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第53集《静定是观照》
第1段
行愿这个“行”字,实际上讲的就是真见地。也就是说你的真正地理解佛法的见地,就是我们说见解一样,你行不到,见地都没有用。你今天理解佛法,你要真正地去实行的。你说你这个人嘴巴什么都能讲,佛法的东西都懂,但是你没有一点像佛法,你没有去做佛法的事情。所以要做到这个,我们说“行”, 你才能谈到真正的慈悲心。因为慈悲就是无我,所以一个人能够慈悲别人了,感到别人需要帮助,感到别人很可怜,感到别人非常需要你的帮助的时候,你就是无我了,因为你想到别人了。所以我们讲慈悲,不是一个情 而是一个智慧。你今天能够慈悲别人,不是说他跟我感情好,我要帮助他。而是因为你有智慧,他是众生,我有功德,我要去行愿,去帮助他解脱。所以佛法大乘道的慈悲是智慧,般若也是慈悲,所以观世音菩萨的般若智慧,大智大慧就是大慈大悲,因为他慈悲,所以他会无我,你才能真慈悲。而我们有些人在人间经常说“我要慈悲你”。你只要想到“我要慈悲你”,你就落于下乘了,也就是小乘。不是你去慈悲别人,而是你自己的本愿,而是你自己的行愿,而是你发自内心的那种菩萨的般若心,来让你慈悲别人,这就是高尚了。就像父母爱儿女那种,他不叫慈悲,叫仁慈。母爱,它不要代价。母亲对孩子好不要代价,但是它是人道的父母的感受的这种爱,它里边有情的,有情,里边就会带有我相。所以叫我情我愿,
所以叫情愿,我情愿,所以很多人讲话里边,我情愿怎么样怎么样,你有情了,你产生的这个愿力,就是人间的感情和愿力,这个我爱出发。
第2段
菩萨的慈悲不是我情愿,那是一种智慧,那是一种无我爱而爱的东西,非我非非我的爱。又像是你又不是你,你说完全不是你发出来的爱,因为在你的心中;你说在你的心中,那么阿摩罗识第九意识的菩萨的慈爱,是你的吗?又不是我的。所以非爱非非爱,非我非非我。这就是我们说,你对学佛,对自己的境界,变得越来越严格了。所以我们讲“行愿”和“行门”都非常重要。行门就等于,我们找的一个方向去行自己的愿。那么如果一个人随时在静定当中,安静和安定当中,你要检点自己,经常要检点自己。要经常知道,什么是修行人?你要想做什么样的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你是永远观照自己的人。你靠别人盯住你,你就不叫观自了。你只有自己观察自己的行为,做得对不对,就是观察自己行为,在不在你的本性当中,观自在。所以随时检查自己的心理的行为,和你的思维,不断地掉纠正自己的思想,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动不动脑子想:我这样是不是违背了菩萨的教诲?我这样是不是不像一个菩萨?所以不要认为,有一个方法,在这个世界上修心:我用一个什么方法,我打坐多少天。所以很多人经常问我,“师父,我念多少遍经,这个事情就会好了?”师父告诉你们真话,念到你无我了,这个事情就好了;念到你已经自然地念了,这个事情就好了。没有一个事情说“哦,我吃多少药之后”,你这个病就会好了,没有的。每个人体质不一样,每个人身体的素质不一样,每个人承受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能量,也不一样。所以有些人说,我打打坐,就会好了。我打三年坐、十年坐,你不管打多少年坐,你打通什么经络,念个什么咒语,你没有到行门,你没有理解这个世界,你没有对佛法真正地放下,你怎么能解脱?你怎么能够变成无我?
