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第6集 修心过程是禁、戒、净 点击视频
第1段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难免要遇到很多挫折和失败,一般人的反应就是怨天尤人,学了佛之后我们才会明白,困住我们身心的枷锁,是自己设下的陷阱。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设下的陷阱当中一头栽进去,并且一厢情愿地苦尝悲伤的滋味。佛法让我们明白,人生必须学会变化,要懂得无常,转化这种消极的能量,来防止自残自己善良的心灵。每个人都说别人害了他,实际上就是自己在害自己。每一天叫着要报冤、要报仇,痛苦没有丝毫地减少,罪恶、业障也不会因为你想要报仇报冤而因此减少。要学会心里常愧疚,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和我们心理、心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2段
人磊落坦荡,你将会走过卑躬屈膝。面对自己抬不起头来,说 明你的身心受到了创伤。佛法讲:“行则若带缠索,处则若关桎梏。”在你的行动上,就会像带着缠索一样,把你缠住了,所以你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开。“处则若关桎梏”,把自己关在一个笼子里,最后就剩下你腐败的灵魂。所以一个人痛苦之后,剩下的就是痛苦的灵魂。要学会珍惜善缘,哪怕是恶缘,也要懂得这是让你理解因果论。一件恶事发生了,你可以懂得,这是我上辈子种的因,今世积的果,也未必是一件坏事。而现在的人,如果发现好的,觉得是应该的;发现不好的,觉得那是不应该发生的。这就是缠索,把自己缠住了。所以当一件事情发生, 他会非常痛苦,过不来。
第3段
我们人实际上懂因果论之后就明白了,现在和未来只是一个连接点,我们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怎么样做好现在,拥有未来。所有的过去如阴暗潮湿、如一切乌云一样都会过去,因为它只会给你带来无量的生死轮回的因。所以执著于过去的人,他还会在人间轮回。我们人的思想和行为被过去的业因感召和报应,所以产生出来的未来果,会产生一些造果的因,而这些因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举个简单例子,人家这么讲,我也这么讲,是对的,但是你没动脑筋地这么讲,你可能就错了。别人天天这么做的,你不动脑筋地这么做,你可能就错了。所以透过自身的观察,要把因果看成我们具体生活的依据。有智慧的人害怕因果,没有智慧的人天天行着因果。因果来了,他看到了这个世界一切的遭遇,脑海里会出现不如理不如法、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那些念头,心灵会被烦恼所桎梏,你真正的良心得不到舒展和解脱。一个人要懂因果,因为身体是我们的牢狱,身体需要吃、用、欲望,你就开始用眼耳鼻舌身意去追逐、去拥有它。但佛说过,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能永久的。以为是我所拥有,你就会被捆绑起来。被捆绑起心灵的人,他不会得到内心真正的自由自在。所以佛菩萨让我们面对生命的真相,更切身地投入到真理的探索,积极地去寻找心灵深处的解脱。
第4段
首先要改变自我,学佛人要常常地学会禁口,这个禁不是干净 的“净”,是禁止的“禁”,禁口。因为人一讲话,过去讲出口就是 业,讲出去的话像泼出去的水,收都收不回来。所以讲话快的人,他气动得厉害,一讲话,气一动,你的心就稳固不了,你的心就不会平衡,你的心会执著于我相,而远离了无我中的任运。听别人讲,你会学到很多心里的平静;自己多讲,心一动,念就住不了。很多人心念管不住,心一动,气就动;心不动,气不动。很多人生气就是由心开始的,由气动开始的,最后一肚子气,然后嘴巴开始乱讲。
第5段
所以禁住你的口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防住你的心,你才能心不动,心中的光明点才会出现。大家知道什么叫“心中的光明点”吗?就是善良点,慈悲点。你去看不讲话的人,大家都喜欢他;话一多,整天跟人家抢着话讲,你这个人,人家看见你,时间长了会讨厌你。要学会自皈依。自皈依是什么呢?就是要学会看到自己的过失。我今天像不像菩萨?要看到自己过去的 过失,要改正自己的现在,要还净自己的未来。你想未来要把 自己变得干净,你今天就要改正。你知道过去的过失,你今天改正了,你未来就干净了。所以常须下心,什么叫“下心”?也就是说经常把自己放得低一点,多听别人讲,少固执,以低下的心对别人尊敬,以低下的心普行恭敬。你们去看,一个恭敬别 人的人,这个人一定是谦谦君子,这个人一定是非常有道德、 有水准的。要普行恭敬,普遍地去行为自己的恭敬心,即是见性通达。你今天能够放下自己,你才能去恭敬别人;你今天觉得自己很高傲,你不会放下自己。当一个人普行恭敬的时候,这个人基本上能见到自己一些本性,通达你社会上存在的意义。所以你去看,很认真的人永远会得到别人的尊敬。恭敬才能学佛,恭敬的人才能明心见性。
