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百艺的年轻人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0819马来西亚·马六甲法会开示   一个很精彩的佛陀当年的故事,佛陀2500年前,我们回顾古印度的时候,当时佛陀在舍卫国,大家在经文上都看见佛陀在舍卫国的时候,当地有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人,只有20岁出头,他琴、棋、书、画已经样样精通。“琴”是会懂得弹琴;“棋”是会下棋,那是文人一种高雅的东西;“书”会书法;又会画图,甚至连医学都很精通。但是他学的越多,他觉得自己越不满足,觉得太少了。因此他不快乐,发愿要把天下各种的技艺都要学会。这位年轻人就到处拜师参学,他什么都学,从穿衣服开始学,他就成为了一位很好的裁缝师;他又学饮食方面,成为一个很好的厨师……这个年轻人很聪明的,还有其他的技艺,别人不会的他都会了,但是他还觉得不满足。他觉得“哎呀,我要学更多”,还是不开心。“不会太多”,于是他又立志要游学于天下,就是要到全世界他认识的当地周围的国家去跑一跑,去探究百工技艺,就是说一百样、一千样技术和工艺。他离开舍卫国就出发了。他看到有人在做一种弓箭,虽然看来很简单,但是制作人的手艺非常精巧,三下两下居然就把一张弓弯成了,而且每一次的成品尺寸都是一样,他在边上非常地惊叹。他觉得“这个手艺我应该学,有朝一日如果有人来侵犯,自己也可以有个防备”。他很用心地学,没有多久,果然被他学得非常非常的精巧,而且手艺和师傅一样的精美,于是就离开了该处。接着,他看到有人在雕刻,他一看“哎呀,这么精美的雕刻多好啊”,看着一块烂木头居然可以刻上栩栩如生的龙凤,“哎呀,这个手艺好”,于是他又潜心学习。过了一段时日,他学会了一手雕刻的好手艺,这个人很厉害,学成之后他又离开了。半路上,看到有人在造船,他觉得自己“我在陆地上的各种技能都会了,但是我海上、水上的技能还不会”,他就开始学造船了。过了一段时间,造船的技术他也学会了,前前后后驾着船总共游历了16个国家。这个人也够厉害的,饱学了各种技艺回到舍卫国了,他年纪已经很大了。他升起了贡高我慢之心,就是非常骄傲,觉得自己全世界的本领基本上都学会了,自认为百工技艺他无所不能,什么都会,所以他就贴出了一个告示,邀请别人“敢来比赛吗?”想借此展现一下他的特长。   告示一贴,佛陀知道了:“来,我们去拜访一下他。”带着他的弟子到了这个年轻人的住所。年轻人远远地看见佛陀和几位弟子到来——他不认识佛陀,他就觉得很奇怪,因为他看见过各种各样的人,连国王也见过,但是他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庄严法相的人。你们到庙里去看看释迦牟尼佛,他的法相庄严吧,你看他的头发都卷的,佛陀非常庄严的。当时他看见佛陀的服装和头上那个圆顶非常的庄严,他说:“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怎么这么庄严?”他很好奇地就走过去,走到佛陀那里,看到佛陀的庄严法相之后,内心一下子被震住了,突然之间就不大动了,盯着佛陀看,不由自主地就合掌了,向佛陀走过去。他说:“请问,您从何处来?不知道您是什么身份?是做哪一方职业的?”佛陀回答:“普天之下,靠竹林的地方弓箭也自然兴盛;靠林区的地方,雕刻也繁荣;近海之地,造船也兴旺。而我从事的是调心、调身的工艺。”那个人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调心、调身的工艺,他觉得很稀奇,说:“天文地理、琴棋书画我样样都会,却没有听说过有什么‘调心、调身的工艺’。请问怎么调法?”结果佛陀说:“比如五戒十善、六度四谛或者是四禅三解脱,这些都是调心、调身的的工夫。年轻人从来没听到过这些话,突然之间一听,“哦,调心有这么多东西,五戒十善,从来没有听说过。”然后这个年轻人就问了:“不知道五戒十善是什么?四谛六度又是什么?何谓四禅三解脱?”他什么都好奇,这个人非常好学。佛陀就很慈悲地说:“天下的米不是一个人能吃得完的,天下的事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得完的,一定要相互帮助,时时抱着感恩、回馈众生之心。若能时时地感恩众生、感恩父母、感恩天地,你的心自然能够具足五戒十善。然后深入四谛的道理,力行菩萨的六度,广结善缘,发挥佛菩萨大慈大悲的心,利益众生。” 年轻人听了之后,心境豁然开朗,那种境界真美,他就向佛陀请求皈依出家,这位弟子很精进,没有多久就证得了阿罗汉果。佛陀说道:“天下的事不是一个人做得完的,世间的米也不是一个人吃得完的。”所以我们学佛人一定要有感恩心啊,如果天天能够感恩天地万物,感恩我今天有穿,感恩我今天还有饭吃,感恩父母亲养了我,从我出生这么多的医生护士在帮助着我,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是一天,是靠的众生缘。这样你天天是好心,时时是欢喜心,面对社会上不管有什么苦难、烦恼,你都能有感恩心,进退自如,而享有美好的人生。

跋提王子的快乐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0818马来西亚·马六甲开光开示   在佛陀时代,有位跋提王子和两位同参法友在山林中打坐。有一天三个人情不自禁地喊道:“我们快乐啊,我们很快乐。”佛陀听后就问他们:“什么使你们几位这么快乐呢?”跋提王子说:“想我当初在皇宫的时候,日夜为事务操劳,长年累月不得休闲,还要担心自家的生命安全,虽然我住在奢华舒适的皇宫,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边上都有很多人保护,但我总感觉到恐惧不安,吃不香,睡不着。现在出家参禅,内心不再有任何的负担,每天都在法喜当中度过,无论走到哪里,觉得舒心自在,所以不禁从自己的内心生出非常法喜之音。”我们人就是这样,有时候不知道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法喜。很多人天天觉得很寂寞,“没人理我,没人跟我讲话,我很不开心,我寂寞,我无辜、无缘”。我跟大家在槟城法会弟子开示的时候讲过,当你觉得自己很忧郁、很无辜、很孤独的时候,请你到孤儿院去走一走,看看那些从小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他们是不是比你更孤独?当你自己觉得这个还不够、那个还不够的时候,当你觉得自己身体左不好、右不好的时候,希望你到医院里去走一走,看看那些快要死亡的人他们怎么过日子的,你就会觉得你很幸福;当你觉得人生什么都得不到,为什么这个世界对我这么不公的时候,请你到墓地去走一走,可能你就会知道你是活在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好好地对比一下,知足常乐,那是学佛的根啊!所以,希望你们好好地知足吧!