第3段
很多人经常说,看看这个人,修得很好,我也要这样,对不对?那么慢慢地打打坐;慢慢地,我要打通经络;慢慢地,我有学了很多佛法,拿出去讲讲这个、讲讲那个,你慢慢地就变成神经兮兮了。一会儿讲“ 哎哟 菩萨来了”,一会儿马上说“哎呀 这个事情”,“哎呀 怎么样怎么样,哎呀 我有灵感”。师父告诉你们,你们要记住,有多少学佛的人,他们学到后来为什么精神不正常啊,因为他们整天以为自己是菩萨,整天想做菩萨,他又没有这个根基,又没有好好地行门,又没有证悟,所以最后灵性上身了。因为灵性就是你喜欢什么他就给你什么,然后你就接受了他。当你一接受他,你就跟他一样了。举个简单例子,为什么骗子能够老得手?因为骗子知道你想干什么,他就告诉你,你只要这样,保证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所以你就会上当,你想赚钱 他就跟你说“你把这点本钱拿出来之后,我可以帮你赚更多的钱”,最后你这个钱就亏掉了。所以你就污染了,所以你到慢慢地时间长了,你就不正常了,脑子就不正常了,所以很多人就神经兮兮的,整天说人家“你有病啊,那个人有病啊”。你去看好了,经常说人家有病的人,身上一定有毛病。师父跟很多我们弟子开示的时候,我经常说:你们现在共修多讲自己毛病,不要去讲别人的毛病。因为你们自己自度还没度好,你怎么去度别人啊?因为你讲别人毛病,你一定有毛病的,否则你怎么讲得出人家毛病?就是你的毛病。所以要严格地自我修行,严格地反省自己,检查自己,观照自己的修为,你才能脱离。你以为你坐在那里打打坐,念念经,放放生,你以为就能成功啊?不能啊,要有悟性的 要觉悟。
第4段
所以“佛”字在梵文当中就是个觉者,我们并不是靠着禅坐,也不是靠着放生、许愿、念经,那是全部合在一起的。再根据你自己的精进、忍辱、禅定、般若智慧,它全部六波罗蜜集中在一起,你才能成功的。就像一个人五官一样,你说你单单有眼睛你能生活吗?你鼻子闻不到味道,你嘴巴不能讲话怎么办?你单单会讲,你眼睛看不见行吗?师父曾经听过一个相声,说五官打架,五个兄弟大家相互不买账。他们以为,耳朵说:“我听不见,你们能干什么事情?”眼睛说:“好了,我眼睛给你们看不见,你听得见也没用。”嘴巴说:“我不吃饭你们就得饿死,我不说话没人会理解你,吵得不得了。”只有鼻子不讲话。那四个兄弟就问鼻子:“你为什么不讲话啊?你讲几句给我听听好吗?”鼻子就说了:“其实你们讲了这么多都没有用,我最重要,因为我鼻子一不通气你们全部死掉。”这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修行也是这样,靠着大家的努力,靠着你身上所有的佛性,你的因素 你学佛的基础,等等一切,你才能成就你的功德宝山。很多人念了半天,学了半天,他功德没有成宝山。我们很多人,就是要有一种慈悲的心,而且这种慈悲修到一定的程度,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大家知道三途苦,都知道了,对不对?上报四重恩就是让我们知道,每天提醒我们要做功德。我们学佛的人都要随时随地要检查自己:你今天慈悲了吗?你上报四重恩了吗?你们四重恩,佛的恩你们报了吗?父母、师长的恩你们报了吗?国土的恩你们报了吗?众生的恩情你们报了吗?你们生出来,医生给你们接生就是众生恩。很多人说,众生对我们有什么恩?你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一个人能够成长的,靠的是众生对你的帮助,你才能成长的。你一个人就是做出成绩,也是大家一起的。所以为什么每位菩萨每位佛,他的成功都靠着很多很多的众生,还有护法神,龙天护法就是这个道理。
第5段
我们要懂得,活一天就要感恩别人一天。都要麻烦很多人提供生命和事物,还有很多的帮助给我们。所以佛经三藏十二部都告诉我们,都在讲行愿。一个人不“行”行吗?一个人没有愿力行吗?六度万行,三十七道品,我曾经给法师都上过课,那些学佛的基本都是在这些地方。所以了解三世因果 懂得六道轮回,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从心理行为上慢慢地改进自己,渐渐地你就会见地自然就会越来越进步,就是你对事物的理解,对佛法的理解。所以我们一定要证悟才能证果,每一个人心理的行为的改变,学佛之后很多人改变了。比方说打坐、念经 放生、许愿,你只要心行改正一天,你的定力就会随之进步一天,你只要有这个愿力 我要改变,你每天就在改变当中了。
