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20210405 专题分享 |善恶俱不思

12/04/2021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    
 

专题分享【善恶俱不思】

20210405 专题分享【善恶俱不思】

 

视察人间善恶的天使姐妹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摘自佛言偈语

无相有相易着相

真相法相觉无量

菩提金刚不住相

开悟般若非亦样

 

人间的善与恶没有绝对

摘自baihuafofa151001 点击链接

我们做人,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以为那是帮了别人,但是实际上这是害了别人,因为善和恶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你说你是行善,但是实际上你让别人受到了伤害。有时候你给人家指出缺点,好像是跟人家作恶,实际上你是为别人好。什么叫恶?什么叫善?实际上这就是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和对事物的结果而言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两面性。所以善恶是没有绝对的,但在没有绝对的事情之下,我们最好不要太执着的追求这些虚假的、虚幻的东西。我们要打破人间的执着,也就是说对某一件事情你认为好的和不好的,实际上就叫执着。我们人本来就是平等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若有若无,似有似无的。好像今天这个事情的存在,过一天就没有了。

 

 

将所有事物都看成中性

摘自白话佛法(二)  4、【修佛中要坚持“四不”】 点击链接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中性的,比如钱能让你幸福,也能让你痛苦(给你带来灾难)。刀能让你痛苦,也能让你幸福,杀人的刀是让人痛苦的,而手术刀是让人幸福的(帮你解除病痛)。任何事情在发生的时候,有好也有坏。比如当一个人昏倒的时候,就预示着身体不好了,从此以后就会注意自己的身体了,如果没有这次的昏倒,怎么会引起注意自己的身体呢?这就是中性,用现代话讲叫唯物辩证法。唯物就是我所看到的这个物体,唯它是问,能看得见的东西是唯物的,而看不见的东西想象出来的就叫唯心,唯物辩证法就是从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看问题,就是把事物看成两面性,所以看事物一定要看它的两面性。佛法之妙,就是让你在人生中悟人生,从人生中醒悟,达到开悟,所以佛法是万事万物之灵魂也是人的真正本原。

 

 

 

善恶一如

摘自白话佛法(九)  13、【本性一如,善恶一如】点击链接

众生与佛一如。众生是什么?大家跟佛一如,众生跟佛怎么一样啊?佛是佛,众生是众生啊?师父告诉大家,众生就是不开悟的佛,而开悟的众生就是佛,一如吧?这就是辩证法。善与恶一如,很多人都听不懂这句话,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善和恶怎么会一样呢?师父问你们,善和恶一样吗?回答“不一样”,对;回答“一样”,也对。为什么善和恶是一样的?很多人好心做坏事,他是恶还是善?他今天做好事了,明天又做恶事了呢?是不是他一个人做的,是不是一如啊?今天这个人可以成为好人,明天这个人可能会成为坏人、恶人,这是不是一如啊?是不是这个人啊?我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但有的人可以把好人变成坏人,一如吧?所以,这些都是什么力量让他们造成了不一样的结果呢?为什么善和恶会有不同呢?师父告诉大家两个字:因果。什么叫因啊?跟好人接触,种了这个善因,你当然就得了善果,变成一个好人。同样是你,如果你跟坏人接触了,那你得到的果就是恶人,是不是因果造成的?你们很多女孩子本来很善良的,嫁给一个很恶的老公,最后你也变得很恶的婆娘了,那是不是因果啊?你还是你啊,一如嘛。

 

 

善恶本来即属因果

摘自白话佛法(五) 18、【善恶本来即属因果】点击链接

善恶本来就是因果的一种。因为当你得到果的时候,你感觉对你好了,实际上这就是你种下的善因,所以得到一个善果。但是这个因和这个果,它本来只不过是善恶的一种,并不代表好和坏。这个问题很简单,没有什么特别的。比如你对人家好,人家就对你好,你觉得是一种回报,是一个善事。实际上它并不代表是善事,只是说你对人家好了,你得到的回报是好,并不代表这个事情的本身是个善事,因为它也是自私的。你对他好了,他给你回报是好的。你也没有对全世界的人好呀?这本身不能说明它是一个善事。

 

 

觉悟提升后明白善恶只是缘分

摘自戒法自然 智慧随缘——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点击链接

很多人一辈子都改不掉一些毛病,是因为他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境界,他把小时候的境界用到中学、大学,到了结婚的时候还是用自己小时候的境界。比方说,上小学时他就在学校里说:“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对你不好。”到了中学、大学,他还是这个境界,人际关系一塌糊涂。等到结婚之后,她冲着老公说:“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对你不好。”结婚之前,老公对她很好,她对老公也很好;结婚后老公对她没有先前那么好了,她也就对老公不好,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就是离婚。在现实生活中,你必须提高境界,也就是说,结婚前你们是一个境界,结婚后你要明白,大家都要为这个家多努力、多付出,你要多花一点时间来照顾家庭、解决家庭问题,这个时候你的境界提高了,你的家庭就会更和睦,你的婚姻才会幸福,你才能成功、才能开悟。

