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20200701 专题分享 |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16集【顺缘逆缘 佛道自然】

03/07/2020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白话佛法开示第16集【顺缘逆缘 佛道自然】

点击视频

第1段

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念头是最重要的。佛经上经常讲,一念善是佛 一念恶是魔,所以我们念头要常思善。经常要想一想,同样我们的念头,也要经常要懂得,在红尘当中,退一步那就是智慧。什么事情都要逼着人家去做,或者能够不理解别人,去推进着去做,有的时候你会断缘——缘分会没有。所以学佛人应该转身离去,静静地来想一想:我们做什么事情,有缘分,就好好地去随缘;没缘分,那么我们就不必强人所难。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个缘分,这个缘也有善缘也有恶缘,有时候一念正一念邪它都有分的。你今天一个念头是正的,你可能这件事情就做对了;如果你这个念头是邪的,你可能这件事情就做错了。 所以正和邪之间就是佛和魔之间。

 

第2段

所以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要懂得怎么样来淡化自己对人间的一切执著。一件事情放不下,人生很多事情放不下,你要想办法能够把它解脱放下,最重要的就要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古时候很多人悲从心来,和别人的感情离去了,依依不舍,最后把自己这种感情作一首诗,画在一个扇子当中。这个诗句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人跟人最好保持在像初次见面这样,这就是我们经常,中华传统文化当中讲的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有的时候太好了,就会感情牵扯、牵绊,所以初见伊人。不再往心里去,何来分别计较?一个人如果你刚刚跟他初次见面,你不会对他有过分的要求的,你总是说“很好”。看到别人就犹如刚刚初次见面一样,你可以保持一种尊重,可以保持一种沉默,可以保持一种理解,也可以保持一种圆融。 所以初次见面那种感觉就是“我们是一个好朋友,我们是一个好佛友”,你一定不会斤斤计较,一定会随缘放下。当你随缘放下的时候,你人本身就是万般自在。所以很多人说,你活得很自在,为什么他活得不自在?实际上自在就是你自己在调节你的心。你把很多的老朋友,把很多的外面的人间的那些,单位里或者一些人身上有毛病的,你把他感受到“我跟他初次见面”,你一定不会对他有过分的要求。这是佛法的智慧。

 

第3段

有的时候一念之间,一想起以前又恨了,一想起以前 又开心了,所以这个人的智慧,就在悲伤和智慧当中游荡。怎么样没有烦恼?怎么样没有辛苦的分别?就是不要有分别心。你看我们人很可怜,就是因为我们经常有分别心。因为这个人过去曾经伤害过你,因为这个人曾经帮助过你,你看到他,分别心开始,在你心中就会产生喜怒哀乐。 师父跟大家讲,没有爱和恨的是非,那就是放下。你对这个人也没有爱,也没有太多的恨,那么你不就是放下了?就像马路上匆匆而过的人,你会对他有爱有恨吗?只是擦肩而过,所以你没有,在心中就会没有顺逆境。你看见这个人很讨厌,你就会有逆境出来;你这个人看见他很喜欢,你心中的顺境就出来了。所以像太阳一样的,很多人喜欢太阳,有的人喜欢月亮,每个人的概念不同,太阳升起的时候,对他来讲他茁壮成长;当太阳下山的时候,他又有悲伤。还有些人,太阳、月亮他都喜欢,所以太阳来了,他也爱,月亮来了,他也喜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没有走偏。有的人好的,经常对这个人有偏心、偏袒他。有的时候我们对一件事情的执著,会造成我们的任性,想干什么,非常地任性。所以,自然,在心中就不会有取舍的苦恼。 大家想想,取舍的苦恼是什么?取舍的苦恼就是一念之间。在一念之间,你今天一个念头,你今天“我一定要”,你进入了痛苦的程序当中;如果你今天说“我无所谓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你进入了幸福的程序当中。所以苦恼来自于分别心。对别人要平等心、一视同仁心。

 