佛陀与婆罗门长老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0814马来西亚·槟城法会开示   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佛陀的年代,佛陀真的有很多的故事,非常感人。在印度,2500年之前是没有佛教的,佛教当时到了古印度,也是受到很多人的排挤。当时有一个教,萨遮尼犍的婆罗门的一个长老,号称他当时在当地是最有智慧的人,他的门下有五百个弟子,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多了。他嘲笑所有天下人,说他们都没有文化,他经常在腹部挂一块金属铜牌,在马路上昂首阔步地走。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啊,长老?”他得意洋洋地说:“呵呵,我的智慧呀,爆满了,现在都流出来了,如果我不把这块牌子放在这里,流出来就糟糕了。”   这个长老听说,世尊释迦牟尼佛到处去教化众生,去帮人家演说,名扬四海,心生嫉妒和恐慌,他很害怕,就对弟子们表示:“现在有一个名叫瞿昙的和尚(实际上当时说佛陀,名字叫瞿昙)这个和尚自称是佛,我想去找他,向他请教高深微妙的理论。我要让他哑口无言,好好地屈辱他一番。”他果然率领一群弟子,浩浩荡荡来到祗园精舍。过去没有庙,都是精舍。但是他在离精舍还很远的地方,已经看见精舍里面闪闪发光,光芒四射。他知道这个人不得了,不是一般的人。他惊喜交加,这个说明他也是有修的。他的内心非常地震撼,他忍不住了,就进去了,进去之后,他看见释迦牟尼佛就跪下来,向他敬礼。   佛陀说:“来来来,请坐。”他急忙站起来说:“佛陀,我想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他说:“道是什么?智是什么?长老是什么?正道是什么?积善去恶是什么?修行者是什么?仁明是什么?什么才是适合正确的道理?守戒是什么?如果你现在能够马上回答我,我就拜您为师。”佛听了,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贤者好学,真心诚意地去修行,惟有怀抱珍贵的智慧,才真正地叫道。纵有辩才,不算智者;无所畏惧,专心遵守善行的人,才叫做真正的智者。年纪虽大,也不能做长老,徒然衰老毛发斑白,多半只是愚人的同类,惟有心怀真理,仁慈深厚,内心平静,通情达理,聪明净洁,才是真正的长老。”   佛陀继续说:“纵使貌美如花,但言语不正,贪婪而多虚饰,言行会违背正义,淫除恶孽的根源,有智慧而不怒,才是真修行。落发为僧,不撒谎、不贪取,才能迈向去恶之道。”“内心平静又悠然,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托钵而现修行者,要放弃邪行,淡泊名利,去除罪孽,潜修净行,密慧明朗破除恶行,才是真正的修行者啊。”意思是说,从内心本源里出来的佛性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佛陀接着讲:“口里说得好,而内心不清净,外表也没有仁明净行(就是没有仁慈和明白、干净的行为)。内心无为,举止清廉,内外寂静,才是肩正的仁明之士。”“肩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是很正的人,他的肩膀一定正的。如果一个人的肩膀是这么歪的,你说人会正吗?所以佛陀讲“肩正”,肩膀正,这个人正、仁明,就是仁义道德、非常明心见性的、非常有智慧的人士。佛陀继续讲:“拯救天下苍生,博爱而不损人,才是真正的有道之士。好好地奉行法义,不妄费口舌,增广见闻,努力学习,身体力行,持志坚决,守道不失,才是真正的守戒人士。”这位婆罗门的长老和他的五百名弟子听闻佛陀的一番教义之后,无不心悦诚服,高傲之心消除,即刻成为真正的出家人。后来萨遮尼犍更热心修佛道,在一群菩萨行列里颇有地位,他的门徒也都证得了阿罗汉。   师父在这里解释一下,学佛人修到后来要“无心”啊,就是说,我没有做好事,我没有做善事,连这个意念都没有了,你就叫无心。因为你做出来的,一定是菩萨,菩萨已经忘记自己是菩萨,但是他的行为出来就是佛,就是菩萨,他根本不用想自己是菩萨,自己要守戒,他做出来就是菩萨的事情,所以忘我、无心,对人间的一切看破、看透,不会去留恋和挂碍。

钵与石头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0705 香港法会开示   释迦牟尼佛当年与托钵化缘的弟子回到了给孤独园(给孤独园,这是佛陀当年居住在印度的一个地名)吃完饭之后大家一起在洗钵,钵就是一个碗。佛陀把水装满一个钵,借机就对弟子开示。他拾起一块小石头丢入了这个钵中,碗里的水马上就满了出来。他就问道:“你们的心像一个钵,烦恼就是你们的水,现在这个钵中的水满了,那么你们已经有很多的烦恼在心里了。这个石头是你们的业障,丢入你们的心中,你们的烦恼就溢出来。有谁可以告诉我,把这个石头比作我们的业障,丢入这个钵中,而永远不会溢出来的方法呢?”弟子们默然,大家都没有声音。佛陀叫弟子拿来一个很大的钵,把原先佛陀用的钵中的水倒入了这个钵中,再丢入石头,水在钵中,石头也在这个钵中,未有一滴水溢出来。佛陀说:“弟子们,正如这个钵一样,如果你们的心量更大,烦恼和业障就不能困扰你们的心。如果你的心像船一样大,不但可以载自己的石头……”这里讲的就是业障,“也可以载众生的石头,一起到达彼岸。”   台长曾经跟你们讲过:人的心要大,可以无限的大;人的心要小,可以像针鼻一样的小。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们所有的人就想一想,一根针鼻这么小,你们的脑子、心,马上全部就像针鼻一样小。如果我今天跟你们讲,用你们的心来造一个大的城市,你们的心就会想象一座伟大的城市,宽广无比。这就是你们的心可大可小,这就是大乘佛法的精神。  

