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本性空性 2021-04-22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万事无自性,就是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不动的,无自性本身就是在无常中,无常在变化中。师父问你们,沙和石头有自性吗?它没有一种本来应该拥有的觉悟性,所以也叫没自性。为什么说人无自性?因为人会变化,人变老了,骨头会断、会酥掉,人的肉身到最后根本就是无自性。   人的肉体乃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之身。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很漂亮,年纪大了,容貌就会越来越显老,可谓是人老色衰。很多人年轻的时候是运动员,到了年老的时候骨头也会酥,这就是让你们要明白,任何事情都是假的,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幻的,最终都会变化,是因为缘分所生,即因缘而生。如果用无我和无为来发菩提心,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也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有回报地去做事情,这就是拥有“菩提心”。世界上有哪位妈妈在照顾自己年幼的孩子时是有目的的?没有目的,妈妈只是希望把孩子养大,尽自己的一生,努力尽自己的一切力量,这就是母亲的慈爱。   现在有很多妈妈真是没智慧,她们经常跟孩子讲:“孩子,妈妈现在这么辛苦抚养你,以后你大起来要孝顺我,你要养我,你要对我好。”这个孩子从小就想:“反正我以后要养你、要回报你,现在你对我好,都是有目的的。所以,我也不在乎你对我好,我不会感恩你。”对别人好了,不要到处去讲,有什么好讲的?更何况是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好。   所以,要好好地去做每一件事情,缘来了就发心,这就是菩提心。缘结束了,就收心,到最后,你的本性就是无自性、空性。因为你了解自己的本性是无自性,接下来就会生出空性。想穿了,人一辈子不就是这样吗?很多女人结过一次婚、两次婚,你叫她再结婚,她永远也不会了,她说自己想通了、想明白了,根本不想再结婚,这就是生出了自己的空性,然后无生烦恼。无生烦恼就是因为你把烦恼去除了,你断尽了一切伤心的事情,你圆满成就了自性和本性,想通了。很多法师出家就是因为想通了,他们不要结婚,一辈子全放下了, 空性了,他们的本性自性就显现出来。   在人间修心的确很难,一会儿有人情来了,一会儿有缘分来了。很多人刚才还说要清修,等看见一个异性长得特好看,自己也很喜欢,也就是碰到自己的缘分后,不敢大声讲“清修”了,而是“轻”修。   有时候缘来了,人情来了,人总是视之为春风轻雨,感觉很好,觉得有人来关心自己,肯定是自己上辈子的缘分,还说不定是自己的贵人。没过多久,等到两个人谈得不投机了,生气了,情走了,缘结束了,然后心中徒增烦恼和压力,最后觉得没戏唱了,乌云散了,自己的心才慢慢地静下来。这种事情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有时候心静了,你就不会被自己的情和缘缠住。   人很可怜,很容易被缘分和感情缠扰,是真情,是真缘分。很多人在骨头轻的时候,就把过去别人对他的友好和情分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我们做人不能忘本,不能忘恩负义,别人曾经帮助过你,你的爱人、父母曾经对你好过,你要经常想到这些正能量并用之来激励自己,要知道你今天所有的快乐和悲伤,都如梦幻泡影,不要因为过去已经过去,不要因为一个人离开了,很快就把他遗忘了。有些人连自己的母亲过世多久都记不住,一晃几年,想了想,妈妈过世几年了?都有四年了,心里纳闷时间过得怎么这么快。你们很多人跟师父学佛都好几年了,你说时间快不快?五年以上的请举手,看见了吧?把手放下来。五年很不容易,十年更不容易,所以学佛要用心。   师父跟你们说,字墨性空,很难感应。字是用墨水写出来的,写过了,空了,所以字和墨是没有本性的,本性也是空的。从佛学上来讲,人跟人之间的交流,以见面为最好,单单靠书信来往,你很难了解对方的真实感情。一个人除了写字之外,写出来的文字,可以写很多内容,但是你要真正了解这个人,一定要跟他见面。如果不见面,你不知道他写的东西的真假。见了面,他的面部表情都可以告诉你,他这句话讲的是真的,还是假的。这在心理学上,和美国大脑科学领域方面都有研究。   犹如放一本经文在你们的枕头边,你们能感应吗?很难感应。尽管经书天天放在边上,可是你没有念经,怎么会有感应呢?感应是用你自己的心去念经,当一个人用心念经的时候,就会有感应。起心动念,是因为你只要心动了,你就会有念头。你的心如如不动,你的念头是不会出来的。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21日《心无所得 心无所住》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心无所得 心无所住》 在佛法中,看破、放下,都是劝人解脱的基本理念。但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看破,什么叫放下。他们以为看破就是破碗破摔,放下就是什么都不管。 实际上,看破放下是佛法的智慧取舍,是面对一切烦恼中如如不动的“行深禅定”。绝对不是人间所说的放下一走了之,家也不管,上班也不要了。 烦恼来自愚痴心, 损人利己贪瞋心。 贪名贪利是聪慧, 看破放下是智慧。 无罣无碍无得失, 只管耕耘法布施。 人类的烦恼到底来自于哪里? 实际上“烦恼”就是因为有我相带来的内心世界的“得失心”, 并源于累世积藏在八识田中的“贪瞋痴”。 人一有烦恼首先想到的是“这损害我的利益了吗?”“我不吃亏了吗?” 顺着自己执著的我相观点,才会延伸出“得与失”。 天天在斤斤计较,然后引起瞋恨,再做出愚痴的事情,弄得自己觉睡不好、饭吃不香。 因为自我心中有无数的假设,才会让你烦恼不断。 人间失落是常态, 悲欢离合是虚幻。 随缘放下心态强, 哪有悲欢是实相。 人只要看到可以得到的,就会把自己贪心吊起。 人一碰到要失去的,不但把自己的心情弄得难受,还会让瞋恨心生起。 其实人的一生,包含了多少人间的悲欢。 悲欢是一种感觉。悲过了,没有了;欢喜过了,也没有了。因为菩萨认为这些全部是虚妄的。 经常想一想,我得到了又能怎么样?我失去了又能怎么样?这样你就会“心无所得”“心无所住”。然后在人间,对所有的事情生出“无所谓”。 师父经常跟你们讲,“心底无私天地宽”“不争人间天下事,试看谁能天上行”。 一颗随缘的心,能够和佛法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异曲同工。 耕耘实修收获妙, 水到渠成功德浇。 心无所得无所住, 无所畏惧无所故。 人整天看着自己耕耘,然后等着自己的收获,把自己的付出看得很重,把自己等待收获的欲望看得更重。 这样的人,其实已经落入了私欲当中。做什么事情都想有回报,哪有佛友欢迎这种修心人。 学佛人,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光明磊落,无私无碍,才能在学佛中精进,同时在人间的事业中也会进步。 人间妙法是禅定, 定能生慧般若进。 虚幻世界瞬间变, 成住坏空舞翩跹。 过眼云烟满大千, 恒心精进把佛见。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20日《懂佛》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懂佛》 一个有善心的人,他整天想去帮助别人,因为他有善良的本质和慈悲的根基。 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质和慈悲的根基,但他们不一定肯帮助别人。 虽然他们可以和别人和平相处,但是没有想要去帮助别人。 所以自度是帮助自己, 度他是出来帮助别人。 学佛人应该知道,当你觉悟的时候,更应该要帮助别人。 虽然自己平安,要让别人也能平安,这就是菩萨的慈悲。 所以能够帮助别人的人,他一定是守戒和慈悲之人。 心中无佛无悟性, 愚痴离你很接近。 没有慈悲忍辱心, 怎懂佛性无我心。 佛法上讲,次第要圆满。次第就像台阶,修心一步步往上走,境界一点点往上提升。 所以修心有次第,就是有一节节的境界,一直走到他境界圆满。 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修心当中,如果走偏了,不精进了,不能忍辱了,就像走台阶摔跤了,这就被称为“不圆满的次第”。 所以学佛人要有境界。境界能够让自己的悟性释放出能量。 这个能量会让你开悟,让你想通。 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最后一切都无所得,那你也就无所谓了。 圆满次第来修心, 小乘大乘齐修心。 善良本质献爱心, 越过障碍烦恼心。 平安是福忍辱心, 度化众生大愿心。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没开悟、想不通, 就是因为他没有一种力量帮助他解决很多现实生活问题。 其实这种力量来自于佛的六波罗蜜精神。 心中要总想着菩萨保佑,正能量就来了。 师父曾经讲过,我们不但学佛,而且要懂佛。 懂就是理解,懂佛就是理解佛的心。 你要用内心深处的这颗佛心来帮助你自己,让你解脱,让你理解“苦空无常”的人生。 如果有些人不理解佛的心,这种人活在世界上,是一个麻木之人,也是一个不懂伦理纲常之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没有悟性之人。 所以师父让你们学佛要心中有佛,你才能明理,才能心中懂得佛理,你才会碰到事就想得通。 人间无常是常态, 喜乐无常是心态。 明争暗斗是变态, 学佛修心好心态。 懂得佛的忍辱,你就能够把佛常放在心上,你就懂得佛的慈悲。 懂得佛的戒律,你就不会生出贪心,碰到问题就能够化解烦恼。 所以我们不管碰到什么事情,要学会化解。 烦恼化掉了,业障消掉了,我们的心才能进入空性。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凉冬雪南归燕。 红尘烦恼须了断, 脱离红尘永相伴。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无法即无我相 2021-04-19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要学会无我,实际上,无我也是个法,即“无我法”。无我是随缘而起,没有我就没有我,有缘分就来了,没缘分就走了,遇缘而生。别人说今天单位领导对你怎么好,过节买东西,可以给你一张购物票,或者怎么样,好的缘分来了,这件事情让你开心半天。过一会儿,同事又告诉你:“对不起,领导已经把购物票送给其他人了。”好的缘分没了,你马上不开心,不讲话了。缘分就是这样的,缘来了就来了,缘没了也就没了。就像你们来澳大利亚要申请签证一样,有缘的时候,缘分一到,签证就拿到了,于是开始整理衣物、订机票,最后出发去机场,真的是很开心。如果等了很久被拒签了,就是“歇菜”,没事干了,一切都没有了,来澳洲的缘分也结束了。   好朋友跟你讲:“有个男生很不错,我介绍给你,好吗?”你听了很开心,在家里忙着化妆打扮,接着朋友又告诉你:“对不起,我搞错了,这个男生已经有女朋友了。”要明白,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缘来缘去,我们做人做事既要认真,又不能过于执着,要随缘。我们讲话经常说到“原来如此”,实际上,这个“原来”最早的时候,是用的“缘来”,是缘分的“缘”,寓意就是缘来缘去,遇缘而生,离缘而去。   一个人懂得缘来缘去后,要见佛性是无我性,见到佛性就不要有自我了。你们今天坐在这里学佛,去除自私就是见了佛性。你们在学佛学法,不能有自我自私的心在这里。人不能自私,如果一个医生自私的话,你说他怎么给病人开得好刀?一个医生如果天天想着要赚钱,他是开不好刀、动不好手术,治不好病人的。医生见病人的这个缘分到了,就要用无我的真心去帮助病人。比方说,医生想着自己要用慈悲心去救病人,启用佛性,就会忘我地去给病人开刀、动手术。医生有时给病人做一个手术要花五、六个小时,汗流浃背,做完手术,整个人都累瘫了。你们在电影里经常会看到,手术室里,经常有护士给医生擦汗,因为医生的两只手在给病人动手术。   所以缘分很重要,如果你想去救人,就不要有我性,要无我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果你有目的地去做所有的事情,就叫有为法,这样你做任何事情,都是像做梦一样的,最后的结果都是没有。“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师父问你们,早晨的露水,等到太阳一出来,露水是不是就没了?像闪电一样地过去了。缘分就是这样,有了也会没有,没有了也会有。很多女孩子失恋后傻傻地想不通,失去了男朋友,她很痛苦。其实,没有了就没有了,这个男生离开了你,你不是还跟过去一样吗?再说你还能再找,说不定还能找个比过去更好的男朋友。道理就在这里。   修心要修无我的菩提心。你们要无我,如果一个男人对老婆好得不得了,老婆怎么会对他不好?女人的心是很软的,如果一个男人让女人的心变得很硬,她坚决要跟你分手或离婚,要跟你打架,师父告诉你,一定是这个男人把她伤得太深。让一个女人能够发狠,这个男人一定是太过分了。师父不是帮女人说话,事实上女人很容易哭,就是因为心肠比较软。