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20200923 专题分享 |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第57集 【五蕴与平等性质】

24/09/2020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点击下载共修文档:

20200923【原文+资料】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第57集【五蕴与平等性智】


原文: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57集【五蕴与平等性智】

点击视频

1段

在修行中,我们常常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就是从无知到听闻佛法,然后再到修心修法,再到见道修道。实际上就是每一个人从无知(就是不知道佛法)慢慢到听闻佛法,“我知道有这么个佛法了”;慢慢到“我学的佛法挺好,我开始修心了”,修法了,修法实际上就是要开始守戒,遵照它去做;然后叫见道修道,就是通过念经、学习佛法,会觉得很灵,一求就灵,就是“见道”了。现在人间经常说“你见到没有?”不是单单眼睛的“见到”,从佛法上来讲,“见道”实际上是看见了这个道。然后再到“修道”,“我看到了,知道很灵,决定要修下去”。从无知到听闻佛法,到修心修法,到见道修道,最后一直坚持修心。

 

2段

一个人修心坚持很重要,修到后来人精神特别好,越来越简单,变得越来越善良慈悲,那么就叫返璞归真。你们喜欢跟小孩子讲话吗?跟小孩子讲话要动脑筋吗?不要吧?“妈妈到哪里去了?”“妈妈出去了。”他不会吹牛的。修心修到最后就是要返璞归真,人很纯洁,没有什么可以隐瞒人家。一个人修到很朴实的时候,其实他过得很开心。整天在单位里,很多人为什么“我累啊,一回家我就放松了”?因为在单位里假啊。跟这个人讲话,“领导,我要当心点”;跟这个人,“这个人忌妒我的,我讲话当心一点”;跟这个人讲话,“他整天要搞我的,我又要当心一点,这个人我要对他好一点”……你脑子不停地在转换,累啊。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家都很朴实,多开心。返璞归真,这个人就会寂静,会很安静,因为没有杂念。没有杂念的孩子特别安静。

 

3段

要学会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叫你不要想得太多,这些想蕴……受、想、行、识全部都是想出来的。一些事情越想越害怕,一些事情越想越难过,有些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到这么严重,为什么会这么害怕?就是因为想出来的。我曾经心理辅导过一个年轻人,他跟那些agent(移民代理)去打交道,结果这个agent骗了他钱,他告诉我那天实在憋不住了,他说:“你们这样的话,我要去告你们了。”结果这个agent听他一讲,就跟他说了一句话:“你随便告,你出门当心点。”他就告诉我,自从那个agent讲过这句话,他出门就不是当心了,是害怕了。想出来的,人家说“你当心点”,他害怕人家找人揍他。所以很多事情,想蕴、识蕴,这全部都是意识中存在的。你觉得这个人会对你很不好,你的表情上让人家就对你不好;你觉得这个人会对你好,你表情上就会感觉到他非常和蔼可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蕴”。

 

4段

所以菩萨叫我们照见五蕴皆空,不要去想。你不要去想老婆会对你不好,你不要去想老公会对你不好,你不就不会害怕家庭会破裂了?有什么可以想?一切皆空。他真的要离开你,总归会离开你;他不想离开你,你怎么想,他也不会离开你的。你想那么多干吗?色、受、想、行、识,如果你把这五蕴跟佛法连在一起,想佛法的东西,行佛法的东西,识——意识当中是佛法的意识,受——“我也是受佛法的戒律”,色——“我看到的都是佛法”,你这个智慧体就开始存在了。开始的时候要这么想,等到修到很好的时候,等到能念《心经》、理解《心经》的时候,就是照见五蕴皆空了,就想都不去想了。开始的时候,“我要做好人,我不能偷东西”,你到后来是个好人,你会偷东西吗?是这个概念。

 

5段

色、受、想、行、识都是具有智慧的,看穿的智慧。你在色上……“色”不是男女之色,是这个社会上形形色色你看到的东西,如果超出五蕴,不是看它的形体,看这个能量本能,而且是看穿,这个世界上一切把它看穿了,那么你就产生了看穿五蕴的智慧,就看穿了法界体性智。什么意思?这个世界的法界,十法界;体性是本体、本性;这个智慧,就是我看穿了,无所谓了。单位里发奖金,发不到,没关系,发得到,没关系,什么都看穿了,法性智就出来了。法性智,法是什么?道法。很多人说“我通过学佛之后放下了,不跟别人争了,不跟别人吵了,什么都想通了”,这个智慧就生出来了。“受”是感受。实际上一个人的感受很重要。你对别人感受好,你得到心里的平安;你对别人感受不好,可能就会觉得心里不平。这个就叫平等性智,平等心。如果你感觉她“这个女人蛮可怜的”,你这个人就跟她心平等了;你觉得这个女人很讨厌,就会觉得不平等,心里就不平等,“这种女人,她凭什么?”本性的智慧开始不平等。比方说,很多男人在家里都没有平等性智,上班一回来累得不得了,往沙发上一躺,看老婆在那里优哉游哉的,“你看看我累得这个样子,你看看你在家里多舒服!”你平等吗?你看看你老婆,不停地从早上忙到晚上,她不停的,你忙完了下班在家里,她还要继续忙,吃完饭她还要洗碗,你有没有良心?你对女人怎么看的?你平等吗?不平等性智,那是感受不同。所以色、受、想、行、识的“受”,叫你们要受,要为别人想,要感受别人的痛苦、体谅别人。想是什么?想就是感觉。你今天感觉人家不对,就想得不对;你今天感觉对了,就想得对了。希望你们越来越慈悲,越来越好。

