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第12集【菩提心 菩提愿】
第1段
每一个人,要给自己多一点庄严沉稳的心,不要在这个世界上整天过着,没有感觉,非常规格化和机械化的一种生活,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为众生而活,为众生而忧愁,为别人想,在人间我们很多认为对的事情,其实它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对自己有利的,你对这个人间觉得这个是对和错,其实只是你对自己感觉,有没有对你有利益及好处的一种考量,这是在骗自己,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很多人一辈子,活在没有意义的生活当中,对自己感觉好的就去做,认为对自己不好的,就说别人是错的,活在自我人格的欺骗当中,所以师父让你们要学会,不要选择自己自私,不要希望别人的不自私,来成全自己的自私,觉得自己很对,觉得自己很正义的人,有的时候是一种傲慢,公理和正义实际上是一种立场,凡是你有立场,你一定在你的心中有先入为主,因为在你的心中已经开始不公平,既然已经不公平,哪来的所谓的公,所以很多人在人生当中,觉得自己一辈子欠缺,一辈子委屈,一辈子对别人的瞋恨,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是对的,从自我考量,来感受社会对他的公或者正。
第2段
学佛人要懂得,人随时都会失去一切,但是我们天天在执著于,自己拥有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身体,都不知道,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的一切,随时都会失去的,所以叫你们放下人间的烦恼,就是不要过分地把心放在,你认为你很关心很爱护,或者对你有意的或者无意的,别人的身上,当你一旦集中在别人的身上,你自己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所以学佛人对孩子也是,你越不在乎他,你越有可能爱他,你太在乎他 你对他好,只是满足你自己的对他的爱欲而已,因为因缘变化,一切都会变。学佛人总是误以为,我们自己的执著,可以让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不变,所以颠倒梦想,用你自己全身心的力量,包括爱憎,想去绑住别人,最后离你越来越远。
第3段
我们人很多时候太在乎自己,就是被自己弄得受伤,我们很多人就是因为心里迷惑的时候,才会助长自己的心无所归,人不怕执著,怕的是看不清什么叫执著,做错了什么,首先要了解我们自身的佛性,我们自身的佛性不是在口头上,不是只知念经,口头上的禅,要禅到心里,要了解空性。
想一想,我们在人间每一次搬家,有多少东西带不走,我们一生搬了多少次家,我们留下了多少,当我们人整个灵魂搬家的时候,也就是涅槃的时候,我们又有多少可以带走的,所以要学会感知佛性,才能了解它,你要知道、感受到,菩萨对我们的爱,告诉我们的真谛,要有离苦得乐的慈悲心,你才能了解空性,所以任何人不能离苦得乐,没有了慈悲心,你根本不懂得什么叫空性,因为一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有佛性可以禅定在你的心中。只有当你自己觉悟了,你才会明白什么叫空性,当一个人要走了,他才知道,我来这个世界干吗,我做了些什么,我做对了什么,我做错了什么,一切如梦幻泡影,所以心里要真正地觉悟佛性,你看谁都是佛。心里美,看谁都美;心里丑恶,看谁都是丑恶,所以要引佛住心,把佛引到你的心里来住在你的心里,合一无分,就是完全把佛放在心中。
第4段
所以真正学佛的人,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心力,正精进地延伸,什么叫正精进,一个人天天念经学佛、放下、忍辱、精进,就会增加你的五力,五力是哪几种五力,第一叫信力,第二叫念力,第三叫进力,精进的进,第四叫定力,第五叫慧力,一个人能解决问题,他就有慧力,一个人碰到什么事情不贪不求,就有定力,别人不敢去做,别人很懒不去做,你拼命地去做,就是进力,念头不去想,叫念力坚强,相信菩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切烦恼,这叫信力,精进地延伸,慢慢地加大,那么变成一种力量,因为你每天在学佛念经,每天在进步,所以你的力量是无穷的。