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的比赛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0704 香港法会开示   在2500年前,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两个人相约同声赞诵经呗,这件事情被其他的比丘告诉了佛陀,佛陀听到后,叫人去把这两位比丘找过来,两个人过来见了佛陀,向佛陀顶礼,佛陀问他们:“你们是不是彼此赞诵经呗,比赛什么人最胜最妙?”两位比丘同声回答说:“是的,佛陀。”佛陀开示道:“你们难道没有听我以前开示过吗?如果比丘怀有胜负心、竞争心,与外道梵志有什么不同呢?佛陀的法有降伏、有教化,诸比丘在受法的时候,一切言行要与经、律相应,否则自己都起了竞争心,你又如何化导群生呢?”也就是说,你自己有竞争心了,你怎么去开导和教化别人呢?   佛陀进一步开示道:“读诵很多经呗,不一定是最好,比如算牛头数,自无半分毫,实在不是比丘应该要学习的。学道最重要的是对于所诵习的法义,要奉行和实践。所以说,虽诵千章经卷,不懂意义何在,不如听闻一句,而能奉行得道;虽诵千言义理,不能通达,不如确实奉行一句好话,而可得到解脱。”古时候的高僧大德讲法不厌其烦,不停地去教导弟子、教化众生。佛陀继续说:“百千鄙夫为敌,一个有智慧的大丈夫就能战胜。如果想战胜自己,你们今后要以正见为修行。”什么叫正见?正见就是正确的概念。什么叫正确?正确就是对得起良心,有慈悲心,帮助别人,救度众生。一个能让别人开悟、让别人法喜的人,就是拥有了正见。   佛陀继续说:“比丘们,从今以后,你们不要跟别人有诤讼胜负心,当念降伏自性一切众生,如果比丘有诤讼胜负心,要以佛法、律仪来对治,比丘,你们应当这样修行啊。”就是说,我们跟别人有争斗心,胜负心,不比,就不会有烦恼,一比,就会比出烦恼来。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很好看的小女孩,天真可爱,等到18岁的时候,人家说你这么漂亮,应该去选美,结果她去参加选美,被人家开后门、怎么怎么的,气得天天骂,这个孩子的心态就变了,最后越来越凶,人也变得不可爱、不天真,所以,不能去比啊,一比就会伤到对方,学佛的人不跟别人争,不跟别人比,那就叫随缘自得。   佛法的律仪是什么?律就是戒律,也就是说,今天我不能去杀生,今天我不能说妄语,今天我不能骗别人,今天我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那不就叫修行吗?什么叫修?修就是修理,修理头发,修理鞋子,修理你这颗人间的贪心,这颗人间的瞋心,这颗人间的愚痴心,所以就要修你的心啊。佛陀讲完,两位比丘听了佛陀的开示之后,立刻向佛陀顶礼,请求悔过,发愿自今以后,绝不犯过、违愿,佛陀慈悲,接受忏悔。佛陀接下来又讲了:“在我的佛法中,最尊贵的法就是忏悔、改过,我接受你们两人的悔过。”佛陀转身对诸比丘们说:“这件事例可作为大家学习的依据,你们要谨记在心。”

因噎废食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0701 香港开光开示   有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谈论什么是幸福。穷人说:“我现在就很幸福。”富人看着这个穷人的茅舍、破旧的穿着,轻蔑地说:“你这怎么能叫幸福呢?你看看我的幸福,我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啊。”有一天,一场大火将这个富人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千名奴仆各奔东西,一夜间这个富人沦为了乞丐。盛夏酷暑,这个汗流浃背的富人变成乞丐了,他路过这个认识的穷人的茅舍,想讨一口水喝,穷人端来一大碗清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这个乞丐眼巴巴地看着这个穷人说:“幸福就是此时我手中的这碗水啊。”其实幸福本来就是“现在”。有一天,佛陀在精舍——过去没有庙的,当年是精舍,就像我们现在观音堂一样,一个房间叫精舍,大家在里边念经——有一个人愁眉苦脸地跪在佛陀的面前说:“佛陀啊,您帮帮我。”佛陀睁开眼睛说:“你有什么事情?”这个人说:“佛陀,我信了佛教之后,我的父亲非常的不赞成,他认为佛教的戒律太多,太严格,他不可能什么都做到,所以他不如不学了。父亲这样强词夺理的见解,我费尽了口舌他都不能接受。佛陀啊,您能不能救救我父亲,我怕他流转生死,堕落到恶道中受苦。”这个孩子很孝顺,怕他爸爸不幸。佛陀很厉害的,一看他:“你父亲是一个利根之人。”利根是什么?这个人很有悟性,利益,根器。“你父亲是很有根器的人,你只要把我现在跟你说的这个故事告诉他,他就明白怎么回事了。从前有个愚人在旷野中走了好几天,滴水未进,走得口干舌噪,两眼昏花,浑身发热,沿途找水源,一直找不到。突然有一天,他看到远处有条河,河水清澈明亮,非常的干净。他跑到水边看着河,呆了半天却不想喝,也不想取水。这时候同路的人觉得很纳闷,就问他:‘你不是口渴吗?你找到了水为什么不喝?’这时愚人拉开了干燥嘶哑的嗓子,答道:‘你有所不知,这么多的水,我喝得完吗?我怕我的肚子装不下这么多的水,所以我干脆就不喝了。’路人听了之后,不禁摇头叹息:‘真是无知的人,多么可怜啊。’”佛陀把这个故事讲完后,青年马上回去告诉爸爸,他的爸爸一听马上开悟,跟儿子一起学佛了。这个道理就是告诉我们,很多平时在家学佛的人不明白,念经苦啊,要早点爬起来;要看的东西不能看;很多事情要做,又要吃素;又这个戒律又那个戒律的……他想修行,但是他又被这些吓着了。其实佛教的戒律是很严格,你不确定自己日后能否坚守戒律,但是你也不应该放弃守戒。虽然你不断定自己能不能全部受持,受持就是我能做到,但是你也不能放弃,因为这样会导致你流转生死,沉迷六道。那么用什么方法呢?实际上我们学佛跟做人做事一样,如果在戒律上你全部做到,那是最好的;如果你做不到全部,你能够做其中的一条两条,也会成为最终成就的因缘。比方说,我们守五戒的人,不能喝酒,不能撒谎,不能犯邪淫,不能偷盗,不能杀生。想一想,五戒你们能做几条?能够守不杀生、不偷盗,这两条很多人都守得住。我们下面的人,偷东西现在都不会了吧?不喝酒,都做得到吧?三条了。那两条慢慢改,因为我知道男同胞对邪淫很难守,所以要好好地慢慢地守。最后一条,男女佛友都很难守的是什么?不妄语,吹牛,每个人都吹牛,很多人连自己从什么地方来的都要吹牛,很多人不肯讲上海来的,“你哪里人?”“苏州人。”什么都要吹,有什么好吹的?哪里就哪里;做错事情了,“对不起”,多好啊。

