恨一定会伤害别人,只要恨了,就会有伤害众生的生命和慧命的危险。当你用瞋恨心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时候,可能就会构成杀业,每一天恨这个、恨那个的人,他终有一天会有杀业。要有广博的慈悲心,不管做什么事情,要看到别人很可怜:这个人很可悲,他因为不懂,才伤害你、伤害别人。经常有这种慈悲心,就慢慢地有慈悲心去度他。不去恨别人,慢慢地就会擦洗自己心中的污垢;一恨别人,心中就会起烦恼。   杀业有两种报应,一种报应是短命。很多人造杀业——杀鱼、杀猪、杀鸡,到后来的报应就是短命。还有一种报应是什么?生病。整天有杀业的人不是生病就是短命。要知道,我们今天拜佛,学菩萨的慈悲心,就是要换取自己的慧命,放下自己的瞋念。不想短命、不想生病的佛友们,要记住不能造杀业。经常吃,还要去杀,因为你吃了之后,他还要去杀;不去吃,他卖不出去就不杀了。多吃一顿素就是少吃一顿荤。   供菩萨要讲一点规矩,在供奉之前千万不能吃。今天准备供奉菩萨的供果,你说“我嘴巴干了,我先吃一个苹果吧”,其实这个千万不能吃,否则就犯了偷盗罪。送给别人的东西你们能吃吗?所以在庙里、佛堂里,任何东西都不能拿的。如果未经许可,就是犯了偷盗罪。这个就是师父为什么要讲戒,戒律里有个偷盗,戒也是很重要的。今天就是夫妻两个感情再好,偷偷地拿了先生的皮夹子去买东西,也叫犯偷盗罪。不经过人家同意就拿出去,就叫偷盗。一定要守戒。   戒里面有一个淫戒。淫戒要特别当心,不正当的起心动念都是犯戒。今天到外面去找这个、找那个,到处去乱找,就是犯戒。意念起了贪爱,不应该你爱的你去爱了……如果在电脑看了很多不好的图片、黄色的东西,不该看的,看了之后心动了,对不起,佛法里就犯淫戒了。有些人还喜欢讲黄色笑话和听黄色笑话,是不是犯淫戒?让人家女孩子听了之后去想了,是不是犯戒?像这种全部都要戒,因为后果非常严重。   守戒中的妄语。菩萨把妄语分得很清楚,分大妄语和小妄语。小妄语是讲了不真实的话,是说谎话,但是没有伤害别人。比方说,人家说:“我们明天一起去,好吗?”“我明天正好有事。”妄语吧?属于小妄语,因为你没有对别人造成伤害。像这种妄语之后,就要向菩萨、向众生忏悔,就可以了,一般念礼佛大忏悔文,人会干净。什么叫大妄语?大妄语是受很多果报的,要懂得先改大妄语,再改小妄语。很多人说不妄语、不吹牛很难做到,有时候单位里叫我去,我不想去,“身体不好怎么怎么”,这种不伤害别人,属于小妄语。小妄语忏悔很容易忏掉。   什么叫大妄语?第一,未证实证,还没有证实的事情未得而传言。你听别人讲了一件事情,没有得到证实就去传,这是大妄语。“这个女人好久不见了,可能什么什么”,好了,伤害别人了。这种去传言没有得到证实的事情,护法神都会管的,大妄语马上管,要吃大亏的。还有,没有得到证实,而且讲出来的话伤害到别人了,让这个人知道之后,他痛苦了,他难受了,他多痛苦,你就受多大的报。你让人家难受了,你这个人大妄语,你说菩萨、护法神给不给你记?为什么出口就是业?不能乱讲话。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 第53集 初意识会影响主意识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照见五蕴皆空,菩萨让我们五蕴都要空,就是不要去看到外面的有色世界多好。受,就是感受;想,越想越害怕,越想越开心,都是想出来的;行,脑子里“我去做吧”;识,“我害怕,我要去做”,就是意识中的。《心经》叫我们照见五蕴皆空,就是不要去想。没有的事情,为什么去想出来?害怕是想出来的吧?你感觉这个人会变坏,人家还没变坏呢,不是你想出来的吗?照见五蕴皆空,不要看见这个社会花花世界就开心了。一个女孩子,只要到了酒吧、到那种场所,心中魔性就出来。那种音乐刺激你,那些酒的味道刺激你,然后看边上那些男男女女穿得很少,马上就把心魔弄出来,这时你就会跟他们一样。所以环境非常重要,不能去的地方就是不能去。今天养个女儿,你跟她下个死命令:“孩子,你不能去这个地方的。”很多女孩子就是到了里面学会了吸毒,就这么来的。色、受、想、行、识,那些环境都是空的、虚的,菩萨叫我们照见五蕴皆空。开个party(派对)开心吗?小时候有很多birthday(生日)都过得很开心吧?现在呢?结束了,没了。就这么简单,五蕴皆空。   神识也是幻化,既然要照见五蕴皆空,神识(脑子里的意识)都是幻化的,都是想出来的。很多人都很会想象的,很多人去买六合彩之前都在想象“我今天中到了怎么办”,你说他有毛病,他不认为自己有毛病,他认为每一次都是在奋进。中不到的,刺激一下自己,觉得自己很快要成百万富翁了,早两天买,两天中就感觉像百万富翁了。落空之后,心魔又会生出,会恨的。看到人家中六合彩,说“都是我的钱,我这么多钱都扔进去了,我买了多少年了”,不恨啊?   不要太相信自己想出来的事情。《白话佛法》讲,想出来的如果如理如法,还有利于众生,才能相信它;如果想出来的事情根本是不好的念头,要马上斩除。所以,有些事情不要自己想象。稍微长得好看一点,“再动个手术,再化化妆,说不定能怎么样”——不要去想,空想、幻想,要照见五蕴皆空。一看有不好的念头,“我怎么会嫁给他的?”马上斩除,用自己清醒的主意识(主要意识)来控制自己的初意识。初意识是刚刚想出来一件事情,人家说“你其实长得蛮好看,你去选美吧。”“倒是可以选美的”,初意识出来了吧?马上主意识“好看的人多呢,再说这种选美有什么意思”——主意识把初意识挡掉。   把不好的想法要看成是冤亲债主。人家说“你去买六合彩”,你就想“这不是浪费我钱吗?连六合彩都来问我讨债”,这么想就对了。一有不好的想法,就是冤亲债主在掌控你,就不能逃过五十阴魔之一的意识魔。有五十个阴的魔在我们身边,其中有一个叫“意识魔”——意识中的魔性,经常想出来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该想的东西、根本做不到的事情,都是阴魔。在你的修行中,它会给你很多的障碍。我们要遵照佛的教导,不去想魔,自然离开魔性。魔都是想出来的,越想越害怕,越想越难过。很多人神经病就是想象啊,着魔了。很多人觉得买股票可以赚多少钱,你能赚,你也能输。很多人忙了半天,精力忙掉多少,最后不赚,又输掉了。   人经常会在一瞬间着魔,有时候一个思维出来,着魔了。突然之间,一秒钟当中,一瞬间当中,“不能再想下去了,再想下去我要出事了,这么想下去我就想不出来了”,自己要知道这个一秒钟对你多重要,一瞬间对你多重要,不能想的。单位里被老板讲一句,“好好,老板,我改”就好了,不要再想了。很多人被老板讲一句之后,“他会开除我吗?别人会怎么想?他明天会对我怎么样?”回到家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进入阴魔。不能想的,想得头发都掉光了。一瞬间当中,要告诉自己不要再想下去,并念诵心经来代替自己不清净的念头。有智慧的人,碰到想不通、难受的事情,马上念心经,嘴巴赶快动起来,控制自己。还在想,马上念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实在念不下去的时候,你看老和尚,他碰到烦恼的事情就眼睛一闭,“南无观世音菩萨……”用自己的声音来替代思维,用自己的声音来罩住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佛法界讲的妄念要止,叫“止妄”,要止住你的妄念。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想出来的,实际上这就是神识的变化。精神上有一点神识的变化并不代表一定是对的。很多人修心修到后来,感觉是对的,其实不一定是对的,要经常看看师父的《白话佛法》。   不要粗略地理解为“菩萨在指导我”。很多人动不动就说“我有个感觉”,感觉不对再去跟人家解释,人家说你神经病。“我有感觉我老婆不开心了”,跑过去,“老婆,你不要不开心。”“我什么时候不开心了?”感觉不一定正确的,感觉过头的人就是毛病很多。你整天在单位里跟老板感觉,感觉到最后,老板就叫你回家感觉去吧。所以一定要记住,不要粗略地理解为“菩萨在指导我”,就犹如你制造出一个产品是件衣服,你要修掉很多边角料一样。你想出来一个事情,要把它修得正一点,要用佛菩萨的智慧去修正自己意识的误差,就像一件衣服,要把边角料剪掉一样。每一个意念出来都不一定正的,要经过加工、提炼,才能成为一个正品。有时候我们不一定搞得清楚,意识当中有个意念出来,不知道它是对的、错的,意识的整体概念我们不知道。这个意识出来是好的、不好的?对人家好不好?不知道,自己都搞不清楚了。但要记住,不要太相信自己想出来的意识,如果太相信自己想出来的意识,那叫执著。不能执著,因为对自己的意识,你不能理解它的整体概念,所以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意识。