男人是不容易流泪的,常言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所以男人的心会比较硬一点。   修无我的菩提心,就要了解一切都是感应而来。佛法讲感应,你这个人有感应吗?有。你感到别人对你好了,你是不是会对他更好?你感到别人对你不好,你是不是也会对他不好?这个就是感应。   空性就是无我、无自性。一个人想通了、想明白了,就是空。“这算什么?离就离了,走就走了,孩子大了,离开父母亲也没办法。”孩子大了总归要离开父母的,放不下,行吗?每个人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就有一种特性出来。当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我们天天说:“妈妈,不要离开我,我永远跟着妈妈。”妈妈说:“你以后长大了,要结婚的,会有你自己的家。”“妈妈,我不结婚,我要永远跟着妈妈。”可能吗?到时候碰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或女人,马上就把妈妈抛在脑后。师父把这些道理讲给你们听,就是希望你们能够明白,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你能把它看到底、看成空,你就是无我。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19日《忍辱精进法门》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忍辱精进法门》 业障很重的人,就犹如身上背了一堆垃圾,你让他走到哪里他都是昏沉沉的,而且被那些业障熏得臭不可闻,在身心上都是沉重的负担,所以当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根本上不了天。 业障怎么来的?就是跟你平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关系。因缘果报,全是自己种下的因。 就像我们读书,考试的成绩好坏全部有赖于平时我们读书时的态度。 平时功课做得好,考试自然就会好。 平时修心修得好,业报自然就会少。 等到修成的时候,灵魂干净,业障很轻,当然是到天上去。 这就是师父经常讲的,“不争人间天下事,试看谁能天上行”。 修心是为自己修,而不是为别人修。有的人修心是修给别人看的;有的人跟别人不开心,就会跟别人说“我就不好好修”。 有智慧的人不但自己修得好,更会懂得忏悔; 没智慧的人,天天做样子给别人看,拜着“佛”,想着“果”,哪来的清净无碍可言。 只有真忏悔,真修行,你才能“平安无碍”。 知书达礼是圣贤, 菩萨明心把性见。 守戒自律圣人果, 悟者自觉就是佛。 忍耐是忍辱的前提,能够忍耐的人,才能够忍辱。 忍辱波罗蜜,也是修心回天的一个非常好的法门。 现在的人,夫妻之间讲你几句,马上就跳,就闹,就发脾气。 师父曾经讲过一个故事。现在的人气量小,新婚夫妻吵架,冤结很深。老婆火爆性子,怀孕了,因为和老公吵架,竟然私自到医院把孩子打掉。 她跟她先生说:“我不帮你生孩子,不给你家留后代。”这就是现代人可悲的因果轮回果报。 夫妻冤结本是缘, 善缘恶缘都是缘。 懂得佛理要随缘, 否则轮回结恶缘。 冤结犹如伤风感冒,学会忍辱才能把劫过。 坚持修心的人,一定能够成功, 就像坚持爬山的人一定会爬上山顶,就像能忍耐的人他一定可以成功。 越是能吃苦的人,越是能够修成。 一个碰到一点烦恼就退却的人,他是不会开悟的, 因为开悟的人,他不会退却,他能够忍辱。 现代社会不靠忍辱, 第一,办不成事; 第二,从学佛的角度来讲,根本不能解脱自己。 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大家都不愿意改脾气,不愿意改性格,结果到最后硬碰硬。 举个例子,两辆车都很硬,它们相撞,硬碰硬,一定双方汽车都损耗。 现在很多夫妻在家里很霸气,最后不就离婚了吗? 学会忍辱明因果, 化解烦恼知因果, 解结咒里化因果, 学佛修心无因果。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18日《看破六根与六尘》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看破六根与六尘》 我们每天产生虚幻和错误的判断,就是因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了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然后产生了分别心和执著心。 六根与六尘的呼应,不断地误导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做出身口意六贼的错误意识判断。 我们经常错认欲望是真实的,而随着欲望做出很多蠢事,业障因此而滋生。 烦恼来自于内心。错误的语言、行为和意识,均来自于心灵。 所以观世音菩萨的心灵法门就是让我们从心灵开始修,修正和改变自我意识。 学佛人内心要学会如如不动,你才能在人间境转而心不转,心灵才会安宁,才会干净。 六根六尘分别心, 六贼误导众生行, 业障滋生乱本性, 唯有学佛心灵净。 其实修心最重要的就是心态平衡。 心态平衡才能从你的心灵修成慈悲心和忍辱心。 心是人的根本。心修得不好,何来的自度清净和普度可言。 所以清净菩提心,就是学佛的根本。 心灵的健康,是主宰生命和慧命的基本条件。 常观照,常思惟,才能去除人间的思维方式,去完成弘法的事业。 无常变化是空无, 意识常有虚幻处。 妄想执著心里苦, 去除固执不耽误。 忍辱修行得精进, 心灵法门菩提心。 中国传统文化说阴阳调和,健康长寿。 人的心灵要去除邪念,维护正念,心灵才能健康发展。 怎样才能让心灵健康发展? 就是要学习佛法。定能生慧,净能观照。 地水火风最后空, 不学佛来迷茫中。 禅定修心佛法弘, 心灵普度暖烘烘。 大乘佛道菩提功, 广行四摄六度空。 无生法忍破我执, 调节身心守六根。 远离六贼勤修心, 解行并重佛本性。  

20210414 专题分享 |2016槟城世界佛友见面会精彩回顾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专题分享【2016槟城世界佛友见面会精彩回顾】 20210414 专题分享【2016槟城世界佛友见面会精彩回顾】   20160813 槟城法会花絮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第一部分:真修实修(实实在在修心)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拜师的弟子求福报多,真修实修的少,菩萨流眼泪 摘自Wenda20141128 30:35  点击链接 问:同修梦到您说,“一百个人中只有一两个人是真修实修”。您原来在拜师的仪式上也说过,观世音菩萨都在流眼泪,大部分都是为求自己的福报而拜师的,只有五个人左右是真修实修。越来越觉得修心修行如履薄冰,看到同修们很努力却觉得自己各方面都非常不好,请问什么样的境界才能到真心实修的范围啊? 答:什么样的境界才能真修实修,就是要忘我地去修,把自己忘记,专门去为人。实际上就是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还不懂啊?像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们学佛度人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你看看现在有多少领袖人物,他们把自己都忘记了,整个只为国家、为民族在做好事,这不就是在学菩萨,这不就是好人吗?这不就是菩萨吗?绝对不为自己谋利益,不为自己,绝对为劳苦大众,为普罗大众,为救度众生,那不就是菩萨吗!(好的,谢谢师父开示)   真修实修 才近于佛之彼国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41集【心净智慧 远离罣碍】 点击链接 佛陀曾经告诉我们,众之欲望,如水火之毒殆尽其生命。佛陀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众生活在人间,欲望就像水和火一样,能够烧着我们,能够把我们的生命烧光,烧到我们生命结束,水把我们淹死,火把我们烧死,因为我们在欲望中出不来。所以修心的人要善恶分明,恒常常思己过。一念善越云霄,一念恶堕九泉,妄念、欲望、欲念、贪念,还有爱念、恨念……我们一定要越过所有的障碍,越过罪孽——佛陀说,这样我们才近于佛之彼国也。 所修的人要真修实修,做人要坦荡。佛陀、观世音菩萨、所有的龙天护法,都会保护我们这些精修之众。佛把我们视为佛中之宝,因为修行的人,菩萨、佛常常在观照我们,时时地在观望着我们,他们用佛光在护佑着我们。观世音菩萨慈悲所有的孩子,无时无刻不来观照我们。我们学佛的人虽然因缘不同,感官略有差别,有的人有感应,有的人感应差一点,但我们要懂得常感念善举,多圆众生,就是我们经常要感恩自己和别人所做的任何善举、行为,多多地包容、圆融众生,我们才能回到光明的佛之大道,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心静不下来的人修不好心,要坚决改毛病 摘自Wenda20150814  01:17:21 点击链接 问:有的时候我心静不下来,是因为我根基不好,还是因为什么? 答:人间烦恼多,跟根基、跟自己今世的修为都有关系。一个心静不下来的人,修不好心的(对)像你一个女人“叽叽哇哇”的,我告诉你,根本成不了菩萨的。好好地改毛病,改到晚年自己城府越来越深,慢慢地很安静、很寂静、话少,整天就知道念经,那这样的话跟菩萨一样了,“不闻天下人间事”。你自己好好修了,你要知道心静不下来就是人间的事情想得太多了啊(因为我晚上看【白话佛法】,觉得好像心静不下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境界提升很重要的一个阻碍,所以我就觉得……)境界提升不了你就修不成,求菩萨就不灵。我问你,人家跟你讲话,“哎,我告诉你啊……”心不在焉地这么讲话,你听得清楚吗?你是不是叫他 “哎,慢点慢点”啊?人家跑过来慢慢地跟你讲,“这个事情你看看,我们能不能这么做?你看看,能不能帮我一下?”你说哪个听得舒服?(台长您说得太对了!我就是不太能这么慢慢地讲)什么叫“不太能”?锻炼!改变!(我练练)什么叫“练练”?我告诉你,坚决改变。没有一样东西是一个人……过去有一个很有钱的人,他最后犯罪了,抓进去了。到监狱里进去的时候还牛,还跟人家搞,最后呢?老老实实。我问你,什么不能改?(都能改)吃苦头才会改,说明你还没吃足苦头呢!(我不要再吃苦头了……我现在闻到佛法了,一定要改好自己毛病,不能再吃苦了)好好改毛病了(好好好)   如何平衡念小房子和度人的时间 摘自Wenda20141214A 08:10  点击链接 问:上次有一个录音中说地府的一个声音说“现在你们的小房子都不够”,但是现在观世音菩萨叫我们度人,现在想成为菩萨的人必须救度众生。师父,像这个念小房子的时间比例跟度人的时间比例如何去分配呢? 答:很简单,首先你度人就是要救度众生,你要救度众生的话,那你必须要度人,度人你有没有这个能量来度啊?没有能量是不是自己要念经啊?所以像这种自己在修心过程当中也是在积蓄能量,也是有功德。为什么呢?你现在心中要想着我今天好好念自己的功课,我的目的是为了出去度人,那这个人所念的经文全部都有功德。如果今天说我现在念的这些功课,我是为了保保自己,让自己什么什么好、什么什么好,你就是没功德,你只有善德。你只有说我求了菩萨之后让自己身体好,你为自己求的嘛,哪来功德啊?功德的意思就是说初始心、发心要完全是为了众生的,发心是菩萨的心,这样才会成为一种功德(哦,明白了)   生活中要如履薄冰,不能自己不注意全靠菩萨保佑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念心经时意念示“慈悲众生,却不罣碍” 摘自Wenda20160327B 39:04  点击链接 问:同修念心经的时候有一个意念告诉他“慈悲众生,却不罣碍”,那种感觉是“慈悲众生,和众生是佛缘;罣碍众生,就成了人间缘;慈悲不罣碍,是续佛缘;罣碍了,就落入尘缘”。请师父开示。 答:讲得太好了,这像菩萨讲的话。叫他把这几句话写出来,好好地勉励自己,不要进入尘缘,要进入佛缘!慈悲、罣碍之后……就像台长一样,我很慈悲你们,但是我如果心里老罣着你们,就是人间的了,“碍”了。   第二部分: 简单就是快乐(摆脱复杂的人间思维)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

