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20200424 专题分享 |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35集《不入名相 若见性者》

25/04/2020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35集《不入名相 若见性者》

学佛人学佛念经,首先要用心,心是最重要的,无心念经很难感应。很多人念经,嘴巴一闭“喏喏喏……”这么念,他没有用心,感应力就不够。你每念一遍经,心要得到菩萨的感应,所以念经就是念心,我们平时做人也是这样。念经不用心就犹如放一本经书在边上,你很难感应,因为经书没有用到,你没有去念它;你念它的时候要用心,就会有感应。持经人用心,就是在“我要念经了”这个意念起来的时候,你的心就开始动了,动的是佛心佛念。动的是什么心呢?是无相无名。因为在念经的时候人是不著相的,心中没有任何需求,心非常安静,所以念经就是念心。如果一边眼睛到处乱看,一边嘴巴里在念经,这一遍经文念出来,效果就差很远很远。希望大家一定要懂得,不执著名相。名相,当你不执著的时候,是非常清净的。我们不为名、不为利,不执著于名相,我们是不是非常高尚?很干净,犹如一朵莲花在成长中,长势非常好;但是杂念进入了我们的心中之后,有相地去念经,有目的地去念,就犹如莲花边上生出了很多花枝,而且这些花枝如果无人剪割,一定会影响到莲花的繁茂成长。所以真正的念经要无相无名。

 

现在很多人做什么事情都有名、著相,因为有所求——求这个、求那个,都是心中有目的去做。人在这个社会中自生自灭也好,自取生灭也好,为了一些利益,为了一些虚幻的看不见的利益,实际上人的正智(正确的智慧)慢慢地就被埋没了。这时你没有正确的智慧,就很难辨别哪些是烦恼,哪些是欲望,哪一些是应该防止的,那么慢慢地就离开了般若。很多人为什么整天被烦恼所困?他早就远离了般若智慧。

 

不见性者,不信佛陀。一个人如果看不见本性,看不见一件事情真正的根基(根底),就像做一件事情,你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说“我做义工,只是为做义工而做义工,因为家里有一个亲人正在医院里,我想让他身体好,所以我来做义工”,这不是看到了根本。看到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见性,“我今天为了救度众生,因为我把自己家里的亲人,哪怕在医院里的亲人,也看作是众生。我今天学佛,在救度众生,我相信佛陀,相信观世音菩萨,我学着观世音菩萨在救度众生”,那么你就是见性者。

 

若见性者,视之为佛。如果你见到了本性,你就是佛。你做一件事情,想到这件事情是为了众生,是为了救更多的众生离苦得乐,那你就是菩萨,就是佛。

 

识佛之人才能信入。一个人拜佛如果仅仅是为了家里经济好一点,为了自己所求,那他还没有信入,还没有完全信佛,只是为一些福德而求。

 

佛不远人,而人远佛。就是说佛永远在我们身边,只要想到佛,佛就来了,而我们人的毛病就是想不到佛。我们现在有很多佛友,白天念经念佛,到晚上做噩梦的时候,他也很自然地叫“南无观世音菩萨”,马上醒过来,远离噩梦;但是有很多人脑子里平时根本没有想到菩萨,所以等他碰到困难的时候,也想不起来第一时间求菩萨,等到他做噩梦的时候,也想不到第一时间必须先要求观世音菩萨。

 

即心即佛,你的心就是佛,你今天能够有佛心,你就是佛。今天能够解脱,就是因为没有离开佛。佛不远人,就是告诉我们,因为我们人迷失了自心和自性而自己不知道,离开了菩萨却不自知,所以人就远离了佛法。就相当于一个人,明明应该懂这件事情,但是他为什么做不到?他不懂,因为迷失了方向。比如你今天喝酒开车,明明知道这条路是对的,但是开错了,别人拦住你的时候,你说“我本来应该这么开的,我怎么会开到那里去了?”是你离开了原本的道路,而不是道路离开你开车的意念。

 