第4段

学佛人不管顺缘、逆缘,我们要学会胜似闲庭信步,宠辱不惊,去留随意。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人人都想玩得开心,都想认识更多的人,以为我们的生活永远会这样,我们的感情永远会这样——这就违背了佛法界讲的,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一样东西那是永久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是重新遇到了自己的那一刻。所以每个人都要心中有重新认识自己的这一刻,你才能悟出,你才能走遍世界。 所以你了解自己的人,你走到哪里你都不会吃亏,别人都会尊重你,因为你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行为,该有什么思维,这个人就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喜欢。而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说的满口大话,吃的满口饭,做的行为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还以为“我是一枝独秀”,实际上这些只不过就是为了找回一条释放自己内心的一个观念:我是这样的吗?我虽然跟人家不一样,但是我一定有道理的”。实际上,这种已经是在偏见和执著当中在选择自己的思维。所以一个人的思维正和不正,它当然是不一样的。正思维,让别人尊重;偏思维 让别人会举报你。所以你看我们很多的共修会里边,如果你今天上来讲得如理如法,大家都很喜欢听;但有些人增加了自己很多的个人观点,有些话讲偏了,慢慢地别人就会告诉我们,说某某某他在谈体会的时候有严重的偏见。这就是我们说的什么叫正,所以一个人正,首先要了解自己,你才能正。你这个人不能了解自己,你怎么来了解别人?师父就是告诉你们,修心就是为了回归自己的内心。你了解自己,不就是因为要内心了解自己吗?你要放下很多的欲望和念头,回归到无念。无念就是自然而然的东西,那是自然的东西——nature,这些东西它是没有带着一种强求执著和“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那种观念在里边的。所以一个人能够让别人接受的语言、接受的行为、接受的思维,他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别人能够接受。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的对不对?“叔叔,我嘴巴干了 我要吃这个”。人家:“哦, 孩子,我帮你买”。人家不会怀疑你这个人贪嘴的,因为你出来的是很自然的声音。很多人有多少痛苦,因为他有多少杂念,他越是想得多“我怎么样让别人又没有感受到我在动小脑筋,我又要把这些事情做得让别人看不出来”,而当自己讲出来之后,别人看出来了,你就会痛苦。被别人发现你的目的之后,很多人就会痛苦,因为你本来想骗别人。所以我们说学佛学到最后,还是要学会自然。

 

第5段

过去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当中讲“大道自然”,天道也好,人道也好,阿修罗道也好,其实都是本性善良,这就是善道。师父经常跟大家讲三善道,天人、阿修罗、还有人道。人道也算善道,但是这个善道是最接近畜生道的,一个人做事情稍不留神做出来就是畜生的事情,所以要特别特别地当心,因为太靠近畜生道了。所以常常不能带有瞋恨之心,因为畜生很容易恨别人。 大家看见狗,你踢它一脚,它一定要冲你叫一叫、咬一咬,追你一把。动物它有个本性,它非常地恨,而且它非常地执著和争斗,喜欢跟别人斗。我们学佛人要学会不要和别人去争斗,要学会善良,有的时候你的心会让你常常兴风作浪,你不想去跟这个人争,但是他气得你就想跟他去斗去争。实际上,好勇斗狠,这个就有点像阿修罗道。在人间不要去执著。谋,就是一个思维。所以人家说“谋”,就是去思维、去想象。去到底怎么做,你应该怎么把这件事情做好,你怎么样让自己不要受到,任何的事和人物的迷惑和颠倒,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要以为人间“这件事情我是对的,我是错的”,这样你就进入了一个是非的圈子里,你在是非当中出不来。如果你今天跳出是非的圈子,你因为懂得恻隐之心、慈悲无限的道理,你觉得人伤我痛,对方就是对你坚强,那也是一种懦弱,对方对你一种慈忍,他反而倒是一种坚强的象征。然而我们人经常把对方的慈悲,看成是对方的一种懦弱,而把自己这种非常强硬的思维看成是自己的一种勇敢,实际上这种勇敢,会给自己造成更多的伤害。

1-4段拓展延伸

【第1.1段原文】

在红尘当中,退一步那就是智慧。什么事情都要逼着人家去做,或者能够不理解别人,去推进着去做,有的时候你会断缘——缘分会没有。所以学佛人应该转身离去,静静地来想一想:我们做什么事情,有缘分,就好好地去随缘;没缘分,那么我们就不必强人所难。

 

【第1.1段延伸】什么是智慧?

Shuohua20161028 13:54

台长答: 智”是什么,“智”是往前进步;“慧”那是懂得往后退,要守住。智慧”,一智一慧,就是一进一退,所以智慧的人就是能进能退、能守能攻的人,这种人能够让自己心中圆融。一个能够让心中圆融的人,他是能进能退的。一个家庭要能够维持下去,老公发脾气了,老婆要懂得忍耐;老婆发脾气的时候,老公要懂得忍耐。相互一谦一让,有时候要提醒,有时要怎么样,它是靠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就是靠着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原有看法。比方说你原来的看法做出这些事情做得不好,你就提升了,“哦,我下次不能做”,实际上这就长智慧了。很多人就是“猪撞南墙不回头”“我吃过苦头了,我再这样,我再这样”“我脾气改不了的,我要找个女人一定顺着我的”……好了,最后没有一个女人跟着他时间长的。你要改变自己才叫智慧。

 

【第1.1段延伸】大智慧是明白人间一切都是因缘

摘自《白话佛法十》第30篇【认清因缘一定变成因果】  点击阅读

大智慧是什么?明白了人间一切都是因缘,明白了一切法也是因缘,人间应该归你拥有的东西和不应该归你拥有的东西,都是一个缘分。因缘不好,那么强求就会不顺,自己知道自己的因缘最近很不好,得不到很多东西,如果你去强求,你一定不会顺利。

 

【第1.2段原文】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个缘分,这个缘也有善缘也有恶缘,有时候一念正一念邪它都有分的。你今天一个念头是正的,你可能这件事情就做对了;如果你这个念头是邪的,你可能这件事情就做错了。所以正和邪之间就是佛和魔之间。