“呻号”的因缘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0513 比利时布鲁塞尔法会开示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子非常贤慧,更使他欢喜。长者结婚多年才生下一个儿子,他欣喜万分。可是很不幸,这孩子才牙牙学语时便生病——生疮,虽然请来许多名医,也无法疗治,因此长者成天愁眉不展。可怜的小孩在医生的束手无策之下,天天哀号叫苦,过着痛苦的生活。由于过去年代,在村庄里一叫,邻居都能听见,邻居就都叫他“呻号”。   光阴似箭,带走了呻号的童年岁月,他已经长大成人了,不过,身上的恶疾并未痊愈,仍是日夜的哀痛,令人听了都为他难过。附近有一个老人听见呻号痛苦的哀号之声,心里很是不忍,于是来到呻号家里慰问,并对呻号道:“我曾经听到许多人称赞说,在祗园精舍有位大医王,我们身上看不好的病和心理的怪毛病,他都能够医治。他有神圣的妙方,任何怪病到他那里都能马上治愈,你何不赶快虔诚的去求治?”呻号听了老人的话,欢喜得不得了,便抱病到祗园精舍求见佛陀。   呻号见到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圣身,如同百千光明,心里喜悦赞叹。他的愁苦烦恼已经减少了许多,随即五体投地礼拜佛陀。佛陀很慈悲,从不舍弃任何一个病苦的众生,所以呻号来时,佛陀非常高兴,便为他宣说拔除一切苦患的胜妙法门。呻号听闻佛陀说法以后,忏悔自己的罪过。这时他身上几十年来的疮毒,马上好了,痛苦消除,心中生起虔敬欢喜。过去人很善良慈悲的时候,很多东西越灵,很多人在农村,思维比较简单,显灵快。   后来呻号要求佛陀允许他出家做比丘,他精进修习,不久便证得罗汉果。诸比丘看到呻号这样,觉得很稀奇,就问佛陀:“呻号是以何种因缘而得此果报?”佛陀对弟子们说道:“在过去无量世中,波罗奈国有甲乙两个富翁。因为他俩平日为了做生意就怨憎相诤,所以甲富商拿出了许多珍宝,进奉给国王。国王得到他的贡献,对他特别宠爱,因此甲富翁就在国王面前诽谤乙富翁:‘乙某人非常恶毒,常常阴谋用计害我,希望大王严惩恶人,保护善良人民。’国王因受其好处而失去观察,信以为真,就令人拘捕乙富翁,不许他辩解,并施以酷刑,使其遍体鳞伤,百般的痛苦。后来乙富翁家人出钱赎罪,才得以释放回家。回去以后,富商深自思惟,人有了身体就有痛苦,多灾多祸,我与他并无怨仇,他竟然害得我如此痛苦。不久便立志入山中修行,证得辟支佛。那时辟支佛发大悲心,怕甲富翁来生受苦报,便往其家中现种种神变,甲富翁看到这种不可思议的情形,心生敬仰,随即请辟支佛上座,以种种美食供养,并向辟支佛忏悔前罪。你们知道,过去在国王前下谗言的人,就是现在受病苦的呻号比丘。后来由于他受辟支佛的恩惠,忏悔前罪,虔诚皈依三宝,所以才能于今日得到佛陀的救度,速成圣果。”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你在背后讲别人,不要以为说了没有人知道,罪业丝毫不爽,但是犯了口业过错的人,只要忏悔,仍然是可以得救的。

世界上最苦的事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0424新加坡法会开示   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居住在舍卫国,经常给弟子开示。佛陀也是很可爱,很平易近人。有一天,他的四位弟子在树底下讨论,佛陀走过去听他们在讲,一个弟子就说:“什么是世界上最苦的事情啊?”第一位比丘感叹地说:“哎,天底下没有比淫欲更苦的了。”第二位比丘说:“瞋罣才是天底下最苦的事情。”瞋罣是什么?就是瞋恨心和罣碍心。第三位比丘却认为:“天底下最苦的莫过于饥渴的感觉。”最后一位比丘表示:“天底下最苦的是恐怖。”四位比丘在这个话题上争来争去,佛陀藉此因缘,就出来跟他们打招呼。佛陀一出现,他们四个人马上站起来:“佛陀好!我们刚刚在讨论的这些,您是怎么认为的?”佛陀说:“你们所认为的,都不是苦的究竟原因。天底下最苦之事来自于色身,所有的饥渴、寒热、瞋罣、恐怖和色欲等灾祸,都是因为我们色身的存在,所以色身是一切苦恼的根本,也是祸害的根源。众生于三界之苟延存活,互相欺凌,心中亦被忧惧烦恼所束缚而轮回不休。所以,想要脱离世间的苦痛,应当寻求寂灭之境,收摄身心,最后达到一念不生,即能证得真正快乐的涅槃境界。”   因为有这个身体才会苦,大家说对不对?嘴巴干,是不是身体感觉干了?佛陀说了,发热度,是不是身体?恨别人、罣碍孩子、担心,是不是有这个身体?恐怖、害怕,是不是这个身体?怕人家打你,怕人家骂你,想着他会不会害我啊,色欲,是不是身体?看见男色、女色起淫心了,是不是你这个身体?所以,色身的存在,是一切苦恼的根本,也就是祸患的根源。众生在三界中苟延存活,苟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活得很痛苦,苟延残喘,就是一个人喘不过气来。相互欺凌,人已经很苦了,还要你搞我、我搞你的。心中亦被忧惧烦恼束缚而轮回不休,烦恼的忧就是忧愁,然后恐惧,再加上被烦恼绑住了。很多人说我不想烦,人家劝你放下吧,你放不下;人家劝你不要烦恼,你不行啊,就是放不下,谁绑住你的?是你自己的色身,所以轮回不休。今天很多女士说生孩子的时候痛,我再也不生了,对不对?谁绑住你了?为什么自己又想生了,过几年又生了,又痛了,我再也不生了,再过两年,不是不生,还出来一对双胞胎。   佛陀说,想要脱离世间的苦痛,应当寻求寂灭之境。寂是什么?安静,要把自己安静下来,心要把所有对一切物质的贪欲全部灭掉。我今天不贪房子,不贪车子,我什么都不贪,安静地把这些意念全部灭掉,寂灭的境界就叫寂灭之境。收摄身心,就是把自己的心收回来,本来我要这个,我要那个,觉得自己在社会上很了不起,把心收回来,我不要了,你能拿我怎么样?我这个也不要,那个也不要。人家说,你跟着我,我给你这个好吗?看看很多骗子,把人家骗走了,他都是先跟你说你可以中奖,你可以怎么样,然后你就心慌了,想着可以中大奖了,你把这个心收回来,我不要,中大奖我也不要,你就是送到我家门前,说真的给我了,我也不要,因为不该我的,我不要。收摄身体不去做贪欲的事情,心里不去产生贪心,你最后就达到了一念不生。   佛陀讲的“一念”是什么?就是坏的念头、杂念、贪念,不要了,我没有念头。人家看见你说:“哎,我教你怎么样。”我没有欲望,无所谓的,我不要,没有念头了。一念不生即能证得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什么?是从心里来的。师父问你们,身上的快乐是什么?身上的快乐那是暂时的。比方说,买件衣服一穿,真好看,开心得不得了,穿了两天,往衣柜里一挂,可能永远就不穿了,这个是身体上的快乐。但是,真正的快乐呢?就是涅槃。涅槃是什么?是一种智慧的开悟,就是说,我明白道理之后,我完全彻底地放下了,这就叫究竟涅槃,就是我什么事情已经到底了,我不想了,我成功了。所以佛陀讲的究竟涅槃,就是说彻底放下,彻底明白了。希望你们学佛人要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永久的,所以要彻底放下,彻底明白,你们才能达到究竟涅槃的境界。   佛陀在两千五百前讲了一首偈语:“热无过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什么意思?一个人很热,热过头了,就是淫,叫“热无过淫”;这个人一发脾气、一发怒,心中就有毒了,恨啊,我要去搞他,我要把他弄死,我要把他弄伤,就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是说,你的苦其实不就是因为你一个身体的苦吗?哪来的这么多苦?“乐无过灭”,也就是说,你的快乐在人间很快就灭掉了,没有了。师父问你们,你们小时候、读书时候的那些快乐,现在还有吗?没有了,没有,叫不叫灭掉了?刚刚还有火,现在灭掉了。小时候多快乐,那些一去不复返,灭掉了。   佛陀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为精进力的比丘,具足五种神通。每当他在山中树下独自修行的时候,总有鸽子、乌鸦、毒蛇,还有鹿,围绕在他的边上。鸟兽们每天白天出去找食物,晚上就回到这位精进力比丘的身边。有一天晚上,这四只鸟兽在讨论世间之苦何者为重。乌鸦说:“我认为饥渴最苦。因为饥渴的时候,身体虚弱,不仅眼睛看不清,而且神智不清,常常不顾被猎人利刃宰割的危险而自投罗网。”鸽子说:“淫欲最苦。因为色欲炽盛时,内心失去理智,行为也毫无顾忌,于是危险就接踵而来,甚至连性命也不保。”毒蛇认为:“瞋罣最苦,当毒害别人的心念一起,不分亲疏远近的好友、朋友,都会遭到危险。这种毒意不仅能够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鹿表示:“恐怖最苦。每当我在山林旷野中游走,心中总是恐怖有加,害怕被猎人或者豺狼虎豹捕捉,只要听到一点点的声响,我会惊慌地逃向岸边,躲在坑洞当中。奔逃的时候,即使是母子亲眷,我也无暇相顾。所以,我认为恐怖是最苦的事情。”   比丘听到鸟兽的对话,告诉他们:“你们所说的都是枝微末节,没有探究到苦的根源,天底下最苦之事莫过于这个色身,我们因为拥有它而产生无量的忧愁和畏惧。所以,我舍弃世间一切,出家修行,断除所有的欲望、想念,不贪着四大享乐,就是要斩断这痛苦的根源,达到涅槃的境界。”这位精进力比丘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世。   涅槃就是心念俱灭,我没有这个想法,我的心就灭掉了,没有形相,没有一种样子。人在想事情的时候,他没有给人家感受到你这个东西,但是现在的人想贪什么东西的时候,还要做出表情出来。过去的人面无表情地在想:我要去把这个东西拿过来。你从他脸上看不出来的。现在的人贪啊,想着我要把他的东西拿过来,还有做个表情,对不对啊?(众笑)过去古时候一个男的比较好色的话,看见很多女子过来,他最多眼睛看一看,心里想:这位女子好漂亮。现在的人一看见漂亮女人就走过去,哎哟……形状都出来了,所以叫恶形恶状。我们不受色身的束缚,那才是最大的安乐,色身束缚我们什么了?让我们痛、难过、痒,身上蚊子咬,嘴巴干,这些都是束缚。这四位比丘听了佛陀的解说之后,开解了。这时,佛陀告诉四位比丘:“当时的五通比丘就是我的前生,而四只鸟兽就是你们四个人。你们在前世早已听闻过苦的真正根源,为何今日还保持错误的见解呢?”四位比丘听佛陀这么一讲,至心忏悔,思维此理,当下即证得阿罗汉果。