第6段
怎么样能够定得下来?怎么样从心行上去追求去修心?如果你表面上打打坐,念念经, 放放生,一路上去放生 一路上嘻嘻哈哈的,不懂得念经,你今天可能一车的放生只是个形式,而没有改变你。所以很多人打坐坐在那里半天,坐到脚都麻了,智慧还没开,天灵也打不开。所以要检查自己的灵魂和精神,比你任何的一些理解,比方说你今天做某一件事情想开悟,那是不一样的境界。所以师父今天跟大家讲重点,就是见地、修证、行愿,三大纲要。这个纲就是“行愿”是最重要的。你今天愿力来了 你要去行。师父相信你们在座的各位,全部都有愿力吧?你们曾经跪在菩萨面前全部许过愿吧?“行”了吗?所以要行愿。你行到了,你的见地才会圆满。因为你去行了,你才会懂得这个真正的见地就是见解,所以你的修证才会得到证果。在古时候很多人证果的很多,能够得到证果的,全部都是因为他们的行愿,所以希望大家学佛人好好地去行,在行上下功夫,你就离出离六道越来越接近了。
拓展延伸 第1-3 段
第1段原文
行愿这个“行”字,实际上讲的就是真见地,也就是说你的真正地理解佛法的见地。你今天理解佛法,你要真正地去实行的。你说你这个人嘴巴什么都能讲,佛法的东西都懂,但是你没有一点像佛法,你没有去做佛法的事情。
【第1段延伸】行愿要在见地的基础上,真正理解佛法的见地很重要
摘录:白话佛法视频 第52集【见、修、行是证悟的纲领】 点击视频
学佛里边要见地,修证与行愿,学佛的纲领就是见、修、行,三位一体。见就是我们说见地,见地就是你的见解。修就是修证,修证就是修心之后证得,明白了,叫证得。行就是行愿。
学佛要有功夫,功夫就是好好努力,去读书要用功。你用功的话要对得上路,你如果用功不对路,那你就用错功了。所以很多人没师父,自己盲修瞎练,到最后见地又不对。 所以见地不对的话,就是你对学佛,对人生,最后产生的见解理解不对了,那么你见地又不对了。所以学佛学到后来,很多人为什么逼着人家:你学佛 你不能这样,你要这样 你要这样。他的见解错误了,他见解错误之后,他就对事对人都会产生偏差,所以你见解错了,你的行愿就做不到了,行愿没了。行愿是什么?要去行,有愿力你要去做,那你行愿没有,你的功德怎么能圆满呢?
【第1段延伸】- 怎么做才是行愿?
摘录:白话佛法视频 第52集【见、修、行是证悟的纲领】 点击视频
你真正要发起行愿心,你才拥有慈悲心,我有这个愿力 我要去做,我要做好人,我从今天开始,就要开始学菩萨的正等正觉,我以后才能成为无上正等正觉,你要有愿力的,口口声声说 我要帮助别人,我要慈悲别人 我要度别人,嘴上这么讲,天天睡懒觉,叫他起来念个经都不愿意,一天能念几张小房子,一天能念几遍经,你不要说去帮助别人了,你知道帮助别人全部要付出的,要付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吧,要付出自己的慈悲心吧,要舍去自己很多休息时间,玩乐的时间,或者一些本身自己,应该有一种安逸的生活,全部都要打破 你才会有愿力,所以有的时候嘴巴讲 很难办到,所以修行,你单单说修行 没有用的。你要有一颗功德心,你在愿力上一定要建立起一个功德心,我今天行这个愿,我一定要做功德 一定要对众生好,否则的话你根本没有去行这个愿,没有这个功,也没有这个德,所以佛法在世间,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 人要见地,见地什么,你要看到事实,理解这个世界的事实,地 就是我们说事实,你就是在行愿,当你能够理解这个世界的一切善与恶,你就是在行愿。
【第1段延伸】- 要行愿才能生出慈悲
摘录:白话佛法视频 第52集【见、修、行是证悟的纲领】 点击视频
其实学佛最难的一项,就是慈悲心,因为每一个人慈悲心要生起不容易,每个人嘴巴都会说 我要慈悲你,吵架的时候有慈悲心吗?不肯帮助别人的时候有慈悲心吗?愿力不够圆满的时候,他有慈悲心吗?所以你真正要发起行愿心,你才拥有慈悲心。我有这个愿力 我要去做。我从今天开始,就要开始学菩萨的正等正觉,我以后才能成为无上正等正觉,你要有愿力的。口口声声说“我要帮助别人,我要慈悲别人,我要度别人”嘴上这么讲,天天睡懒觉,叫他起来念个经都不愿意,一天能念几张小房子,一天能念几遍经?你不要说去帮助别人了,你知道帮助别人全部要付出的,要舍去自己很多休息时间,玩乐的时间,或者一些自己应该有一种安逸的生活,全部都要打破,你才会有愿力。你单单说修行,没有用的,你要有一颗功德心,你在愿力上一定要建立起一个功德心,我今天行这个愿,我一定要做功德,一定要对众生好。否则的话你根本没有去行这个愿,没有这个功,也没有这个德。所以佛法在世间,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人要见地。见地什么?你要看到事实,理解这个世界的事实,当你能够理解这个世界的一切善与恶,你就是在行愿。