第6段
心要让它常住在干净和宽广的气场当中。所以一个人不能常生气的,你的心放在干净的、宽广的气场当中,这就叫修行;你们如果把心经常放在不干净的气场当中,就会生气。师父举个例子,今天人家讲句话,你觉得他是在讽刺你,你就等于把你这个心放在不干净的气场当中。如果今天人家说句话,你感觉别人像在讲你,但是你自己觉得有则戒之,无则加勉,无所谓的,我本来就在学,我不但要学佛,我还要学做人,所以自己做错了,好好改。这样的话,你就是在干净的气场当中修行。而且一切都会过去。人很痛苦,就是觉得这件事情为什么过不 去,实际上很多事情都会过去。学会有事尽心就好,如果这个人活在世界上碰到很多事情,你只要尽你的心去做,你就是对得起菩萨,菩萨都看得到。有事尽心就好。我本无心,我们人 本来就应该无心的,有“心”是什么?都是小心眼,忌妒心、瞋恨心、贪瞋痴慢心。我本无心,何妨万物常绕心。就是你自己不挂在心中,你何妨……世界上万物总是绕着你的心来走。所以 你不要去挂心,不要给它有钩子,因为你的心把世界上的这些 名利全部都挂上了,你就放不下。
第7段
学会用佛法的理念去作为修心的方法。佛法的理念是什么?用欢喜心、用感恩心、用平等心,你才能放下万缘。守住自己的戒律,帮助自己,在不能自我控制的情况下保持身口意清净。这句话什么意思?你今天不开心了,你要学会让自己的心变得开心,因为明天会改变;你今天没有感恩心,你要自己生出感恩心。你有没有感觉到别人对你很多的帮助?任何一个人现在对你不好,你都要想到,他曾经对你好过,他曾经帮助过你,这就是一种感恩心。平等心,不要去看不起别人,也不要被别人看不起,就是平等心。平等心跟堕落心不一样,堕落的人,他不努力,人家会看不起他。但是有平等心的人,他会觉得每个人跟我一样,我跟每个人都一样。
拓展延伸
【第1.1段原文】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难免要遇到很多挫折和失败,一般人的反应就是怨天尤人,学了佛之后我们才会明白,困住我们身心的枷锁,是自己设下的陷阱。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设下的陷阱当中一头栽进去,并且一厢情愿地苦尝悲伤的滋味。
【第1.1段延伸】舍去欲望,摆脱心灵的枷锁
摘自20160511比利时布鲁塞尔法会开示 点击阅读
多欲为苦,很多人就是欲望太多。在悉尼有一个小女孩从小天真可爱长得非常漂亮,左邻右舍都夸她漂亮,她天真无邪过着愉快的生活,上大学之后很多人给她出点子,让她去参加选美比赛,自从她参加选美比赛,人变得沉默,她看到很多人间不好的东西,与别人的竞争让她失去本来拥有的纯洁,结果没被选上,从此得了自闭症,在家里天天不出来,过起了心无厌足唯有多求的生活,现在她学佛了,念了心经大悲咒,她鼓起勇气,战胜了自己的烦恼,克服了自己的欲望,懂得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缘分。人想摆脱苦难、摆脱心灵的枷锁,就要舍去欲望。唯有学佛才能舍去欲望,唯有学佛增长智慧克服贪念。
【第1.2段原文】
佛法让我们明白,人生必须学会变化,要懂得无常,转化这种消极的能量,来防止自残自己善良的心灵。每个人都说别人害了他,实际上就是自己在害自己。每一天叫着要报冤、要报仇,痛苦没有丝毫地减少,罪恶、业障也不会因为你想要报仇报冤而因此减少。要学会心里常愧疚,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和我们心理、心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1.2段延伸】一份因果只能以另一份因果去改变
摘自:卢台长来信解答(一百八十四) 点击阅读
问:白話佛法第一册中“因果定律不单指有因必有果,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一份因果只能以另一份因果去改变”。请举个例子说明。
答:一个因果必须由另一个因果去改变。比方说,一个孩子跟爸妈吵架,跑出去了,一个因果产生了;爸爸妈妈要想改变这个因果,另外一个因果出来了,爸妈就到处托人去找他、打电话,让他知道爸妈不会再对你这样了,然后孩子就回来了。
问:我的理解,这个事情已经产生了一个果,就积极造因去改变这个果。
答:过去造的因已经成果了,现在修心学佛就是改变,不是在重新造因吗?就等于你现在用自己的因果改变过去的因果,只不过加了一个果字而已,因为现在种的因,果还没到,可能已经到了。你现在学佛种下的因果,不是已经在改变你过去命运中苦难的因果吗?