 

【第1.2段延伸】一念佛,一念魔

摘自2018年12月30日吉隆坡法会

人心最难控制,佛、魔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一旦沉迷在欲望之中,你可能永远就没有回头的余地。所以,人须有为众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佛。一个人想要成为菩萨,就一定要懂得克制自己,一念佛、一念魔,忍辱、无欲才能精进,一个人能够忍耐,这个人一定会成功。

 

【第2.1段原文】

你要想办法能够把它解脱放下,最重要的就要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古时候很多人悲从心来,和别人的感情离去了,依依不舍,最后把自己这种感情作一首诗,画在一个扇子当中。这个诗句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人跟人最好保持在像初次见面这样。这就是我们经常,中华传统文化当中讲的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有的时候太好了,就会感情牵扯、牵绊,所以初见伊人。不再往心里去,何来分别计较?一个人如果你刚刚跟他初次见面,你不会对他有过分的要求的,你总是说很好”。看到别人就犹如刚刚初次见面一样,你可以保持一种尊重,可以保持一种沉,可以保持一种理解,也可以保持一种圆融。所以初次见面那种感觉就是“我们是一个好朋友,我们是一个好佛友”,你一定不会斤斤计较,一定会随缘放下。你把很多的老朋友,把很多的外面的人间的那些,单位里或者一些人身上有毛病的,你把他感受到我跟他初次见面,你一定不会对他有过分的要求。这是佛法的智慧。

 

【第2.1段延伸】善缘也要看破,有善必有恶,有恶必有善

wenda20151025A  10:02

男听众:恶缘来了我们当然想着放下,可善缘来了我们怎样放下?

台长答:只有看破善缘,你把善缘看破了,你就放下了。因为善缘到了最后,结果也是不好的缘分,因为有善必有恶,有恶必有善。恶缘怎么来的?就是善缘过来的。举个简单例子,你们还没结婚之前恩恩爱爱,是不是善缘?结了婚之后吵吵闹闹也不是这个缘分吗?怎么会变成恶缘的?它会变的。那么当你有善缘来的时候,你要看到,很快地会有恶缘来了,你就不会对这个善缘特别感兴趣了。有智慧的人,当一个善缘来了之后,首先要看到它的结果。比方说,善缘谁都会有啊,我们有一个青年人就是这样的,有女孩子喜欢他了,他就比较冷静,他虽然很喜欢她,但是他知道这个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为什么?第一,他现在年纪小;第二,还在读书;第三,这个结局是什么呢?而且这个来进攻的女孩子都是比较厉害的,她以后会想办法控制你的。

 

【第2.1段延伸】爱的越深,恨得越深,由爱生恨  

2013-11-29问答

听众:他们之间的冤结深,应该也包含善缘吧?

台长:冤结深,善缘和恶缘都深的。爱得越深恨得越深,恨得越深就是因为过去爱过,不爱哪来的恨?恨是怎么来的?就是由爱生恨的。人就是没智慧,都像菩萨一样有智慧,在人间也不会很痛苦了。

 

【第2.1段延伸】佛友间如何相处才能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

Wenda20171008B   08:44

男听众:师父,从传统文化上讲,我们修心灵法门的师兄,如何相处才能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呢?

台长答:私下不要有什么感情上的交往,只是在佛法上多多地交往,一定不会吵架。如果大家一起共修《白话佛法》、一起念经、一起拜佛,你说有什么矛盾?

 

【第2.1段延伸】君子之交淡如水,距离产生美感 

wenda20160529A  42:44

男听众:如何从学佛角度来理解“君子之交淡如水”?

台长答:君子之交淡如水”,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做人,人跟人之间的交往要学会相互尊重。当你尊重对方的时候,你就非常的平淡。你想想看,你尊敬老师,不会跟老师勾肩搭背,拍拍打打吧?今天大家都是佛友,不要过分,相互尊敬,是不是不能随随便便?这个是不是君子之交?所以佛友跟佛友之间,距离产生美感。大家保持一定的距离,会有美感的,会有很爱的感觉,但是一接近的话,就没有这种爱的感觉了。因为人跟人之间产生距离,那是由境界产生的,所以人会感觉到非常爱对方,那是像菩萨一样的;如果距离太近,抱抱搂搂的,那不就像畜生了吗?