比方说,“我就要改这个脾气、我这个毛病、我这个习惯,我要把它改掉”,不要太相信自己,有的时候好的毛病改掉了,“以后再也不要去帮助别人了,越帮越忙,你看我帮助别人……”是帮助的方法不对,并不是这件事情的主体意识不对,你没把人家帮好,你的主体意识是对的,只是你不会用方法。很多人去救人,把人家救得跳起来了。你们有时候去帮人家,为什么把人家讲得哭起来了?我为什么能够救人把人家救得笑起来?人家听我弘法都是开心得不得了。   今天就先给你们讲到这里。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 第52集 邪思邪念是愚痴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忏悔很重要,要学会忏悔。师父经常跟弟子讲,知道忏悔的效果多大吗?忏悔就是洗衣服,洗得干净了才能穿。忏悔:忏,就是停止、断掉;悔,就是不再做了,以后不做了。“忏悔”两个字就等于“我现在就停止、断掉这些不好的事情,我不再做了”。忏悔之后,人就会变得清净。你今天做了一件事情之后,外面拿了一件不该拿的东西,心中想到“我像小偷一样,人家抓到我怎么办?我还掉,我以后再也不做了”,是不是在家里心里就舒服了?要是今天跟老婆吵架,把老婆气得半死,说“我再也不骂老婆了”,是不是待会儿就主动会去跟老婆讲话了?因为你不会再骂她,她不会生气了。   忏悔变得清净,就会断掉你的无明习气。发无名火,没有道理地发火,现在人的毛病动不动发火,没有道理就发火了,看你不顺眼就发火。在公共汽车上其实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你们去看,坐公共汽车,有修养的人怎么都笑嘻嘻的。我们学佛人坐地铁,我们嘴巴里念经,哪会去听人家讲,哪会去看人家“这个人讨厌,那个人蛮好看,这个人怎么样”?不看的,就念经。   断掉狂傲的心性。一个人的心会非常高傲,每个人做的事情都不一样,每个人对社会做的贡献都不一样。有狂傲的心性,因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是不要忘记,很快退休了,有的人已经退休了。有的人什么都没有,想到底了,再怎么样,死的时候还是一堆白骨,所以不要狂傲。佛法叫我们千万不要狂傲。一个人如果心不正,一出来的念头就是恶的。怎么样控制自己的念头?心要正。今天心不正,把别人都看成不好的,只要一个念头出来,全部都是恶的。这个人很讨厌所有的人,很恨人家,心不正了,讲出来什么话都是有恶念在里面,所以思想上有邪思邪念。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一个男的从来没有淫念,他很规矩,他觉得“我有个老婆在家里,我到外面不能看,没什么好看的。我有老婆,外面的女人好看难看跟我没关系”,他心正的话,他眼睛里看出来不会邪思邪念;如果他心不正,“我的老婆不好看,我真的怎么找了这个老婆,弄也弄不掉,算了,外面看看也好”,左看右看,出来的意念全部都是邪的,脑子里闯祸了。师父跟你们讲的佛法真的贴近生活。   很多女人生孩子的时候,这脸长得很难看的,因为她生孩子,脸变形。想想看,她肚子里有这么大个孩子,她的脸就不是太好看了,吃得多,然后睡,脸有点肿。很多男人出格的时候就是老婆在怀孕的时候,邪念一来,他就出格了,他的心念一邪,邪念就出来。所以不能有一点点邪思邪念;如果有一点点,就称为狂妄之人、邪念之人。想做不狂妄的人,就要懂得不要到处去狂妄。生活中你说你不狂妄,但是你跟别人一接触,一开口就“我家里……我过去……我曾经……”我碰到一个人,吃激素吃得脸整个变形了,很难看,结果他就到处拿着过去那张照片,“你看我过去”,你说傻不傻?不看过去,现在就算了;一看过去,怎么看也是越来越难看的。学会“圣者离狂”,你是个圣人、圣者,就离开狂妄。“愚者恋狂”,愚者——很愚痴的人,整天惦念着“我曾经狂妄,你看我曾经多好”。   人有比较了之后就不好了,所以人不能够比较,人一比较,输了就会忌妒。修心到后来要懂得一句话:邪心不可有。很多人会问我什么叫邪心,邪心就是不正的念头。讲人家不好,怀疑人家,忌妒人家,都叫邪思邪念。先把人家往好的地方看,现在的人到外面先把人家往坏的地方看。   要想做圣者,就要自度自性、自我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一切邪念会干扰神识,因为今天对这个人不开心了,时间长了,神识里、精神里就怀疑“他肯定是坏人,他肯定不好”,天天想、天天想,那脑子就出毛病了。很多夫妻其实没有事情的,就是怀疑,怀疑到后来真的两个人闹得一点点事情就打得天翻地覆。看到老公手机上稍微有一个女同事给他发过一个短信,吵啊闹啊,就掰了。它到神识里面了,你脑子里“我这个老公,只要女人他都喜欢的”这个神识一进入心里,他讲的话你觉得怀疑,他做的事情你觉得怀疑,他今天吃得少一点,你也觉得他要保持身材想给这个女的看。因为神识让你去想很多事情,让你产生了很多的恶念,一定要把它消除。怎么样消除自己内心不好的东西呢?要用善念来代替。   佛曾经告诉过我们,意识里有个魔,翻成白话文就是不要相信自己意识里的识魔。你意识感觉到这个人会偷东西的,你时刻会防着他的;你觉得这个人会偷钱的,你时刻会防着他的;你觉得你的老公会偷人的,你时刻防着他,时间长了,感情就没了。要告诉自己“这是魔障,我这样想是不对的”,经常纠正自己,就可以转化识魔。意识中有魔性的,转化识魔,清净心就能一直保持了。心中不怀疑别人,是不是很清净、很开心?现在的人跟人不相信。我只要举个简单例子你们就知道了,如果今天老公突然之间说“我来给你做菜吧,我来给你做饭吧”,如果夫妻两个经常吵架的,只要有个人挑拨说:“你老公平时跟你吵架吗?”“天天吵。”“两个人吵得厉害吗?”“吵得很厉害。”“那他为什么给你做饭?他从来不做的。为什么?你要当心,他会不会在菜里给你放点东西?”等到第二天他给你做菜的时候,你就不敢吃了,你就害怕他放东西了——识魔来了,意识的魔性就来了,要用善念来代替。   要一直保持清净心的话,就要转换识魔,真如本性会马上出现——真心、佛性、善良,我们每个人讲到底的本性还是很善良的。我们小孩子的时候,一看见姐姐摔跤了,“妈妈,姐姐摔跤了,她很痛”,哭了,大起来一点良心都没了,这就是人的变化——识魔。真如本性出现了,也就是在你的主意识中,会出现正确的意识来消除意识中魔性的判断力,在主意识(主要意识)中,会出现正确的意识来对付心中的识魔。我喜欢举例子,老公礼拜四放假,要帮你做饭了,你听别人说“老公为什么帮你做饭,会不会给你里面放点东西”,这个时候你的识魔出来了,那么你的主意识——主要意识是什么?“可能吗?我老公跟了我这么多年,他要把我害死的话早就害死了,要等到今天啊?他良心不会这么坏,我对他这么好,他会害我吗?”主要意识占上风了吧?你还会去看住他烧菜放什么东西吗?要转换识魔,用善念来代替,你的真如本性会马上出现。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 第51集 除妄除念 自性般若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师父要你们学佛就是要改变自己所拥有的邪见、烦恼和愚痴。正见度,什么意思?用正确的方法来看事物,用正确的方法来把它转化过来,就是正法生成。正法生成是什么意思?正确的佛法生成在自己心里。有了正见,一个人讲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总是有正见,那么这个人不一样了,他不是普通人。你不管跟他说什么事情,你说:“这个人很坏。”“你多原谅他吧,他也不是经常的,可能是偶然的吧。”他开始使用了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开始了,就打破了自己的愚痴,就离开了迷妄众生。很多人迷惑,你去贪,大家一起贪;你去害人,大家一起害。现在很多小孩子去欺负一个小孩子,这个小孩子打他一下,大家都偷偷跑上去打他一下,叫迷妄众生,很可怜的。“大家都骂他,我也去骂他”,你不就是个迷妄众生吗?   邪念来了要正度,邪来了就正地去度,要正确地去度;迷来的时候要悟度。搞不清楚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悟度——开悟的度。迷来时悟度,邪来了正度,愚来了智度。愚痴来的时候,要用智慧去度它。恶来了要善度。这是非常好的几种方法。一个人跟你恶了,你马上去把它善地解决掉;如果这个人愚痴了,做傻事了,马上用智慧来把它解决掉;一个人迷惑了,就用开悟的思维去把它解决掉;如果一个人邪念来了,就要正念来把它度掉。这样度众生“是名真度”。佛法里经常用这些词,叫“是名”,就是这个才称为真正地在度人,真正地在解决自己心中的烦恼。   “烦恼无尽誓愿断”,想想看,从生出来一直到死,哪一天可以不烦恼?没有的。哪怕今天在holiday(假期),你也有烦恼,因为holiday(假期)几天之后,你又要上班了,又要烦恼了。可以暂时地忘却烦恼,但是拥有的烦恼那是无边无尽的。