20210412 专题分享 | 观自在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专题分享【观自在】 20210412 专题分享【观自在】   变成老虎的小老鼠,为何还是怕猫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观自在”就是让我们自己认识自己 摘自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观自在菩萨】 2020-06-17  点击链接 《心经》就是观世音菩萨叫我们要修到明心,因为凡夫没有明心,所以就会烦恼在作孽,然后就受无边生死苦,生出无边无尽的生死苦难。所以《心经》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就是教我们要认识自己,“观自在”就是让我们自己认识自己。现在很多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内心,不知道自己是吃几碗饭的,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本事,能够做什么,他们什么都想做,可是什么都做不好,还骄傲得不得了,所以菩萨就是让我们“观自在”,就是说,你们好好地先认识一下你们自己,你们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你们怎么能度自己和度众生呢?那么,什么叫观自在?就是看看自己缺什么就去做什么,自己应该拥有什么,自己就好好地去弥补什么,认识自己、认识众生,这也叫应机说法。一切众生自无始劫以来,他们在人间的法相中不得自在,他们被世间的物欲、人情和事物所束缚,所以他们不得自在。想想看,你们今天有欲望吗?我要这个,我要把家弄好一点,我要有钱、我要有名、我要有利,我要孩子好一点,这些都是欲望,所以你们就被这些控制住了。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你对哪件事情特别感兴趣,你就会被那件事情捆绑住。比方说,你对你孩子的要求高,你就会被你孩子束缚住。 所以,很多人就慢慢地远离了菩提心,去观色,就是着色,你没有菩萨的慈悲和智慧之心,你去看这个有色世界,你就会被这个世界所缠扰,那么你就不得自在。反过来,这句话就是告诉大家,你要好好地观自己是不是自在啊!你在人间自在不自在?不能被人间的五欲六尘所染着,不得自在。人间的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很多人的“观”,是观什么呢?你观自在,你却观不了自己的自在,因为你观的是所有世间的东西。例如,你观财了,你会引起自己的贪心;你观色,你就会拥有色心;你观名,你会有求名的心。所以菩萨叫大家要离境,就是要离开这些境界,你到最后要观自己的心。   梦见同修对自己说要内观;如何理解“内观”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师父讲故事:山匪的火把 摘自20181013 美国纽约法会开示  点击链接 一个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商人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也追进了山洞里。在洞的深处,商人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在黑暗中,突然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了一顿毒打,身上的所有钱财,包括一把准备为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掳去了。幸好山匪并没有要他的命,之后,两个人各自寻找着洞的出口。这山洞极深极黑,而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两个人置身洞里,像置身于一个地下迷宫。山匪庆幸自己从商人那里抢来了火把,于是他将火把点燃,借着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给山匪的行走带来了方便,他能看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因而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最终,他力竭而死。商人失去了火把,没有了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走得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从洞口透进来的一丝丝微光,他迎着这丝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惠能大师启发徒弟:“没有火把照明的人最终走出了黑暗,有火把照明的人却永远葬身在黑暗之中。徒儿,从中,你应该得出什么启示呢?”师父告诉你们,学佛人要懂得,外环境不能改变你的内在,决定你能否成功的,不在于你拥有什么、受到什么阻力,而是在于你能否在黑暗中始终把握住自己前进的方向。     前进的方向就是对菩萨有坚定的信念 摘自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第20集【菩提心遍法界】 点击链接 要把菩萨放在心里,对菩萨要有坚定的信念。信是什么?相信。念是什么?念头。每一个念头出来都要坚定,相信菩萨。不管在外界碰到了什么烦恼,要懂得精进修行,坚持不懈。管好自己,观照自己的心,让自己觉得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什么想不通的,这样人是不是活得很自在?经常观看自己活得自在不自在,就叫“观自在”。 如果你想去做菩萨,要实践的话,就要遵照佛的戒律,要去降伏心魔,自律利他。你们看,我们很多人在社会上做事情,要帮助别人,是不是自己要很守戒律?有时候别人在发牢骚,你要帮他,你不能再发了吧?别人在家里已经不开心了,你要帮他解决问题,你还能不开心吗?你只能转换自己,就是守戒。     不要在人间染着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109集【佛语心为宗】 点击链接 佛菩萨让我们在人间不要染著,不要执著人间的任何色相。也就是说你看到的房子好不好,看到这个女人、这个男人好看不好看,一切有色世界的东西,你都不要起贪念,就是菩萨让我们不要染著。你们记住了,你们只要一贪,“很好,这个归我就好了”,你就是进入了执著的空间。所以师父叫你们以后要经常反观自己,经常地“照”自己。“这样东西给你,要吗?”自己考试自己,“不要。”大家都在吃蛋糕,“现在我不去吃蛋糕可以吗?”“可以。”就是不停地让自己不要起贪念。“我今天吃一块够了吗?”“够了。”自己跟自己讲,然后再多也不要去吃第二口。那么你才能真心求佛,才能显现你的本性。     守住自己无欲的心 摘自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勤修定力 点击链接 要经常观心,“观”就是观自在,观心就是你经常观看一下自己的心:你是一个善人,还是一个恶人?你的心要看住自己,要看住你做的所有事情,不要让自己的心看见有利益可沾,马上就忘记了什么叫慈悲,看见有名誉可得,就忘记了什么叫道德。不要让自己的内心随着外境的改变而变化,不管外面有多少欲望,你要无欲,你要自然、随缘。无欲才能随顺自然,才能心静如水。不管和什么人或事相处,都要处世不惊。有时候,人有委曲、有愤恨、有嫉妒,这些都是你身体产生出来的毒素,学佛人要能够好好地管控这些毒素。有时候你的心松懈了,这些嫉妒、瞋恨和烦恼就会进入了你的内心,毒素就开始侵蚀你的肌体和灵魂,你就会变成一个颓废、懈怠之人。如果你自己心中时刻充满正能量,毒素就不能进入你的身体,你就是一个修得很干净的学佛人。     最不认识的就是我们自己 摘自2015-06-22 香港《世界佛友见面会》 点击链接 我们最不认识的人其实是我们自己,台长经常跟别人说“你们不认识自己”,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性格脾气,只知道表层,而不知道内心。我们其实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我们看不到自己的身体,眼睛看出去都是别人。所以别人身上的毛病,我们看得一清二楚,而自己身上的毛病却永远看不到,我们这双眼睛每天向外看,去寻找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我们这双眼睛,要用智慧,要看看自己的内心,有多少慈悲,有多少善良的心,应该好好用佛性在这个世界生存和生活。在我们的眼睛里面,看到的总是那些功名富贵、财产财富、美色等身外之物。眼睛看出去的都不是你身体的东西,所以都属于身外之物。眼睛看到了,心就会随之而动,天天所看到的就去追去求,为了追求名利奋不顾身,忘记了自己的内心这个好久不见的真正的自己,人就会迷失在茫茫红尘之中。 要学佛就要向内心看,我们修心当中有一个“观心”,就是看自己的内心,观自己的佛性,如果天天观照自己的本性,就不会去在乎外面的五欲六尘的假象的迷人之物,通常让我们觉得难堪的事情都是身外之物,面子、名誉、地位、名车、豪宅……这些都是外面的,不是自己内心的。你不会被色相所迷惑,因为你是学佛人,这个概念就是因为你学佛了,知道这些都是外面的东西而不是你自己的东西,你就会慢慢抛弃它,别人经济好,人家穿名牌,这些都是虚无的、空的、假的,不会造成一个学佛人心理的不平衡。其实你拥有的东西别人不一定拥有,身外之物没有一样是有意义可以和你心灵的纯洁的佛性去比的。别人有的东西是身外之物,而我们有的东西是天上的,是智慧,是别人所没有的。尊重自己,好好学佛,理直气壮活出一个善良的本性。   […]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17日《同体大悲》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同体大悲》 当一个人找理由辩解的时候,除了说明这个人的境界低、还没有开悟、执著,没有对他有任何帮助。 因为世事无常,这个世界没有是非,只有因果。只有锻炼自己的意识,知道宇宙“苦空无常”,才能坦然地接受因果。 初心能给你带来力量, 恒心会让你学会忍辱。 什么叫坚强?就是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都能做到。 什么叫忍辱?就是别人不能忍耐的,你都能够忍耐;别人不接受的侮辱,你能接受。 因为你根本没有必要和一个品质恶劣侮辱你的人找任何理由去跟他争辩。 什么叫精进?就是别人吃不起的苦,你都能吃得起,你就会精进。 什么叫布施?就是连自己最爱的东西,你都能施舍给别人。 无量功德是从哪里来?功德是从发心和救度众生中来;而无量的功德,就是为了众生,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付出所谓的任何慈悲。 学佛修心,要心中有佛,心中想着众生,有愿力可以度众生,“勤修信愿行”,才能成就你的佛道。 真正的发心,是发自于内心深处,并随着境界的上升,感通佛菩萨的愿力,才会产生效果。 发心是因,加持是缘。 守戒是因,福报是缘。 诚信为因,恒常是缘。 生而缘因,灭而因缘。 能把众生的痛苦和快乐,感受到犹如自己的苦乐,就是“人伤我痛”。 能把对众生的善良,转变为慈悲心,你世俗的私心就会日益减少。 常学佛的菩提心,你的福慧就会每天增加。 观世音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千处祈求千处应”,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放下自我,一心为众生,才能成就空性无我。 不被欲望所控制, 不被杂念所左右。 放下解脱好好修, 想得通来无烦恼, 想不通来生烦恼。 自主烦恼靠精进, 解脱烦恼用恒心, 放下烦恼靠念经。 无烦无恼清修好, 远离烦恼没果报。 看破放下,等于你的心看到了晴空万里。 解脱烦恼,等于你的心得到了阳光普照。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不增不减是为禅 2021-04-16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我们做人一定要懂得自净其意,要把自己的意念弄干净。怎么样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干净呢?首先要修止观,就是经常要心无罣碍。就像一间房间一样,你不要把东西塞满了,房间空一点,走进去会很舒服。就像家里的客厅一样,很多人喜欢把客厅塞得满满的,你说来了客人往哪里坐?你今天脑子里塞满了人间的名闻利养,你怎么能够停止自己的杂乱思绪?怎么能够正确运用自己对人间的观察?   止观就是参禅。参禅是什么?就是用悟性去理解人间的事物。为什么这个人要做这件事情?为什么你很喜欢这个人,而不喜欢那个人?这些全部都是要参禅的。参禅就是去想。怎么想呢?这种想是禅定出来的想象,而不是去观想。禅是一种自然的悟性,让你感受到某一件事情的存在和影响,以及你心里的感觉。我们人往往天天对着菩萨求:“菩萨,你保佑我!”但在实际生活中,每天做人做事杂念纷飞、思绪散乱,天天脑子里什么都有,想着吃什么穿什么,自己应该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可是心中就是没有佛。每一天活在杂念中,会让自己失去很多智慧,所以失意就会随之而来。   常言道,人之失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碰到很多的失意、不开心和难受,怎么样来克制自己的失意?怎么样来制止自己的不良情绪?菩萨叫我们治之以忍,能够忍耐的人就会慢慢地化解自己的失意。你看很多人,不开心的时候能够忍耐,继续笑嘻嘻,在家里先生跟自己闹了,她就微笑应对,因为她知道这是无常的,很快就会没有的,她就是忍耐。当你开心的时候,快意来的时候,治之以淡,治疗它的方法就是平淡、淡定。   所以开心也不要过分,伤心也不要过头,常令心无增减。也就是说,你要经常令自己的心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一般人开心了,会增加自己快活、开心的那种情绪;不开心了,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没劲,感觉没劲就是“减”。在精神上什么属阴?阴就是看什么都没劲,做什么事情都没劲,感觉什么事情都没意思。你今天不开心了,别人说:“来,我带你出去,咱们逛街去吧!”“没劲。”别人劝你:“今天这件事情,算了,你不要再去想了。”“我没劲,我不想出去。”