第1段原文
所以我们讲慈悲,不是一个情,而是一个智慧。你今天能够慈悲别人,不是说他跟我感情好,我要帮助他。而是因为你有智慧,他是众生,我有功德,我要去行愿,去帮助他解脱。所以佛法大乘道的慈悲是智慧。
【第1段延申】慈悲要和智慧缺一不可
摘录:白话佛法视频 第27集【无所住而生其心】 点击视频
慈悲和智慧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你才能拥有菩提心。所以菩提心要为利益众生而成佛,这句话就包含了慈悲,如果一个人不能利益众生,他就没有慈悲心和智慧的两层含义。所以我们成佛的目的一定要清楚,我们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成佛,我们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安乐。为别人想就叫慈悲,如果我们离开了众生,我们就丢舍了悲心,我们就等于舍去了这个佛果,就是没有智慧。
利益众生就是要想到,我拥有慈悲和智慧去救度一切众生,让众生离苦得乐,我拥有菩提心和慈悲心,我才能得到佛果,我才能学会布施、持戒、安忍。
《金刚经》说: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境界就是菩提心。无所住就是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利益的,我不为什么,而我去做。无所住与慈悲结合的境界,那就是菩提心。所以《金刚经》里边讲到这一点,就是让我们懂得,你要学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要学菩提心,如果我们只能无所住而没有慈悲心,那你可能就是学的小乘的独觉士,如果你只有慈悲心而不能无所住,那你就是世俗的有为法,所以学佛人要懂得,有目的地去求,有目的地去做,这样就会跟慈悲离得比较远,要无所住心,要无缘大慈,要为了众生而能献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包括你的一切,你这样才有真正的慈悲心,才能成就你心中的菩提心。
【第1段延申】慈悲众生需要智慧
摘录:wenda20130726 01:08:08 点击视频
女听众:师父说度人的时候要保护好我们自己,没有能力也救不了对方。但是师父也一直教导我们,我们要有大无畏心和慈悲心,如果思前想后有顾虑,自己的大无畏心和慈悲心就会慢慢地丢失掉,所我们怎样既能保护好自己又能不丢失这一份无畏心呢?
台长答:实际上这个就要靠智慧的,有这个能力可以做这个事情,没有这个能力要创造能力去做这个事情,那就看自己的发心了。有些人为什么没有能力照样能够做出很多帮助别人的事情呢?因为他的发心好,有些人为什么有一点能力,他就保护好自己不去救人呢?师父跟你们讲的佛法里边的精髓就是这些东西,就是说我们虽然做不到,但是我们有决心、有愿力去做,而且这个愿力是真的,不是为某一件私事所缠住的。比方说为了某一件事情我去许这个愿,这种人的愿力是发不大的,而且救不了人的。因为家里已经发生事情了,再说我去救谁救谁,能救几个人?如果说“我今天是为公的,我就是要许愿发心,我就是要度人,我就是要学观世音菩萨”,这个时候菩萨会给你无限的加持力,就会让你通过一关又一关。……一个是靠着自身的力量去许某一个愿,得到的愿力可能会很少,说我为了某一个事情我要许什么愿,这个愿力得不到佛菩萨的大加持,所以很难做到,还会有退却之心,这些就是为什么师父劝你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不要去做;但是有些人是为公的、为众生的,这些人有大愿力,会得到菩萨的大加持,这些人就是把握时机大做功德。这是两个概念。
【第1段延申】智慧理解慈悲与挂碍的区别
摘录:wenda20170205A 06:26 点击阅读
女听众:我们现在觉得很难区分慈悲和罣碍,罣碍有哪些具体表现? 比如说帮别人,就算是亲人,帮不了,是不是一定要放手了?那放手的话又怎么判别到底是自己没有努力到位,放手太早了,还是不罣碍他的表现呢?