 


拓展延伸

【第1.1段原文】

在修行中,我们常常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就是从无知到听闻佛法,然后再到修心修法,再到见道修道。实际上就是每一个人从无知(就是不知道佛法)慢慢到听闻佛法,“我知道有这么个佛法了”;慢慢到“我学的佛法挺好,我开始修心了”,修法了,修法实际上就是要开始守戒,遵照它去做;然后叫见道修道,就是通过念经、学习佛法,会觉得很灵,一求就灵,就是“见道”了。

 

【第1.1段延申】见道

摘自《白话佛法二》第9篇【妙法修行的程序】 点击阅读

见道。在你慢慢学佛的当中,看到了真实的东西。如看见了观世音菩萨,看见了你现在修行之后所得到的一切,你所有的感言,你心里明白了道理,看到了观世音菩萨对你的慈悲。这叫见道。

 

【第1.1段延申】如何见道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59集《不见本性 修法无益》  点击阅读

首先在于要有资粮道。加行之后你就见道位。因为你根基好,然后修心、念经、放生,你就慢慢见到空性。其实空不是一句话空,因为有境界的。很多人放得下,不一定空;很多人空了,不一定放得下。要看你空多少时间,要一直空下去才能见道位。

 

【第1.1段延申】不见空性,修法无益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59集《不见本性 修法无益》 点击视频

见道之后就开始修道位(现在我们说的“你这个人做事情到位不到位?”其实就是这个“道”、这个“位”。我们现在人说到达的“到”,实际上就是修道的“道位”)。如果一辈子修到最后,没有修道位,空性也会失去——这个空性是暂时理解的空性,你就白修了。所以佛法说“不见空性,修法无益”,修到后来要彻悟,见到空性,才能修法有益。

 

【第1.2段原文】

现在人间经常说“你见到没有?”不是单单眼睛的“见到”,从佛法上来讲,“见道”实际上是看见了这个道。然后再到“修道”,“我看到了,知道很灵,决定要修下去”。从无知到听闻佛法,到修心修法,到见道修道,最后一直坚持修心。

 

【第1.1段延申】修道跟见道同时并进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59集《不见本性 修法无益》  点击视频

有一种说法是修道与见道同时并进。佛法界对这个问题大家一直有争论。佛经上说: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不管哪个方面,你要同时并进。现在末法时期,不是说先把自己修好了再去救别人,等到你修好的话,很多人就等不到你救了。你要有多少能力就去救多少人,一边在救别人的当中你先修道,再修自己的行。无论怎样,见道也好,修道也好,都不要去想这些,你的心里就没有计较的心,心中有佛性的平衡,就能修成大道。大菩萨也是这样

见道位,见道才能悟道。禅宗在《六祖坛经》里讲到,五祖当时就告诉六祖“不见本性,修法无益”,你修心见不到你的本性,你修各种各样的法对你有什么帮助?这就是“见道位”。“见道”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内心已经真正找到了阿摩罗识,最后内心的悟道。

见道位以后才是修道位,见道了才能修道。修道悟性起了,才能开始从初地菩萨到二地菩萨……到十地菩萨这么修上去,就是修道位,一道一道地这么上去,其实就是品位。

 


【第2.1段原文】

一个人修心坚持很重要,修到后来人精神特别好,越来越简单,变得越来越善良慈悲,那么就叫返璞归真。你们喜欢跟小孩子讲话吗?跟小孩子讲话要动脑筋吗?不要吧?“妈妈到哪里去了?”“妈妈出去了。”他不会吹牛的。修心修到最后就是要返璞归真,人很纯洁,没有什么可以隐瞒人家。一个人修到很朴实的时候,其实他过得很开心。

 

【第2.1段延申】我们要清净无染,我们要返璞归真

摘自《白话佛法七》第32篇【空性就是随缘】 点击阅读

当我们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的根识,就是我们的意根,还没有进入我们小孩子的脑子里运作,所以,小孩子非常纯洁,他们讲出来的话,他们做出来的事情非常纯洁,所以他们不会做错事情,他们的八识田中还没有污染。为什么我们喜欢跟小孩子在一起?师父喜欢跟周师傅的小孩“伯伯好”在一起,这个“伯伯好”脑子里多干净啊,对不对?修行就是要返璞归真啊,我们修到后来,就是要像小孩子一样天真无邪,没有害人家的心,也没有被人家害的心。我们没有害人家的心,我们一定不会被人家所害,我们说的是真话,我们心中坦荡,我们做错事情就说“对不起”,我们就活得很自在。我们现在活得多难过啊,今天要为自己的谎言制造出更多的谎言来掩盖它,我们天天要为自己做错的事情来承受它,我们天天要为自己说错的话而来伤害自己,我们活得多难受。所以,我们要清净无染,我们要返璞归真,我们的心胸要宽大。

 

