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享 |修行和做人的分寸——中庸之道
为人、处事、养生都要讲究“九不过”上部分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摘自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 年 4 月 25 日《破迷开悟》 点击链接
智慧法眼看红尘,红尘苦乐非是真。
无常因缘难两全,缘来缘去且随缘。
众生在苦中取乐,智者在苦中开悟。
悟性是由觉开始,觉悟是由般若起。
中庸就是随缘
摘自Shuohua20180112 01:56 点击链接
台长语:缘分很重要,什么叫“缘”?缘就是中庸,“随缘”就是中庸之道,不要偏,不要左,不要右。走一步往后看一看,进一步往后看一看。经常观照自己,不要偏左也不要偏右,经常让自己的心放在当中,不偏差就是正,有偏就不能算正。学佛人心正,那就说明他不偏。什么叫“偏”呢?对某一个人有特殊感情,对某一个人包庇,对某一个人特别喜欢,都叫“偏”。做到对所有的人都要正,你就要有正确的观念。
中庸靠的是一种调和
摘自白话佛法(十一) 28、【转换无明调养身心】 点击链接
很多人刚刚要发脾气,突然想到什么事情,就不发了;刚刚要大发雷霆,突然想到他对你也不错,就不发了。这就是调和。调和性格、调和脾气非常重要。我们学佛人不能烦躁,心念要不急不躁,要适当地处理一切的烦恼。适当就是不要左不要、右不要,今天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不要过左,也不要过右,才不会觉得这事情对你造成伤害。如果你非常执著地去处理人间发生的问题,一定会后悔,而且在烦恼中增加烦恼;如果你把事情处理得非常恰当,你会流露出法喜……法喜就是因为你已经处理了一切的烦恼,你会有一个安静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烦恼即菩提”。因为有烦恼,才会有菩提出来,因为有烦恼,你才有解决烦恼的方法出来。
执着于自己的标准容易走偏
摘自白话佛法(七) 27、【寻找心中的自由】 点击链接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如理如法。很多人问:什么叫如理如法?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标准,每个人在修心之后,他都有自己心里的道理和准则,他以为这件事情是符合佛理的,这个准则是由他而定的,而不是根据佛法而定的,那他又走偏了。很多人说:“我做这件事情是如理如法的。”那你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的?你是以佛菩萨的境界来衡量你的标准,还是以你自己个人的行为和学佛修心的体会准则来衡量你是否如理如法呢?就像很多人吵架一样,每个人都说自己有理,这两个人才会吵起来。我们要以佛理作为标准,也就是说,我们要有判别力,判别力实际上就是对佛法的理解力。你对佛法理解得越深,你的判别力就越深,你那种肤浅的、不圆满、有过失的心就会慢慢地去掉,你越干净,你的判别力越真实,你就越不会遗失佛法。
做人要走在中道上不要把别人想得太好或太坏
摘自Wenda20200223 01:11:15 点击链接
女听众:有的人很容易把别人想得很好,很容易相信别人,这样是不是也不太好?因为他如果发现对方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就会容易失落。
台长答:对啊,那就是应该中观中道……中庸最好。你不要把他想得太好,也不要把他想得太坏,你就不伤自己了。你把他想得太好了,达不到你这个观点,那你不是伤自己了?(是的)你如果今天把他想得太坏了,万一人家很好,你伤别人了(对,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为人处世如何保持中道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中观地看福与祸
摘自Wenda20200830 36:06 节选 点击链接
男听众:“凡事无绝对,福祸相依”,怎样从佛法中观的角度去理解这两句话?
台长答:对。你好的,一定有不好的东西。就像成功,成功一定会骄傲,会有失败;失败一定会孕育着成功,因为多次的失败之后,你终有一天会成功的。这就叫相依。祸福也是这样的,有祸来了,你要坚持,总归会等到福的那一天;有福来了,不能骄傲,不能享用光,慢慢地,否则终有一天会享福享光,又会祸到。
男听众:……我们福气来的时候,一直坚持学佛修心,福气一直这样伴随着我们,那就没有祸了。这种心态怎么调整?就没有“福祸相依”了。
台长答:有的,有福的时候一定里边有祸的,你今天好的时候,没祸藏在里边的?比方说,单位里表扬你,是不是有人开始忌妒你?(对)你今天提升了,提升之后人家会不会忌妒你?会不会来搞你?(会)这很简单的道理。
如何平衡性格中的“刚”与“柔”
摘自Shuohua20150130 11:34节选 点击链接
男听众:有位女同修是护法菩萨再来,性格刚直正直,在弘法上也有力量,但是这与女人要柔情似水相违背。请问师父她应该怎样平衡呢?
