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指月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81229马来西亚吉隆坡弟子开示   2500年前,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天傍晚,佛陀像往常一样在树林里徐徐地走路。当他走到那条小河边时,突然听见了一阵争论的声音。原来,有几个年轻的比丘围坐在沙滩上的一棵大树下,热烈地讨论着。他们太专心了,根本没有觉察到佛陀的到来,继续争辩着。   有一个弟子说:“我认为白骨观在佛陀教授的修行方法中最为重要。”什么叫“白骨观”?就是看人不要看他的表面,要看他的实质,要看他的最后,因为人到最后就是一具白骨。   边上一位文质彬彬的比丘就说:“不对不对,你大概不知道吧?安般之法,也就是数息观,是佛陀亲口传授给罗侯罗的。你知道罗侯罗是谁吗?”“我不知道。”“我告诉你,他是佛陀的亲儿子,佛陀教授给他的,肯定是最高明的、最迅速、最有效的修行方法。”   台长在这里告诉大家,数息观就是“安般法”,梵语叫“安那般那”。其实就是在念经、修行的时候,数着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一、二、三、四……”实际上就是收敛你的杂念。它与白骨观是原始佛教的两种最主要的修行方法,被称为“二甘露门”。   故事延续下去,这个法师就说:“佛陀是在什么季节、哪种情况下,将安般法传授给罗侯罗的?”佛陀听到比丘们把他的教法当成了理论学说来研究,有些哭笑不得,故意加重了脚步。比丘们见到佛陀来,纷纷站起来,“啊,佛陀来了”。佛陀微笑着示意他们坐下,自己也坐在了松软的沙滩上,对弟子们说道:“我无意中听见了你们的讨论。你们要明白,我所教给你们的是体验真理的方法,但它不是真理本身,更不是一种学问。你们看见天上的月亮了吗?”佛陀的手指指向了遥远西边的月亮。   比丘们就顺着佛陀手指的方向,看到了一弯浅浅的、不易察觉的弦月。“我的教法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目的是为了你们更顺利、更快捷地找到月亮的位置,而手指本身并不是明月。你如果仅仅研究手指的粗细、长短、颜色,永远都找不到天空中的月亮。”佛陀停顿了片刻,拍拍那个说安般法最妙的比丘的肩头,徐徐说道:“其实各种修行的方法没有高下,只要与你契机就好。比如淫欲重,应该多多地修习白骨观;而容易散乱、妄念横飞的人,就要以数息观为禅修的方法。这就像草药,不管贵贱,对症的药、能治愈疾病的药,就是最好的药。”   一位名叫阿利陀的比丘感动得匍匐在地,抱着佛陀的脚说:“世尊,您说得太妙了,我一定要铭记您的教导,将佛法当作我的灵魂,终生执持不舍。”你们听听这句话,其实很正能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佛陀大摇其头,说:“佛法恰似一艘载着你的木筏,我们渡河需要木筏,但它绝对不是彼岸。一个有智慧的人,到达彼岸之后就不会扛着木筏到处跑。所以,我演说的佛法就像舟筏,是帮助你们超越生死的河流,到达觉悟的彼岸。你一定不要执著它,不要死死地抱着它不放,要懂得及时地脱离它、舍弃它。”

拒收的礼物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81013 美国纽约法会开示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安居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进来责骂了佛陀。婆罗门就是印度当地的贵族。他们是同族的人,很多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这里来了。他觉得他身边很多的王亲贵族都出家了,他非常恼火,就跑过去骂佛陀。佛陀默默地任由他指责,直到他稍微安静的时候,佛陀才说:“婆罗门啊,你的家偶尔也会有访客吧?”“当然有了,瞿昙这怎么讲啊?何必问此啊?”佛陀在家的名字,他们叫瞿昙。“婆罗门,那个时候,你偶尔也会款待客人吧?”“瞿昙,那是当然的啊。”“婆罗门啊,假如那个时候,访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么你所做的那些菜肴应该归于谁呢?”“要是他们不吃的话,那些菜肴当然还是归于我啦!”佛陀用慈眼盯了他一会儿,然后说道:“婆罗门啊,你今天在我面前说了很多的坏话,但是我并不接受它,所以你的责骂还是归于你的。婆罗门啊,如果我被谩骂,而再以恶语相向,就犹如主客一起用餐那样,因此我不接受这个菜肴。”然后佛陀就为他说了以下的话,“对愤怒的人还以愤怒,是一件不应该的事情。对愤怒的人不以愤怒相还的人,可以得到两个胜利:知道他人的愤怒,而以正念镇静自己的人,不但能够战胜自己,也能战胜他人。”   这个婆罗门就在佛陀门下出家,不久,证得阿罗汉果。有时候,我们在人间面对别人的责骂,面对冤家,师父教你们,能避开先避开,不要争吵,先转化一些恶缘,摆脱恶缘。虽然恶缘不会马上消失,但是你念头没有恶了,你很快就会化解这个恶缘。虽然恶缘不会永远消失,但是再恶,它也是有一个“缘”在里面的,缘只能化解,报完了才能消,所以尽量把恶缘慢慢消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如果你在消恶缘当中,恶缘有时候会侮辱你、折磨你,或者找你麻烦、纠缠你,如果你如如不动随它去,那些恶缘就会自己走了,这就是消除恶缘。所以我们学佛要坚定信心,学佛的道心才永远不会变。

求教智慧的年轻人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81011 美国纽约法会开示   有一位年轻人拜访佛,想求教智慧。佛跟他说:“年轻人,你随我一起来。”默默地,佛陀带着他走向湖边。来到湖边,佛毫不犹豫地跨进了湖里,向湖的深处走去。这个年轻人无奈,只好跟在佛的后面。渐渐地,越走越深,水浸没到年轻人的脖子,可是佛毫不在意年轻人那恐怖的眼光,走得更远了,水终于浸没了年轻人的头顶。不久,佛又默默地转回身,回到了湖边。上岸之后,佛用诚恳的口吻问这个年轻人:“年轻人,当你潜入水下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你除了想上岸之外,还考虑别的事情吗?”年轻人立刻回答:“我只想要有空气。”佛慢慢地训喻道:“正是如此啊!要想求得智慧,就要像我们沉入水下时想要得到空气一样的强烈的心情,你才能获得智慧。”   我们人要明确知道自己的真正所要,并坚持不懈地用自己修心学佛的行动去做,这就是我们成就人生的关键。生命给予我们的不单是艰难,更是成长。学会举重若轻,试将曾经无法释怀的那些往事,不管它是悲痛的还是幸福的,统统要放下。我们学佛人应该坦荡、真情、豁达。有得有失有坚持,能哭能笑能随缘。一生学佛,一生开悟,在人间要懂得:有所得必有所失,得失均属虚妄。