台长答:帮助、慈悲和罣碍建立在一个因果和缘分上,如果这是有因有果的事情,你就可以帮助;如果没有因果,那你也没办法。有时候对一个孩子的关心过分了,你就叫罣碍;你适度关心那就叫慈爱。看你的份量、看你的度数。做人也是这样,你过分了,就违反这个戒律了;你没有过分那你没有违反这个戒律……(比如说教育孩子,这孩子不听话,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家长说他之后他也不听,怎么说都不听,那就不说了。这算不算不罣碍了?)不说了”并不是不管,不说他了用其他方法来教育他。当你说不动他的时候,因为你自己过去的一种罣碍已经造成对他的伤害,你不能说“我今天突然之间不罣碍了”,那你这叫不负责任,听不懂啊?……慈悲是对众生、对所有的人都一样,很关心他们,那叫慈悲;罣碍那是自私的,你要是对自己家里人,那就叫罣碍。
【第1段延申】观世音菩萨开示:要发慈悲心,真心体悟众生之苦
摘录:Wenda20180114B 28:25 点击阅读
男听众:有一个师兄在最近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菩萨对他说了几句话,您听一下:“徒儿,为师看到了你的努力,有一点还是欠缺,你的慈悲之心还是没有真心为众生考虑呀,当你真心为每位众生考虑的时候,你的事业会更上一层。好好地反思自己,慈悲心哪里去了?以后每次上香,求诸佛菩萨加持你,发出你的慈悲心,为每一位受苦众生考虑,站到受苦众生的立场,亲身去体悟困苦和苦难。多向你的师父学习,众生之苦就是你师父之苦,要有容纳海纳百川之心,才能接收天地之灵气。为师教给你方法,剩下的要靠徒儿去悟。”
台长答:对(这个同修感觉是观世音菩萨的开示。师父,我们以后上香是否也要体悟众生的困苦和困难呢?)一般地你都能体悟到的,上香的时候就是把那种感觉拿出来,对菩萨的感恩心、体悟众生的悲悯心、体悟对人间众生苦难的悲悯心……
第1段原文
我们有些人在人间经常说“我要慈悲你”。你只要想到“我要慈悲你”,你就落于下乘了,也就是小乘。不是你去慈悲别人,而是你自己的本愿,而是你自己的行愿,而是你发自内心的那种菩萨的般若心,来让你慈悲别人,这就是高尚了。
【第1段延申】- 菩萨的慈悲境界
要知道无尽的法界,是无尽众生,全部聚在菩萨的心中。如果一个人是真正的菩萨,他要把众生放在心中,要以众生的利益为上,心中只想到人家。这才是学佛救度众生的理念。你们就知道靠着师父的能量,靠着观世音菩萨的能量来救度众生。
所以我们要把众生的疾苦,就是把众生在人间的所有的苦难,像一个慈悲的门一样,用慈善的云一样来把它填满。叫“云布慈门,波腾悲海”。就是慈悲的海在你心中像大海一样波涛翻滚。也就是说慈悲心不能断,而且“有感即赴”。就是说有感觉了,马上去做。不是说自己碰到一点事情了,我怎么办呢?我要赶快念经。不能以为人家的事情不是事情,只有你家的事情才是事情。这就是你们的修为吗?因为菩萨就是有感即赴。“即”就是马上,“赴”就是奔赴。一有感觉了马上就去救人,那才叫菩萨。但是这个马上就去做善事是要有缘分的,如果这个人没有缘分,也做不了什么事情。所以愿力很重要,叫无愿不从也。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人做任何事情没有愿力,这个人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功。
【第1段延申】-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慈悲心和菩提心为本源
摘录:2016念4月18日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空性是佛子的因】 点击阅读
要知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慈悲心和菩提心为本愿,要用自己的慈悲心下化众生,去帮助众生,就是说,我本来的愿力就是要有智慧和慈悲啊。想一想,有慈悲心的人会没有愿力吗?会没有智慧吗?有智慧、有愿力的人,会没有慈悲心吗?所以,广结善缘,让自己的心中滋生利益众生的心,只要你心中想出来的事情全是帮助别人,没有一样事情是为自己的,这就叫下化众生。
你脑子里念头一动出来就是别人,心中所有想出来的事情都是利益众生,这样你能灭一切烦恼,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求灭一切烦恼,灭一切贪瞋痴,这个孩子以后会非常有慈悲心,会慢慢地离开贪瞋痴。
第2段原文
“行愿”和“行门”都非常重要。行门就等于我们找的一个方向去行自己的愿。
【第2段延伸】关于“行门”的开示
摘录:白话佛法视频 第52集【见、修、行是证悟的纲领】 点击视频