三兽俱度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0327 观世音菩萨圣诞开示   说在恒河……因为佛陀当年在印度,印度有一条很大的河叫恒河,所以经常在经文里边说“恒河沙数”。你们听不懂,什么叫恒河沙数?恒河的沙,就是河滩边上的沙,用现代话讲就是many beach边上的沙,一样的。恒河其实不是很深的,人的脚可以慢慢走过去,但是它当中有一点深。佛陀说如果有三种动物要过恒河,一种是兔子,一种是马,还有一种是大象……他有道理的,他说这三种动物就是三种兽,他叫“三兽俱度”,就是三个动物全部都要渡过恒河的时候,怎么办呢?先说兔子,“兔不至底”,兔子游水,看到它在水上走,但是它碰不到底的,也就是说兔子不着边儿。就是说它是浅的学佛,佛陀是用这个比喻。“浮水而过”,就是很浅它不着底的。“马或至底,或不至底”,是什么意思呢?马走的时候一会儿碰到底了,一会儿又浮上来一点了,靠自己赶快走几步,一会儿又碰到底了,又往前走几步,所以“马或至底,或不至底”。佛陀讲这个都有意思的,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学佛有些人觉得自己都懂了,好像要成功了,又“不至底”——又不踏实了。第三种,“象则尽底”,大象走过去,它分量重,一定要踩到底的,不踩到底它是渡不过恒河的。这三个动物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来学佛——踏踏实实地学佛,不要像兔子一样飘飘地过,也不要像马一会儿修一会儿不修了,要像象。所以在印度也好、在泰国也好,为什么象作为一个圣物,非常神圣的。他们非常重视象,觉得象是非常好的。