佛是心作。很多人问师父:“师父,佛在哪里?”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在你的心里,只要低头一看,就看得到你的佛性。迷惑之人总是要在书本上找到佛,很多人说“佛在哪里,我看看书就知道了”。书上的佛是写出来的,是你在文字中需求,而真正的佛性是在你的心里,自心而作。一些迷惑之人,他总在各种形式中求佛,就像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看得见佛,那么大家都很羡慕他,“哎哟,你看得见佛。”我问你,你看得见佛吗?佛就在你心中,为什么自己不好好看看你心中的佛?当你正知正见的时候,当你明心见性的时候,当你自己觉悟的时候,佛已经在你心中指导着你了。

 

觉人向心而觉,迷人修因待果。一个迷惑的人总是在修啊修啊,“我要修到看到佛,我要修到离苦得乐”。实际上在你修心的时候,这个善因种下去,你不需要等待果,果自会来的。当你做件坏事的时候,这个因种下去了,果报一定自受。觉悟的人只要问问自己的良心“这件事情我能不能做?”如果良心认为这件坏事不能做的话,你的心就是在觉悟中。觉者就是佛,当你心中明白了,“我想通了,我开悟了”,那你就是佛在心中。师父希望你们“悟人了无心相”,开悟的人根本不用去天边寻佛,佛在心中。所以我们平时应该修因懂果,而不应待果,不应该自己作了因都不知道,天天还等待着果报的现前。很多人说“我去年来求过菩萨,菩萨怎么到今天还不给我感应?”

 

迷人执物,守我为己。一个迷惑的人以为“这个东西是我的”,在这个世界上“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他不知道本来就无我。你从哪里来的?出生之前你在哪里?你把你的家庭、亲人、名、利、烦恼,还有你自我的生死,都当成真实的,“哎呀,这是我的”,那么你慢慢地就会执迷,就会执著,不舍得这些名利,放不下了。想一想,你来的时候带来了什么?觉悟的人不会迷惑的,他知道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暂时地拥有,暂时借来的,不会永远属于自己,所以他处而不染,不染著。

 

无处不是佛性。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哪一天、哪一件事情、哪一个时辰不是在佛性中?所以无处不在西方——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懂得,一个想不通的人整天在执著:“这个是我的,以后会没了,怎么办?我会很痛苦。”真正理解空性的人,不会去执著这些,因为他知道今天的拥有,可能再过一段时间也是没有。所以真正的空是完全放下的空,见性了,明白佛性了,自然而然得到了空性。

 

人只有懂得不执空,也不执有——中观;没有对空执著,没有执空,也没有执著今天拥有的东西,就没有两边。没有两边就是心空,心空就会没有,心中就没有执著空,心中也没有执著有。举个例子,今天你们拥有的家庭,百年之后这个家庭就没了,“我不执著这个家庭,但是我也不执著以后这个家庭没了,来不及把这个家庭就破坏掉”,这就是“中观”。所以我们不能心空相灭。有吗?有的。空吗?是空的。两个都有,两个都不能灭度,只能“惟有中性”。一个有智慧的人能够见到自己的本性,因为本性即空,看到的是“虚空”——也是一个空字,但是它是虚的。所以我们不能有四相的执著——执著于人相、我相、寿者相、众生相,会让你慢慢毁掉心中本灵的智慧和般若。

 

用通俗的话讲,在这个世界上一切让你喜欢、让你悲伤……所有人间的情都是虚空的,最后都会没有。它有时候像一张网一样,我们自己用执著——执空和执有,来慢慢地编织这张网,来慢慢地让它主宰着我们每天的悲伤和幸福——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感受。爱情、友情、兄弟情、父女情、母子情和朋友之情,每一天执著在里面,这是我执,觉得这是“我应该拥有的”,所以一旦失去就会痛苦万分。只要有因缘,一定会相遇。但相遇也是个因缘,因为因缘也会失去,所以缘分没了就慢慢地失去了。但是在失去之前还会有业力的感召,也就是说你在行缘的时候(在进行这个缘分的时候),你还种下了更多的业因和业果。为什么会有业缘呢?那是前世的累积。所以我们这一世等于重新上演了上一世、再上一世的故事,精彩啊。很多人一碰到这件事,突然之间会感觉到很忧伤,实际上他触碰了八识田中前世的果。我们就像看电影一样,不停地在转换人物,我们前世的生活和今世不同的生活,前世的人物和今世所处的不同的人物,实际上都在重回,就是在轮回。今世,有时候我们相见了,似是而非的相见,好像认识又好像不认识,所以不必去执著,因为这一切都是缘分所为。

