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20250303 专题分享 |中庸处事是智慧

05/03/2025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20250303 专题分享【中庸处事是智慧】

 

懂得珍惜真正宝贵的东西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如果您无法登入以上视频链接,请点击此链接下载视频)

 

摘自 2018-05-19 卢台长新加坡《玄艺综述》大型解答会 节选

原文链接

有一位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这位师父必须坚持购买者先付款,否则他决不动笔,这种作风常常遭到世人的批评。

 

有一天,一位女士请月船禅师帮她作一幅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我多少酬劳?”“你要多少我就付你多少!”那女子回答说,“但是我要叫你到我家去当众作画。”月船禅师答应了。

 

原来那女子家中正在宴请宾客,月船禅师以上好的毛笔为她作画,画成之后拿了酬劳就要离开。这时候,这位女士突然对桌宴上所有的客人说道:“这位画家只知道要钱。他的画虽然画得很好,但是他心地肮脏,金钱污染了他的善和美。出于这种污垢心灵的作品是不宜挂在客厅的,它只能装饰我的一条裙子。”说着,进屋拿出自己穿的一条裙子,要月船禅师在裙子的后面作画。

 

月船禅师问道:“你出多少钱?”女士答道:“随便你要多少。”月船禅师说:“文银200两。”显然这在当时是一个特别昂贵的价格,但是那位女士爽快地答应了。月船禅师按照要求在裙子上画了一幅画,就走开了。

 

很多人怀疑:“为什么只要有钱就好,你受到任何侮辱都无所谓呢?月船禅师,你到底心中有什么想法呢?”

 

原来,月船禅师居住的地方经常发生灾荒,富人不肯出钱救助穷人,因此他自己筹资建了一座仓库,储存稻谷以供赈济之需。又因为他的师父生前非常慈悲,曾哭着许下大愿,愿帮助当地的民众消除灾荒,他要建一座寺庙,但不幸,其志未成,师父就坐化了。月船禅师立志要完成师父的遗愿。当月船禅师完成志愿之后,他抛弃画笔,退隐山林,从此不复再画。

 

我们学佛人在人间,为了学佛,有时候被别人不理解,会受到一些语言的侮辱。佛法的忍辱精进就是让我们知道,只要坚持自己的行为是正直的,是为众生的,就不必去计较别人对自己暂时的不理解,要把完成自己的正信正愿放在首位。

 

想改变人生的境界,先要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去为那些还没有努力的未来担忧,我们要只为当下存在的现在去努力。实际上每个人在学佛中,努力和理想之间,永远是在艰苦、失败和成功之间,但在你心中永恒不变的,就是你的忍耐与精进之心。很多人说“为什么他们不尊敬我?”台长告诉你们,不要去抱怨、埋怨别人不尊敬你,你要想让别人尊敬,不如先让自己变得更加高尚;你抱怨自己的命差,不如让自己先善良。对人要广结善缘,你就会拥有贵人缘,你的命运就会改变。

 

2007年一个寒冷的上午,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地铁站里,一个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六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他前面的地板上放着一顶帽子,显然这个人就是一位街头的卖艺人。没有人知道这位在地铁里卖艺的小提琴手叫约夏·贝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一首世界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

 

在约夏·贝尔演奏的40分钟当中,大约有2000人从他的面前走过。大约三分钟之后,一位显然有音乐修养的中年男子知道演奏者是一位音乐家,他放慢了脚步,停了几秒钟听了一下,然后急匆匆地赶路。大约四分钟之后,他收到了他的第一块美元,一位女士把这块钱丢到了帽子里,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六分钟的时候,一位小伙子靠在边上听他的演奏,然后看看手表又往前走。10分钟的时候,一位三岁的小男孩停了下来,但他的妈妈使劲儿拉扯着他,匆匆地离去。大概到了40分钟时,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还有20个人给了几块钱就离开了。到此为止,贝尔总共收到了32块美元。要知道,在两天前,贝尔在波士顿的一家剧院演出,所有的门票全部售完,而要坐在剧院里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曲子,每一个人平均要花200美元。

 

其实贝尔在地铁里的演奏,是《华盛顿邮报》主办的一个叫“关于感知、品位和人的优先选择”社会实验的一部分。实验结束之后,《华盛顿邮报》在报纸上提了几个问题: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下,在一个不适当的时间内,我们能够感知到什么叫美吗?如果能感知到,我们会不会停下来欣赏?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承认谁是天才吗?

最后实验者得出的结论是: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界上最美好的乐器来演奏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品时,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听听都做不到。在匆匆而过的人生当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其他珍贵的事情,包括我们心灵的深处。在人间,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忙碌,一日三餐,只是为了活着,以至于我们没有感受和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为我们的付出是多么的珍贵,我们甚至忘记了青年和少年时代那些纯洁的感情。

 

我们人像个陀螺一样,每天在金钱、地位、色欲当中轮回不休。我们拥有了一些明明知道会失去、不能长久的利益,得到的却是每天在伤害我们的烦恼、恐惧和忧郁。我们忘记了为什么在人间活着,我们总是活在一个自己设计的未来当中,忘记了生活当中除了竞争和财富,人还应该有良心、慈悲、理解、慧命和喜舍。如果我们把拥有和财富当成了生命的全部,那么我们就错过了人生真正的义谛。希望大家好好学佛,天天拜佛,心中拥有慈悲,你会在人间拥有无限的爱。

 

 

 

 

人生就是要不断调节 走中道

摘自 白话佛法 (八) 31、【中庸之道的心态】节选(原文链接

佛教导我们要中观,就是不管发生什么事要在当中来看事情,孔老夫子叫我们要学会中庸,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懂得中庸,什么事情做得不要太绝,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紧。想想看,你们穿衣服是不是这样啊?太紧的衣服穿着难受,太松的衣服像借来的,所以要不松不紧才好。做人也是,明明知道他在搞你,对你不好,你也不要去搞他,但是要让他知道,我也不是好惹的,要中庸啊。一辈子在公司里被人家欺负,那也有可能你被人家赶出去,虽然你可以境界高地说,那是我前世造的业,但是用中庸的思维,你可以不被人家赶出去,照样在公司里工作啊,那不是更好吗?对你的老婆,对你的老公,对你的孩子,都不要过分地对他好,也不要过分地对他不好,你就会得到中性的回报。如果你说“我爱死这个人了”,你一定会为他死掉。“这个儿子,我爱死他了”,你会为这个儿子死掉的。所以,师父讲你们是为你们好,师父讲了你们,你们不听,师父就中庸了,师父就不讲了。

 

学佛做人要懂得调节,中庸就是要调节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不要让心太难过,不要让心太烦恼,不要让心太悲伤,也不要让它太开心,更不要让它太“骨头轻”。身体不要让它太刺激,很多人去儿童乐园游玩的时候,只管玩得很刺激,结果心脏不好,头晕呕吐,所以,人要懂得调节好自己的身体。想发脾气的时候不要发,不发脾气的时候想一想,我也有尊严,我们不能有脾气,又不能没有脾气,没有脾气那也不可能,懂得调节是最重要的。

 

佛法最根本的智慧就是中观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36集【中观中道,三解脱门】节选

原文链接

看什么东西要中观,看这个人有点儿缺点,但是总的来讲他品质很好,他道德不错,这叫“中观正见”。这个人是有点儿毛病,毛病来的时候很讨厌,但是他本性还很好,而且他学佛,应该保留他的慧命——中观正见。所以见道,根本智是什么?佛法最根本的智慧就是中观。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如果用中观来看待一切事物,我们的心就是非常好的态度,为什么?心态正常。对一个很讨厌的人,我们说“这个人很可怜”,那么大慈大悲心就出来了;这个人做得很好,我们考虑到他也还有不足之处,希望他能够改变得更好,是不是有一种精进力出现了?什么事情把它看成中观,不空也非有。不空——你心中虽然说“这个人很好”,但是你也没有把他放在心中,也没有说他完全好,我们说“不空也非有”,也并不是没有。我今天看这件事情,中观中道,总是有的,完全把它看成有,它又没有。所以好像看上去是空的,其实好像它又是有的,这就是即空即有。

 

得中观正见的前提是什么?一个人要想真正地得道……学佛人经常说“我要得道”,什么叫得道?看人你不要把别人看扁了,中观正见,你就是得道了。如果大家都说这个人不好,你说“这个人他也有他的优点,虽然他有缺点”,你是不是得道之人?

 

学佛人要刚柔并济

摘自 白话佛法 (十一) 47、【究竟 禅定 觉悟】节选(原文链接

学佛做人要学会看事情的两面性,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少看别人的缺点。看什么事情都要两面性,学会刚柔相济,不能对别人太刚,对自身的戒律要刚:我坚决这样,我不能违背戒律,我不杀生,我不妄语,我不邪淫,我不喝酒,我不偷盗,没有什么客气的,这些都是做人要做到的;但对众生的习性,则要柔和地加以劝说。

 

观音堂的佛友爱讲话 要圆融地开导

摘自 Wenda20190317 03:00 节选(原文链接

女听众:来观音堂礼佛的佛友比较多,经常会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妈妈佛友见面喜欢聊一些家常,讲一些是非,然后义工会说:“你随缘就好,不要太约束佛友。”但也有义工觉得,如果不和这些佛友讲明白,对菩萨是不尊重的,对观音堂的气场也会有影响的,可以随缘但不是随便。请问师父,他们要如何圆融地劝说这些老妈妈佛友少谈是非,而不产生冤结呢?