【第2.1段原文】
人磊落坦荡,你将会走过卑躬屈膝。面对自己抬不起头来,说明你的身心受到了创伤。佛法讲:“行则若带缠索,处则若关桎梏。”在你的行动上,就会像带着缠索一样,把你缠住了,所以你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开。“处则若关桎梏”,把自己关在一个笼子里,最后就剩下你腐败的灵魂。所以一个人痛苦之后,剩下的就是痛苦的灵魂。
【第2.1段延伸】割舍欲望,解脱烦恼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视频开示 第93集 《 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 点击视频
对欲望要背舍之道。什么叫背舍之道?就是背弃、舍弃。拥有背舍之道就是能够放下,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善缘还是恶缘,都能解脱。……自己爱的东西也好,善的东西、恶的东西,全部都要舍去,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尤其要学会舍去、割舍自己的烦恼,因为烦恼扰着你的心,让你放不下。割舍业力的纠缠也是一种舍弃。因为很多人,不要以为好像欲望是缠扰你身的、缠扰你心的,割舍不了,但是照样能够把它割舍掉,因为你割舍了之后你就得到了解脱。
用什么方法来割舍?就是靠平时的修行,我们经常修行、拜忏;有的时候得到高僧大德的加持,有这种加持力你也能割舍;有的时候一种智慧,就像很多人感情一样,解脱不了了,如果有一个智慧的长者跟你说“放下吧,这一切都是空的。想一想几年之后,他还会再这样地跟你在一起吗?”想一想,想通了,智慧了,慢慢学会了割舍,修掉了自己的业障。所以这就叫你这个人就是有能力。
【第2.1延伸】关于“断”“舍”“离”的开示
摘自wenda20161014 01:05:38 点击阅读
问:师父,台湾法会期间,有一个同修在观音堂,观世音菩萨给他开示了三个字,叫“断”“舍”“离”。菩萨说:“断,断除一切产生烦恼的欲望;舍,舍弃人间小情,圆成佛情;离,离开凡尘,成就佛的境界。”
答:这个太好了!这几句话简直是高境界,听起来大家都听过,要真正做到不容易,非常不容易的。开玩笑,断淫欲你断得了吗?我们有些人,你叫他断淫欲,他断得了吗?(明白,明白)真的很麻烦的。我告诉你,人吃东西都要当心,不要去刺激自己的身体,吃了辣的东西,你的身体就会有反应。因为人毕竟是个动物的身体,高级动物对不对?(对)但是精神上就可以修得很高。你想想看,“断”,你要断,断得掉吗?习气断得掉吗?骂人断得掉吗?打人断得掉吗?很多人一辈子要叫他断掉,不要打麻将,不要赌博,这些欲望断得掉吗?有些人叫他不要喝酒,他就要喝(断不了)好了,你说“断”,断了半天就断不掉(师父,菩萨说的这个“断”就是师父叫我们改毛病)就是这样啊,全部要断掉,断不掉的。
第二个什么字?(“舍”,他说舍弃人间小情,圆成佛情)好了,就是叫你们自己在家里不要太顾及小家,想想世界上有多少妈妈,想想世界上有多少孩子,想想世界上有多少老人。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受苦,看看他们在病房里面那种要死要活的样子,难道不心疼?一定要到你家里的时候,你才心疼啊?人太小气了,所以舍啊,这个还是小事情,还要舍的。
现在连家里一点点东西都不肯拿出来,给人家吃点东西都难过了半天,不到过期不拿出来的。还舍,舍什么?还要舍命救人呢,舍得了的?连东西都不舍得拿出来,还能舍命啊?(这个“舍”就是您说的“要放下自我,利益大家”,是这样吗,师父?)就是啊。舍不掉,很多人说:“哎哟,我没时间,我没时间出来度人了。”你看师父边上好几个……那个站在师父身边的,人家是老板,过去叫他舍,他怎么都舍不出来,人家现在一舍了,开心得不得了,一放放掉了,工厂里有人管的,对不对啊?那个时候叫他出来多难啊
(师父,最后一个字是“离”,他说:“离开凡尘,成就佛的境界。”)“离开凡尘”是什么?叫你们在人间不要搞在一起,天天尔虞我诈,你争我斗,你说东,他说西,你说他好,他说你不好,这叫离开凡尘。要成就菩萨的境界,菩萨境界是什么?完全脱离啊!没有烦恼了,有什么烦恼?师父现在虽然要教育别人,有时候带一些烦恼,但我讲过了就忘了,我为什么把人家的缺点记在身上啊?没必要,对不对啊?舍了就舍了,离掉就离掉了,没了,结束(明白了)
【第2.2段原文】
要学会珍惜善缘,哪怕是恶缘,也要懂得这是让你理解因果论。一件恶事发生了,你可以懂得,这是我上辈子种的因,今世积的果,也未必是一件坏事。而现在的人,如果发现好的,觉得是应该的;发现不好的,觉得那是不应该发生的。这就是缠索,把自己缠住了。所以当一件事情发生,他会非常痛苦,过不来。
【第2.2段延伸】佛陀依因果规律解说众生的差异
摘自Wenda20180624B 29:05 点击阅读
男听众:师父,您给弟子开示的时候讲了一段话,您讲得特别好,有一位弟子整理出来了,大家听一听吧。“有情众生的得失、善恶、毁誉、苦乐都不离开业力,业力跟着世间在转。佛经上说:晓知业生诸因果,何言世间本无业?