都提家的狗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81011 美国纽约法会开示   佛陀当年在舍卫城教化众生的时候,有一天,他散步走到鹦鹉摩纳都提家中,真不巧,这个都提(当时印度一个高级官员的职位)当时刚好有事出去。他们家里养了一只白狗,人人都很尊敬它,尤其是都提,对它的爱护就像对人一样地宠爱它,食必供以美味,卧必供以床铺(吃的一定跟人一样,睡的要有床铺),非常好。这时,白狗正俯卧在床上吃着盘中的食物,见佛陀进来,一下子跳下来,冲着佛陀大声狂叫。佛陀怜愍地对白狗说道:“白狗,你过去因为愚痴、邪恶而又爱财如命,不肯布施,所以堕落到畜生为狗,现在你应该觉悟。”白狗听了佛的话,心里就难过起来,好像懂事情一样,整天忧愁,卧在那里,不叫了。   都提自外面回来,看见自己的爱狗异乎寻常,闷闷不乐,也不饮食游乐,便心中怀疑地问家人:“有什么人欺负过我的狗吗?”家人回答说:“刚才佛陀来过了。”都提爱狗如掌上明珠,听说爱狗因佛陀来的缘故而忧愁,不禁火冒三丈,立刻来到佛陀面前,问道:“佛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地到我家里来?我的爱狗现在就是因为你而不吃不睡,到底怎么回事?”   佛陀平心静气地说:“都提,我到你家里去是有苦心的,因为你的爱狗就是你前世的父亲,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可以回家问问狗。”都提听了惊异不止,追问道:“佛陀,我过去的父亲为什么会转生为狗呢?”“因为你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愚昧邪恶,又贪爱财,不肯喜舍布施,把许多财宝埋在了地下,到死的时候仍然没有一个人知道,你回家可以叫它指示藏宝的所在。”佛陀跟他讲。   都提的心中既欢喜又悲伤,回到家中立刻对着白狗说:“白狗,如果你真是我前世的父亲,你就应该起来吃饭,而且指示藏宝的地方在哪里。”那个白狗像听懂了似的,点点头,即刻就走到藏宝的床下,用爪子拼命地抓土,并不断地叫着,这个狗就好像是说“财宝就埋藏在床下”。都提心中明白,立刻亲自挖掘,果然从地下掘出了很多很多金银财宝。都提不禁目瞪口呆,心中说不出的滋味。于是,他大发善心,把所有的财宝供养给佛陀和众多比丘们,并问佛陀:“佛陀,请您指示我,因果受报的因缘是怎么形成的?”   佛陀慈祥地跟他说:“寿命极短的人,是前生多杀生的缘故;寿命很长的人,是前世多放生的缘故;贫穷的人,前世是悭贪偷盗的缘故;今世有财富的人,是前生多行布施的缘故;有恶念的人,是前生多近恶人的缘故;现在有善智慧的人,是前生多亲近善知识的缘故。要说起因果报应的事情,千年也说不完,我现在只是大概地说给你听,你必须要多多地慎重才是。”所以大家想到了,今生如果你没修好,你来世的话……你要跟着师父多积善德,跟善知识多接近,你来生会很有智慧,有善心。都提得到无上的法喜,拜别佛陀,欢喜而去。从此他不做守财奴,不再愚痴,他就喜欢乐善好施。   所以善恶都有报,愚痴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这个恶很小就可以做,你每天做一点恶事,365天你就是个恶人;每一天,以“善”——很小的事情,你说“我不做,这个善事算什么,拿个板凳、扫个地算什么”,你“不为”的话,你不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学佛人还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去让别人做。难行能行,难舍难舍,帮助众生,尽心尽力,难为能为,才能升华自我的人格魅力。

穷人的七种布施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81006 美国洛杉矶法会开示   有一个人到佛陀面前去哭诉,他说:“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成功。”佛陀跟他讲:“那是因为你没有学会布施。”这个人说:“佛陀,我是一个穷人,我怎么布施啊?”佛陀跟他讲:“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件事情来布施。第一个叫颜施,就是你的面容布施微笑,让别人看到你就感觉到很温暖。第二个叫言施,就是语言布施,多对别人说好话、鼓励的话,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温暖。第三个叫心施,让自己的心敞开心扉,诚恳待人,帮助别人,让人家感受到一种爱。第四个叫眼施,就是你的眼神可以用善意的眼光,让人感觉到温暖。现在的人眼光冷冷的,看见别人就像看到恶人一样,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第五个叫身施,身体的布施,就是你以自己的行动去帮助别人,让别人感受到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爱。第六叫座施,想一想,我们外出乘船、坐公共汽车,将自己的座位让给别人,也是一种布施。还有房施,将空出的房子提供给别人休息,帮助别人。”佛陀说,你如果能够做好这七件布施,好运就一辈子跟随着你了。

堕落为蟒蛇的比丘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81006 美国洛杉矶法会开示   当年在南印度的地方有位迦毗摩罗尊者。当初这位尊者未皈依佛陀前,是一位外道论师。那时,这位外道论师有弟子三千名,名震全印度。   有一次,这位尊者听到西竺十二祖马鸣菩萨说法后,感觉到佛法很伟大。随后,他皈依了佛教,拜马鸣菩萨为师,后来继承了马鸣菩萨的祖位。   有一天,迦毗摩罗尊者要到远方去作度化众生的因缘,所以出发向西山行走。晚上,他在途中休息,看见一条大蟒蛇横在了路上。因为他心中无物,见到就像没有见到一样,继续往前走。可是没想到这条大蟒蛇缠绕了他的身体。他知道蟒蛇一定有想解脱蛇身的需要,于是向它说三皈依,使皈依三宝。刚说完三皈依,蟒蛇突然不见了,游走了。   第二天,尊者继续向前走,偶然看见前面有个石洞,他就在洞里休息。这时候,突然有一位穿着白衣的老人从石洞里走出来,向他礼拜后站在一边。尊者问他:“你可以告诉我你过去的情形吗?”老人说:“我从前是一个比丘,每天很快乐,一直在修行。当时有很多初学的人都来向我求智慧,我因为厌恶、厌烦回答他们,就起了瞋恚的念头,不知我已犯下重罪,终于堕落为蟒蛇,住在石洞内,已经有数百年了。恰遇尊者为我说法,从此得救,特来谢恩。”   尊者听后非常感叹,知法而不弘法的比丘,就有这么不幸的后果。   所以,对于弘法利生的我们人间的比丘,都应该要有平等的尊敬和对待。当别人来问法——向你问佛法,问你怎么样能够解脱自己的时候,你们如果不回答别人,就是有罪孽。真正弘法的人要内护和外护:内,以诚心诚意弘法;外,以行为、举止、言表行善积德,让众生信服,这样才能流通佛法,普度众生。  

吝啬之人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80521 新加坡世界佛友见面会开示   从前在古印度,有一个人吝啬得不得了,非常吝啬。你不要说叫他布施,就是叫他开口说出“布施”这两个字,他都觉得非常心痛。“我要布——施”,还没布施就心痛了。不管怎么样,在他的心里根本没有一丝一毫布施他人的意愿。非常恭喜他的是,他生在了佛陀的年代。他后来遇见了佛陀,从佛陀的教化当中知道了布施的功德,可是由于他生性吝啬,想过要布施,但就是没有办法走出这一步去布施给别人。   那个时候他就去拜访佛陀。佛陀跟他讲了一番道理之后,叫他右手拿一把草,然后想象把右手当成自己,把左手当成别人,叫他把右手的那一把草交给左手的别人。因为草是微不足道的,一把草给他就可以了,但是这个吝啬的人因为右手已经拿起来一把草了,你叫他再给左手的话,他都很痛苦,草都不愿意给。即使这样,这个人还是犹豫不决,反复地想:“我是不是要把右手的东西给左手呢?”经过几次练习,佛陀叫他把左手的东西再交还给右手。左右手反复训练久了,他开始慢慢习惯把东西给出来了,然后启发了他的布施心。   开始,他懂得在家里把一些好的东西拿出来布施给别人;终于,他能布施自己的财产;最后,他有了大菩提心。当年在佛陀的教导下,他为了利益众生,甚至布施了自己身体和生命。