 

台长答:这要看觉悟的。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觉悟高,他可能到了观音堂就会磕头、念经;一个人觉悟低,他还会讲一些闲话、人间的事情。但是也要尽量地好好地劝,不要太强制性的,因为他谈了那些是非并不代表他念经念得不好,也并不代表他不修行、不学佛,所以还是要尽量能够帮助他们,跟他们讲。讲还是要讲,但是也不要强行的,跟他好好讲(好,感恩师父)

 

义工组长对义工“狮子吼” 是否如理如法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如果您无法登入以上视频链接,请点击此链接下载视频)

 

摘自 Shuohua20161021 20:46 节选(原文链接

女听众:在法会上有的同修是负责一个小组的,做事会比较有经验,所以把他作为义工组长。但是在做义工的时候比较凶的态度命令同修做,做得不好,直接声音高八度。其实同修也在努力做,但是组长甚至会当着很多同修的面指责同修哪里不对,让同修心里直接就有阴影,有的时候还会哭。师父能不能开示一下这样子做可不可以,如理如法吗?

 

台长答:实际上,这个事情要看个人的境界的。有的佛友的确是不大听话,因为他们没有自觉,不懂得怎么样做什么事情要自觉。义工组长有时候声音响一点,那是他自己的修养。那么有的是着急,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这要看这个义工组长他自己做得怎么样,他如果自己做得很好,他对人家凶一点,应该说是有待改进,但是至少基本上还是如理如法的。那我问你一句话你就知道了,爸爸妈妈对孩子很凶,是为孩子好吗?(是)如果没有其他的意念、杂念的话,你能说爸爸妈妈是害他吗,是为他不好吗?并不是这样的,所以还是如理如法的。如果这个人比较偏心,自己很自私,自己又不咋地,那么就出问题了,说明他对某一个人特别好,这就叫有分别心了,明白了吗?(明白了)但是作为一个义工负责人来讲,他自己本身还是应该不能太凶的,不要太凶。但是有些人的确是让人烦的,他不守义工守则,他有时候不严厉……佛经上叫“狮子吼”,有时候菩萨、护法神对人,要唤醒他的时候,要像狮子一样地吼,对他“你不能这样啊!”像狮子一样吼,《金刚经》里就有(就是礼佛大忏悔文里边有一个南无狮子吼自在力王佛)看见了吧。现在你修得蛮好的嘛(感恩师父)

 

理解师父的话要全面,不要断章取义

摘自 Shuohua20161028 19:24 节选(原文链接

女听众:师父,最近有一个师兄打电话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说有义工组长把师兄骂哭了,师父非常慈悲说义工组长也很不容易,有时候义工不听话,那“狮子吼”也是如理如法的,非常理解师父的苦心。但是这样会不会影响和同修之间的关系呢?会不会又结冤,而且效果不好?

 

台长答:为什么把师父后半句话拿掉?师父先说这个义工组长也不容易,要管,有些人觉悟不高,的确要“狮子吼”,让他们听话,但是师父后面怎么讲的?怎么不把我后面话讲出来?断章取义,师父后面的话就是说作为一个义工组长,要学会修养,不能冲着人家这么吼的,要好好地去跟人家讲,能讲为什么要吼?你们听话我为什么要吼?不听话了才要吼。一个小孩子在家里不听话了,爸爸妈妈才要叫,对不对?(嗯)所以作为一个义工组长,你必须要有修养,你没有修养,整天冲着人家吼,那也不行的。所以我讲话是两面的,从正面来讲,义工组长不容易;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义工组长还是要加强修养啊(对,是的,对不起,师父)断章取义(对,师父说得很对。我们没有来澳洲之前,在中国有一些人就比较随便地批评别人,但是来到澳洲以后,发现澳洲人习惯很好,真的是口吐莲花,很少说别人不好)他不讲的。你看看澳大利亚人坐在那里等火车,等一个小时没人讲话的,没人骂的,要么走掉。你想想看,要是碰到脾气不好的人,早就跳起来骂了,对不对啊?(是,我们学佛人也要跟他们好好地学习)这就叫修养嘛,要有修养(感恩师父,师父您保重)

 

弘法过程中 如何看待同修的抱怨

摘自 2016-04-25 新加坡《世界佛友见面会》共修组提问 节选

原文链接

问:在共修组团队做法会义工时,有些助缘的师兄十分想做义工,共修组会给师兄机会。但在实际做义工时,有部分师兄不是很积极,或者有诸多抱怨,虽然对整体的工作表现没有太大影响。请问师父,共修组给他们机会做义工是否如理如法?

 

答:首先,给别人机会那是应该的,如果人家有这个积极性;那有时候抱怨是必然的,有一些想法让他们讲,讲了之后帮他们解决,让他们想到:并不是所有的义工都是菩萨,我们大家能够一起在学佛的路上成为佛友,就是大家都在学。并不是每位学佛的人都能够变得非常非常像菩萨一样的,所以要原谅别人。

 

师父能看到我们的毛病 但依然慈悲鼓励

摘自 Shuohua20170127 01:04 节选(原文链接

男听众:师父您好,弟子向您分享一位同修的梦境。有一位同修梦见佛祖对他开示说:“学佛不是简单的、一天两天的事情,学佛是长久的、持续的事情。今天你有苦难了,有求于菩萨,菩萨深知众生疾苦,有求必应,非常灵验,但人们的通病就是出尔反尔,说的不算。你们这些佛子们一定要修戒定慧啊,改掉这些坏习惯,学佛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每一天都应该是一种进步。看你们的师父,精进不精进?努力不努力?这才是一个标准的学佛人啊。末法时期要以戒为师,依法不依人,什么都一样,要心中自信长明灯,不断地照亮你前方的道路,不要走走停停,修行不是简简单单的法布施,要自觉自悟啊,给别人看了一大篇,自己吸收了多少?

 

要不断地提炼精华,哪怕一天记住一句,对于你们也是一种积累。学佛人就是看什么都要顺眼,看什么都要随缘,不要看不过眼,看不过眼那不是学佛人,那是人间是非人。搬弄是非者,必是是非之人。所以要远离是非之人,要觉自身之觉,悟心中自性,觉中有悟,其华精微,自妙其言,智者闻风止步,愚者闻闹围观。希望众位佛友们广发菩提之善心善念,多多弘法,帮助好你们的师父,未来之时成就佛果,其乐善乎。感恩大家。”师父,这就是那位弟子梦到佛陀对他的这段开示。

 

台长答:这完全是真的。你看看佛陀,其实佛陀的文采非常好,佛陀当年在现在的尼泊尔、过去的印度出生。2500年前,他们说的语言……为什么佛陀会说国语呢?因为他完全是意识当中说话,你明白了吗?比方说他现在跟一个西方人说话,就像翻译机一样,他的意念出来的就变成英文了,明白了吗?(嗯)很厉害的,佛陀的意思就是让我们要懂得要珍惜,要不忘初衷,一个人要知道今天得来的这些东西是什么地方来的,是谁给你的,不能忘乎所以。不能老把自己去跟人家比,对不对?你去攀比好了,你现在得到了,比方说你不停地贪贪贪,贪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就是这样。

 

有些人过去是一个普通的佛友,他很精进、很努力,结果在共修组里面做了一个领导、负责人了,忘乎所以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贪名贪利了,最后弟子开除,什么都不是,你不就是一个普通人吗?所以不要以为自己啊……自己要想明白的。用现在社会上来讲,人贪心得真的很厉害,离开了菩萨,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今天不学佛,谁会看得起我们呢?今天我们学的是心灵法门,借着观世音菩萨的光,大家才这么尊敬你的,对不对?包括很多法师,因为你今天是佛法,人家才尊重我们的佛,才尊重你们的法的,对不对?(对)所以要懂得这些道理。人啊,时间一长就会忘乎所以的了,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老觉得自己怎么样,这个就是在新年年三十晚上台长必须要跟大家讲的。人要放下执著,放下自己的瞋恨心,你看有的人跟人家一吵架,一争,马上先把人家不好的东西全部记下来了。如果你是一个正能量的人,你跟人家一不开心,首先你就记住人家怎么对你好的,怎么样……比方说有些弟子,他离开师父了,他只想到自己跟着师父之后得到了多少,后来没有了多少他就瞋恨心四起,你怎么不想想你当时得到了多少,对不对啊?(对的,是这样的)

 

夫妻也是这样的,一吵架的时候人家待你多好你都忘记了,只是记住人家对你不好的部分,所以才会离婚,离婚嘛你自己吃苦头啊,对不对啊?(嗯,是的)人生道理和佛理都是一样的,异曲同工(所以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对了,你去看好了,很多人没有感恩心的,你把他……很多共修组的负责人,台长怎么捧他,本来一个小小的留学生,在海外谁理他啊?因为做了负责人了,大家供养他了,对他好了,“哎呀,把你当菩萨一样的了”,忘乎所以了,马上就自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贡高我慢了,连师父他都不买账了,接下来你有什么?后来离开我们心灵法门了。你有什么?一个打工仔啊,谁会把你当菩萨这么尊敬啊?你想一想,你是借了菩萨的光啊。