【第2.1段延申】台长开示返璞归真的重要性

wenda20151101A  51:59  点击阅读

男听众:师父法身点化一位同修:“修行要返璞归真,像婴儿一样纯真,修行中遇到的阻力越小,境界提升得越高。”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

台长答:师父法身讲的话,完全是师父平时自勉的一句话。“返璞归真”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在五尘六欲当中就是缺少一个“返璞归真”。因为一个人没有本性,你就不能在人间拥有正信、正念和你真正做人的一个道德和水准。所以师父经常说“返璞归真”,就是让你回到菩萨的原身,让你回到良心的本性,所以这个非常重要。你去看看,为什么小孩子天真,小孩子不会害人?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会害人?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连这种做人的基本道理都不懂?为什么天天跟人家争?小朋友都不跟人家争,小朋友知道东西要分给别人吃,小朋友知道做错事情要跟爸爸妈妈说“对不起”,小朋友都知道损坏公物要赔……现在我们的大人损坏公物就逃,对不对啊?(对对)

为什么越活越不懂事情了?因为五欲六尘啊。明白了吗?(明白)所以为什么到了年纪大又变成孩子了呢?因为他彻底明白了,一生过来了,快要走了,他才清醒啊!实际上就相当于什么?等于一个人没喝酒之前是小孩子;喝了酒开始糊涂了,做坏事。在人间吃喝嫖赌,等于在喝酒当中;等到最后酒醒了,这些坏事已经做好了,最后才明白,“哎呀!原来我喝酒这么坏啊,做错这么多事情”,最后还得死了。所以,一个小、一个老才会清楚,当中这一段年轻的时候全是糊涂的。还不明白啊?(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第2.2段原文】

整天在单位里,很多人为什么“我累啊,一回家我就放松了”?因为在单位里假啊。跟这个人讲话,“领导,我要当心点”;跟这个人,“这个人忌妒我的,我讲话当心一点”;跟这个人讲话,“他整天要搞我的,我又要当心一点,这个人我要对他好一点”……你脑子不停地在转换,累啊。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家都很朴实,多开心。返璞归真,这个人就会寂静,会很安静,因为没有杂念。没有杂念的孩子特别安静

 

【第2.2段延申】本性与智慧是什么样的关系

Shuohua20180907   23:51 点击阅读

女听众:小孩子的本性是最好的,但是没有智慧。等我们长大了,有了智慧,但是本性就被人间的污染遮了一部分。我们学佛就是去寻找自己的本性、佛性,用人间的话说,就是善良。当我们回归像小孩子一样的纯真之后,但是也会因为智慧不够,断除不了烦恼。想请问师父,我们的本性与智慧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实际上本性就是佛性,智慧是佛性里长出来的,你想要回归到本性,你必须要有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你要有智慧,能够理解什么叫本性,相辅相成的。你真的要纯洁,就是回归本性,所以人家说修心修到后来的人,说他“看到你怎么这么傻”,他不傻,他才是真正的智慧之人。你看有些人在人间好像很聪明,上窜下跳,最后被抓进去;稳得住的人,看看他好像在单位里傻傻的,最后大家都选他,局长抓进去了,他升为局长了。你说他傻不傻?不傻的,定得住啊,要有定力(如果他好心帮助别人,但是不懂得善观因缘,别人会有烦恼心……)没智慧,他还是没智慧,不懂善观因缘就叫没智慧。

你明明知道这个人不修的,还要拼命去度他,最后你度了一身业回来;明明知道这个人应该度的,你不去度他,你损失了一个度人的机会。你身上会感觉到很多的欠缺的——功德不够,功德不够是不是欠缺?(是的。是不是有智慧的人就一定有本性,但是有本性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本性是永远有的,每个人都有的,但是有本性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有本性吗?肯定有本性。本性是在八识田以内的九识田中的,阿摩罗识当中的启发本性就是在启发我们的智慧,是吗?)完全正确,这句话讲得完全正确(感恩师父)

 


【第3.1段原文】

要学会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叫你不要想得太多,这些想蕴……受、想、行、识全部都是想出来的。一些事情越想越害怕,一些事情越想越难过,有些事情根本不会发生到这么严重,为什么会这么害怕?就是因为想出来的。我曾经心理辅导过一个年轻人,他跟那些agent(移民代理)去打交道,结果这个agent骗了他钱,他告诉我那天实在憋不住了,他说:“你们这样的话,我要去告你们了。”结果这个agent听他一讲,就跟他说了一句话:“你随便告,你出门当心点。”他就告诉我,自从那个agent讲过这句话,他出门就不是当心了,是害怕了。想出来的,人家说“你当心点”,他害怕人家找人揍他。

 

3.1段延申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50集《五蕴皆空 行深般若》  点击视频  

“蕴”即盖覆之意;又有一种意思,就是像云、像雾一样,可以遮住内心的本性。这个“蕴”有五种云彩,有五种云雾,它可以遮住本性,所以必须要透过它。就像乌云有时候遮住了太阳一样,要透过乌云看到太阳,照出来七彩光,菩提心就不会被五蕴所覆盖。一定要了解五蕴,菩提心才会出来。……五蕴只有在空性的时候,才看得见自己本性的菩提心,所以修心要从菩提心修起,一直修到成佛

 

【第3.1段延申】如何理解“照见五蕴皆空”,怎样才能做到“照空”

Shuohua20170818   06:19   点击视频  

男听众:心经里有一句话“照见五蕴皆空”,师父在《白话佛法》中说:“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把这五蕴从心里全都照空,空了就自然没有罪了。”

师父说:“五蕴皆空是要从心里完全挖空,从心里战胜自身的恶魔,从心里战胜自身的孽障,这是多么高尚的忏悔法。”请问师父,怎样才能做到“照空”呢?