台长答:很简单,护法并不是叫你凶得不得了,要记住,柔情似水、刚柔相济那才叫“禅”呢。在刚的时候要刚,在柔的时候要柔。你看看台长在原则性问题上对弟子非常严格的,对不对?(对)但是台长看着那些老妈妈……师父看着她们就想哭,眼睛里一直有眼泪,我心里很难过。我知道她们看一次会少一次,我也不知道明年还会不会能够见到她们……所以这个时候,师父的心绝对是非常非常慈悲的。一个人刚柔要相济,并不是说你刚你就是整天地要对人家凶、要骂人的。有时候我们要推拿治疗身体健康,有时候要给你动手术(明白了,谢谢师父开示)
如何把握对别人好的程度
摘自Wenda20150628B 47:00 点击链接
男听众:对别人好也是一门学问,要看缘分,要知道别人真正要什么,可能我们认为是对别人好,反而给别人带来麻烦。当我们还没有开智慧明白别人真正的需求时,请问师父如何把握这个度?怎样做到对别人好又让人家接受呢?
台长答:能够让别人接受就是好,就是适可而止,就是中庸之道。让人家不理解你,你明明是好心,那你就是过分了。所以要记住,能够看到果,才能知道因,你想知道怎么样把握这个“度”,看他的果就可以了。你讲话让人家不开心了,说明你过度了,这个因就不好,就是过分了(明白了,谢谢师父开示!)
人间的感情不能好过头
摘自卢台长开示解答来信疑惑(一百十八)节选 点击链接
问:上周我在白天念经的时候好像浅睡眠状态睡着了,梦见说去世快五年的奶奶要投胎做我的女儿,奶奶生前非常惦记我和我的父亲……
答:奶奶一定会变她女儿了,所以在人间不要对一个人太好,太要好了,种下的情结在心中,下辈子一定来回报,所以这辈子对谁都不要爱过头了。
佛友之间不能太过要好
摘自Wenda20190823 56:19 节选 点击链接
女听众:有一个女同修来到悉尼之后,梦见悉尼的一位同性的女师兄亲了自己一下。现实中两个人都挺年轻的……关系不错,但也没有好到这种情况。于是她把梦告诉了亲她的同修,她们觉得是要提醒彼此注意关系不要过于好……请师父解梦。
台长答:这个就是她们两个人前世很有缘分,这辈子就是有缘都不能续,明白了吗?(那就是说最好避免接触,然后多念解结咒?)对了,不要去搞了。唉!感情都会伤人的,感情是把利剑,只要拔出来不是伤你就是伤他啊(好。那解结咒一般念多少遍比较合适?)一直念,念到彼此没有什么想法就可以了。
如何避免思维突然走向极端
摘自白话佛法(八) 36、【禅心似动非动】 点击链接
当一个人碰到一个突发事件,他的思维很容易走向偏差、走极端。你们去看看夫妻吵架的时候,男女朋友争吵的时候,平时好的时候两个人好得不得了,等到吵架的时候,马上想到我恨死你了,把对方一连串不好的事情全部想起来了,这实际上就是业果的积累,让你用火柴把这个鞭炮点燃了,“噼噼啪啪”全部放起来了,师父讲得形象不形象啊?火药都是你们平时这么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等到一吵架,等火柴一点燃,不就爆炸了吗?平时要没有火药,平时不要把人家对你不好的事情记在心里,要全部忘记,脑子里存在的全部都是好的,即使火药偶然地被点燃了,马上脑子里想到的不是去恨他,想到的应该全部是对方很可爱的地方,是对方对你付出真心的事情,是她为你付出更多的时候,你脑子里全部是这种正能量的出现,你怎么会跟她离婚,怎么会恨她呢?怎么会在脑子里想离开她呢?