 

(明白了,感恩师父的开示,弟子一定会谨记师父的开示。佛陀的这个开示当中,我们知道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断轮回。断轮回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靠自己的努力,再加上佛菩萨的慈悲加持。请问师父,如果我们精进修行,那么自力和佛力的比例是多少?会慢慢改变吗?会不会随着我们自己的修行精进、努力,自力越来越大,佛菩萨的加持相对来说就会慢慢地减少?)佛菩萨的加持力越来越多,当你越自力越开悟的时候,你接受到菩萨的佛光越多,是这个概念,并不是说你自力了,就没有加持了。比方说,举个简单例子,你小时候在家里,爸爸妈妈加持你,给你力量,因为你小(嗯)爸爸妈妈给你力量加持了,你就感觉到“哎呀,我要靠爸爸妈妈”,等到你自己长大了,爸爸妈妈并不是不管你了,他还想加持你,还想给你力量,但是有些人自己觉悟了,他就感觉到自己能干了,没有菩萨的加持他自己开始乱来了,那就修偏差了。而有些人自己越觉悟越独立,越觉得“哎呀,难能可贵啊,我小时候多亏爸爸妈妈这种加持,所以我现在还是要让爸爸妈妈多对我讲讲,我应该怎么样做人,应该怎么样更懂事情”,这种人会得到双倍的加持力。

 

(明白了,感恩师父。佛陀说:“出尔反尔是人的通病,很多学佛人不自量力,一开始许了很多的愿,到最后又做不到。”如果对一件事情不是太有把握的时候,是不是情愿先不要许愿,而是请菩萨加持能够成就自己的这个愿力,等到完全自己胸有成竹的时候,觉得能做到的时候再跟菩萨许愿,这样会比较好呢?)对啊,就是这样。只有得到菩萨的加持之后,你开悟了,你用悟性来许愿,跟你自己为了得到某种目的而许愿不是一个概念。我今天为了让孩子考进精英中学,“菩萨,我许愿啊,我怎么……”你说这种愿力有用吗?有目的地许愿。而不是开悟了,我知道人间的一切无常,我懂得了,这个时候许的愿力,你做得到了,你才能许,你做不到不能许,就这么简单。你今天说“我不抽烟了”,你真的决定不抽了,你才能许愿;你说:“我试试看吧,我先许个愿试试看吧,我尽量不抽。”你说一样吗?概念不一样。

 

(明白了,感恩师父开示。佛陀说,师父您是一位标准的学佛人,要我们跟师父您学习。请问师父,您在碰到早上很累爬不起来的时候,身体很累节目做不下去的时候,弘法很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您是抱着怎样的信念,让自己能够持之以恒,继续坚持的呢?请师父为我们慈悲开示一下)佛陀是鼓励我,师父很惭愧,修得还很不好,佛陀能够这么讲我,我自己心里很难过,因为我做得真的很不够。师父心里只有两个字——努力,我就拼命地努力。我写稿子,坐在那里睡着了,醒过来我再写;我今天爬不起来了,我就尽量爬,爬不起来我再爬;我今天有压力了,我再顶,有压力了我再顶,有压力了我再顶……继续坚持,就叫持之以恒。你有恒心,你就能抵挡住压力。很多人为什么被压力摧毁了,因为他没有持之以恒的心,因为他没有一种能量,所以很多时候忧郁症的人、想不通的人、想法很多的人,实际上讲得不好听点,就是没有一种坚信力,你对菩萨坚信你就不会乱想。

 

很多人为什么夫妻会这么吵……我今天在写澳门稿件的时候,我看了一个案例,夫妻双双吵架,为了一点小事情吵架,留下了一个只有六个月的孩子。他们为什么会憋不住会吵架?为什么会吵架了之后想不通?他们根本不相信对方。他们夫妻两个只要相信“对方只是发发牢骚、骂骂我,并不是真的想跟我不好,并不是真的想怎么样”,他们就不会去跳楼。他们就是以为当时骂的话是真的……所以现在的人……我这次在澳门会讲很多典故给大家听,我这两天正在自己写。哪几句话你不能讲的,哪些生活的语言你过分了,你就像个嘴巴刺伤人家的心一样的,对不对啊?(嗯)“我没有你,我本来早就好了!”“我找了你、我嫁给你是个错误!”“要是没有孩子的话,我还能跟你到今天!”这些话像一把把利刃,刺伤了对方的心。这些人都是有忧郁症才会讲这些话。

 

所以师父说,一个人持之以恒就是要对某一件事情有信心。你今天嫁给他了,你要对这个男的有信心;你今天娶了这个老婆了,你要相信她。这是一个根基,这是一个基本啊。我们今天学佛了,我们要相信佛啊,我们相信佛,佛一定会救我们的,你才不会退转啊。你相信因果,你就不会去造因啊,也不会有果报到来,对不对啊?(嗯)其实就是一个信,相信的“信”很重要,还有一个“愿”,愿力的“愿”,然后你再行动,叫“信愿行”嘛。所以师父在行为上为什么会这么努力、不要命地去救人,因为我有个愿力。那么愿力哪里来的?我是信佛得来的。所以叫“信愿行”,明白了吗?

(嗯,明白了,感恩师父开示。在弘法的道路上,其实我们就像骑自行车、开车和坐火车一样,随着自己不断地精进努力,进步的速度越快,提升得越快,其实相对应的阻力也就越大。但是在这个时候,唯有把自己的各方面的思想、思念全部集中在一点上面,就像针尖一样,你头削得越尖,自己的精神、自己的状态越精进,越一门精进,越不去想人间很多私心杂念、烦恼的事情,反而能够去突破。如果学得越多、修得越多,反而杂念越多、烦恼越多,其实反而更容易阻碍自己前进的道路)阻力越大啊,所以很多人东学学西学学,自己跟自己在心里已经开始打架了:“佛在这个法门上是这么讲的嘛,佛在这个法门怎么这么讲啊?”你已经自己给自己找阻力了,对不对啊?(是的)这些人没智慧的,有智慧的人——我告诉你,你刚才讲的是对的——精进努力。

 

比方说你骑自行车骑得越快,是不是风越大?是不是阻力越大?(对)就这么简单了,你学佛学得越精进,是不是人家阻碍你的力量越大?(嗯)很多人在我开始弘法的时候说:“哎呀,卢台长,你自己管管电台蛮好的嘛,有吃有喝的,弄点广告费,你自己也过得很舒服啊。这个不是小康之家,大康之家也能啊。”但是师父为什么吃这么多苦啊,境界不一样,信念不一样,追求不一样,所以理想不一样,愿望不一样,最后得到的果报也不一样。现在明白了吗?(嗯,明白了,感恩师父的开示。师父,佛陀说末法时期我们要依法不依人,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几个字呢?佛经上面,最后佛陀涅槃的时候,阿难问佛陀,佛陀也是说了这句话,要我们依法不依人)这句话就是告诉你们,现在很多人迷信某一个人,这个不可以的。你要依法,依法是什么?你看这个人说出来的法是不是正。这个师父再有名,没有用的,要看他讲出来的东西是不是正,对不对?比方说有些人很有名,他嘴巴里整天说世界末日,你说这个正不正啊?不正了吧?(对,不正)你哪一天听到台长说过这些事情?台长说的都是佛法、佛理、佛念、佛心、佛行,天天讲佛,你说是不是依法不依人啊?(嗯)我不要你们跟着我的人,要跟着卢台长弘的法。有些人就是要你们跟着一个某某教主怎么样怎么样,那就走偏了。你要听师父讲得正不正,是不是讲的佛法,你才能跟啊,这就叫依法不依人啊,明白了吗?(嗯,明白了。师父,其实也像师父以前《白话佛法》开示的,其实每个人心里的良心就是一个守护法,就是一杆秤,这个法正不正,其实自己真的是摸摸自己的良心,用自己的良心去体会就能够知道了)

 

对了,这就是本性之法,明白了吗?(明白了,师父。佛陀同时还说让我们以戒为师,有些同修为了持戒而持戒,甚至持一些师父没要求去做和开示的戒律,但是又没办法守戒,老是破戒,修心方面又没有下很多功夫。请师父开示一下,持戒和修心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持戒是一种自然的守护佛法的一种心灵上的寄托,比方说,我心灵上寄托于佛法了,佛法叫我们要守戒,那我就守戒,明白了吗?但是,比方说你跟师父学,师父叫你守五戒,你守吗?五戒都守不好,你守八戒了?没用的。有些人擦点香水,“不能擦香水”;有些人说“不能唱歌跳舞,不能去看电影”,你不看了。这种是已经脱离了现实生活的修行。记住了,脱离了现实生活的修行,没人会听你的,没人会度得了,你度不了别人的。今天卢台长要不是像出家众一样地这么跟大家随便讲笑话,这么随便地跟大家聊天、讲人生、讲家庭、讲社会问题,我要是个老古董的话,谁来跟我学啊?(是的)我一开口就跟你“之乎者也”,你会跟我学吗?我就不让你看电视,你受得了吗?我说娱乐都不可以的,你受得了吗?我现在就是跟法师说按照当年的戒律,连这种对外的这种联络都不许有的,手机都不能有的,你说法师没手机怎么办?(嗯)

 