瘸子出家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0327 观世音菩萨圣诞开示   当年佛陀在舍卫国舍卫城的时候,有一个施主,就是一个学佛的人和他妻子过着非常好的生活,他们两个过得非常美好。后来生出来一个孩子,这个孩子非常地有庄严相,非常可爱,这孩子非常好,但是两个脚却是畸形,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瘸子。自从这个孩子生下之后,这个施主他们一家幸福的生活更加圆满吉祥,生下这个孩子之后越来越好。这个施主就非常高兴,他心想虽然是有点残疾,但是他非常开心,因为这孩子来了家里就越来越好了。他给他取名,他的父亲也真是不咋地,给这孩子取名叫“瘸子”。 这个瘸子长大之后,施主的家就越来越富有了,很富有,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提到瘸子的名字都能很快地完善地解决了,很厉害。舍卫城的人民,远近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人了,大家有样学样,不管做什么事情之前先要提这个孩子的名字,“瘸子啊,帮助我啊!”结果一求都是圆满成功,哇,这个瘸子很厉害!加上这个瘸子又精通“八观察”等世间的学问,当时在舍卫城是这么讲,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看八字”,都是一样的,这些东西师父讲给你们听的。他又懂八字又帮人家算,所以他在舍卫城一带非常有名气,谁都知道他。 有一次他和亲戚好友乘坐马车一起去玩,看见有一群人都涌向了祇陀园,就是佛陀住的地方。他就问他的亲戚朋友:“那些人到祇陀园去干什么?”亲戚朋友说:“他们去朝拜释迦牟尼佛。”他就问:“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的人啊?”“释迦牟尼佛他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有人曾说,太子如果是出家就证得佛果,如果太子在家,就是没有出家的话,则为转轮圣王。后来太子出家了,证得佛果,大家都对太子升起无比的欢喜心和敬信心”,就是尊敬他的心。听了这些话,这个瘸子说:“来来来,我们一起去吧。”他也去了。他到的时候,正好释迦牟尼佛——世尊他在为众多的眷属传授佛法,听闻佛法。 这时候瘸子远远就看见世尊的三十二相,佛陀的三十二相也是庄严得不得了,当下升起大欢喜心,立刻下马车,跪拜在佛陀的脚下,跟佛陀讲:“我要拜你,我要学佛。”世尊看他的根基非常好,传授了相应的法给他,他立刻证得了预流果,就是得了一个果位,叫预流果位。并且心想“如果我没有残废的话,我现在跟着佛陀出家多好”。过去要想做和尚,必须身上没有缺陷,因为有缺陷的人上不了天,所以瘸子、身上有残缺就不能成为一个和尚,过去都是这样的。就在瘸子发出“我要出家”这个心的时候,他的脚突然之间一下子恢复正常。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他非常的开心。他就在佛的前面请求出家。佛陀就给他开示了,并说“你就是善来比丘”,就给他名字叫“善来比丘”,为他传授比丘戒,就是告诉他做比丘,你必须要什么戒、什么戒律。就像你们现在跟师父学佛,我教你们“必须怎么样,不能怎么样”一样,要受戒。所以他就精进修持,不久他就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就是说他修出三界了,很厉害,然后获得阿罗汉果位,这个人在人间就获得阿罗汉的果位了。 这时比丘就问释迦牟尼佛:“佛陀,这位比丘他以什么样的因缘能够生在富贵人家呢?因为他是一个瘸子,他怎么有福气会在富贵人家呢?为什么他出生之后能够这么吉祥圆满地满足大家的愿望呢?你一叫他的名字,他就能让你圆满。而且又是什么因缘使他突然之间发心的一瞬间,他瘸子的脚就变好了,并能在佛法的教化下证得阿罗汉果?希望世尊能够给我们开示。”就是希望释迦牟尼佛跟他的弟子讲。释迦牟尼佛就娓娓道来,他就这么说:比丘们,你们不知道啊,这是他前世的愿力已经成熟的缘故啊。他前世的愿力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因为这个人前世的时候,他是贤劫人寿两万岁,就是有两万岁,这个人叫迦叶佛,有一个佛出世的时候,印度的鹿野苑有位大优婆塞,优婆塞就是我们所说的,我们现在讲的叫大居士一样的,他博学多闻,非常了不起,大家就像对上师一样地对待他,就是像佛一样地恭敬他,因为他很能讲,很能说佛法。有一次迦叶佛到鹿野苑去传授佛法,这位大优婆塞就带着许多信众想到佛前也去听法。这个时候迦叶佛去别的地方传法了,他就在鹿野苑为人讲法,受到许多人的恭敬。这个时候,众人以财施供养他,他拿到所有的钱之后全部供养到庙里,供养僧众,我们说僧众就是庙里的和尚。你们知道在很早很早以前,女众是不能削发为尼的,过去只有男的,没有女的,后来佛陀同意,才会有女众。 有一次他来到寺院里面,刚好遇到僧众正在诵经,这么多的和尚在念经的时候……因为在2500年前,如果你不是和尚的话,他们和尚念经,你要回避的,你不能在边上的,不能听的,怕你扰乱人家的气场。所以这就是师父跟你们讲,气场不好的人为什么会扰乱人家的气场。这个时候持事的僧人,就是管事的僧人跑过来把大优婆塞等所有的信众通通赶出了经堂,“哎,你们出去出去,和尚要念经了”。有位不明事理的人对大优婆塞说……就护法一样的,叫大护法。不明事理是讲得好听一点,其实我们现在在观音堂里面,经常嘴巴长舌妇一样“呱呱呱”讲的,我们这里也有啊,2500年之后还有。这个人就对大优婆塞讲:“我们被赶出来是没有什么了,无所谓了,但是像你这样一位大居士,大优婆塞,你对寺院做了这么多的功德,居然他们也把你赶出来了,这不可以的。” 有没有啊,我们这里?听到这些搬弄是非的话,这位优婆塞升起瞋恨心了,不开心了,恶口,就咒骂了,他在门口就骂了,他骂那些和尚“你们每天像瘸子一样,天天坐在法座上”,因为坐一个莲花座,大家坐在那里念经嘛,看见他们天天坐在那里好像没脚一样,就说“你们像瘸子一样,你们坐在法座上,我做了这么多的供养给你们,今天你们竟然把我从经堂里赶了出来,在这么多人的面前,你们不给我面子”。好了,他这个话一讲,僧众知道他恶口已经造下了很大的恶业了,这个时候就想救度他,就劝他说:“你这样说不对的,不管怎么说,你是个在家人,你不能对这么多的僧众无理地去谩骂,将来会有恶报的。”讲了他之后,他自己想通了,就诚心发愿“哎哟,我忏悔,我忏悔”。最后在临死的时候,他就发愿了。 所以我告诉你们,人在要走之前发愿很重要。他发愿什么呢?希望以我一生当中的供僧和持戒,就是供养很多僧人的功德;持戒,你们知道嘛,持戒都有功德的。所以今天我不吃活的海鲜就叫持戒,有功德的;我今天不去偷人家东西,也有功德的;我今天不喝酒,憋着,那也有功德,叫持戒啊,虽然这种功德非常非常小;今天我不骂人,我是菩萨,我能不骂人,也有功德的,很小,小儿科了。 所以他最后走的时候,他说:“以我一生中供僧、持戒的功德,生生世世我要生在富贵之家,我要生在有钱人的家里;众人一提起我的名字,事事都能吉祥顺利。”他走之前许了这个愿,“希望我对僧人恶口、咒骂的恶业不要成熟,一旦成熟的话,希望在我发心出家的一瞬间马上灭尽”。所以我跟你们讲,你们不要以为做错一件事情念念礼佛大忏悔文就好了,他也念礼佛啊。那么接下来,佛陀讲了:“比丘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当时的大优婆塞就是现在的这个瘸子啊。”他曾经五百世啊,你们看就是骂了人家和尚,他五百世中受到了瘸子的恶报,五百世都做瘸子啊!苦不苦啊。“这是他最后的一世了,因为他前世的愿力已经成熟了,所以生在富贵人家,所以别人一提起他的名字,就能事事顺利吉祥,又能令我欢喜,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获得阿罗汉果位。”比丘们听后都升起大信心,欢喜受持,顶礼世尊之后离开。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不要乱讲话,不要骂人啊。所以骂人的业障很重,不要去说不该说的话啊。