佛陀针对因缘业力的开示如下:‘一切有情众皆有自业,以业为其果报,以业为其生因,以业为其亲依,以业为其依怙。有情众生的贵贱是由自业来加以划分的。’接着佛陀依因果规律解说他们的差异,‘若有众生伤害生命,以打猎为生,双手沾满鲜血,从事杀生之业,残害有情,当他再获人身时,因杀生之报,即受短命。若有众生远离杀戮,放下屠刀,慈悲一切众生,再获人身时,因戒杀之报,即得长寿。若有众生惯以拳头、瓦块、棍棒、刀剑伤害他人,再获人身时,百病缠身,此乃损伤之报。若有众生无害人之习,再获人身时即得享受健康之乐,此乃无害之报。若有众生暴躁易怒,常被微不足道之言激怒而大发雷霆,嗔恚怨恨,再获人身时,面目狰狞,此乃易怒之报。若有众生不燥不怒,不为阵阵诋毁声恼怒,无恶意怨恨,再获人身时,相貌庄严,此乃慈爱之报。若有众生嫉妒成性,看不惯他人的成功、荣誉和受到的尊敬,深藏嫉恨于心,再获人身时,身体虚弱,此乃嫉妒之报。若有众生心胸豁达,不嫉妒他人的获取,随喜他人所受的尊敬和荣誉,无嫉妒之心,再获人身时,精力充沛,身强力壮,此乃无嫉妒之报。若有众生不善行布施,再获人身时,穷困潦倒,此乃贪婪之报。若有众生乐善好施,再获人身时,即得家富盈满,此乃好施之报。若有众生顽固不化,骄傲自大,不敬应敬之人,再获人身时,生于低贱之家,此乃其贡高我慢,无恭敬之报。若有众生恒顺众生,谦虚待人,尊敬应敬之人,再获人身时,生于高贵之家,此乃谦虚恭敬之报。若有众生不亲善知识和善德之人,不求知何为善恶、对错。应修非修,应做非做,何为自利自毁之事,再获人身时,愚昧无知,此乃不善求好学之报。若有众生亲近善知识和善德之人,善于向他们求学,再获人身时,智慧圆满,此乃上求好学之报。’”
台长答:所以一个人不懂因果就会害死自己,人生哪可以没有因果?因果那是天律(对)上天有好生之德,人必须要有道德之心啊。现在的人心都是为了赚取自己的利益来伤害别人的利益,这算有好生之德吗?(“上天有好生之德”,……因为菩萨本身就是来救人的(菩萨是教化众生的,是这样吗?)对啊。菩萨法无定处,到哪里都是家,到哪个地方去帮助别人,就到哪个地方,没有定处的。明白了吗?(明白了)
【第3段原文】
我们人实际上懂因果论之后就明白了,现在和未来只是一个连接点,我们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怎么样做好现在,拥有未来。所有的过去如阴暗潮湿、如一切乌云一样都会过去,因为它只会给你带来无量的生死轮回的因。所以执著于过去的人,他还会在人间轮回。我们人的思想和行为被过去的业因感召和报应,所以产生出来的未来果,会产生一些造果的因,而这些因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举个简单例子,人家这么讲,我也这么讲,是对的,但是你没动脑筋地这么讲,你可能就错了。
【第3.1段延伸】因果就是生灭
摘自卢台长来信解答(一百五十三) 点击阅读
问:我的理解如理如法吗,如果有疏漏,请师父能够慈悲纠正,感恩师父!
今天突然感悟到无常的本质就是因果。因果也就是生灭,因就是生,果就是灭。这个世界的一切人事物,语言,思想,精神,意志都是遵循着因果定律而生灭,种因了就是生,果来了就是灭。这个果又成为新的因,造成新一轮的果。因果导致轮回,生生灭灭,灭灭生生,不断循环,因此无常。只有本体不生不灭,没有因果,所以是恒久不变的。本体之外的一切万法都是遵循因果定律而生灭,所以说万法无常。
答:如理如法。
【第3.1段延伸】明白因果,断惑证真
摘自:《广播讲座一》10【在生活中要“懂因果,知善恶”】 点击阅读
大家要深刻地去理解三世因果,要明白六道轮回的真理,把这些道理放在心上,再来修心。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就能够断惑证真。当一个人明白了因果报应,才不会去做疑惑的事,才不会去做坏事。很多人都会面对很多的迷惑,做某件事情时不知道这件事情做出去是好事还是坏事,只有懂因果、懂六道轮回,才能够真正地了生脱死。当一个人明白了不能够去做坏事的时候,才能够了脱生死。否则,永远在六道里轮回。
【第3.2段原文】
别人天天这么做的,你不动脑筋地这么做,你可能就错了。所以透过自身的观察,要把因果看成我们具体生活的依据。有智慧的人害怕因果,没有智慧的人天天行着因果。因果来了,他看到了这个世界一切的遭遇,脑海里会出现不如理不如法、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那些念头,心灵会被烦恼所桎梏,你真正的良心得不到舒展和解脱。
【第3.2段延伸】因果是自己种下的,靠自己努力改变
摘自卢军宏台长解答来信疑惑(三百七十八) 点击阅读
问:14-04-2020,弟子现分享弥勒院聆听大势至菩萨开示。
童子:“《白话佛法》里有说即使你得到超级力量的垂青,替你挡了今生的恶报,那么来生你也一定要还。如果有人或其它力量愿意替你扛这个果,这又涉及到你的福报,另一份因果,算法虽然复杂,但一样遵循着因果定律,而且最终你种的因应得的果是一定要结的。如何去理解这一句话呢?恳请我佛慈悲开示。
大势至菩萨:“童儿,每当你们参加法会,在法会现场祈求病痛消除或者诸事如意时,菩萨都会显灵给你们这些苦难众生金光能量加持。所以,你们很多众生法会回去后都会发生很多不可思议之事,很多人多年病疾都会痊愈。回去后不好好的继续念经、放生、吃素、做功德行善、不遵守戒律,那么,这些病痛业障还是会回来的。而因为各种阻碍不能如愿参加法会的就是因为你们的福报不足。”
大势至菩萨:“你们的因果是自己种下的,自己不努力去改变,佛菩萨又怎么能保佑你们安康呢?你们学佛念经之后,不看你师父的录音开示,不改脾气,继续和家里人闹脾气,结恶缘,来世这个冤结不是一样要去还吗?这个就是即使你得到超级力量的垂青,替你挡了今生的恶报,那么来生你也一定要还。我如此解释,童儿,你明白吗?”