失去儿子的商人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80521 新加坡世界佛友见面会开示   佛陀当年带徒弟的时候,跟弟子们讲过一个寓言故事,这个是历史记载的。有一位年轻的商人从远方回家,发现自己的房子不但被土匪洗劫一空,而且房子被烧毁了。在房子的断垣残壁之外,他发现了一小具尸体,他以为那就是他小儿子的残骸,他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仍然还活着,他也不知道烧了房子之后,那些土匪原来是把他的儿子掳走了。在慌乱无比的情况下,这位商人深信自己看见的那一具小尸体就是他的儿子。他捶胸痛哭,不断地拔着自己的头发,不久他就开始火化这具小尸体。   这位商人如此地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因为他的儿子就是他活在世上的理由。他实在太想念这个小儿子了,甚至一刻都不敢离开他的骨灰,他用丝绒做了个布袋,将骨灰放在里面,日夜抱着那个布袋,无论工作还是休息,都绝不跟骨灰分开一分一秒。   某一天夜里,他的孩子从绑匪那儿逃了出来,来到他父亲房子前。凌晨两点,这个孩子兴奋无比地敲着门:“开门!开门!”他的父亲仍然抱着一袋骨灰,一边流泪一边应门道:“是谁呀?”“是我啊,你的儿子!”男孩在门口拼命地叫。“你这个顽皮的小鬼,你才不是我的儿子呢,我的儿子三个月前已经死了,他的骨灰就在我的怀里。”男孩子继续拍打着门,不停地哭,一遍又一遍地哀求父亲让他进门,父亲坚决地拒绝了他。这位男士坚信他的儿子已经死了,而门外这个小孩只是一个前来折磨他的无情鬼。   男孩只好黯然地离去,父亲从此失去了儿子。   佛陀把这个寓言故事讲到这里,然后佛陀说,如果你受制于某种概念,并且信以为真,你就会丧失一个认识真理的机会。纵使真理化成人来敲你的门,你都会拒绝打开你的心扉。因此,如果你们正在受制于某个你认为是真理的概念,可以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快乐的概念,那么你就要留意了,真谛离你越来越远了。

须菩提的转世因缘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80520 新加坡辅导讲座   在舍卫国(当年佛陀待的国家),有个名叫“鸠留”的老人,他非常富有。你们以为富有的人一定很开心吧?他一点都不开心,因为他一直没有孩子。他每一天虔诚地祈祷,希望能求到一个儿子,最后这位鸠留老人居然能求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每天求,感动了天神。天神现身对鸠留说:“鸠留,过两天有个天王寿命会终止,他将降生到你家去,你就安心等着吧。”说完梦醒了,天神不见了。果然,鸠留老人的妻子自从那天起就怀孕了,后来生下一个儿子,鸠留将他取名为须菩提。 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须菩提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不但相貌堂堂,而且头脑聪明,心地善良。他看到天下无数百姓过着贫苦的日子,对于自己家中很富足的生活感到非常地羞愧。(你们想想看,一个富有人家的孩子,看见别人很穷,他觉得自己很惭愧,这是什么心啊!)须菩提心中立下了誓言(就是愿力),他想请佛陀指明众生解脱之道。于是须菩提就对父母说:“父亲、母亲,儿子在家多年,接受父母的养育恩典,永远都不敢忘记。但是,我想帮助众生寻求解脱之道,希望你们允许我追随佛陀出家去。”鸠留夫妇听了大受感动,虽然内心不舍得他,但是因为须菩提是天王转世再来,不是一般常人,他们就答应了。 于是须菩提出家做了沙门,跟着佛陀认真地修行,不久证得了初果。后来又在佛陀的弟子当中首先修成了阿罗汉。他的进步怎么会这么快?佛陀有个弟子叫阿难,照顾佛陀一辈子,对佛陀非常好,佛陀很喜欢他。他对须菩提得道这么快速非常地惊讶,他恭敬地问佛陀:“世尊,请问,须菩提前世有什么功德,今生可以如此快速成就阿罗汉?” 佛陀说:“阿难,你问得好。须菩提之所以得道很快,是因为他前世的因缘。他曾经是个穷人家的小孩,那时候有个比丘到城里去化缘,好几天都没有化到东西,走遍城里,没有人肯施舍。正好比丘遇到须菩提的前身,他虽人小,家里又穷,但有怜悯之心,他就领着比丘回到家里,将自己的一份饭食布施与他,自己饿着肚子。比丘吃完,便借着神通力飞身离去。小孩看了,心中欢喜无比。后来这个小孩转世到天上做了天王,经过九十一劫之后,他寿终降世,在现在的鸠留家里,不喜欢财富,只喜欢佛法,所以出家便迅速得道,这是须菩提累世因缘所致啊。”这时候阿难叹了口气说:“一次的施舍就能有如此的福德,更何况每一个人多次的施舍呢。”

托钵乞食受辱的比丘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70925 意大利米兰法会开示   佛陀当年带着比丘们四处弘法,托钵乞食。有一天,比丘们来到一个村庄托钵乞食,没想到这个村中的人们对他们百般侮辱,说他们个个年纪轻轻就出来讨饭,根本不懂对社会造福,更有人讽刺他们:“这有什么,人家不干活,不照样有吃有喝。”还有的人干脆让他们赶快离开村庄,以后再也不要来了。村民们不断地侮辱着前来乞食的比丘们。比丘们无法忍耐这样的侮辱,垂头丧气地离开村庄,回到了佛陀的身边。佛陀看到他们手中的空钵,问道:“村民们不愿意布施给你们食物,是吗?”一位比丘说:“佛陀,是的。我们能否到别的地方去乞食呢?”佛陀说:“当然可以,可让你到别的地方去乞食的理由,也跟你现在到每一家每一户乞食的理由是一样的。”这时另外一位比丘告诉佛陀说:“佛陀,您有所不知,那里的人总是在辱骂、嘲笑、侮辱我们。佛陀问道:“所以你就生气了?如果他们用鲜花来迎接你,你就会满心欢喜,是吗?”比丘们听后沉默不语。这时佛陀继续慈悲地说道:“你们不要将内心的平静交给别人。外在的环境能动摇你们,也能愉悦你们。”这时候,心有抱怨的比丘们顿时因为佛陀的教诲而醒悟。他们对佛陀说:“佛陀,我们错了,如果外界能让我们心中产生痛苦和愤怒,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领会您的教诲。”“外在的环境发生都是一种缘分,如果你的心随着外在的环境而变化,产生喜怒哀乐,你的心已经被外界所控制了。如果你们怀有瞋恨心,那你们离证悟真相还相距甚远。我希望你们记住一件事:人们从来不会轻易接受新的事物,你们是在打破他们先前的信仰,他们必然不会生起爱意,起初他们嘲笑你们,然后他们再驱赶你们,而后躲避你们,无视你们,但你们坚持,他们会逐渐地接受你们,你们必须经历这些转变,保持谦虚和安忍。”听了佛陀的开示,比丘们心生欢喜,跪在佛陀面前合十礼拜。   希望大家要懂得,在这个世界上,色身和尘境都是因为你的妄念而起,你今天不开心,那是因为你的心在不开心。外境对你没有什么变化,因为外境再使你不开心,你照样可以使自己很开心;外境再开心,你也可以使自己不开心。就像很多人,别人在开心的时候,他板着个脸,他还是不开心。难道你的开心和不开心是别人影响你的吗?记住了,那是汝——自己。

乞讨金子的男人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80518 新加坡世界佛友见面会开示   一个男人坐在一堆金子上面,还继续伸出双手向每一个过路的人讨金子。佛陀走了过来,男子向他伸出了双手,佛陀看着他说:“孩子,你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的财物,难道你还要祈求什么吗?”这个男的说:“唉!虽然我拥有了这么多的金子,但是我仍然不感觉到满足,我想要更多的金子,我还要祈求爱情、荣誉、成功。”佛陀听他一讲,慈悲地从口袋里抛出了他需要的爱情、荣誉和成功,送给了他。 一个月之后,佛陀从这里路过,见那个男人仍然坐在那堆金子上向路人伸着双手,尽管他已经有爱情、荣誉、成功、快乐和钱财,但是他还不满足。佛陀跟他说:“孩子,你已经拥有了你所希望拥有的所有,难道你还要祈求什么吗?”“唉,佛陀啊,尽管我拥有了这么多东西,但是我仍然不能感到满足。老人家,请您把满足赐给我吧。”佛陀笑道:“你现在需要满足,是吗?孩子,那么你从现在开始就学会付出吧。”佛陀开示,叫他把金子送给衣食无靠的穷人,把爱情送给需要爱的人,把荣誉和成功给失败者,把快乐给忧愁的人。看着人们接过他施舍的东西,个个感激而去,这个男子笑了。佛陀问:“孩子,你现在感觉到满足了吗?”他说:“满足了,满足了,原来满足是藏在付出的怀抱之中!”

