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第67集 心无所动 心无所住

02/06/2020 |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你们懂得佛法就能懂得人性,就慢慢懂得佛性是怎样的。大悲无泪,大笑无声,所以很多人开心地流泪了。师父跟你们讲,就是希望你们要明白,佛是怎样的境界,菩萨到人间来做什么,你们今天在人间应该做什么。

 

一个人学佛要有清净心,在经文中有一句名言“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意思就告诉大家,我们不应该住色生心,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能被人间的名闻利养所诱惑,我们的心不能随便随着物质或别人的心怎样想就改变。“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不能因为闻到香就动心了,不应该闻到声音、别人说的话就动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是《金刚经》中的名句,师父今天特别拿出来跟大家来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六祖初步的悟道就是这一句话,想一想,就这么一句话多重的分量,因为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

 

师父跟大家解释一下,原来我们的心本来就无所住的,我们的心整个都是无所住的,“无所住”就是空的,没有地方可以去的,就是告诉我们“此心无所住,无所住毕竟空”。你们小时候的心现在到哪里去了?你们小时候的恨心到哪里去了?小时候的贪心到哪里去了?小时候你们曾经被人家欺负,或者你去欺负别人,那些不好的心现在在哪里?所以它是无所住心,只是一个空的境界而已。“有所住”就是你把不好的事情、好的事情全部放在心中,你们想想心是不是会有压力?烦恼是不是因心而开始启动?好的——开心,不好的——难受,是不是由你的心开始启动?如果你不住在心中,那就住在空中,这个心今天无所罣碍。就像很多佛友告诉师父:“师父,我跟有些人讲话不要动脑筋的,我觉得很开心。跟他讲话就像跟小孩子讲话一样,因为他不会生我气,我也不会生他气。我讲话,讲什么他都能够接受,不会乱想;他讲什么话,我也不会乱想。所以我跟他讲话非常舒服,非常开心。”那就是无所住心。如果你有心了,担心他来找你谈,来抓你的烦恼,抓你的毛病,来讽刺你,对你造成伤害,你拥有这些心之后,就是“住色生心”,就住在这个人间的烦恼之中了,你哪来的自在,哪来的自在心?

 

真正的清净心不光是空,主要还是有境界。我们做人一定要懂得“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真正的修行应该心无所动——本来就没有心,我要去住它干吗?我要用心去盛那些肮脏的人间红尘中的名利物质干吗?所以应该“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说心有吗?有啊。在哪里?无所住。举个简单例子,你活着,对不对?对。你住在哪里?没有住在哪里,想住在哪里就住在哪里。说想住在哪里就住在哪里的人,他是不是得到自在?你今天被一个地方管住,你只能住在这里,是不是已经“住色”——住在色中?举个简单例子,在人间因为你的贪,因为你的恨,最后做错事情,那你必须住在监狱里,这个心只要住在监狱里,你是不是被管住了?你是不是这个心就住色了?所以要无所住,坦然。“我对谁都无心,我无心去伤害别人,我无心去接受别人对我的伤害”,你是不是得大自在?所以无心即有心,有心即无心,心在哪里?因为心没有来也没有去,无所住心。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要去“留心”,你一留心就一定会烦恼。

 

菩萨教我们,此心无形,犹如镜子。就是告诉大家,我们的心没有形状的。心有什么形状?你恨人家是什么形状?你看看,很多人硬要弄个形象出来,爱这个人就要弄一个寿桃一样的心形,但是这不代表你就拥有这个爱心。实际上心只是无形的,心脏有形,但是心所想出来的所有概念、理解、爱、恨……它都是无形的。这些无形的东西就犹如一面镜子,照到有形的物质,你心中就有有形的物质。你今天照到了爱,你的心中就有爱;你今天照到了恨,你心中就拥有了恨。所以“心如明镜台”,有境界,它就可以来照。一面镜子在心中,善恶都照在你的心中,照过了就没有了。你们看看一面镜子,刚刚照过镜子的时候,镜子里是不是留有你?这个你是不是一种假相的你?这面镜子是不是无所住?当你离开镜子之后,这镜子照到什么?照到的是空性,没了,因为你照过了,一离开镜子,镜子里就没你了,所以菩萨用明镜台来告诉我们心似明镜台——照见善即善,照见恶即恶,心中要存佛,照见即佛。这就是告诉我们,心中不能有魔,因为你有魔、有恨,你心中就留存着魔性。为什么很多人无论怎样劝他,他也不能拥有佛性?因为他已经用魔性占有了他内心的佛性。就像一个小孩子,你怎么劝他变好,他都不能变好,因为他心中已经有很多恶,所以他就很难变好。
佛像什么?要让佛性照亮你的心中。你这面镜子天天照见佛,而且要把这个佛留在镜子中,因为佛是一盏明灯。你们大家看,有些镜子里有灯的,把这个灯一开,镜子是不是越来越亮?你用心,这个灯就亮;你不用心,你这个灯就没开亮。所以当你心明眼亮的时候,你就无所住心,它就是一束光,光在哪里?光不会停留在某一个地方的。你们看看太阳的光,它随着时间而推移;人间的光,到了晚上大家睡觉的时候,都要把光关掉吧?它无所住的。