 

菩萨曾经告诉我们:是空,是无相,是无作。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空的,这个世界做任何事情,到最后不要著相,它是没有相的,是无作,没有做任何事情。空就是无相,无相即是无作,所以若空、无相、无作,你的心就没有意识的存在,就等于三个归于一解脱门,这三个“空、无相和无作”成为一个解脱门,就是“三解脱门”。

 

今天讲得比较深一点,所以师父要稍微做一些解释。菩萨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一切是空性无常。因为它是无常的,它会结束,结束了之后,是不是你过去所拥有的一切成为没有了?那么就是无相,没有了。举个简单例子,小时候我们拍过很多照片,有很多美好的记忆和非常不愉快的记忆,这属于相,那么我们今天知道“空”,它终有一天会空,空了之后就属于无相,所以空、无相;因为空了、无相,没有这个记忆了,你已经无相了。小时候你做过很多事情没有?做过。做过,在哪里?无作。你做了哪些有为之事?曾经做过哪些事情?无作。所以这就是三解脱门,怎样来解脱自己内心的束缚,能够懂得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现在不可得。就是告诉你们,若空、无相、无作——如果这个世界一切是空的,是无相的,而且没有作为过,没有做过这件事情,你哪来心里的意识?

 

 

【白话佛法相关链接】

原文

“佛念经首先要用心。无心念经很难感应。你看很多人念经,嘴巴一闭,这么念,他没有用心,那感应力就不够。你每念一遍心,你要得到菩萨的感应的,所以念经就是念心。所以持经人的用心,动的是佛心佛念,动的是什么心呢是无相无名因为在念经的时候人是不着相的。”

 

佛的相应法

摘自《白话佛法五,11.相应佛缘合佛道》

“相应法又称相对。如果你有佛的相应法,就是说你把你的身心全部成为佛菩萨一样,你再来感应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你所得到的都是佛的感应。也就是说你在用佛的心去对所有的人,你得到的反馈就是佛心。因为你布施出来了佛心,所以你得到的一定是佛心。要明白在用相应法的时候,你的意念就是佛的感觉。因为你那个时候都是用佛的意念来思考问题的,所以想出来的一定是为人家想的,你一定是佛念,你的行为举止就是佛的举止。因为你脑子里、你的意念里、你的概念里都是学佛,都是怎么样来救度众生,所以你出来的行动也是照顾人家、帮助人家、劝慰人家,你的动作出来一定是很高尚的,也是佛的举止,这就叫相应。”

 

原文

所以持经人的用心,就是在你意念起来的时候,我要念经了,你的意念起来了,这个时候你的心就开始动了。动的是佛心佛念,动的是什么心呢,是无相无名,因为在念经的时候人是不着相的。心中没有任何需求,心非常地安静,所以念经就是念心,如果一边在眼睛到处乱看,一边嘴巴里在念经,你说这个一遍经文出来,效果就是差很远很远。

 

无相念经的开示

Wenda20180330 27:01

男听众:请师父开示一下“无相念经”,也就是不着相地念经。

“卢台长”答:不着相,念到自己声如洪钟,念到自己不自觉地就可以念出来了,心中完全没有罣碍地念,一开口就是念经,那就是无相了。没有目的地念经,只知道念经是好的,已经养成一种好习惯了,一开口就念经,那你开口就不会骂人了,开口就不会害人了(上次您开示过,有些经文,念大悲咒、心经、礼佛大忏悔文、小咒不用祈求了。这种无祈求地念经是不是无相念经呢,师父?)无祈求地念经跟无相念经还有一点点区别。无祈求的话,是你不求,但是并不代表你没有意思;无相念经就是完全不着相,没有对某一件事情特别去求,就叫“无相”。无祈求的话,就是“我只是没有去求,但是我还是希望从经文当中得到很多的回报”。这很正常啊,明白吗?(明白。那我们平时可以无祈求地念经吗?还是最好有祈求地念经?)你功德做得大的话,当然就无祈求念经了,就很好。

 

念功课前是否祈求有何区别

wenda20170210 11:25

男听众:最近我们共修的时候,发现很多同修在念功课大悲咒、心经等经文的时候不做祈求,自己身体能量也不是很强,对很多事情也想不通。请问师父,做功课祈求和不祈求有没有大的区别?