佛陀帮弟子穿针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80312 印尼•雅加达法会开示   佛陀当年有一位弟子,他的眼睛看不见。他在穿针,穿了半天穿不过去,就冲着外面说:“请肯发心积功德的人为我穿个针吧。”这时候佛陀正好从他的身边经过,他伸出手,接过他手里的针,将针线穿好之后递给他。他不知道是谁穿的,说:“谢谢。”结果佛陀说:“我是一个喜爱做功德的人。”这个弟子一听,赶紧跪下:“佛陀,您的功德已经这么大了,不缺乏这么一点点小功德。”佛陀告诉他:“你知道吗?我还是要不断地聚功德,我今天的功德之所以不缺乏,是由过去生活中的点滴累积而来的。”

四种马与四种人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80312印尼•雅加达法会开示   当年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有一天,佛告诉诸位比丘:“这个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马,当别人来骑它的时候,只要它看到鞭子的影子,就能善观情景,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完全听驾驭者的心。这是世间第一良马。又有世间良马,不能惊察到往返的鞭影,但是如果这个鞭子不当心碰到它的毛和尾巴,这个马马上就会跑了。比丘们,如果这匹马还不能注意到鞭子的影子,也不能因为碰到它身体的毛和发而顺着驾驶人的想法,那么驾驶马的人抽它一下,碰到它的皮肉它才跑,这是第三种马。如果第三种都不行,一定要铁锤刺身,伤它的皮肉和骨髓,这匹马才有所警觉,一路往前,是第四种马。”在正法时期,佛陀说有四种人存在世间。第一种人,有人因为疾病、困苦而死掉,有些人听到别人生病死了,心里马上就想:“哎哟,他生病死了,我要当心啊。”马上以正思维精进地用功。就像第一种马一样,看见别人发生什么事情,自己马上改变,马上就往前跑,这是第一种善男子善女人。第二种人,仅仅因为听到别人有毛病,身体不好死亡,他没有那么紧张,必须亲自看到别人受着生老病死的苦,“哎呀,这个人这么老,脚不能走了”,他才开始精进用功,这种人就相当于第二种善男子善女人。如果听到或者亲眼看到有人生老病死而不能生起怖畏心,看见善知识和自己亲近的人承受着死亡、生病、痛苦才改变自己的观点,这是第三种人。第四种人对别人告诉他的“这个人死了,老了很苦啊……”不能闻也不得见,他看不见也不知道,只有当他自己生病了,自己苦了,自己痛了,自己要死了,他才会生起厌离心,才会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常的。就相当于第四种马,没有彻骨之苦,它不会被调伏。   佛陀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只要看见别人生病了,就要想到自己终有一天也会生病;只要看见别人死了,就要想到抓紧时间好好修心,因为终有一天你也会死掉。这就是觉悟,这就叫智慧。

膝盖深的恒河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80309雅加达世界佛友见面会开示   在《阿含经》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恒河南岸说法,一位信徒知道天底下最有智慧的人在那里说法,就从恒河北岸走了很远的路,想到南岸去听法。但是到了恒河北岸之后,他发现根本无法过去,还要绕路,如果走到对岸,法会可能已经结束了,怎么办?他问旁边一个船夫:“请问这个河水深不深?可不可以过去?”船夫说:“浅浅的,差不多到你的膝盖而已。”那个人听了之后很开心,坚信不疑地说:“那我就可以走过去听佛陀讲经说法了!”结果他就从河面上走了过去。在恒河南岸听法的人,看到一个人从河面上走过来,都吓坏了,因为河水有好几丈深。他们问佛陀:“佛陀,这人是不是菩萨?要不然他怎么可以从河面上走过来呢?”佛陀说:“不是,他不是菩萨的化身,他跟你们一样,只不过他对我所说的话有绝对的信心,所以他可以从河面上走过来。”其实是佛陀化为一个渡船人在度他。有了可以走在河面上而不沉下去的信心,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只有肯定自己,才会有信心;只有有了信心,才会打开灵魂深处的智慧之门。

超度“石头”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71111 墨尔本法会开示   有一天,佛与众弟子漫步池塘,有位弟子问:“世尊啊,我们用修行人的功德力量,真的能让死者超生吗?”佛陀没有说话,拿起脚边的一块石头抛进池塘中,说:“你们跟我一起虔诚的绕池塘念‘石头浮上来’。”大家念了好几圈,石头也没浮上来。佛陀说:“一个业障很重的众生,他所造的因缘本性均是下沉的业,任凭别人怎么增上缘去帮他超度,都没有办法把他超度上来。”佛陀又拣了一个干果抛入水中,说:“大家一起念‘干果沉下去、干果沉下去’。”结果,干果浮上来。佛陀语重心长的说:“一个人根本业(过去生中的业障)很轻,不管是否在今世造过一些业,但依然是本性光明,临终助念会帮助他同登极乐。”一个人的恶业恶根太重,基础太坏,怎么超度也上不去;如果一个人只是造了一些小的新业,尤其他在上辈子没有做很大的恶业,他一定能超度上去。