你不能擦香水,现在的人我跟你们说不要擦香水,谁会跟我学佛法?你看看师父为了方便度众,我收弟子我都说“尽量吃素”,对不对啊?(对的)为了先把人救上来再说。他自杀了,你先把他救活,然后再告诉他为什么不能自杀。现在在人家马上要跳下去之前,你跟他讲道理,你讲到他跳下去了,你成功了?你没救人啊,对不对啊?(嗯)守戒的话,就是心里只要有个戒就可以了,不要犯戒,不要过头,什么事情要有个量,要有个中庸之道,儒家教育讲中庸之道,佛家讲中道,一样。什么事情不能过头,不能过偏。你看看现在我们澳大利亚有一种吃素的绿色保护主义叫vegan,他们这些人不穿皮衣,不穿皮裤,不穿皮鞋,手提包也不能提的,全部弄布头,吃东西……鸡蛋什么都不能吃,洋葱大蒜都吃,还没到人家面前呢,已经臭得人家都离开他了。不是形式,那是心里啊。

 

(是的,因为其实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他有一位哥哥好像是叫提婆达多的,一开始也是跟着佛陀修,然后他修到后来贡高我慢,就是没有注重修心,而是修一些法上面的东西,没有证果,自己另外创立了一个僧团,还制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戒律,追求神通,和佛陀对着干,最后不但没有成就他的果位,反而在当生就下地狱了)现在你都知道了,提婆达多他是阿难的亲兄弟,不是佛陀的,是属于佛陀的表弟(哦)像这些事情知道一点对我们是有好处的,你看他跟着佛陀修了三十多年都背叛佛陀,所以很多人说“师父,你知道,你看得出来的”,看得出来不一定要做。佛陀是慈悲……师父早就看出很多共修组的人有的人在吹牛、撒谎,有的人不好好修,怎么办呢?你不能断人慧根,你只能坚持啊,继续鼓励他。并不是说师父看不出来,如果我一看见一个就打掉一个,那怎么修啊?(嗯)很多共修组的负责人也有毛病的,你不能说因为他有毛病,你就不让他去弘法,不让他去改正。所以慈悲要慈悲在这种地方的(感恩师父开示。师父,佛陀还说修行不是简简单单的法布施,要自觉自悟。现在很多同修听师父说法布施功德大,所以拼命地转发各种各样的开示、视频、录音,自己却从来不认真听、不认真看,以为这样就会功德圆满、智慧圆满。请师父开示一下,这样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果报呢?)这果报很不好,这果报是什么?最后度不了人,害人家慧命。

 

举个简单例子,本来这个人是一个普通的人,师父去度他可能就度到他了。你自己智慧不圆融,你自己修得不好,习气很重,你跑过去度他——你以为法布施了,你度了——人家一看你,“你这种人也能学佛啊?”人家不学了,以后我去度人家都不听了。你是不是断了一个人的慧命啊?(嗯)断人慧命,你知道是什么果报啊?畜生,畜生道去了,明白了吗?(明白了,师父。所以很多同修在发书或者跟别人发消息的时候也一定要随缘,也一定要看准机缘再去做,不能硬塞或者硬推给人家)那叫发广告,你对师父也不尊重,对佛也不尊重。你把佛陀这么好的佛法,没有当成宝啊,你当成一种广告啊?你以为当成什么?花露水啊?卖什么东西大减价?开玩笑,这个本身就是有亵渎佛法的嫌疑在里面。一个人要知道为什么比丘、比丘尼戒这么多,380多条,现在明白了吗?连讲话,一个眼神,哎呀……庄严得简直不得了!

 

(嗯,其实现在有那么多的信众跟着师父修,除了师父讲经说法,《白话佛法》讲得精彩以外,更多的是靠师父现身说法、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力量感化了大家,所以那么多人才会服师父,跟着师父修)对啊,人格的魅力。当年我们跟着佛陀也是这样的,佛陀当年感化我们了,他的这种音容笑貌,他的这种慈悲情怀,他为人的这种品德,他救度众生忘我的精神,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的。当时佛陀这种精神感动了多少,我们不要讲其他的,从一个太子变成一个托钵乞食的出家修行人,你想想看这种跨度,谁能接受得了啊?你说人家怎么能不尊重他?(嗯)

 

为什么西方教的教皇要每年给一般普通的众生洗脚啊?他就是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宗教是为人服务的,宗教是帮助人解脱的,宗教不是在你头上的(是的。师父,佛陀说:“智者闻风止步,愚者闻闹围观。”弟子也想起以前印光大师曾经说过的话,是真修行人,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师父也说过,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请问师父,如果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遇到同修有不如理不如法的事情,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的同修,或者影响到弘法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能够劝说其他同修要当心或者写邮件给东方台呢?这个算不算是搬弄是非呢?)其实汇报正常的情况,我觉得不属于搬弄是非。因为有时候要救人,救人要讲的。我们东方电台曾经发生过一个事情,一个小朋友不好好修,出了些感情问题,就是没人告诉我,最后致使他不好好修了。这个事情就是说,看你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如果你是出于公心,真的为了救他,你就不会说“哎呀,我前怕狼后怕虎,怕他会怀疑我”。你看我讲人家,你骂我也没关系,我是出于公心,我真的为你好,人家不会讲师父的,人家还觉得“师父是在关心我”。

 

所以很多人说:“师父,你骂骂我吧。”人家懂啊,你以为人家不懂啊?有些孩子爸爸妈妈真的关心他,他不懂啊?如果爸爸妈妈假公济私,拼命地为了自己泄愤对孩子不好,孩子也懂啊。就是看你的出发点,明白了吗?(明白了。弟子也想起一句话,“行得正、做得正,当仁不让”,自己做得正,自己真的是真心为别人好,自己真的是要护持好这个法门,不单单是自己身边的人,周围的人的眼睛也都是雪亮的)这就叫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要真心,你不会胆怯,你会威武,所以威武不屈嘛,就是一个人要威武。但是如果你带有私心去讲人家,自己心都虚的,这个不好的。最怕还有一个问题,自己觉得自己很正,这就麻烦了,自己觉得自己很正,还理直气壮地去讲人家,那你就惨了。所以要有正念,正念是很重要的,要有智慧。

 

(好的,感恩师父开示。师父,请您开示佛陀最后说的“要觉自身之觉,悟心中自性,觉中有悟,其华精微,自妙其言”这句话的含义,因为佛陀说的这句话感觉太深奥了,我们没办法理解)我一句句给你讲,第一句你讲给我听(第一句是“要觉自身之觉”)就是你要觉悟的人,必须从自身的本觉当中来觉悟,而不是靠人家来帮你觉悟。第二句呢?(“悟心中自性”)你开悟来自于哪里啊?来自于你的本性。佛陀讲的,一个人开悟要有本性的佛,你才能开悟。如果你没有到第九意识当中,把本性的佛,佛法的那种本性、根性从我们的基础上来,你永远不会开悟的,明白了吗?(明白了。下一句是“觉中有悟”)当你感觉这个世界一切都在变幻无常的时候,你就开悟了。你感觉这个世界为什么今天明明讲好的,它怎么明天又变化了,你就开始开悟了,你才知道“哦,佛讲的,世事无常啊,哦,这叫无常啊”,不就懂了吗?明白了吗?(明白了。下一句话是“其华精微”)对,这个很简单,“其华精微”就是升华理解里面的内涵,也叫“华”,其中的内涵非常地精确,非常地微妙(最后一句是“自妙其言”)“自妙其言”,就是妙不可言啊,你自己开悟之后,你才知道“哎呀,原来这么精彩啊,原来这个佛法这么经典啊,妙不可言啊”。不是语言能够讲出来的,叫妙言(是的,就像佛陀当年传法时候拈花一笑,人家都不懂,但是迦叶尊者一下子就体会)开悟了,因为每一个人对佛法的理解不一样嘛,对不对啊?(嗯)所以我们说,很多人很难全面地理解佛法,片面的太多。就瞎子摸象,一摸到象的腿,“哦,原来大象是两根柱子啊”。不是这样讲的,因为你不可能完全全面了解佛法,你真正地全面了解佛法,你才知道什么叫佛法,它是宇宙生存之根本、真理(感恩师父,今天弟子的问题问完了。弟子现在携全家给师父拜个年,祝师父新年快乐,法体安康,长久住世,广度有缘众生!)谢谢,祝你们新年愉快(感恩师父,师父新年快乐)

 

同修感悟:人和事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要全面地看待

摘自 卢军宏台长博客精彩感言摘录(六百五十六) 节选(原文链接

弟子以前在人多的地方总是心情不好,还以为是别人气场不好影响了自己。后来疫情原因待在家里,只和很少的几个人相处,照样心情烦躁,看身边几个家人都会不顺眼。

 

现在才知道不是世界有问题,是自己的心一直在分别别人。所以师父说“想让自己心情好一点,要明白因为现在是末法时期,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多看别人好的一面,你自己会好过一点……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调节自己的心态,调节自己的心情,不要让自己的心情被别人牵住。”

 

我在社会上打拼多年,遭遇很多挫折和不平(其实也是因为自己前世的业障所致),心变得不可思议,非常容易看到别人的习气和缺点,看到心灵黑暗的地方,就产生了瞋恨和沮丧。

 

听节目中师父说:遭遇不平后,开悟的人会可怜别人,不开悟的人会瞋恨世界。当下我感觉师父就是在说我。学佛后,我把在社会上养成的思维带到了学佛中,心里对师兄们有很多要求,但从来没有耐心去帮助人家进步,只是一味地看不惯。其实每个人都是在走自己的因果,每个人都是很可怜的,包括我自己,我又有什么资格看不惯别人呢?