台长答:做功课祈求,那么你这点功课就被这个祈求用掉了;你做功课不祈求,不就存起来了吗?你拿完工资后就买东西了,那是不是就用掉了?你拿到工资之后不买东西,是不是就储存起来了?(嗯。那我们到什么时候才不祈求呢?)比较顺利的情况下不祈求,各方面都比较顺利了,不要随便祈求。我问你一句话,你平时从来不祈求,一求就灵;你经常去祈求,有时候自己功德不够,你说会灵吗?(没有功德是祈求不灵的)嗯。

 

原文

所以真正地念经要无相无名。我们现在很多人做什么事情,都是要有名,着相。因为我有所求,我求这个,我求那个。他都是心中有一个目的去做的。所以人在这个社会当中,自生自灭也好 自取生灭也好,实际上为了一些利益,为了一些虚幻的看不见的利益,慢慢地人的正智就被埋没了。

 

一个人怎么才能成为菩萨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1集 起心动念即是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3-iie1EF-0

一个学佛人怎么样能够让自己变为菩萨?因为他无我。他没有想过我今天要做什么事情是为了我的将来、我的名、我的利。因为他一切都忘记了。没有我相 ,你才能有佛相。一个自私的人,哪来的佛相。所以佛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他成佛了;一个善良的人从来没想过要占人家便宜,但是他最后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佛想过什么?佛只想怎么样来救度众生?怎么样来施舍与别人?怎么样能够让每个人心灵充满着智慧和般若?因为佛菩萨每天就是想着怎么样帮助别人、方便众生。如果我们天天想着舍下自己、能够为别人多多地着想、什么事情为别人服务、每天想着我应该为他多做一点、我应该帮助他、我应该去承担责任,然后每一天默默地付出,而且他不夸耀自己,慢慢地,他只是在责任当中理解、包容、去原谅。在任何学佛当中,他没有欲望和贪图,这个就是无欲。一个人没有欲望地付出,这个人就是未来的菩萨。

 

原文

识佛之人才能信入。如果你一个人仅仅为了我们说拜佛,为了家里经济好一点,为了自己所求,那你还没有信入,还没有完全信佛,只是为一些福德而求。”

“我们现在很多人做什么事情,都是都是心中有一个目的去做的,为了一些虚幻的看不见的利益,慢慢地人的正智就被埋没了。你没有正确的智慧,你就很难辨别哪些是烦恼,哪些是欲望,哪一些是应该防止的,那么你慢慢地就离开了般若,整天被烦恼所困。”

 

很多人天天说我要成佛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1集 起心动念即是业》

很多人天天说“我要成佛,我要一世修成,我要求得到,我能够改变自己……f”其实这种需要,佛都是没有的,因为不管什么事情,佛对我们没有任何的欲望,所以我们做事情、做人,也不要动不动为自己来打算。真正能够为别人所想、为别人而活的人,他的愿力就出来了。愿力在哪里?愿力在心里。愿力不是告诉别人,愿力是自己用真心默默地耕耘。所以“行愿之道”,你今天有愿力,你还要去行,当你行了这个愿力,你才能修成正果。师父跟你们讲,佛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佛,佛也没有想过要帮助别人,但是佛天天在做佛的事情,在救度众生,他怎么会不成佛呢?我们人,想做一个好人,只要你天天做好事,不去想“我是个好人”,你不就是一个好人吗?所以功德怎么来的?默默耕耘啊!一个人能够舍去身上的毛病,舍去自己内心的贪瞋痴,就是在佛的道路上精进修行。

人一般的概念是有求,如果你求了,就会有得失之心。今天不管做什么事情,我没有求,做菩萨是应该的,学佛是应该的,为别人付出,我没有任何条件作为自己的交换,否则就不能成就佛道。很多人为什么自己舍了而得不到?因为他在舍的时候就想到要得回来。如果一个人直接就能得,实际上就是他舍了。佛从来没想过从我们那里得到什么,但是佛一直在帮助我们,这不就是我们的福报,不就是我们自己做功德而佛给我们的加持吗?所以做人要学会拥有无量的德、无量的福。无量的德是怎么来的?是守戒。无量的德是哪里来的?那是因为你自己没有任何私心地付出,当一个人没有私心地付出,你就拥有了道德。