离世觅菩提,你这个就是本身不理解菩提,所以师父跟你们讲,大乘佛法说佛法的世间,其实指的是“行门”而言,也就是告诉大家,我们打坐也好,修心念经也好,放生也好,只是行门当中的一种,万分之一吧,或者千百分之一,去行、去修。我们做人做事,实际上如果你用佛法来做人做事,你行的都是佛法的门。千万不要以为佛法,要你出世之后 离开这个世间,你才能得到,实际上,我们在这个世间,已经不能离开这个世间的佛法了,因为我们只有在这个世间,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佛法。所以希望大家一方面修道,一方面要好好地想,一切的功名富贵、酒色财气,你要了有什么用,你曾经有过又什么用,你如果今天还放不下,那你就是大错特错。所以师父跟大家讲,好好在这个人间拥有佛法,要想以后修出世法,离开世间能够成功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在人间,在现在这个现世的世界当中,就好好地行门,行佛法这个伟大的佛门。
第2段原文
“行愿”和“行门”都非常重要。行门就等于我们找的一个方向去行自己的愿。
【第2段延伸】: 人的一生是由信愿行引导的
摘录:白话佛法广播第35集【上求佛道 下化众生】 点击视频
同样一件事,因为你今天许的愿力不一样,你布施者的心不同,你的功德,智慧,果报,都不一样,所以你们今天跪在菩萨面前,到底求什么?你要求你老公好,你老公好了,求儿子女儿好,儿子女儿好了,你自己呢,你不可能求全部的。你要说我要一世修成,你可能一世修成了。当你境界在往上提的话,你说你家里会不好吗?人的一生是由愿行引导的,愿力和你的行为引导的,很重要,愿力和你的行为。如果你今天许愿的方向错误,你今天会走向黑暗,所以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你的汽车再好,汽油再足,司机再好,你方向走错路了,你有什么用?你方向正确,你就会找到你的目标,你就会找到你的光明,自己的前途。要看你到底找什么的,修行学佛更要发大愿,那么你这个愿力越高,对你的进步就会越大,你说,观世音菩萨,我一定要好好地修,我一世修成,我要想成菩萨,你一成菩萨,你家里是不是有护法神全部保护,你用得着家里六个孩子求六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你要求十五六个了,求一个就好了,求一个,讲两句话,观世音菩萨,我一定要做菩萨,普度众生,请观世音菩萨保佑,我们全家幸福安康,你已经有菩萨的愿了,你说说看,护法神不会照顾你们全家吗,就有人来照顾,有八个字叫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第2段延伸】有愿力的重要性
摘录:Wenda20180909A 28:14 点击阅读
台长答:愿力来自于心,……原来的本性就是成全你的大愿,……你们要记住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满足众生所求,增长自己的智慧,然后利益所有的众生,将生死烦恼全部都要去除,成为福德之根本也。就是告诉我们大家要懂得:愿力,它是启动所有人的本性的一种引擎,就是一种启动器。……你做什么事情是不是都离不开愿力。……大家都知道地藏王菩萨有一句叫“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还有一句叫“求诸所愿皆满足”,就是你只要有什么愿力,在愿力上你要有所求的话,地藏王菩萨都会满足你的要求的,也就是善愿。你们自己要懂啊。
【第2段延伸】: 关于学佛人的愿力
摘录:白话佛法广播讲座2017年3月11日开示 点击链接
很多人都知道,每一个大菩萨都有愿力,所以学佛的人必须大愿度众,必须自身老实修行,要都摄六根,把自己管住,因为没有人可以管住你们的嘴巴和心的。把自己的心管住之后,出来的全部都是善念、善行、善业,那你就能够在人间成为一个干净的菩萨行的人。
【第2段延伸】: 有了愿力要去行,行愿才能修出正果
摘录: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1集【起心动念即是业】 点击视频
真正能够为别人所想、为别人而 活的人,他的愿力就出来了。愿力在哪里?愿力在心里。愿力 不是告诉别人,愿力是自己用真心默默地耕耘。所以“行愿之 道”,你今天有愿力,你还要去行,当你行了这个愿力,你才能修成正果。
【第2段延伸】愿力是一种强大的能量体,能创造奇迹 点击阅读
在2014年12月12日的《玄艺问答》节目里,台长告诉我们,愿力是成功的基础,学佛人的愿力来自自身的慈悲心。
听众:师父,愿力是不是学佛的关键?用愿力来学佛和修心是不是更能消业悟道?愿力是从哪里来的?如何增强自己的愿力?