那么,你的心就是有增有减。   《心经》告诉我们“不增不减”,实际上就是讲,我们在人间看到好事,不要让自己的心有所增加,不要太开心。看见不好的事情,也不要整天感觉没劲,好像这个世界全部都是给你带来烦恼。有哲学家就说了,站起来蚂蚁一个都看不见,蹲下身来蚂蚁一大片,这就是说的人的情绪变化。所以,当一个人真正的心无增减、不增不减,他就是名入道之人,就是已经有点开悟了。古时候说一个人开悟不开悟,实际上不用“开悟”这个词,而是说这个人得道、入道。入道是什么?就是刚刚进入觉悟。得道是什么?已经觉悟。所以,佛法会给人智慧的启迪。   要学会容人之过,不管别人做错什么,你都要能够容忍别人,因为他不是你,你的心不代表他的心,你的行为不代表他的行为。你不能容忍他,就说明你的心不能包容他。很多人做事情的确不尽人意,的确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顺利,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和事物并非为你所有、为你所用,他们在人间并不是冲你而来的,人家是有冤的报冤,有恩的报恩,有仇的报仇,每个人到人间来都有他自己的事情。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是你一直能用下去的,也不是你一直能够拥有的。当你拥有了这种菩萨的思维和智慧,你就会慢慢地懂得,人间的欲望永远让你无法得到满足。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你满足?就算你今天满足了,你明天又会不满足;这件事情你满足了,那件事情你又会不满足。所以,人就是永远在无法满足的欲望中痛苦地活着。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16日《离欲得乐》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离欲得乐》 人最难的就是在挫折当中有定力,能稳住自己。相当于一辆车,在狂风暴雨时,车要如如不动,八风吹不动。 很多人自身定力不够,能量不够,自修还不成熟。师父曾经讲过,划着破船去救人,结果在风浪中,人没救着,使自己也处于危险之中。 很多人有大愿力,但是却做不到,所以许愿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精进力,救人要根据自己的定力和菩萨的加持力,消除业障要靠自己的忍辱力和智慧力。 欲望之中心不动, 发愿解脱会成功。 广发菩提责任重, 践行佛法行大功。 很多同修发了很大的心,许愿、放生、念经也不少,但是经常不顺利,其实这就是修心学佛的心态问题。 因为太多人带着很强的私欲去祈求,私心太重,离佛的境界太远,所以佛力的加持自然就弱。 “欲望”其实在佛法中是中性的,但在“欲望”中分善、恶和无记。 但人们总是拿欲望作为自私的一种工具,每天为名为利,在贪瞋痴慢中,使欲望变得邪恶,最后变成“恶欲”。 如果你不为名不为利,整天为了救度众生而祈求的愿力,是一种正能量的欲望,那在佛法界称之为“善法欲”。 所以想要做什么事,主要还是看你的出发点和你对某一个人和事件的心态。 任何一个欲望中,脱离了我相,没有了我执,这就是“善法欲”。 任何人只要在欲望当中,很容易拥有个人的劣根性、自私心、名利心,就会由欲望产生恶业、恶障。这种欲望,都是属于轮回的业因。 如果对学佛的善法产生了欲望,譬如,守五戒,行十善,利益众生,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其实这已经不是一种自私的欲望,“是名欲望”,而且已经是出离苦海的“离欲得乐”。这就是佛教界常说的“善法欲”。 离欲得乐十善法, 勤修十善守五戒。 人道欲望是业因, 转欲成善行愿行。 “忍辱”是现代人修心的一个法宝。 生存靠忍辱,成功靠忍辱,修心靠忍辱,精进靠忍辱。 人的一生,即无来处,也无去处。 忍一忍,哪来的辱。无烦无恼,才是出离的好方法。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15日《愿力》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愿力》 学佛学得深,在阿摩罗识的佛性就有深般若。 每一个心念,都要契合八识田中的佛性,心佛才会合一。 所以学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崇高的愿力,来指导自己一生的修行方向。 学佛到最后,愿力一定要相应自己目前所修的境界。 就相当于,我们人有一个目标,只要朝着这个目标去走,不管时间再长,你也能走到目的地。 只是在发愿后,需要用恒常的定力和信念,去纠正累生累世的红尘污浊之气; 用愿力找寻到修行的目标。 其实坚持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用精进力和忍辱心来完成自己这个愿力。 千锤百炼是金刚, 学佛大愿是方向。 念经放生是资粮, 不懂愿力修何方。 菩萨说坚持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只要让自己的心和菩萨相应,用自己坚强的毅力和佛力的加持,就会让我们在人间,哪怕碰到再多的困难,都不会退转。 经常想想自己曾经发过的愿力,不要忘记自己的愿力,每天向菩萨重复讲自己的愿, 会让你心中迸发出更大愿力的正能量,你才能自始至终地在愿力中得到精进和成功。 这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其实愿力很重要,愿力是修行的资粮。 天天念经、放生、行善、持戒,靠的都是愿力。 没有愿力你不知道为谁念经,不知道为谁放生,你更不知道行善和持戒是为什么。 其实人在一生当中会碰到很多的苦难。 在苦难中,有的人懈怠退转,有的人坚持、忍辱,有的人法喜充满地在愿力当中八风吹不动地勇往直前。 讲到底,还是因为愿力的大小和强度。 因为愿力可以让你修正业因,改变果报,具有强大的因缘力。 八风一吹摇不定, 名闻利养消耗尽。 缘来缘去资粮尽, 果报到来心不定。 所以积累的资粮(许愿、放生、念经、持戒、行善等)要靠着愿力的牵引。 在红尘中放下执著和名利,你才能改变自我。 精进的修行,将自己所有的善行、念经、守戒、放生在愿力的指引下,才能结出最好的善果。 修心修行是方向, 佛友帮助是良将。 人间名利没有靠, 初心始终成佛道。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14日《能知能行》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能知能行》 善恶终有报,各人有各人的因果。 如果你参与进去了,说了是非,你就是在动人因果。 定力不足的人,往往容易半途而废,因为学佛是恒长的。 你如果信愿行不够坚定,业障就会缠扰你。 如果能够积极弘法度众,消业,你可以得到菩萨和护法神的护持, 你在人间就自然能理解什么叫迷惑颠倒,你的业障也就自然断除了。 红尘业障执著生, 信愿行中寻佛根。 大彻大悟断思惑, 出离六道人间过。 心灵法门就是靠自己努力精进和佛力加持所结善果的特别法门。 师父告诉你们,学佛不在于贪多贪深,最重要是能知能行,防非止恶,众善奉行,诸恶莫作。 佛法经典是佛传, 珍惜精进要一贯。 五蕴皆空除隐患, 看破六尘是虚幻。 现代人心浮气躁,能够安静五分钟都是很难的,所以没有智慧。 因为佛法讲,静能生慧。 学佛就犹如过摆渡,必须一心一意,才能到达彼岸。 如果这个也学,那个也学,脚踏多只船,很难站稳。 学佛如果只靠自己前世的根基,往往力不从心。 真正的学佛要启用自己的慧根和慧命。 佛法就是在启发我们的慧根和慧命。 所以真正能够修成的佛友,还是要靠自身的根基和找到适合你的法门。 本性来自佛性处, 红尘污染无归处。 学佛修心归一处, 引领众生奔佛处。 慈悲引航观世音, 慈航普度听佛音。 法喜觉悟菩萨寻, 慈悲喜舍佛的心。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13日《闻法自明》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闻法自明》 人间的友情建立在两种基础上:一种是“思想”,一种是“物质”。 相同的“理念”,相同的“理想”,相同的“思维”和“境界”,会让你们走在一起,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快乐和感受。 一旦在思想上失去了基础,等于精神上的支柱倒塌,剩下来的就是物质。 如果物质不能满足对方的欲望,那么人间的友情,就会像墙倒般地崩塌。 物质犹如造房子的砖瓦,思想基础犹如钢筋水泥。 没有钢筋水泥作为砥柱的房子,一经风雨,房子就会像砖瓦一样倒塌。 也就是说夫妻也好,朋友也好,如果没有相同的境界、理想的契合、一起学佛的慈悲,你所有的利益、钱财、名声,瞬间会像砖瓦一样倒塌。这就是为什么人要学佛。 举个简单例子,许多夫妻就是为了一个共同创业的理想走在一起,但是理念的不同,造成了创业中的分歧,就是再多的钱和利益,你也不能维持这个婚姻的继续存在。 共同的理念,住在一起,哪怕没钱,再苦再累大家也能生活在一起。 所以,物质如梦幻泡影,永远都是为思想而服务的。 思想是由心开始的,菩萨让我们修心,就是让我们把心修正了,这个房子才永远不会倒塌。 化解烦恼调心性, 消除业障佛相印。 了结业债除恶净, 闻法自明见本性。 学佛人,心念纯净,不贪不瞋,一心想改变自己的境界, 你才能自性圆满,悟性高超,才能进入闻法自明的境界。 很多学佛人,刚入佛门,业障深重,我执我见,这样的根器很难使自己大彻大悟。 所以见惑思惑未能断尽,怎能出离生死轮回? 如果转世为人,可能名利显赫,这岂不是今世白修一场,又怎能一世修成呢? 学佛本是学佛心, 助人就是学慈悲。 红尘迷惑还不知, 修心不贪不愚痴。 心净意净行为净, 无欲自然有佛性。 清净是福,干净是慧。 清净的修行人,干净的意念,念无所念,就是福慧双修。 修心就像在水中,想修心解脱乘船到彼岸,法门就是渡船。 登上了渡船,一定要一门精进地修;半途而废,等于河中弃船,必然溺水。 只有到了彼岸,才会知道为什么要一门精进。“恒心”才能让你一世修成。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因缘成熟果报必到 2021-04-13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跟人之间都是个缘分,有时候是善缘,有时候是恶缘。善缘来的时候,大家要好好地珍惜,那么它就会延续,因为善缘有个延续的过程。恶缘来了,不要加重它的恶果让它提早爆发,要学会忍耐,恶果就不会马上来。善和恶都是缘分,你今天不开心,那一定是果报现前。果报现前的话,善报是你受,恶报也是你受。佛经上讲:“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如果我们看穿善恶都是一种果报,我们就不会这么执着。   你知道今天有善缘来了,不要太高兴,因为那是你种下的善因。知道今天有恶缘来了,也不要太难受,这也是你种的因,而且别人替代不了。比方说,这个人跟你结冤了,你让别人来替你跟他结冤,那就不行,他就死盯着你。今天你有善缘,你说把这个好事情让给别人,那也不行,就得给你,因为是你种的善因。所以,人要懂得承受,不管什么缘分来了,首先要面对它,然后要慢慢地改变它、承受它,最后把这个缘分化解。   师父跟大家讲,佛法僧里受戒是什么?受戒就是把自己福德的漏洞堵住。你有福气吗?小时候别人帮你算命,说你这个人很有福气,你这个人大起来可以发财,你这个人大起来可以做官,为什么大起来福气都没有了?为什么到后来既没做官又没有发财?因为这些福气被你自己漏掉了。   要懂得,杀生会把一个人的福德全部漏尽。因为杀生的业报非常大,所以不能杀生。一个人如果杀生,其实就是断了他自己的大悲种,就是断了他心中大慈大悲的种子。师父希望大家要懂得,就算你通过念经、许愿和放生来修补这个大悲种,来消除自己过去因杀业产生的业障,但是这个业障很难完全消掉,可能过了一世、两世,依然存在。等到来世有菩萨或者众生来度你的时候,那些灵性就不让你得度;你想闻到佛法,那些灵性就不让你闻到佛法。   学佛人应该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造恶业,不能没有善良。阿罗汉圣者断我执,法执没有断。当你修到一定的时候,比方说修到阿罗汉圣者的境界,你可以没有见思烦恼,就是说不会因为看到一些事情,不会因为自己的思维引起烦恼,你可以没有我执,但是法执没断。也就是说,今天你虽然可以断掉自己思维中的执着,但是不能圆满地去解决它。   愚痴的人根本断不了我执,更断不了法执,因为他没有慈悲心,只知道权衡自己的利弊得失,不知道去帮助别人。他帮助不了别人,就会远离福分,接近灾祸。为什么你会倒霉,别人不倒霉?因为你接近了灾祸。为什么你会接近灾祸?道理很简单,因为你没有生出慈悲心,因为你过去有杀业。   要教化佛友懂得因缘成熟,果报必到。你今天求佛的因缘成熟了,你的佛缘就来了。如果你的佛缘没有成熟,今天你再怎么求菩萨,还是不能灵验。菩萨告诉我们,做事要水到渠成。你天天磕头求菩萨,菩萨会不知道吗?要想求菩萨灵验,你要问问自己做了多少功德,你今天用了多少诚心来求菩萨,这很重要。我们做人为什么容易起烦恼?因为我们所求的很多事情,因缘都还没有成熟。因缘还没有到,你就求不到,当然就会起烦恼。当你求事情不成功的时候,你就会痛苦、难受。   师父教你们要学佛的样子,要悲智双运。什么叫悲智双运?大慈大悲,可怜众生,帮助别人。在帮助众生的同时,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成全众生。很多人看见别人很可怜,可是想不出办法去帮别人,这就是只有悲心而没有智慧。你今天能够可怜别人,最后又有智慧来化解别人的烦恼,那你这个人就是悲智双运。有智慧的人,怎么救不了别人?有智慧的人,怎么会愚痴颠倒?