 

原文

“学着观世音菩萨在救度众生。那么你就是见性者。若见性者视之为佛,如果你这个人见到了本性 你就是佛,你做一件事情,你想到这件事情是为了众生的,是为了救更多的众生离苦得乐,那你就是菩萨 就是佛,所以识佛之人才能信入”

 

无相无名 空性了然

摘自《白话佛法六, 35 无相无名 空性了然》

不见性者,不信佛法。就是看不见自己的良心本性,他不会坚信佛法,所以他不相信佛法能够惩罚他,他才敢这么做。你看看那些不见良心本性者以后的报应,小时候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大起来吃苦头,就是他受报的时候。你们小时候爸爸妈妈跟你们说什么你们听吗?跟你们说不要吃太多、不要吃太凉,要注意保暖……好了,现在年纪大了,一个个毛病全出来了。怎么会出来的?就是不听话呀。师父现在就像你们的父亲一样,天天在给你们讲啊讲啊,给你们讲了多少因果报应啊,讲了这么多有人还不好好听。

若见性者,号之为佛。如果这个人能够见到自己的本性,就称之为佛。也就是如果这个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出于自己的本性,这个人就可以称之为佛。人家说凭良心讲,凭良心做事情。你们现在凭良心做事了吗?识佛之人,方能信入。也就是说认识佛的人才能相信、才能进入佛的境界。你只有认识他,你才能跟他交好朋友啊。你连菩萨都不知道、不认识,你怎么样能信佛?怎么样能进入佛门呢?如果你们现在连师父在教你们,在为你们好你们都不懂珍惜,你们怎么样来跟师父学佛学法呢?所以佛不远人,而人远佛。也就是说佛菩萨从来不离开我们人的,而是我们人离开了佛。是你自己离开了佛菩萨,佛菩萨天天在这里要救度你们,而你们不理佛菩萨。所以人远佛,而不是佛远人。

 

原文

所以佛不远人 而人远佛。就是说佛永远在我们身边,你只要想到佛 佛就来了,而我们人很多的毛病就是想不到佛.

所以即心即佛,你的心就是佛,你今天能够有这个心,你就是这个佛,你今天能够解脱,就是因为你没有离开佛,所以佛不远人。就是告诉我们,因为我们人迷失了自心和自性,而我们不知道,我们离开了菩萨,我们不知道。

    

摘自《201608012 槟城》

你追逐再多的人间福报,你就算再快乐,你也要放下,所以最好的就是回到观世音菩萨的怀抱。学佛人要懂得“佛不远人,而人远佛”,就是说,菩萨永远不会离开我们,只是人离开了菩萨。佛是心做的,一个善良的人,他就是一尊佛;一个有慈悲心的人,他就是一位菩萨。所以,我们不做迷惑颠倒之人,因为迷人修因待果,就是天天想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让自己变化,就是修了一点点就说“我已经念经许愿放生了,为什么我的好事还没有来?菩萨还没有来救我?” 悟人了无心相,就是能够开悟的人,心中没有着相。迷人执物守我为己,这个人迷惑,他会对人间的每一件事情都特别地在乎讲究,不舍不得,所以守我为己,总是以我为目的。悟人般若应用现前,是什么意思呢?开悟的人有智慧,就在人间应用现前,就会懂得应用。很多执迷的人,他不听人家的意见,不听人家的话,总觉得自己是对的。

 

原文

你看得见佛吗?佛就在你心中,你为什么自己不好好看看你心中的佛当你正知正见的时候,当你明心见性的时候,当你自己觉悟的时候,佛已经在你心中指导着你了。所以觉人向心而觉 迷人修因待果。一个迷惑的人,哎呀 总是在修啊修啊,我要修到看到佛,我要修到离苦得乐。

实际上在你修心的时候。你这个善因种下去了,你用不着等到这个果的,果自会来的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

摘自《28.舍弃沧桑 找回胜境》

我们在人间要恍然大悟,我们要闻知佛法之后恍然大悟啊,然后我们要寂尔入定,就是忽然之间,我马上明白了,我只要安静下来,我就能入定,这就是我们说的闭门即是深山。所以,天天求灵山,天天求自己的事业,殊不知,事业灵山就在你的心里,就在你的脚下。犹如我们今天说的一句话,路在脚下,是靠你走出来的;人情、感情都是靠你自己走出来的。大家要明白,我们自己学佛,要上成佛道,下化众生啊。我们自己要修得好,修成佛,我们下面要去度众生啊.