 

所以一切不住,如果你能够一切不住在你的心,就是实相境界。你们想想看,这两个人在吵架,你在旁边听,“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那个人好,这个人不好”,对你来讲,你没有去帮助这个,也没帮助那个,那你就叫实相境界。如果你跟他感情好,你帮助了他,那你就进入了虚幻虚相的世界,因为你带有感情,因为你的心中已经照见了某一件事物的是和非。为什么叫实相境界?实实在在。我们做人要实在,不要偏袒,不要原谅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不要原谅自己的毛病,要狠狠地和自己身上的毛病作斗争,把它斗倒,要彻底地消除,才能到达真实如来之相。

 

当你到达真实如来之相,说真话、实实在在地说话的时候,又要懂得“实相无相”。实际上我们人间,你最后修成了,你说“我已经不进入是非当中,我拥有了实相”,这个实相还有吗?实际上就是无相。你说这个人间一切都是虚空的——虚的、空的,你说有实相吗?肯定没有,一无所得。所以一个人,人生一辈子判定了某一件事情对的、某一件事情错的,可能在20岁的时候做这件事情,当时的环境、当时的理解、当时的道理,是对的,但是20年后的今天,可能是错的。所以这一切一无所得,我们为什么要去纠结在某一个点上所发生的某一件事情,抓住它不放,而且不停地去执著、固定自己的想法,让自己的意念得不到释放,得不到解脱,然后拼命地抓住,造成自己的我执、烦恼、无明?这样你就慢慢地进入了这个虚幻的世界中。师父跟你们讲“实相无相”,真正到了你认为这个事情是实相,实际上就是无相。

 

世界上的一切,生死都不可住。你们想想看谁能够永久地不死?我们再爱的人也会离开我们,再恨的人也会离开我们,这一切都是不可住的。所以你的概念、执著更不可住在你的心里,要像光明的镜子一样,能够看破红尘,能够点亮心中的佛陀之光,让自己心中的般若实相永照自己的前程,这样才能离苦得乐,才能用光明灯照亮你的前程。

 

如果一个人执著“无住”,又不行了。“我不住,我不把心放在这个上面,我执著我就不care(在乎)你,我就无所谓”,你又进入了偏执偏空。所以学佛非常难,你逼着自己说“我要做好人”,你可能是一个假好人,因为是你逼着自己做的,不是自觉做的;如果是自觉自愿做好人,你一定很自然地随缘,你就是个好人。任何人偏执就是不理解佛法,所以佛法让我们不要执著无住,“我做每件事情,你看,我都没有这个心好像去表扬自己,我无所住心,我就是为大家服务的,我很努力。”你执著了吗?还是执著。真正无住的人根本想都不想,帮别人做事情为什么要去想“我在做好事”?那么就是高境界。

 

不落于偏空,何以故?当知真空不空。什么叫真空不空?一个人进入真空中,实际上是不空的。当你在人间一切都想明白、想穿的时候,实际上你是生活在空的当中;但是生活在空的当中,你又在实相当中。这句话怎么讲?某一位老方丈老法师,他虽然已经完全看破,完全空了,但是他有肉身,还要生活,还要度人,你说他完全空了吗?他看破空,但是他没空,这就叫“真空不空”,他已经不落入空当中。这是非常非常难理解的佛法。

 

“空寂灵知”,当你不去想它,并不代表天上的菩萨或者你的思维中没有这种想法。这就讲得比较深,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要去帮这个人,你帮他的时候没感觉到“我在帮他”,但是在你还没去帮他之前,你的灵魂深处是不是想去帮他,有没有?有的。那么在空寂中有灵魂知道,也就是你的佛性知道,必须要去度人、度众生,必须去帮助众生。而你真正在帮助众生的时候,又没感觉到“我在帮助众生”。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师父的意思,这真的是佛法非常深奥的地方。我很喜欢用母亲照顾孩子来打比方。一个母亲完全投入在孩子身上,用心在孩子身上,她没有感觉到“我在为孩子做事,我在做把他们养大的事情”,但是实际上这个母亲做的所有事情有没有目的?在真空当中,对不对?她又不空,为什么?母亲教育孩子是天理,这是道理,所以她不空。因为她有这个道理在,虽然她没有去想,真空,实际上她还是有这个指导思想,冥冥中她的灵魂深处还是没有完全空。所以《心经》里还有《金刚经》里讲的深奥的道理就是,当你理解了,当你觉悟了,你已经解脱了,实际上你正在真和假之间,正在对某一个事物理解的过程中。为什么经文中经常说“无所住”?为什么有所住心,又为什么无所住心?实际上住和不住心,就是在一念之间。

<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