贫妇的供养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71107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开示   有一个中年妇女很穷,她说:“多么庄严的佛陀,多么和合的僧众啊!”她看了非常开心,佛陀这么庄严,跟着他的那些僧众都是这么地合在一起,如果能够供养他们,不知该有多好!她就想供养他们。但是她望着祗园精舍,陷入了沉思,因为她的家几乎是一贫如洗。这个妇人叹了口气:“自己拿什么来供养佛法僧呢?什么都没有,难道就这样放弃供养三宝吗?”这个妇人心想。这时候她突然灵光一现,悟性来了,她想:“我虽然没有钱,但是我可以尽我的心来做供养啊,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当下决定,要发心每天打扫祗园精舍。最后什么果报?这个妇人说到做到,每一天一早就来到精舍,把精舍整理得一尘不染,非常干净,令僧众有清净庄严的环境,能够安心办道,让所有来到道场的人一看这么干净,都生起欢喜和赞叹之心。所以你们有时候到观音堂,一看里面这么干净,你们会生起一种法喜的心;如果堆得乱七八糟,你们心里会不开心的,但是不讲。这个妇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没有间断,至诚之心始终如一,很厉害。   祗园精舍的附近还住着一位长者,有一天这位长者出门去游玩,马车不知不觉地行驶到了一个奇妙的地方,在这里他看见了一个奇妙的景象,让长者叹为观止。他看到在远处的山水中竟有数十间房舍,由七宝(金银珠宝)砌成的数十间高广妙好的房舍,在阳光的映照下金碧辉煌。长者仿佛看见这个房舍边上有个人影,于是他难忍惊讶之情,便欢喜地大声询问道:“请问您,这一大片殊胜庄严、美轮美奂的房子,是属于谁的产业(我们现在叫物业,过去叫产业)?”这时,果然有声音远远传来,回答说:“有一位贫穷却具足德行的人,因为她洒扫佛陀的精舍,种了无上的福报,未来会投生到这里,我现在正在为她建造这一片房舍。”看见了吗?人还没走,天上的房子有了。你们如果好好修心,人还没有走,天上的莲花已经有了,一样道理。长者听了,十分欢喜地说:“哎呀,太好了,我一定要去找这个大福报的人,向她求取这些房子。”   长者立刻驾着马车继续前进,走啊走啊,像有人牵引他一样,到了前方,出现的就是这位妇人又小又破旧的家。于是长者向妇人请求说:“夫人,您有一件好东西,是不是能给我?我以五百两黄金作为报酬。”这个妇人听了,大为不解,她说:“我一直都是如此贫穷,哪里会有什么好东西呢?”长者说:“没有关系,夫人只要答应我就好了。”这个妇人虽然疑惑,但还是答应他了:“好吧。”于是,长者就给了这位妇人五百两金子——当时的五百两金子不得了,欢天喜地地离开了。看着这个长者雀跃的背影,再看看手中沉甸甸的黄金,这位妇人觉得她简直是在做梦:“究竟是什么好东西啊?这个东西可真是帮我圆满供养三宝大愿的功臣啊!”妇人拿着这五百两黄金,她首先想到:“哎呀,圆了我以后供养三宝的这个梦了!”你看看,这个妇人意外获得了五百两黄金,却始终没有用来添置家中的所需,反而将这些黄金广修供养,种大福田。因为她的清净发心,广积善德,圆满布施,不久便在一次听闻佛陀开示的当下,证得道果。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不要认为善小而不为。所以你去看,在庙里很多法师进去学的第一课是什么?打扫卫生,清洁寺庙。清洁什么?在清洁你内心的肮脏啊。你看看我们人,有贡高我慢心的人,很多有自私心的人,他会不会去帮助别人清洁房屋、房舍?不会的。所以放下自己的心,有时候在本心当中要有些善良。台长告诉你们,不善良的人他说不出、做不出学佛的言和行为。善良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一个善良的人,其实有能够洞察人性中的恶的能力,一种把他人的痛苦完整地理解为痛苦的能力。所以你去看,善良的人看见别人受苦了,他非常难过、非常痛苦,这是一种理解的能力。所以,做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先学习怎么样善良。想一想,很多的恶,首先就是从不善良开始的。在快乐当中,我们不要忘记内心的宁静,因为快乐之后就会产生烦恼。  

我所鸟的前世今生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71107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开示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与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来到祗树给孤独园(就是佛陀住的地方和说法的地方)。当时有一位尊者(称为“尊者”,就是当时比较富有的),拥有无量的金银珠宝,万贯家产,很多钱。他虽然非常富有,但是非常吝啬,而且不知足。他不仅不供养他的父母亲,连他的妻子和奴仆,他也让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他不与自己所有的亲朋好友来往,唯恐他们来问他借款。尊者命终之后,他没有子女来继承家业,因此所有的家产全部归了当地的所有人。“所有人”,就是当地的一个小国家所有。当时比丘就去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了,佛陀笑笑,告诉众比丘,说:“你们知道,这位尊者不仅今生吝啬,不行布施,他的前世也是这样。”因为佛陀看得出前世因果,大家都愿听佛陀来讲一讲这位尊者的上一世到底是怎么回事。   佛陀说,过去在大香山上有一种荜拨树,这些荜拨树上住了一种鸟,叫“我所鸟”。荜拨树的果实有食疗的作用,很多人吃了这个果实之后身体都会好,所以果子一成熟很多人就上山来采。我所鸟因为终日在树上,它觉得这棵树是它的,所以它见他们来采果子的时候就猛力地喊:“这些果子是我所有的,你们不可以来摘。”它就在上面拼命地叫。人们不理会它的叫唤,继续摘着果子。我所鸟一再叫喊:“我不希望别人拿走我的东西,请你们赶快停止。”然而任凭我所鸟如何忧愁地叫唤,也没有人停下手边的动作,果子一颗颗被摘了下来。我所鸟不断地哀号,它的悲泣声越来越小,渐渐力竭身亡。佛陀告诉比丘,当时的我所鸟就是现在这位非常贪的、吝啬的尊者。所以佛陀希望大家:大众当修布施,割爱去贪,内心要恒保清净无垢,就是要保持心的干净,不要贪。比丘听佛所说,个个欢喜,依教奉行。   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人要懂得有得有失,要懂得空。无所求,为尊者;有所求,为愚者。   因为所求的东西都不是你的、能够一辈子归于你的。很多人不但空不了,还会在人间遭遇很多的烦恼和痛苦,所以他们很想控制自己的心态。但是很难,因为我们改变不了自己,我们改变不了别人,我们也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是学佛之后,我们懂得怎么样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师父告诉你们,“有心无难事,有诚路定通”,如果你有诚心诚意,你的路一定走得通。正确的心态能够让人生活得非常坦然、顺畅。心态是靠你自己来调整的,只要你愿意,你一定可以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心态。

早逝的婆罗门女儿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70925 意大利米兰法会开示   佛陀当年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这是当年佛陀的一个道场,那个时候没有庙,就是一个精舍。那个时候有一位婆罗门,就像现在的居士一样,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儿,长得端庄聪明,口才也好,在整个国家当中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掉了。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凡有任何忧愁,父母亲只要见到女儿,心中的忧愁苦恼当下就消散了。面对女儿的突然死亡,父亲心中悲痛难以言喻,每天伤心啼哭,不觉竟然疯了,整日到处乱走。   有一天,这位父亲来到佛陀居住的地方,一见到佛陀,当下神志清醒,并向佛陀顶礼。悲伤的父亲对佛陀说:“佛陀,我没有儿子,只有这个女儿,我爱惜她犹如掌上明珠,她让我忘掉一切忧愁。可是她突生重病,在我面前舍我而亡,我现在唤不醒她,叫她也没有应答,眼睛一闭,她的呼吸就停止了,身体就冷掉了,任凭我呼天不应、叫地不灵,我心中的愁闷痛苦难以形容,难以忍耐,唯有世尊解开我的忧愁。”他的声音哽咽,泪流满面,令身边的闻者也不禁为之湿袖。佛陀就跟他开示说,世间有四件事情不能永久保存。第一,有常者必无常。就是说,凡是存在的任何事物,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就像今天的这朵花,它开得这么茂盛、漂亮,一个星期之后,它就枯萎了,因为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这个世间的一切物质都在慢慢地改变,最后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的身体天天在老化一样,经过生老病死,最后在这个世间就会消失。所以,山河大地,包括宇宙地球,实际上也经历了成住坏空,想一想,房子从造起来,用了一百年之后,推倒重新造,坏掉,造好了叫成,住就是大家住在里面,慢慢地时间长了,房子坏了,最后房子没有了。   第二,富贵者必不久。就是说,不管怎样大富大貴的人,最后也会颓败下来、变得很穷。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家里总会出个败家子,除非代代行善积德,才能保持子子孙孙的荣华富贵。但是我们凡夫很难保持,因为我们人都有贪婪的心,有了还要有更多,所以,没有布施,富贵就不会长久。   第三,会合者必別离。六亲眷属在一起,或是亲朋好友在一起,开心吧?可是没有不散的宴席,孩子长大了,就离开家了,你们想一想,我们过去都有亲戚朋友在一起,但是开心完之后,大家各奔东西。小时候,兄弟姐妹的关系多好,但是现在大家嫁的嫁人,娶媳妇的娶媳妇,所以佛陀说会合者必别离,一定会离开的。只要大家聚在一起,总会有离开的一天。   第四,强健者必归死。就是不管你表面上看起来多年轻,身体多么强壮,你总有死亡的一天。不管你再长寿,你能活到150岁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当一个人一生出来,实际上就是被判决了不定期的死刑,而且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刻,你一不留神,你的命也许就没有了。所以,“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说,要懂得在这个世界上好好地珍惜自己的生命,你连命都没有了,你还能够有什么?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珍惜生命。