20210409 专题分享 |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专题分享【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 20210409 专题分享【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   观世音菩萨的故事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遍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时洒,手内杨柳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现,苦海常作度人舟     我们在六道中要依靠观世音菩萨 摘自白话佛法(九) 43、【心灵空净,不垢不净】 点击链接 我们在人间实际上很可怜,因为我们在人间、在六道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讲得好听点,就好比一个人在爸爸妈妈过世之后被舍弃了;在单位里被老板开除了、舍弃了;和老公离婚了,被抛弃了;最后孩子不理睬爸爸妈妈,我们被孩子又舍弃了……好听点讲是人的磨难,那么畜生呢,和狗一样的,被这个主人卖掉了,被那个主人送掉了,被最后这个主人杀掉了。人不是跟动物一样吗?我们很可怜,在六道当中谁是依靠啊?只有依靠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永远爱护我们 摘自听卢爷爷讲故事(一) 第33 点击链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遭到迫害,他的大儿子和小儿子两个人分别寻求别人的帮助。大儿子去找了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小儿子去找了过去他帮助过的人。结果大儿子获救,小儿子被出卖。大家记住一个爱过你的人,他会一直愿意为你付出地爱你;而一个你爱的人,他不一定对你忠诚地付出。所以现代社会真正对你忠诚的,都是曾经给过你恩惠、爱过你、帮助过你的人。观世音菩萨一直在爱我们,曾经在过去、在现在、在未来,永远在帮助关爱着我们,她就是我们心中最爱的人,祈求观世音菩萨的帮助,而且菩萨会永远帮助我们,那我们得到的是永远的感恩和观世音菩萨对我们的关怀! 观世音菩萨一直在爱我们,曾经在过去、在现在、在未来,永远在帮助关爱着我们!   菩萨从不放弃众生 摘自白话佛法(三) 32、【迷茫的人生,正信的法门】 点击链接 佛门之中没有取舍。什么意思?你们这些都是学佛的人,我们在学佛当中,师父是没有取舍的。师父没有说你特别好,把你请进来;说你特别不好,把你赶出去,是你自己把自己赶出去的。菩萨对所有的人都是这么慈悲,这么关心你们、爱护你们。你说你今天不来拜佛了,是观世音菩萨把你舍掉的还是你自己不来了?菩萨经常点化我们,只不过你们接受不到。     菩萨从不放弃众生 摘自白话佛法 (六) 35、【无相无名 空性了然】点击链接 菩萨从来不离开我们人的,而是我们人离开了佛。是你自己离开了佛菩萨,佛菩萨天天在这里要救度你们,而你们不理佛菩萨。所以人远佛,而不是佛远人。     坚信观世音菩萨会慈悲救度我们 摘自白话佛法(二) 21、 【学习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弘法救度众生不二法门】 点击链接 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首先,从念佛经开始,就是说不能单单念圣号,必须要先念佛经,然后再称观世音菩萨圣号。师父现在教你们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平时念经加上称圣号,实际上相互大感应。所以当你们遇到灾难的时候,来不及念大经,只念圣号也可以。要从内心发出“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求观世音菩萨救救我,救救我……”。如果实在着急,就直接叫“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悲心深切,观世音菩萨救人的心很急切,你们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观世音菩萨马上就有感应。你们一定要记住,只要念“观世音菩萨救救我”,菩萨就会来救你的,因为观世音菩萨是闻声救苦,观世音菩萨是有求必应的,所以,观世音菩萨与苦难的众生宿缘深故,也许你在前几世就拜过观世音菩萨,求过观世音菩萨。你们与观世音菩萨的缘分早已连在一起了,因此你们一求就会灵。佛之慈悲,不及观音。因为观世音菩萨是代佛垂慈的救苦者,观世音菩萨是佛菩萨中大慈大悲救度众生的代表,因此真正碰到困难的时候,你求哪位菩萨都不如先求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代表。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让众生求观世音菩萨。释迦牟尼佛说: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观世音菩萨成佛在释迦牟尼佛之前,由于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愿力,为了成就一切众生的道业,仍然示现为菩萨。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是众佛菩萨的代表和榜样……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也令苦难的众生念观音,何况我们呢?     求观世音菩萨保佑平安的原理,心中想谁就拥有了谁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学佛人要善于求观世音菩萨 摘自白话佛法(二) 19、【控制念经心态,借假修真】 点击链接 佛的法身是无处不在的,是突破时空的隔阂,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就像我想什么时候到你家,就可以到你家,但是真的要到你们家里去,也是需要有缘或原因的,这个原因在于你们自己有求于菩萨,因为菩萨是有求必应。你在梦中能够记住观世音菩萨,你在梦中能够想到观世音菩萨,能够念经,实际上你这就是在幻中修真。你在梦中都能够想到观世音菩萨,等你死的时候,也一定能够想到观世音菩萨。如果你的灵魂能想到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一定会救你上天了。很多人在做恶梦醒不过来时,突然想到观世音菩萨,一念经就醒过来了,这就是借幻来修真。 […]

20210407 专题分享 |2016香港法会精彩回顾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专题分享【2016香港法会精彩回顾】 20210407 专题分享【2016香港法会精彩回顾】   第一部分:珍惜当下(过去和未来都不可得)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生命转瞬即逝要把握当下 摘自20150508 美国•纽约法会开示 点击链接 有一位老禅师他劝告小和尚:“孩子啊,趁着年青好好的修行,你能修成正果,超脱人间烦恼。” 小和尚蛮不在乎的说:“你已经老了,师父。我才刚刚开始,有的是时间。” 老禅师说:“时间不等人的。”说着将小和尚带到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 小和尚说:“师父,我看不见。” 老禅师擦亮一根火柴对小和尚说:“趁火柴还没有熄灭,你在地下室挑一样东西,赶快出去。” 小和尚趁着微弱的光辨认出地下室的东西,火柴很快的烧完了,地下室一片漆黑。 小和尚说:“师父,我什么都没拿到啊。” 禅师说:“你的青春年华就如这燃烧的火柴,一会儿就没了。”   当我们还在寻找人生路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人生的宝贵时光;当我们还在寻找各种法门的时候,我们又失去了很多的时光;当我们一会儿相信、一会儿不相信菩萨存在的时候,可能我们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当我们真正到达人生的终点,我们才后悔、伤心、苦恼、结束生命。 所以人不以意志为转移。学佛人要把握当下!     如何理解“活在当下” 摘自2017-04-14 马来西亚槟城《世界佛友见面会》共修组提问 点击链接 问:修心的时候,像師父今天提到的“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有时候提到了“活在当下”,这个“当下”该怎么理解? 答:“活在当下”,就是让你认清自己今天的位置、修心的程度和今天的精进心。这个“当下”是要你明白,不是叫你执著。所以菩萨经常跟我们讲“不要驻足”,就是说不要把一切“住”在心中,在心中过了就过了。今天晚上过了,我们还有更好的明天,对不对?不要驻足在心中。但是要认识到:“我今天再活一天,我必须要好好地学佛”,这就是“当下”。不是说因为有明天了,今天什么都不管了。     觉者就是佛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35集【不入名相若见性者】点击链接 佛就在你心中,为什么自己不好好看看你心中的佛?当你正知正见的时候,当你明心见性的时候,当你自己觉悟的时候,佛已经在你心中指导着你了。 觉悟的人只要问问自己的良心“这件事情我能不能做?”如果良心认为这件坏事不能做的话,你的心就是在觉悟中。觉者就是佛,当你心中明白了,“我想通了,我开悟了”,那你就是佛在心中。师父希望你们“悟人了无心相”,开悟的人根本不用去天边寻佛,佛在心中。所以我们平时应该修因懂果,而不应待果,不应该自己作了因都不知道,天天还等待着果报的现前。很多人说“我去年来求过菩萨,菩萨怎么到今天还不给我感应?” 迷人执物,守我为己。一个迷惑的人以为“这个东西是我的”,在这个世界上“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他不知道本来就无我。你从哪里来的?出生之前你在哪里?你把你的家庭、亲人、名、利、烦恼,还有你自我的生死,都当成真实的,“哎呀,这是我的”,那么你慢慢地就会执迷,就会执著,不舍得这些名利,放不下了。想一想,你来的时候带来了什么?觉悟的人不会迷惑的,他知道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暂时地拥有,暂时借来的,不会永远属于自己,所以他处而不染,不染著。     何谓“即身成佛” 摘自wenda20150524B  08:51  点击链接 男听众:师父您好!因为我梦见打通电话,所以又打通了。在梦中,我问师父一个问题:“什么是‘即身成佛’?” 台长答:记住了,“即身成佛”就是立即成佛,就是立地成佛。听得懂了吗?(“佛”的意思是不是一种开悟的境界?)对啊,就是你想通了啊,一想通马上就变成像菩萨了(就是在开悟之前,一定要累积了一定的资粮,量大才达到质变,才能达到开悟的境界?)对(而不是当下马上成佛,成佛之前也是要有一些条件的,对不对?)对。     真正能控制生命的是慧命;每天都要精进 摘自Wenda20180511 38:49 点击链接 每一天都要精进。师父告诉你们,每一天不精进,每一天就叫倒退,一个人就是要精进努力学佛,不要辜负自己的慧命。很多人一辈子就是丢失了慧命,所以他就遗失了生命。如果你今天保护好自己的慧命,因为你有智慧,你才会看好自己的生命。你没有智慧,到处碰壁,你肯定就会没有生命。“生命”,它只是一个显化,而真正控制它的是你的慧命。     […]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115集 远离泡影 常住真心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心净就是佛土净。干净的心,你的心中就是净土,就能常住菩萨;迷悟在心,你这个人境界迷惑,一定会颠倒。所以颠倒和迷惑,是在一起的。   境界,确实,它是“如”和“是”,也就是它是真实不虚的。师父希望你们要懂得,有所不如,有所不是,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真实如来相,你做出来的事情和理解一定是不真实的,那么你的迷心(迷惑的心)就会造成生活中的错误妄见。有很多人对事物理解偏差,他做出来的事情就是偏差。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你对人家不理解,诬蔑人家,冤枉人家,最后是不是把好人都赶跑了?你理解别人,才不会有偏差。   佛法界讲“百千法门,同归方寸”,不管多少法门,实际上就是出自于“一”。“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沙,恒河沙的沙;妙就是妙法的妙;道德的德。河跟沙是不是在一起的?有河的边上是不是一定有沙?妙和道德,妙想就代表道德,能够解脱的思维就是拥有道德。想通了,“我不执著了,我不难过了”,是不是这个人有道德?都是离不开且来自于心源(心里的源泉)。   戒、定、慧会增长你的智慧;守戒的人,他一定会有智慧。思维就是神通。有时候一件事情想不通,很难过,怎么想也想不通,但是突然之间想通了,你是不是有神通?你想通之后马上“哈哈哈”,开心了,“无所谓的,这又算什么呢?”你是不是已经“妙有”了?因为你想通了,因为是真如实相,你看穿了,“无所谓的,不要再吵了,没意思的,明天还要过日子呢”,你是不是懂得了神通变化?因为你的思维变了,是不是就想通了,精神变了?想通了不就是神通吗?你能了解对方,不跟他争吵了,不去跟他骂了,不去给他脸色看了,就想通了。师父从心理学跟你们讲,一个人如果心中有魔的时候,他是特别敏感的,verysensitive。你去跟一个人讲话,如果带有一点点怀疑的表情、不信任的表情,或者有一点点让他感到尴尬的表情,他马上就会不理你,他就会想很多,他就会觉得你在嘲笑他,在讽刺他,甚至在唾弃他。   帮人要帮心,要“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你要想成功一件事情,不能离开你的心。修心是不是要心?帮人是不是要心?你认真做每一件事情,是不是离不开你的真心啊?你没有真心,别人怎么会接受你的帮助?不用心做的事情,哪一件事情能成功的?所以一切烦恼俱来自于你的心,一切业障也俱来自于你的心。心有业了,障就来了;心有烦了,恼怒就来了。但是你的心本来是空寂的,本来是空的,因为你本来没有很多想法,是因为不停的因果,然后如梦幻泡影般地一会儿出来、一会儿没有,在你的心中。你想不通,你的心出不了三界,还在五行中,怎么求菩萨?希望大家要懂得,人与人要有平等心,你就用了这个心。对人要平等,对事物能够看透,就是平等心。不管对什么样的事物,只要用平等心、用同情心、用感动的心、用慈悲心去帮助他,心心相印,他一定被你感动。   佛为什么能够救度这么多的众生?他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人“大道虚旷,绝思绝虑”。我们不要去乱想,不要去想到底。不要去乱想,很多事情都是想出来的害怕,想出来的难受,想出来的烦恼。体会佛跟我们没有什么不相同,只是我们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当你理解了佛,你不就是佛吗?所以佛在我们心中。