答:五蕴——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要照见,你照得见吗?因为阻碍了,你想了这么多,杂念这么多,享受这么多,你的物欲这么多,色、受、想、行、识都是这么阻碍着你,所以你怎么能“照见五蕴皆空”?你空不了,你空不了的话,怎么成佛啊?(是)就等于你的房间里堆满了杂物,人怎么住?(对)人家干净的人怎么到你这个垃圾桶来?(那怎样“照空”呢,师父?)就是不接触,不能去接触。你不接触色,你就离开色;你不接触这种“色、受、想、行、识”,人间的一切欲望,那你就不会犯这个欲望的罪了根本问题其实就是在于要守戒,是这样理解吗?)对了。我问你一句话你就知道了,在银行工作的人虽然没犯罪,但是他们想象着拿点钱,这个想象是不是比不在银行里的人要多?(对)他接触钱,他天天看着不敢拿,他心里就想:“我拿一点就好了。”(明白,谢谢师父的慈悲开示)

 


【第3.2段原文】

所以很多事情,想蕴、识蕴,这全部都是意识中存在的。你觉得这个人会对你很不好,你的表情上让人家就对你不好;你觉得这个人会对你好,你表情上就会感觉到他非常和蔼可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蕴”。

 

【第3.2段延申】五蕴皆空得究竟解脱

摘自 开示解答来信疑惑(三百九十二)   点击阅读

明灯如来:“何为心经里的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究竟解脱?”

童子:“弟子还不能明了心经这句话,请佛开示。”

明灯如来:三世诸佛,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菩萨,皆依心的究竟解脱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心的究竟解脱,就是五蕴皆空,不入尘世念想,不入六道轮回之幻象。天地人我皆空。心空意空。”

弟子 马来西亚 23-06-2020

答:菩萨说了,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无上,就是没顶的;正等正觉,是正能量、正思维。“心的究竟解脱”,心的解脱是一个方面;究竟,就是看到底了。“五蕴皆空”,一切的想蕴等全部都是空的。一辈子你的思维、想蕴有多少?曾经想过要保护自己、不要被人讲、要面子……想过吗?想了这么多,全部白想。很多人现在还在为自己想,全部都是空的。皆空了、明白了,“不入尘世念想”,不再在人间去想,因为在人间想出来的都是假的,这个世界都是假我、假空。“天地人我皆空”,你一走,还有什么不空的?你的汽车、房子、钱……哪样你能带走的?别人给你烧的纸钱都是假的,真钱你能带走吗?“心空意空”,心完全空了,你的意念才能干净;如果杂念纷飞,就像一间房间里东西堆得一塌糊涂,就不会干净。

 

【第3.2段延申】佛性无始无终,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12集《菩提心 菩提愿》 点击视频

因为佛性无始无终,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它没有增减、没有生灭,实际上才能照见你的五蕴皆空,明白你内心的佛性。

这就是你所承受的,你想象的,你当时的感觉意识,这全是空的,就让你们不要再去回忆过去,不要再去想过去,你才能看得到你的佛性,真正的本性。

连你的身体,你都要知道不是你的。你能控制自己身体吗?你控制不住。你能让自己身体不生病吗?幻身就是你的生命身体,实际上都是虚幻的,它是没有究竟的。什么叫没有究竟?没有到底的。我们只有灵魂可以一直修到天上去,但是我们的身体是修不到天上的。死了,这辈子这个身体就没有了,这个人从此以后就结束了。幻化的东西它是有生灭的,生出来了,最后又灭掉了,所以没有究竟,没有到底的事情。

 


【第4.1段原文】

所以菩萨叫我们照见五蕴皆空,不要去想。你不要去想老婆会对你不好,你不要去想老公会对你不好,你不就不会害怕家庭会破裂了?有什么可以想?一切皆空。他真的要离开你,总归会离开你;他不想离开你,你怎么想,他也不会离开你的。你想那么多干吗?色、受、想、行、识,如果你把这五蕴跟佛法连在一起,想佛法的东西,行佛法的东西,识——意识当中是佛法的意识,受——“我也是受佛法的戒律”,色——“我看到的都是佛法”,你这个智慧体就开始存在了

 

【第4.1段延申】

摘自《白话佛法十一》第38篇【五蕴皆空(一)】  点击阅读

色蕴是什么呢?就是有色的世界。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都是有色的世界,是能够感受到的。你们坐的这个椅子,你们能感受到这是椅子;你们眼睛看得见的房子、云彩,或者你看得到的马路上的各种商店、吃的东西……只要是有色的东西,你看得见的,都是属于物质世界的东西。

 