佛陀谈因果的故事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70922 意大利米兰开光开示   有一天,佛陀带着他的弟子经过了一个集市贸易的地方,看见一位卖鱼的老人,一边在斗量卖鱼,一边哀叹地说:“老天爷,我到底犯了什么错,你让我的儿子这么早死掉?如果他还活着,他可以帮我卖鱼,我哪会这么操劳、这么辛苦?”佛陀慈悲地看着这个老人家,轻轻一笑,瞬时佛陀的齿畔生出五色金光,照亮了老人和整个市场。一会儿,一头满身臭秽的大猪慢慢走过来,身体还淌着屎和尿,摇摇摆摆地就走过了市集。很多人看见它都掩住鼻子,佛陀看到它——因为佛陀能看因果,所以露出了怜悯的微笑。   阿难就在一旁看到佛陀的行为举止之后,感觉佛陀怎么跟平时不一样,他非常恭敬地就跟佛陀讲:“慈悲的世尊,刚刚您看到老人家哀叹而怜悯一笑,现在您看到摇摆行走的大猪,也露出相同的微笑,难道其中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请世尊慈悲给我们开示一下,以解答我们众弟子的疑惑。“陀就告诉大家:“我之所以笑,有三个原因。第一,是无奈于这位老人的愚痴,他想想他在溪边捕鱼的时候,他让无可计数的生命在他的渔网之下惨遭杀害,也让那些鱼虾家庭破碎,骨肉相离,但是他不曾因为鱼虾的苦而生起丝毫的恻隐之心。如今自己的儿子因祸而死,他却怨天咒地,感叹命运对自己如此地不公正,因为这样的因缘而可笑。”   “第二,过去曾经风光不可一世,能够呼风唤雨、来去自如、志得意满的飞行天人,今天却投胎在鱼贩的网中。”大家知道天人时间再长,只要天福享尽,他也会投人、投畜生或者投鱼。所以佛陀看见那些鱼就是天人下来的,它们无助地苟延残喘,连性命都自顾不暇。这个前世的天人因为专修空观——空想观,就是修行的时候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实际上这个“空想”是开始学佛的时候叫你们放下,不要有杂念,但是不是想成了“空想”的一个观,就是“我什么都不要”。你因为有肉身,你在人间还是应该懂得要有“定”。他就是因为完全的空想观,修成了“空定”,执著了这个想出来的空。很多人修心,根本没有师父,打坐都很容易出偏差,所以很多人无法归于本心。这天人修心修到后来没有归于本心,而且是得寿八十亿四千万劫之久——在天上的时间很久,但是他不能让自己的罪业消弭,所以在福寿用尽的时候,他的定力也跟着消失,还是要受六道轮回果报之苦。   阿难不解地问道:“像帝释天一样尊贵的天人,他所修的福德如此多广,为何仍然不能免于业报呢?”这时候一旁的那条鱼睁着空洞的双眼,好像有所感悟一样看着佛陀。佛陀答道:“祸福其实只是暂时的假相,并不能长久。如果因为今生的富贵而志得意满,就是自己觉得很高傲,不知道继续培福修慧,反而逆行倒施,很快地,福报就会享尽。”当你今天还有福气的时候,你一定不能用尽。当今天太太还陪着你、帮你做事情的时候,你不能欺负她,因为福报会用尽;当你今天还有点钱,你绝对不能浪费,因为你会为自己招来无数的灾难和罪报,就是因为你把福用尽了,就像你们信用卡用完了,你就得借了。   第三个原因是:佛陀回忆起过去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他曾有一世身为三宝弟子,每逢六斋日,听经闻法,精进行道,从来不敢懈怠。佛陀崇信三宝,平日奉行佛法,行善不倦,所以他蒙佛说法,出家修行,生生世世地奉持不懈,因此德行福慧,日夜增广,成就无上的道果,为世所尊,所以就叫“世尊”。佛陀当时在修心的时候,隔壁有一个邻居从来不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道理,他不学无术,四处为恶,还供奉鬼神,施放蛊魅来残害他人,平时一有空闲,吃喝嫖赌饮酒作乐。至此之后的轮回当中,佛陀说:“我所生之处都是清净的住所,听闻佛法,精进修行,圆满佛果。而过去的这位邻居留恋女色,荒淫无度,又不知道孝顺父母,因此至今,今生依旧在三恶道,轮回未能出离。”听到这里,你们知道佛陀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吗?因为这位邻居就是刚刚走过去的浑身脏得不得了的那个大猪。   在《六度集经》里有记载佛陀当年的故事。我们修行人要懂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佛法就是大医王,开示八万四千医治众生生病的法门,人的身体包括精神上有八万四千种疾病,所以对此要开八万四千个法门,依佛精进,了脱生死,不受轮回,终成无上菩提佛果。

一头牛伤害三个人的故事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70421 印尼雅加达弟子开示   台长接下来讲一个佛陀当年的故事给大家听。学佛人做人不能有怨恨的心,因为怨恨非常可怕,一个怨恨可能会在你的八识田中种下一个很大的恶因啊。   在佛陀时代,有一天,有一个商人在路上不小心被牛角戳死了。牛的主人怕留下这头恶牛以后给他添加更多的麻烦,因此就将牛贱价出售。牛的新主人买牛后回家,走到半路上,他想给牛喝点水,哪知牛不但不饮水,反而凶性大发,用牛角又把新主人给戳死了。新牛主的家人知道后不禁勃然大怒,立刻将这条牛杀死,然后挑到市场上去卖。有一个农夫,贪恋便宜买下了牛头,在回家的途中,因天气炎热,他就将牛头高高地挂在一颗树上,然后坐在树底下休息。谁知道,系牛头的绳子突然断裂,重重的牛头从树上掉下来,正好砸在农夫的头上,可怜的农夫因伤重当场死亡。一头牛竟然害死了三个人,整个地方纷纷议论,消息传到了当时这个国家的皇帝频婆娑罗王的耳中,他也觉得这事情不可思议,就亲自去请教佛陀。   佛陀解释说,在过去世,有三个商人相约到外地去做生意,他们为了省钱不愿意住旅店,特地到一个老妇人家里去借住。本来双方约定要付老妇人租金,但是到了第二天,这三个商人趁着老妇人外出的时候,竟偷偷地溜走了。老妇人发觉之后,非常愤怒,就拼命地去追他们,想索取欠款。三个商人因为担负着沉重的行李,很快被这个老妇人追上了。这三个商人认为她年老可欺,赖账不还,还恶言恶语地侮辱这个老妇人。老妇人对他们无可奈何,她恨得咬牙切齿,愤恨地对他们说:“你们这些无赖,欺负我年老孤单,你们以后会有报应的。今生我虽然拿你们没有办法,等到来生我变成一头牛,我也要报仇杀死你们,以泄我心头之恨。”   佛陀继续说道:“那个老妇人就是这头凶牛的前世,而同日被牛害死的三个人,就是欺负老妇人的那三个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更显示了一个人的怨恨为什么这么可怕。一个人如果怨恨别人,在心中就像毒咒语一样,将自己咒进了因果报应的罗网,使本来还不算严重的因果关系更加恶化,因为怨恨,才会冤冤相报。我们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愿力是多么的强大,如果我们将这个愿力用在学佛上,我们一定能够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我们把愿力用在伤害别人,下辈子你一定会来报仇,那么,你可能就只能投人或者投畜生,到人间再来冤冤相报。想一想,你们周围有很多的人,为什么这么恶、这么恨你啊?为什么让自己这么想不通、这么难过啊?要记住,说不定就是你们上辈子的冤结还没有化解,才到人间继续来还你们的债。