师父希望你们广发菩提心,愿菩提,这个愿就是愿力,愿力要和菩萨在一起,要行菩提,做的事情要像菩提,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要发菩提心,学会布施很重要,如果你今天布施,讲自己的功德,那么你就是入世,如果你今天布施,在帮助别人,忘记自己,你就在布施出世的功德,每做一件善事,不要心里去想,这是我的功德,要学会放下,很多人做好事,早就把自己做的好事忘掉了,左手做善事,右手就忘掉了。没有解脱的布施,那是做善事,任何人必须要解脱,如果你做任何事情,想让别人知道,要出名,这个人做的布施不是功德,是人间的福分,如果是成功,成为功德,你就要有解脱的资本,那就是开悟醒悟,我们要学佛,做善事、做好人,不要做杂念四起的,我们说,凡夫俗子,所以佛教本性讲的就是空性。
第5段
我们心灵法门,师父经常跟你们讲禅定,禅定就是一种悟性,这种空性,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所以你的佛性,你就会明白那是无始无终的,所以任何一个执著的人,总把别人看死了看扁了,这种人就叫凡夫俗子,因为佛性无始无终,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它没有增减、没有生灭,实际上才能照见你的五蕴皆空,明白你内心的佛性。这句话就是告诉大家,你今天动出来一个念头,是好的念头,也会灭掉,灭掉之后,这个善念就像没有动过一样,你今天动了一个不好的念头,你也会过去、忘记,过去之后就等于没有了,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理解念头是虚空的,理解佛性本身到最后也是虚空的,这样你才能把自己的色受相行识,全部管住,看成是一种幻生,不是真正的身体,是一种幻生,我待会儿再给大家稍微解释一下,你比方说,色、受、想、行、识,我问你们,你们曾经想过一件事情,过去想过的,现在还想吗,没了吧,你们过去曾有过的痛苦,一想到就痛苦,过了之后是不是不痛苦了,你过去很幸福,想想小时候,或者你们曾经结婚的时候。
曾经有一个生日party的时候,你们觉得这么多人来给面子,非常开心,圆满结束,你们现在想起来,是不是像虚幻的一样,就没有了,这就是你所承受的,你想象的,你当时的感觉意识,这全是空的,就让你们不要再去回忆过去,不要再去想过去,你才能看得到你的佛性,真正的本性,连你的身体,你都要知道,不是你的,你能控制自己身体吗,你都控制不住,你能让自己身体不生病吗,因为幻生,就是你的生命和你的身体,实际上都是虚幻的,它是没有究竟的,什么叫没有究竟,没有到底的,你看我们只有灵魂,可以一直修到天上去,但是我们的身体是修不到天上的,死了,这辈子这个身体就没有了,这个人某某某就从此以后结束了,所以幻化的东西它是有生灭的,生出来了,最后又灭掉了,所以没有究竟,没有到底的事情。
第6段
所以虚空本身就是坛城,坛城就是你的光芒,如果你能理解,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虚幻的、空无的,那你的光芒就会照耀你的整个的人生,也就是说,这个人不为名不为利地去帮助别人,去照顾别人,去理解别人,这个人理解别人、帮助别人,那些美德,那是像坛城一样永远可留着的,所以很多人,人走了,大家还怀念他,还有很多人,人走了,大家都唾弃他,还有的人走了,一个月、一个星期的怀念,可能几天的怀念,人家就把他忘了,你们到底想做什么样的人,所以师父跟你们讲,佛菩萨在上面,他看着我们,关照着我们,我们如果是见性之人,我们看得到菩萨,我们知道菩萨在帮助我们,在管着我们,我们立刻就得到法喜和得到悟性,如果你不能感受到菩萨在你的心中,在你的坛城上,就是说你没有这个福气,去享受菩萨给你的光芒,所以为什么很多人说,他一辈子见不到菩萨,实际上菩萨早就在你的心中,你的良心,你的慈悲心,就是你的佛性,当一个人没有菩萨心,没有良心,自以为是的时候,很快地,他就会失去更多。
白话佛法拓展延伸
第1段原文
“……在人间我们很多认为对的事情,其实它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对自己有利的,你对这个人间觉得这个是对和错,其实只是你对自己感觉,有没有对你有利益及好处的一种考量……”
在别人不接受时还强调自己的价值观,就是执著
Wenda20191227 53:28 (原文链接)
女听众:请问师父,人与人相处中,别人在不能接受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人一直强调自己的价值观、了解的知识或者强调自己的理解或某种观点……