佛陀告诉我们,烦恼无尽誓愿断,要将自性的般若智慧打开,也就是说自己如果想不开,打不开自己的般若智慧,永远是一个想不通的人。有几个人是靠别人跟他讲,他能想开的?到了最后还是要靠自己。所以打开般若智,总结下来这两个字就叫开智——开智慧。开智的人就会除去虚妄。有智慧的人,会为一点面子去跟人家争吗?一个人如果开智慧了,会去跟人家争多吃一点、少吃一点,不开心吗?不会的。所以你的意念、妄想心就会慢慢地全部去除了,干净了。举个简单例子,比方说爸爸妈妈吵架,如果爸爸看出这个事情是虚妄的,他很快就不跟妈妈吵了。为什么?爸爸跟妈妈今天吵架,那是一点虚妄的事情。什么是虚妄?首先是虚的。吵架就是因为两个人的概念不同,理念不同,并不是实质上的分别心。这样一来,意念中就解脱了,这是为某一件事情,“我老婆人还是很好的”“我老公人挺好的”,所以两个人不会本质上去纠缠不清,实际上这就是去除虚妄心,那么意念开始转正。妄想心,有的人一吵架就想着早点离婚,“每一次都跟他吵,每一次怎么样”,虚妄心就来了。如果用正的念头来,“吵架,观点不一样,那很正常”,这个人虚妄心没了,就不会在脑子里每一天积少成多地都是要离婚、离婚,终有一天,一吵大架了,两个人就离婚了。   和自己不好的理念要做“对度”——对着它去度化它。须自见性,必须自己见到本性,别人再怎么劝你,你是劝不醒的,最后的醒悟是你自己。要“常能下心”,其实就是放下你的心。我们很多学佛人很可怜,经念得蛮好,一会儿又生气了,经念得蛮好,一会儿又生气了。放不下这个心,有什么好生气?已经学佛了,就学会吃亏,学佛就是要学会吃亏,吃亏就是便宜。师父弘法弘到现在,吃了多少亏?我真的吃亏吗?你们对我这么好,我吃亏吗?一个人要学会吃亏。我已经跟你们说了,一生中吃两个东西:一个是吃苦,生出来就得吃苦;还有一辈子学会吃亏——成功了。很多人就“我不吃亏,我吃什么亏?为什么我吃亏,他不能吃亏?”所以要“常能下心”,就是把自己的心要放下。   “行于真正,离迷离觉”:行就是行为,行走在真正的离迷离觉,离开迷惑,离开幻知幻觉。小时候很生气,现在想起来就像空的,像做梦一样,是不是幻觉?大家要离开过去的那种不开心的幻觉。“常生般若”,经常要生起自己心中的智慧。做一件事情有没有智慧,常生智慧才能除真除妄,除去你的真,什么意思?就是把这个世界看得很真。除妄,妄念。除真除妄是佛法界一个很高的境界。不要把这个世界看得太真,也不要把这个世界看得整个虚妄的。因为说它完全虚妄的,它又真实地存在;说它完全是真的,实际上就活在虚妄当中。所以叫除真除妄。“即见佛性”,你就见到佛性了。“常念修行”,脑子里要经常念到“我是修行人,我要好好修心”,经常这么念,知道这是什么法吗?叫愿力法。经常觉得“我是修心人”,常念修行就出现了愿力法。这个人有愿力,不把自己当成一般人,不把自己当成一般俗气的人,是有愿力之人,是菩萨——未来的菩萨。有了愿力法,就不会做错事情。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 第50集 正信正念 身心圆满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首先,我们经常说要供养,有供养佛法僧,供养法师,要学会供养如来的心。因为修身养性,经常供养你的心,就是让你的心变得越来越虔诚,越来越圆满。很多人的心不圆满,因为他不虔诚,很多的邪知邪念。什么叫供养如来的心?“如来”就是佛;“养心”,把自己的心要养好,要养到圆满的大法施,就是财施、法施、无畏施。法施,就是说我们要以佛法的布施心来供养自己的如来心。今天不管碰到什么事情,你的心出来就要像佛,讲出来的要像佛。大圆满的大法施,就是说你的心中以圆满的大法施来法布施,所做的法施,今天做任何的事情,最后的结果要最圆满,如果不能圆满,这个人实际上就不叫平等布施。很多人讲一句话讲得人家跳起来,做一件事情做得人家不开心,想一件事情把人家想得很坏,这个都是属于不圆满的。   真正的圆满是什么?就是平等心。佛法界说,要把女士全部看成像自己的母亲、姐妹一样,把老人全部看成自己的父母亲,把孩子看成自己的孩子,这个叫“平等布施”,这个人在人间就成为慈悲的人。能够把世界上一切的人都看成像自己亲人一样来对待,这个人就有智慧,做的事情是平等布施,平等地对每一个人布施,实际上就是平等对待。你对每一个人都平等布施了,你就达到了正等正觉。虽然你可能在境界上有一些布施,但是不一定达到正等正觉。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放正。什么叫正等正觉?正,就是把心放正;等,就是平等。正的心来用平等心,正的心来觉悟,看明白、想明白。单位里的人对你不好,家里人对你不好,你完全要用正能量来看别人,不要去恨他,不要去难过,大家在一起难免有磕磕碰碰——正念出来了:你觉得吃亏了,很正常,今天你觉得被他欺负了,觉得很正常,因为我们都不是完人。正等正觉,就是用正确的意念、正确的平等心、正确的觉悟心,这样就没有分别心了。人很可怜,因为他是我的家里人,所以我对他好;因为这个人不是我家里人,就对他不好。很多人为什么会恨?因为觉得他不是你家里人。同样一件事情,如果家里人做出来就不会这样。飞机上如果小孩子在哭,人家的孩子,你会觉得很讨厌的。如果是你的孩子呢?你是不是有分别心了?这就叫分别心。   如果去除了分别心,这个人就拥有正等正觉之心,那么这个人才叫大智慧者。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摄受,就是接受十法界的众生。想想看,一个人气量很大,在家里能够原谅老婆、原谅老公,对自己的孩子他都能摄受;对别人欺负他、占他便宜,他都能摄受,那么这个人是大智慧。要接受人家,能够接受人家的人都是气量很大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事情,你们放得下吗?已经老了,人家说你“哎呀,最近怎么看上去这么老”,又不开心了,老了就老了。被人家讲了“你这个人怎么一事无成的?”摄受,想通啊,这有什么关系?好好努力就好了。不买账,“我活了这么大,我要你讲啊?”错了,你就应该被人家讲,你有这个觉悟,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你就拥有了摄受十方法界的众生。这样你就去除了自己心中的邪迷心。不把人家看得正,然后迷惑——邪迷心,很简单,你看见一个人很有钱,“装的,家里大概吃泡饭的”,就叫邪迷心。不尊重事实的人就叫邪迷心。还有狂妄心:不买账,“我很好,我最伟大,我最能干……”妄就是妄想,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还有一种叫不善心,不善良。有几个人善良,能够原谅别人?不善良,菩萨说不善心。还有忌妒心、恶毒心,都是你这个心啊,最后这个字都是“心”。你们忌妒人有吗?还有恶毒心。恶毒心有好几种,有一种是恶口,恶毒心出来之后嘴巴又骂人,打人。还有一种恶毒心是什么?恨在心里,“我恨死你”。小到老公今天跟你闹翻了,“多放点盐,咸死你”,叫不叫恶毒?   有个故事讲中国古代的,一个小孩子的妈妈过世了,爸爸找了一个继母,这小孩子一直被继母暗中虐待,但是爸爸都不知道。冬天了,冻得哆嗦嗦的。后来继母生了两个孩子,继母给他们三个人做了三件棉袄,那两个孩子的棉袄全部都是棉花的,只有这个孩子的棉袄是芦苇的,没人知道。有一天,他爸爸跟他出去做事情,这孩子冻得哆哆嗦嗦的,牵牛的绳子掉了,这牛跑得很远,他们去追。结果他爸爸就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把他的棉袄一抽出来,里面都是芦苇,他爸爸一下子傻了,全明白了:这孩子一直受着继母的欺负,心里很难过,回去要把他老婆休掉,不要她,“你怎么可以这么对我的孩子?应该平等。”这时这孩子跪下来,“爸爸,今天妈妈在——继母在,只是我一个人受寒冻;如果你把妈妈赶走了,我们三个孩子都会受冻。”这么好的孩子。结果他爸爸一下子心软了,妈妈没有想到这孩子这么乖,从此以后就把他看成像自己孩子一样。这些就是告诉你们:我们不要去欺负别人,做人要用心。这孩子说“如果你把妈妈弄走了,三个孩子全部会受冻;现在妈妈还留着,大不了就是我一个孩子受冻”,你说这孩子多懂事情。这就是我们过去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的“孝子”。要好好地孝顺,就这个道理。所以不要有不善心,不要有忌妒心,不要有恶毒心。有这些心之后,你就是众生,不是圣人,你是一般的普通人,普通人才自私,普通人才会有忌妒心、恶毒心。再作点恶,不是众生,是畜生了。   “自性自度,是名真度”:自性,就是自己的本性,自己来度化自己的本性,要改变自己,自己的本性自己来度化,是名真度。也就是说要觉悟,一个人要觉悟,我们不能做坏事,不能去忌妒人家,没有意思的事情不要做。“将正见度”,将心中的邪见、烦恼、愚痴,用正确的方法来把它转化过来。比方说,像刚刚这个继母,她当然很感恩这个孩子,这孩子不让他爸爸把她休掉。