佛陀的六敬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1225马来西亚吉隆坡法会开示   有一天,佛陀走在进城的路上,佛陀看见一名男子,向着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和上方都在顶礼膜拜,于是佛陀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呢?”那名男子说:“我这是在做善生,我每天向各方膜拜,是我们家族传下来的传统。据说这可以得到幸福。”佛陀说:“我也有六种敬礼的方法。”那个人奇怪地问:“你的方法是什么呢?”佛陀慈祥地笑着对他说:“获得幸福的六种敬礼方法是:第一,孝顺父母,做儿女的要孝顺,令父母高兴和欣慰;第二,尊重师长,做学生的要敬重师长,接受教导;第三,爱护妻子,妻子是个好助手,夫妻之间要互相尊敬;第四,善待朋友,对待朋友要诚实、互敬;第五,尊敬僧众,对待僧人要布施、恭敬;第六,对待仆人要宽容,不要让他们过度劳累。如果你能按照这六种方法来对待生活,你的家庭就会和谐圆满,人生就会快乐无忧。”那个人听了佛陀的教诲之后,心中十分高兴,从此,他就照着佛陀的教诲行事,心中的幸福感与日俱增。佛陀告诉那人的“获得幸福”的方法有什么玄妙吗?显然没有。但是,人间众生谁能完全地照着做呢?如果每个人都老老实实照着做,相信每个人都会获得幸福。幸福从平等心来,平安从感恩心来。

尼俱类树的种子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1224 马来西亚吉隆坡法会开示   我们培植心中的福气,就是像种下种子一样,就是像收获果实一样。佛陀用了一句话说“犹如尼俱类树那么多”,尼俱类树是印度古时候的一种树,它长得非常的茂盛,它只有一颗核,却可以长出百千万的树叶出来。阿难曾经跪着合掌跟佛陀讲:“种子只有一枚的核粒,渐渐长大之后,它却能收获数不尽的种子。”佛告诉阿难说:“只要有一颗布施的心,你会得到万倍的回报。”这句话一点不假,希望大家心中常存善念,天天念经,那么邪念不侵,我们的心就会越来越接近菩萨。

佛陀说法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1224马来西亚吉隆坡法会开示   跟大家讲一句佛陀当年说过的一首诗:“贤者好布施”,“贤”就是圣贤人,好布施;“天人自扶将”,也就是说天上的人都会来扶持你、帮助你;“施一得万倍”,布施一颗慈悲的心,得到万倍的回报种子;“安乐寿命长,今日施善人,其福不可量,皆当得佛道,度脱于十方”。   佛陀告诉阿难说:“世人愚痴无知啊,只能用生死的肉眼来观察一切,而不能透彻地了知罪业和福报的根本。”佛陀说:“我用道眼观看无始劫以来一直到今天的众生的罪福报应,清楚得犹如观看手掌中的珍宝琉璃一样,内外透明清澈,没有任何疑惑不明之处。”阿难整理了一下衣服,作礼跟佛说:“佛陀,您说的这些法,我要用什么名字来称呼比较适当呢?”佛告诉阿难说:“这部经就叫做《五道轮转罪福报应》,日后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读诵而广为宣传的话,功德无量。我们能够见到贤劫中的一千尊佛,并能追随供养贤劫千佛。”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我们现在要学习的佛经,都是指导我们的方向,佛像虽然不会讲话,但是佛留下的佛经、观世音菩萨的经文,都是指导我们的明灯,这么多的灯照亮着我们,我们不会迷失方向,一天不念经,一天不学佛,你可能就在往地狱的门前走了。希望大家远离恶道,天天向上,好好学佛,去争取上天啊!

佛陀治“贪”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1007 日本·东京法会开示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懂得积善德。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外面化缘,得到了一个芒果,远处一个婆罗门乞丐看到之后,跑过来向佛要这个芒果,佛想给他,但是佛没有立即给他,而是对他说:“如果你说‘我不要’,我就把这个芒果给你。”乞丐迫不及待地冲着佛说:“我不要,我不要。”(你们很多人可能想“你不是不要吗?那我不给你”——那是现代人)。佛陀就说:“好,我现在给你。”那个人得到芒果之后一边吃一边跑开了。佛陀有个弟子叫阿难,阿难非常有智慧,他问佛陀:“佛陀,你也不是不给他,但是你为什么要叫他说一遍‘我不要’,再给他呢?”佛说:“唉,这个人贪心太重啊!我看他多少世当中只说过‘要’,从来没有说过‘不要’,所以我今天让他说一遍‘我不要’,以种下善根,将来这个善果成熟,他就会得到善报啊!”

佛陀谈生死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1007日本·东京法会开示   有一个弟子问:“佛死了之后到什么地方去?”佛陀说:“来,你去拿一支蜡烛过来,我会让你知道佛死了到什么地方去。”弟子急忙拿来了蜡烛让佛陀看,佛陀说:“你把蜡烛点亮,然后拿过来靠近我,让我看看蜡烛的光。”   弟子把蜡烛拿到佛陀面前,用手遮住,怕风把蜡烛吹灭了。这时候,佛陀训斥弟子说:“你为什么要遮遮掩掩?该灭的自然会灭,该掩的,你用手掩住也是没有用的,就像人的死亡一样,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吹灭了蜡烛,并说:“你们这些弟子,有谁知道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它的火焰到什么地方去了?”弟子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佛陀接着说:“佛死,就如蜡烛熄灭。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佛死了就到什么地方去了,和火焰熄灭是一样的道理。佛陀死了,他就消灭了,他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是我们人的灵魂和身体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整体并没有消亡。火焰是个性,个性存在于整体之中,火焰熄灭了,个性就消灭了,但是整体依然存在。不要关心佛死后去哪里,他去了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成佛。等到你们顿悟时,你们就不会再问这些问题了。”   我们说到生死,在一般人看来,生之可喜,死之可悲。想一想,一声啼哭来到人间,生不带来任何的财产、物业,走的时候没有人陪你一起走,孤零零地来到人间,孤零零地离开人间。人间的一切,包括你的父母亲都是借来的,你所有的一切都是借来的,走的时候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带走。所以,在悟道人的眼中,生并非可喜,死并非可悲,因为生和死就是一体两面。犹如一个人的灵魂坐在汽车里开车,这个车就是他的外壳,就是他的身体,汽车开坏了,但是人还是他原来的原灵。人可以转世,但是魂还是他本人,生死循环这是自然的道理。不少学禅的人说,生和死与我们不相干,“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就像我们每天出门和回家一样。所以我们的境界必须提高,学佛的人不怕生、不怕死,就怕造因结果。不造恶因、不去做坏事的人,永远是一个平安心静的人;天天做善事的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通过学佛能够让自己完美,让自己真正超脱人间的烦恼道,到菩萨的四圣道。