学佛人要知道什么叫境界、什么叫理解境界。境界是什么?境界是一个人的觉悟程度,也是一个人的自我修持能力。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善恶,你要认为都只是一种缘分,今天缘分来了就来了,缘分去了就去了,没有什么可惜的,只是当缘分在的时候要珍惜,缘分去了也不要太伤心,不要让世界上的种种善恶影响到自己的心境,这样的话,你的智慧才会圆满,你的福德才会充盈。

 

 

不见众生善,不见众生恶

摘自Shuohua20160401  11:20 点击链接

女听众:请师父开示,我们说“不见众生恶”,是不是也不要去见众生好?别人的对错都不见的话,是不是就会不见众生相,慢慢就不着相?有时候我们又会想到,要多去看别人好的地方,这两种是境界的不同吗?

台长答:对了,其实就是说不同的年级上不同的课,你不同的境界学不同的思维。比方说“不见众生恶”,在网上登了有一个男的去强奸人家,你说这种……一个好好的小男孩,你说去见众生恶了之后,他脑子就会知道、感觉什么叫强奸,脑子不好的东西就出来了,对不对?我们说要不见众生恶,如果网上出来了各种自杀的方法,很多人过去要自杀都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的,所以他就不想死了。你现在教他什么方法什么方法,见了众生恶的话,你心中不就有恶了吗?“不见众生善”是什么意思啊?因为你不知道这个时候做的是善的还是恶的,你不要去见别人,你自己空了,空了之后你才能灌进干净的东西。你把人家的东西在你心里已经先入为主的话,你怎么能够改变自己呢?(有时候我们经常会觉得这个人是个好人,或者心里想那个人好像是个坏人,我们是不是根本就不应该给别人评价好跟坏,就没有是非了,对吧?)对对。其实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因果,所以师父就很难评定这个人好这个人坏了。为什么?这个人被人家欺负了,人家都说他可怜,师父一看图腾,这个人过去恶得……欺负他的,我说他好还是说他坏啊?难道因为你们看不见,那么你就可以说他好人吗?你去看看,被警察铐起来的那些流氓,抓起来的时候他低头丧气的,哎哟,一副可怜相。你们边上人看“他蛮可怜的,他蛮好的嘛”,警察说“抓起来因为他刚刚杀人”。你知道的?警察知道。(那师父,有时候我们看到某些人,觉得他做出的事情挺恶的,那我们怎么样不去看他的恶呢?)看他做出来的事情很恶的话,实际上叫你“不见人恶”并不是说你视而不见,而是你见了之后心里有一种辨别能力。有的事情就是因果了,没办法了(就前世别人对他不好,他现在只是一报还一报,他也不是自己能控制住的那种?)对啊,这个事情很难讲的,这种事情你不能一概而论的。你说这个人好像被人家欺负很可怜,他上辈子做坏事。这个人,你看他做坏事的时候,实际上他说不定就是在问人家要债啊。有什么办法了?所以这种事情真的很无耐啊。(感觉我们现在就是在按照命运这个剧本在演自己的戏一样的,没有办法去改变很多东西,除了好好修)对了!只有修心能够改变你的命运,否则你就在舞台上继续演吧,因为这个舞台的剧本已经帮你定死了,你动都不能动的。

 

 

做事前思善恶会干扰正常思维

摘自白话佛法(五) 10、【管住意识,顺逆随缘】 点击链接

不要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在脑子里想很多,碰到了就碰到了。当然我所指的是在学佛当中。很多人为什么对人产生很多的矛盾和意见呢?就是因为有框框,这个框框怎么来的呢?我给你们举一个简单例子,师父今天在还没有见这个人之前,小于过来给师父说:“师父今天要见你的这个人,他曾经打过电话来,他讲话很粗鲁,还对师父不恭敬。”师父“啪”一下子,一块集成块到了第六意识当中了。其实这个人很好的。过一会儿他一进来,我怎么看他都不满意,他跟我讲话,我怎么都感觉他在讽刺我。因为小于的这个意念已经进入到了我的意识当中。所以听人家讲这个人不好、讲那个人不好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接受了人家错误的信息,这个信息进入到了你的第六意识当中,就会损害你的一种正常的思维。

 