第二个是受蕴。受蕴是什么呢?就是你在精神上对一件事情的感受。你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精神上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们在接受了人间很多的苦和乐之后,精神上的感受到底是苦还是乐,这就是受蕴。有些人把苦作为快乐,有些人把快乐作为痛苦。举个简单例子,妈妈生孩子很痛苦,但是妈妈心里是很快乐的;很多人很有钱,你看他很有钱,你应该感受到他很快乐,但是后来他很痛苦,因为他有了钱之后,投资多了,欠债更多,他投资出去的东西都不知道能否收得回来,他浑身都是压力,觉都睡不好,你说他是享受还是苦受?“受”是一种感觉、感受,是苦受还是乐受,就要看你心中到底是接纳苦,还是接纳快乐。

 

想蕴是什么呢?想象力。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情的想,可以想得非常的开心,一个人站在那里想啊想,想得自己笑出来了。在智慧上、心灵上的想蕴是无边无际的。想蕴实际上就是你想出来的,由心理行为这个动作所想出来的。你去想这个事情,是不是一个动作啊?因为你心里动了,所以叫心动,心动了之后才会有这个蕴出来。实际上,爱憎善恶的念头都是想象出来的。你觉得很恨这个人,你也是想象出来的。所以,你很恨某个人的时候,人家突然之间跟你说:“你知道吗?他在偷偷地为你献血呢。”一下子你的心变了:“哎呀,他是多么的善良!”实际上,你很恨这个人或者很爱这个人,都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所以想蕴是非常复杂的。而且这个想蕴也非常容易让你进入善业和恶业:如果你想了善良,你就会变成一个很善良的人;如果你整天想别人是恶人,你就变成一个恶的人了。

 

第四个是识蕴。大家都知道意识很重要,意识实际上对人间的缘分、因果,它种下了意识的种子。有些孩子从小生出来就不大喜欢吃这个菜,从来没吃过,一看这个样子就不要吃,妈妈只要在边上跟他讲:“你看这孩子怪吧,就是不喜欢吃这个菜。”好了,意识种下了,他从小就不想吃,他长大了也不想吃。实际上就是意识种下的种子。又例如,什么叫下流,我们小时候是不知道的。如果你告诉他什么叫下流,他就知道不会去做这些事情。你要是从小在意识当中告诉他:“这有什么下流的?偷东西是无所谓的,偷东西的人多着呢。”他从小种下了这个意识,他一辈子偷东西都会觉得没有什么下流。因为意识受控于缘分和因果,所以这个意识非常重要。

 

行蕴是什么呢?就是由行动和你的动作形成的善恶业。你今天做了这个行为了,你就形成了一个意识行为,这就是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你今天做了一个善事就是善行,今天做了一个恶事就是恶行。这个“行”是什么呢?行蕴就是说,你今天已经去动了这个念头,不管是脑子里动的,还是行为上动的,它都会形成一种善恶业。实际上行蕴已经是被意识和想蕴所控制。

 


【第4.2段原文】

开始的时候要这么想,等到修到很好的时候,等到能念《心经》、理解《心经》的时候,就是照见五蕴皆空了,就想都不去想了。开始的时候,“我要做好人,我不能偷东西”,你到后来是个好人,你会偷东西吗?是这个概念。

 

【第4.2段延申】

摘自《白话佛法十一》第38篇【五蕴皆空(一)】  点击阅读

师父刚刚讲了五蕴,现在要告诉你们,为什么《心经》里面讲“五蕴皆空”呢?要让五蕴空,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回到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悉达多太子在世的时候,他教导弟子,释迦牟尼佛说:你们要观注你们五蕴的生灭。观注五蕴的生灭是什么意思啊?实际上佛陀是特别地般若智慧,他说:先不教你们灭空,你们先观察你们的五蕴的生灭。比方说,你用眼睛去看一件事情,今天你看见这个人很讨厌,但是这个人走掉了,那么你这个“讨厌”最后就灭掉了,对不对?我生出对这个人的恨,但是慢慢地时间长了,我把这个人忘记了,就灭度了。这叫生灭。例如,我刚刚去想一件事,“这件事情我能够得到它多好”,想得很开心,生出了想象力之后慢慢地开始做一点其他事情,几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效果,不去想了,这个想蕴就灭掉了。我很想去打他,但是没机会,一年、两年过去了,行蕴就灭掉了。只要生出来,就会有灭。佛陀为什么叫弟子们去观察自己的五蕴的生灭呢?实际上,他就是用这个方法教导我们,所有的五蕴都是不长久的。

 

【第4.2段延申】

白话佛法(十一) 39.五蕴皆空(二)  点击阅读

能够观察五蕴出现的现象和过程,就是在观照五蕴的生灭法。佛陀说,如果我们能够观察这个色、受、想、行、识出现的现象和过程,比方说,你今天脑子里开始形成对这个人的爱,慢慢地越来越爱,爱得心里真的是非常喜欢他,到了那个时候,实际上你的五蕴已经形成了……实际上这个过程当中你就是在观照。观照自己五蕴的生灭法。因为你爱他、爱他,爱到最后呢,婚姻失败就没了。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空的。那讲到底了,佛陀就是告诉你们,观照五蕴的生灭法,什么东西有生就会有灭,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想要“五蕴皆空”该怎么办呢?要理解五蕴的生灭。佛陀把这句话倒过来讲,你想要“五蕴皆空”,你就要看到它的生灭。你今天想穿了,就是因为你受过了感情的折磨,你才会想得通。如果你没有被人家抛弃过,你怎么会想到“我无所谓,我今天出家了,我空了,我不要再结婚了”?你说没结婚的人从小就想要不结婚吗?因为五蕴给他造成了特别大的伤害,他才会想到最后自己要把它去除。因为任何的善和恶都会有生有灭,所以我就把它灭度了,我心中就空了,那就叫“五蕴皆空”。