学佛人对待家人不能激进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讨债不能过分
摘自白话佛法(八) 23、【“善”产生正智慧】 点击链接
有缘分的人也要懂得戒律,叫“缘戒”。夫妻不是有缘分吗?如果你知道你太太是欠你的,你拼命地欺负她,那你一定会得到报应的。所以,在随缘的同时,也要有戒律。这个事情虽然给我这个机会了,但是我也不能用过头,我也要懂得戒,适可而止,中庸之道。大家要知道,缘戒就是在原有的缘分上,适可而止的去行缘,一定能够救度别人。
修行要走在中道上,放生不能过头
摘自卢台长开示解答来信疑惑(三百七十三) 点击链接
问:师父有次解梦,说他们把三大法宝用过头了,请问“用过头”是什么意思?
答:举个简单例子,放生,你拼命地放,没事情也放,放太多太多了,对所求的事情来说已经过了,本来只要放3000条鱼就行,你放了1万条,就是过了。很多事情矫枉过正,不能过头,西洋参很好,但也不能吃过头。放生要慢慢放,不要一下子放太多。有的人师父让他放3000,他一下子放了3万,为什么很多事情就提前激活了?放生是好事情,多多益善,众善奉行,但是激活了,就是过头了。
经文不能一下子念太多,一下子又不念
摘自Wenda20150524A 27:42 点击链接
男听众:有的同修每天念解结咒,有四五个人,他就念四五个人之间的解结咒,一天念二百遍到三百遍。念上一段时间之后,关系转好了他就不念了,关系不好的时候他再继续念,感觉这样念还可以。请问师父,这样如理如法吗?
台长答:不如理不如法。就等于这个人胃稍微好一点了就不吃药了。有时候有些药必须要经常吃,没办法的(哦。师父,这个解结咒是不是不要贪多、多念?在录音中一般最多就是108遍,是这样吗?)对,不要太多。你多念的话,会把过去有些很不好的因缘都会招惹来,恶缘都会招惹的。任何东西都是物极必反,所以孔老夫子为什么说要“中庸之道”?什么事情不能过头,念经一样的(好的好的)
既要守戒 又不能格格不入
摘自Wenda20140713B 09:15 节选 点击链接
听众:现在我就是觉得,学佛既要守戒律,又希望不学佛的人不觉得自己很奇怪,比如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他们觉得你好像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他们就不想跟我在一起。
台长:这就还是你没有亲和力。我可以告诉你,台长除了佛友之外,我外面也有朋友的呀,人家为什么觉得还是能够跟我和在一起啊?因为你要看的,跟佛友在一起,你可以这么讲,你在人家面前,好像自己很清高,“哎呀,我跟你们不一样,我不吃这些东西的,我境界比你们高……”你虽然嘴巴里没讲,但是你的表情,你的行动,你的思维只要表现出来,人家马上就离开你了(明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他没有修的人,你不能把自己佛法的东西马上套在他身上,你会引起他的反感,你只能放低自己。因为我们活在六尘五欲当中,我们没有办法。你以为台长做人、做菩萨这么容易的啊?
祈求时如何做到既全面又不啰嗦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劝导同修不能过分
摘自Wenda20180429A 48:40 节选 点击链接
女听众:同修昨天晚上梦到我拿着一只假老鼠去追另外一位同修,这是什么意思啊?