台长答:执著啊。人家不接受你的话,你去强调自己的价值观来取舍某一件事情的好与坏,那你本身不叫执著啊?……同样一样男人和一个女人看问题,那当然不一样。一个男人看到贵的东西,比方说一件衣服,他一看要2000块、3000块,这个男人觉得花这么多钱穿在身上有什么好?女人觉得“我穿在身上的话,感觉是完全不一样了”,两个人的观点,你说谁对谁错啊?价值观不一样,所以你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行地栽在别人头上的。
靠正思维来验证和体验你的己见
白话佛法五9 《理解人生,看淡看破》 (原文链接)
我们要用心来体会佛法,要有正确的己见。什么叫用心来体会?做什么事情要用心,你就做得好;做什么事情不用心,你就做不好。所以做任何一件事情要用心来体会它:我今天做得对不对呀?我今天念经念得对不对呀?我今天做这件事情是不是违反佛理了?我是不是太厉害了, 不应该骂他?…… 要把自己的己见用正确的思维来考虑。你自己的见解并不代表是正确的,要靠正确的思维来验证和体验你的己见。“己见”就是你自己认为的所见到的东西。一个人想了脱生死的话,他必须要有正确的己见。还有知见,“知见”就是知道的所有见到的东西。知见和己见都是一样的。你自己认为很多东西是对的,并不是对的;你知道的很多事情,也不是你所认为的对的事情。
去除我执就是什么事情都没有我的观点
白话佛法九28.《我执是烦恼的根》 (原文链接)
去除我执是什么意思啊?就是什么事情都没有我的观点,什么事情都没有我的意见。去除我执,你才能活在当下,你才能活得好。你嘴巴今天说你是对的,明天说他不对,过两天你就被人家骂你是错的,你活得了吗?你的烦恼就来了。如果你不去讲别人的不好,谁来讲你啊?你不就活在当下了吗?
认为自己是错的就不会产生怨恨
白话佛法(二)25.《用人间的报身来修成菩萨的法身》 (原文链接)
师父告诉大家要记住,别人永远是对,你永远是错的,你这个人就永远不会产生怨恨。别人永远是你的增上缘,你的人间一辈子才会永远向上走,直到修成大觉大悟,功德圆满。
不接受人家的意见,就是没开悟
白话佛法 (一) 39.《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原文链接)
人有劣根性,当不愿听取别人意见时,脑子里就会有一个自然屏障,会把人家的观点推出去,不接受人家的意见,而这个屏障是孽障基点。当一个人不能接受人家意见时,他的悟性是最低点,就是没开悟……
人的毛病在于总以为自己是对的
20181010 纽约法会 (原文链接)
人的毛病在于不知道自己做错了,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如果我们知道自己会做错,我们就不会去犯错,就是因为自己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我们才会犯错误。
先肯定别人的意见再思考
白话佛法 (二) 41.《真修实修是为本》 (原文链接)
要知道扭曲人家意见的人是无药可救的,人家给你讲一句话你去永远扭曲人家的意见,那你这个人就无药可救了。比如,人家说,“你身体当心点”,他马上说,“你什么意思,你想害我啊?”——这就是扭曲人家的意见。人家为他好,他去怀疑人家,这个人就无药可救了。用一个反证法,先强迫自己肯定别人的意见,然后再思考,这就叫做人,当你怀疑人家对你不好的时候,人家讲了一句话之后,你要用反证法,先强迫自己相信,肯定人家的说法是对的,然后再去思考,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人家的对错。
要认为自己都是错的你才会接受对的
wenda20140105B 10:10 (原文链接)
好坏要让人家讲,自己不要讲,自己讲就叫贡高我慢(明白了)你们现在找师父就是要帮你们找毛病,“优点不讲跑不了,缺点不讲不得了”……要认为自己都是错的你才会接受对的,你永远觉得自己都是对的,你就永远接受不了对的了。
第1段原文
“……不要选择自己自私,不要希望别人的不自私,来成全自己的自私,觉得自己很对,觉得自己很正义的人,有的时候是一种傲慢,公理和正义实际上是一种立场,凡是你有立场,你一定在你的心中有先入为主,因为在你的心中已经开始不公平,既然已经不公平,哪来的所谓的公,所以很多人在人生当中,觉得自己一辈子欠缺,一辈子委屈,一辈子对别人的瞋恨,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是对的,从自我考量,来感受社会对他的公或者正。”
自己的价值观属于有相
Wenda20191227 56:18 (原文链接)
女听众:师父,自己的价值观还有自己的某种理解,是不是属于有相事物?