 


【第5.1段原文】

色、受、想、行、识都是具有智慧的,看穿的智慧。你在色上……“色”不是男女之色,是这个社会上形形色色你看到的东西,如果超出五蕴,不是看它的形体,看这个能量本能,而且是看穿,这个世界上一切把它看穿了,那么你就产生了看穿五蕴的智慧,就看穿了法界体性智。什么意思?这个世界的法界,十法界;体性是本体、本性;这个智慧,就是我看穿了,无所谓了。单位里发奖金,发不到,没关系,发得到,没关系,什么都看穿了,法性智就出来了。法性智,法是什么?道法。很多人说“我通过学佛之后放下了,不跟别人争了,不跟别人吵了,什么都想通了”,这个智慧就生出来了。

 

【第5.1段延申】观世音菩萨开示照见五蕴皆空

摘自解答来信疑惑(三百八十八)  点击阅读

问:31-05-2020,心灵净土世界:

 

大势至菩萨:“童儿们,心经里的照见五蕴皆空,里面的深意你们明白吗?”

 

大势至菩萨:人的一生苦难皆由五蕴而起。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娑婆世界的众生由此五蕴而产生颠倒梦想的意识。”

 

观世音菩萨:“五浊恶世里的五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五浊就是五蕴受到六识(眼、耳、鼻、舌、身、意)的影响而生出的六尘意识污染,再由意识上的污染衍生出行为上的恶行。”

 

阿弥陀佛:“童子们,每个宇宙星系众生会在六道轮转皆因五蕴不空。如果你们想超脱轮回之苦,就要看见这个世界是虚空幻影,是诸法空相。一切无所得,以无所得故。人的一生从哇哇大哭到死亡那一刻,所拥有的一切都带不走。有些人到肉身灭度,还要执著于娑婆世界里形形色色的幻相,所以一直在六道轮回至今也无法超脱。”

 

释迦牟尼佛:“心灵法门的弟子们,你们好好修。”

 

弟子 马来西亚 31-05-2020

 

答:你们看阿弥陀佛讲的,“宇宙星系”,宇宙空间有很多的星系;在“六道轮转”,你们过去看过科幻片,地球本身也是在宇宙中轮转;都是因为“五蕴不空”,也就是说,还有一些现实的物质的东西存在,才会有这种轮回之苦;菩萨让我们要看到这个世界是“虚空幻影”“诸法空相”,就是说,一切的一切,运转过了就没了,任何事情到一定时候过了就没了,到了最后就成为“一切无所得,以无所得故”,没有的东西就是没有的。菩萨告诉我们,因为我们还觉得有银河系、有宇宙空间的星系,所以我们还有没超脱六道的五蕴在。这五蕴已经是思维中的东西了,非常细小,但是只要你有这些思维的东西,你就是没有看破这个世界的虚空幻影,没有看到诸法空相。从出生到死亡那一刻,所拥有的一切都带不走,我们人肉身的灭度,就是死了,有些人还要执著于娑婆世界形形色色的幻相。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富豪过世了,走之前还要罣碍家庭、眷属、财产给谁……实际上这些对他来讲都是幻相,已经是没有的东西了,还要去想,因为你离开这个人道了。如果你还罣碍在里面,不就永远无法超脱吗?

 

【第5.1段延申】照见五蕴皆空

摘自【观照自心 五蕴皆空】 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点击阅读

师父把《心经》再浓缩成一个字,就是“照”。照是什么?就是寻找、观照。为什么《心经》里面讲到要照?就是说要观照你的心,把你的心好好地观照,你的心就不会出毛病。你身体出毛病,是因为你的心出毛病了。所以,《金刚经》也好,《心经》也好,最后讲的都是让你要照看好自己的心,不要让自己的心出差错。

很多人就是不懂“照”,“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让你要懂得照,观照自己,检查自己。照顾自己的孩子叫照,管住自己也叫照,管住自己不要造孽,管住自己不要去贪瞋痴慢疑,就是观照,好好地照顾住你自己。你们现在身体要不要照?吃得太多了,肠胃是不是会出毛病?恨得太多,是不是会肝肠寸断?烦恼烦到最后,是不是会发神经病?像师父这样用大家能听懂的白话讲解佛经,就会有佛菩萨的能量出来,给大家很多加持。

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能够管住自己的心,这个人的心就不会出差错。你们天天管住自己,照看好你们自己脚下的路,照看好你们的心,不要让它去贪,不要让它去恨、去愚痴,你们的人生之路、学佛之路就会充满光明。看佛经、学佛法也是照,观照好自己,你就成功了。