台长:首先,你第一个问题是对的,没有话讲,愿力是最重要的。愿力可以克服无穷无尽的阻碍力和心里的障碍力,实际上愿力是一种强大的能量体。你想问愿力是哪里来的?愿力是从悲心当中来的。当一个人很悲悯众生,懂得应该有慈悲心在这个社会上活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愿力出来。因为可怜别人,你才会觉得我应该更好地去帮助别人,因为你觉得世界上妈妈很可怜,所以你会产生一种愿力,“我一定要赚钱,以后养妈妈。妈妈很可怜,妈妈没钱,整天地在照顾我们,而且吃了这么多的苦”,所以愿力出来了我一定要把妈妈养得好,我要让妈妈享福,我要让妈妈能够更多地享受人间的快乐。是不是愿力出来了?(是)那么菩萨的愿力怎么会来的?菩萨看见人间这么苦,每个人都在菩萨面前哭着求,菩萨心里难过,所以菩萨悲愍心、愿力就出来了。所以当一个人有慈悲心的时候,他就会有愿力。慈悲愿力愿力靠着慈悲心,慈悲心才会带来愿力。所以当一个人整天很慈悲别人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愿力产生……
第3段原文
有多少学佛的人,他们学到后来为什么精神不正常啊,因为他们整天以为自己是菩萨,整天想做菩萨,他又没有这个根基,又没有好好地行门,又没有证悟,所以最后灵性上身了。
【第3段延伸】想要修成菩萨身的三个基本点
摘录:《白话佛法第二册》第42篇【运用智慧德能,调节调柔寂静】 点击阅读
菩萨不见人过,菩萨永远看不见人家的过失和过错。首先,拿这一点来衡量一下自己,你们谁能不看见人家的缺点和过错?菩萨是永远不见人家的缺点和过错。而师父在帮你们开悟时是不一样的,因为师父是为了救度你们,必须指出你们所有的缺点和过错,让你们知道和明白道理,然后好好地修正和改过。学菩萨是不能看到人非的,不见人过,但见己过,就是说用菩萨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永远看不到人家的过失,而永远看到的是自己的过失,都是自己的错。在人间不要论人家的对与错,自己做错了就是做错了,永远是我错,人家都是对的,因为这个世间都是空的,都是假的,是无常的,没有什么对和错,只有因和果。我没有对的,只有错的,这样才接近菩萨的境界。
只管耕耘,不计收获,这才是菩萨的境界。菩萨是只管耕耘,只管做功德,从来不考虑,今天种了这个善因,以后能得到什么果报?你只要好好地念经,拼命地做功德,哪有不报的道理呢?就像有些人问我:“卢台长我跟着你修行念经了,我会不会好?”就冲着这句话,别修了,因为连最基本的信念都没有,怎么样修得好心呢?
无心,学菩萨其中的一个基本点是无心。……无心就是说你不瞋恨,没有烦恼,无障碍。……但是,菩萨并不是真的无心,而是以众生之心为心,众生的心就是菩萨的心,大家明白了吗?众生之苦,就是师父之苦,师父现在是念念想着如何救度众生于苦海之中。
拓展延伸 第4-6 段
第4段原文
你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一个人能够成长的,靠的是众生对你的帮助,你才能成长的。你一个人就是做出成绩,也是大家一起的。所以为什么每位菩萨每位佛,他的成功都靠着很多很多的众生,还有护法神,龙天护法就是这个道理。
【第4段延伸】佛不能离开众生
摘录:《白话佛法第5册》第25篇【众生是佛,佛即是众生(一)】 点击阅读
佛离开众生他即是众生。佛不能离开众生的。佛一离开众生,他就是众生。佛的使命就是来救众生的。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佛是鱼,鱼不能离开水。鱼离开水了,鱼就不成为鱼了。正因为佛菩萨他们在无始劫以来,一直是替众生受罪、受难,他们才能成为佛菩萨的。你说说看,如果不替众生受罪,他怎么能够成为菩萨?也就是说,这个人是个好人,好人一定是帮助人家。整天帮助人家的人,他才是个好人;如果这个人开始不帮助人家了,他能成为一个好人吗?佛菩萨是永远帮助人家的。不帮助人家的人,他就不能成为菩萨。菩萨是下来救人的。他今天能救人,他是菩萨;如果他说,我不救了,到人间来沉迷于各种人间的贪瞋痴,他就不成为菩萨,他就成为众生。
第5段
我们要懂得,活一天就要感恩别人一天。都要麻烦很多人提供生命和事物,还有很多的帮助给我们。所以佛经三藏十二部都告诉我们,都在讲行愿。一个人不“行”行吗?一个人没有愿力行吗?六度万行,三十七道品,我曾经给法师都上过课,那些学佛的基本都是在这些地方。
【第5段延伸】发愿而没有落实到行为上,这个学佛是不真切的
摘录:《白话佛法广播讲座二》第5篇【反观自观 契合佛体】 点击阅读