这个孩子多懂事情,你说继母怎么会对他不好?叫“正见度”。一个人只要有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意念,他就能够改变自己。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 第49集 无为而为是般若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人生一切行住坐卧,言谈举止,生活一切,其实都是在修行。今天你坐在这里就叫修行,你还能坐得下来很认真地听,说明你这个人有修养。你如果今天坐在这里,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你这个人就是没有修好,你这个人的心就是不稳定的,走路或者坐在那里,或者言谈举止,一看就是知道你这个人的素质,有没有修养。所以我曾经讲,中国传统文化里很有讲究,一句话一个字,它就看你修养,你看去这个人对你好不好,因为你自己的素质好,人家把你当回事,尊敬你的话,你这个人肯定做事一是一,二是二,很认真的,都有道理的;你自己要变成一个让人家看不起的,讲出来的话素质很差,做出来的事情,你的眼神,你的各方面,人家一看,不上档次的,人家就看不起你了。师父要你们变成像菩萨一样,被人家看得起,那以后你能到天上去,跟菩萨在一起,你们不是要一世修成吗?天天要做菩萨吗?那你为什么不先开始学学菩萨的礼仪,坐,坐不定;站,站不住;眼睛左看右看的,心不定的,你说这种人能做菩萨吗?   所以师父跟你们讲,佛教中说无为,并不是让我们去做无为,就是做了之后不要以为自己在做,做了好事,不要以为自己在做好事;帮了别人,不要以为自己付出很多,贡献很大,就是无为。但是你们现在哪个人做了好事不想让别人知道,还有很多人,一看见领导来了拼命做,领导走了就不做,你说单位里的人看得起吗?虽然他也是被你看不起的一个,但是你同时也被他看不起,那你到底想跟他一样被人家看不起,还是你想做一个,被人家看得起的圣人,两面派啊。所以无为就是大有可为,你只要努力去做,不斤斤计较,实际上,无为就是不执著地而为,做了事情了不要去执著。你看我对他这么好,他怎么没回报我,而我说他好话,他怎么没说我好,你知道很多人,说人家好就是为了让人家说他好,她今天穿了新衣服,去参加一个party(聚会),她一看见人家也穿了一件,“哎呀,你穿得真好看”,那个人说“是吗?”,不讲了,她气了半天,实际上她的目的就是说,“哎呀,你今天怎么穿得这么好看,那个人说“你也是啊,你穿得很漂亮”,她就等人家这句话的,她叫有为,我希望能够得到回报叫有为。师父教你们学佛不要去求回报,好好地把事情做好,无为而为,不为名利去做就成功了,你对老婆好,老婆当然知道你好;老婆对老公好,老公怎么不知道啊;你对孩子好,孩子怎么不知道啊,一切要无碍心,没有一种罣碍的心,你才能做出帮助别人,对别人好的事情,否则你这辈子怎么能做得出,帮助别人,对别人好的事情,不可能的。   跟大家讲一句《金刚经》里边,有一句叫,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就是告诉你们,如果你是一个菩萨,你不会有“我”做的事情,你不会执著于“我”,好人做了就做了。就像我们小时候学雷锋一样,雷锋他为什么出名,因为他从来不讲自己做好事。所以他出名了,有很多人做了都跟雷锋一样的事情,因为他讲了,他就不出名了。所以菩萨的心中没有执著于我,对他人的执著,我为你做的,就是人相,他人的执著,“哎哟,我为你们大家做的,我这件事情都是为你们大家做的”,妈妈为我们做了一辈子好事,我们还都还不清的,他们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奉献,我们怎么样对他们的。想一想了,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你不是菩萨,你才会去执著,这是我做的,我为你做的,我为大家做的,我做了之后也希望我自己,怎么怎么怎么……对生死的执著,那就不是菩萨,对一切的执著,就不叫菩萨。   其实六道里边,人道是最好修行的地方,最好的修行地。因为佛陀曾经说过,地狱的众生太苦了,很难修啊;天道的众生太快乐了,也修不好,太苦则无法修行,太快乐会放逸懈怠,所以都不能成就道业。唯有人道众生,因为人道现在做人,一辈子不会苦到底,也一辈子不会甜到底,因为人道众生是苦乐参半,明白吗?只是很多人说“我一辈子苦啊”,快乐的时候你很容易忘记,你们年轻的时候,快乐的时候,早就忘记了;小的时候,痛苦的时候,一讲,马上忧郁了。所以苦乐参半,因为你逢的逆境,我们在人间如果碰到困难、烦恼,逆境的时候,可以激发道心,很多人苦的时候就开始念经,生病了、癌症了,相信了,观世音菩萨您救我,平时好的时候喝酒,从来不想着,好报应来了、苦了,观世音菩萨保佑啊,临时抱佛脚,所以碰到顺境的时候,可以安心学佛。   古时候高僧大德说,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能为。整心虑,什么意思?就是修心,你把自己的心整,就是叫修,修你的心。怎么样修啊?趣菩提,就是我要去学菩提,听得懂吗?要修,学菩提。唯人道能为,只有人道才能把它修好,只有人道能为,也就是告诉你们人身难得,你们知道做一个人很难啊,投一个人都不容易,我问你们动物多还是人多,当然动物多。你想想看,人不容易,所以不要轻易自杀,想不通,你一想比你苦的人有的是,比你难的人有的是,有多少人没手没脚的,有多少人很痛苦,你已经好得不能再好了,自己好好地要懂得珍惜人身,用虚假的色身来借假修真,你们跟着师父好好修,心会越修越平静,烦恼都会过去的;你们着什么急,困难也会过去的,你好了,就要想到不好的时候;不好了,要想到好的时候,你心态不就平衡了吗?你没好过啊,你看看你自己不好,你想想人家比你更苦的人,你不就开心了吗?你看看自己,我头发白了,你怎么不看看很多人头发掉光了;你看看你今天,“哎哟,我鞋子穿得这么不好”,很多人没脚;你今天“哎呀,整容整得这个样子”,你看看很多人鼻子眼睛都没有的,很苦啊;你看看一个人,“哎哟,这么漂亮”,浑身内脏里都是毛病。   为什么比,有什么好比的,好好地管好自己的身口意,不要多动坏脑筋,佛菩萨在天上什么都看得见。我已经跟你们讲过了,你们只要求,一定有果的,因为求就是因,你种下了因,果一定会有,因为你刚刚求的时候,菩萨就要给你安排。如果解脱你这个困难,菩萨要算你现在功德做多少,你曾经有没有做很多的事情,你最近有没有劫,这一切全部算好之后,菩萨会给你安排个时间,到了时候你这个事情就解决了,所以很多事情不是当场解决,过了一段时间一下子就解决了。你们记住,种下去的因,不会长不出来的;种下去的种子,不会长不出来的,只是你自己没有种好,有的时候,你在种子种下去之后,你没有好好地去培养它,没有用阳光、用水、施肥,把它养大而已。希望你们好好努力,希望你们成为一个没有烦恼的人,这是我最大的希望,你们如果没烦恼,你们个个来了都笑得出来,开开心心,谢谢大家。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 第48集 去除妄念 证悟空性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这个世界,人是从混沌初开中来的,说当时这个世界,这个地球,是混沌初开,然后分成太极、两仪、阴阳。所以你去看,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所有的事情,都有阴阳两极。这个事情今天有好的事情发生了,你记住了,一定会有坏的事情接下来的,不要太高兴,今天这个事情,坏的事情来了;你记住了,一定会有好的事情发生的。你看有太阳,“哎呀,太阳真好,晒被子”,你能晒到晚上12点钟吗?月亮来了,你说有男人分为阳极,女人阴极;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阴阳的,亮的东西属于阳,阴暗的东西属于阴,你说这个花里有没有阴阳,黄颜色的是不是属于阳,暗一点的是不是属于阴,那黑一点的是不是属于阴。学佛人要懂道理,不争不抢,人家说你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争的抢的,你说这种人有文化吗?天天活在争斗当中,这人很可怜的,争到的也是假的。   阴阳两仪演变成天和地,所以你去看,轻者为天,重者为地。越往上走,是不是越轻,气球越往上走是不是越轻;你看看以后你们升天,灵魂很轻的,上去了;重的东西都往下跑吧,很多重的东西都是往下沉的,轻的东西都往上跑的,所以阴阳滋生万物,用佛法界讲,万物唯心造,你这个心能造出世界上所有的好和坏。   你今天心好了,一切都好;心坏了,一切都坏,刚刚开始学佛的人,迷惑自己,拼命地要战胜别人,什么事情要显得自己比别人,知识渊博、人漂亮,财色名食睡,什么都要比人家好,你怎么不学学自己有没有文化,有没有佛学的造诣,有没有修养,你跟别人比这些人间的东西,有什么意思。