台长答:当然有相。因为你自己心中你认为的事物就是你自己个人的着相,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好的,你执著在这个你认为的问题上,那你当然对其他的事物就带有偏见了。……(是的。原来我们共修的时候,师兄讲过一句话很受益,请师父听一听,“在我们开悟成佛之前,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观点并不是究竟圆满的,还是有漏的,所以不要执著自己的想法,也不要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这就是随缘。” 这个对吗?)对啊,完全正确,有什么不对?任何人都不能执著,我告诉你,连菩萨都要随顺众生的(…..“矛盾的产生源于我们对不同价值取舍的结果”,这种取舍是不是也是一种得失心?) 对啊,取舍的话,对你有利益的你就取了,你认为对你没利益的就不取了。举个简单例子,男人的东西男人取,男人喜欢那种电器店,开摩托车的店,女人说“有什么好看的?哎呀,不要买了,这个东西。”男人跑到服装店,“有什么好了?家里这么多衣服,还要买!”这是取舍吗?
常看别人优点心态就好
卢台长给全世界弟子的开示 《善用时间就是节约生命》2015-10-05(原文链接)
把任何事情都往好的地方想就是正信,遇到事情先往坏的地方想就是不正,会修偏了。再好的人也有缺点,再坏的人也有优点,在于你想看别人的缺点还是看他的优点。一个经常看到别人优点的人,心态就会好;一个经常看到别人缺点的人,心态就肮脏。一个教授给学生上课,在一张纸上点了一个黑点,问一位同学看到什么了,同学说看到了黑点,教授问所有的同学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都说看到一个黑点。教授说,为什么不看到整张白纸这么干净,而仅仅看到黑点呢?一个人做了很多好事,很善良,你都没看见,你就看见他一个缺点就抓住不放,这是人的劣根性。
第2段原文
“学佛人要懂得,人随时都会失去一切,但是我们天天在执著于,自己拥有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身体,都不知道,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的一切,随时都会失去的,所以叫你们放下人间的烦恼,就是不要过分地把心放在,你认为你很关心很爱护,或者对你有意的或者无意的,别人的身上,当你一旦集中在别人的身上,你自己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所以学佛人对孩子也是,你越不在乎他,你越有可能爱他,你太在乎他 你对他好,只是满足你自己的对他的爱欲而已,因为因缘变化,一切都会变。学佛人总是误以为,我们自己的执著,可以让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不变,所以颠倒梦想,用你自己全身心的力量,包括爱憎,想去绑住别人,最后离你越来越远。”
摘自专题前言
婚姻情感开示集锦 (一) | 第一册:编者按 (原文链接)
人常说“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爱情是人间永恒的主题。……轮回中,如何避免再造情缘或尽量少造情缘,已成为修行者的重要课题。《无量寿经》中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自一人,最后离开时也是孑然一身。所以,我们更应理性地看待“感情婚姻”,把对爱情的执著扩展为亲情和佛情的大爱,让爱情中少一分“占有”和“私欲”,多一份信任、尊敬和无私奉献,这样的爱才能更持久,才能对自己和众生更加有益。
第3段原文