大势至菩萨:“始终能令你们解脱的也只有你们自己啊,孩子们。造下的孽是自己受,任何人也代替不了。”
感恩师父、感恩观世音菩萨、感恩大势至菩萨。
弟子 马来西亚 14-04-2020
答:现在师父讲的《白话佛法》深了,菩萨和我们讲的也深了。这种道理,菩萨在天上是随便讲讲的,你们呢,稍微讲的深一点就听不懂了。要好好学,时光短暂,谁也不能浪费。
【第3.2段原文】
一个人要懂因果,因为身体是我们的牢狱,身体需要吃、用、欲望,你就开始用眼耳鼻舌身意去追逐、去拥有它。但佛说过,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不能永久的。以为是我所拥有,你就会被捆绑起来。被捆绑起心灵的人,他不会得到内心真正的自由自在。所以佛菩萨让我们面对生命的真相,更切身地投入到真理的探索,积极地去寻找心灵深处的解脱。
【第3.2段延伸】修行的三个方面
摘自《白话佛法一》4【学佛修心的目标(二)】 点击阅读
修行有三个方面:行为的规范,言语的禁忌和意识品行的提高。实际上,当我们知道了尘网中孽力占很大成分,而孽障又是来自于“身口意”,那么就很容易理解这三点的目的都是为了避免造孽。行为的规范杜绝身体造的孽障,言语的禁忌使自己不造口业,意识品行的提升又是为了防范意念上的坏念头,从而少造意业。
修行的三个方面并没有讲到积功德,那功德怎么会是修行的结果呢?修行三个方面直接的结果就是做善事,持善念,说好话,都是功德。
【第4.1段原文】
首先要改变自我,学佛人要常常地学会禁口,这个禁不是干净的“净”,是禁止的“禁”,禁口。因为人一讲话,过去讲出口就是业,讲出去的话像泼出去的水,收都收不回来。
【第4.1段延伸】口业最易让人背业
摘录《白话佛法九》第15篇【口业最易让人背业】 点击阅读
修心不是靠嘴巴修出来的,不是你能说会道,你就是一个很好的修心人,修心人要尽量少讲话。希望你们在学佛中一定要严守口业,因为口业是众生最容易疏忽、也最容易犯的一条戒律啊。很多人说惯了,你叫他不讲话,那真的比叫他去死还难过啊。千万少讲,能不讲最好。越是容易疏忽的戒律,往往是最容易犯的戒律,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在造口业,但他本人却不知道自己在犯戒律。
真正的实修者,真正的修行人,要知道口业害人啊。你们想一想,什么事情不是嘴巴说出来的祸啊?什么事情不是嘴巴造成的?你们知道有多少人被人家恨、被人家打、被人家骂,不就是因为他这个嘴巴坏吗?
【第4.1段延伸】造业就是种因
摘自《白话佛法八》32【造业是种因】 点击阅读
一个嘴巴喜欢讲别人不好的人,他会天天惹麻烦,天天被人家讲。他嘴巴讲人家一句不好,就是造一个恶业,过两天,他被人家讲,就是他的一个劫。你从来不讲人家不好,你就没有劫,人家永远没有人说你不好,那你就没有劫。
【第4.1段延伸】多看,多听,少讲
摘自:2016-10-07 卢台长日本《世界佛友见面会》 点击阅读
人要好好地讲,为什么人有两个眼睛、两个耳朵,嘴巴就一个?这就是叫我们要多听、多看、少讲啊!讲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有多少人因为讲话而后悔,因为自己说错话而难过。为什么法师的话很少?因为知道出口就是业,所以话少一点吧,一开口就是“阿弥陀佛”。
【第4.2段原文】
所以讲话快的人,他气动得厉害,一讲话,气一动,你的心就稳固不了,你的心就不会平衡,你的心会执著于我相,而远离了无我中的任运。听别人讲,你会学到很多心里的平静;自己多讲,心一动,念就住不了。很多人心念管不住,心一动,气就动;心不动,气不动。很多人生气就是由心开始的,由气动开始的,最后一肚子气,然后嘴巴开始乱讲。
【第4.2段延伸】话多气就虚
摘自《白话佛法八》29【控制心念 堵住意漏】 点击阅读
师父跟大家讲,话讲得太多,气就虚了。你们看师父有时候讲话讲到后来就讲不动了,对不对啊?但是师父劝你们要少讲,因为师父给你们讲,师父是在救度众生,你们自己要救人的时候,你们可以讲,但是你们今天没有救人的时候,这种乱七八糟的话尽量少讲,除非去救人家。所以,口不能以太多的话耗气,嘴巴不能讲太多的话,讲话太多的人会耗你的气。你们知道,一个人在阳光下看得见自己嘴巴里有很多的气场出来,里面还有很多的吐沫,多伤神,多伤气啊,所以千万不要耗气。
气消耗掉了,你这个人就很难守住你自己的心。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讲话的时候不用心,越讲越不用心,讲到后来就乱讲了,那么你已经造业,所以,多讲话的人守不住自己的心,并会造业。骂人的时候,你是不是造业了?开始讲得很好,突然讲得很快,很多人开始的时候不吵架的,挺好的,因为讲到后来,越讲越快,开心了,受到对方一句话的刺激,一下子受不了了,马上就说一句更刺激的话跟对方对着干,你一下子就会生气。
【第4.2段延伸】快要生气的时候,先用“静”对待
摘自《白话佛法五》19【生灭导致变化 因果导致轮回】 点击阅读