 

如何理解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Wenda20181026 22:37

问:师父,唐僧开始踏上取经之路时候,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答:你的“灵山”,灵山脚下,灵山塔下,实际上灵山就是你的本性、你的灵魂,精神不就是灵魂吗?(对)所以他说灵山是在心中的。心灵、心灵,就是灵魂,就是灵山(其实《西游记》太有讲究了)很多讲究。有些时候我们看东西只是看表相,看完《西游记》也不知道,蒙查查,“好玩啊,打来打去”。实际上它就告诉你,人的一生就是这么上上下下,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走完了,你就到西天取经了(明白了,谢谢师父的慈悲开示)

 

原文

我们人不能有四相的执著,你执著于人相 我相,寿者相 众生相,这个四相的执著,那你慢慢会毁掉,你心中的本灵的智慧和般若。

 

去除“四相”是要去掉心中的虚幻之相  

  Wenda20171124   08:20  

女听众:《白话佛法》第五册第二十九篇《有因缘才会有果报》里提到,“人既然会着相,有感情,就要把这些着相去掉,否则我们就很难达到空思相。空思相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简单地讲,就是没有自己了,没有我相了,没有其他人的相了,看不见了,没有众生相了,全是平等的,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证悟空性。”请问师父,为什么把“无寿者相”单独提出来,它指的是什么?它不包含在前三相里面吗?

台长答:每一相都可以单独提出来的,任何一相都可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实际上这个“相”是虚幻之相,叫你们抛弃你们心中的虚幻之相。四相只不过指四个方面,实际上最要你去掉的是这个“相”。你连自己都没有了,你哪来众生相啊?哪来寿者相?“寿”就是年纪大、老。有些人的确看人看相的。菩萨在《金刚经》中讲了,叫你们不要以为这个人的样子像菩萨,他就一定是菩萨;这个人样子像佛,他一定是佛。那你不是看“寿者相”了吗?(嗯)

 

原文

一切让你喜欢 让你悲伤,所有人间的情,它都是虚空的,它到最后都是没有。它有时候像一张网一样,我们自己用了执著,执空和执有,来慢慢地编织了这张网,来慢慢地主宰着我们,每天的悲伤和幸福,是我们自己的感受,我们自己的悲伤和幸福。

 

世界上的情犹如一张网,人的感情就像一张网一样  

摘录《白话佛法六,36学佛人就要开悟》

世上的一切物质都是让人欢喜让人悲伤的,而这一切悲伤和欢喜都是空的。世界上的情犹如一张网,人的感情就像一张网一样,爸爸妈妈的感情、夫妻的感情、孩子的感情等等,同学、朋友、老师,就包括师父跟你们的感情,就犹如一张网一样,是我们自己在编织这张网啊,我们每天都在编织这张情网,网是什么意思啊,网就是把自己套住,因为这张网把你套住之后,它就会让我们快乐让我们忧伤。我们自己编织的这张网最后让我们自己忧伤,不是吗?你们谈恋爱的时候不是在编织这张网吗?谈到最后吵翻了不是在撕破自己的心吗?不是在制造自己的忧伤吗?你们知道爱情、友情、兄弟情、父母情、母女情、母子情所有的一切的感情,只要是有因缘的一定会相遇。你们昨天看了师父的博客了吗?网上那么多前世的人被特异功能找出来今生的脸,你们看一看就知道了,全是在一个系统里面逃不出这张网的。上辈子欠的这辈子继续下去,逃得掉吗?所以只要这张网和你的感情相遇,必定是业力感召。业力感召,就是你作孽的时候你的业力就会感召,就会把它们放在一起,明白了吗?为什么会有业缘?为什么会有这个缘分?而且这是你自己造出来的业的缘分,因为是累世彼此的纠缠。

 

不管恶缘还是善缘,把它转成佛缘

摘自《20160705 中国·香港》

大家知道,缘分这个东西最让人烦恼。如果有善缘、有恶缘,你都会记挂在心上,让自己变得很难过。善缘如果过分了,你会妨碍自己修心,你会有牵挂,放不下;恶缘来了,就会让你更多地操心和烦恼生气,增加你的业障。所以学佛人一颗心要平等,平等地对待缘分,不管是善缘还是恶缘,只要到我们学佛人的身上,我就能把它转换成佛缘。