你今天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人了,你认识很多的有地位的人了,有的东西可以没有,没有的东西可以有,要把自己这个心要安定下来。你跟老婆吵的时候,你骂她的时候,你想象她如果把孩子带走,接下来你怎么过;你今天跟老公吵架,他跑掉了,你这个家怎么过。你今天可以发任何的病,但是你必须要改变的,你说人不发病不可能,但是要改善的,你不能在轮回当中一连串地迷失,你看我们人什么东西都不懂,所以才会做错事情,如果一个人一生什么都懂,你就不会做错事情。所以迷失修行学佛的真正目的,就是因为你在迷茫的尘世间,随着业障轮回。痛苦过的事情,你们重复痛苦过,为什么这个地方老痛,不当心啊;明明知道自己的腰不好,还不注意自己的腰;明明自己知道自己的骨头不好,你还不当心保暖,你不在糟践自己吗?   学佛的人,要善用学佛来修持自心,不要去战胜别人,“我要比你好,我在单位里,我在什么地方,我都要战胜别人”,要学会先战胜自己,连自己的毛病都战胜不了,你还去战胜单位里的老板,战胜单位里的同事,还跟人家去争,你自己一个很小的缺点你都改不了,你还去跟人家争什么,所以叫诸行无常。这个世界上一切都诸行无常的,所有的行为,所有的语言,所有的思维,全部都是无常的,今天你刚刚一小时之前讲过,一个小时之后,他说对不起“我变了”。为什么要有律师,过去古代有律师吗,现在人心变得太厉害,所以人间万事万物,菩萨让我们知道,都无法永久地保存的,你说人怎么有永远保存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永久保存的。所以佛陀看穿了,佛陀出家显化给我们看,太子都无法永久保存的,我就是以后做了皇上,都无法保持,所以出家,就是做给你们看,我不需要这些荣华富贵。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学释迦牟尼佛,人生在世一切最终无所得。你们想象一下,你们如果,家里就算很有钱,这钱你带走吗?你无非就是帮人家在看管而已,你一走,马上就被人家拿掉了;你的房子是你的名字,等到你一死,马上名字就转掉了,是你的吗?只有知道无常最终是什么,最终什么都得不到,你才不会妄求,妄求就是妄念去求这些东西,假的。   所以不要妄求,那么无所求来自无所得,无所求来自无所得,这句话非常有哲理,因为你知道什么都得不到,你在求什么,有什么好求的,所以无所求来自于无所得。你说你得不到你会去求吗?你现在说,我天天求长生不老,到最后你求不到长生不老,你说你还会求吗?因为得不到你不求了。学会了解生命的实相,生命的实相就是,活着要为别人多做点事情,活着就要为众生,要救度众生,要帮助别人,要爱护众生。明明知道这个世界上苦空无常,一辈子受苦,到最后一切都是空的,什么都带不走,无常是什么,哪样事情能够有常的,你们敢保证你们永远身体这么健康吗,你们能保证你们永远是这对夫妻吗,很多人不就是,到了晚年老公走掉,老婆走掉,这个是必然的事情,你要承受的,承受过了之后心里就知道,这是苦空无常的。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就经历过了,人就沉得住气了,可以克制自己、控制自己了,就这个道理。就像一个人,从来没有破产过,他突然之间破产,你说他多痛苦,如果这个老板他破过产重新又来,再破产他也不怕,道理就是这样。所以希望你们要懂得,去证悟苦空无常,这个世界上你要证得悟性,这个世界真的什么都得不到的,然后实践在,生活当中,今天老板把你换一个岗位,不要难过,因为过一段时间可能换一个老板,又把我重新提上来,对不对;今天生病了,生癌症,过两天好了,都有可能,实践在生活当中,修行只是一个让你了解人生的方法,我们修行就是教你做人,叫你学会做人。师父其实教你们修心学佛,都是教你们做人,应该做好人吗?应该对人家好一点吗?应该碰到事情冷静一点吗?应该不要动不动就变化,这一切是不是都在教你们做人。想一想,了解这个生活方式,实际上最终是要你开悟解脱,你看在单位里不跟人家争的人,这种人都很解脱的,生活就是改变,你要让别人看得起,你必须先要看得起自己,你毛病不改,谁看得起你。很多女人皮肤蛮白的,打扮得漂亮,两三个小时、一天,一开口就是难听的下流话,谁看得起你,表情都看得出来,学佛人的女孩子的眼睛,眼睛转来转去,上下看,你这种女人,一看,人家说你没档次的。生活就是学佛,学佛叫如如不动,你跟人家讲话,眼睛看哪里就看哪里,诚实地做人,好好地学佛,你以后在单位里会被人家看得起的,流氓就不会来找你,你以为那些流氓不会看人,你乖乖的女孩子,他不来找你的,他就找这种流里流气的人。   所以师父告诉你们,修行贵在修心。心要修得好,人一旦开悟,你就会放弃追寻身外之物,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句话讲,你如果很注重物质,你这个人会缺少感情,就这么简单,如果这个人对物质重视得不得了,我要钱,我要名,我要利,他对感情不会很深的,他因为有名有利的时候他就对你好,没有名没有利他就把你一脚就踹了,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要追寻,内心世界真正的财富,我们内心世界真正的财富是什么,慈悲,良心,帮助别人,爱护别人,尊重别人,这些是你内心的财富,你这些动作这些行为做出来,别人会看得起你,你以为你凶人家就买你账,人家背后把你骂得一钱不值,只要你没听见,你以为别人没骂过你;你要真正地让别人尊重你,所以有些时候你凶有什么用,你不让人家讲,人家背后照样讲你。修心就是从己心开始,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管住内心,你就不会迷失自己,这个事情不能做,所以很多年纪大了,六七十岁的、七八十岁的老伯伯,你不能眼睛盯着,年轻的女孩子看的,这种人色相一出来,没人看得起你的,丢死人。你把人间这一切要看破放下的,你这么大年纪了,你还不好好修,还不好好地改变自己的心态,你很快就迷失自己。不执著,以平常心就叫直心;对别人一样平等,叫直心看待。随缘而来,随缘而去,别人对你好,感恩;人家离你而去,不伤心。随缘,不要去不珍惜,不珍惜走得更快,珍惜也会离开的。   任何人会离开,只是方法不同,所以放开一切,你的心即是悟,你心要开悟,你不开悟,你有什么心,人家对你好坏,你都不知道的,你说你这个心能开悟吗?所以佛陀曾经说过:一切唯心造,你们今天心想通你们的心就开心,你的心想不通你的心就痛苦,就是这样。所以唯有心能修行,所以心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要让自己的心清净,因为当一个人很安静的时候,他什么都想得明白;一个人烦躁的时候,他就会混乱、思维混乱,所以一个人安静的时候,才能逐渐达到明心见性。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 第47集 恒心无碍 如如不动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众生啊,众生是随缘就变,碰到缘分马上就变了,“我一定怎么样,一定怎么样”,一个缘分来了,环境一变,条件一变,一下子给你有个什么机会来了,马上就贪了,叫众生随缘就变。而修行人是随缘不变,就是说,不管什么条件来了,你不要随便地变化,你这个人要有骨气的,对不对,不能说人家给你一点好处了,人家给你一点利益了,你马上就变掉了,这种人你说怎么学佛,素质很差的。   变与不变,主要是依靠你清净无碍的心,很多人一生两袖清风,干干净净,这种人他就是无罣碍,无罣碍故的心。你今天再怎么样有利益,跟他没关系;今天再怎么样不好,我能够撑的,我也不去占人家便宜,不该我拿的就不拿,不该我要的就不要,这才叫无碍的心。如果你人随着因缘,有贪就贪,有拿就拿,有便宜的就赚,这样的话,你清净心就接受了人间烦恼的种子,人间开始烦恼了,你有种子播下去了,你们知道吗?就是贪啊,不该你的东西,人家拿到了,你就难受了。   为什么人修不好,接受了人间不该有的烦恼种子,那么你就变成了凡夫俗子,希望你们不要受因缘的影响,不管是恶因缘还是善因缘,我们学佛人不要污染我们清净的心,大家想一想就知道了,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感情上已经蛮好了,你家里已经有老婆了,你跑到外面看到一个比你老婆好看的,比你老婆贤惠的,你马上就变了,凡人就是变了,叫随缘就变。如果你不是一个凡夫俗子,你可能就会想到,我老婆有我老婆的优点,她有她的优点,不是随随便便就变的,你们也不喜欢人间的人随缘就变的,所以随缘不变。你不管这一生,碰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因缘,你遇到过很多很多的贵人、小人,你都会放下,你就会懂得,我现在修心,就是在看清我自己不要走轮回的道路,清净明智才不会被无常变化困扰。   