当自己快要生气的时候,首先要用一个“静”字来对待,就是安静,然后不说话来克制自己,千万不要说话。因为在生气的时候说话,实际上说出来的话一定不是你自己的本心的话,一定会伤到人家,也会伤到你自己。因为带着气的话,它是飘浮不定的,它是不冷静的话,讲出来的话他一定会后悔的,听得懂吗?就像汽车司机找不到路的时候,他往哪里开都是错。当一个人在发脾气的时候,讲出来的话总是错的,因为他不是理智的讲话,那个时候他已经没有什么话好讲了。
所以要发脾气的时候,我就不讲话、乱讲话会刺伤人的。教你们做人呢,什么叫往后想啊,不开心了,想一想,算了算了过几天大概就没事情了,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也无所谓了,过几天希望他能理解我。
【第4.2段延伸】心气任运
摘自白话佛法广播120304 点击阅读
台长教大家,学佛人要“心气任运”,什么意思啊?你的心要随你的意向,随你的概念,随你的理念,任意地来运用,那么怎么样来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要放下、看破,如果你放不下看不破,那你的心气怎么会任运呢?如果你今天觉得这些本来是你的,被人家拿去了,你想想看,你心里会难过吗?会!你心里会不舒服吗?会!你心里会嫉妒吗?会!会恨吗?会!当这些问题得到肯定答复的时候,那实际上你的心已经被某一件事情绞得一团糟,接下来你就是饭吃不好,觉睡不好,你的心气怎么能够顺呢?心气不顺的人,就像中医讲的“心气不通”,我跟你两个人心气不通我会生气,我会烦恼,我跟菩萨也会离得远,因为菩萨是能够 “心气任运”的,菩萨是什么都想得开,什么都放得下,而当一个人什么都放不开,什么都放不下的人,他的心气怎么能够很自然地运作呢?他怎么能不生病呢?他的身体能够好呢?这就是学佛必须要懂的一个道理。
【第5.1段原文】
所以禁住你的口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防住你的心,你才能心不动,心中的光明点才会出现。大家知道什么叫“心中的光明点”吗?就是善良点,慈悲点。你去看不讲话的人,大家都喜欢他;话一多,整天跟人家抢着话讲,你这个人,人家看见你,时间长了会讨厌你。
【第5.1段延伸】光明心
摘自 2017年元旦新年 卢台长开示 点击视频
光明心就是不管做哪件事情都要有一个正念。正念就是什么事情往好的地方想,把别人往好的地方想,把这件事情往好的地方想,因为你是“心正不怕影子歪”。念头不正,你就守不住自己的心,你可能就会犯罪,可能在人间就会犯法。
【第5.1段延伸】修出身心的光明点
摘自白话佛法广播讲座-第七集【以众生心为己心】 点击视频
所以你们要学会控制自己身体上的毛病,修出身心的光明点。光明点是什么?正能量。当你恨这个人的时候,你要想想,他曾经也帮助过我;当这个人对你不好的时候,你要想想,其实我们都是手足同胞。这就是你的光明点,你才能用慈悲心来学会包容众生。要包容别人,如果你的母亲做错事情,你会原谅;如果你的孩子做错事情,你会原谅。为什么同样一个跟你母亲一样大年纪的人,他做错事情,你不能原谅他?为什么一个跟你孩子一样大小的年轻人,他做错事情,你不能原谅他?这就是不懂得包容众生。
【第5.1段延伸】光明心
摘自《白话佛法六》28【我们需要纯善至善】 点击阅读
不把人家看扁了,把所有的人都看成好人,心中才会光明。你心中要光明,因为所有的好人都在你的心里,你本来就光明。你把家里的门窗关了,就见不到阳光,看不到光明,并不是天上没有光明。要放开本性以外的束缚、贪心、恨心、嫉妒心,所有的不好的心全部要放开,让自己的生命去延续,包括你灵魂和肉体。所以,放生先从自己的本性开始放起。
【第5.2段原文】
要学会自皈依。自皈依是什么呢?就是要学会看到自己的过失。我今天像不像菩萨?要看到自己过去的过失,要改正自己的现在,要还净自己的未来。你想未来要把自己变得干净,你今天就要改正。你知道过去的过失,你今天改正了,你未来就干净了。
【第5.2段延伸】自皈依
摘自《白话佛法七》25 【心佛一体 皈依自性】 点击阅读
人要懂得自皈依,自己皈依自己,其实所有的佛学全部都是外面的,你不往心里去,都进不了你的心,因为是学佛法的教育,就在外面。佛学是什么意思呢?应该学佛的著作啊,外面那些各种各样的规矩啊,学佛的理念啊,这些都是外面来的,能够真正受用佛学的人是你自己。你能够把学到的所有的佛法、佛的理论能够真正地用在你自己身上了,那不是你自己得到佛法吗?很多人学佛整天是靠人家,你想靠谁啊?靠师父也不行,靠菩萨也不行,就是要靠你自己好好地学佛,最后成佛的、受用佛法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外人。你最后能够修到成佛了,你对佛法的受用,就是你能够用佛法来解决你人生当中的所有困难问题,不是外人,就是你自己。学佛学到了智慧,是不是你自己在受用啊?学佛学到了不争吵,因为你懂得佛理佛法,懂得因缘,是不是你自己受用了?学佛学到你能够用佛的思想救度众生,你以后能够上天,到西方极乐世界,想想看,是不是你自己受用了?