 

【第2.2段原文】

所以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要懂得怎么样来淡化自己对人间的一切执著。一件事情放不下,人生很多事情放不下。

当你随缘放下的时候,你人本身就是万般自在。所以很多人说,你活得很自在,为什么他活得不自在?实际上自在就是你自己在调节你的心。

 

【第2.2段延伸】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14集【自主烦恼,般若相智】   点击视频

很多人说:“师父,什么叫解脱?什么叫放下?放下什么?解脱就是没烦恼。你今天有烦恼吗?你想不通,想通了就解脱了。什么叫放下?放下就是不去想。你说不去想,这个事情也在,那么师父问你,你想了,这个事情在不在?也在。你解决得了吗?解决不了。解决不了,你现在先不要想,可以吗?可以。那你念念经之后再来想,说不定这件事情就解决了呢?那你不就放下了吗?至少在你放下不去想的这段时间中,你已经放下了,你已经解脱了。师父这么一解释,大家都明白了。人不求事,事自然成。很多人说天天求,就不灵;你把它放下了,哪一天通知你了,成功了。只要你去努力,最后成功一定是属于你的。所以只管耕耘,不问收获,那是一种智慧。

 

【第3.2段原文】

有的时候一念之间,一想起以前又恨了,一想起以前 又开心了,所以这个人的智慧,就在悲伤和智慧当中游荡。怎么样没有烦恼?怎么样没有辛苦的分别?就是不要有分别心。

 

【第3.2段延伸】什么是分别心 

摘自《白话佛法四》第3篇【名利均是无常】   点击阅读

师父今天给你们说,分别心是什么?分别心就是你看任何问题都去对比。有分别就会产生分别心。

 

【第3.2段延伸】什么是平等心 

摘自《白话佛法四》第36篇【佛法是来解脱人间苦难的】   点击阅读

平等心就是不执着的心,就是没有什么可以攀比的,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愤怒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嫉妒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我放不下的。

 

【第3.2段延伸】想过平静的生活就不要对比 

摘自《白话佛法广播讲座一》第13篇【都摄六根,佛法育众】   点击阅读

一个人如果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没有对比的生活,那才是你自己真正的生活。你拥有自己的生活,你想快乐,你不应该和人家的生活去对比。举个例子,你今天住着小房子,你自得其乐、很开心。一旦你看到别人有大房子了,你就活得不自在、不开心了。我们学佛就是要学如何化解自己的贪心。

 

【第3.3段原文】

你看我们人很可怜,就是因为我们经常有分别心。因为这个人过去曾经伤害过你,因为这个人曾经帮助过你,你看到他,分别心开始,在你心中就会产生喜怒哀乐。师父跟大家讲,没有爱和恨的是非,那就是放下。

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没有走偏。有的人好的,经常对这个人有偏心、偏袒他。

 

【第3.3段延伸】执著心重的人分别心也重,要用放下来对治

 Wenda20200209   29:13

女听众:执著心重的人是不是分别心也很重呢?

台长答:是啊,执著的人一定有分别的,所以叫“分别执著”啊(如何去对治这个执著心?)很简单了,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就对治了。有什么意思?你想想你总归要死的,什么东西带走的?给他就给他了。讲一句话被人家骂就骂了,被人家讽刺就讽刺了,有什么面子?

 

【第3.3段延伸】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14集【自主烦恼,般若相智】   点击视频

只有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节制自己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人间真正的幸福。你想想看,没有欲望的人幸福吗?吃饭了,什么都吃,幸福吗?“这个我不喜欢吃,那个我不要”,他吃饭都吃不香,他都有欲望,他都痛苦,对不对?大家说:“我们大家一起出去玩好吗?”“我不喜欢跟你们出去玩,因为他在,我就不去。”你看看你的欲望会不会让你损失很多的幸福?不能随缘。只有懂得不去计较的人才能享受到。什么叫人间的和谐?什么叫菩萨的随缘?无所谓的,见一次少一次,大家今天交个朋友,一起随缘做点事情,那是我们大家的福分,说明我们还有缘分,对不对?只有懂得真正放下自己的人,才能享受到生活的自在和从容。

【第3.3段原文】

有的时候我们对一件事情的执著,会造成我们的任性,想干什么,非常地任性。

 

【第3.3段延伸】只管自己不顾别人是执著,修行要平衡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shuohua20131025  11:30

女听众:因为我们现在念经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业障太多来不及还,所以每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顾着念经,不太关心家人,这样就造成家人不满,希望师父能够开示一下我们学佛念经如何去平衡自己修行和与家人之间的关系?

台长答:实际上这个问题很简单一些人就是叫执着。修心不是叫你把家抛了,如果你把家抛了,那你索性就出家吧。你既然没有出家,在家居士可以多花些时间念经,但是不能说家里不管,也不能说不上班,有病也不能不看医生,这是心灵法门很重要的几个关键点。希望大家要正信正念,正信正念是什么?不要说“我学了佛了,我境界很高了,我可以把家都不顾了”,那是不可以的。你想想看,师父有一个这么大的家庭,将近六百万的信众都是我的家庭成员,我能不顾他们吗?如果师父也跟你们一样学佛,学到最后我自己归自己打坐、闭关好了,我为什么要下来帮助大家呢?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学佛就是要关心别人。学佛难道不关心别人吗?如果释迦牟尼佛当年不到人间来传遍世界佛法,我们今天哪会受益呢?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境界问题。修到后来,不能帮助别人,只管自己修,还要让家里人造口业,你说这样做对不对?我们现在学佛不是为了救人吗?而不是不管家里人,连家里人都不管那你怎么能救人呢?有多少人一边在做家务一边在念经啊,他们做错了吗?所以要懂得这些关系。怎么样叫执着地修,怎么样叫智慧地修,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这些道理,而不是说“我修我不管别人”,那你就是修成了也是一个小乘佛法,大乘佛法要救度众生。所以希望所有的学佛弟子都能够懂得一个道理:我们一定要用菩萨的境界在人间修行。不但要让自己修好了,还要帮助别人;不但让自己能够学好佛,还要让别人也修好心,这样才是佛的精神。我们不能不管家里,也不能不管社会,不能不管自己的单位,只不过时间如果不够的话,自己要挤出时间。少看一点电视,少看一点报纸,少一点社会活动,有些社会活动如果觉得不必要的话可以暂时不做多在家里念经,但是不能不管家里,也不能不关心社会,也不能不关心整个的宇宙人生。就是懂得用妙法修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明白了吗?(明白了,感恩师父)