那么既然佛在心中,因为佛不会有贪瞋痴三毒,所以我们心中要远离贪瞋痴,离开一切善恶的妄想。我们要离开一切善恶的妄想,有什么善、有什么恶的?一切不就是因果吗?“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懂得“我今天走路也好,坐下来也好,住在这个房子里也好,睡觉也好,都是佛性长存”,所以心中平安。碰到什么事情都是接触到缘分,然后一切随缘,不跟缘分去争、去抢、去夺,你就是拥有妙法。佛之妙用(就是佛性在你心中的妙用),那是没有什么不相同的,都是一样。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这句偈语就是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环境和缘分没有好、没有坏的分别。真的碰到一个不好的缘分,也可以把它转换成一个好的缘分。这个人来跟你搞,你可以跟他交朋友,变成善缘,对不对?你对这个人好和不好,在于你的心。举个简单例子,别人给你带过来一个孩子,对方没告诉你这孩子是谁,“经常跟你在一起玩玩,你多带带他,我们给你一点补贴,你把这孩子带大,好吗?这孩子很可怜的。”然后这孩子就跟过来了,你对他天天很好,终有一天你会知道他是谁的孩子。有些人天天对孩子不好,到了最后孩子大一点儿的时候,那个让她领孩子的人说:“你知道这孩子是谁吗?就是曾经在小时候被你送给隔壁邻居的你自己生的那个孩子,你不要他了。”这个时候你的感觉会怎样?如果给你的时候就告诉你这是你的孩子,你会这么对他吗?是不是你的心在转变?是不是你的良心在转变?所以“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是你的心在变化。这个时候你再看这个孩子,长得再难看你也觉得他很可爱,你会泪流满面的。所以人的心会让你激动、感动,会让你痛苦,让你法喜,全是在于心。学佛学得好的人要把心息掉,学到一定阶段了,不要去用这种罣碍的心、自私的心。今天这个孩子给你领,你有自私的心,“哎哟,很讨厌,叫我领这孩子。虽然拿点费用,我觉得他很讨厌,领孩子很难的。”那你这个心要息掉,你就是用平等心对孩子,你就不会罣碍,就不会觉得对不起他。   妄情从哪里来?情从哪里来?虚妄的,虚幻的。谈恋爱的时候,谁不希望能够白头偕老?对一个人好的时候,这个情,完全忘了自己,就想到对方,叫“忘情”。还有一个“妄”,虚妄的“妄”,因为这些情以后都会变掉,都会没有,都会让你受到刺激,那么你就懂得了,去掉妄情,才会找到真情。真情在哪里?就是你的真心所为,要有真的心。佛法讲“但息妄缘,即如如佛”,也就是说,你如果把一些不该有的缘分忘记、灭掉(就是把这个缘分灭度),然后你就像佛一样,常住佛性,常住真心。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也就是说佛法永远在世间,看你怎么去找。你能够找到佛法,就是拥有了智慧。你们现在这些佛子找到了佛法,拥有了佛法在世间;如果你们今天还在缘分当中,在红尘当中滚滚,离不开人间的五浊恶世,你们将在世间继续迷惑颠倒。这就是佛法让我们懂得,佛法已经在世间,要靠你在世间的觉悟。所以希望大家学佛人好好地觉悟,改变自己的心,才能出离六道。   佛教界经常讲一句话叫“难行之事”,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非常难做的。难行之事,实际上“难行”,“哎哟,这件事情很难的”,经常嘴巴里说“这个事情很难行的,不行啊”,这个人已经在后退。因为当一个学佛人不努力上进,他就是在后退,这件事情让它变成难行之事,他已经在后退。   学佛人拥有的恒心,那是最难得的。所以你去看,能够跟着师父十几年修心修下来,甚至二十年、三十年修下来的人都有,他就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在他的心中拥有了佛性。我们经常讲,发心容易恒心难。在学佛中有很多人发心,在菩萨那里“我保证,我保证,我一定要……”,到最后坚持不了,很可惜。任何一个学佛修心之人,只要你拥有恒心,你的心就会清净。你们没听到过这句话,师父告诉你们,拥有恒心的人,他的心能保持清净。你们想想,经常保持家里干净的人,他的家是不是干净?所以恒常就会清净,能够清净的人就能够忍辱,就能够守戒。对所有人来说,只要能够恒常用心的人,他就不会把他所修的心变成难行之事,“很容易啊!”一件事情,这个人只要坚持,人家说“哎哟,你不容易啊,几十年,你看你这么坚持下来,修得这么好”,这个人有恒心,对他来讲没有什么难的。我举个简单例子,有些人天天喜欢睡懒觉,你叫他早起,偶然的一天,他难受吧?这件事情难行吧?但是他如果天天这个时间起床,对他来讲很正常,他就起来了。   广发恒心。今天师父跟你们说,恒心,特别重要;广发恒心,能赢得别人的真心。想想看,你对人家一直很好,“恒”就是永恒的心,“我天天对你好,我对他一直好”,你是不是能够赢得别人的真心?在这个社会上,很多跟你们作对的人,他为什么不相信你,看不起你?因为你对他没有恒心,你一会儿对他好,一会儿对他不好,人家害怕了。一会儿对他好得不得了,有利益的时候,“哎呀,Darling(亲爱的)”,怎么好怎么好;等到你不开心的时候,对他不好了,人家觉得你像一个舢板一样飘忽不定,你叫人家怎么能够对你好呢?怎样给你真心呢?所以真心不需要有能力,师父说,没能力的人,只要有真心,只要有纯洁心,你就能够让别人感受到真心和诚心。所以一个有恒心的人,有纯洁心的人,别人会非常地感恩你,连佛光都会给你照耀,你当下就能证得善果。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12日《四无量心》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四无量心》 “宁静”是最好的“净修”,清净才能“无染”。 “清净无染,宁静致远”。 坐得下来的人,他一定站得起来。 能够安静的人,他一定会有精力。 浪费时光的人,他的生命是短暂的。 努力精进的人,他的生命是无限的。 学习佛法的人,他的智慧是永恒的。 能够自己化解烦恼的人,能够自己消除业障的人,他就是拥有“神通”的一种。 你想不通,他能想通;你消不掉业障,他能消掉,他就比你有神通。 “神”是什么,“精神”。 “通”是什么,“想得通”。 一个人在精神上能想通,不就是有神通吗? 伤害众生如害己, 利益众生也为己。 慈悲众生心欢喜, 喜舍人间大愿许。 学会解脱烦恼,你就能远离无明。 学会解脱无明,你不就是脱离业障了吗? 解脱了无明所造业障,心里明心见性,你不就拥有了功德了吗? 没有了无明烦恼,你就是在修般若智慧。 正信正念地修下去,你就能得到正等正觉的果位。 为名为利玻璃心, 一碰就碎真寒心。 放下看破出离心, 彻悟红尘见明心。 修心很难,因为你的愿力还不够,所以你觉得难。 有人说修心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有自己的境界,他能够用四无量心,控制自己的心,勇敢地去战胜自己内心的私欲。 说修心很简单的人,因为他能够克服内心的欲望,他对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无所谓,并能用慈悲喜舍来衡量,他就拥有了“四无量心”。 师父教你们一个解脱痛苦的方法,在自己苦的时候,要经常想着别人的痛苦,要多感受别人的苦难。 把别人的苦难当成自己的苦难,你就会拥有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自己内心的痛苦就会顿时减少。因为菩萨的慈悲力量会让你马上减轻业障,变成帮助你克服自己痛苦的力量。 经常告诉别人一句话,“观世音菩萨一定能救你的”。其实这句话你让别人坚强,你自己也会变得坚强和有信心。 努力修吧,弟子们。 菩萨天天在看着我们,在救我们。这种力量,只有信佛的人才会有,而且这种力量是“金刚法力”,会让你解脱一切烦恼,离苦得乐。 左厌右烦伤自己, 无明遮心不见底。 学佛修道归一心, 看破红尘放下情。 拨开云雾见天晴, 无常如梦是泡影, 学佛找寻如来心。  

20210405 专题分享 |善恶俱不思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专题分享【善恶俱不思】 20210405 专题分享【善恶俱不思】   视察人间善恶的天使姐妹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摘自佛言偈语 无相有相易着相 真相法相觉无量 菩提金刚不住相 开悟般若非亦样   人间的善与恶没有绝对 摘自baihuafofa151001 点击链接 我们做人,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以为那是帮了别人,但是实际上这是害了别人,因为善和恶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你说你是行善,但是实际上你让别人受到了伤害。有时候你给人家指出缺点,好像是跟人家作恶,实际上你是为别人好。什么叫恶?什么叫善?实际上这就是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和对事物的结果而言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两面性。所以善恶是没有绝对的,但在没有绝对的事情之下,我们最好不要太执着的追求这些虚假的、虚幻的东西。我们要打破人间的执着,也就是说对某一件事情你认为好的和不好的,实际上就叫执着。我们人本来就是平等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若有若无,似有似无的。好像今天这个事情的存在,过一天就没有了。     将所有事物都看成中性 摘自白话佛法(二)  4、【修佛中要坚持“四不”】 点击链接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中性的,比如钱能让你幸福,也能让你痛苦(给你带来灾难)。刀能让你痛苦,也能让你幸福,杀人的刀是让人痛苦的,而手术刀是让人幸福的(帮你解除病痛)。任何事情在发生的时候,有好也有坏。比如当一个人昏倒的时候,就预示着身体不好了,从此以后就会注意自己的身体了,如果没有这次的昏倒,怎么会引起注意自己的身体呢?这就是中性,用现代话讲叫唯物辩证法。唯物就是我所看到的这个物体,唯它是问,能看得见的东西是唯物的,而看不见的东西想象出来的就叫唯心,唯物辩证法就是从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看问题,就是把事物看成两面性,所以看事物一定要看它的两面性。佛法之妙,就是让你在人生中悟人生,从人生中醒悟,达到开悟,所以佛法是万事万物之灵魂也是人的真正本原。       善恶一如 摘自白话佛法(九)  13、【本性一如,善恶一如】点击链接 众生与佛一如。众生是什么?大家跟佛一如,众生跟佛怎么一样啊?佛是佛,众生是众生啊?师父告诉大家,众生就是不开悟的佛,而开悟的众生就是佛,一如吧?这就是辩证法。善与恶一如,很多人都听不懂这句话,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善和恶怎么会一样呢?师父问你们,善和恶一样吗?回答“不一样”,对;回答“一样”,也对。为什么善和恶是一样的?很多人好心做坏事,他是恶还是善?他今天做好事了,明天又做恶事了呢?是不是他一个人做的,是不是一如啊?今天这个人可以成为好人,明天这个人可能会成为坏人、恶人,这是不是一如啊?是不是这个人啊?我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但有的人可以把好人变成坏人,一如吧?所以,这些都是什么力量让他们造成了不一样的结果呢?为什么善和恶会有不同呢?师父告诉大家两个字:因果。什么叫因啊?跟好人接触,种了这个善因,你当然就得了善果,变成一个好人。同样是你,如果你跟坏人接触了,那你得到的果就是恶人,是不是因果造成的?你们很多女孩子本来很善良的,嫁给一个很恶的老公,最后你也变得很恶的婆娘了,那是不是因果啊?你还是你啊,一如嘛。     善恶本来即属因果 摘自白话佛法(五) 18、【善恶本来即属因果】点击链接 善恶本来就是因果的一种。因为当你得到果的时候,你感觉对你好了,实际上这就是你种下的善因,所以得到一个善果。但是这个因和这个果,它本来只不过是善恶的一种,并不代表好和坏。这个问题很简单,没有什么特别的。比如你对人家好,人家就对你好,你觉得是一种回报,是一个善事。实际上它并不代表是善事,只是说你对人家好了,你得到的回报是好,并不代表这个事情的本身是个善事,因为它也是自私的。你对他好了,他给你回报是好的。你也没有对全世界的人好呀?这本身不能说明它是一个善事。     觉悟提升后明白善恶只是缘分 摘自戒法自然 智慧随缘——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点击链接 很多人一辈子都改不掉一些毛病,是因为他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境界,他把小时候的境界用到中学、大学,到了结婚的时候还是用自己小时候的境界。比方说,上小学时他就在学校里说:“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对你不好。”到了中学、大学,他还是这个境界,人际关系一塌糊涂。等到结婚之后,她冲着老公说:“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对你不好。”结婚之前,老公对她很好,她对老公也很好;结婚后老公对她没有先前那么好了,她也就对老公不好,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就是离婚。在现实生活中,你必须提高境界,也就是说,结婚前你们是一个境界,结婚后你要明白,大家都要为这个家多努力、多付出,你要多花一点时间来照顾家庭、解决家庭问题,这个时候你的境界提高了,你的家庭就会更和睦,你的婚姻才会幸福,你才能成功、才能开悟。 学佛人要知道什么叫境界、什么叫理解境界。境界是什么?境界是一个人的觉悟程度,也是一个人的自我修持能力。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善恶,你要认为都只是一种缘分,今天缘分来了就来了,缘分去了就去了,没有什么可惜的,只是当缘分在的时候要珍惜,缘分去了也不要太伤心,不要让世界上的种种善恶影响到自己的心境,这样的话,你的智慧才会圆满,你的福德才会充盈。     不见众生善,不见众生恶 摘自Shuohua20160401  11:20 点击链接 女听众:请师父开示,我们说“不见众生恶”,是不是也不要去见众生好?别人的对错都不见的话,是不是就会不见众生相,慢慢就不着相?有时候我们又会想到,要多去看别人好的地方,这两种是境界的不同吗? 台长答:对了,其实就是说不同的年级上不同的课,你不同的境界学不同的思维。比方说“不见众生恶”,在网上登了有一个男的去强奸人家,你说这种……一个好好的小男孩,你说去见众生恶了之后,他脑子就会知道、感觉什么叫强奸,脑子不好的东西就出来了,对不对?我们说要不见众生恶,如果网上出来了各种自杀的方法,很多人过去要自杀都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的,所以他就不想死了。你现在教他什么方法什么方法,见了众生恶的话,你心中不就有恶了吗?“不见众生善”是什么意思啊?因为你不知道这个时候做的是善的还是恶的,你不要去见别人,你自己空了,空了之后你才能灌进干净的东西。你把人家的东西在你心里已经先入为主的话,你怎么能够改变自己呢?(有时候我们经常会觉得这个人是个好人,或者心里想那个人好像是个坏人,我们是不是根本就不应该给别人评价好跟坏,就没有是非了,对吧?)