台长答:老鼠是不好的东西,就是你在弘法当中恐吓了另外一个同修。你怎么恐吓的?你肯定说“你这样不行的,你这样可能要下地狱,你这样不如理不如法啊……”那你就等于拿一个假老鼠去吓人家,人家可能还没到这个地步……要注意啊,讲人家的时候不能过分,过分就等于拿假老鼠去吓人家了(这样就造口业了,对吗?)对啊。
如何做到如履薄冰又不过分小心
摘自Wenda20150927A 27:05 节选 点击链接
男听众:师父开示学佛要如履薄冰。所以修行过程中要事事谨慎,有时就会给人感觉放不开,过于小心。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到恰到好处呢?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
台长答:做一件事情方向先找对,方向找对了就好好大胆地去做。方向找错了,你才会觉得“哎哟,这个事情会不会对啊?”“会不会错啊?”你这个时候就要如履薄冰了。当你没碰到过的事情,你当然要如履薄冰了……今天大家来念《白话佛法》,你说你会“哎哟,要当心哦”,“哎哟,如履薄冰啊,今天《白话佛法》可以念吗?”“今天放生可以放吗?”那不可能了嘛。方向正确,你就好好大胆地去做;方向从来没有碰到过的,你就要如履薄冰。
不要设立条条框框
摘自白话佛法(六) 25、【跳出人间牢“欲”】 点击链接
师父心中很痛,很多人自己没有好好地学佛学法,反而给自己加上了很多手铐,真正的学佛人,要心地善良,心里自由,而不是被条条框框所迷惑住。师父的心灵法门从来没有很多的条条框框,师父要求你们怎么样拜佛了吗?师父要求你们穿什么衣服拜佛了吗?师父要求你们拜佛的手势了吗?师父什么都没有要求你们,师父要你们用心拜佛就可以了,师父没有条条框框的。
人间没有值得我们执着的人事物
摘自白话佛法广播讲座 第12集【菩提心 菩提愿】 点击链接
学佛人要懂得,人随时都会失去一切,但是我们天天在执著于,自己拥有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身体,都不知道,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的一切,随时都会失去的,所以叫你们放下人间的烦恼,就是不要过分地把心放在,你认为你很关心很爱护,或者对你有意的或者无意的,别人的身上,当你一旦集中在别人的身上,你自己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所以学佛人对孩子也是,你越不在乎他,你越有可能爱他,你太在乎他 你对他好,只是满足你自己的对他的爱欲而已,因为因缘变化,一切都会变。学佛人总是误以为,我们自己的执著,可以让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不变,所以颠倒梦想,用你自己全身心的力量,包括爱憎,想去绑住别人,最后离你越来越远。
【图腾视频】
我的母亲是美女!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用出离心平衡人间的不如意
摘自白话佛法(八) 19、【用出离心来修世间法】 点击链接
我们在人间所有的想不通,用出离心突然之间想通了:我是以后要成佛的人啊,我在学菩萨,我为什么还要在人间斤斤计较呢?我为什么还要跟他过不去?我不是傻瓜吗?我是未来佛啊,我为什么要想不通?他想不通,他还要轮回,我为什么要对他不好呢?这样一想,你就想通了,出离了,离开了。举个例子,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买东西,经常会被人家赚便宜,你会为多付的钱很难过,想不通,一直难过,突然之间你想通了:我上一次做什么事情,人家多给我找零钱了,那次我占了便宜,我今天被他赚便宜也算是拉平了,我还是没有亏啊。你这样一想,心中一调节,你想通了,出离了,离开了你想不通的事情,对不对?人间是短暂居住的地方,千万要离开它,不要让人间一点点琐碎的事情卡住自己的心,让自己锁在里面,走不出来。
要克制自己不要偏执
摘自白话佛法(十) 23.【提起正念 觉照无我】 点击链接
要克服自己心中妄情所致,什么意思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妄情,师父这里所说的这个“情”就跟戒律一样,比如说不如理不如法的事要你保持距离,但是两人感情好得不得了,你就把这种情忘掉了,妄情之中就是忘乎所以,妄情所致实际上就会不能依事相修持,就是不能依照这个事情的本相,就是本性来修持,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对这个人感情特别深,他就会偏执,当一个人对这个人感情特别不好,他也会对自己造成伤害,这就是妄情了,没有真正地去理解这段干净的情,所以你不能依事相修持,用白话讲,就是你不能按照这个事情去做,你不能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力,所以平时要多提防遇境逢缘,遇到任何境界、逢到任何的缘分要克己不发,要知经常,不管碰到什么事情,先要克制自己,不要发出来,听到不开心的事情,克己不发,明白吗?