 

凡人的善恶念头皆不是实相

摘自卢台长开示解答来信疑惑(四百零二) 点击链接

观世音菩萨:“凡人在人间因为计量利弊得失,意念一下子善、一下子恶,浑浑沌沌地过了一生,实在可怜。遇到恶境界就让世间八法把心里原本明如镜的池水搅得一团糟。”

观世音菩萨:“众弟子们,不思善、不思恶,不是叫你们不去思考善的事情。这里的不思善、不思恶是说,人间的凡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所起的善恶念头皆是不是实相的善恶。比如:人间的夫妻因为往世冤结对自己的另一半所起的善恶念想,童儿工作中的同事对老板所起的善恶念想,你们在共修会里不喜欢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而起的善恶念想……这些想出来的善与恶的念想不实。所以,已经证悟的佛菩萨是不会去思这些善恶。这些都是往世的缘分和因果关系而带下来这一世的善恶果报。善的事情与慈悲的行为,你们当然是要去思的。明白了吗?童儿。”

童子:“感恩观世音菩萨,感恩师父。”

 

关于善恶皆不思的问题;如何用妙法指出同修的缺点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心不为善恶表象所动

摘自白话佛法(五) 32、【佛言句句记心中】 点击链接

师父给你们讲的话“不思善不思恶”,我是怎么看的呢?当我看见你们徒弟在造因的时候我没有感觉,我该讲的都讲过了,等你们有果报的时候我也没有感觉。如果你们有果报的时候我觉得“哎呀,他也蛮可怜的”,实际上这就是没有原则的人。因为因果报应是天律,是自己做出来的,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有什么话可以讲?不思善不思恶——“我不去可怜他,他有报应后会改正的。”这叫不思善;“哎哟,活该,报应,自作自受。”我也不想,这叫不思恶。不思善不思恶就是菩萨。你去可怜人家你自己就可怜了。

 

 

善与恶都有时效性

摘自白话佛法(二) 6、【借假修真,见证佛性】 点击链接

不平等就是没有应用佛性,但是任何的不平等都有一个时效,这个不平等等到一定的时候,他的时效性过了之后,就平等了。举例讲,因为你所做的善事没有了,所以就平等了,例如不要以为我救过你一次,你就应该永远欠我的,受我之气,这就是不平等的道理,等这个人受不了离开之后,就平等了,这就是时效性过了。所以我们应该用平等之心对待众生,故应以平等心视人之,即用平等心看所有的众生。

 

 

【同修分享】佛菩萨不是保护伞——谈实事求是的修行心态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不以自我的见闻觉知判断善恶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修行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摘自20150912 法国巴黎《世界佛友见面会》 点击链接

在人间,越追求完美,反而会使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个渔夫打捞到一颗珍珠,非常珍贵的珍珠,他很高兴,令人遗憾的是上面有一个小黑点。

渔夫想:如果我有办法让上面的小黑点去掉,珍珠会成为无价之宝,我将变得更加富有。

于是他将珍珠刮掉一层,黑点还在;他又刮掉一层,黑点还在; 直到最后,黑点消失了,珍珠也就没有了。

人追求完美,反而更不会完美。家庭也是这样,你想让你的先生或太太成为完美的人,就是抓住虚空世界的物质在生活,那是虚幻的世界,反而更不完美。

 

 

接受人间的种种缺陷

摘自白话佛法(十一) 21、【平静与智慧】 点击链接

很多人喜欢问很多“这个事情怎么这样,这是为什么”,师父告诉大家,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很多善的事情、好的事情,还有不好的事情,你没有资格、也没有条件去问它“为什么”,因为这就是缘,因为这就是因果。所以,在因果当中活着,在缘分当中生活着,你就必须遵因寻缘,遵照这个因来寻找这个缘分。在这个人间没有道理可以讲,娑婆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五浊恶世,你非要在这个恶浊世界当中找出你自己认为的理由和方法来解决你心中的烦恼,那就犹如喝酒,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人要有智慧地活着,要明白社会本身就具有很多的缺陷,在这个社会当中活着,我们人想要寻找到自己心中的完美,怎么可能呢……要明白,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因缘果报啊。

 

 

善缘恶缘都能让人受益

摘自白话佛法(二) 3、【性命双修,智者遇缘】点击链接

智者遇缘自得力,有智慧的人遇到所有的缘分,不论是善缘还是恶缘,都能得到其中的力量,很多人碰到困难时,反而坚定了信心,能得到其中的力量。有智慧的人不论是顺道,还是逆道都会从中得到益处。今天的失败是你明天的成功,今天的成功也有可能预示着你明天的失败,其实这都是一个缘。