 

【第3.3段延伸】人不能只顾自己活着 

摘自:2012年1月25日悉尼法会

每个人不能只顾自己活着,不顾他人感受,现在人自私成性,希望大家一定要多度人,多帮助别人,让人家理解,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活着要为别人想,不能只顾自己感受,而不顾他人感受。

摘自【无生杂念 无我无为】 卢台长给全世界弟子的开示2014年6月1日   点击阅读

很自私的孩子没人喜欢,不顾父母的伤痛,天天做着伤害家人的事情,这就是不懂事的孩子,等以后他的孩子长大了,他一定会受到报应,这就是人天福报。修好的心得到人天福报,修不好的心受到人天的报复。

 

【第3.3段延伸】 太任性,总以为自己对的,就是愚痴

摘自:《白话佛法广播讲座一》第20篇【用自身的能量去感言菩萨的力量】  点击阅读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如果太任性,如果不明白道理,以为自己是对的,实际上就印证了佛法的一句话,叫“愚痴”。台长曾经碰到一个朋友,他就是整天跟他父母顶嘴,只要父母说什么,他就反过来做,结果他的童年是在悲哀之中度过的。父母亲最后跟他说,“孩子啊,你不要去上山下乡,你好好留在这里吧。”孩子就说,“我一定要去。”最后,他在农村呆了几年,碰得头破血流,改变了自己,他的脚也弄断了,思维彻底地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等他回到城里和父母团聚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有严重的忧郁症了。

 

【第3.4段原文】

所以,自然,在心中就不会有取舍的苦恼。 

 

【第3.4段延伸】如何理解自然在心中就不会有取舍的苦恼 

摘自:原文第4段节取

回归到无念。无念就是自然而然的东西,那是自然的东西,这些东西它是没有带着一种强求执著和“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那种观念在里边的。

 

【第3.5段原文】

大家想想,取舍的苦恼是什么?取舍的苦恼就是一念之间。在一念之间,你今天一个念头,你今天“我一定要”,你进入了痛苦的程序当中;如果你今天说“我无所谓的,有就有 没有就没有”,你进入了幸福的程序当中。所以苦恼来自于分别心。对别人要平等心、 一视同仁心。

 

【第3.5段延伸】喜欢一样东西,就会被喜欢的东西控制,这就是执著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46集【观法无我 不落因果】   点击视频

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当你喜欢一样东西,你就被这样喜欢的东西会控制,我们喜欢一个孩子,我们就会被孩子控制;我们喜欢这个房子,你就会被这个房子所控制,因为你想买到这个房子,所以你拼命地,打三份工、四份工、五份工,来伤害自己,为了得到这个利益。这就是人因为执著,所以不要被那些名利所控制,我们人不能追求,在人间的那些感官的物品,就是你感觉很好,我认为很好,因为一旦它失去了,你接下来就会变得不快乐,不幸福,一切因为都会流失的。

 

【第3.5段延伸】觉得一切都正常,无所谓就离开了执著得到自在 

摘自《白话佛法十一》第27篇【心火须灭 本性始静】   点击阅读

我没有怨恨,我觉得一切很正常,那你就离开了人间的一切境界,就得到自在,远离一切烦恼今天不离开烦恼的人,就不得自在;今天无所谓了,什么事情都很正常,你就得自在。得自在的人就离一切执著,“我不执著了,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执著的,因为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发生了就发生了”,所以不执著的人就得自在,然后就能放下一切。

 

4-5段拓展开示

【第4.1段原文】

所以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是重新遇到了自己的那一刻。了解自己的人,你走到哪里你都不会吃亏,别人都会尊重你,因为你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行为,该有什么思维,这个人就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喜欢。而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说的满口大话,吃的满口饭,做的行为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还以为我是一枝独秀”,实际上这些只不过就是为了找回一条释放自己内心的一个观念:我是这样的吗?我虽然跟人家不一样,但是我一定有道理的”。实际上,这种已经是在偏见和执著当中在选择自己的思维

 