 

转变心态以后,我看人不再非黑即白,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我看到的只是“我想看到的”、“我以为的”,并不是真理。比如我以前觉得有个师兄为人特别圆滑,我觉得她肯定是喜欢在单位里溜须拍马的人,所以无缘无故地不喜欢她,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位师兄讲话情商高,大家都爱听,她用自己的优点度了很多人,明明是我的榜样,我却看不起人家。

 

还有一个例子,另一位同修以前跟我一起去参加法会,老是在我讲话的时候打断我,弄得我很恼火,后来我就远离了她,觉得她不尊重人,必定学不好佛。后来几年后再次相遇,发现这位师兄变了很多,变得非常平和有礼,和以前判若两人。她说后来很多师兄都给她提意见,帮助她提醒她,她就知道要当心了,渐渐改掉了爱插嘴的习惯。

 

我听了非常惭愧,因为我自以为聪明,能看出别人的毛病,却没有包容之心,更没有帮助别人改正的慈悲心,没有看到别人努力在改、在修的一面,太愚痴了。

 

我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改掉自己动不动去评判别人的这种习气,少观别人、多观自己,看任何人和事,都不要看得太死,也不要把话说得太绝,争取多结善缘、培养自己的圆融之心。

 

 

 

过分感性就是不懂中庸之道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如果您无法登入以上视频链接,请点击此链接下载视频)

摘自 Wenda20200731 33:55 节选(原文链接

男听众:师父,有些人做事情很理智,有些人做事就很感性。请问这两种思维有什么不同吗?或者有什么优劣之处吗?

 

台长答:当然有优劣之处。理性的人比较不容易犯错误,能够控制自己的人叫理性思维;感性思维的人容易给人家感觉很热情、很豪放、很努力,给人家一种正能量的感觉。但是现实生活中,你做一件事情要成功,要不出差错,那当然希望用理性思维比较好。感性思维的话,实际上就是讲面子、要面子,“你是我的好朋友,只要你来找我,我什么都帮你”;理性思维就是说,“今天不管有什么事情,我也要看,能帮你的我帮你,帮不了你的,就算你是我的亲爹亲妈,我也不能帮你”(明白了。是不是感性思维的思维层次比较低?就是凭自己感觉,而没有经过深层次的思考?)对啊。你这么讲,我就讲给你听,有些高级动物都是感性思维,你对它好一分,它对你好一分;你对它坏一分,它就……这就是感觉。那么有的时候父母亲骂孩子、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他就感觉爸爸妈妈对他不好,那不就是感性思维出差错了、出偏差了吗?(是的)如果有理性思维的人就知道“爸爸妈妈今天打我、骂我是为我好,让我以后不出差错”(对的)你说理性思维好还是感性思维好?(理性思维好。师父,我们平时很多时候做事情还是感性思维比较多的话,要怎么训练呢?有没有什么方法?)很简单,经常中庸之道,中观中道,用佛法的中观中道。什么事情要考虑到当中,而不是说今天人家对你好,害你的也好啊?你要看具体的情况,要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一看、二慢、三通过”。要用思维,先看看这件事情性质是对你好、对你不好,对不对?(对的)“二慢”,慢慢地做,不要着急,不要马上回答,然后你再做,你就容易成功了。感性的人就是说你对他好,他对你好;你对他不好,他对你不好。爸爸妈妈骂你两句为你好,你就对爸爸妈妈不好,那你不就出偏差了吗?(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世间一切因缘起伏 都是正常现象

摘自 弟子开示 (一) | 第一部分【行者知一切因缘起伏守中道去除一切烦恼]】节选(原文链接

“行者知道一切因缘起伏”,行者,就是修行的人,他知道世界上所有事情的因缘的起起伏伏。今天家里好了,明天不好了,后天又好了。所有修行的人要认知,对于世界上这些因缘起伏,心要不受到染着。也就是对于所有事情的好或坏,心都不会受到污染,心都不会受到影响。你好,我今天是这样;你不好,我今天也是这样。染就是污染,就是感染。什么事情都不会感染到你,都不会让你感觉,都不会影响到你,这样就是不受染着。不要受它的感染,这就是中道,中庸之道,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孔孟之道。

 

把什么东西都放在当中,不受一件事情的影响,我们不就走在当中了吗?比如说你站在当中,左边的人跟你说那个右边的人不好,右边的人跟你说那个左边的人不好,你两边的话都听了,点点头,但是不为所动,没有感觉,你最后还是站在当中啊。你如果听左边的讲偏过去了,听右边的讲也偏过去了,那就偏离中道了。所以听人家说话的时候,你最好先耐心地听完,然后在自己心中把左边撇清,把右边也撇清,那你就守住中道了。

 

 

不要把别人想得太好或太坏,要中观

摘自 Wenda20200223 01:11:15 节选(原文链接

女听众:有的人很容易把别人想得很好,很容易相信别人,这样是不是也不太好?因为他如果发现对方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就会容易失落。

 

台长答:对啊,那就是应该中观中道(就是中庸?)中庸最好。你不要把他想得太好,也不要把他想得太坏,你就不伤自己了。你把他想得太好了,达不到你这个观点,那你不是伤自己了?(是的)你如果今天把他想得太坏了,万一人家很好,你伤别人了(对,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对“防人之心”要有正确的理解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如果您无法登入以上视频链接,请点击此链接下载视频)

 

摘自 Wenda20180608 39:50 节选(原文链接

男听众:有很多的高僧大德遇到任何的逆境都不起疑心,遇到坏人也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处于安然自在,也不担心这个人是来害我的,连防人之心都没有。请问师父,是不是他们知道有些果报是要自己去受的,既来之则安之,所以才不去避开这些劫难呢?

 

台长答:你这个完全就是谬论,所以佛法里边最要防止的就是这些谬论。谬论就是不正确的言论。你怎么知道高僧大德他们不防啊?高僧大德全有防人之心的。一个人要被人家伤害,本身就是一种愚痴,怎么可能随随便便被人家伤害啊?你不是开玩笑?哪有不防人家的?只是说他不介意、不执著,防备是防了,他知道了,但他不执著在里边,他随缘。他怎么会不知道?不知道他叫愚痴。很多人被人家骗了还不知道,那叫愚痴,不叫智慧。

 

对人不要太热情 也不要太冷淡

摘自 白话佛法 (七) 10、【寻找心中平衡点】节选(原文链接

师父教你们,对人家好,温度要慢慢地加上去。我今天五十度了,五十一度,他每天都会感觉非常的温暖,五十二度了,他又感觉很温暖。现在很多人做生意也好,交朋友也好,一下子恨不得把什么都给人家,温度升到八十度,然后升到九十度,接着你还升得上去吗?你这个锅炉没有煤了,当你的温度升不上去的时候,你的温度就是在往下降,实际上降到八十度的时候,还是很热的啊,七十度也是很热的啊,但是对方已经感觉到太冷了。所以,做人不要一下子太热情,也不要一下子太冷淡,要中庸之道啊,要让人家感觉到每一天都保持着温暖。一下子给人家脸看了,难看得要死,又一下子对人家好得恨不得把脸贴上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不懂得中庸正观。

 

修行人要把握好自己的“情”

摘自 白话佛法 (八) 16、【抵制心中贪求 纯洁之心复出】节选

原文链接

世间万物本来属无相,无相就是看不到的、没有的,但是因为人间的情深孕化出万事万象,因为我们人间重情,所以才会幻化出很多有相的事情。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对你好了,你就放不下;很多人生病,人家对他照顾,他会觉得心里很难过,为什么?他总觉得要还人家的情,有没有这种人啊?这种人是好人,但是怎么会着相呢?怎么会想到这些事情呢?因为你是用人间的情孕育出的万象,一定会执著,所以,情不要乱用,就是这个道理。

 

学佛人见面说“阿弥陀佛”,不讲其他话,大家好像很冷淡,其实不是这样的。人和人之间有什么可讲的?因为我们这辈子都像过路客一样,你对他太好,你就会被他的一根绳子给牵住。师父叫你们之间不要太好了,师父为什么对你们这些孩子这么严厉啊?就是不想让你们觉得师父对你们太好,因为师父一对你们好,你们马上就会觉得师父这么好,你们就会把师父挂在心上。现在把师父挂在心上的人还少吗?对你们太好,你们就开始把情挂在心上了。所以,不但对师父这样,连你们跟自己的爸爸妈妈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些都是人间之情,带不走的,属于假情,不是你对他们的情意的真假,而是你在人间的这些情都是暂时的,是不能永久的,所以是假情。

 

卢军宏台长弘法足迹 观世音菩萨心灵法门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如果您无法登入以上视频链接,请点击此链接下载视频)

 

 

 

随缘就是中庸之道

摘自 Shuohua20180112 01:56 节选(原文链接

台长语:缘分很重要,什么叫“缘”?缘就是中庸,“随缘”就是中庸之道,不要偏,不要左,不要右。走一步往后看一看,进一步往后看一看。经常观照自己,不要偏左也不要偏右,经常让自己的心放在当中,不偏差就是正,有偏就不能算正。学佛人心正,那就说明他不偏。什么叫“偏”呢?对某一个人有特殊感情,对某一个人包庇,对某一个人特别喜欢,都叫“偏”。做到对所有的人都要正,你就要有正确的观念。

 

帮助别人要懂中庸之道

摘自 Shuohua20180316 24:16 节选(原文链接

男听众:一家人因为缘分很深,不管家人有没有修,我们都会背业,因为我们是有共业的。可以这样理解吗?