 

 

如何看待弘法过程中无法兼顾所有人

摘自20170414马来西亚·槟城《世界佛友见面会》共修组提问  点击链接

问:现在我们的学佛境界都未达到菩萨的层次,在弘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是非对错的对境。同修保证自己的发心是正的,都是为了心灵法门在当地的弘法前途,但是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无法一一顾及和照顾所有同修的感受。比如说,共修组的某些职位会安排给自己觉得发心更正的同修等等类似的情况。请师父慈悲开示,同修如果发心完全正,完全是为了弘法,完全是为了心灵法门正信正念地弘扬在做事的过程中,这种难以圆满而导致同修起烦恼心甚至退转的情况 负责的师兄是否有业障?对于我们认为的人间的这种两难的情况,请师父给予我们一些指导开示。

答:首先,太执著。不要去想,如果你是真的正信正念,为了菩萨,大公无私,最多有几个人有意见,对不对?这个世界上有圆满的事情吗?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事情一定是大家都同意的?不可能的。只要你自己心对得起菩萨,对得起良心,自己觉得对的,就可以去做;经常检查自己是不是如理如法就可以了。我觉得没有关系的,只要大公无私,一定可以把共修会越办越好的。

 

 

纠结、执着就是没智慧

摘自Wenda20151004A  43:50   节选 点击链接

听众:因为每个人修心的境界和悟性不一样,所以当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会不同,于是会对彼此的做法产生意见。在没有大彻大悟之前,我们在人间的见解都可能有漏,所以在看待和解决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该围绕佛法哪些点和原则使事情做得更圆满、更智慧,让彼此同解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台长:首先,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这个就叫“换位思考”;第二,要学菩萨,看到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不能再把它作为将来来使用。所以首先要看到未来,把一个事情看成发展型的你会觉得有希望,把一个事情看成一成不变你就失去了希望。所以一个人要懂得,看问题首先要看到将来,菩萨说:“一切不可得、未来不可得、过去不可得。”想一想过去了就没了,为什么我还要老纠结在里边出不来呢?这就是没有智慧……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世上没有圆满的事情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心态自然才能学好佛

摘自白话佛法(九) 36、【要无所住而 生其心】点击链接

要记住,人要在心态很放松的情况之下,才能取得好的修心效果,要放松,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为什么师父讲佛法人家爱听?几万人的法会现场,那么多人激动欢呼,因为他们是从心里感恩,为什么?因为师父讲到人家心里去了。有些人弘法讲得再好,他讲不到人家心里去啊, 师父现在是讲到人家心里去了, 你们听得懂吗?放松学佛,任何心态、任何环境的变化,你都不能懈怠,就是说,如果你的心态不好,你马上就要调整。我今天不开心了,要有感觉,如果控制不住,我会急躁,我会闯祸的,要马上调整心态,让自己开心,那么你会带来善的果。

 

 

不思善不思恶靠的是平衡力

摘自白话佛法(八) 42、【正知正见 就能出六道】 点击链接

邪见不能有,正见不能去想,佛性才会显现。没有邪见,不要以为这个世界我是对的,连这个都不要去想。“你看,我这人从来不害人的”,你不要去想,本来很好的正见,你去想了,你又执著了。学佛很难的,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所以为什么学佛学到后来越高越难啊。你们问问人家爬山的人,能够爬到山顶的人,你知道他们靠的是什么吗?平衡力,心里的平衡力、身体的平衡力和意念当中的平衡力啊。意念当中的平衡力是我一定能够爬上去的,心里的平衡力是想想:“上次那个人是这么爬上去的,我肯定也能爬上去。”身体上,风来了,这么斜一点,雨来了,这么挡一挡,那也是靠着平衡力在往上爬。

 

 

好坏善恶都不住心

摘自白话佛法(九) 37、【不追寻执著,脱离苦空无常】点击链接

人是执著的,因为人喜欢把美好的时光留起来,觉得我应该怎么好、怎么好,把美好的时光在自己心中留起来。实际上,你是徒劳的,你是在挑战时光。很多人经常说,我现在为什么这么不顺利,我过去为什么那么好呢?我现在的公司为什么不好。我过去的公司多好啊。你把美好的东西留在心里了,你就会觉得现在更痛苦,所以,人不能把美好的东西留在心中,也不能把丑陋的东西留在心中。那么留什么呢?留一个“空”。空了,就是装进了现实、自然;不空,你一定会被自己这个不空的杂念所困扰。生活状况好过的人,他会想更好;过去吃过苦的人,现在知道甜了,那么过一段时间又苦了,他又不开心了……最好不要有不开心,什么美好的东西、什么不美好的东西都不要留在心中。