【第4.1段延伸】了解自己,去除狂妄心

摘自白话佛法七》第45篇《不让外尘染着心》   点击阅读

狂妄心是什么?明明做不到的事情,以为自己做得到。你们学佛人有没有啊?太多了,狂妄自大,以为自己了不起,什么都能做,行吧,做出来行不行啊?做错了,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总觉得自己永远是正确的,这就叫狂妄心。

 

【第4.1段延伸】个性其实是执著

zongshu20140712  26:14

听众:其实我这些年真的过得挺苦的,台长,感情上、事业上都很不顺的

台长:你不改毛病还要不顺利,你不改毛病还要倒霉,我就警告你了!你们这些孩子真的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这个世界上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就你这种性格的人,谁会喜欢啊?你能顺利吗?我问你,一个小孩养出来什么都听爸爸妈妈,跟人家好好的,这种孩子吃得开?还是整天有个性的孩子吃得开啊?有个性是件好事情啊?那叫执著!

 

【第4.2段原文】

所以你了解自己的人,你走到哪里你都不会吃亏,别人都会尊重你,因为你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行为,该有什么思维,这个人就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喜欢。而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说的满口大话,吃的满口饭,做的行为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还以为我是一枝独秀”所以一个人正,首先要了解自己,你才能正。你这个人不能了解自己,你怎么来了解别人?

 

【第4.2段延伸】许愿要量力而行

Wenda20130616B 01:00:36

听众:有一位师兄在过去修行当中上辈子许的愿许得过大,导致这辈子有了很多麻烦。那我们在许愿的时候应该如何根据自己的能力来许愿呢?如果我们修行心灵法门去许愿度人,如果许下的数量很大,但是自己目前的能力可能做不到度这么多人,但是如果自己努力修行增加能量然后尽量地度人,也有可能完成这个目标,这样没有问题吧?

台长:这个完全有问题,如果你许的愿和你做不到的事情成一个正比,那就是打妄语,你做不到的事情你以为是许愿,那你就叫妄语。因为当一个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他去做,就是实实在在地帮助众生;当你不能救度众生的时候,你说我能救度众生,实际上你就在打妄语。所以菩萨不打妄语,打妄语的人会得到恶报的。所以很多人,虽然是学佛学得很精进,为什么恶报连连呢?因为他许了很多不该许的愿,他做了很多自己做不到而拼命想去做的事情,这些都是不如理不如法的。至少你有这个能力做,那么你才能许这个愿。比方说地藏王菩萨他要不是菩萨的话,他连这个“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他都不会许这个愿。你看看我们很多的人在人间还没有成为菩萨了,他已经开始许大愿了:“我以后累世要到人间乘愿再来,我要到地狱里面去救多少人。”他现在这辈子菩萨都成不了,你说说看他下辈子怎么能成呢?而且他自己的孽障这么重,最后就是个妄语业报加重(那么这种有什么办法去弥补呢?)很简单,已经许了大愿的话要跟菩萨忏悔,跟菩萨说:“我尽自己的力量。”所以在许愿的时候不能说我一定能做,我怎么样怎么样,这就叫妄语,菩萨不打妄语包括这些的。你救不了众生,你说我一定要救众生,难道这不是妄语吗?

 

【第4.2段延伸】不执著不极端就可能不会有失败的烦恼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25集【洗清业障,温养智慧】   点击视频

要学会心中不管有什么要调和,我们修心人不能走极端,不能很烦恼,有些人一辈子走极端,什么事情我一定要去得到,什么事情我一定要做,这个就叫走极端,达不到我就怎么样怎么样。这个就有点像当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你去镇守街亭,最后你失守了,你在前去之前,你跟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所以如果你不执著,可能就不会产生这种失败的烦恼。

 

【第4.3段原文】

所以一个人的思维正和不正,它当然是不一样的。正思维,让别人尊重;偏思维 让别人会举报你。所以你看我们很多的共修会里边,如果你今天上来讲得如理如法,大家都很喜欢听;但有些人增加了自己很多的个人观点,有些话讲偏了,慢慢地别人就会告诉我们,说某某某他在谈体会的时候有严重的偏见。这就是我们说的什么叫正。

所以一个人正,首先要了解自己,你才能正。你这个人不能了解自己,你怎么来了解别人?师父就是告诉你们,修心就是为了回归自己的内心。你了解自己,不就是因为要内心了解自己吗?

 

【第4.3段延伸】通过自己的意识来了解自己  

摘自《白话佛法七》第31篇【梅花傲雪 坚忍不拔】   点击阅读

要懂得,通过自己的意识来了解自己,而不是通过自己的眼睛来了解自己。通过自己的意识:噢,我做错了,我以后要当心。好了,了解自己了吧?我这个人就是不能吃亏,吃点亏,马上要跳起来,你了解自己了吧?那是用思维来了解自己,而不是靠你的两只眼睛啊。眼睛被六尘所染,经常会看不清楚的,人在思维中做错很多事情,所以必须了解自己的思维。我们人要用意识来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的本身,我们既然要了解自己的本身,我们就要懂得在人间艰苦和吃苦的价值

 

【第4.3段延伸】如何了解自己

Wenda20200308   03:52

男听众:师父,您跟大家讲讲了解自己的方法吧,怎样才能正确地、全面地了解自己?