先要知道,这是经常会发生的,称为要知经常,任何事情发生了,无所谓,这是经常要发生的;夫妻吵架不得了啊,你敢讲我这句话,想到这是经常的,别人家里也有啊;突然查出身体出问题了,这是经常的,别人也生这个病的,我怎么样把这件事情处理好就可以了。然后,要想到,我此身心,我今天现在此时此刻的身和心都是幻化的念头,都是假的,你现在很恨的时候,就要想到这是我的假的心,为什么呢?因为过一会儿就不会这样了,对不对?我现在欢喜得不得了,你再想一想,这是我幻想出来的,过一会儿我又会不开心了,对不对?很多患忧郁症的人就是这样的,师父帮他解释一下,哈哈大笑,觉得自己没病了,很开心,但是你要知道这是假的,过一会儿你又要忧郁了。就像很多人一样,家里一吵架,真的不行了,要离婚了,我吃不消了,你要想到这是假的,过一会儿又没了。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幻化出来的假的东西。
过分感性就是不懂中庸之道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不受见闻觉知的影响才能中观
摘自白话佛法(十一) 21、【平静与智慧】 点击链接
修行人在人间稍微没有佛性,就会被自己人间的见闻觉知所累。就是说,人会因为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而改变自己的思维,这样就会产生执著。因为你看到了、听到了之后,你就会产生一种人类本来具有习性的一种固有的执著,“我认为这是对的,我认为这是错的”,成为修行路上的严重障碍。学佛人要用智慧,使执著的人生得到潜移默化转变,淡化累世顽固的执著,自然而然地改变自以为是的人生观,人生观改变了,才会改变自己的世界观,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你才会拥有平等心。
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当成真相
摘自白话佛法(四) 42、【分解生命的本质,化解人间的欲望】 点击链接
我们对人间所有的看法都是偏执的,没有一个不是执着的。世间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没有真的东西在里面的,听得懂吗?这是第一个。第二,它是似是而非的。也就是说让你们不要看得太重,不要认为这是真的东西。要知道,你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东西和你自己所感受的东西,与真相是不同的。因为你认为世界上很多东西是真的,其实它是假的。真相的东西和你认为的东西,那完全是南辕北辙,根本不是一样的。
如何摆脱见闻觉知的影响
摘自白话佛法(七) 29、【学“中观” 习“唯识”】 点击链接
因为不常见,才能断见,我们不经常去碰到那些烦恼的事情,我们经常不去接触那些肮脏的、琐碎的人间的红尘之事,那你才能有断见,这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喜欢说,“他说什么了,你告诉我?”他就开始有见了。断见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所知全部断掉,没有了,你才能中性,你才能中观,看到东西说没有看到,那就叫断见。很多修得好的人,碰到人家说,“他说你什么什么”,“哦,我没有听说啊”,他就断掉他自己的愚见。所以,在常见和断见中,就叫做中观。经常看见很多事情,根本不往心里去,似乎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一左一右,到了最后,你看见又没有看见,没看见又似看见。实际上很多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你看见了吗?”“没有看见”,实际上他看见了。又有很多人说,“你看见了吗?”他看见了,却说“没有看见”,这不就是中观吗?看见了,我认为没有看见,知道的事情,我不认为它是现实,而是虚幻的,所以,我才会有中见开始,用现代学佛人的话说,就是唯物辩证法。
不要用有色眼镜看人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中观是最根本的智慧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36集【中观中道 三解脱门】 点击链接
中观正见很重要。看什么东西要中观,看这个人有点儿缺点,但是总的来讲他品质很好,他道德不错,这叫“中观正见”。这个人是有点儿毛病,毛病来的时候很讨厌,但是他本性还很好,而且他学佛,应该保留他的慧命——中观正见。所以见道,根本智是什么?佛法最根本的智慧就是中观。……学佛人经常说“我要得道”,什么叫得道?看人你不要把别人看扁了,中观正见,你就是得道了。如果大家都说这个人不好,你说“这个人他也有他的优点,虽然他有缺点”,你是不是得道之人?