你说人在世界上哪有有常的,什么事情都是无常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长久的,因为无常就会困扰我们,比方说,你肝本来很好的,肝坏掉了,无常吧;你本来肺很好的,肺坏掉了,是无常吗?你本来关节很好,随着年纪长大,关节都会响了,那是不是无常,本来不是好的吗?你跟你老公本来蛮好的,后来怎么会拜拜的,你跟你孩子很好,后来怎么会拜拜的,一切都是缘分。所以今天说你好,明天说你不好,这就是人间的缘分;说你坏,那么你要改啊,这也是无常。别人说你坏的时候你要赶紧变成好人,因为没人肯说别人坏的。你叫一个老婆说你坏,她都不会,等到只有吵架的时候,她指着你骂的时候,你把所有的话全部要记起来,好好改,不是记仇,而是要记住它,这些话她憋在心里不舍得讲,只有吵架的时候才会讲。一个大修行者,是一步一步走出人生的困局的;一个人随机就变的,是六道轮回你种下的因。   一个人动不动就变化,心不定,你就不是一个很好的人。你去看一个人稳稳当当的,结过婚就好好地在家里,要做什么就好好做;到单位里去上班,好好上;跟人家交朋友就好好交,不要去伤害别人;不管家里叫你做件什么事情,你好好做、认认真真做,你这个人就叫不造六道轮回的因。所以随缘就变的人,师父说:是六道轮回因的种下者,你要随缘不变,你才能走出六道,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了,我就不变化,难道一个人到饭店吃饭,就可以跟人家说好话,吃过饭了就说坏话,那不是两面派啊;难道一个人为了得到某种利益的时候,就跟人家跪下来,等利益得到了之后,就把人家踢下去啊,这是学佛人吗?所以随缘不变,就是说不管缘每天都在变化,我还是这样,还是原来的我,走出六道,你才能坚定永恒。走出六道,不能在六道里轮回的,你说人苦吗?做错的事情一辈子做错多少次,坏的习惯,一会儿来了,一会儿又来了,痛苦吗?“哎呀,我这个人怎么搞的,我这个人又上人家当了”,不是你上人家当了,是因为你贪。信念者,不管因缘的转变,如海面的浪涛一样,不要随着波浪起伏,我们的心情而起伏。   所以我们有的时候撑不住了,你这船就翻了。我们人生每一个事情都是跌宕起伏的,每个人都在起伏当中,有时候你的命运,把你抛在生活的顶端;有的时候又把你跌入人间的苦难,都是要经受得起考验的。人要改,一个人不改,很多人说“我改不了,我这么多年了,改不了”,我告诉你没有改不了的事情,不想改。就像小孩子一样,要想改,什么改不了啊,等到你的利益方面了,你就改了;等到你的命运相关了,你就改了。学佛人要懂得,人间那是不长久的虚幻的一个空间,你看看我们小的时候,不是在空间里生活吗?小学的时候一个空间,我们生活完了,结束了;到中学去,中学又结束了;到大学去,大学又结束了;一节一节的,结了婚了,找工作了,生孩子了,娶老婆了,这一节一节的虚幻,你们再想想你们的小时候,中学的时候,幼儿园的时候,那些老师,那些曾经帮助过你,那些让你要死要活的人,现在还有吗?你们还能回忆起几个,早就不知道在哪里了,所以虚幻的就是会失去的。   人生虚幻,它就会失去,等到你们哪一天头抬起来,一看墙壁上日光灯的时候,你们可能在医院里了,这个时候你会想到“我来干吗的,我到人间来干吗的,我得到了什么”,很多人得到的是一肚子气,得到的是一辈子的不满意,这难道就是你要到人间来的人生吗?所以菩萨让我们要懂得,内心不要被外相所左右,你今天心里开心就开心,很开心的人突然之间被人家讲一句话,马上脸翻了就不开心了,你是不是被人家左右。很多妈妈今天放假,在家里开心得不得了,结果孩子跑过来,“妈妈,我功课没考好”,你是不是情绪被他控制住了,你不是像个木偶一样的吗?所以修行人心如金刚,如如不动,我们既然今天修心了,经得起考验,如如不动;要坚定,不管因缘如何地转变,我心如如不动。我曾经很小的时候看过,人家讲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先生,就是因为太太后来残疾了,他就一辈子背着她,后来传为美谈,这个实际上也是人间的一种如如不动。   一般地说,一个太太残废了,男人马上出去了就找了,把太太留点钱就把她扔掉了。所以学佛人要有恒心,你说哪个科学家的成功没有恒心的,你就是身上有种病,有的人不停地吃药,不停地锻炼,他也能好,很多人根本坚持不了。师父跟你们讲,因缘不管怎么转变,你不要受因缘的影响,你就不会接受到果报的影响。你去天天骂一个人,你看看他会不会终有一天骂你,你天天对这个人不好,你看看他终有一天是不是对你不好,有报应啊,这么简单的。师父今天,大家对师父这么好,这么尊敬,是我一天吗,就是十年如一日,就是这样帮助别人,人家感受得到师父对你们的爱,人家才跟着你,对不对?要用心的,要为众生服务,菩萨有一颗为众生服务的心,所以不管几千年了,我们还是冲着菩萨磕头,就这么(个)道理,在人间讲,你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人家当然对你好。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 第46集 身如金刚 心包太虚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身如金刚,心如虚空。什么意思?当你这个人做事情身如金刚,你的心如虚空,刚强的人心空的,你怎么样讲我,我都不会变的,一个人决定了,这个人很坚强的人,你怎么劝他,他都不会变,是不是心如虚空,无所谓的,你再跟我讲多少钱,你再跟我讲什么东西,我不会变的,心如虚空,身如金刚。心如虚空,难可沮坏,就是很难用各种方法让你变坏,因不坏故,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你像金刚一样没有变坏,金刚不变,那么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靠的是一种意志,不管碰到什么困难、烦恼,我有坚强的意志,叫心如金刚。   碰到事情就变化,碰到自己的利益马上就变化,“我要面子,我要讲谁,我怎么样”,你说这种人能心如金刚吗,心如金刚的人根本不变的,如如不动的,你看有些人跟了我十几年了,有的人跟了我二十多年都有,他到今天心如金刚,他没有变化过,他还是这样,所以告诉你们,什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先说阿耨多罗就是无上,阿就是为无,耨多罗就是为上,三藐就是上而正,三菩提就是智慧和觉悟,所以加起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梵文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你说有这种智慧的人还会不开心吗?有这种智慧的人还会天天难过吗?给人家脸看吗?就是这样的,想得通的,什么事情,想想你们过去有多少事情想不通,现在全没了,常常地快乐,自己就干净了。你去看一个快乐的人,他很干净的、很开心的,有什么关系,你们小时候多少事情想不通,把过去的事情忘不掉,就是忧郁症。我这次在新西兰的时候,有一个佛友跟他聊了几句,他跟我说“我现在不知道为什么情绪老不好”,我说你情绪老不好,就是你想得太多的过去,你要是没有过去,你只想到明天,你会情绪不好吗?情绪不好,就是因为你把过去的事情一直放不下,你看小孩子为什么能够马上放开,马上就开心,小孩子就是因为,一件事情过了,他不记,马上没了,刚刚一哭,哭了之后,来来吃糖糖,糖糖一吃又开心了,孩子他没有昨天的意识的。你看看你们脑子里,满脑子都是昨天的意识,昨天我多么辉煌,昨天我多么有面子,我昨天多么有钱,我今天怎么会变成这样,这个人昨天欺负过我,上辈子欺负过我,到今天师父跟他讲了他还要生气,上辈子你自己都看不到,你这辈子还要生气,所以我不愿意再跟你们讲,上辈子的事情。   很多人经常看见我,“师父您讲讲我过去”,我不是跟你们讲过吗,有一个人在皇宫里边做一个大臣的,结果我给他在看图腾的时候,我看到他在一个小地方,煤矿里边做一个小科长,你说他轮回多少次了,业障啊,听得懂吗?业障害死人。所以师父跟大家讲,常乐我净,足具而有,什么意思?足具,要具足自己所有的东西,已经有的东西都要具足,人应该拥有的慈悲,应该拥有的那些善良,你这些都具足,你就会,即能远离此无常杀鬼;无常,大家知道了,无常来抓你了就是因为你离不开,因为你心里不开心,你们记住,一个人心里不开心,身体不好,越想越不好的,杀鬼是地府经常上来拉人的,所以当一个人要死的时候,躺在床上的时候,医生都懂得,只要一个病人,昏迷的病人突然之间这手抓空了,上海人叫窝空,一窝空,医生说这个人要走了,为什么,鬼来抓他了,他用手来挡,“你不要抓,你不要抓,你不要抓”,就这么他就这么窝,一窝空,这鬼就把他拉走了。所以你们要懂这些道理,生老病死,都是像地狱一样的苦,所以你们有的时候,你们知道,做这种化疗、放疗,全部像地狱的刑罚一样的痛得,你知道要去化疗的人都不敢进医院的,吓死了,腿都发抖,这难道不(是)在人间受苦吗?