佛陀说有四种马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60212澳门开光开示   我们学佛人在社会当中,要越来越懂得自爱。因为很多人的一生就是在自己无明习气下不懂得改变,才会走到一个让自己非常后悔的境地。一个人如果能够让自己慢慢学会在这个社会怎么样生存,实际上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因为我们学佛做人,不知道去适应这个社会,就知道要让这个社会来适应自己,实际上这就是离菩萨教导我们的“无我境界”差得太远了。我们要拥有“无我”的境界,就是心中常驻着众生而忘记自己。而现在所有的人都是为“我”活着,为自身的利益活着,所以这个世界才会有很多的灾难,这个世界才会有很多的共业。   我在前天刚刚听到的消息,就是台湾大地震,我们有一个佛友刚刚学了几个月,一家三口买了很多年货准备过年。没想到一场无情的大地震把他们家里人全部压塌在下面。她的先生不学佛的,已经走了。太太带着两个孩子因为刚刚学佛,居然还活下来。这几天还压在下面,还没有挖出来,艰苦痛苦地活着。所以我今天下午在香港放生船上就跟大家讲,佛陀曾经被他的弟子问起:“很多人懈怠,很多人不精进,佛陀,怎么办?”佛陀说:“在我们舍卫城里有四种马,一种马见到抽马鞭子的时候,它马上就能奋进地往前走,见到影子它就会往前走;还有一种马,是看见了鞭子之后,鞭子抽到了它的马尾巴和它的毛,它才会拼命地往前走;第三种马,是你要抽上去之后它才会往前走;还有第四种马,是要用锥子锥在它的臀部上,它才慢慢地开始跑。”佛陀说:“实际上人也是这四种情形:有的人听到别人出事了、生病了、死了,他才会慢慢地往前跑;有一些人听到了自己家里人生病了,自己亲戚生病了,他才会拼命地再去努力,学佛精进;还有一些人自己生病了,他才会拼命地往前跑;还有一种人,自己已经生恶病了,快要面临死亡了,他才想起来‘我要精进学佛修心’。”

佛陀做不到的四件事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50620 香港法会开示   佛陀的弟子问佛陀:“你如此神通广大,如此慈悲智慧,为何还会有人受苦受难?”佛陀说:“我虽有宇宙最大的神通,但依旧有几件事情是做不到的。”请大家听好了,因为我们人想帮助别人想救人要有能力,稍不留神可能会伤害你。佛陀说,因果不可改,因为因果自负,自己造的恶必须由他个人自己受果报,这就是种善得善,别人替不了,菩萨也无能为力;第二,智慧是不能赐给别人的,任何人想要开智慧,离不开逆境挫折的磨练,顺境会使人堕落。不喜欢磨练是成不了才的;天天享受人间福报的人是学不好佛的;天天被人恭维、不愁衣食住行的人,很快就会不学佛,还会有磨难。 第三,正法不可说,宇宙的真相用语言是不能表达的,只能靠实践。就如今天,台长教大家要念经,你们不念没有人会知道,你们念了、证实了,它才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你们不念经,这个世界是不会存在佛法的。第四,无缘不能度,如果在度人过程中,对方不愿意听、不愿意说、不愿意讲,就是无缘之人,我们是没有办法度到他的,但是菩萨是慈悲的,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无缘,是现在和佛法没缘,并不代表永远没缘,等到他佛缘慢慢接近和成熟之后,我们照样可以去度他。

佛陀谈修心的得失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50620 香港法会开示   当年有人问佛陀:“通过修心,你究竟得到了什么?”佛陀说:“我什么都没有得到。”这人说:“那你还修心做什么?”佛陀微笑着说:“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失去的东西,我失去愤怒、忧虑、悲观、沮丧、焦虑不安,我失去自私自利的贪瞋痴三毒,失去了凡夫俗子的一切无知和习气业障,我也失去了对老去和死亡的恐惧。”佛陀说知足常乐,但是人常讨论的是“多少年以后我要怎样,我事业要怎样,我以后财政要怎样、赚钱要怎样……”人类是健忘的,忘记了自己的寿命是有限的是无常的,钱是无限的,赚再多也用得完也用不完,欲望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我们以有限的生命追求那些无限的钱财,希望以此来满足自己无休止的欲望,结果被钱财的欲望一辈子活活累死。  

歹徒阿格利玛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50502 美国洛杉矶法会开示   有一个故事,佛陀在山上遇到了歹徒阿格利玛。阿格利玛杀人不眨眼,他当然也不打算放过佛陀,他说:“都说你法力无边,你今天落在我的手中,看来也不过如此,我今天要砍了你的头,让大家知道我比你更强大。”“死之前,我有一个心愿,”佛陀指着身边的桃树说,“请砍下这根树枝。”“那太容易了,”剑起枝落,阿格利玛把砍下的树枝丢给佛陀,“还有什么要说的?接下来我要砍你了。”“我还有另一个愿望,”佛陀怜惜地拾起树枝,“现在请让它长回去。”阿格利玛大笑:“你这个疯子,谁都知道砍下来的树枝怎么能接回去呢?”佛陀回答,“可怜的人啊,你认为自己很强大,因为你能够轻易伤害一个人的生命。但破坏、伤害、摧残是最容易的事情,连小孩子都会,你算什么强大?真正强大的人,是懂得如何医治别人的伤痛和创造生命。”阿格利玛顿时参悟,之后慢慢领悟佛法,最后成为佛陀忠实的弟子。

世界为何这般苦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50411新加坡法会开示   佛陀和弟子在一起,弟子问佛陀:“佛陀,世间为何这般苦?”佛陀曰:“只因不识自我。”人一生为什么会做错这么多的事情,被人伤害,或者伤害别人?因为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认识自己,随波逐流,不知本性,贪欲成性,才会生出诸多烦恼。能够了解自己,更能够了解别人的人,不会生烦恼。人间很多的事情就是因为父母不了解孩子、丈夫不了解妻子、妻子不了解丈夫,才会生出越来越多的烦恼。懂得尊重别人、了解别人,用圆融的智慧心包容别人,这就是佛的智慧,这就是人间的智慧。

吃苦是消业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41207 墨尔本法会开示   有一个年轻人非常不幸,十岁的时候妈妈就过世了,父亲是开长途车的,孩子自己洗衣做饭活着,七年之后父亲死于车祸,他无依无靠,很可怜,学会了谋生养活自己。20岁的时候他在一个工程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他倔强地用拐杖走路,他拿出全部积蓄办了一个养鱼场,一场洪水将他一生的积蓄和希望一扫而光。他到庙里跪在菩萨面前又哭又叫:“佛陀,你怎么对我不公平啊?”晚上佛陀在梦中说:“你为什么觉得不公平?”他将自己的不幸讲给佛陀听,佛陀说:“可怜的孩子,那你为什么还要继续活在人间?”青年人一听,很愤怒,说:“我不会死,我经历了这么多悲惨的事件,我是在消业,将来有一天我会没有债,我会创造更好的幸福。”佛陀说:“我打开地狱的门,你看看。”佛陀指着一个鬼说:“这个人生前一生幸运,一路顺风,家财万贯,只有在最后和你一样,在一场洪水中失去所有的财富,和你不一样的是他自杀了,成为鬼,而你还坚强活着。”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不同的命运造就不同的人格,一个人要懂得吃苦是消业,一个能够接受现实的人是一个懂得改变现实的人,我们修行人吃苦是暂时的,而不修行人的苦将是永远的。