 

 

做功德也要心无罣碍

摘自白话佛法(六) 20、【心能解脱 一切为空】 点击链接

应物现行。菩萨说,在帮助人家的时候,要随着这个事情来现你的形状,帮助完之后,你又变成空的了。举个简单例子。如果这个人很痛苦,你去劝他,你劝他的时候,你会像菩萨一样跟他讲,讲完了之后,你就无罣碍了。讲完了之后,你还记在心中,你跟这个人说,“对不起,刚才这个事情真的是我不好,我不当心”,你讲的时候,你是不是像菩萨一样在改变自己?讲完之后,你心中还恨,还想不通,那么你应物现形,也就是说,你应了这个事情,已经现出来这个形状,说明你又有罣碍了。所以,“应物现形”的意思就是要随缘度众,随着每一个人不同的情况我来度化众生。

 

 

事情做完就回归到空

摘自白话佛法(十一) 15、【诚心忆佛 恒顺众生】 点击链接

“缘生无性,当体即空”。当一个缘分开始生出的时候,是没有本性的。所以,一件事情做出来,它是没有连带关系的。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做完了,就结束了,对不对?当你去体验、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这件事情是空的,因为你今天做了,过几年就没有了。因为你今天生出来这个缘,你到走的时候就没有了。

 

 

纠结于细微问题就是着相

摘自Wenda20180318A   02:33  点击链接

男听众:同修梦到要去珞珈山一样的地方,要坐船。然后在岸边一个小店里买了很多吃的,但是店老板刁难这位同修,本来100块钱能买70多块钱的东西,但是老板找给他钱的时候非要找给他50块钱,不认识的币种。同修梦里就在那边纠结了很久,也错过了当天坐船的时间。但是最后走在路上,看见天上映照出一个弥勒菩萨的形象,还像放着金光一样的。

台长答:这个非常好。第一,他看见弥勒菩萨了,这是个好事情;第二,他纠结在某一些细节问题上,像烧小房子这些细节问题上。叫他要放开心怀,明白了吗?这种都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实际上有时候,你还纠结在某些细微的物质条件上,说明你的心没有放开啊。知道为什么看见弥勒菩萨吗?就是让你看看弥勒佛是怎么心胸宽广的,他会斤斤计较这些事情吗?(明白了)

 

 

大善似无情,小善如大恶,行善要看果。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度人要无相

摘自白话佛法(九) 46、【因缘就是自然根源】 点击链接

菩萨讲了,度人等于无度,就是说我们现在做好事等于没做,我们现在帮助别人等于没有帮助别人。度人也是空的,因为你度过他了,不管他好了,还是不好,实际上这个事情就结束了,这就是行无相度众生。行无相度众生,就是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这些事情是我做的。不要以为你对心灵法门怎么样、怎么样,是观世音菩萨的,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我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只不过是在用自己的佛性做一点点佛的事情,为的是今后将来能够成为佛。行无相度众生,就是说我们一定不能着相。好像很多人去度别人的时候都喜欢说:你知道吗,你要这样做啊,你要那样做啊。——你是谁啊?度人的时候要无相,行无相度众生。

 

 

进入是非就是离开实相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67集【心无所动 心无所住】 点击链接

所以一切不住,如果你能够一切不住在你的心,就是实相境界。你们想想看,这两个人在吵架,你在旁边听,“这个人好,那个人不好”“那个人好,这个人不好”,对你来讲,你没有去帮助这个,也没帮助那个,那你就叫实相境界。如果你跟他感情好,你帮助了他,那你就进入了虚幻虚相的世界,因为你带有感情,因为你的心中已经照见了某一件事物的是和非。为什么叫实相境界?实实在在。我们做人要实在,不要偏袒,不要原谅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不要原谅自己的毛病,要狠狠地和自己身上的毛病作斗争,把它斗倒,要彻底地消除,才能到达真实如来之相。

当你到达真实如来之相,说真话、实实在在地说话的时候,又要懂得“实相无相”。实际上我们人间,你最后修成了,你说“我已经不进入是非当中,我拥有了实相”,这个实相还有吗?实际上就是无相。你说这个人间一切都是虚空的——虚的、空的,你说有实相吗?肯定没有,一无所得。所以一个人,人生一辈子判定了某一件事情对的、某一件事情错的,可能在20岁的时候做这件事情,当时的环境、当时的理解、当时的道理,是对的,但是20年后的今天,可能是错的。所以这一切一无所得,我们为什么要去纠结在某一个点上所发生的某一件事情,抓住它不放,而且不停地去执著、固定自己的想法,让自己的意念得不到释放,得不到解脱,然后拼命地抓住,造成自己的我执、烦恼、无明?这样你就慢慢地进入了这个虚幻的世界中。师父跟你们讲“实相无相”,真正到了你认为这个事情是实相,实际上就是无相。

