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法171114
我们说不管在这个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人学佛最主要的是控制自己的心性。很多人为什么会失控,因为他根本没有得到佛陀的教义。他脑子里都是想着人间的事情,计算着别人的错误。很多人一般在人间活着,总是离不开自我,脱离不了自己的小我,一直自己在很多问题上化解不开。其实佛教的智慧是什么?佛教的智慧就是让你开悟,就是让你有般若。但是我们不是经常说,人间不是也有智慧吗?人间的智慧到底是什么呢?人间是小我者智慧,而佛法是不异世间法。从学佛的角度来讲,我们要真正地脱离人间的聪明,假智慧,也就是佛法界讲的“世间的聪明”——世聪;要真正的懂得,要脱离世间聪明那就是要理解事物的本质来脱离表面现象。
佛所说的智慧是由戒定而来的,而人间是没有戒,也没有定的。有些人是与生俱来的小智慧和小聪明;有些人是自以为聪明,自以为很有智慧。其实佛所说的般若智慧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我们佛性的本源体。长期学习佛法,长期研究佛法,长期和佛的理论生活在一起,这时候你的人的境界就会提高。长期学佛的人——叫“熏习”,就是整天听菩萨讲话,做菩萨的事情,理解菩萨对某一个事情的能力,就会产生对宇宙人生根本的理解,就会体会到“哦,宇宙人生到底怎么回事?哦,原来是无所住心的,没有一个地方是住的了的,全是无常的”。正是因为对宇宙人生根本的理解了之后,他才会产生对宇宙和人间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就是让你脱离世聪——世间的聪明。而这些观点的产生都是因为你懂得了离苦得乐,因为你懂得了利益众生。台长告诉大家,对菩萨的一些智慧的理解应该由提高境界来讲,而不是单纯的从人间的理解来讲的。
很多人说,是不是智商高的人就比较有智慧啊?智商高不一定有智慧。辨别人间的得失名利那是智商高,但是不一定代表境界高啊。有一些人试图把聪明和智慧做出区分。有的人说,聪明是反应,智慧是思考;也有的人说,聪明是形式,智慧是思维;也有的人说,聪明是知识的积累,智慧是认清事物的本相。其实这些都有很多的道理。聪明只是利益自己,但是也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对不对啊?过去很多人讲,有些人太聪明了,最后反而被自己耽误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世界就是告诉你们,人间的所谓世聪——世间的聪明智,实际上可以利人,也可以害人。因为聪明是一个人的意识,而智慧是超越人的意识的。
很多人以为,耳听就是耳聪目明。实际上我们从生理功能来讲,就是知人为聪,知己为明。你知道别人,了解别人是聪;知道自己的人就比知道别人的人更有智慧。所以我们说耳朵不如眼睛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有时候耳朵听了更容易失误。记得台长小时候上体育课,老师跟我们出了一道题目,让我们排成一行,然后老师从第一个孩子这里开始传话。记得当时,老师讲了四个字“提高警惕”,让孩子们一个个往下传。然后大家往下传了,到了最后告诉老师传的是什么。一个同学跑上去跟老师耳语,被老师一顿臭骂。这个台长印象特别深,因为这个同学跑上去不知道跟老师讲了一个什么字。这个事情就说明人跟人传话会传出更多的话来。你眼睛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实的,何况你听到的呢。所以聪明就是耳聪目明。“明”是明自己,“聪”是理解别人。聪明的人智商很高,而智慧是不一样的。智慧实际上是你通过某件事能够看到它的本质,而且你能够完全理解它。
六祖慧能曾经讲过“下下人有上上智”,你别看他地位不高,但是有时候有的人就有超越凡人的智慧。学佛也是这样,要有智慧的来学,而不是简单的迷信。真正有智慧的人能够断迷惑,叫“断惑正信”。一个有智慧的人可以消除很多烦恼。台长认为我们学佛人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拥有理智,有了理智才会有真正的智慧产生。理智怎么来的?克制,戒,觉有情——就是觉悟了有情众生,了解有情众生,你才能够去帮助度脱有情众生。
佛法讲过六度,很多人背的出来,其实这六度就是一个阶梯,一阶一阶的。先是做人要布施,对人家好,然后自己持戒,之后学会忍辱,忍辱之后还要精进,精进之后你才能禅定,禅定之后你才会有般若。般若是什么?般若就是你的核心,般若就是你拥有了佛菩萨的智慧。这六度实际上就是一个比一个严,一个比一个难。
我们讲“因由戒生定,因由定发慧”,定了之后你就会智慧产生。学心灵的佛法,我们的身口意都要戒,戒是防止你的心做恶。所以戒是防心,定是修心,慧是明心。“戒、定、慧”三个,戒是防止你的心出偏差,定是要好好修理你的心,慧是已经明心见性了。所以人间的智聪和菩萨的智慧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