台长答:了解自己的方法,最好就是在人家骂你的时候,人家骂你的时候讲的全是真话。只有当一个人骂你的时候,人家才会讲真话,平时他都是在阿谀奉承你呢老婆吵架真的吵到急了,老婆说:“你这个人无耻啊,你这个小人啊,你这么自私啊……”她全讲的真话。她平时说“哎呀,我老公多好啊”,全是假话,呵呵(明白了)

 

【第4.4段原文】

你要放下很多的欲望和念头,回归到无念。无念就是自然而然的东西,那是自然的东西——nature这些东西它是没有带着一种强求执著和“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那种观念在里边的。

 

【第4.4段延伸】强求的事情不圆满 

摘自《白话佛法六》第44篇【远离瞋恨 佛法精神】   点击阅读

强求是什么?得不到的东西一定想要得到,就叫强求。强求的事情能好吗?年纪大了,腰不行了,腰不能弯下去捡东西,“没关系没关系,我行我行的”——“咔嚓”,腰扭伤了。强求的事情行吗?所以不要去空想,要找到真正的佛道,才能更持久,更圆满。

 

【第4.4段延伸】随顺自然,随遇而安 

摘自《白话佛法九》第31篇【纯善就是德】   点击阅读

学佛之后要明白随顺自然,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要随顺。今天我随便,我顺着这个事情去走,你就自然了。我今天穿衣服也是的,我已经年纪大了,我不是小姑娘了,我穿得稍微朴素一点,稍微老年化一点,人家不会觉得你怪怪的。如果你穿条超短裙,满脸都是皱纹,这个不随顺的人能够自然吗?随遇而安啊,我遇到了,我就这么去做,无所谓的。今天遇到了,我就这么去做,没有的话,我也没办法。遇到好事情,感恩观世音菩萨,好好去做;遇到不好的事情,我也无所谓,人生都是磨难,越过就是成功。

 

【第4.5段原文】

所以一个人能够让别人接受的语言、接受的行为、接受的思维,他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别人能够接受。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的对不对?“叔叔,我嘴巴干了 我要吃这个”。人家:“哦, 孩子,我帮你买”。人家不会怀疑你这个人贪嘴的,因为你出来的是很自然的声音。 很多人有多少痛苦,因为他有多少杂念,他越是想得多“我怎么样让别人又没有感受到我在动小脑筋,我又要把这些事情做得让别人看不出来”,而当自己讲出来之后,别人看出来了,你就会痛苦。被别人发现你的目的之后,很多人就会痛苦,因为你本来想骗别人。所以我们说学佛学到最后,还是要学会自然。

 

【第4.5段延伸】自然是从自己心里发出来的 

摘自《白话佛法十》第46篇【止念就是心灵静坐】   点击阅读

如果一个人说好话说到自己无心了,一出来就是“你真的很好啊,我要向你学习,我真的觉得自己很不够”。这不是一种骄傲,也不是吹捧别人,而是从自己心里发出来的。就像妈妈对孩子好一样,妈妈对孩子好得不得了:“孩子啊,你要当心身体啊,你要多穿衣服啊。”孩子会说妈妈拍孩子的马屁吗?孩子不会这样讲的,这是自然的东西,自然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东西。你们现在吃东西为什么都喜欢吃天然的?道理就是这样的。

 

【第4.5段延伸】自然地修行 

摘自《白话佛法九》第48篇【刻意修不自然】   点击阅读

自然修了之后,我们就不会刻意地去做一些修行的事情。看见师父来了,卖力地不得了;师父不在了,谁都不管。这不就是刻意地在修吗?看见菩萨,有事情了拼命地求,没有事情了,理都不理菩萨,这就是不自然的。真正自然的要有感恩心,今天只要观世音菩萨帮了我,我就一直感恩观世音菩萨。当你到了不刻意地去修行,很自然地你就会把修行变成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修行修到后来,就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出来。

 

【第5.1段原文】

过去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当中讲大道自然”,天道也好,人道也好,阿修罗道也好,其实都是本性善良,这就是善道。

 

【第5.1段延伸】关于“自然”

摘自《白话佛法十》第18篇【本性顺应天地自然】   点击阅读

修行要把自己的本性修出来,自己的本性是什么呢?本性就是顺应天地自然。如果今天这个人的脾气很倔强,人家说什么,你就不听什么,人家这样,你非要跟人家对着干,你这个人就不叫顺应天地顺应天地就是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是什么?今天该我受了,我就好好地受;今天该我倒霉了,我就倒霉;今天下雨,我淋到雨了,那是自然的;今天被老婆骂了,那也就骂了,谁叫我自己做错了事情?谁叫我自己有这个冤结呢?这就叫自然,这样就不会有烦恼心,不会有去跟人家打官司的瞋恨心了,一旦有瞋恨心之后,再做错事情,那就是愚痴心。想想很多人,恋爱谈不成,就跟对方说,我要把你毁容,我要把你怎么样,这就是愚痴之人,所以要顺应自然。