如果一个人执著“无住”,又不行了。“我不住,我不把心放在这个上面,我执著我就不care(在乎)你,我就无所谓”,你又进入了偏执偏空。所以学佛非常难,你逼着自己说“我要做好人”,你可能是一个假好人,因为是你逼着自己做的,不是自觉做的;如果是自觉自愿做好人,你一定很自然地随缘,你就是个好人。任何人偏执就是不理解佛法,所以佛法让我们不要执著无住,“我做每件事情,你看,我都没有这个心好像去表扬自己,我无所住心,我就是为大家服务的,我很努力。”你执著了吗?还是执著。真正无住的人根本想都不想,帮别人做事情为什么要去想“我在做好事”?那么就是高境界。

 

 

常离法相

摘自20181012 美国纽约《世界佛友见面会》提问 点击链接

问:师父在《白话佛法》中常常开示到“常离法相”,也就是说我们在人间的修为不仅仅要离开自己人间的思维,还要离法的相,都不能有,离人间一切相。离人间的一切相,包含了离菩萨相,也就是像师父所说的,要见相离相、见法离法,心无罣碍,善恶俱不思,方证菩提心。师父在《白话佛法十》中也讲到,离一切相,你就自由自在了。这里的“自由自在”是不是不仅仅指心的自由自在,同时也包含了师父所讲的“迷时人逐法,悟时法由人”的法的自由自在?

答:那是到了另外一个境界。当一个人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好事的时候,这绝对是一个好人;当一个人今天还想做好事,他只是一个人,他在“想”做好事,他是一个好人。离法相,就是说你今天已经用这个法船渡到彼岸了,这个法船就不要再背在身上。该舍就要舍掉,而且你做到一定的时候,你根本连相都不要有了。今天想做菩萨,到最后想都不要想,你就是做了菩萨都不要说“我是菩萨”,你就自然了。一切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一切都是自然所相。为什么《金刚经》里面讲“凡所有相,均属虚妄”,就是这样,所有相都是虚妄的。今天菩萨的相,你看到了菩萨,并不是真正的菩萨。所以佛陀叫我们:你们不要看到我的相,你们就觉得菩萨的相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佛相。你要完全见相离相,你看到相,你都要离开他,就像你要看到人的本相,人的真实所相。

 

 

无我就能摆脱善恶是非的观念

摘自着相是非相——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点击链接

行善行而不住善业,就是说,我今天做任何善事,我没有觉得它是善事。如果你主观的“我”不存在,就是说,你做好事做得多了,你根本没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事。那么师父问你们,如果你主观的“我”已经不存在,客观的“我”在哪里存在呢?主观的“我”是什么?就是“我认为”。今天你去开会,不想发表任何意见,你就是去混混,你不管别人说什么,如果你主观的“我”没了,客观上你怎么会有意见呢?如果你今天开会就是想去发表自己意见的,觉得别人左不对、右不对,你有主观的“我”,你到了那里,客观的“我”就存在了。很多人参加会议就是去打瞌睡,找个柱子后面坐着,躲起来,闭着眼睛睡觉。师父跟你们讲,行善行而不住善业,去做善事,而不去感受自己正在做善业,就是不住相布施。如果主观的“我”不存在,客观的“我”也不存在,那么,客观的众生当然也不存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没有把自己当回事,哪怕别人在开会的时候不点名讲谁不好,其实他没有指名道姓,你干嘛要去对号入座呢?有众生吗?很多人死要面子,觉得别人又在讲自己了,现实中谁讲你了?你连自己都没了,别人在讲谁?要记住,客观的“我”不存在,客观的众生当然也不存在,很多人死要面子就是执着,就是执着于我相,执着会产生业障。所以,度众生实际上是众生早就被度了,当你去度别人的时候,实际上别人早就被度了,你要这么想。你去度众生,你是谁?别人要等你去度?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佛陀讲了,每个人都有佛性,别人早就有佛性,不是你去度他的。

比方说,这个箱子里早就有很多东西,不是说是你放进去的,而是你拿把钥匙帮人家把箱子打开了,猛地一看,原来他家里有这么多东西,先前他找不着,是因为没有用钥匙去打开箱子,现在明白了吧?师父告诉你们, “无众生相”就是“无我”的异名,因为众生心中早已有佛,“无众生相”就是你心中没有太多的感觉别人怎么看我,别人怎么说我,实际上就是“无我”的异名,“无我”是什么?就是没有自己。

 

 

 

大菩萨无念所以不生执着

摘自Wenda20180608   31:47  点击链接

男听众:关于八地菩萨的境界,“已经不把功德当作功德来用”,怎么理解呢?