 

台长答:对,有共业。大家都有业,每个人都有业障,逃也逃不掉(很多师兄因害怕背业,拒绝帮助家人或另一半念经、念小房子。如果我们没能帮病重的家人念诵小房子,那么病重的家人所带给家里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着自己,这样算不算已经背业了?)是啊,一样背业的。现在是这样的:不帮助别人,你不对;帮助得过分了,你也不对。中庸之道最对。你帮他背吗?要背啊,他是你家人,你总归要帮他念经的。但是你背过头了,“哎呀,我一定要,我一定要,我一定要他好。”那么接下来你背得更厉害了(嗯。只要这位病重的家人不造口业、不反对,我们还可以在他背后拼命帮他念经吗?)也用不着拼命,好好念经就好了,“拼命”干吗?(好,明白)

 

“慈悲”也要有智慧 要掌握好度

摘自 2016-04-25 新加坡《世界佛友见面会》共修组提问 节选

原文链接

问:在单位做中层管理用慈悲心对待员工,面对员工出现的问题,以说理来对待,也愿意原谅员工出现的问题,给他们机会改正,可是领导觉得管理不能太慈悲与宽容。请师父慈悲开示,学佛人在员工的管理问题上是应该慈悲还是严厉,如何把握这个度?

 

答: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碰到员工做错事情,你说对他慈悲就是瞒住,不是这个概念。慈悲是什么?指出他的缺点,帮助他改正。过去有一个人就是这样的,人家为什么做劳动模范?指出他的毛病,领导知道,但是他帮着他修改,晚上加班,让他感动。有错一定要指出,但是我用慈悲心来帮助你改正,下次不要再犯;并不是我纵容你犯错叫慈悲,那不是真慈悲,那叫“猫哭耗子假慈悲”。

 

如何度化缘分不同的人

摘自 Wenda20160110A 46:02 节选(原文链接

男听众:师父《白话佛法》中开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真正的菩萨对每个人都一样好”。那我们在度人过程中对缘分深的人更愿意帮助,缘分浅的人少帮助一些,这样做可以吗?还是必须不管缘分深浅,都要平等帮助呢?请师父开示。

 

台长答:当你已经知道这个人缘分浅,缘分淡,努力不努力的时候,你已经要开始改变自己。实际上这个平等心,并不是指你今天对他怎么样,这个平等心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你在同样一个方面你已经付出努力了。比方说,你跟十个同修讲这个,这十个同修有五个努力了,还有五个不努力,这个时候你就盯着五个努力的再去努力,而不是说我再要花很多精力在他们身上。为什么?那五个人已经说明根基不深了,先要救救得上来的人。我举个简单例子,十个人掉在水里,五个人伸出手来,难倒你要叫那五个人把手也伸出来,再去救那五个人吗?(明白明白)你先把手伸出来的人救上来,然后再去救……只能这样。在救手伸上来的人的同时,如果那五个人因为手没有伸出来,有的人已经掉下河里死掉了,那你也只能这样了。哪有说:“大家都把手伸出来,我才来救”,可能吗?(是,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莲花大小和位置有讲究;佛法讲过头会出偏差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如果您无法登入以上视频链接,请点击此链接下载视频)

 

摘自 Zongshu20181117 00:28 节选(原文链接

男听众:师父,您好。麻烦师父看一下1978年属马的,男的,看业障比例,还有图腾颜色。

 

台长答:业障比例28%(图腾颜色呢?)白的,白马(帮我看一下莲花,弟子证号6039)还在,蛮好,有几片叶子好像非常不好(师父,是我本人,您给我开示几句吧)可能不够精进,有时候偷懒、老睡觉、经文念不出来,就晃,或者社会活动太多,这种可能性都有(对,感恩师父)你要知道,你每一天的加强就像每一天吃的细胞一样。过去有人问师父:“师父,我天天念经,念过了就没了,好像没有增加什么能量。”师父就问他:“你小时候吃的饭、吃的东西、吃的营养是不是都长到你肉里、骨头里了?”你天天念得经全部到你的精神里去了(明白。感恩师父加持,身上在热)知道就好。你这个孩子还是挺不错的,根基很好。因为刚刚看莲花在上面很高,位置比人家都高。其实会问的人可以问“我的莲花位置高不高?”它大不大、高不高都有讲究的(师父,那我的莲花大不大?)莲花不大,但是位置很高(是什么颜色?)粉红色的。说明一直在努力,但是还不够干净,脑子里杂念太多的人就不干净。莲花是粉红色的人,很多都是脑子里杂念太多(嗯。我最近做的一些事情有没有不如理不如法?)就是这个问题,这就是我前面看到的,为什么有几片叶子掉下来,有一点小问题。其实你这个人对有些事物的敏感、反应、理解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就怕你收不住,过头就麻烦(过头了?)嗯(过头也是执著?)过头就是执著。比方说,“这件事情我很愿意做,我在努力做。哎呀,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要怎么样……”那不就执著了吗?(对。各种方法努力救人,拼命想救人,讲过了也是执著?)那当然了。过去有很多人拼命地去救人,讲到后来讲过头了,为什么会出偏差?(对)就是出偏差了。你要记住,救人要靠缘,有没有缘分,没有缘分,菩萨都救不了。你拼命去救,第一,伤害你自己;第二,你在跟他的接触当中,可能你的气场跟他的气场“打仗”,明白吗?(对)第三,你明明救不了他,拼命去救,可能就伤害你很多功德了。根基也很重要,你在跟他说佛法,有时候说得太过头了,你可能就会走偏(明白,感恩师父)

 

对善、恶、爱、恨都不要执着

摘自 白话佛法 (五) 18、【善恶本来即属因果】节选(原文链接

善和恶实际上都有执著,都是不好的。为什么善和恶的执著都是不好的呢?很简单,因你善念的时候,你一直想做某一件事情,你觉得我是很善良地去做,实际上这种执著就造成了你这个善良的不圆满。一个好事情如果过头了,它也叫执著;一个不好的事情过头了,也叫执著。“你这个人太怎么样了……”就是过分了、过头了,过分就是不好的。所以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执著的意思就是过分了,“我一定要怎么样,一定要怎么样……”对某一个好事情,我是适可而止;我对某一个坏事情,我也是适可而止,你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得过分。这就是符合我们中国人讲的,叫“中庸之道”。

 

对妈妈也好,对爸爸也好,对孩子也好,都不要太过分;对一个事情不好了,也不要过分。如果父母对自己不好的话,也不要过分地去恨他们,他们也有他们的苦衷。老板对你不好了,也有老板的苦衷。任何一个事情既然来到这个人间了,它们都有苦衷。有什么关系呢?无所谓的。想得开,无所谓,就没关系了。如果想不开,你把很多事情都执著了——这个事情我一定要做。举个简单例子,你说,“我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就能上去了吗?你现在把什么都抛开,“我就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你的家怎么办?你的孩子怎么办?你的父母怎么办?你所有拥有的一切在你还没有到要走的时候,你执著地说,“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去得成去不成暂且不说,这也是执著啊。

 

 

 

善恶是没有绝对的

摘自 白话佛法 (五) 18、【善恶本来即属因果】节选(原文链接

因为善恶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绝对是什么?这个事情你说是善良的,我绝对是善的。这个事情是不好的,是恶的事情,绝对是恶的。恶的事情是什么?恶的事情是你认为这个事情对你不利的,你认为这个事情违反常理了,你认为这个事情伤害到你了,你认为这件事情就是恶的。问题是你自己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考虑这个问题的,对不对?同样举个简单例子,什么叫恶?什么叫善?妈妈冲着你眼睛一瞪,“小女孩晚上不许出去”。你说她这是恶的吗?从小孩子的角度上来说,“人家的孩子晚上都可以出去玩,妈妈为什么从来不让我晚上出去玩呢?妈妈眼睛还瞪得这么大,恶狠狠的,这种妈妈我要都不要她”。你们小时候就会这么想。但是等你大起来的时候,当你自己有了孩子的时候,你会让你的孩子晚上出去吗?因为这个恶是站在你的角度上,在你还不明理、还不理解这个事物真实存在的原因的前提下,你认为是恶,所以你认为的事情它都有两面性的,善良的东西也有两面性。一个医生只管给病人吃药(开药方),不管病人吃的死活,这也是个好医生吗?“我很善良,我是为了帮助你,是为你好啊。”结果把人家看死了,这也叫好医生吗?所以善恶没有绝对的。在没有绝对的事情之下,你最好不要太追求这些虚假的执著的东西,所以要打破人间的执著。

 

做好事要注意  不能“越位”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如果您无法登入以上视频链接,请点击此链接下载视频)

 