所以讲到底,《心经》到最后就是一个字“照”,“照见五蕴皆空”的“照”。师父问你们,照到最后你们能不能到达彼岸?这就是“照精进”,你说自己很精进,精进到最后如果你没有观照,你只有精进,万一你走错了路呢?你只有忍辱,忍到后来憋不住了呢?脑子出了毛病呢?照是什么意思?就是照看好你自己,看看自己走的路有没有出差错?有没有精进?有没有忍辱?“照见”就是说,你要彻底地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相,如果你照见五蕴都是空的,那你这个人就会离苦得乐。

 

5.1段延申】六贼即空 五蕴自明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第29集【空观是五蕴皆空的基础】  点击视频

很多人说,为什么你有业障,他没有?实际上业障就是因为你摄入了太多外尘的东西——感情上放不下、恨别人、忌妒心……其实业障基本上都是从这六个管道中来的。怎样来管好自己心中的这六个门?意念不要去恋物。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很好,“我喜欢这个房子、车子……”不要摄入太多的恋物,叫“意不恋物”。鼻子不要去妄吸,也就是说鼻子不要去随随便便闻那些不该闻的东西。一闻到香的,有时候闻到那种他认为的肉香、烤野味,马上就忘乎所以,所以“鼻不能妄吸”。口不能贪食,嘴巴不能贪食物。因为很多时候吃一点点没关系,吃得太多了,你贪食物贪得多了,那慢慢地就会什么都要,什么都不肯舍,什么都要吃,越吃越多,人管不住自己。所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就是一个口。六贼皆空。基本上懂得这些事情之后,你要把自己心中的六个贼——眼、耳、鼻、舌、身、意,好好地管好,就慢慢地六贼皆空,五蕴自明。

《心经》中说“照见五蕴皆空”,怎么样把五蕴照空呢?实际上五蕴要自己能够明白,“我自己明白,我完全看穿了、看破了”,你这个人就是“照见五蕴皆空”了。受想行识(那些感受、思维思想、行为、意识),要如镜见形:感觉到这些东西都像镜子里,照过的时候有,离开镜子就找不到了。所以过去有人经常拿镜子来说心要“明如镜”。实际上你的心照见了好的,那你心中就存在好的;照见了恶的,你心中就有恶的。你现在“如镜见形,五蕴自明”,什么意思?你的心要像镜子一样,照过了之后它就没了;等你再去看镜子的时候,又换了一个人,不是你了。你的思维、受想行识全部都如梦幻泡影。

 


【第5.2段原文】

“受”是感受。实际上一个人的感受很重要。你对别人感受好,你得到心里的平安;你对别人感受不好,可能就会觉得心里不平。这个就叫平等性智,平等心。如果你感觉她“这个女人蛮可怜的”,你这个人就跟她心平等了;你觉得这个女人很讨厌,就会觉得不平等,心里就不平等,“这种女人,她凭什么?”本性的智慧开始不平等。比方说,很多男人在家里都没有平等性智,上班一回来累得不得了,往沙发上一躺,看老婆在那里优哉游哉的,“你看看我累得这个样子,你看看你在家里多舒服!”你平等吗?你看看你老婆,不停地从早上忙到晚上,她不停的,你忙完了下班在家里,她还要继续忙,吃完饭她还要洗碗,你有没有良心?你对女人怎么看的?你平等吗?不平等性智,那是感受不同。所以色、受、想、行、识的“受”,叫你们要受,要为别人想,要感受别人的痛苦、体谅别人。想是什么?想就是感觉。你今天感觉人家不对,就想得不对;你今天感觉对了,就想得对了。希望你们越来越慈悲,越来越好。

 

5.2段延申】平等心

摘自白话佛法广播讲座171102    点击收听

佛教对于人的痛苦和烦恼,经常说是起源于“分别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差别在人间的存在是很正常的,这都起源于我们人内心的分别。由分别生起我执和法执,才会生出贪嗔痴三毒心,然后成就了种种的颠倒妄想,让自己陷于无尽的烦恼之中。很多人说想解脱,但是看看苦海无边。所以有智慧的学佛人就必须先要去除分别心。记住了,经常用平等心的人,他会有般若智慧。《金刚经》经常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现在很多人的自我化意识特别重,什么都要个体、自我、本有的自由,而失去了众生的自由。现在的人开车不让人,你要你的自由,但是你失去了众生的自由,结果把人家撞死了。现代的人就知道自我价值,不知道众生存在的价值。众生存在的价值,实际上就是去除小我成全大我。学佛就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啊!学佛就是以慈悲心转化嗔怒心,以智慧心转化愚痴心,以布施心转化贪欲心。

 

5.2段延申】转识成智

摘自baihuafofa171123    点击收听

今天跟大家讲,我们学佛、做人,不管是否在学佛上,意识是一个人修行的见解。我们很多人以法相为基础,就是看见别人一些粗浅的外表,包括一些浅显的内在,然后自己在意识当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见解。那么怎么样能够让这些见解转识成智呢?把自己的意识要转为智慧。识,意识,其实就是有八种识。眼、耳、鼻、舌、身、意为六识,末那识,然后第八意识就是阿赖耶识。转识成智,实际上就是转这八种识为四种智慧。这四种智慧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和大圆镜智。这四种智慧是由般若智慧生起,与般若智慧相应的智慧。平等性智,实际上我们是五蕴和合而成的身体,因为我们经常在心中有我执,所以就看不到其他人,有我执之后自己就会生起一种骄傲,有时候有自卑心,有时候要控制、面子、虚荣等等,这些虚妄都不能转为智,只有破除这些妄执,你才会得到平等性智。