有的人在心里苦,叫心苦;有的人在肉体苦,叫劳苦,所以你们怎么样不要苦呢,首先,心苦,你们可以做掉的,心里不要苦,想通就心不苦了。   你说师父烦吗?我多少事情,很多过去跟着我的徒弟,不好好精进,他发了一个,“师父,我现在两个星期很难受,您帮我看看图腾”,我也得给他看,看过就忘了,太多烦恼事情了,扔掉。如果有人跟你纠结、想不通,扔掉,不要去理他,让自己慢慢冷静下来,不就明白了吗?所以有一个叫冷静法,在心理学上叫冷静法,当一个人非常想吵、想闹,想暴的时候,你最好的方法,正好不在,然后等到他好一点了,你再回来找他,他自己也想通了,没什么事情,很多事情就这么来的;在他暴的时候,你最好人不在,要会算的,你们会算吗?教你们的方法就是念心经,念了心经,人家要搞你的时候,你不会在他面前出现的。有一句话,善缘也好,孽缘也好,都是我们累世,过去好多世,我们自身执著所造的因。   你知道什么叫执著吗?一个人执著害死人,“我就要这样,我一定要这样”,“我不买账,我就是这样执著”,“我这个人不吃的,我就吃这个”要随缘的,你胖了,你就要稍微穿得深色一点,那显得瘦一点。师父就告诉你什么叫执著,执著就是,我认为这样,我一定要做下去,不要执著啊,很多人我就吃这个,我其他不吃的,好了,营养不均衡、出毛病了。人的身体要吸收全方位的营养的,跟人一样,人必须接受全方位的教育的,人不能说,我就这方面教育,你专业这个教育,你其他都不懂,肯定吃苦头的,所以这一世既然能够明了,我们在人间的因果,我们能够明白在这个世界上的因果,为何还要在人间,为这些是非纠缠下去,你们不觉得你们很可怜,你们不觉得你们跟人家吵架,像个动物;你们是人,你们是超过一种动物的,拥有菩萨的智慧的,你们不能跟动物一样活着,所以师父要你们成为一个菩萨,对你们要求高。所以要懂得不要去纠缠这种苦了,我们自己自身看不清自身的毛病,就是无明。   什么叫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白就是要解脱无明,我既然不明白,就是要解脱,就要把它放下,靠戒定慧修持下去,你们知道什么叫戒定慧吗?所以守戒就是代表这个人的修养;定就是定得下来,如如不动;慧,才能产生智慧。我们每一世总有牵挂和不舍,所以变得更加地执著,因为每一世都有很多牵挂,有很多想不通。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小学的时候被人家搞过吧,不开心,你也记着;中学的时候被人家搞吧,又不开心;高中的时给人家搞,又不开心;大学的时候被人家搞,又不开心,那你一直这辈子不开心,你不忧郁症啊,你把过去的事情全部不忘记,你不就是个忧郁症吗?你现在是大学生,你就必须把小学、中学、高中,全部都忘记;你现在已经结婚了,你就必须把你少年时候,那种情况全部要忘记,你就好好做你的家庭主妇;你现在是个教授,你就做你教授的事情;你现在是学佛人,你必须要有修养,你们想想看,我们人不就这样吗?不能再执著了,因为执著会让我们得到的唯一,就是烦恼,烦恼给你们,没有任何好处的。你修行之后,你就会把烦恼变成菩提,因为我们执著,所以我们烦恼,因为我们烦恼了,我们学佛了,我们才会拥有菩提心,所以我们才能修出果位。   任何一个人能够成菩萨到天上去,靠的是什么?就靠无执,无执是什么?没有执著,今天你们交一个朋友,如果你跟人家说,“我们去吃那个好吧,不行,我不喜欢的,做那个好吧,不要”,这个人就是执著的人、不随缘。人家讲一句话,他非要反驳人家,你们碰到过这种人没有,不管这个人讲句什么话,他好像不跟人家反着过来,他难受,你们有没有碰到过,讨厌吗?“今天天气蛮好,好什么,昨天你看下雨下这样,没有啊”,“今天阿姨做得蛮好吃的,一般”,他永远跟你反着讲的,“你今天精神蛮好的,好什么了”,就这种人就是叫执著的心态,这种人我告诉你就是忧郁症,他要跟你反的,他就觉得显示出自己,好像我跟人家不一样,很多人的希望就是我跟人家不一样,你们去参加一个party(聚会),很多人就喜欢跟人家不一样,好像最好进去,人家都冲着你看。所以不执著才能修出六道,否则你修不出六道的。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 第45集 六贼是痴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每天要走路,是接地气;每天要喝水,这是人寿命的长寿之道,每一天你们说离得开火吗?烧饭是靠什么的,你们火柴用得多吗?冷的时候是不是要增加点热量,增加点热量是不是要用火;风呢?热的时候要不要风,所以地水火风是维护你身体健康,生命延长的一个基本要素。   三毒——贪瞋痴,毒不毒,贪心,你说说看,过去有一句成语叫,人心不足蛇吞象,像一条蛇要把一个象要吞进去,你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很可怜的;瞋呢——恨,我一定要报复,我一定要,他搞我了,他不想想,他搞你,你搞过他没有,你们要想一想,任何的果来了,跟你们的因有没有关系,愚痴那就不谈了,做出来愚痴的事情,为了贪一个事情没贪到,结果被人家骗了,很多人说:“我用小钱来赚大钱”,赚不到,被人家骗了,明明想不到的事情,我要想;明明得不到的事情,我想去得,你这个人就是愚痴,很可怜的,随缘吧。其实给你们一段时间,有的时候停一停,静一静,非常好,所以人生一辈子不能一直很好的,风风火火一辈子,也不能一辈子都很倒霉的,这两个都会损害你的意志,实际上人最重要的就是,做一件事情之后要安静下来,停一停,有的时候一种回味,有的时候就是一种思维,你会总结一下再重新开,就像你们开长途汽车一样的,开了三四个小时,你得停下来喝杯茶,用个卫生间,然后调整一下心态再开始,有什么关系,人生一辈子就是这样的,这个就是很重要的。你看停下来的“停”,边上一个人字,你看它右边,不是像一个亭子的一个亭吗?所以人要经常要反思,反思有时候比前进还要重要,没有反思的人永远不会前进的。   “六贼”指人的六种情绪,我问你们眼睛会发脾气吗?眼睛凶起,你们回家照照镜子,你们的眼睛是不是三角眼,经常三角眼的人很凶,妈妈把你们生出来的时候,个个都是圆的,三角眼是自己锻炼出来的,自己拿面镜子照照自己慈悲不慈悲,照照你们到底有没有良心,像不像佛,对不对?好,第二个是耳朵,耳朵会恨吗?耳朵怎么恨,听到了,开始恨了,听到人家讲我了,听到发脾气了,耳朵听到东西不一定真的,你们整天在放《大悲咒》,然后等到没有《大悲咒》,停掉的时候,耳朵里好像,好像还在放《大悲咒》。中国自古以来传统文化里面讲的,余音绕梁。   鼻子,鼻子会生气吗?是不是一个贼,闻到了香的就去吃,闻到了好的东西就想要,闻到了女人身上擦的香水,开始动邪念,我告诉你,全部都是这个鼻子出的事情,闻到烧烤了,又想吃荤的,所以就闻到了,你就开始想做坏事吃荤的;舌头,我问你们舌头会不会生气?舌头生气的表现形式是什么,骂人,讲谎话,妄语,你看你们讲话,如果没有舌头还讲得清楚的,你们讲话讲得好全靠个舌头在调节,这个舌头会调节的,你要是说喝酒醉的人,你说他讲话讲得,没有舌头了,中医里边把舌头当成很大的一个事情,请你把你的舌头伸出来给我看看,叫看看舌苔,白的——说明你脾虚,红的——说明你血压高、血脉不和,它有道理的,舌头是造业的根,是说谎的根,是妄语的根,所以舌头要管住,每个人的舌头在里边,动了开始了,就开始骂人了。   你看你舌头没有的话,你说你这个人还能说什么话,听不清楚了,所以舌头非常重要,所以你看一个人讲话,能言巧辩的人他的舌头都是很厉害的,但是要讲好话,不要去讲坏话;那么身体不谈了,身体的情绪我说不谈了吧,现在高科技,照着你身上可以知道你的情绪变化,温度多少,就知道你这个人会不会发脾气。闹,一个人要想闹的时候,他只要这种机器往你身上一照,马上就能看出来,你这个人情绪的变化,现在科技已经做到了,我相信以后坐飞机,你看它有一个东西,你们如果有温度,它那个机器放在那里它会叫的,如果有一个人温度特别高,体温超过了它就叫,其实道理都是一样,就是一个人要吵架之前,发脾气之前,发怒之前,他的体温会加高的,他的情绪会变化,所以很多什么探测器,这种心理探测机器,它就是靠着这些东西,因为人的血脉加快,血压升高,人的温度升高,这个人很快就要发脾气。那么你们能不能在发脾气之前,先按一下自己的脉搏、喝点水,我告诉你,你们躺下来就不会吵架了,为什么,你看有几个人躺在床上吵架的,吵架全部站起来吵架的,几个人躺在床上骂人的,血脉平和的人不会吵架。身体要当心,还有个心,心是最会闯祸的东西,如果心控制不好,那么你眼耳鼻舌身全部都开始闹了,当一个人如果六种情绪,全部都在身上发泄的时候。   