永恒的清静功德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1001 台湾台北法会开示   佛陀晚年最令他感到悲伤痛心的事,莫过于首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相继先他而入涅槃。当舍利弗回到家乡进入涅槃后,他的弟子均头沙弥非常伤心的捧着灵骨去见佛陀。佛陀就开示均头沙弥说:“均头,你的老师入灭了,他的无漏戒定功德和深广的智慧也随之消灭了吗?”均头哭着回答:“没有。”佛陀说:“既然一切生死的痛苦已经灭去了,而一切清净功德都没有失去,那你又何必哭泣呢?”均头一想,“是啊!老师的肉身虽然幻灭了,但是老师的功德却长留人间,法喜充遍宇宙。”当下领悟。人生的真正意义,应该是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

生命是人间的缘分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1001 台湾台北法会开示   佛陀当年住在祗树给孤独园时,一位年轻人愁容满面,见到佛陀泪涟涟,说:“佛陀,我父亲生病过世,父亲是很好的人,但是,佛陀,为什么好人不长久啊?”佛陀说:“你听过我讲‘生老病死’‘人生无常’吗?人来到这个世界,岁数是有限的啊,每个人都有要走的一天。”青年人说:“但我不觉得我父亲年老了。”佛陀解释生命的长短,说:“人不是岁数而定,而是他在人间的缘分有多长,他的时间就有多长,生命就有多长。”在这里,我暂停这个故事,先给大家解释一下。很多人就知道要活的长一点,但是没有想到,只要有善缘的话,就一直可以变得很长寿,很多人明明生癌症要走了,但是他和菩萨求的不是寿而是缘分,他和菩萨许愿“只要我病好了,我要救度更多的有缘众生”,菩萨才给他延寿的。今天我们还能走出来救人,就拥有了自己的慧命,寿命也随之延长;很多人在家里天天吃好的穿好的,慢慢会变得孤独,最后死亡,所以是孤独死亡。人心胸要开阔,要能够去救度众生,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化在无限的为众生服务上,寿命就会无限的延长,有一天你到了八十多岁还在做功德,人家说“你的寿真长”,你说“我还要活到一百岁为众生服务”。年轻人又说:“父亲舍此生后,是在天堂还是在地狱?请佛陀加持,让他能往生天堂。”佛陀觉得烦恼占满年轻人的心,他说:“难得你很孝顺,我答应为你父亲加持。”佛陀找来两个壶,一个壶灌满油,另一个放些石头,来到河边。佛陀说:“石头好比业障,油好比善业,我现在将两个壶放在水中。”装满石头的壶沉下去了,放油的壶浮在水面。佛陀说:“你们用心祈祷让油下沉,石头上浮。大家一起祈祷吧!”众生知道无论何种祈求,石头一定是往下,油一定在上。佛陀笑着说:“行善就像把茶壶放油,造恶就是茶壶放石头。当生命终结,善业往上升,恶业往下沉,这就是事实,不是靠谁加持就可以达到好的境界。这就是如同石头无法靠着祈祷浮出水面一样。”所以人往生后,完全取决于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我们在生前要有正确心态,在世间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要弃恶从善,懂因果,不要因为一些人间的欲望而造下恶因恶果,让自己这颗心永远不能往上,只能下沉。

谁放进去的苦恼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0918 美国纽约法会开示   有一个人他感到非常苦恼,于是他就背上行囊,去找佛陀为他灭苦难。佛陀听完他的诉说之后说:“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那个人不解地问:“可是佛陀,我心中充满着苦恼和困惑,我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佛陀慈悲地解释道:“孩子啊,是谁给你心里放进了苦恼和困惑呢?”这个人沉思了良久,他没有讲话,佛陀继续开示说:“是谁放进去的,就请您把它拿出来。”   看着佛陀慈祥的笑脸,这个人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其实,我们心中的苦恼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执着,我们想不通、我们难过、我们伤心,就是因为我们执着于这句话和执着于这件事情,这样就很难解脱自己的心灵。如果我们想通、想明白,知道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不执着于任何一件事情,我们就会得到解脱,所以,想通就是解脱,能够想明白那才叫开悟。

四位妻子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0908美国休斯顿《世界佛友见面会》   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在说法。你们很多人不知道,以为佛陀讲法很难,好像当时听不懂一样,其实佛陀当年说法的时候,佛陀也很喜欢讲故事。佛陀当年讲了个故事,我现在把它拿过来,讲给你们听听。佛陀说,有一个地方有一个富翁——这个富翁是比方啦,但是他当时讲的时候先没有告诉大家——他说有个富翁娶了四个妻子:第一个妻子伶俐可爱,寸步不离,整日相伴;第二个妻子是富翁,但是是他争来的、抢来的,长得很漂亮;第三个妻子天天忙于生活的琐事当中,使他自己有安定的生活;第四个妻子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这个富翁忘记了她的存在,好像没有这个人一样。有一天这个富翁要出远门,你们知道当年出远门是一种很痛苦的事情,又没车又没辆,长途跋涉又没吃的,哪像现在啊。现在看当年,佛陀出去弘法也是很辛苦的,你看当年孔夫子带着三百个弟子周游列国,都是坐着马车啊,后面的轮车要滚多少次才能到人家国家去,你想想看?现在我们眼睛一眨,就到另外一个国家了,睡一觉,从加拿大飞到美国了,就这么快。这一天,富翁要出远门,他就问:“你们四个人谁愿意陪我出远门呢?”因为这种很苦,大家都不愿意去,第一个妻子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呢。”第一个妻子是伶俐可爱,寸步不离。第二个妻子说:“我是被你争来的、抢来的,我本来就不是属于你的老婆,所以我不陪你去。”第三个妻子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但是我不愿意忍受风餐露宿的生活,所以我不去。”三个都不去,只有第四个妻子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是你的妻子,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你哪里。”最后这个富翁就带着第四位妻子开始了他的旅途。佛陀讲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一下,佛陀就开示道:“各位善男子善女人,这位商人是谁呢?这位富翁商人就是你们自己。第一个妻子是你们的肉身,我现在把它反过来讲,可爱伶俐、寸步不离、整日相伴的是你们的肉身,过世之后,肉身就会与你们分开,这就是为什么她不能相伴你到终老。第二个妻子就是你们拥有的财产,所以刚刚说第二个妻子是争来、抢来的,有钱,很漂亮,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为人死后一切物质都是空的,所以这个物质是带不走的。所以等到你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第二个妻子说‘我不跟你去远行了,拜拜,我们也结束了’。第三个妻子是谁呢?就是你现实当中的妻子。活着的时候两人可以相依为命,但是死后,她也不会陪你一起去死的,所以叫分道扬镳,第三个也不会陪你走掉。只有第四个妻子,那是什么呢?那是我们的慧命和我们的本性。我们人时常忘记我们的慧命和我们的本性良心的存在,只有我们的慧命和我们的良心在我们死后会永远陪伴着我们。”所以佛陀讲的故事,意义非常深刻,这就是佛陀给我们的教育啊。

五戒的典故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0819马来西亚·马六甲法会开示   五戒很简单,学佛人五戒就是不杀生,不要去杀人,杀动物。连猴子、狗都不能杀的,连小小的飞的东西都不能杀。不偷盗,不能偷东西,应该吧?不邪淫,就是不要自己出去乱搞,男女之事乱来。不妄语,就是不能说撒谎的话,整天说撒谎的话就不行。不饮酒,就是不能喝酒。有个典故,本来四戒里面没有不饮酒的,因为佛陀有个弟子当年是个大将军,这个弟子出家之后,有一天被那些将军拉回去说:“大家一起来喝个酒吧。”结果把他灌醉了,之后这个将军躺在马路喝得酩酊大醉,衣衫不整。佛陀正好跟他弟子走过来,一看见,佛陀心里非常难过,这么一个大将军喝醉酒了,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叫他起来都不知道。结果佛陀就在四戒里面加了一戒叫“不饮酒”,这就是五戒:杀、盗、淫、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