 

【第5.2段原文】

师父经常跟大家讲三善道,天人、阿修罗、还有人道。人道也算善道,但是这个善道是最接近畜生道的,一个人做事情稍不留神做出来就是畜生的事情,所以要特别特别地当心,因为太靠近畜生道了。所以常常不能带有瞋恨之心,因为畜生很容易恨别人。 大家看见狗,你踢它一脚,它一定要冲你叫一叫、咬一咬,追你一把。动物它有个本性,它非常地恨,而且它非常地执著和争斗,喜欢跟别人斗。我们学佛人要学会不要和别人去争斗,要学会善良,有的时候你的心会让你常常兴风作浪,你不想去跟这个人争,但是他气得你就想跟他去斗去争。实际上,好勇斗狠,这个就有点像阿修罗道。

 

【第5.2段延伸】争来的不是你的,随缘来的才是你的

摘自《白话佛法四》第20篇【积功累德无我无相】   点击阅读

大家要记住,争斗是没有止境的,是争不完的。争来的都是没有用的东西。如果进入了争的境界,你的境界就掉下来了,就会被万人所辱骂。好的东西是不争的,争来的也不是你的,随缘来的才是你的,所以争是没有止境的,忍让是有止的,因为当一方忍让了之后,对方就会停止了,所以忍让是最好的。

 

【第5.2段延伸】做人争强好胜会伤人

zongshu20140220  33:14

听众:我妈妈生前是一个非常好胜的人。

台长:好胜”,好胜就是伤人家,听得懂吗?(对)不伤人家能得什么“胜”啊?(对对对)

 

【第5.2段延伸】如何消除争强好胜之心

shuohua20150130  26:48

男听众:如何消除争强好胜之心?

台长:争强好胜之心,就是贪之心。一个人不贪,怎么会去争强好斗?就说明你还想要,你还要这个、还要那个,你就是争强好斗了。所以,一个人放下自己、完全不去争,就是要靠自己不贪啊!比方说我今天想得第一名,是不是贪心啊?你已经得第三名了,第三名和第一名有什么区别?我都不知道。心态好一点,什么好斗心都没有了,这就是学佛人的心态

 

【第5.2段原文】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要以为人间“这件事情我是对的,我是错的”,这样你就进入了一个是非的圈子里,你在是非当中出不来。如果你今天跳出是非的圈子,你因为懂得恻隐之心、慈悲无限的道理,你觉得人伤我痛,对方就是对你坚强,那也是一种懦弱,对方对你一种慈忍,他反而倒是一种坚强的象征。

 

【第5.3段延伸】对方就算对你坚强,那也是一种脆弱 

摘自:2017年4月21日雅加达法会开示

自尊心太强的人,优越感太重的人,心中是不堪一击的。一碰到问题就会我执:”我怎么办?我丢脸了,像我这种人怎么见人?”长此以往这种人就会得忧郁症,自闭症的。

 

【第5.3段原文】

我们人经常把对方的慈悲,看成是对方的一种懦弱,而把自己这种非常强硬的思维看成是自己的一种勇敢,实际上这种勇敢,会给自己造成更多的伤害

 

【第5.3段延伸】学佛做人要刚柔相机,进退有度

摘自:2019年12月7日墨尔本世界佛友见面会

学佛人要拥有一种金刚智和恒常智的状态。记住了,一个能够礼让别人的人,他不一定就是个懦弱者,因为他有恒心,我今天让你,也是为了我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一个学佛人要知道,任何时候,成功都离不开一个恒心,坚持的人才能成功,一直坚持的人才能够超出自己的境界。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要昂头,知道什么时候要低头,要刚柔相济,进退有度,那就是一种金刚般若的智慧。俗话说,懂得低头,你才能出头。有时候稍微地低一下头,是一种宽容,是一种圆融,是当下竞争时代慈悲的避让。所以我们要用佛的一种生存智慧,在人间,不管做什么事情,给自己留一些空间,话不要说得太绝,事情不要做得太绝,你才能在这个社会上有回头的可能。

 

【第5.3段延伸】不要不买账 

摘自:【学佛要马上解脱】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20120708   点击阅读

所以,要感悟人生,为什么自己在上辈子干了这么多的坏事,从这一世的恶缘中,我得到了这个缘,我明白了,原来我上一辈子做坏事,所以,这辈子才会来人间受这个苦。我这辈子明白了,我下辈子不会再受苦了。你有没有感恩心啊?如果你这辈子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吃这么多苦,就像现在很多人一样,“我就不买这个帐,我现在吃苦,我一定要好强,我一定要跟命作斗争”,你造了更大的孽,下辈子说不定连做人的机会都没有

20200701【原文+资料】白话佛法开示第16集【顺缘逆缘,佛道自然】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