“我们人很多时候太在乎自己,就是被自己弄得受伤,我们很多人就是因为心里迷惑的时候,才会助长自己的心无所归,人不怕执著,怕的是看不清什么叫执著,做错了什么,首先要了解我们自身的佛性,我们自身的佛性不是在口头上,不是只知念经,口头上的禅,要禅到心里,要了解空性。
……要学会感知佛性,才能了解它,你要知道、感受到,菩萨对我们的爱,告诉我们的真谛,要有离苦得乐的慈悲心,你才能了解空性,所以任何人不能离苦得乐,没有了慈悲心,你根本不懂得什么叫空性,……所以心里要真正地觉悟佛性,你看谁都是佛。心里美,看谁都美;心里丑恶,看谁都是丑恶,所以要引佛住心,把佛引到你的心里来住在你的心里,合一无分,就是完全把佛放在心中。”
怎样将慈悲心升华为菩提心
wenda20160115 01:31:06 (原文链接)
男听众:怎样将人的慈悲心升华为菩提心呢?请师父开示。
台长答:慈悲心实际上已经是佛心的所在了,所以有慈悲心的人就有佛缘。怎么样有菩提心呢?就是要广结善缘、广度有缘,然后用一种真正的菩萨的心来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情。因为菩提心充满着智慧,所以菩提心已经有正等正觉了,正等正觉的人已经是无缘大慈了。无缘大慈不是因为你今天对我有利我才帮助你,不是因为今天有利我才慈悲你,不管是谁只要你很可怜,你怎样了,我都会慈悲你,这就是菩提心。慈悲心只是对某一件事情,对某一个物体产生的一种事件的后果,你感觉到很可怜慈悲。但是如果变成菩萨的心就是无缘大慈,完全用公正的心来慈悲众生。
第4段原文
“……一个人能解决问题,他就有慧力,一个人碰到什么事情不贪不求,就有定力,别人不敢去做,别人很懒不去做,你拼命地去做,就是进力,念头不去想,叫念力坚强,相信菩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切烦恼,这叫信力……”
学佛五力
白话佛法《用“五力”来寻找自己的本性》 (原文链接)
今天给大家讲“五力”。我们学佛,修行,修心要找到自己的本性。靠自己求证,想找到自己的本性,必须要有五种力量,才能找到自己的本性。
1)信力,就是切实相信的力量,信力是很重要的,信为道源功德母。道源功德母,相信道就是有一个信力,相信一个事情一定能成功,相信观世音菩萨一定会救我们,功德母就是这个道的源泉,即根源。你若相信了才能抓到根源,才能达到功德。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信心,没有信力,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成功。信力可以破除疑惑,不被疑惑所动摇。
2)进力,进取的力量。今天相信佛菩萨了,但是又不好好念经,相信佛菩萨会救我,却没有信力,又不精进。而且在精进当中不能杂,如果杂了就等于不精进。如果什么东西都去学一学,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进力还要加一个勇猛向前,就是要精进修。比如:如果得了重病,要多念《大悲咒》等经,因你现在受的不是正常人所能受的病,想让病好就要做正常人不能做的事,要忍正常人所不能忍的,才能把病治好。
3)念力,也就是意念。一个人的念头很重要,如果今天做功德,是用心,用正念做的事情全部都是功德。如果带有私心杂念来做,你的念力就没有了,就找不到自己的本性,就不能在自身本性中得到求证。
4)定力,即正定力。正是以什么来区分的呢?是以自己一种信念的力量来定位自己的心。比如:今天求观世音菩萨,我的心定下来了,因为我相信观世音菩萨,一定要正定。我相信我做的善事是从心里发出的,是正确的。定力可以消除一切杂乱的念头,使心定下来。
5)慧力,就是智慧。智慧里包括正慧,许多人有智慧,但是,不是用在好的地方。比如:一个科学家很有智慧,研究出原子弹、细菌弹等等,这个人是不是很有智慧?同样如果心不正,找不到自己的本性,所产生的智慧就不是正慧,就会造孽。
要有这五种力量才能找到本性,才能求证自己修心到底对不对?