 

随缘不是消极,忍耐和等待,而是转换缘分      

摘自《20160705 中国·香港》

觉悟人生,觉悟菩提,实际上当你觉悟了,你就拥有了一个缘。那是什么缘呢?因为你觉悟了,你接近菩萨了,那就叫佛缘。所以,我们人讲的是缘分,缘分就应该随缘,但是随缘并不是消极、忍耐和等待,而是去转换缘分,变恶缘为善缘。今天当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那可能就会转换成恶缘;当别人理解你的时候,你就拥有了善缘。能够把缘分转换的人,就叫“有缘”。

 

要懂得将恶缘转为善缘,又要将善缘转为随缘

摘自《180114奥地利观音堂》

有时就是无事无心,不要把它当回事,心中自然无事,那是一种非常自然的随缘观,因为一切都会过去。

 

原文

菩萨曾经跟我们说过,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空的,这个世界你做任何事情,到最后你不要著相,它是没有相的,你是无作为,你没有做任何事情。空就是无相,无相即是无作,所以若空无相无作。你的心就没有意识的存在,这个就是等于三个归于一解脱门。就是用这三个:“空“、 ”无相“和”无“,成为一个解脱门。就是三解脱门。

 

把什么事情都堪称,空,无相,无作

摘自《白话佛法开示36. 中观中道,三解脱门》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Ogu01aiYnk

我们要抓住这三个解脱门,把什么事情都看成,我们说空 无相 无作,师父来举个简单例子给你们听听,今天你在单位里,马上要搞一个很大的一个庆典,对不对,然后你忙啊忙啊 忙啊 忙了半天,最后这个庆典过了,你当时在台上非常地荣耀,非常地怎么样,是不是,到最后这个事情过了 空了,对不对,你比方说,曾经我们这个传媒集团,有一个十周年的台庆,忙啊忙啊 在悉尼歌剧院,非常好,结果呢 忙啊忙啊 忙完了之后,在开车回来的路上,我们有一个主持人就说,啊 忙了这么长时间,就这么结束了,这就是空 结束了 没了,忙完了 空了,空了之后 你忘记了,你们现在再想起来,几年前的这个活动,现在就是没有感觉了,没有脑子里有印象了,很少有去怀念它 想念它,无相了,你如果脑子里没这个印象,是不是无作,你只有偶然地,你在我们的网站上看到了有些演出,你还想起来这件事情,所以菩萨就是让我们,这个三个解脱门,让我们懂得什么叫空,什么叫无相 什么叫无作,那么你慢慢地就会掌握,抓住这个三个解脱门,一切佛法道理你全明白了。

 

卢台长开示“三轮体空”的布施    

摘自Wenda20191227 38:52

男听众:有一次秘书处来信解答里讲到“三轮体空”,就是布施的意思,指“施空”“受空”“施物空”。“施空”,指布施的人,没有觉得有我在布施;“受空”,是指接受布施的人,是平等布施,没有分别心;“施物空”,指所施的物品没有分别。

“卢台长”答:很简单,没有布施的人,没有接受布施的人,还有一个,没有物品,就是“三轮体空”。被你讲得这么复杂干吗?就是这么简单(您之前也讲到过,修桥、铺路、建庙……这些都是世间功德,还是有漏的功德,是吗?)你今天想为了众生,完全是发心、慈悲、善良,那你就是有功德;如果你只要有一个回报,或者“以后可以让我子孙万代什么什么”或者“可以让我的家人耀祖光宗”或者怎么样,你马上就没功德了(哦。像我们凡是有所求,还是不属于“三轮体空”的这种布施,是吧?)当然了。“三轮体空”完全是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了。“三轮体空”就是“我没有布施”,谁布施的?也没有布施的人,“我什么都没布施”。举个简单例子,妈妈照顾孩子,妈妈说:“我又没照顾你们……”就是妈妈脑子里想:“我照顾你们是应该的,所以我没照顾你们。应该的,这有什么谢的?”妈妈照顾孩子天经地义的,所以就像没照顾一样。“我照顾谁了?没有谁好照顾的,他们自己都成长了。”还有一个是:“我没有付出时间,我也没付出什么功德。”那这不就是高境界了吗?(对的。师父,我们现在许愿、念经、放生一般都是有祈求的,这是不是也属于有相的功德?)是啊。求善、求上,应该都没问题的,它不算的;如果你求名利、福报,那就算了(明白了,就是我们多求给自己提升境界、开智慧有关的……)那当然了,你说要精进,他也说你执著啊?不可以讲的(师父,像刚刚说的有漏的功德,如果我们念功德宝山神咒,是否能变成无漏的功德?)它不是这样讲的,它是你心的一种提升,心灵的一种提升。你今天做一件善事,你心是为众生的,向菩萨学习的,你就有功德;你今天做一件事情,只是纯粹去做一件事情,你就没什么大功德,只有福德(那还是靠我们修心的境界?)对啊,没境界修什么心啊?(明白了,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三轮体空真实义