摘自 2017-04-21 卢台长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世界佛友见面会》

节选(原文链接

孔老夫子有个弟子叫子路,他性格豪爽,有正义感。有一年夏天,下了很多场暴雨。子路担心会引发洪水,于是,子路一马当先,带领当地的老百姓和军队一起疏通河道,修理沟渠。当时是大热天,老百姓顶着烈日,泡在污浊的河水当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自然很辛苦。心地善良的子路实在看不下去,于是他拿出自己的俸禄,给老百姓买来了许多的食物。这件事情很快传到了孔老夫子的耳朵里,孔老夫子听了之后非常着急,连忙派了另外一个叫子贡的弟子去制止子路这么做。子贡赶到之后,向子路说明了老师的劝告。子路非常生气,他那倔脾气上来,一股劲儿地就冲到了孔老夫子那里,怒气冲冲地说:“老师,我是因为下了大雨,担心会出现水灾,才带领百姓们修筑这些水利工程;我看到他们一个个十分辛苦,饿得没有力气,才给他们弄一点粥喝。老师,你为什么让子贡来制止我?那岂不是让我不要去做仁义的事情吗?老师,你经常教导我们为人要做到仁爱,你今天这样来阻止我,岂不是不让我实现仁义道德吗?我今后再也不想听你的话了。”发完这通脾气,子路转身就要走。

 

孔老夫子赶紧叫住他:“子路,我知道你在实行仁义,你也是在可怜这些老百姓,那你为何不去向皇上报告,让皇上用国家的库粮来帮助他们呢?你现在自己花钱买这些食品去接济老百姓,就是向老百姓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他们的皇上还不如你对他们好。也就是说,老百姓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大善人,而皇上却不顾人民的死活。你仔细想一想,皇上知道百姓这样看他,他会怎么样对你呢?”

 

听完老师的话,子路恍然大悟,原来老师阻止自己,是在劝自己做事不要越位。于是,子路就停止了向老百姓提供食物,用皇上的粮食继续发放,避灾祸。这就是孔老夫子经常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人间的事情千变万化 没有固定的方法去解决

摘自 弟子开示 (一) | 第一部分【禅学就是人间哲学】节选

原文链接

法无定法,千变万化就是禅。法无定法,就是你们不要以为在人间活着有一个方法来解决人的问题,每个人所经历的环境不一样,他所想出来的点子或是解决方法也会不一样,所以你不要去听人家的。很多人喜欢去听人家的,到最后弄到自己一塌糊涂。很多人离婚就是因为邻居说闲话,你活着难道是为人家吗?法无定法,千变万化;形无定形,随缘而形。这个形式的困难来了,我就照这个形式的方法去做;那个形式的困难来了,我就用那个形式的方法去解决,随缘啊。你今天找了个男朋友,他的本性很不好,你就随缘。这种感情好不长的,就算你不跟他分手,他也会跟你分手,那你就随缘吧。

 

形无定形,就是没有固定的形状。比方说一个人会穿不一样的衣服,他的性格也会跟他穿的衣服一样会变的。你们哪一个人性格不会变的?一会儿对人家好得像是菩萨一样,一会儿对人家凶得像是一个凶神恶煞,你们吵起架来多凶啊,这不就是形无定形吗?老公如果突然在家发神经了,没关系,你就随着缘来走:我不讲话,我让你讲,讲完了你爱怎样就怎样,无所谓的——这样他就拿你没办法了。你有了办法,人家就拿你没办法;你没有办法,人家就有办法来对付你了。那么办法怎么来的?靠禅定靠智慧来的。

 

懂得世事无常 就不会着相

摘自 2019-09-05 法国・巴黎《世界佛友见面会》提问 节选

原文链接

问:我们是不是不要对任何事物和物质下定义,就是对物质认知的定义,比如看到某件东西就马上反应:这个东西应该是这样的。是不是对人间认知能力太强就容易再次在人道轮回?(执著)对。那些观察能力特别强的人会不会比较容易着相?

 

答:会的。有智慧的人不会着相,他会根据事物的转变而转变。这就是我们学佛人应该懂得世界是无常的,今天这个事情这么发生了,明天可能会转变。所以你懂得这个世界无常,世事无常,你就会用另外一种哲学观来看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你知道这件事情会变化,你就不会下定义,说这件事情是这样或那样,你就不会承担自己因语言上伤害别人或想让别人接受而带来的心里的痛苦。所以有的时候不要随便去讲,为什么修得越高的人话越少,就是这个道理。

 

师父示范如何中庸地思考问题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如果您无法登入以上视频链接,请点击此链接下载视频)

 

摘自 Shuohua20150327 16:25 节选(原文链接

男听众:小范围的每天在网络共修群里报功课完成情况、小房子数量完情况好不好?

 

台长答:师父考考你,你觉得好不好?(我觉得不好)因为你脑子里只有“好”和“不好”,所以你才会觉得这件事要么好要么不好,实际上这个事情应该因人而异。比方说:一个人非常努力,小房子、功课做的非常认真的人,他跟菩萨讲,得到加持,因为他是正的。他说:“观世音菩萨,我今天念了多少张小房子,念了多少遍经文,请观世音菩萨慈悲!”那你这些东西上去菩萨会给你慈悲,因为你功课做得那么好;但是有些人功课做得马马虎虎、念得不好,他也这么讲,讲了之后菩萨、护法神一查不好,你说说看是不是会得到负面的东西啊!(是)所以这种回答才叫正确回答!你这个要么好、要么不好,就因为你脑子里只有好与不好两种概念,实际上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要看全面。所以看一个人也是的,孔老夫子的中国儒家教育说要“中庸之道”,什么事情都要看当中一点(是)如果你是一个好人,你跟菩萨越讲,越会得到菩萨加持;如果你是一个坏人,你经常跟菩萨讲:“菩萨,我要学好。菩萨,我已经做了好事了。”但是你在做好事当中,你是有目的的去做,你说菩萨会给你加持吗?(明白了)

 

如何觉察自己是否有偏差

摘自 2017-08-28 马来西亚·吉隆坡《世界佛友见面会》提问 节选(原文链接

问:师父说学佛要走中庸之道,有的同修不会应用妙法、《白话佛法》的理论,有时候会偏离了中道,会出现“我执”。如何觉察自己是否处在“我执”当中?

 

答:三种方法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偏差:第一,别人讲你,不要生气,检查自己。人家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别人说“你走偏差了”,你就想“我是不是走偏差?”这是第一。第二,自我沉淀。坐在那里,念完经之后好好想一想,“最近这几天、这一个星期我有没有做错事情?”第三,有时候梦中或者通过其他的方法,别人梦到会来提醒你,这都是给你很好的一个改进的方法。所以要重视别人所讲的话,好好地如理如法,发现有一点偏差,马上纠正回来,这还来得及。

 

修心需要有紧迫感,但不宜过头

摘自 Wenda20190329 00:53 节选(原文链接

男听众:首先感恩师父您多年来对弟子的关心和加持。您一直教导我们弟子要无我利他、救度众生,几年来弟子经常为急用经文组合的师兄助念,有一次梦到一间房屋倒在我肩膀上,房屋里走出一个人笑着对我说:“谢谢。”我看着这个倒塌在肩膀上的房屋,心想怎么办,这时您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帮别人背业了。念小房子可以消背的业,还会消自己的一分业,得一分功德。”感恩师父慈悲,在弟子困惑的时候得到您的开示。去年新加坡法会,您开放弘法度人佛学知识讲座培训,弟子感到自己不够格,不想报名参加,是您在我梦中叫我参加,我报名参加了培训,受益匪浅。弟子无时不刻得到您的关心和加持,要举的事例很多,在这里弟子真心地感恩您!(自己要继续努力)弟子惭愧,拜师学佛几年,深感自己进步不大,身上有些恶习还没有改掉,不好的意念时常冒出,业障重,来不及消的感觉。和一些老同修交谈,都有同感,但是留给我们修行的时间不多了,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消除我们老年同修这种焦虑心?

