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人一定要懂得自净其意,要把自己的意念弄干净。怎么样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干净呢?首先要修止观,就是经常要心无罣碍。就像一间房间一样,你不要把东西塞满了,房间空一点,走进去会很舒服。就像家里的客厅一样,很多人喜欢把客厅塞得满满的,你说来了客人往哪里坐?你今天脑子里塞满了人间的名闻利养,你怎么能够停止自己的杂乱思绪?怎么能够正确运用自己对人间的观察?
止观就是参禅。参禅是什么?就是用悟性去理解人间的事物。为什么这个人要做这件事情?为什么你很喜欢这个人,而不喜欢那个人?这些全部都是要参禅的。参禅就是去想。怎么想呢?这种想是禅定出来的想象,而不是去观想。禅是一种自然的悟性,让你感受到某一件事情的存在和影响,以及你心里的感觉。我们人往往天天对着菩萨求:“菩萨,你保佑我!”但在实际生活中,每天做人做事杂念纷飞、思绪散乱,天天脑子里什么都有,想着吃什么穿什么,自己应该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可是心中就是没有佛。每一天活在杂念中,会让自己失去很多智慧,所以失意就会随之而来。
常言道,人之失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碰到很多的失意、不开心和难受,怎么样来克制自己的失意?怎么样来制止自己的不良情绪?菩萨叫我们治之以忍,能够忍耐的人就会慢慢地化解自己的失意。你看很多人,不开心的时候能够忍耐,继续笑嘻嘻,在家里先生跟自己闹了,她就微笑应对,因为她知道这是无常的,很快就会没有的,她就是忍耐。当你开心的时候,快意来的时候,治之以淡,治疗它的方法就是平淡、淡定。
所以开心也不要过分,伤心也不要过头,常令心无增减。也就是说,你要经常令自己的心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一般人开心了,会增加自己快活、开心的那种情绪;不开心了,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没劲,感觉没劲就是“减”。在精神上什么属阴?阴就是看什么都没劲,做什么事情都没劲,感觉什么事情都没意思。你今天不开心了,别人说:“来,我带你出去,咱们逛街去吧!”“没劲。”别人劝你:“今天这件事情,算了,你不要再去想了。”“我没劲,我不想出去。”那么,你的心就是有增有减。
《心经》告诉我们“不增不减”,实际上就是讲,我们在人间看到好事,不要让自己的心有所增加,不要太开心。看见不好的事情,也不要整天感觉没劲,好像这个世界全部都是给你带来烦恼。有哲学家就说了,站起来蚂蚁一个都看不见,蹲下身来蚂蚁一大片,这就是说的人的情绪变化。所以,当一个人真正的心无增减、不增不减,他就是名入道之人,就是已经有点开悟了。古时候说一个人开悟不开悟,实际上不用“开悟”这个词,而是说这个人得道、入道。入道是什么?就是刚刚进入觉悟。得道是什么?已经觉悟。所以,佛法会给人智慧的启迪。
要学会容人之过,不管别人做错什么,你都要能够容忍别人,因为他不是你,你的心不代表他的心,你的行为不代表他的行为。你不能容忍他,就说明你的心不能包容他。很多人做事情的确不尽人意,的确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顺利,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和事物并非为你所有、为你所用,他们在人间并不是冲你而来的,人家是有冤的报冤,有恩的报恩,有仇的报仇,每个人到人间来都有他自己的事情。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是你一直能用下去的,也不是你一直能够拥有的。当你拥有了这种菩萨的思维和智慧,你就会慢慢地懂得,人间的欲望永远让你无法得到满足。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你满足?就算你今天满足了,你明天又会不满足;这件事情你满足了,那件事情你又会不满足。所以,人就是永远在无法满足的欲望中痛苦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