我告诉你眼睛瞪出来,脸发红,舌头在骂,在增加自己的热量,然后耳朵听到的都是刺耳的事情,接下来诸魔来侵扰,所有的魔性都来侵扰你了,所以一个人越发脾气越做错事情,越做错事情越发脾气,恶性循环,所以你去看吵架,为什么吵到后来,会越吵越厉害,会最后扔东西,他要听到一件东西响了之后,才会停下来,因为任何的魔,只有你声音特别响,他就停下来了,所以你看吵到最后,两个人在吵架,听到警车叫了,停下来了,对不对,如果两个人吵架吵到最后,一下子,对方哪一个男的女的,把这个东西一砸“咣”一下,大家不讲话了,就是魔在身上的时候,你要叫他停是停不下来,只有给他一种刺激的东西,他才能停下来,其实在心理学上来讲,这些就是,让你整个的五官受到一种刺激,而这种刺激是超乎你正常思维的,就是你没想到的事情,来了一下,停下来了,所以你们要好好学的,这跟你们讲心理学,所以吵到差不多了,不要再吵了,没意思,夫妻两个谁让一步,就用不着到后面砸东西,现在是砸东西都要挑的,看哪个便宜,当时脑子里,“我要砸这个杯子,这个当时买了三块多很便宜”,砸这个要响一点,一想三十几块,不砸,砸小的吧。   对不对,所以一个人要记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他是失控的,失控的人从脸上第一开始表现,眼耳鼻舌身意全部都颜色变了,血脉冲上来,人简直就是不能控制了,那么魔就来了,那么你这个时候就失去了菩提心,叫失去菩提心。那么这在佛教里边讲一句话叫,“因获如是菩提心故”,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要不让魔来侵,要改变,要因获如是菩提心故,就是所以啊要得到菩提的心,你要改变魔来侵扰,所以一个人讲话声音太响,你看看最近飞机上发生一个事情,只要你讲话在飞机上现在响一点点,马上人家就以为你失控,就影响飞行安全,马上就叫警察上来把你请下去,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我们说一个心,你没有菩提心,你这个人讲话就会响,不能够忍耐了,能够忍耐的人,他这个功德很大,你看忍耐的人得平安,你们知道吗?所以一个人能够忍耐的人,他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他能够得到别人尊敬的。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 第44集 空有空无 脱离幻觉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佛性如海洋,所以叫佛海无边,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他的本性里都有佛。你去看一个人——善良的人,他的本性当中就很慈悲,看见人家可怜,总愿意去帮助别人,所以人一旦你拥有正能量的时候,愿意帮助别人的时候,你的心法会合一,心佛会合一,那么心佛合一大家都知道,跟菩萨跟佛一样,心法就是我们学习佛的法,理解佛的法,所以我们才能懂得怎么样做佛,你的思维才不会逗留在人间,如果你的心灵整天逗留在人间的话,那你就是我们说的,天天贪瞋痴慢疑,每一天贪,恨,烦恼,你说这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底,你们说你们什么时候,恨人可以一辈子不恨了,死了还要恨呢;你说你一个人贪了,你死了还要贪呢,一个人如果要愚痴,一辈子都做傻事,临死之前还要做傻事,做什么傻事大家知道吗?伤害别人,所以很多人临死之前讲几句话,很恨别人的,那么人家一辈子就帮你背了。   真正的学佛人要空有空无,脱离幻觉。空有了,其实人到了这个世界上,你生出来好像有这么个人了,实际上没有名字的话,你是谁,空有空无,脱离幻觉,你看一个人从空,人出生了,开始有了,一个人空有了,到了最后走了,空无了,那么幻觉没了,死掉之后哪有啊。在人间觉得整个就是个幻觉,你们现在把你们年轻的时候那些事情,想起来是不是一种幻觉,所以拥有真正的智慧,就慢慢地明白,一个人在世界上一切空无,一切是化为乌有,留存在人间的只是你的一种感觉。你们想想看,我们一辈子的开心、难过、伤心,你们走到今天,你们是不是只是有感觉,那是一种感觉,学佛是在真空当中寻找自我,先来找一找有没有真的我,这个灵魂是不是真我,那你才能达到非我非非我,因为知道了这个真空当中的我,也是一个假我,所以你慢慢就知道有什么我的,你们现在脑子里动不动就是,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你是谁啊,有的人死要面子,我很丢脸;你是谁啊,如果换个名字呢,都不知道你是谁了,现在如果一个人做一个整容,这个人从此被人家认不出来了,你是谁啊还有吗?就是并不是我,非非我就是并不是“不是我”,但是又是我,又不是我,这个我是虚的,我今天给你们一个名字,你们把名字改了,这个人就从此找不到了,非我非非我。想一世修成的人就要理解这些,要非常地纯洁的气场,纯洁的气场就是不执著,不生气,不难过,用现在话讲,不要去给人家脸看,你给人家脸看,你自己有没有感觉很不好,你们想想别人给你们脸看,你们觉得难受吗?那你给别人脸看难受吗?那不是菩萨做的事情。   记住了,在这个社会上,你看见这个人给你脸看的,就说明他是在我相当中,“我生气了”,“我不开心了”,“我难过了”,所以他就给人家脸看了,因为有“我”,如果这个人根本无所谓的,什么事情都没有关系的,随缘的,你说他会给人家脸看吗?首先要学会戒,戒就是不要让我相出来,要用自己的理性来完成自己的悟性。理性是什么?我明白这个道理,我不能做一个普通凡人,我不能去伤害别人,我今天给人家脸看,不是一个好好的学佛人——理性来了,那么你完成自己的悟性,你慢慢就开悟了,你整天给人家看脸的话,你说你会开悟吗?所以任何一个守戒的人会被别人尊敬,所以你去看,越守戒的人越被人家尊重,你看看男人女人都是这样,你越不守戒,人家越看不起你,所以学佛人要守住自己的本性,就是你要让人家感觉到你很干净,我不贪的,你们跟我怎么讲,我不贪,我不害人,没关系的,我自己吃点亏没关系,我也不会伤害别人,这种人非常容易受别人的尊敬,这样的话,时间长了你会放得下。   你们记住师父一句话,放得下的人会拥有慈悲心,同样放得下的人,因为慈悲是建立在正信正念的基础上,一个人有慈悲心,他一定正信正念,他不会邪的。你去看好了,很多人就是可怜别人,他有目的的,因为是你家里人,因为是你自己的朋友、亲戚,所以你就觉得“我应该可怜他,外面的人吃苦了,活该!”,慈悲是建立在正信正念的基础上,慈悲是用在有善根的众生身上,不是用在魔的身上。很多人心中有魔,根本不会有慈悲的,师父教你们要把自己当成佛,你才能成佛,你如果不把自己当成佛,你怎么能成佛,人会有五阴,色、受、想、行、识,过去讲五阴,四蛇,三毒,六贼,这些都是佛法当中的基本的理念,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就是眼睛看进去的,看进去人家看不到的,你看进去了,一个不好的东西你看进去了,你会很难过;一个好的东西你看进去了,你会很开心,其实都是你自己的感受,但是很多人没有这个感觉;受,比方说人家碰你一下,你感受了吗,人家车子上碰到你了,你很痛但是别人不痛,那么这个是受也是你自己的,讲不出来的;想,你说一个人忧郁症,整天想啊想啊,想不出来,你说它是不是在里边的,看不见的,思维上的一种行为,也就是说“我今天去揍他了,我恨死他了,我恨不得把他扔下去”,你看看你这种思维,别人知道吗?别人不知道,不知道就是属于五蕴的,听得懂吗?蕴就是中国这个文字里边,蕴就是蕴藏,就是藏起来,看不见。   所以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某一块土地蕴藏着,实际上蕴,五蕴的蕴,就是色、受、想、行、识,你的意识是别人看不见的,所以人是一个最难和别人打交道的,是一个我们说高级动物,因为他有思维,而且他自己的想法他不告诉你,现在的人,你只要说你有五蕴,全部讲出来的话,人家就说他“你有神经病,你怎么什么都讲出来的,你自己想的事情你也讲出来啊”。你们想想看,你们爱也好,憎恨别人也好,比方说这种忌妒也好,你都在心里的,它是人的这种爱憎、忌妒,做出来的事情,它有两种行为,一种叫内心行为,所以色受想行识的“行”是内心行为,还有一种外部的行为,我可以通过我的语言和行为,来表达我对他的愤怒,大家人跟人如果有意见的话,你看见他头就回过去——不看他,眼睛很凶——盯住他,很讨厌他,这种都是外部的行为,已经到你行为上了,还有一种内部的行为,就是人会装,明明看见你很讨厌,“哎呀,你好啊”,你看得出吗?这就叫五蕴。   我问你,你脸笑嘻嘻地跟他说:“你好”,你心里很恨他,你说你难受不难受,这是一种逆反心理的矫正,把自己明明正的东西矫成反的,把反的这种心理矫成正的,很讨厌的、很难过的,所以很多人为什么生病,生癌症,不开心,太多阴的东西了,生癌症就是阴的东西太多了,天天气,看见他还要冲着他“你好你好”,心里难受得不得了,你说这种人能不生病吗?所以菩萨让我们照见五蕴皆空,就是不要把这些不好的东西,表面上的内心的那些不好的东西,伤害自己,也就是说,你修行之后,你就会把烦恼变成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