第4段 原文
“没有解脱的布施,那是做善事,任何人必须要解脱,如果你做任何事情,想让别人知道,要出名,这个人做的布施不是功德,是人间的福分……”
功德就是做善事都为了弘法利生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29. 三轮体空真实义 (原文链接)
师父跟你们讲,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布施要超出世间的善心。就是说今天对别人好,不要去等他的回报,那才叫真正的善事。你不等他的回报,只管做功德,对他好,对他善良,心疼他,希望度他,那你这个人就有功德。所以师父跟你们讲, 我们在这个世界当中,布施要超出世间的善心,就是说, 你今天对别人好,不要去等他的回报,那才叫真正的善事, 你不等他的回报,你就只管做功德,对他好,对他善良, 心疼他,希望度他,那你这个人就有功德,所以空性智慧就是善行,如果你今天这个智慧没有空性,那么你只是做 了点善的行为,如果你今天做的善事,都为了弘法利生, 帮助别人,那你就叫功德。
第5段原文
“禅定就是一种悟性,这种空性,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所以你的佛性,你就会明白那是无始无终的,所以任何一个执著的人,总把别人看死了看扁了,这种人就叫凡夫俗子。你今天动出来一个念头,是好的念头,也会灭掉,灭掉之后,这个善念就像没有动过一样,你今天动了一个不好的念头,你也会过去、忘记,过去之后就等于没有了。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理解念头是虚空的,理解佛性本身到最后也是虚空的,这样你才能把自己的色受相行识,全部管住,看成是一种幻生,不是真正的身体,是一种幻生。
想想小时候,或者你们曾经结婚的时候。曾经有一个生日party的时候,你们觉得这么多人来给面子,非常开心,圆满结束,你们现在想起来,是不是像虚幻的一样,就没有了。这就是你所承受的,你想象的,你当时的感觉意识,这全是空的。就让你们不要再去回忆过去,不要再去想过去,你才能看得到你的佛性,真正的本性。”
第6段原文
如果你能理解,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虚幻的、空无的,那你的光芒就会照耀你的整个的人生。也就是说,这个人不为名不为利地去帮助别人,那是像坛城一样永远可留着的。我们如果是见性之人,我们看得到菩萨,我们知道菩萨在帮助我们,在管着我们,我们立刻就得到法喜和得到悟性。所以为什么很多人说,他一辈子见不到菩萨,实际上菩萨早就在你的心中,你的良心,你的慈悲心,就是你的佛性。
佛法的本意就是让我们出幻妄之生死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一,7、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原文链接)
佛法的本意就是让我们出幻妄之生死,这个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幻妄的,都是没有的事情。人的生死和人世间的所有幻觉是一样的,人是永远不会死的。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都是幻觉,……所以佛的本意是希望人们背尘合觉,返迷归悟,出幻妄之生死,出本具之佛道而已。当我们真正理解这个世界的人生都是幻妄,都是妄想,所以我们的生死也没有意义了。这样的话,才会得到真正的佛法和佛道。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 第32集 本性自性亦是空(原文链接)
……很多人年轻时候很漂亮,到年纪大,越来越老了,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运动员,到了年纪大的时候骨头酥了,这就是告诉你们什么,就是告诉你们一点,让你们要明白任何事情是假的,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虚幻的,是因为缘分所生,因缘而生,用无我和无为来发菩提心,什么意思呢,没有自己,也不去为了某一件事情达到目的,有回报地去做,就是拥有菩提心……
20200504白话佛法广播讲座【原文+资料】 第12集 【菩提心 菩提愿】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