以佛法来成就自己,我们要用佛的法来成就自己,就是让自己的心佛出现。实际上学佛学到后来,你想成就自己成为佛,你的心佛最后就会出现。心佛是什么?就是你心中最本来、最原始的佛,皈依就是皈依你自己身上的佛性。师父用白话给你们讲,佛法僧三皈依就是皈依你们自己身上的佛性啊。
修行中,人不可放任自己,要严格地看住自己的行为,你们今天作为学佛人,必须以佛菩萨的境界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每一个意念和每一个动作,都要像佛,否则你身上自性三皈依的东西全部都没有了。佛法僧,佛跑掉了,你不遵照佛的法律、戒律去做;在人间做事,不如理、不如法,法又没了;你自己不像一个僧人,你不像一个学佛人,僧又跑掉了。所以,要严格看住自己的行为。
【第5.3段原文】
所以常须下心,什么叫“下心”?也就是说经常把自己放得低一点,多听别人讲,少固执,以低下的心对别人尊敬,以低下的心普行恭敬。你们去看,一个恭敬别人的人,这个人一定是谦谦君子,这个人一定是非常有道德、有水准的。要普行恭敬,普遍地去行为自己的恭敬心,即是见性通达。你今天能够放下自己,你才能去恭敬别人;你今天觉得自己很高傲,你不会放下自己。当一个人普行恭敬的时候,这个人基本上能见到自己一些本性,通达你社会上存在的意义。所以你去看,很认真的人永远会得到别人的尊敬。恭敬才能学佛,恭敬的人才能明心见性。
【第5.3段延伸】多看别人优点,放下自己的傲慢心
摘自白话视频第45集【四圣谛就是解脱谛】 点击阅读
所以我们学会在这个社会上,把自己的心要放平,把心态要放低一点,不要什么都去争,要少看自己的优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自己的傲慢心,慢慢地变得谦虚和恭敬。你去看任何一个人恭敬别人,别人一定会恭敬你,当你对所有的人都很恭敬的时候,你所处的环境,自然你会感觉到非常地融洽,而这个融洽怎么来的,是你自己创造的,所以对别人的善,会引来别人对你的善,对别人的忌妒和瞋恨,会引来别人对你的忌妒和瞋恨,所以人与人之间很多的矛盾。
永远不要傲慢,因为谁都一样,离不开苦集灭道,要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的话,你觉得你自己比别人更有见识,懂得更多,那你慢慢地,在你的生活当中矛盾就会逐渐地生起,所以家庭的矛盾怎么来的?就是不能放低自己,跟自己妻子,跟自己先生,为什么会有矛盾,就是不能放低自己,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这个就是傲慢心。还有的人学佛没学好,整天是在抱怨当中养成习惯,总是说别人不好,抱怨别人,那么你的心灵就像上了一把枷锁,你没有一刻可以解脱的,因为当锁上在你的心灵当中,你根本没有办法,来解脱自己的内心世界,你会承受着痛苦和烦恼。
【第5.3段延伸】视频分享
人生第一堂课:学会弯腰,放下尊贵和体面 点击视频
【第6.1段原文】
心要让它常住在干净和宽广的气场当中。所以一个人不能常生气的,你的心放在干净的、宽广的气场当中,这就叫修行;你们如果把心经常放在不干净的气场当中,就会生气。师父举个例子,今天人家讲句话,你觉得他是在讽刺你,你就等于把你这个心放在不干净的气场当中。如果今天人家说句话,你感觉别人像在讲你,但是你自己觉得有则戒之,无则加勉,无所谓的,我本来就在学,我不但要学佛,我还要学做人,所以自己做错了,好好改。这样的话,你就是在干净的气场当中修行。
【第6.1段延伸】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24集【由迷转觉,由染转净】 点击视频
所以当我们的心,有的时候止于一念的时候,在一念的时候,就是很干净的一个念头,我就学佛我什么都不管,你的心性简单、单纯,然后你的人生就不会变得这么复杂,然而当你的心性天天杂念横飞,你的生活你的命运就开始变得复杂,所以用正念善念去想别人,经常去想别人,你心中没有计较,你已经拥有了慈悲,把别人都往好的地方想,你不会执著,你把别人都往坏的地方想,你会执著着恶。修到一定的时候,你把别人往好的地方想,形成一种自然,那你就是不执著善,所以这叫不思善不思恶,因为我看别人,看到不管是谁,我都把人家作为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你就是不执著于善,所以无善的人也无恶,你就是今天没有善,但是你也不能作恶。很多人一辈子,他失去了很多的善良,但是他保护好自己,他也不去伤害别人,叫不思善不思恶,也是一种,但是很多人因为他没有善良,他缺少慈悲,然而只要心中有恶念出来,他控制不住,他不知道这是恶他很快去做了,因为他会接纳所有不对的道理,他会认定这些邪恶的道理是正的,因为他心中没有善良、没有正念,所以他就永远接受不了别人不同的道理。
【第6.1段延伸】心量大就是有慈悲心,就能消业;心量大的具体表现
摘自wenda20160715 01:29:10 点击阅读
男听众:师父,您7月5日在香港开示:如果一个人的心量大,烦恼或业障就不能困扰他的心。这句话是否可以理解成:一个人心量大的话,会产生重业轻报的效果;如果一个人心量小,他的业障或困扰就会大很多。是这样吗,师父?