台长答:一个妈妈为孩子做事情,会觉得她在做好事吗?(不会)好了。我举个例子,一个人在做好事,他已经不认为自己是做好事了,你说这个人境界高不高?(就像我们要救人,也不用想用什么方法去救,而是行为出来已经是方法了,是这么理解吗?)对了,你这句话很有智慧。你的行为做出来已经是个好人了,你根本用不着你去想你是好人还是坏人了(明白)因为六地菩萨开始,到八地菩萨的境界,应该都已经是大慧——大智慧了,已经是若生若灭了。他已经离一切法自性相了,没了,他没自性相了。他已经完全是八地菩萨,声闻缘觉了。我们讲起来一切是唯心意识,他已经能够观察到一切是唯心造,分别意识在他这里已经没有了。所以他已经看不到“我”所见到的法的种种诸相,已经看不到人间所有的种种法相了,没有了,所以他不会生出执著之心,他没有执著之相了,他没有人间所有这种的习惯了,明白吗?(明白)八地菩萨已经是大智慧,他已经得到大智慧的三昧了,完全自由了(这样不就是“不思善不思恶,方证菩提身”?)对啊。他没有善,没有恶,并不是说他做出来的事情没有善恶,而是说他已经不知道这是善和恶了,他做出来就是善,他做出来就是菩萨的事情。(请问师父,菩萨救人还会有念头吗?)菩萨有念头,佛、八地菩萨、七地菩萨,六地菩萨就开始没念头了。他有什么念头啊?他救人已经作为己任了,作为自己的任务了,根本没有说“我要救你”,他没有“我”了(明白)我问你,一个游泳池里的救生员,看见人家要溺水了,你说他跳下去还会想到“我要救你”啊?没了,他就觉得“我应该做的,这事情我必须要做的”,所以他的脑子里……八地菩萨,已经灭尽了一切烦恼的种子了,没有烦恼了,他的智慧非常清净,所以他才能安住在八地境界,干净啊!

 

 

心态转变就能寻到心中的真佛

摘自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65集【忍辱境界是佛根基】点击链接

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到了我们人间,苦口婆心地劝阻我们,来调伏、启发我们心态的转变,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苦空无常的。只有好好地理解佛法,只有好好地去圆满自己本来的这颗佛心,启发自己内心的佛性,改变自己的态度,人生才会找到真正的佛。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你内心的真佛,就是你九识田中阿摩罗识的真佛,就是你的良心和本性,你真正的自己的佛性、原始之心。

 

 

一切法无生 一切法无灭

摘自白话佛法(十一) 12、【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点击链接

要记住,“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一个人学佛学到后来,你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没有生出来,一切也没有灭度。“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一个人能够看穿想通,就是这两句话。可是很多人说听不懂佛法,就是因为太复杂,师父用白话给你们讲解,就很简单。“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如果你能够经常这么理解这个世界,佛菩萨就常在你身边。就是说,你想通了,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没有,生出来也会死掉,一样东西用的时间长了就没了,对不对?结了婚也会吵架,对不对?孩子生出来长大了也会离开。这个世界永远都是无生无灭,那么,菩萨就是在你眼前。

 

 

善恶在念头中无生无灭

摘自20190607 澳洲布里斯本《世界佛友见面会》 点击链接

在佛门古刹少林寺,曾经居住着众多的佛教大师,禅宗的前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达摩祖师、二祖慧可、五祖弘忍。有一天,二祖慧可正好在庄严的宝殿上打坐静修。他听着山上传来的鸟鸣声和风声,默念着经文,体悟真谛。

他听到一个人的脚步声,接着进来一位居士,大约40岁,非常斯文有礼。这个居士进来之后也不道姓名,只说慕名而来求教。

他问慧可大师:“大师,大概是因为我前世罪孽深重,才使弟子染宿疾,弟子特来请和尚为我忏悔。”慧可愣了一下,然后非常冷静地说:“哦,是这样,你要我替你来忏悔罪孽。好啊,你把罪给我找过来,我帮你忏悔。”