 

5.2段延申】转识成智

白话佛法广播讲座第4集《转念成善,转识成智》 点击视频

人向内看,不要向外看,看自己的心动不动,叫如如不动。你整天看外面的话,你被红尘所染,就会经常如影见形。看见一个东西马上就觉得它是存在的,别人说风就是雨,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人在网上谎言满天飞,因为他的心乱了,他什么都相信,如影见形。红尘中风吹草动,你马上就不能稳住自己。

 

学佛人必须心里明白,一个人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听到、听清楚外面任何的杂音是什么,才能看到心里,知道自己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你们现在不安静地坐着听,你们永远不知道你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你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一个有智慧的人,不是注重外表,而是要看到自己内心的深处。

 

学菩萨,就是要用智慧去看人间的一切事物。智慧从哪里来的?安静,静能生慧。一个能安静的人一定有智慧;碰到什么事情就跳、碰到什么事情就闹的人,智慧早就远离他了。智慧从内心中来。一个人如果用智慧来看问题,就会吸收到知识,就会关注自己的根,那个根就是阿摩罗识,就会让智慧的萌芽、本性的般若慢慢地长大、长得快。

 

师父今天还要跟你们说怎么样来转识成智一个人的意识产生不好的杂念,要赶快把它转变,变成智慧。比方说,你因为听到别人讲你,很不开心,当你看到他的时候,就给他眼色看,你就对他不好,表情冷漠,给他一种冷脸看,你这个意识是非常不对的。菩萨说要把这些东西转为智慧。怎么转呢?你脑子里要想:“今天他讲我,我明天还想不想让他讲我?不想了。”好,既然他今天讲你,对你是误解,或者你的确是不好,没关系,要转识成智,要转变自己的意识,变成智慧,“今天他讲我不好,我还要对他好,他明天就不讲我了;如果今天因为他给我脸看,讲了不好,我就不理他,我就给他脸看,明天他不是讲我了,那是骂我了”。你这么一想,你冲着他很客气地笑笑,对他还是像不知道他讲过你一样,是不是他明天可能讲讲,没意思了,就不讲你了?他不讲你,你是不是拥有智慧了?你今天给他脸看,好像是报复了,但是他明天、后天还会对你更多地报复,讲你不好。你到底想让别人讲你不好,还是想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转识成智。

 

我举个例子,你们一听就明白。家里有个亲人对你不好,你必须像没发现一样,“他今天可能不开心,不是对我的”。就算他对你的,你用这个意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当没事发生一样,他第二天就好了,你不是拥有智慧了吗?菩萨为什么叫我们转识成智?就是要明白智慧会再生的,就是继续的。如果你今天没有用智慧,智慧就没了;你今天用了智慧,明天还会生出来智慧;你今天没有用智慧,你很快就拥有烦恼;当你拥有烦恼之后,你的苦恼、恨、难受、难过一切都会来

 

所以菩萨叫我们要把“色受想行识”五蕴都转化,要把它转化为力量,转化为能量。每一个人都要有能量的。不开心的时候,让自己开心一点,你们几个人做得到?能够做到的人就是转识成智。自己开心的时候,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太开心,你们有几个人做得到?开心的时候像疯子一样,不开心的时候像傻子一样。这就是菩萨在2500年前就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随着自己的心而转。外境在转,你的心不能转,所以叫如如不动。人家在生气,你也生气,你好的气场就随着人家不好的气场而转变,那么这个气就转变了。所以人在转气质,每一个人都在转变自己的气质。修得好的人越来越稳重,女人像女人,男人像男人,就是越来越稳重,那这个人的精气神就跟别人不一样。一个有智慧的人静得下来,一个有智慧的人能够时刻在心里拥有一把“金钥匙”,这把“金钥匙”就是让你的左心室痛苦的时候,打开你的右心室,来分散左心室的烦恼和痛苦;当你的右心室感到胸闷,非常地难受,不能接受的时候,打开你的左心室,来接受右心室给你带来的烦恼。这就是转换。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控制好自己内心深处的六个“贼”。这个“贼”,要把它掏空。所以法师根本不能去听别人说什么,根本不能去说别人什么。一个有修养的人不说、不听,出口就是“阿弥陀佛”,闭口就是“阿弥陀佛”。像我们出口“观世音菩萨保佑你”,闭口“观世音菩萨加持你”。五蕴,当你知道了、能够控制好了,你也会慢慢理解受想行识是虚空的,不是真实的感受。因为它会过去——不是真实的想象,也会过去——不是真实的行为。我们小时候做了很多真实的行为,现在到哪里去了?受想行……最后你们活到今天一辈子,脑子里想过多少事情,你们当时动过多少脑筋?这种意识存在在你们的思维中,到现在在哪里?没了。这就是告诉你们,如镜见形。如一面镜子一样,你这个人照着镜子,这个形状在;等到你离开了这面镜子,你这个人形状就没有了,那这面镜子还是镜子。“照见五蕴皆空”,没有五蕴,你当然是空的。当你心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你说你能照见五蕴皆空吗?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