台长答:是的。你这个理解已经是超脱了人间的一种思维了,我觉得你这个是在往上修的一种境界。为什么呢?这句话非常有唯物辩证法的那种思维。实际上是这样的,心量大,他就消业啊,因为你不去斤斤计较。心量大,实际上就是慈悲心啊,不跟人家斤斤计较,就是说“就算我欠你的,我也不对你要求报复”,这个就是一种慈悲。所以慈悲会产生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会消除业障(师父,您再说一下,心量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有慈悲,有喜舍,还有哪些方面心量大?)心量大,人家骂你,你不要去理他好了;人家诽谤你,你就把他当成一个激励你前进的增上缘。人家再怎么样对你,你自己心中要有一杆秤的。不管说什么话,别人嫉妒你,别人怎么样,你自己要做得更好,要更完美。因为你不完美,别人才会找到你的毛病,所以要把自己变得更完美(是的。慈悲心大的人心量就大一些,是这样吗,师父?)对。慈悲心越多,心量越大;感恩心越重,这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就会越宽容(明白了)
【第6.2段原文】
而且一切都会过去。人很痛苦,就是觉得这件事情为什么过不去,实际上很多事情都会过去。学会有事尽心就好,如果这个人活在世界上碰到很多事情,你只要尽你的心去做,你就是对得起菩萨,菩萨都看得到。有事尽心就好。我本无心,我们人本来就应该无心的,有“心”是什么?都是小心眼,忌妒心、瞋恨心、贪瞋痴慢心。我本无心,何妨万物常绕心。就是你自己不挂在心中,你何妨……世界上万物总是绕着你的心来走。所以你不要去挂心,不要给它有钩子,因为你的心把世界上的这些名利全部都挂上了,你就放不下。
【第6.2段延伸】凡事尽心尽力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38集【解脱是智 生光生慧】 点击视频
我们做什么事情要尽心尽力。什么叫尽心尽力做事?今天念经尽心尽力,万一有杂念了,求菩萨保佑;今天学一件事情尽心尽力,万一有障碍了,求菩萨保佑。你是不是在尽心尽力?经常这样尽心尽力,慢慢地,你碰到事情就会精进修行,碰到烦恼就会放下、解脱。
不把任何烦恼放在心中,不把任何障碍、罣碍放在心中,就是取得了中观中道。烦恼有吗?有的。来了之后把它消除掉,不就是中观中道吗?不是说完全止念,因为你止不住的,止念只是在你慢慢地中观中道之后所产生的一个效果,而这个效果是你终有一天能够用你的修为止住自己的念头,并不是现在就能止住它。
【第6.2段延伸】怎么样算圆满
摘自2017-09-23米兰《世界佛友见面会》提问 点击阅读
一个高境界的人,他舍得下,他知道人间没有圆满的事情,所以不能去追求圆满,因为在人道是不会圆满的。你们想想,在人间哪一件事情能够圆满?不可能的。所以在学佛当中,尽自己的心、尽自己的力去做,就叫圆满。实际上菩萨不是说不让我们圆满,菩萨让我们开智慧。当一个人在弘法当中,不要去偏左,不要去偏右,尽量把自己做得最好,你就是在开悟当中。所以,不要去让自己进入烦恼,进入烦恼就是不开悟,开悟的人不会烦恼。尤其学佛的人要中观中道,中观就是今天这个事情比昨天好了,但是还没有完全达到好的要求。“我今天好了,我觉得很满意了”,那么继续这么做下去会越来越好。身体也是这样,看病也是,一天比一天好,他不会今天看了病,明天马上就好起来,全部都好。学佛也是一步一步往前走。
【第7段原文】
学会用佛法的理念去作为修心的方法。佛法的理念是什么?用欢喜心、用感恩心、用平等心,你才能放下万缘。守住自己的戒律,帮助自己,在不能自我控制的情况下保持身口意清净。这句话什么意思?你今天不开心了,你要学会让自己的心变得开心,因为明天会改变;你今天没有感恩心,你要自己生出感恩心。你有没有感觉到别人对你很多的帮助?任何一个人现在对你不好,你都要想到,他曾经对你好过,他曾经帮助过你,这就是一种感恩心。平等心,不要去看不起别人,也不要被别人看不起,就是平等心。平等心跟堕落心不一样,堕落的人,他不努力,人家会看不起他。但是有平等心的人,他会觉得每个人跟我一样,我跟每个人都一样。
【第7.1段延伸】毛病要改
摘自卢台长给全世界弟子第二次的开示(一)【在生活中使用“定力慧力”】 点击阅读
知道自己的毛病就要改,这个人才有救;知道自己的毛病却不能改,就是没有戒律。明明知道自己在钱的事情上面过不去,你看到钱就要躲开;知道自己在男女方面的事情过不去,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躲开;你因为糖尿病但是看到甜的食物就想吃,你就得躲开这些食物。
一个人要懂得戒律,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样的事情,守了戒之后才能得到定。又比方说你今天非常想跟领导吵架,但是又想到你不能没有这份工作,所以你就必须戒——你就不讲话了,这样就定下来了,老板再怎么讲你,你不回嘴,这就是定力。又比方你还不想跟老公离婚,他再怎么骂你,你就跟他笑笑,你就有了定力。你想到有个戒:为了孩子我不能跟他离婚,这样的话你就能定下来。见贪不贪,见瞋不恨,看见了愚痴,我就不去愚痴,也就是我不去追求那些我得不到的东西,追求名利也是愚痴。甩掉这些名利一点都没什么好后悔的,因为定得下来,靠的就是守戒——我不能有名利的思想。这样的人才定得下来,这样的人才会有出息。你们戒得越多,定力越深;戒得越少,定力越浅。
【第7.1段延伸】经常观照自己
摘自白话佛法开示第五十三集【静定是关照】 点击阅读
我们找的一个方向去行自己的愿,那么如果一个人随时在静定当中,安静和安定当中,你要检点自己,经常要检点自己,要经常知道 什么是修行人,你要想做什么样的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你是永远观照自己的人,你靠别人盯住你你就不叫观自了,你只有自己观察自己的行为,做得对不对,就是观察自己行为,在不在你的本性当中,观自在,所以随时检查自己的心理的行为,和你的思维,不断地掉纠正自己的思想,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动不动脑子想,我这样是不是违背了菩萨的教诲,我这样是不是不像一个菩萨。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