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法170408
心念是你的关键。很多人说:“不管碰到什么事情,我的心不动,我的意念就没有动。”
一个人怎么样真正的让他自己能够“无我”,真的没有念头,佛教当中,经常大家都听到的一个叫“三昧”,尤其说到“念佛三昧”,“三昧”就是说:让你的修行者的心啊,定于一处,而没有这种散乱的状态。
“三昧”,实际上,它是几个梵语,samadmi,samadhi,它是“三摩地”,实际上就是“三昧”,就是你没有自己的杂念,心、神非常得平静,“三摩地”,就是佛教的修行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
“三昧”可以翻译成什么呢?定,心定下来,“正受”,正受就是,正精进、正念、正受。然后呢,就是“调直定”。把自己的心调到直心,直心是道场,就是非常的能够定下来,而且非常正直,正心行处,那就是你的心啊,非常的正啊,“三昧”是一种禅定的一种境界,就是你不受外界的影响,你的心能够集中一处,所以叫“正受。”
学佛要正心、正念、正行。正心行处要把自己的心,善良的心,凝固在一起,“息止”,就是说不要去乱想,不要有杂念。因为当一个人,如果你的心,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它会有两种力量产生:一种是你的精进,这种定象,就是定力的现象;还有一种呢,就是让你的境界,进入了一种非常崇高,和超越的境界。
如果你生出来,这个人就“生得定”,与生俱来的这个定,你去看很多小朋友刚刚生出来,有的小孩子就从小就很稳定,有的人的生出来,哎呀,就不停地闹。实际上也是一种,一种叫“后得定。”
小时候的时候呢,心很乱,经常的杂念纷飞,修心修到最后呢,这个心,达到“三昧”的状态的时候,这个正精进、正智慧就开始产生了,然后,得到一种真理,得到真理之后,他会感受到自己修行的一种圣境,圣境就是一种圣人的境界,这个时候你有三昧的境界了,开始开悟了。
经常说:念经念经,学佛学佛,实际上就是把心归于一处,不要散乱,不要杂念太多,杂念一多,哎呀,我的家,我的孩子了,我今天的事情还没做完,哎呀,我这样的话怎么办呢,你这种杂念一多,你就心就不归于三昧处,却杂念就多了。
大家还知道,有个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实际上,也是一种禅定,也是一种境界,因为你观佛、念佛,称念佛,经常地看着佛,然后经常念佛,经常看着观世音菩萨菩萨,念着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有的人经常看着阿弥陀佛,念着阿弥陀佛的名号,实际上,就转成了自己内心的“念佛三昧。”
因为三昧,它会变成“因行”和“果成”两类,那么“因行”是什么呢?“念佛三昧”就是指:一心一意看着佛像的相,很好,相好庄严,佛像非常好。然后呢,一心念佛的名字,称为名念佛,所以“因行”,因为的“因”,行动的“行”。“果成”的是什么呢,“果成”是念佛三昧,是什么意思,因为你的心啊,入了禅定了,因为你观着菩萨的那个相啊,实际上在你心中,就把佛像进入你的内心当中,你的心就会禅定,就定得下来。
“念佛三昧,”实际上也是一种修行法。观佛和念佛,所以叫观、念佛。我们在人间的名词,都是从佛经上来的,佛经上有一个叫观、就是看,念就是自己心里的念头,嘴巴里念念有词,就形成了佛经上经常讲的一个词:叫观念,经常说:“你的观念不对呀,”就是你看问题的观点不对,你的念头出来不对。
你比方说:你观无量佛经,观,就是看无量寿佛,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就是你看见佛的像,你在看见佛的像,浑身发光光明,然后呢,让你明心见性。
我们人呐身上有业障的时候,看了菩萨的像,你不会产生一种感觉,如果你心中非常得慈悲,你非常得感受到菩萨慈悲的这种心,和菩萨的这种无我的愿力,这个时候你跪在菩萨面前,你可以见十方一切诸佛,因为你跪在一尊佛面前,你可以想到,十方世界一切诸佛菩萨,这个时候你见到了诸佛,就是所有的佛,一尊佛而见诸佛,你就是得念佛三昧。
念佛“念”,因为不单单是嘴巴念,还有“思念”,“观念”,“看佛”,“心中念着佛”。念佛三昧,就能灭除种种的烦恼,和先世的诸罪。就是你的前几世的很多的罪孽。
过去也有法门就是说,观念,三昧,就是说,跪在那里,心中什么都不想,看着我们的伟大的佛,看着我们的观世音菩萨,慢慢的,眼泪就掉下来,就像我们有时候,自己在海外的游子回到了祖籍国,看到了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甜酸苦辣,什么都讲不出来了,那个时候看着母亲,然后突然之间,眼泪就流下来一样。
实际上,它是一种内心的对照,是一种内心的感应。母亲心疼你,但是自己孩子呢,看着自己的母亲那个脸,千言万语都没有了,就是化作一个观,化作一个念,就是思念,所以这样的时候,你就是心和母亲连在一起。
我们拜佛的时候,看着菩萨的这个庄严相,想着菩萨的庄严的行为,我们什么都没有了,这时候你就心和佛合一,你就产生了三昧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