对对。其实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因果,所以师父就很难评定这个人好这个人坏了。为什么?这个人被人家欺负了,人家都说他可怜,师父一看图腾,这个人过去恶得……欺负他的,我说他好还是说他坏啊?难道因为你们看不见,那么你就可以说他好人吗?你去看看,被警察铐起来的那些流氓,抓起来的时候他低头丧气的,哎哟,一副可怜相。你们边上人看“他蛮可怜的,他蛮好的嘛”,警察说“抓起来因为他刚刚杀人”。你知道的?警察知道。(那师父,有时候我们看到某些人,觉得他做出的事情挺恶的,那我们怎么样不去看他的恶呢?)看他做出来的事情很恶的话,实际上叫你“不见人恶”并不是说你视而不见,而是你见了之后心里有一种辨别能力。有的事情就是因果了,没办法了(就前世别人对他不好,他现在只是一报还一报,他也不是自己能控制住的那种?)对啊,这个事情很难讲的,这种事情你不能一概而论的。你说这个人好像被人家欺负很可怜,他上辈子做坏事。这个人,你看他做坏事的时候,实际上他说不定就是在问人家要债啊。有什么办法了?所以这种事情真的很无耐啊。(感觉我们现在就是在按照命运这个剧本在演自己的戏一样的,没有办法去改变很多东西,除了好好修)对了!只有修心能够改变你的命运,否则你就在舞台上继续演吧,因为这个舞台的剧本已经帮你定死了,你动都不能动的。     做事前思善恶会干扰正常思维 […]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11日《本自如如》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本自如如》 善恶终有报,一切自己造。 不肯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很容易再犯错。 世间万法变幻无常, 一切皆由因缘而生, 过眼云烟因缘而灭, 世间万法生灭不已。 过去做过很多善事,唉,过了; 今天又做了很多错事,唉,也过了。 何必抓住过去不放, 何必又为已发生的事情纠结。 一切如过眼云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贪图回报的善,是智慧不开,私心太重。 师父经常讲,种下去的种子,哪有长不出来的道理。 执著于善行,就变成了“有为而为”。 菩萨让我们帮助众生,积功累德,是“无为而为”。 做完了,“当体即空”。帮助别人,成功了,忘记它,别人会感恩你一辈子。 你不执著,离菩萨的境界就越来越近了。 现在有个别学佛人,进入我相,智障修行;搞小圈子,盲目跟风,个人崇拜,带偏众生。 轻则带偏一批人,重则断人慧命,果报现前还自受。 很多人经常讲,“是我救了你,是我帮了你,是我度你到佛门”,把无上的佛法境界,变成了“取相凡夫”。 众生“本自如如”,均有佛性,我们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机缘。当他修心念经时,是因为他与佛的“因缘成熟”,并不是我们所度。 所以佛菩萨说“度尽众生,实无一众生可度”。 这种高境界,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够领悟,什么时候能够理解。 度了众生不着相, 只管耕耘不一样。 不执空来不着相, 缘生缘灭都一样。 什么叫“解脱”,解脱就是没烦恼。 什么叫“放下”,想通了就是放下。 什么叫“解脱放下”,就是想通没烦恼。 其实佛法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难题和困难,也是帮助我们精神不被自己内心的烦恼所伤害。 人的内心因为被欲望所控制,又被杂念所左右,所以就叫凡心。 菩萨叫我们放下,就是修心;让我们解脱,就是让我们想得通;菩萨需要我们精进,就是让我们“长智慧”。 修心修到后来,烦恼来了,能控制它。不让烦恼控制自己的心,你就是成功的修心人。 如果烦恼来了,你想不通,不开心,忘不了,说明你修心还没开悟。 当机立断去烦恼, 不被人间是非搞。 佛智佛慧少不了, 愿以菩提化烦恼。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10日《无相无住》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无相无住》 学佛了,就要做好多多行善的准备,多多积功累德,其实这就是在修资粮道。 有了积功累德行善的基础,逐步放下“我相”。根据自己的因缘、发心、愿力、根基,从而慢慢地脱离我相,实证“诸法空性”。 行善积德是常态, 学佛助人不罣碍。 贪图福报变小爱, 三轮体空才应该。 让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全部多念经、多听多看白话佛法。 这样就等于在你的六根植入了更多的佛法的教育。 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佛法”,心里就会拥有“佛法常住”。 让那些人间的私情、杂念,在你的本性当中“无所住”,这是第一步。 然后做了善事,经过努力学佛,心中放下自己所做的善事,这就是进入佛法的最高境界——“无所住心”。 因缘而生人间道, 因缘而灭人间理。 甚深微妙佛法义, 人间真道四圣谛。 学佛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意念。 着相行善,总希望有回报地行善,念念不忘自己的功德, 这样对你的心净就会有所阻碍,变成有漏功德。 沾沾自喜行功德, 有漏功德变善德。 无相无住积善德, 善行善念圆功德。 佛菩萨虽度尽一切众生,佛菩萨却认为实无一众生可度的高境界。 就犹如一个母亲,做完了所有的家务,但却说自己没有做什么,一点也不罣碍。 这就是有漏功德和功德圆满的分别。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善事可以变为功德,有的时候变为福德,因为一个是无漏,一个是有漏。 缘聚则生,缘灭则亡。 世间万法,生灭不已。 梦幻泡影,诸法无相。 去除一切之相,最后连“空相”都要去除,才能解脱自身的烦恼障,进入“无相法门”。 不思善来不思恶, 无所住心行功德。 世间万法唯心造, 离空无相境界高。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菩提本是空 2021-04-10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菩萨度众生是因为因缘,因为菩萨跟众生有缘,没有因缘怎么来度你们?众生是因缘而生,因为众生和佛都是有缘分的。师父度你们,也是因为跟你们有缘分。师父帮了你们很多,等到这一辈子结束了,师父跟你们的这个缘分也就没了,但是我们种下了善缘。就像现在你们这么多人能够找到师父,你们敢说自己前世、再前世跟师父没缘分吗?如果没缘分,你们怎么会找到师父这里来?中华传统文化讲,擦肩而过五百年,这辈子能够碰上,都是缘分。你们现在能够到澳洲来见师父,这个缘分不浅啊!实际上,师父度你们只是个缘分,而这个因缘也是空的,因为等到大家百年之后都走了,这个缘分不就是没了吗?但是在你们心里有了佛缘。   菩萨说行无相度众生,就是说,我们帮助别人不要着相,帮助就帮助过了,对人好就好过了,没了就没了,这一切都是虚幻的。你们过去在马路上有没有帮过别人?你们过去没搬家之前,跟原来的邻居好得不得了,你说说看有没有缘分?后来搬家了,离邻居远了,很少能够见到。那么过去的缘分,你还能一直记到今天吗?是不是虚幻的?缘分结束了,这就是缘去了。   师父曾经给一个佛友看图腾,看到一个男灵性附在他身上,师父把特征讲给他听,圆圆的脸,人挺好的,他还想不起来。师父说是他单位里的,结果他想起来了,就是单位里一直扶持他当上领导的那个人。那个人对他很好,也很喜欢他,最后死了,死了之后他也没还过去的情缘,结果就一直附在他身上。师父把那人的模样告诉他,他想起来曾经两次梦到那人。你们想一想,人跟人怎么会没有缘分。你们弘法就叫结善缘,不是结恶缘,所以师父要你们广结善缘,要无相度众生。   菩提本是空,因为连佛性都是空性,所以师父说菩提也是空的,只是给你自己能够创造成功的一种境界。你们在小学里读书,毕业之后,小学里的老师,你们很多都记不住了,老师是不是也是空的?老师只是把知识教给你们,把那些知识都放在你们的心中,教完了之后,他是不能执着于你们的:“这是我在小学里教过的学生,我要盯住他,他以后好了要来回报我。”这一切全是空的,教育完就结束了,你们只要学到文化就可以了,所以叫菩提本是空,就是我们做什么事情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空的。   明镜亦非台,师父这里讲明镜亦无心,你没有心,你的镜子照出来,也是虚无的、空无的。本来亦如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么回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过了就过了,没了就没了,死了就死了,有名就有名了,身体垮了就垮了,一切亦如是,都是这样的。   菩提本是空,明镜亦无心。本来亦如是,何处非如来。这是师父自己改编的四句话。何处非如来,哪里没有如来?师父就是更深地理解了这四句话,才讲给你们听的。要懂得,连菩提都是空的,你去追求菩提,等你追到菩提的时候,菩提自然印在你心中。你真正学佛学法,那所有的事情都过去了,都已经没有,你照的镜子也没有心,镜子里照不出你的心,一切都是虚幻的。本来亦如是,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如如不动的,没有什么“是”,也没有什么“如”。何处非如来,哪里没有如来?如来就在本性中。   修行人要学会无我,从菩提心里,以无我的精神生出一切。帮助别人,讲到底要有无我的精神。无我就是不要去斤斤计较,无我就是不要去跟别人算小账。比方说,我对你好,你就要对我好。我今天对你好了,你为什么不来回报我?你为什么不对我好?这就是没有智慧。以无我的精神生出一切,也就是说,对别人好了,不要有我相,不要到处去讲自己对别人的好。你去看,任何一个领导或老板,对员工好了,不要去讲,员工都会懂得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的。爸爸妈妈如果对孩子很好,用得着讲吗?孩子怎么会不对爸爸妈妈好?如果孩子不孝顺,做父母的就应该好好地想一想自己对孩子怎么样。   做人做事,为别人服务、对别人好,要有无我的精神,不要着相,不要觉得这是自己做的,要不是自己对他好,他都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子。所以,一个人想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就要忘却自身,完成无我,不要有自己。心中只有大家,你才不会有自我,你才能圆成实相。圆就是圆满,成就是成功,实就是实实在在,相就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现象。   有我相的人就是执着自我,没有放下自我。你去跟一个人讲话,如果他口口声声离不开“我、我怎么样”,他就是一个“我相”很重的人。一个人讲话,动不动就要把自己,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这种人就是属于根本不开智慧的人。你们如果跟别人讲话,这个人老跟你讲“我认为、我觉得”,他一定要把他的观点强加在你身上,他就是着我相。见到这种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赶快溜走,不要去听他讲,也不要试图去改变他,否则你会生出一肚子气。这种人就叫执着,佛法界讲就叫执着我相。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9日《因地发心》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因地发心》 今生的苦难是宿世恶业的果报。 只有佛法让我们念经修心,给了我们改过自新、重塑生命的机会。 苦难就是人生的增上缘,也是我们修心学佛的入门因缘。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要遭受到很大的苦难和痛苦,他们才会想到要改变,才会开始修心。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吃了大苦头,经历了一场大祸,把他们本来富裕健康、美满幸福的生活完全打碎,这时候才想到修行解脱。 吃喝玩乐逍遥过, 人生无常突遇祸。 还怪人生没法过, 自因自果闯的祸。 但世界上的事情,都有两方面。 正因为我们人生的苦难,给了我们人生的转折,才懂得怎样来解脱。 通过学佛来改变自己,才会去寻求佛法,不会让自己在人间堕落。 过去我们沉迷在“财色名食睡”的享乐中,并且无明地造着无边的恶业,有几个人能够在造业中醒悟? 只有学佛后的证悟,告诉我们,人生无常,世态炎凉; 只有听闻佛法,借假修真,才能脱离苦海,得到真正宝贵的人生。 学习菩萨因地发心, 生命慧命重现光明。 抛开欲望点石成金, 心佛合一明心见性。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8日《以佛心 印凡心》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以佛心 印凡心》 其实人在修心前,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活着的真实意义。 只有在学佛后,境界提升,才知道应该看清这个“苦空无常”的虚幻世界,从而达到“借假修真”的目的。 我们应该在人间用一颗佛心帮助众生“解脱苦难”“修心修行”,学习伟大的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度一切有情众生。 菩萨偈 人伤我痛是吾心, 慈悲喜舍是心经。 广度有缘是使命, 学佛学舍学观音。 人只有一颗心,但这颗心被污染了,就变成了无数颗污染的心。 一心一意才能做成一件事情,而我们现在一百个人百人心,一千个人千人心,连自己都有三个心,所以做哪件事情都不能正确地去做好。这就是为什么要“修心”。 心归正,心归一,心佛才能合一。 心发菩提愿, 身作菩提心。 五蕴乃虚幻, 假合修真空, 行深佛法弘。 人的一颗玻璃心,一碰就碎。 一颗玻璃心破碎,变成了千万个玻璃心碎片。你的心就变成了无数个破碎的境界。 一照见任何的人和事,心中就产生千万个烦恼的人和事。 这就是为什么别人伤害你一次,你会想不通,然后回家再伤害自己几百次。 这就是为什么人一碰到事就说“烦死了”。 师父要求你们,要转换思维,远离烦事,因为再烦的事也会过去; “以佛心,印凡心”;多做功德,提升境界。 想不通是暂时的, 苦难是短暂的, 烦恼是正常的, 要去除贪瞋痴,这才是必须的。 心中常念观世音, 有缘众生应度尽。 发心相印菩萨行, 誓以佛心印凡心。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7日《心念为根》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心念为根》 小人以利为己, 凡人以名为荣, 圣人以荣为空, 菩萨以德为功。 学佛人要学会和自己内心对话。比如, 我今天做错了什么? 我今天的意念里有肮脏吗? 我这样做对得起自己良心吗? 我有没有忏悔? 这样你才能看到你的内心世界。 这样你才能知道你的“自性如来”本性还在不在。 修心不在于形式,在于你的内心世界。 心到意到情绪到, 控制情绪学佛道。 远离三途心念无, 念念无念超脱乎。 修心犹如修一辆车的机器。你不把车盖打开,怎么能看得见里面机器的好坏。 你今天看不到你的内心世界,你怎么样来修你的心。 人只要一动“邪念”马上手忙脚乱,神志不清,心慌意乱,这时你的“心态”远离了“理智”,就远离了佛法。 造孽就是没有觉, 杂念太重怎么学。 修偏就是没有悟, 正知正见心念故。 要记住,人是靠着“心念”活着的。 心念就是你的理念。“理念”就是你理智的念头。“理智”的念头靠着“心智”活着。 如果你心里没有“智慧”,就是没心智,你就不会想出“理智”的念头。 所以业障重的人,追根寻源,就是“心念障碍”。 学佛人的根源,是在于你的心。 佛法界讲“直指人心”。修心修行,心为主,行为辅。 至高无上是心念, 起心动念就是业。 心中罣碍烦恼现, 远离心业般若见。 肮脏的语言,肮脏的思维,才会产生你肮脏的行为。 心念一错起瞋恨, 堕落放纵后悔恨。 人间苦乐有几何, 证悟佛性法喜乐。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 无相法门 2021-04-07