我们要能够念佛、学佛、念经,一定要发愿,一定要修行。因为你单单念经,你又没有行为,你这个学佛是不真切的。也就是说,你嘴巴上说一套,而没有落实到你的行为上,你所做的一切,是不那么真切的。
【第5段延伸】六度离不开慈悲心
摘录:《白话佛法第11册》 第11篇《四无量心悟出六度波罗蜜》 点击阅读
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呢?波罗蜜就叫度到彼岸、到达彼岸,度就是达到了。就是说,你的布施已经到了忘我的、完全超脱自己的境界,已经到了彼岸,已经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就是让身处苦海的人能够恢复本来就有的觉知、觉能,所以能恢复本性的人就称为 “波罗蜜”,到达了彼岸,而且慈悲和功德,用波罗蜜以无私的对佛的愿力来做事情。只要你大悲普度众生,用波罗蜜,就是说用精进智慧到达彼岸的这种精神,无私的对佛的愿力:“菩萨,我一定度众生,我怎么怎么样。”大悲普度众生,无有疲厌,永远不会疲劳和厌倦地努力修心,你就拥有了波罗蜜。六波罗蜜就是概括了菩萨修行的方法。
现在你们知道了菩萨是怎么修行的。你们今天如果已经到达了很高的境界,已经是菩萨了,现在我们想向佛的境界修行,知道怎么修吗?六波罗蜜,又称为“六度万行”。这个“六度”就是六波罗蜜。“万行”是什么呢?就是什么都做得到,“万”并不是说只有一万,而是代表很多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你掌握了这六度,你什么都能做到了。
要记住,六度万行离不开慈悲心。如果正在修行的菩萨慈悲心不够,那就不会圆满,所以要想修成佛,不能离开慈悲心。
第5段原文
从心理行为上慢慢地改进自己,渐渐地你就会见地自然就会越来越进步,就是你对事物的理解,对佛法的理解。所以我们一定要证悟才能证果,每一个人心理的行为的改变,学佛之后很多人改变了。
【第5段延伸】身心都不能有漏
摘录:《白话佛法第八册》第27篇【身心都不能有漏】 点击阅读
当一个人真正地要学佛,要改变自己身上的毛病,他必须要堵塞他缺点的漏洞。也就是说,我今天是一个好人,我不能做一点坏事,我才称得上是一个好人;如果你今天在做好人,同时你又在做坏事,那你就不是一个完全的好人。
……漏分为心漏和身漏。心漏是什么呢?心里想不开,心里不明白,心里不开心,那就开始漏了。慢慢地越来越想不开,慢慢地越来越觉得自己冤枉,越来越觉得自己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而人家能够这样,那么你这个心就会越漏越光,所以叫漏光。身漏也是体漏,就是身体漏。
第5段原文
你只要心行改正一天,你的定力就会随之进步一天,你只要有这个愿力 我要改变,你每天就在改变当中了。
【第5段延伸】 – 用于战胜自己的私欲
摘录:白话佛法视频 第14集【自主烦恼,般若相智】 点击视频
很多人说:“我成不了菩萨,我成不了佛,因为我太自私了。”没有,你不是自私,你是不敢去攀登和战胜自己内心的私欲;如果你战胜了自己内心的私欲,你就拥有了无量心。
第6段原文
怎么样能够定得下来?怎么样从心行上去追求去修心?如果你表面上打打坐,念念经, 放放生,一路上去放生 一路上嘻嘻哈哈的,不懂得念经,你今天可能一车的放生只是个形式,而没有改变你。
【第6段延伸】改变自己的意识,改变思维,让心中充满光明
摘录:20120601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用精气神 转变欲望】 点击阅读
障碍为什么要用智慧来去除?这件事情明明不能做的,想开一点,我就不做了。很多女人生不出孩子,……这个时候心中障碍就来了,她会嫉妒所有的女人,嫉妒所有的家庭。那怎么样用智慧来把这个障碍去除呢?……就这么想:“有孩子,会有孩子的痛苦;没孩子,有没有孩子的幸福……” 心里这么一想:“我上辈子没有债主,我没有欠债的来跟我要债,我也没有还债的要我去还。所以,我没有孩子我过得很开心。我把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我的孩子,我对人家好,人家一定会对我好。”……这就是要人来改变自己的意识,改变自己的思维,来让自己的心中充满着光明,充满着智慧。
20200518【原文+资料】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53集【静定是观照】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