居士也是一愣,说:“我已经找了很久,但我还是没有弄明白,我罪在何处?所以找大师您啊。”慧可没有回答,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嘴角微微地流露着笑意,他坐在高大的佛像宝殿前的时候,世界好像在这个情景当中若隐若现。在居士看来,慧可的面孔好像在告诉他心中的空明,居士突然开悟了,明白了一些偈语,他想:“善恶都随着存在的。”也就是说善和恶都是存在的,你说你这个人可能不可能没有恶?一定有的。你是善人,你也有恶;你就是一个罪人,你也有善。所以,善恶都随着存在,不起生灭,也就是说生生灭灭、灭灭生生,有善的念头来了一定会灭掉,有恶的念头来了也会灭掉。他突然大喊:“哎呀,觅罪了不可得啊!”感觉像松了绑一样。觅罪,也就是说,我们人不要自己去找罪受。没想到慧可睁开眼,微笑着说:“好了,我已经替你忏悔罪了,你只要皈依佛法僧三宝就可以。”居士又请教慧可佛法,慧可告诉他:“你的心就是佛,你的心就是法,佛法不二无别。”这位居士明悟了,说:“今日才知,罪性不在内,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间。”

这个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要懂得,我们的心如果动一个善念就是佛,动一个恶念就是魔,所以完全在于你的心。如果你的心中有佛,你的心中就会有法,佛、法合在一起就是你心中的悟性。一个心中有佛的人,他会有正法出现;如果一个人心中有魔,就有魔法出现。罪性不管什么罪,不在外,也不在内,也不在中间,在哪里?在你的思维当中,在你的起心动念之中。(掌声)慧可看出他很有慧根,就为他剃度,取名“僧璨”,这位就是中国佛教禅宗的三祖僧璨大师。

我们人烦恼随心而生,随缘而灭。大家想一想,你们经常会烦恼,一怀疑,马上不开心了;一想通:“不会的。”又没了,又灭度了,所以很多人好的和不好的都是在一念当中。善心也是随心而起,罪心也是你的心。要把握住你的心,心是人们一生中最难以突破的障碍,所以管好你的心,你就会平安无事。我们不要因为莫名的烦恼而耽误了大事。想想看,你们现在每一个人整天活在忧郁当中,整天活在怀疑和瞋恨当中,这些都是人生的心理障碍。

放下吧,好好地放下,就像放下我们十几年前的烦恼一样去放下今天,因为十几年之后,我们今天的烦恼也已经放下了。等到你要走的时候,你可能看到人间的一切都不可得,那时候你才放下,已经晚了,不要让自己愧疚地处在生活的悔恨之中而不能自拔。“禅”是什么意思?就是让我们解脱,就是让我们看到所有的一切都会过去,好好地把握住今天,才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妙心放下》

摘自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4日《妙心放下》 点击链接

现代人说,一个人的思维和想法正确,实际上就叫“思路明白”,就是他对这个道理很明白。

“思路明白”的人,他看问题是看在心里,不一定说。

他首先会想,这件事情他说了之后,会产生什么后果。

如果能帮忙就帮,不能帮的,他看过就忘了。因为在这世界上,太多事情,不是你想看就看得懂的,这就叫“不动因果”。

一看就烦是眼障,一听就烦心不刚,

一说就烦是口脏,一想就烦是业障。

学佛后,要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视。就是让你觉得“不是正道的、正能量的人和事”,就不要去看,去听,去说,去动。

因为你心一动就会烦躁。

学佛的路非常长,但是你可以沿着这条正道每天坚持走一点,这就是每天在修心。

在这世界上,很多事情你说不通,写信能看懂;

很多事情写信不能写,但是你可以通过别人去说。

只要能把这个事情解决了,就叫“妙心”。

你只要能让这个人把本性流露出来,让他学佛了,这就叫“妙心”。

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让他拥有“慈悲心”,

肯学佛,愿意出来帮助别人,你已经在修“慈悲实相”。

学佛人经常说,看因果。

学佛人要注意学佛不是学给别人看,不是说给别人听的,是你的心真的要放下,是你的意念真的要干净,是你的口永远不去造恶业,你这就叫“证悟”。

证悟自己的佛心,观照自己的良心,

拥有自己的佛性,行深自己的本性。

能断除烦恼好好学佛,就是一门精进。

断烦恼,不是一下子断得了,是从浅入深。

先断掉一个烦恼意念,然后你再断两个烦恼心,再慢慢想通,断掉三个烦恼障。

彻底开悟了,才能把所有烦恼全部断掉。

想一想有什么事情可以想不通。

过去太多事情,想得通也过了,想不通也没了,过去的全断除了。

先去除过去的烦恼,再放下现在的烦恼,这就叫“彻底放下”。

每日行善把心开,

放心度过一切灾,

用心越过每个害,

学佛无心无罣碍。

 

修学无起,不以无起为证

(请点击视频链接观看)

< 白话佛法共修分享