一盏灯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40304 马来西亚《弟子开示》   在印度王舍城旁,住了一位名为难陀的老太太,在难得一见佛陀的日子里,老太太想供奉一盏灯,但是钱只能买一点点灯油。她带着这盏小灯,跟着其他富有之人来到佛陀处,诚心参拜。城中突然狂风暴雨,所有的灯全部熄灭,唯有难陀老太太的这盏小灯仍然燃烧,大放光芒,佛陀看了非常欣喜。因为人的心就是你的灯,当一个人心里明白的时候,心灯就点亮了;当人有贪心的时候,犹如如狂风吹散心灯。要永远将佛的心灯点亮,永远不要让它熄灭,就永远能够找到回家的路,要让心灯永放光芒。供佛不在于供物大小,而在于你是否虔诚。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要成佛,心中的佛灯永远不要熄灭。师父和你们曾经讲过,你拥有一把火炬,这个火炬能够点三天三夜不会熄灭,但是最后还是会熄灭,应该怎样让火炬永远不熄灭呢?把自己的火炬点燃周围所有人的火炬,当三天后你的火炬熄灭的时候,你照样能用别人的火炬照亮自己的佛光大道,所以要度人、要救众生,救众生就是救自己。

清洁夫人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40125 悉尼法会开示   在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的妇人,每天打扫街道,她很勤劳,但是她的衣服很脏,很多市民都讨厌她,看见她掩鼻而过。佛陀知道有这么一位妇人,就请她来听佛法,鼓励她精进,很多人不赞成,有个佛陀的弟子说:“佛陀,您常说人要清洁,她那么脏,为什么让她与我们谈话?”佛陀很严肃地说:“这个妇人,她把街道扫得这么干净,她谦卑勤力,为什么要讨厌她?为什么不能和她讲话?”妇人洗澡换好衣服以后,容光焕发地与人见面,佛陀继续说:“你们外表虽然很清洁,但是内心很肮脏,傲慢无礼,内心肮脏不堪。要知道,外表的肮脏容易洗净,内心的污垢难以改善。”

学佛要缓急适中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30924台湾高雄法会开示   在佛陀时期,有一位沙门,晚上读迦叶佛的经,诵经的声音时而悲哀、时而清凉,时而紧急,还有反悔之音。佛陀听得出来,轻轻走过去说:“沙弥,学佛前你是做什么的?”沙门说:“我喜欢弹琴。”佛陀问:“如果琴弦太松了会怎样?”沙门答:“会不鸣(弹不响)。”佛陀又问:“如果琴弦累(断)了会如何?”沙门答:“声就断了”。佛陀又问:“那急缓得中又如何?”沙门答:“每个声音就会弹成。”佛陀说:“学习佛道也是如此,心要调匀。学佛不能求急迫,求道也不能求急迫。有时候紧急地想学佛马上成道,你的身心就会非常疲惫疲乏,你的意念就会懊恼烦闷,一旦产生烦闷,修习的行为就会慢慢退转。行就是退,身口意在造罪,你又在退行,这不是罪业加重吗?”沙门听了赶紧称是。所以身心要清净、要安定,学佛的道心才不会损失。希望大家在学佛中不能急也不能太慢,要轻重缓急适中,才能修好心中的佛道。

看不见六道轮回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30318马来西亚法会开示   佛陀当年有一个弟子问佛陀:您说的六道轮回我们看不到,不知道怎样理解。怎么办?佛陀带他到一个漆黑的房子中,伸手不见五指,佛陀说:墙角有一个铁铲,你看得见吗?弟子说:看不见。佛陀拿起火柴点燃:现在你看得见了吧?所以说,看不见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空气看得见吗?细菌看得见吗?风看得见吗?电看得见吗?但都是存在的。菩萨看不见但是存在的,常住心中就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学佛人应该知道佛的哲理,把苦转为乐,以苦为乐。谁没有苦,谁的家里完全没有事情?人在吃苦的时候,业力就会转化。比方说,这个人骂你的时候,骂得爽快,你不说话,他骂完了气消了,业力转化了,实际上就是消消人家的气,你就没有麻烦了;他骂你,你骂他,接下来就等待第二场战争的开始。吃苦越多,业障消得越多;业障消除了,福分自然来了,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苦尽甘来!

无舍无得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30317 马来西亚法会开示   有一个人不懂解脱,他出门办事,经过跋山涉水走不动了,脚一滑,双手攀住两个树枝,他看不到下面,以为万丈深渊。他叫菩萨救救我吧,释迦牟尼佛出现了,佛陀说:佛子啊,请放下。放下你的左手,然后放下你的右手,你会摆脱锁链的桎梏。这个人抓住树枝:菩萨,我不能松掉我的左手,再松掉我的右手,我将坠入万丈深渊。我放不下。佛陀看他不能领悟,就笑笑走了。   其实这个人离山坳只有一米高。这个道理就是告诉大家,当你放下了心中的执着烦恼,就拥有了自由。当你攀住树枝,就拥有烦恼与人生的悬崖。所以我们学佛做人要舍,舍才能得。肯舍去的人才能得到,人生就在舍得之间。

佛陀说放下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30317 马来西亚法会开示   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婆罗门两手持有两束鲜花拜见供养佛陀。佛陀对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就放下一束花;佛陀再说放下,婆罗门又放下另外一束。佛陀仍说:你放下。婆罗门说:我已经两手空空了,为何还要放下?佛陀说:让你放下的是六根六尘六识,你的手虽然放下了,但是你的心还没有放下。所以我们现在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表面想通了想开了,实际上我们的心根本,我们的心没有放下放开,仍旧不断刺伤着我们的感情。真正学佛人要放下,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个人的心态决定这个人的命运。很多人说心态好命运就好,心态不好命运不好。佛学的角度讲,一个人过于计较、嫉妒别人,会得到反嫉妒、反报应。要想自己生活幸福,首先要让别人幸福,自己才能得到幸福。

金子是毒蛇

Posted Posted in 师父说的那些佛教故事

20120929哈佛大学演讲 佛陀当年有一个弟子叫阿难,佛陀跟阿难两个人正在路上走路,突然看到路上有一坛金子,佛陀看到金子之后,就对阿难说,这是一条“毒蛇”。阿难马上就说,是的,佛陀,这是“毒蛇”,两个人看也不看,就走了过去。走了不远,来了一对农家父子,两个人走过去,突然之间看见这个坛子,打开一看,是金子。开心得不得了,把金子抱到家里之后,开心的拿出几锭金子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但是过去的金子上面全部刻有标记,其实这坛金子是一个小偷从皇家偷出来,被皇家追赶的时候放在马路边上的。他们是农民不识字,拿出金子到市场上去买东西,结果被人家抓到官府去。当他们被绑起来,要杀头的时候,他们才说,我们现在才知道佛陀为什么说这坛金子是”毒蛇”。所以我们要懂得我们不要起心动念、有贪念,人不能贪,一贪,念头一错,你的因果就开始变化。如果有恨,心中就会滋长出一种毒素,所以长期心态不好的人,他慢慢的会生恶病。 所以经常不开心的人,他一定会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