中观产生良好的心态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36集【中观中道 三解脱门】 点击链接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如果用中观来看待一切事物,我们的心就是非常好的态度,为什么?心态正常。对一个很讨厌的人,我们说“这个人很可怜”,那么大慈大悲心就出来了;这个人做得很好,我们考虑到他也还有不足之处,希望他能够改变得更好,是不是有一种精进力出现了?什么事情把它看成中观,不空也非有。不空——你心中虽然说“这个人很好”,但是你也没有把他放在心中,也没有说他完全好,我们说“不空也非有”,也并不是没有。我今天看这件事情,中观中道,总是有的,完全把它看成有,它又没有。所以好像看上去是空的,其实好像它又是有的,这就是即空即有。
执着善也会造成不圆满
摘自白话佛法五 (18)、【善恶本来即属因果】 点击链接
执著里面分成几种。有些人对善良和恶都会执著。实际上执著不单单是执著恶的东西,也会执著善的。举个简单例子:孩子是你生的,你照顾孩子是应该的。但是你不停地对孩子好,让孩子吃呀吃呀,吃到最后孩子吃成一个胖子了,你这也是为孩子好呀?孩子饿了自己会吃的。就是因为你执著地认为小孩子多吃身体就会好、就会胖,所以你就不停地给他吃呀吃呀,最后把孩子胃撑大了,他就不停地要吃,结果孩子就吃成一个大胖子了。……为什么善和恶的执著都是不好的呢?很简单,因你善念的时候,你一直想做某一件事情,你觉得我是很善良地去做,实际上这种执著就造成了你这个善良的不圆满。
一切执着都是不正的
摘自Wenda20160603 13:48 点击链接
女听众:您说“如是所得见,即是执着心。执着者,是名邪见。”这里面也包括正念吗?
台长答:不管正念,不管好事坏事,你认为的好事不一定是好事,你认为的坏事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人间一切修到最后,境界高的时候,都不成为一种境界,是成为一种空,空相,空性,所以这种空相和空性本身就是虚无、幻觉。你只要执着于任何的善和恶,你本身就是邪见(这句话跟以前听说过的“正法不可说”是不是差不多的意思?)对,不是“正法不可说”,菩萨为什么说,我说了这么多年佛法,实际一句话都没说?其实就是叫你心里理解就好了,你讲到后来等于没讲,因为你成功了,你成佛了。讲什么,有什么好讲的?你过去的一切已经成就了你的今天,你把过去的再拿出来讲干吗?……等你走完了,这条路就没了。
见到事物的空性后才不会偏差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36集【中观中道 三解脱门】 点击链接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要见空性,要离相。比方说,你现在很烦恼一件事情,家里天天吵架,面临崩溃,你“先见空性”——“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夫妻之间到最后一定会吵架的,这是每个家庭都有的”,你先见到它的空性,“所以我们不要太把它当回事”。一点点小事、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你都不要太当真,那你见到它的空性了,婚姻的空性出来了吧?见到空的一面之后,你就变成了局外人,就不是一个执著在婚姻争吵中的人,就觉得“婚姻都是这样的,每对夫妻都会吵架,每对夫妻都会有这种情况的”,你是不是脱离了在这个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你离开了,变成局外人之后,就可以见到这件事情的真性、本性,本性是空的。就像两个孩子吵架,爸爸妈妈在旁边总是说“不要吵,不要吵”,他很清楚,两个孩子吵架总是有各种各样想不开的事情,忌妒、烦恼、在外面不开心等等都有的。空性是什么?空性就是知道总归会吵的,爸爸妈妈说“知道,我又没参与到吵架中”,爸爸也没去帮哥哥,妈妈也没去帮妹妹,这样就见“性空”了,已经空了,从中脱离了。你了解了性空,你不在其中,你就很清楚,自己思维上各方面就感觉到本性是空的。因为这件事情过一会儿就像没发生过一样,两个人又好了,一起吃饭、一起玩、一起开心,性空。……“我不在其中,慢慢地就会理解其中的真实含义”。所以当一个人卷进吵架之后,他不知道谁错谁对;当你身在其中吵架的时候,你肯定觉得自己是对的,这就是已经卷入了其中。
如何平衡“看空人间”和“好好做事”
摘自Shuohua20140829 17:16 点击链接
女听众:在修行中,师父说要看空人间,但是人有很多习气,会很粗心很马虎,要克制粗心马虎的习性就要很细心很在乎眼前的事情。那么“看空”和“在乎”要怎么平衡呢?