 

台长答:其实焦虑是不应该有,但问题是如果你没有这种紧迫感,对自己修心是不利的,因为精进心就是来自于一种紧迫感,你要是天天在混混混,你可能一年就混掉了、两年就混掉了,可能也就没了。所以人还是应该有些紧迫感,但是不要紧迫过头,过头就变成焦虑了。

 

修行人心要调匀 不急不慢

摘自 2013-09-24 卢台长台湾高雄《世界佛友见面会》节选

原文链接

在佛陀时期,有一位沙门,晚上读迦叶佛的经,诵经的声音时而悲哀、时而清凉,时而紧急,还有反悔之音。佛陀听得出来,轻轻走过去说:“沙弥,学佛前你是做什么的?”沙门说:“我喜欢弹琴。”佛陀问:“如果琴弦太松了会怎样?”沙门答:“会不鸣(弹不响)。”佛陀又问:“如果琴弦累(断)了会如何?”沙门答:“声就断了”。佛陀又问:“那急缓得中又如何?”沙门答:“每个声音就会弹成。”

 

佛陀说:“学习佛道也是如此,心要调匀。学佛不能求急迫,求道也不能求急迫。有时候紧急地想学佛马上成道,你的身心就会非常疲惫疲乏,你的意念就会懊恼烦闷,一旦产生烦闷,修习的行为就会慢慢退转。行就是退,身口意在造罪,你又在退行,这不是罪业加重吗?”沙门听了赶紧称是。所以身心要清净、要安定,学佛的道心才不会损失。希望大家在学佛中不能急也不能太慢,要轻重缓急适中,才能修好心中的佛道。

 

想问题不能偏激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如果您无法登入以上视频链接,请点击此链接下载视频)

 

摘自 Wenda20130111 01:14:54 节选(原文链接

女听众:我自己是一个牙医,我本来我觉得给别人看病蛮好的,我这个想法有可能是错的。就是说我把别人的牙齿看好了,他可以吃更多的肉了,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做这个事情是有漏的,好像觉得没有以前那种干劲了。

 

台长答:哎哟,真聪明、真会想,那你把每个人的牙齿全部拔拔光好了,他们就不吃肉了,诶!你学佛这就叫走偏,你帮助人家牙齿弄好,你要想到今天他还在吃肉,但他以后哪一天学佛了,悟性到了,佛缘成熟了,他靠着这些牙吃素菜呢?他不要嚼的啊?(呵呵,对对)你怎么可以这样想问题的啊?(对对,想错了)呵呵呵(我就觉得肯定想错了,但是觉得自己好像又堵着这个地方,想问问师父)哎哟,真聪明真聪明,呵呵呵,我看你以后多准备几个钳子,把人家牙都拔光,呵呵呵(谢谢师父,师父注意身体,保重身体)谢谢,好再见。

 

学佛要依法不依人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如果您无法登入以上视频链接,请点击此链接下载视频)

 

摘自 Wenda20150109 33:16 节选(原文链接

女听众:前两天我看到一段话非常好,我就把它贴到我们共修组的群上了。我把这段话念给师父听,是这么写的“作为弟子,一定要对师父恭敬,师父讲的任何话都不能违背,就算师父说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你也要承认,并且要坚信不疑。以前那些有清净心的弟子,师父是说什么都听,并深信师父的语言与佛是没有差别的。而现在很多人根本就做不到了,倘若师父说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就会有人马上跳出来说‘师父,你错了,你绝对说错了’”,然后我把这段话贴到群里面以后,有位师兄说:“你这段话太愚痴了!”我想请师父开示一下,我贴上去的这段话愚痴吗?我觉得不愚痴啊。

 

台长答:愚痴啊,当然愚痴啊,你愚痴得不得了!依法不依人的。“师父”了,全世界有多少师父啊?那些乱七八糟的“师父”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你也承认啊?违背伦理的,违背道德的。你只能说“我相信师父不会说这种话的,所以我相信师父”。如果你的师父敢说这句话,你就不能听。很简单的叫“依法不依人”。你太愚痴了!(我明白了,师父。我也相信作为师父肯定不会说这句话的)但是你不能用这个作比方,你就等于说一些大家都知道的肮脏的事情,你说是师父讲出来的话,人家会接受的?你开什么玩笑啊!你本身就在诽谤了。你这种东西贴出来,就是在讽刺你的师父了。师父会说太阳从西边出来的?你不愚痴啊?我看你有毛病啊(对不起师父,我错了)怎么一个个都这么没有智慧的!还以为你这叫护法啊?你这叫讽刺师父了。你的师父会说太阳从西边出来的?那叫“指鹿为马”,那不可以的。依法不依人,正法,我们是正法。你这个讲法叫邪法。真的没智慧的,赶快忏悔啊!

 

台长语:师父气场太大了,你看,一下子把她电话都弄掉了。你看看这些弟子,有没有智慧?!唉!还学佛法呢,怎么都学成这样了,真的是……师父怎么不着急啊?!

 

平衡好修行和世间法

摘自 Wenda20160617 16:22 节选(原文链接

男听众:佛法不离世间法,很多同修念经修心时间长了之后,会对人际关系交往不是很感兴趣,甚至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是否离开了世间法呢?请师父开示一下。

 

台长答:应该是。佛法不离世间法,那是没办法。因为你毕竟在人间,在人道你必须行人道的事情。比方说,你现在在人道,你出世间法的话,那你最好到庙里去。你现在在人间,你怎么能够脱离人间呢?你不理人家,就自己一个人清修,那你说你怎么修得好?人家搞你,人家弄你,你修都修不好,心都静不下来。如果你出世间法,你就清修,一个人在家里,可以的。很多人在家里修啊修啊,修到最后上天了(师父,我们应该如何平衡呢?)很简单,什么事情不要过分,在人间做人也不要过分,学菩萨也要中庸之道。过去就碰到很多人,学佛学到迷了,迷到后来人家都说他走火入魔了。因为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什么话了,看见人家之乎者也,不食烟火;这个不合群,那个不合群。最后你还普度众生吗?你修得正的,你大不了是修一个小乘佛法;你修得不正的话,你就走火入魔啊。

 

修行中所有事情都要适可而止

摘自 白话佛法 (九) 6、【出离而不完全断灭】节选(原文链接

我们学佛,如果我们一味地去出离,就是我要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你就进入了顽空,就是什么事情、什么东西都与他无关,与我无关。离开众生,你怎么能在顽空当中成为菩萨呢?你既然要空,你还对众生有爱,这个爱要控制好,这个情要控制好;帮助别人要懂得怎么样去帮助,要有妙法,所有的东西全部要适可而止,轻重缓急全部要当心;空还不能空到底,实而不能完全的实,一定要中庸,你这样才能救一个人。你不能把一个坏人讲得坏到底,也不能把一个好人讲得没有一点缺点,这就是哲学里说的一分为二。实际上,就是不能顽空。顽空就是彻底完了,结束了,跟我没关系了,不要找我了。

 

人一执著就会走偏

摘自 baihuafofa160428 节选(原文链接

今天台长继续跟大家聊一聊人为什么执著?人的执著,实际上就是在心中长此以往注入了一种负能量,而这种负能量就是以为自己是对的,所以他才会执著。他认为他自己什么事情都是对的,他就执著了——“我这个事情一定也是对的”。执著,实际上就是在人间不停地使用着恶念、恶语、恶言,然后对自己所有人间的一些思维、行为都有偏执,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不会做错,曾经接受的一些理念都是偏执的,让他不能找到一些正直的善和恶的理解,所以他就执著地去做他认为对的事情。人过分就是执著,一定要怎么样,那就是执著;一个人能够学佛,中庸之道,对任何事情适可而止,他就是不执著。

 

学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摘自 baihuafofa160428 节选(原文链接

我们人不应该在一条道路上,认为自己都是做得对的。我们人更不应该在自己没有涉及的一些领域当中偏执佛教的理论,认为这个世界的一切,冥冥众生当中,把自己都搞得有点像偏掉一样,对什么事情都以我为中心,不以众生为中心。这个世界本来都没有,连“我”都没有的,后来才会慢慢地生出这个“我”来。不管什么事情,实际上能够真正地不执著,就是放得下,想开了就是开悟。连善恶本来都是因果的一种,因为当你得到果的时候,你感觉你做得对了;但是当你种下了恶因,得到恶果的时候,你想“我做得对的,为什么会得到这种恶果”,就会偏执于这个世界的不公正。对这个世界的不理解,才会产生一种对抗的情绪,有一种扭曲的和放不下的感觉才会在心灵当中出来。所以因和果,善和恶,并不代表好和坏。我经常讲,一个医生只管开药方,不管别人吃得死活,这也是个好医生吗?

我们必须了解自己,这个世界的一切必须要正思维,这个世界的一切可能正在按照你所不能想象的轨道在进行着,所以你根本不能用自己认为的、对人间你理解的这些知识和原理,来辩论和验证你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一切认知。所以,长期积累的意识和发泄,这就是你的执著。长期积累的意识,实际上很多的恶意识已经成为你的业障了。师父经常跟你们讲,爆发业障、激活,和爆发成为灵性,实际上都是一种执著点。所以人要去除执著,首先要学习;第二,要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要多听别人讲,多听高僧大德,来理解这个事物。希望你们趁自己还明白的时候,好好地学佛;当你们迷惑人生的时候,你们赶紧要忏悔。

 

摘自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3月28日《中庸之道》

节选(原文链接

人生的真谛,你只要“从色看到空”,你就能看到“空即是色”也。

 

接受现在,善果可摘。

纠结现在,烦恼不该。

学佛自在,放下短暂。 

想通自在,听佛安排。

 

 

圆满自在的佛性,才会找到真正的佛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如果您无法登入以上视频链接,请点击此链接下载视频)

摘自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65集【忍辱境界是佛根基】节选

原文链接

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到了我们人间,苦口婆心地劝阻我们,来调伏、启发我们心态的转变,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苦空无常的。只有好好地理解佛法,只有好好地去圆满自己本来的这颗佛心,启发自己内心的佛性,改变自己的态度,人生才会找到真正的佛。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你内心的真佛,就是你九识田中阿摩罗识的真佛,就是你的良心和本性,你真正的自己的佛性、原始之心。所以要懂得学佛就是一种理解,学佛就是给别人帮助,学佛就是让自己解脱现在的各种烦恼和苦闷的钥匙。如果你今天做不到这些,说明你还没有解脱,还在苦难中轮回;只有彻底地放下,才能彻底地解脱。你放下多少,解脱多少;彻底地放下,就得到大圆满的彻底解脱。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