摘自《白话佛法广播讲座第二十九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_7C6AWjhQs

所以无相布施要连布施之人,受布施之人 布施之物,全部都要看成虚无的假相,所以你对人家好 要三轮体空,三轮体空就是,没有布施的人,你今天给别人东西,没有布施的人,也没有受布施的人,谁给的,不知道,谁来接受你的布施,不知道,布施的是什么 也不去计较,那么你这个人就是,完全看破这种虚无的假相,就像你们今天给人家吃样东西,人家吃掉了 你老去讲,那么你现在心中就不是三轮体空,因为我给你吃过这个东西,你吃了我的这个东西,我给你吃的好月饼,三样东西都在,你应该给人家送给人家,你就要忘记,你给人家了你为什么还记着,你给人家了你这叫真给吗,给人家就要忘记,不要等到人家回报给你,很多人就是 送了月饼,就等人送一盒还两盒 最好,这就是有相布施,无相布施就是不要去看,不要放在心中 叫不住心,送给人家就送给人家,对人家好就好过,给过就给过,所以师父跟你们讲,我们在这个世界当中,布施要超出世间的善心,就是说 你今天对别人好,不要去等他的回报,那才叫真正的善事,你不等他的回报,你就只管做功德 对他好,对他善良 心疼他 希望度他,,那你这个人就有功德,所以空性智慧就是善行,如果你今天这个智慧没有空性,那么你只是做了点善的行为,如果你今天做的善事,都为了弘法利生帮助别人,那你就叫功德。

 

关于“无我”果位;破除“我相”的重要性

摘自shuohua 20181118 10:32

男听众:师父,佛果是不是有一个最高的果位,叫无我果?

台长答:有。无我果,你在人间就可以有,你说我们在人间是不是无我?有没有无我境界?(有)“无我”就是提升到另外一个高层的境界了,因为当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时候是不是菩萨?(对)“无我”,实际上就是说四相里的无“我相”,把自己都忘记了,心中只有别人——无我了(那超脱六道必须做到无我,做不到无我就超脱不了六道,是这样理解吗?)对。因为无我是另外一种概念了,佛法界把无我当成一个很高很高的境界。我经常说的,妈妈没有自己,只有孩子,是不是孩子非常尊重母亲啊?(对)因为“无我”本身就是五取蕴的共相,也就是无常、苦、无我。什么意思呢?“无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不一定是你的,但是你已经把它提升到没有“我”了,那你的境界就不一样了,就是觉性了,已经觉醒了。我们经常讲“观受无我”;《金刚经》“四相”里无“我相”,没有自己的人才会有别人,整天想着自己的人,哪会心中有别人啊?(心中装有多少众生,就会有多大能力。只有破除我相,要保持凡事正思维思考问题,才可以突破阻碍,是这样吗?)是啊。没有我相,你跟谁去吵?你跟谁去打架?你跟谁去嫉妒?你跟谁去恨啊?是不是全部破除了?(是的)一个我相破除了,什么相都没了(“心中装有多少众生,就会有多大的能力”,怎么理解呢?)就是菩萨心中装了普天下的众生,所以菩萨的法力无边。比方说,你受到人尊敬越多,是不是大家越对你好?(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是不是人脉就广啊?(是的)

20200424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35集【不入名相 若见性者】 –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