Posted Posted in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菩萨在帮助别人、救度别人的时候是不着相的,不着相就是无相。举个简单例子,你们很多人请别人吃饭,吃完了喜欢到处去讲:“我请他吃饭了,要不是我请他吃饭,他已经好几个月没人请了。”这个就叫着相。这种话传到被请人的耳朵里,就算你对他好,他也不领你的情。   菩萨帮助别人,从来没有说:“我在帮助你,我在救度你。”这些话用不着讲,这就是不着相。比方说,你去搀扶一位跌倒的老人,帮完了就结束了,没有到处去宣扬,就是无相。菩萨普度众生,在菩萨的眼睛里,菩萨没有感觉到有这么多众生要菩萨来救度,菩萨觉得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菩萨没有把你们视为众生,好像菩萨在帮助你们一样。师父讲到三轮体空的时候,再具体讲这个话题。总的来说,就是你帮助别人后,不要到处去讲,你对别人好,别人心里都很明白。   不着相就是无相。很多女人帮老公做点事情,马上不停地讲自己付出了多少,老公会不耐烦地说:“够了,你讲过好几次了。”有的男人帮老婆买了一样礼品,也是反复讲,老婆也会反感:“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如果你为别人做了一点事情,就不停地唠叨,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样反而不能得到对方的感恩心。   菩萨帮助了众生,但是菩萨没认为有众生,因为菩萨说,众生本来就有觉悟的本性,本来就很觉悟,用不着菩萨来帮助,是这个概念。用现在话讲,就是你做一件事情,你要给别人面子,别人不知道怎么做,你帮了他,但你不要到处去讲:“你看,要不是我救济他,他这个关都过不来。”这种话是不能讲的,你讲了,你就是没有境界。所以,要理解众生本来就有觉悟的本性,菩萨度实无度,菩萨好像度人了,实际上菩萨并没有度人。   菩萨帮助别人,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度实无度,这就是《金刚经》中说的无相法门。帮了别人像没帮过一样,做了好事不留名,这个人不就是圣人、不就是菩萨吗?为什么在我们小的时候雷锋那么有名?因为他做好事不留名。如果他做完好事到处去讲,他会成为“雷锋”吗?要懂得度人、帮人要低调,当被度的人越修越好后,他会主动说:“都是你度我的,我很感恩。”你修得好的话,你就会回答:“没有,也不是我度你的,你自己本来就有本性、有佛性。”相反,你们很多人帮了别人后到处去讲:“都是我度的他,没有我度他,他行吗?”这就是着相,师父希望你们要好好地理解《金刚经》中讲的无相法门。   佛陀说过,虽然度尽众生,但实无一众生得度者。虽然佛菩萨要度尽众生,实无一众生得度者,其实没有一个是被你度的。做了好事不留名,就是无相法门。一个妈妈在家里忙碌了一天,给孩子做两、三顿饭,吃完饭,把碗洗干净,晚上在沙发上坐下的时候,好像自己一天没干过什么事一样。孩子说:“妈妈,谢谢你给我们做饭了。”妈妈笑笑说:“没有啊!”好像没做过一样。如果妈妈冲着孩子说:“今天几顿饭都是我给你们做的,要不是我,你们吃得饱吗?你们有什么力气去读书?你们有什么能力?不是我每天给你们做饭,谁养你们?”这种妈妈有吗?你们过去有没有这样?有的,你们过去没学佛,做了点好事,就自以为了不起,喜欢自吹自擂,生怕别人不知道。   要记住,菩萨行的是无相度众,虽然度尽众生,但实无一众生得度者,因为菩萨知道众生只是一个幻相。我们要学菩萨,帮助别人不要着相。今天你好像帮助别人了,其实这个别人只是一个幻相。什么叫幻相?因为很多人被你度了之后,他就忘记了,他又变化了。有些人,你度了他,他变好了。还有些人,你度了他,没起作用。这些都是幻相,所以没有必要执着自己度了多少人。   虽然要超拔众生,事实上本来就没有众生要度。犹如:不要以为没有你们的帮助,别人就会挨冻受饿。你今天给家人做饭,给单位的同事做饭,要知道别人本来就有饭吃,只是你去帮忙了,别人会吃得更好一点,所以你没有必要到处去讲,是你让他没有挨饿,这就叫无相。看见这么多的众生要度,这只是一时的幻化而已。幻化是什么?你感觉到有这么多人,你要去帮助他们,所以你才能说度众生。   度众生又等于没有度众生。为什么?众生本来就有智慧。当一位同事正在发呆,对某一件事情傻傻的想不通的时候,你跑过去劝他说:“你不能再去找局长谈一下的?”你只是提醒了他,他就恍然大悟:“哦,对了,我想起来了,我再去找他谈一下。”你只是帮了他一点点,而不是说他没有智慧。举个简单例子,一头牛站在那里想不通,你跟它说再去做件什么事情,牛是不会明白的,它也是做不了的。而我们人不一样,因为人本身就有智慧,你只要一提醒,人马上就会去做,因为人本身就具有佛性。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有佛性,所以佛说“众生皆具佛性”。你们每个人本来就很好,本来就具有佛性,表面上看来是菩萨度了你们,其实在菩萨看来并没有度你们,而是你们自己在自度,菩萨只是唤醒了你们心中的佛性。

佛学问答 173、有关端午节的问题

Posted Posted in 佛学问答173

问173:请问,端午节有什么说法和注意事项?   答173: 端午节也是一个祭奠亡人的日子。这个节日就是一种怀念、思念。大家吃粽子,实际上就是怀念所有自己认识的过世的人。 端午节的时候地府也会开门(与清明节、中元节、冬至类似),就像学校里的一个小放假一样,很多灵性都会提前一个月放出来,所以端午前可能会夫妻或家人吵架、身体不适等情况出现。 有一种说法“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的日子。不是所有节日都给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这个说法是如理如法的,过去好几个朝代都崇尚这样的说法,的确每个节日不同。其他的节日可以祝福大家节日快乐,但是如果说“端午节愉快”“清明节愉快”就有些不如法。 端午节可以上头香,小房子当天可以不超过49张(各种抬头加起来不超过49张小房子),礼佛大忏悔文当天最多可以念诵49遍。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当天不宜设佛台。农历五月(俗称“毒五月”)的其他日子设佛台没问题,最好在月初比较好。 端午节不宜举行婚礼。此外,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这些日子都不宜办婚礼。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6日《放得下 解得开》

Posted Posted in 师父每日佛言佛语

《放得下 解得开》 人最大的劣点就是骗自己,并喜欢找一个理由,让本来不如理不如法的人和事,在自己心里觉得过得去。这就像是有些人,以为自己是如理如法的,最后做出来的事情却是非法的一样。 学佛人要远离三个“不”: 1.不执著 2.不攀缘 3.不行恶 “不攀缘”可以去除贪瞋痴。 “不执著”可以自空无碍;放得下,“心解得开”。 “不行恶”的人,必行善;可以广结善缘,众善奉行。 常行善者,就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不问是非在人间, 彻悟无常莫等闲。 人间行佛般若道, 劝醒迷途菩萨靠。 学佛人要认识到自己的“心性”,知道自己哪些不能做的一定要“谢绝”;知道自己哪些经不起诱惑的,就要“远离”。 认识自性,找到本性。 既然知道一切都是空性,首先要做到心中无是非。 人间的是非都是因缘,只是一种缘分,而且是虚幻不实的。就犹如,给你一筐金银首饰,你一直在里面想找真的黄金首饰,当别人告诉你在里面没有真的,全是假的金首饰,你为什么还要找真的呢。 菩萨已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全部都是虚幻的,但是我们还在人间这个金银首饰的大筐里,拼命想找到真的东西,以为找到了金子就可以永远保存着。其实一切都是幻境,假的地方怎么找得到真的东西。虚幻世界,全部都是一个人来,一个人走,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带走的。 所以要学会常忏悔,听菩萨的话,做到“三守”:守戒、守心、守意念。 守住自己的戒心,意念认识到这个世界全部都是空的假的,是虚幻的,你就会不思善不思恶,远离一切“颠倒梦想”。 对因果的理解,代表一个人的觉悟程度。 理解因果丝毫不爽,惧怕因果,你就不会去造恶因得恶果。 有些人做事喜欢先做再说,等到结果来了再痛苦。 过去的年轻人,在结婚前从来没有好好考虑过婚后的情况,只是看到当时的情感。其实那也是一种虚幻。后来又吵又骂,觉得对方变了一个人。实际上就是当时我们满脑子都是自己的“识蕴”。认为对方“一定会对我好”,认为一定会怎么样,其实就是这些“想蕴”,当时在你的八识田中,使你根本看不到对方的缺点,当然更不懂“无常观”。 这就是为什么爱情会让你的智商变成“零”。 只有用智慧菩提去化解这些愚痴的心,你才能随缘“解脱自己”。 虚幻恰似人间缘, 无常变化使人倦。 哪有缘分千年好, 善恶相报缘没了。    

20210402 专题分享 |庄严

Posted Posted in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专题分享【庄严】 20210402 专题分享 【庄严】   庄严佛净土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学佛人要对照佛菩萨的境界 观世音菩萨开示 摘自Wenda20170303   01:05:36   点击链接 袈裟披在身,为众表法大悲心。 袈裟披在身,庄严威仪表法心。 袈裟披在身,除却劳尘不净心。 袈裟披在身,身是菩提不忘根。 袈裟披在身,庄严表法救众心。 袈裟披在身,一世修成报佛恩。     心中有佛才能明白佛理 摘自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圆满次第的修心】  点击链接 胸中有佛,你才能懂佛理。你今天要想学佛理,你首先心中要有佛。如果你的心中没有佛,你所学的理论再好,你讲出来的理论都是空洞的:“哎呀,你要慈悲啊。”因为你根本没有佛的慈悲,你讲的这个“慈悲”是空的。“哎呀,你要忍辱。” 因为你没有佛的忍辱,你不能开悟,所以你到最后憋不住了,会跟他吵架打起来。学佛到后来要把观世音菩萨放在心中,观世音菩萨在你身上,这个时候你说“忍辱”就不一样了,因为你有了菩萨的慈悲:“观世音菩萨,这个事情我要忍辱,感恩你帮我化解。”想一想,菩萨碰到事情怎么会生气呢?菩萨会觉得他很可怜,会帮助他化解怨结,这样的话两个人就不会吵架了。如果你胸中无物,而想要言中有物,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心中没有佛,而你语言当中想要说出佛菩萨的理论知识,就好比水中捞月一场空。所以对佛法要用“融”字来定,“融”就是融化、化解,今天不管碰到了什么事情,我要用一个“融”字来化解,化掉它,其实这就叫宇宙意识。融是什么?化掉,解决掉。师父告诉你们,最后你们连尸体都会被火化了,一切即空,所以碰到问题,或学到佛法,到最后问题解决掉,佛法学到心里,都要融化掉,融化后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进入空性。     修行人念佛之前应该先懂佛 摘自Wenda20170108A  32:22  点击链接 女听众:佛菩萨跟我们说,懂佛念佛,现前必定见佛。请问师父,懂佛念佛的标准是什么? 台长答:你现在跟着台长学佛,你懂了多少了?懂了吗?佛到人间来的目的是什么?佛是救度众生,让众生破迷开悟。你现在懂佛了吗?(懂)懂了之后是不是接下来才开始念佛?为什么要念?因为佛好,佛要救度众生,佛要让众生破迷开悟,不但要自度还要度人。这么好的佛,我懂佛了,我懂得佛是这么好的,所以我开始念佛了(明白,感恩师父开示)     珍惜人间的报身 摘自白话佛法(二) 25、【用人间的报身来修成菩萨的法身】  点击链接 什么是报身菩萨,就是你在人间所做的所有的行为像菩萨一样,实际上你就是报身菩萨,因为人已经超脱了人间的凡尘(这里指的是思维,不是肉身),你就是报身菩萨。报身菩萨是没有法身的,如果今天你去做好事情,就是报身菩萨,是因为你用肉体去做菩萨之事。今天你去救人了,给人家讲法了,你就是报身菩萨。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以因果定律生存的,报身也是功德的成就。因为你这个身体在前世做了很多功德,你这辈子才会用你的报身得到现在的享受或职位,这都是前世功德所为。报身是在法身内享受,法身就是人的本性,这个法身实际上是天界之身。 师父现在的法身就是用人间的报身来弘法,师父在天上是法身,师父在人间是报身,报身是受到天上法身的支配,报身成就才能带动法身成就,报身成就了,你的法身才会成就,也就是你在人间学菩萨,达到一定的境界后,一门通了,智慧开了,你才会有法身,当然是很不容易的。化身和法身的成就,实际上就是由报身带动的开始。彻悟本性的人就是彻底开悟本性的人,纵然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但是他依然不觉得寂寞。当你已完全明白道理了,开悟了,不论你今天做任何事情,自己永远不会觉得寂寞。很多人以为学佛后,是为了死后能上天,其实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很多人不懂,当果报来时,就会想到我早点死了算了,死后可以到天上去,这就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其实他完全搞错了,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苦恼的人生。我们今天学佛不是为了死了以后如何如何,而是为了现在就开始好起来,现在改变修上天的基础,这才叫学佛。佛菩萨到人间来,就是来救度众生的,是希望你们现在就能够好,不是让你们死了之后才好。师父告诉大家要记住,别人永远是对,你永远是错的,你这个人就永远不会产生怨恨。别人永远是你的增上缘,你的人间一辈子才会永远向上走,直到修成大觉大悟,功德圆满。     思维偏差,以为自己是有使命的菩萨,加上背业,导致癌症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不要用人的眼光去看菩萨的行为 摘自Wenda20131129  46:12 节选  点击链接 台长:好好地替别人多想一想,心中想着众生你就是菩萨,心中想着自己你就不是菩萨是众生。众生能够经常为别人想,那就会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