台长答:很简单了,首先什么叫空啊,看穿、看破红尘,看破空,实际上就是说你对这个事情无所谓,因为你认为这个事情对你来讲很重要你就看不空。什么叫马虎啊,也不是叫你马虎,做什么事情也不要马马虎虎啊,做事情要认真做,但是不要把它看得太重,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去成功,做不成功随缘,这才是一个修心人很好的平衡的心态(就说在做事的时候心里并不觉得它是一个很罣碍的事情,而是很用心地去做就可以了,是这样子吗?)对了,做归做,成功不成功,我们中国人古老的儒家教育里面就讲过一句话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自己去努力;但是成事在天,成功不成功你也没有办法控制(明白了,理解了,感恩师父)
自私心让人无法清醒地看问题
摘自Wenda20161218B 08:49 节选 点击链接
女听众:当我们听菩萨开示或者看师父《白话佛法》的时候,道理大家都挺明白,但是自己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又常常心生迷惑。师父也经常开示:要中观,需要修出离心,才会遇事不被境转。这个对我们来说真的不容易,我们看别人的事情的时候很清醒,但遇到自己的事情之后,又起贪心、瞋心……
台长答:就是自私。因为人有自私心他就看不清楚,人的自私可以障住你的智慧,所以一个自私的人会障住智慧。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个人自私,就为自己,不为别人。这个主要问题还是一个境界问题。境界修得高的人,他能够去除很多烦恼;境界不高的人,他会让这些烦恼不停地在心中滋生和滋长,然后滋生邪思邪念,让自己增加很多烦恼和障碍。人要懂得这个道理,他就不会再去执著于人间的这些名和利。
无私才不会偏执
摘自白话佛法开示广播讲座 第12集【菩提心 菩提愿】 点击链接
每一个人,要给自己多一点庄严沉稳的心,不要在这个世界上整天过着,没有感觉,非常规格化和机械化的一种生活,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为众生而活,为众生而忧愁,为别人想,在人间 我们很多认为对的事情,其实它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对自己有利的,你对这个人间觉得这个是对和错,其实只是你对自己感觉,有没有对你有利益及好处的一种考量,这是在骗自己,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很多人一辈子,活在没有意义的生活当中,对自己感觉好的就去做,认为对自己不好的,就说别人是错的,活在自我人格的欺骗当中,所以师父让你们要学会,不要选择自己自私,不要希望别人的不自私,来成全自己的自私,觉得自己很对,觉得自己很正义的人,有的时候是一种傲慢,公理和正义实际上是一种立场,凡是你有立场,你一定在你的心中有先入为主,因为在你的心中已经开始不公平,既然已经不公平,哪来的所谓的公,所以很多人在人生当中,觉得自己一辈子欠缺,一辈子委屈,一辈子对别人的瞋恨,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是对的,从自我考量,来感受社会对他的公或者正。
纠结对错就是忽略因果
摘自20140512 台长开示佛友玄学问题(六) 点击链接
问:佛法讲中庸,那么在同修之间,有了不同的意见,如何保持中庸?任何事情都是有对与错的问题,这算不算是没有立场?
答: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在我们澳大利亚中世纪的时候被判死刑的人,现在你来看他们当时的审判公正不公正?你过去做过的事情,你当时认为是正的,但是在十几年之后,可能这个事情就是不正的。你认为什么是公正,什么是不公正,这是你在人间意识上的感觉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公正和不公正。真正的公正那是因果,谁也逃不过的。你只要种了这个因,就一定会有这个果。
师父示范如何中庸地思考问题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人间没有所谓的圆满
摘自20170923 意大利·米兰世界佛友见面会提问3 (节选) 点击链接
问:……有师兄在参与弘法的时候,事事力求圆满,做得最好,有时候就会因事情不顺利,或达不到最佳效果,而心生烦恼或与师兄们产生意见分歧。同修觉得如果弘法或学佛也取中庸之道,不必追求极致,差不多就可以了,……但有时候又无法避免因追求弘法的圆满而产生的烦恼和分歧。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其实这个人学佛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完全解脱,没有完全开悟,所以他把学佛的境界合二为一了。一个高境界的人,他舍得下,他知道人间没有圆满的事情,所以不能去追求圆满,因为在人道是不会圆满的。你们想想,在人间哪一件事情能够圆满?不可能的。所以在学佛当中,尽自己的心、尽自己的力去做,就叫圆满。实际上菩萨不是说不让我们圆满,菩萨让我们开智慧。当一个人在弘法当中,不要去偏左,不要去偏右,尽量把自己做得最好,你就是在开悟当中。所以,不要去让自己进入烦恼,进入烦恼就是不开悟,开悟的人不会烦恼。尤其学佛的人要中观中道,中观就是今天这个事情比昨天好了,但是还没有完全达到好的要求。“我今天好了,我觉得很满意了”,那么继续这么做下去会越来越好。身体也是这样,看病也是,一天比一天好,他不会今天看了病,明天马上就好起来,全部都好。学佛也是一步一步往前走。
心灵如何达到完美的状态
摘自白话佛法(七) 27、【寻找心中的自由】 点击链接
现代人不懂得用佛性来使自己的心灵处于最完美的一种状态,你们不懂得用佛法来让自己的心处于最完美的一种状态,因为人的心只有跟菩萨的心合在一起的时候,它才是最圆满的,其他的时候都不圆满。为什么?因为贪心、恨心、痴心、嫉妒心,所有的心都是不圆满的,只有当你的心和佛菩萨的心合在一起的时候,你才会处于一种完美的状态。因为菩萨的心是慈悲之心,当一个人慈悲人家的时候,这个人是完美的;当一个人慈悲喜舍,这个人是最圆满的;当一个人没有贪瞋痴的时候,这个人才是一个完美的人。
勇于接受美中不足的人生
摘自白话佛法(十一) 21、【平静与智慧】 点击链接
师父希望你们彻悟人生,懂得聚散离合本是缘。今天我们相聚了,今天我们离散了,都是一种缘分,拥有随缘的心,你才能度过人间的艰难挫折。天空中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不管生活道路上的坎坷和顺畅,心中永远要拥有平静和智慧。所以,一个人要有智慧,才能活在人间,一个人没有智慧,他很难在人间生活。师父告诉大家,人生就是在美中不足和好事多磨当中度过的,所以美中不足是常事,好事多磨也是正常的,没有一件事情是顺顺当当的,没有一件事情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在这个人生当中,不要等到梦醒结束的时候,才知道原来人生本是假。
知幻即离 不看是非
摘自白话佛法 (十二) 35.知幻即离离幻即觉 点击链接
很多人喜欢讲道理,实际上,讲道理的观念都是有问题的,因为当你想讲道理的时候,你的心中就会出现对与错。因为你想讲道理,你的心中就会产生对与错,那么就有好和坏之分,对于修心修到很高境界的人来说,这就等于产生了分别心。师父给你们讲的都是菩萨的大智慧。很多人说,你跟我讲道理,我跟你讲道理,那么你已经有分别心了。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因为当你跟人家讲道理的时候,你就落入了有染,因为你已经跟人家讲这个道的“理”了,那么你就已经在道理之中,你就有了执著:“为什么我这样?为什么他这样?这是为什么?”因为你跟他讲道理,所以执著心就出来了,就会遭受到人本身的六识田中的作用……我们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落入因果,不能进入因果。因果非常可怕,因为你今天做了一件事情之后,你种下了这个因,接下来你会有这个果。你不落入因果,你才会证悟。证悟是什么?就是你正信正念真正地开悟。只有证悟,你才能脱离六道。为什么一个人学了这么多佛法,到最后还会糊涂,还会走偏呢?因为他没有证悟,他的意识没有摆脱六道,还是活在人间的贪瞋痴慢疑当中,所以他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学佛就是要解脱自己,要从烦恼当中走出来。今天你烦恼了,说明你的境界还在人间,没有摆脱人间的这种因果;如果你今天不烦恼了,你就走出了幻化世界,就是说你已经想通了。很多人想通了,想明白了,他就不会再落入幻化世界。
随顺因缘 何来烦恼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